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坡中教师培训教学设计
- 格式:pptx
- 大小:434.77 KB
- 文档页数:32
探索幼儿斜坡教学中的有效策略教案分享。
一、背景介绍在现在的幼儿教育中,斜坡教学已经成为了很多幼儿园教学课程的一部分。
然而,在斜坡教学这一环节上,很多老师在择斜坡材料、教学方式和教育目标等方面感到很困惑。
这就需要我们通过探索幼儿斜坡教学中的有效策略来帮助老师们更好地开展教学工作。
二、教案设计1.教学目标明确教学目标非常重要,教师应该在接下来的教学过程中针对性地设计教学策略。
在幼儿斜坡教学中,教学目标应该首先是培养孩子的身体素质和基本运动能力。
还应该培养孩子的协调能力、自主性和敏捷性等方面的优点。
2.斜坡材料的选择在斜坡教学中,教师应该首先考虑学生是否能够安全地使用反弹垫、枕头、旋转球等安全斜坡器材。
还要考虑车胎、球、绳子等非器材。
根据学生的年龄和身体素质,教师应用使用适当的教育工具和材料,这样才能够更好地承担教育任务。
3.教学方式的选择在幼儿斜坡教学中,教师应该选择不同的教学方式,以达到优化教育效果的目的。
例如,可以采用情境式教学或者游戏式教学等方式,以便幼儿能够更好地学习和理解。
教师还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加强交互和感官体验等,这样能更好地培养孩子的积极性和自主性。
4.教学评价的方式在幼儿斜坡教学中,教学评价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教师需要根据幼儿的运动技巧、姿势等方面的表现情况,及时给孩子反馈,并进行针对性的帮助和指导。
这样可以让孩子更好地掌握斜坡技巧,提高身体素质。
三、教学考察斜坡教学虽然看似简单,但是在教学考察方面也尤为重要。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根据孩子的学习表现情况,以及换休时间、气候条件等方面进行适当的调整。
此外,教师还应该注意教育安全,确保孩子们安全地玩耍。
四、教育反思教育反思也是幼儿斜坡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教师需要及时总结教学经验,并将其加以推广和分享。
通过教育反思,教师能够更好地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为教学改进提供有力的支持和参考。
幼儿斜坡教学中的有效策略教案分享,旨在帮助教师更好地开展教育教学工作。
坡结中心校教师现代远程教育校本培训方案(第一期)一、DVB接收机与电视的连接:1、打开接收机后置电源——几秒钟后调接收机摇控上下键(104为中央1台、105中央2台、106为空中课堂)注:每次只能调一台。
2、打开电视机电源——按摇控上的电源进电——调节摇控上TV/A V视频为TV1/A V1或者TV2/AV2即可。
二、DVB接收机与计算机的连接:1、打开接收机后置电源。
2、启动电脑——双击桌面TV(WinFast PVR)图标——设为S端子——调接收机摇控上下键(104为中央1台、105中央2台、106为空中课堂)注:每次只能调一台。
三、计算机与电视的连接:启动计算机——打开电视机——在电视机摇控上按“开关”进电——调节摇控上TV/A V视频为RGB即可将电视视为显示器。
四、DVD 与电视机的连接:1、打开DVD机——按摇控上的电源进电——按机子上eject或者按摇控上进出仓——即可插入资源碟——播放即可2、进打开电视机——在电视机摇控上按“开关”进电——调节摇控上TV/A V视频为TV2/A V2即可将DVD 与电视机进行连接。
五、TV(WinFast PVR)的使用:1、双击桌面TV(WinFast PVR)图标——设为S端子——调接收机为所需的台——点选设定∝——设置文件录制保存路径——点击◎可以录制——再次点击◎为回放——再次点击◎为正常。
2、预录设置:(1)点选设定∝——点选最上头右边的预录工作表——点选新增——选择设为S端子——设置预录开始、结束时间——只执行一次——静音——确定。
六、CDVBAny2030S播放器的使用:1、双击桌面CDVBAny2030S——点击节目即可收看节目(只有CCTV1、CCTV2、CCTV—Sky空中课堂)。
2、点选设置——系统设置——设置录制路径(已设)——确定——点选文件——录制即可录制。
