第三章植物的光合作用(2)
- 格式:ppt
- 大小:2.18 MB
- 文档页数:39
第三章植物的光合作用(试卷)姓名:曹晓青学号:同组人:溪树梅、李学梅、曹艳梅、陈以相、黄桂林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1、每个光合单位中含有几个叶绿素分子。
()A、100—200B、200—300C、250—3002、C3 途径是由哪位植物生理学家发现的?()A、MitchellB、HillC、Calvin3、类胡萝卜素对可见光的最大吸收峰在()A、蓝紫光区B、绿光区C、红光区4、PSI的光反应属于()A、长波光反应B、短波光反应C、中波光反应5、高等植物碳同化的二条途径中,能形成淀粉等产物的是()A、C4 途径B、CAM 途径C、卡尔文循环6、正常叶子中,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的分子比例约为()A、2:1B、1:1C、3:17、光合作用碳反应发生的部位是()A、叶绿体膜B、叶绿体基质C、叶绿体基粒8、卡尔文循环中CO2 固定的最初产物是()A、三碳化合物B、四碳化合物C、五碳化合物9、光合产物中淀粉的形成和贮藏部位是()A、叶绿体基质B、叶绿体基粒C、细胞溶质10、光合作用吸收CO2 与呼吸作用释放的CO2 达到动态平衡时,外界的CO2浓度称为()A、CO2 饱和点B、O2 饱和点C、CO2 补偿点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1、光合作用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3 个方面:________ 、________ 和________ 。
2、在荧光现象中,叶绿素溶液在透射光下呈________ 色,在反射光下呈________ 色。
3、在光合电子传递中,最初的电子供体是________ ,最终电子受体是________。
4、类胡萝卜素吸收光谱最强吸收区在________ 。
5、光合单位由________ 和________ 两大部分构成。
6、卡尔文循环大致可分为3 个阶段,包括________ 、_______ 和________ 。
7、卡尔文循环的CO2 受体是________ 、形成的第一个产物是________ 、形成的第一个糖类是________ 。
植物生理学题库(含答案)第三章植物的光合作用一、名词解释1、爱默生效应:如果在长波红光(大于685nm)照射时,再加上波长较短的红光(650nm),则量子产额大增,比分别单独用两种波长的光照射时的总和还要高。
2、光合作用:绿色植物吸收阳光的能量,同化CO2和H2O,制造有机物质,并释放O2的过程。
3、荧光现象:指叶绿素溶液在透射光下呈绿色,在反射光下呈红色,这种现象就叫荧光现象。
4、磷光现象:当去掉光源后,叶绿素溶液还能继续辐射出极微弱的红光,它是由三线态回到基态时所产生的光。
这种发光现象称为磷光现象。
5、光反应:光合作用的全部过程包括光反应和暗反应两个阶段,叶绿素直接依赖于光能所进行的一系列反应,称光反应,其主要产物是分子态氧,同时生成用于二氧化碳还原的同化力,即ATP和NADPH。
6、碳反应:是光合作用的组成部分,它是不需要光就能进行的一系列酶促反应。
7、光合链:亦称光合电子传递链、Z—链、Z图式。
它包括质体醌、细胞色素等。
当然还包括光系统I和光系统II的反应中心,其作用是传递将水在光氧化时所产生的电子,最终传送给NADP+。
8、光合磷酸化:指叶绿体在光下把有机磷和ADP转为A TP,并形成高能磷酸键的过程。
9、光呼吸:植物的绿色细胞依赖光照,吸收O2和放出CO2的过程。
10、景天科酸代谢:植物体在晚上的有机酸含量十分高,而糖类含量下降;白天则相反,有机酸下降,而糖分增多,这种有机物酸合成日变化的代谢类型,称为景天科酸代谢。
11、光合速率:指光照条件下,植物在单位时间单位叶面积吸收CO2的量(或释放O2的量)12、光补偿点:指同一叶子在同一时间内,光合过程中吸收的CO2和呼吸过程中放出的CO2等量时的光照强度。
13、光饱和现象:光合作用是一个光化学现象,其光合速率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加而加快,这种趋势在一定范围的内呈正相关的。
但是超过一定范围后光合速率的增加逐渐变慢,当达到某一光照强度时,植物的光合速率就不会继续增加,这种现象被称为光饱和现象。
植物的光合作用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植物的光合作用》,该部分内容位于教材第三章第二节。
详细内容包括植物光合作用的基本概念、反应式、影响因素、生态环境意义等。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植物光合作用的基本原理,能够正确书写光合作用反应式。
2. 了解影响植物光合作用的因素,认识到光合作用在生态环境中的重要作用。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分析能力,激发对生物学研究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植物光合作用的基本原理和反应式。
难点:影响植物光合作用的因素及其在生态环境中的意义。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植物光合作用实验装置。