3、预录设置:点选设置——事件管理——定制录制——设置节目——设置定制录制开始和结束时间——设置路径(已设)——点击添加——关闭,时间一到即可自录。
坡度幼儿园教案教学背景幼儿园是培养孩子多方面能力的重要场所,其中运动能力的培养尤为重要。
在运动中,坡度是孩子提升平衡能力的基础。
因此,我们需要设计有关坡度的运动教学活动,促进幼儿身体发育和运动技能的提高。
教学目标•训练幼儿在坡度上的平衡感•增强幼儿的跑、跳、滚等运动技能•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教学内容活动一:小鹿练习平衡1.孩子们排成一列,接着用手拉住前一个人的肩膀站成一排2.保持水平,后面的孩子依次跳上前一个人的背上,站在那里数1到3,然后从另一侧下来3.如此反复直到每个孩子都站在前一个人的背上活动二:踏踏板比赛1.孩子们排成小组,五人为一个小组,两排站立着2.每排都有一个踏踏板,孩子们可以在上面踏踏板,保持平衡3.两排一组比赛,谁先到达终点线就是胜者活动三:生蚯蚓比赛1.2名孩子躺在地上,手按顶,脚撑地,伸直躯体成直线2.2~3个小组比赛3.跑到终点的那组就胜利了活动四:手拉手合作1.孩子们两人一组,拉着对方的手站在坡度上2.维持平衡,往上走到山顶再往下走3.每组疙瘩5分钟,切换时需要调整配合活动五:滚动比赛1.孩子们躺在地上,腿并拢,头向下,放在坡度上2.然后推着一起滚动到山腰处,第一组到达终点的就获胜教学方法这些活动的基础是运动,需要营造积极、快乐的氛围。
在活动中,学生可以互相协作,促进彼此之间的沟通和理解。
老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分享自己的经验和感受,促进交流和学习。
教学评价老师可以对以下方面进行评价:•学生在活动中是否表现出能够坚持不懈、勇于尝试、合作互助等品质•学生的协调性和反应能力是否有所提高•相关课堂知识和技能是否得到了巩固和进一步提高参考资料•运动技能课程研究(第三版)(童书涛)•幼儿园运动技能测验与评估方法(汪利敏)。
一、培训背景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高中地理教学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为了提高高中地理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促进地理教学质量的提升,特举办本次高中地理教师教学设计培训。
二、培训目标1. 使教师掌握地理教学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流程;2. 提高教师运用地理教学理论分析教学问题的能力;3. 培养教师根据学情、教材和教学目标设计地理教学活动的能力;4. 增强教师对地理教学资源开发和利用的意识。
三、培训内容一、地理教学设计概述1. 地理教学设计的概念与意义2. 地理教学设计的原则3. 地理教学设计的流程二、地理教学设计原则与方法1. 教学目标设计- 教学目标的确立- 教学目标的层次与结构- 教学目标的表述方式2. 教学内容设计- 教材内容分析- 教学内容的组织与呈现- 教学内容的拓展与延伸3. 教学方法设计- 传统教学方法- 现代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的组合与运用4. 教学评价设计- 教学评价的类型与标准- 教学评价的实施与反馈- 教学评价的改进与优化5. 教学资源设计- 教学资源的类型与特点- 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教学资源的整合与创新三、地理教学设计案例解析1. 案例一:高中地理《城市空间结构》教学设计 - 教学目标- 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 教学评价- 教学资源2. 案例二:高中地理《自然资源》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 教学评价- 教学资源3. 案例三:高中地理《区域地理》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 教学评价- 教学资源四、地理教学设计实践1. 教师分组讨论,根据所学知识,设计一个高中地理教学案例;2. 教师展示教学设计案例,其他教师进行点评与交流;3. 教师根据点评意见,对教学设计进行修改与完善。