学具:笔记本、笔、实验报告单。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绿色植物的生长过程,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绿色植物能生长得如此茂盛?2. 知识讲解(15分钟)通过讲解,使学生了解植物光合作用的基本原理、反应式以及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
3. 例题讲解(15分钟)分析一道关于植物光合作用的例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4. 随堂练习(10分钟)发放随堂练习题,检查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掌握情况。
5. 实验演示(10分钟)演示植物光合作用实验,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分析原因。
6. 小组讨论(10分钟)学生分小组讨论影响植物光合作用的因素,并汇报讨论成果。
六、板书设计1. 植物的光合作用基本原理反应式影响因素生态环境意义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植物光合作用的基本原理。
(2)写出植物光合作用的反应式。
(3)举例说明影响植物光合作用的因素。
2. 答案:(1)植物光合作用是绿色植物在光的作用下,将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同时释放氧气的过程。
(2)6CO2 + 6H2O + 光能→ C6H12O6 + 6O2(3)影响植物光合作用的因素有光照强度、温度、水分、二氧化碳浓度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学生是否掌握了植物光合作用的基本知识,实验操作是否熟练,讨论环节是否积极参与。
第三章植物的光合作用一填空1.绿色植物和光合细菌都能利用光能将合成有机物,它们都属于光养生物。
从广义上讲,所谓光合作用,是指光养生物利用把合成有机物的过程。
(CO2,光能,CO2)2.光合作用本质上是一个氧化还原过程。
其中是氧化剂,是还原剂,作为CO2还原的氢的供体。
(CO2,H2O)3.1940年S.Ruben等发现当标记物为H218O时,植物光合作用释放的O2是,而标记物为C18O2时,在短期内释放的O2则是。
这清楚地指出光合作用中释放的O2来自于。
(18O2,O2,H2O)4.1939年Robert.Hill发现在分离的叶绿体悬浮液中加入适当的电子受体,如铁氰化钾或草酸铁等,照光时可使水分解而释放氧气,这一现象称为,其中的电子受体被称为。
(希尔反应,希尔氧化剂)5.1954年美国科学家D.I.Arnon等在给叶绿体照光时发现,当向体系中供给无机磷、ADP和NADP时,体系中就会有和两种高能物质的产生。
同时发现,只要供给了这两种高能物质,即使在黑暗中,叶绿体也可将转变为糖。
所以这两种高能物质被称为“”。
(ATP,NADPH,CO2,同化力) 6.20世纪初人们研究光强、温度和CO2浓度对光合作用影响时发现,在弱光下增加光强能提高光合速率,但当光强增加到一定值时,再增加光强则不再提高光合速率。
这时要提高温度或CO2浓度才能提高光合速率。
用藻类进行闪光试验,发现在光能量相同的前提下闪光照射的光合效率是连续光下的200%~400%。
这些实验表明光合作用可以分为需光的和不需光的两个阶段。
(光反应,暗反应) 7.由于ATP和NADPH是光能转化的产物,具有在黑暗中使光合作用将CO2转变为有机物的能力,所以被称为“ ”。
光反应的实质在于产生“”去推动暗反应的进行,而暗反应的实质在于利用“”将转化为有机碳(CH2O)。
(同化力,同化力,同化力,CO2)8.量子产额的倒数称为,即光合作用中释放1分子氧和还原1分子二氧化碳所需吸收的。
第三章植物的光合作用一、英译中(Translate)1、heterophyte2.、autophyte3、photosynthesis4、chloroplast5.、thylakoid6.、Photosynthetic membrane7、chlorophyll8、carotenoid9、carotene10、xanthophyll11、absorption spectrum12、etiolation13、light reaction14、carbon reaction15、primary reaction16、photosynthetic unit17、Emerson effect18、electron transport19、photosynthetic chain20、photophosphorylation21、coupling factor22、chemiosmotic hypothesis23、the Calvin cycle24、reductive pentose phosphate pathway25、phosphoenol pyruvate 26、photorespiration27、dark respiration28、peroxisome29、photosynthetic product30、Photosynthetic rate31、light