五、培训总结1. 回顾本次培训内容,总结地理教学设计的关键要素;2. 强调地理教学设计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价值;3. 鼓励教师将所学知识应用于教学实践,不断提升地理教学水平。
一、课程名称:高中地理教师培训二、教学目标:1. 帮助教师掌握高中地理教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2. 提高教师对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认识和理解。
3. 培养教师进行地理教学设计、教学实施和教学评价的能力。
4. 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提升地理教学质量。
三、教学内容:1. 高中地理课程标准解读2. 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培养3. 地理教学设计方法4. 地理教学实施策略5. 地理教学评价方法6. 地理教学案例分析四、教学时间:共5课时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高中地理课程标准解读1. 教师介绍高中地理课程标准的基本框架和主要内容。
2. 结合具体案例,分析课程标准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3. 教师与学生共同讨论课程标准对地理教学的影响。
第二课时: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培养1. 解读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概念和内涵。
2. 分析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在地理教学中的体现。
3. 教师与学生分享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
第三课时:地理教学设计方法1. 介绍地理教学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2. 以具体案例为依据,讲解地理教学设计的过程。
3. 教师与学生共同探讨地理教学设计的创新点。
第四课时:地理教学实施策略1. 分析地理教学实施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应对措施。
2. 分享有效的地理教学实施策略,如课堂导入、情境创设、问题引导等。
3. 教师与学生互动,探讨地理教学实施过程中的创新与改进。
第五课时:地理教学评价方法1. 介绍地理教学评价的种类、方法和标准。
2. 分析地理教学评价在地理教学中的作用。
3. 教师与学生共同探讨地理教学评价的创新与实践。
六、教学评价:1. 教师自评:通过培训,教师对高中地理教学的理论和方法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提高了教学能力。
2. 学生反馈:通过培训,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和素养得到了提升。
3. 教学成果:教师将培训所学应用于教学实践,提高了地理教学质量。
七、教学资源:1. 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 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相关资料3. 地理教学设计案例4. 地理教学实施策略案例5. 地理教学评价案例八、教学注意事项:1.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教学设计范例【15篇】教学设计1学习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儿。
2.体会前呼后应的写作方法,并在迷人的张家界一课运用这种写作手法。
3.品读描写颐和园漂亮风光的句子从中受到美的熏陶,学习抓住景物的特点来写的方法。
学习过程一、导入读81页单元导读,思索:本单元围绕什么主题来写?我国的世界遗产师:今日我们来学习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的园林建筑《颐和园》。
板书课题介绍:颐和园是我国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大的皇家园林,今日的颐和园已成中外游客竞相巡游的一个漂亮的大公园。
二、朗读感知学习前呼后应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思索:颐和园给留下了怎样的印象?用文中的句子说一说。
这两句话中都有一个词语是?——漂亮。
翔这样文章前后两段都直接写到颐和园的美,这种写法就叫前呼后应,也叫首尾照应,前后照顾。
前后照应,可以使文章更完整构造更严密,我们在写游记时就可以用上前呼后应的写作方法。
三、深入感知品读文章1.通过刚刚的学习,我们知道《颐和园》紧紧围绕漂亮来写,为了突出表现颐和园的漂亮,巡游了颐和园内的哪些景点,请同学们默读课文二至五自然段,找出巡游的景点。
2.在巡游这些景点时是根据肯定的巡游路线巡游的,而且特别留意用词和词语的连接,请同学们速读文章,找出描写巡游挨次的句子。
学生汇报总结方法:像这样根据巡游挨次边走边看,并且依次写出所看到的景物的表达方式就叫移步换景(移动脚步,变换景物)。
假如我们要写一篇游记,比方描写我们的学校,就可以学习移步换景的.写作方法。
3.现在请同学们从文章中选择一处自己喜爱的景点,找出你认为写得很美的句子多读几遍,最好能说说一说美在哪里。
汇报小结:刚刚大家都很留意抓住景物的特点来读,来感受颐和园漂亮的风光。
四、拓展阅读师:我们领会了颐和园的美,下面我们走进另一处自然景观张家界。
在颐和圆一课中我们学习了首尾照应的写作方法,开头点出漂亮,结尾照应漂亮。
现在我们来看《迷人的张家界》一文用到首尾照应吗?1.找出相关的句子。
中学教师转岗培训(第二阶段)教学设计《我的水钟》教学设计铁山中心小学高燕【教学目标】科学概念:通过一定的装置里,流水能够用来计时;通过控制滴漏的速度可以使水钟更加准确的计时。
过程与方法:设计制作一个自己的水钟;并用自己制作的水钟尝试计时。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科学制作带来的乐趣;意识到分工合作的重要性;体会到科学制作是一个不断改进完善的过程。
【教学重点】设计制作水钟【教学难点】控制漏水速度【教学准备】一些以前学生制作的水钟实物、学生自带制作水钟工具材料、钟表等。
【学情分析】《我的水钟》是科教版五下年级《时间的测量》单元第四课,也是用水来测量时间的最后一课。
前一课,学生已经在滴漏实验中完成了一个最简易水钟的制作,并发现了水的下流速度会变化。
因而,本课教学定位在如何修正和改进自己制作的水钟,让它计时更加准确,操作更加方便,受其他因素的影响更小。
在问题逐渐得到解决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和动手实践能力得到锻炼和提高。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激趣引入,明确任务1、讲述少年时期的牛顿制作水钟的故事。
牛顿小时候非常喜欢动手做玩具、小器械,据说他曾经做过一个“水钟”:在水桶壁上划上均匀的横线,让桶里的水从桶底往外滴,水面不断下降,根据刻度线读出时间,水滴尽了,正好是中午时刻。
2、我们伟大的祖先早就制作过水钟了,你还记得有哪两种类型的水钟吗3、水钟做为一种计时工具,主要任务当然是用来计时的,那你知道哪些因素会影响计时的准确性吗4、让我们再来看看古人制作的水钟是怎么样来解决这些问题的呢看看他们在设计上有什么样的特色。
学生自己看书阅读。
5、同学们,看了这么多,你想不想做属于自己的水钟呢那今天我们就来制作属于我们自己的水钟,板书课题:《我的水钟》二、初步设计,讨论改进1、(教师出示材料:两个大小不同的塑料瓶,大的去了上边,小的去了瓶底。
)同学们设想一下,怎样利用这两个塑料瓶来做一个水钟2、在做之前我们应该要怎么样对,好的设计能让我们在制作的过程中更得心应手。
大坡乡中心学校“国培计划(2015)综合学科坊”研修计划根据沾益县“国培计划(2015)”——示范性网络研修和校本研修整合项目培训相关要求,为进一步创新教师培训模式,促进大坡乡小学综合学科教师的专业发展,结合2015年示范性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整合项目,现将研修工作计划如下:一、研修目标紧密结合教师日常教育教学,采取“课中学、学中做、做中变”的混合研修模式,实现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深度融合,使教师师德行为有改善、重难点教学有策略、常态研修有技术,提升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和教学能力,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推动教师培训常态化。