compensation32、light saturation33、shade plant34、photoinhibition35、greenhouse effect36、solar constant37、thylakoid lumen38、Rubisco39、antenna pigment40、light –harvesting pigment41、reaction center42、photosystem I43、oxygen-evolving complex44、water splitting45、water oxidizing clock46、core complex47、assimilatory power48、CO2 assimilation49、fluorescence二、中译英(Translate)1、异养植物2、自养植物3、光合作用4、叶绿体5、类囊体6、光合膜7、叶绿素8、类胡萝卜素9、胡萝卜素10、叶黄素11、吸收光谱12、黄化现象13、光反应14、碳反应15、原初反应16、光合单位17、爱默生效应18、电子传递19、光合链20、光合磷酸化21、偶联因子23、化学渗透假说23、卡尔文循环24、还原戊糖磷酸途径125、磷酸烯醇式丙酮酸26、光呼吸27、暗呼吸28、过氧化物酶体29、光合产物30、光合速率31、光补偿点32、光饱和现象33、阴生植物34、光抑制35、温室效应36、太阳常数37、类囊体腔38、CO2补偿点39、天线色素40、聚光色素41、反应中心42、光系统I43、放氧复合体44、水裂解45、水氧化钟46、核心复合物47、同化力48、CO2同化49、荧光三、名词解释(Explain the glossary)1、爱默生效应18. absorption spectrum2、光合作用19. assimilatory power3、荧光现象20. ATP synthase(ATPase or CFo-CF1)4、磷光现象21. C3 plants5、光反应22. C4 cycle6、碳反应23. C4 plants7、光合链24. Calvin cycle8、光合磷25. CAM plants9、光呼吸酸化26. Cytochrome b6f complex10、景天科酸代谢27. mesophyll11、光合速率28. photosynthesis12、光补偿点29. photosynthetic electron transport13、光饱和现象30. photosystem14、光抑制31. photosystem I(PSI)15、光能利用率32. photosystem II(PSII)16、光合单位33. rubisco17、CO2补偿点34. chloroplast四、是非题(True or false)()1、叶绿体是单层膜的细胞器。
第1节植物的光合作用(第2课时)一、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在进行探究植物光合作用场所的活动后,理解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主要器官是叶,从光合作用的场所这一角度了解绿色植物才能进行光合作用。
(2)理解“光合作用”这一核心概念的公式和含义。
(二)能力目标(1)学习从观察植物图片发现并提出光合作用场所的问题,尝试对众多的问题进行分析整合、寻找问题的关键。
(2)由制定探究计划中对实验材料的巧妙选择,学习如何控制唯一变量、排除其它因素的干扰。
(3)学习不断反思和总结自己所做的探究活动及所得到的结论,在反思与总结中加深对叶的结构和光合作用场所的认知。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通过自己的探究活动深刻认识到绿色植物才能进行光合作用,认同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不可替代的重要性。
(2)通过“课外延伸”活动,引导学生学以致用,利用所学探究技能探究生活的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掌握光合作用的概念,理解探究实验设计。
难点:有关光合作用的实验设计和操作。
三、课时安排2课时四、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是重要的生产者,因为它们能进行光合作用。
经过前面的探究学习我们已经知道:光合作用能将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淀粉等有机物,并放出氧气;光合作用的条件是光照。
可是,光合作用的场所在哪里呢?学生:复习光合作用的合成淀粉等有机物、条件是光照。
(二)学习新课一、了解“恩吉尔曼实验”现阶段,我们对“光合作用”的认识,还是对前人研究的继承和发展。
所以,首先让我们一起去了解德国科学家恩吉尔曼所做的相关研究。
(播放恩吉尔曼实验动画)1880年,恩吉尔曼用水绵和好氧细菌进行了光合作用的实验。
(1)实验中,把载有水绵和好氧细菌的临时装片,放在没有空气并且黑暗的环境中,排除环境中光线和氧的影响,然后用极细的光束照射水绵。
通过显微镜观察,发现好氧细菌只集中在叶绿体受光部位的周围;(2)将上述临时装片完全暴露在阳光下,则观察到好氧细菌集中在叶绿体所有受光部位的周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