二、研修对象研修对象包括大坡乡小学教师综合学科科任教师:其中科学学科2人,品德学科1人,音乐学科2人,体育与健康学科1人(共6人),组成综合学科工作坊参与研修。
三、研修方式有效利用教师网络研修平台,与单元教学同步,将递进式线上线下混合研修贯穿始终。
学员通过自主反思,提出问题(问)--线上学习课程资源(学)--线下研讨选定难点(选)--学校研磨解决策略(研)--课堂现场教学实践(用)--校本研修检测效果(检)--网络平台提交分享(展)--区域研修评选精品(评)的学习流程的循环,提升教学技能,改变学生学习方式,实现“学研用”结合。
三、研修组织针对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整合培训特点,中心学校成立了综合学科坊,分级、分学科管理和指导,确保研修有序进行,力争有成效、有特色。
1、校级管理者:中心学校副校长王玉清2、综合学科坊坊主:马白娥3、综合学科坊成员:科学:袁春艳解财宝音乐:苏翠芬曹艳敏品德与社会:李顺宏体育与健康:尹彩莲四、研修内容学习的内容包括现代教育教学方法、现代信息技术、教育科研知识、新课程理论、各科课程标准及国培——示范性网络研修整合培训等。
鼓励每位教师充分利用网络资源进行教学研究,使不同环境下的教师能够在课堂教学环节中应用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促进教师应用信息技术创新学科教学,帮助学生转变学习方式,最大化实现资源共享;深入开展好线上与线下研修活动。
课时:2课时年级:二年级教材:《体育与健康》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爬坡的基本技巧,提高学生的攀爬能力。
2. 培养学生勇敢、坚强、团结协作的精神品质。
3. 增强学生的体质,提高学生的健康水平。
教学重点:1. 爬坡的基本动作要领。
2. 爬坡过程中的安全注意事项。
教学难点:1. 学生对爬坡技巧的掌握程度。
2. 爬坡过程中的安全防护。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课堂常规1.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简单的热身运动,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
2. 教师强调课堂纪律,确保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
二、基本部分1. 教师讲解爬坡的基本动作要领,如:身体重心前移、手脚并用、保持平衡等。
2. 学生分组练习,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动作不规范的地方。
3. 学生进行爬坡练习,教师观察学生的表现,及时给予鼓励和指导。
三、安全教育1. 教师强调爬坡过程中的安全注意事项,如:注意脚下石头、不要攀爬危险区域等。
2. 学生进行安全演练,提高安全意识。
四、总结与放松1. 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总结,指出优点和不足。
2. 学生进行简单的放松运动,缓解肌肉紧张。
第二课时:一、课堂常规1.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简单的热身运动,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
2. 教师强调课堂纪律,确保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
二、复习与提高1.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爬坡技巧的复习,巩固学生的动作要领。
2. 学生进行分组比赛,提高学生的竞技水平。
三、拓展训练1. 教师带领学生进行攀爬障碍物的训练,提高学生的攀爬能力。
2. 学生分组进行拓展训练,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动作不规范的地方。
四、总结与放松1. 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总结,指出优点和不足。
2. 学生进行简单的放松运动,缓解肌肉紧张。
教学评价:1. 学生对爬坡技巧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在爬坡过程中的安全意识。
3. 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学习兴趣。
教学反思:1.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2. 加强安全教育,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
3. 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斜坡攀登教案教案标题:斜坡攀登教案教案目标:1. 通过斜坡攀登活动,培养学生的体能、协调性和团队合作能力。
2. 培养学生的勇气、毅力和自信心。
3. 提高学生对自然环境的认识和理解。
教学目标:1. 学生能理解斜坡攀登的基本技巧和安全要求。
2. 学生能在指导下正确使用攀登装备。
3. 学生能在团队合作中完成斜坡攀登任务。
教学准备:1. 攀登装备(攀登绳、安全带、头盔等)。
2. 斜坡攀登场地的选择和准备。
3. 教师和助教的安全培训和准备。
教学步骤:引入活动:1. 向学生介绍斜坡攀登活动的背景和目的。
2. 引导学生讨论斜坡攀登可能面临的挑战和困难。
技巧和安全要求:1. 介绍斜坡攀登的基本技巧,如正确使用手脚、保持平衡等。
2. 强调斜坡攀登的安全要求,如佩戴安全带、正确使用攀登绳等。
装备使用:1. 演示正确使用攀登装备的方法。
2. 让学生逐个尝试佩戴和使用攀登装备,并进行纠正和指导。
团队合作: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由3-4人组成。
2. 强调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并介绍团队合作的技巧和策略。
3. 给每个小组分配一个斜坡攀登任务,要求他们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任务。
实践活动:1. 学生按照小组分配的任务,开始斜坡攀登活动。
2. 教师和助教在旁边提供指导和支持,确保学生的安全和顺利完成任务。
总结和反思:1. 与学生一起回顾整个斜坡攀登活动的过程和体验。
2. 引导学生讨论他们在活动中遇到的挑战和如何克服困难。
3. 鼓励学生分享他们的收获和感受,并提供积极的反馈和建议。
扩展活动:1. 鼓励学生参与更具挑战性的攀登活动,如高山攀登或室内攀岩。
2. 组织学生参加户外探险活动,培养他们的勇气和团队合作能力。
评估方法:1. 观察学生在斜坡攀登活动中的表现,包括技巧运用、安全意识和团队合作。
2. 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记录和评价,提供积极的反馈和改进建议。
教案注意事项:1. 确保斜坡攀登场地的安全性和适宜性。
2. 提前对学生进行安全培训,并确保学生佩戴适当的防护装备。
本节课是本单元中,对知识的理解和贯彻最重要的一堂课。
在高效课堂模式中,一堂课的紧凑性和教师活动的多少,决定着课堂容量的高低。
但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尽可能少地利用讲授法进行教学,多与学生进行交流,增加学生的实际操练和练习时间,对于一堂课来讲,是至关重要的。
对于课堂环节的布置,应该力求简练,语言应用尽量通俗易懂。
对于一名教师而言,教学质量的高低,与备课的充足与否有很大关系。
而教案作为这一行为的载体,巨大作用是不言而喻的。
本节课的准备环节,就充分地说明了这个道理。
方位角、坡度、坡角掌握方位角的定义及表示方法教学目标:重点:理解坡度、坡比等相关概念在实际问题中的含义难点:与方位角有关的实际问题1.掌握方位角的定义及表示方法指或指方向线与目标方向线所成的小于90°的水平角,叫方位角,如图,目标方向线OA、OB、OC、OD的方位角分别表示, , , .2.理解坡度、坡比等相关概念在实际问题中的含义(1)坡度、坡比①如图,我们把坡面的高度h和宽度l的比叫做坡度(或叫做坡比),用字母i表示,即i=.坡度一般写成1∶m的形式.②坡面与的夹角α叫做坡角,坡角与坡度之间的关系为i==tanα.(2)水平距离、垂直距离(铅直高度)、坡面距离如图, 代表水平距离, 代表铅直高度, 代表坡面距离.重点一:与方位角有关的实际问题解答与方位角有关的实际问题的方法(1)弄清航行中方位角的含义,根据题意画出图形,画图时要先确定方向标,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是解题的关键所在.(2)船在海上航行,在平面上标出船的位置、灯塔或岸上某目标的位置,关键在于确定基准点.当船在航行时,基准点在转移,画图时要特别注意.1. (2013河北)如图,一艘海轮位于灯塔P的南偏东70°方向的M处,它以每小时40海里的速度向正北方向航行,2小时后到达位于灯塔P的北偏东40°的N处,则N处与灯塔P的距离为( )(A)40海里(B)60海里 (C)70海里(D)80海里2.(2013荆门)A、B两市相距150千米,分别从A、B处测得国家级风景区中心C处的方位角如图所示,风景区区域是以C为圆心,45千米为半径的圆,tan α=1.627,tan β=1.373.为了开发旅游,有关部门设计修建连接AB两市的高速公路.问连接AB的高速公路是否穿过风景区,请说明理由.3. 如图,A、B、C分别是三个岛上的点,点C在点A的北偏东47°方向,点B在点A的南偏东79°方向,且A、B两点的距离约为5.5 km;同时,点B在点C的南偏西36°方向.若一艘渔船以30 km/h的速度从点A驶向点C捕鱼,需要多长时间到达(结果保留小数点后两位)?(参考数据:sin 54°≈0.81,cos 54°≈0.59,tan 47°≈1.07,tan 36°≈0.73,tan 11°≈0.19)重点二:与坡度、坡角有关的实际问题(1)坡度是坡角的正切值,坡度越大,坡角也越大.(2)与坡度有关的问题常与水坝有关,即梯形问题,常用的方法一般是过上底的顶点作下底的垂线,构造直角三角形和矩形来求解.4.(2014丽水)如图,河坝横断面迎水坡AB的坡比是1∶(坡比是坡面的铅直高度BC与水平宽度AC之比),坝高BC=3 m,则坡面AB的长度是( )(A)9 m (B)6 m (C)6 m (D)3 m5. (2013安徽)如图,防洪大堤的横断面是梯形ABCD,其中AD∥BC,坡角α=60°.汛期来临前对其进行了加固,改造后的背水面坡角β=45°.若原坡长AB=20 m,求改造后的坡长AE.(结果保留根号)6.如图所示,某防洪指挥部发现长江边一处长500米,高10米,背水坡的坡角为45°的防洪大堤(横断面为梯形ABCD)急需加固.经调查论证,防洪指挥部专家组制定的加固方案是:沿背水坡面用土石进行加固,并使上底加宽3米,加固后背水坡EF的坡比i=1∶.(1)求加固后坝底增加的宽度AF;(2)求共需多少立方米土石进行加固.1. 河堤横断面如图所示,迎水坡AB的坡比为1∶(坡比是坡面的铅直高度BC与水平宽度AC之比),则坡角α为( )(A)30° (B)45° (C)50° (D)60°2.王英同学从A地沿北偏西60°方向走100 m到B地,再从B地向正南方向走200 m到C地,此时王英同学离A地( )(A)150 m(B)50 m (C)100 m (D)100 m3.如图,先锋村准备在坡角为α的山坡上栽树,要求相邻两树之间的水平距离为5米,那么这两树在坡面上的距离AB为( )(A)5cos α(B)(C)5sin α(D)4.如图,将一个Rt△ABC形状的楔子从木桩的底端点P处沿水平方向打入木桩底下,使木桩向上运动,已知楔子斜面的倾斜角为20°,若楔子沿水平方向前移8 cm(如箭头所示),则木桩上升了( ) (A)8tan 20° cm (B) cm(C)8sin 20° cm (D)8cos 20° cm5. (2013潍坊)如图,一渔船在海岛A南偏东20°方向的B处遇险,测得海岛A与B的距离为20海里,渔船将险情报告给位于A处的救援船后,沿北偏西80°方向向海岛C靠近.同时,从A处出发的救援船沿南偏西10°方向匀速航行.20分钟后,救援船在海岛C处恰好追上渔船,那么救援船航行的速度为( ) (A)10海里/小时 (B)30海里/小时 (C)20海里/小时 (D)30海里/小时6.在一次自助夏令营活动中,小明同学从营地A出发,要到A地的北偏东60°方向的C处,他先沿正东方向走了200 m到达B地,再沿北偏东30°方向走,恰能到达目的地C(如图),那么由此可知,B,C两地相距m.7. 如图所示,某公园入口处原有三级台阶,每级台阶高为18 cm,深为30 cm,为方便残疾人士,拟将台阶改为斜坡,设台阶的起点为A,斜坡的起始点为C,现设计斜坡BC的坡度i=1∶5,则AC的长度是cm.8. 如图所示,一渔船上的渔民在A处看见灯塔M 在北偏东60°方向,这艘船以28海里/时的速度向正东航行,半小时到B处,在B处看见灯塔M在北偏东15°方向,此时灯塔与渔船的距离是海里.9. (2013湘西州)钓鱼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神圣领土,为宣誓主权,我海监船编队奉命在钓鱼岛附近海域进行维权活动,如图,一艘海监船以30海里/小时的速度向正北方向航行,海监船在A处时,测得钓鱼岛C在该船的北偏东30°方向上,航行半小时后,该船到达点B处,发现此时钓鱼岛C与该船距离最短.(1)请在图中作出该船在点B处的位置;(2)求钓鱼岛C到B处距离(结果保留根号).10.(2013新疆)如图所示,一条自西向东的观光大道l上有A、B两个景点,A、B相距2 km,在A处测得另一景点C位于点A的北偏东60°方向,在B 处测得景点C位于景点B的北偏东45°方向,求景点C到观光大道l的距离(结果精确到0.1 km).11.(2013烟台)如图,一艘海上巡逻船在A地巡航,这时接到B地海上指挥中心紧急通知:在指挥中心北偏西60°方向的C地,有一艘渔船遇险,要求马上前去救援.此时C地位于A地北偏西30°方向上,A地位于B地北偏西75°方向上,A、B两地之间的距离为12海里.求A、C两地之间的距离(参考数据:≈1.41,≈1.73,≈2.45,结果精确到0.1).12.如图,马路的两边CF、DE互相平行,线段CD为人行横道,马路两侧的A、B两点分别表示车站和超市.CD与AB所在直线互相平行,且都与马路两边垂直,马路宽20米,A,B相距62米,∠A=67°,∠B=37°(1)求CD与AB之间的距离;(2)某人从车站A出发,沿折线A→D→C→B去超市B,求他沿折线A→D→C→B到达超市比直接横穿马路多走多少米参考数据:sin 67°≈,cos 67°≈,tan 67°≈,si n 37°≈,cos 37°≈,tan 37°≈.13.如图,公路AB为东西走向,在点A北偏东36.5°方向上,距离5千米处是村庄M;在点A北偏东53.5°方向上,距离10千米处是村庄N(参考数据:sin 36.5°=0.6,cos 36.5°=0.8,tan 36.5°=0.75).(1)求M,N两村之间的距离;(2)要在公路AB旁修建一个土特产收购站P,使得M,N两村到P站的距离之和最短,求这个最短距离.教学反思:[教学反思]学生对展开图通过各种途径有了一些了解,但仍不能把平面与立体很好的结合;在遇到问题时,多数学生不愿意自己探索,都要寻求帮助。
坡教案幼儿园什么是坡教案?坡教案,又称为坡田教案,是对儿童进行情感教育的一种方法体系,源于日本的坡田幼儿园。
坡教案的核心思想是:培养儿童的情感能力,使得他们能够更好地感知自我、他人和环境,并在此基础上发展出健康成熟的情感,最终让他们具有良好的社交能力和适应能力。
坡教案在幼儿园的实施环境设计坡教案强调感知环境,营造创造性的心理氛围。
因此,幼儿园的环境设计非常重要,需要体现出创新、培养、自由和活泼的气息。
例如,在教室的设计上,布置一些充满童话色彩的元素作为装饰。
在幼儿园周围,也可以增加一些与自然相关的展示板、花园和植物。
日常活动坡教案注重培养孩子的合作意识和自我表达能力,所以日常活动的设计也需要加以注意。
例如,可以开展一些小组活动,让孩子们通过交流、合作、分工等方式,完成一些小任务。
同时,也可以开设一些互动游戏,帮助孩子们放松压力,增强社交能力。
情感体验坡教案的重点就是在情感体验中培养儿童的情感能力,因此需要为幼儿提供高质量的情感体验。
可以组织一些班级和个人的活动,让孩子们感受到快乐、成就感、满足感等情感体验。
情感教育情感教育是坡教案的重要组成部分。
情感教育可以通过对儿童的自我认知、社交认知、情绪管理和发展解决方法等方面教育实现。
在幼儿园中,可以通过情感教育培养孩子们的同情心、包容心、责任感和感恩心等。
通过情感教育的培养,孩子们可以更好地融入社交环境,适应学校的生活。
坡教案在幼儿园的实施效果根据实施过坡教案的幼儿园的调查数据显示,坡教案是一种有效的幼儿教育方法。
通过实施坡教案,幼儿的情感能力有了显著提升,他们发展出更好的自我认知能力、社交能力和生存能力。
此外,坡教案还对儿童的身体健康和情绪健康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在坡教案实施的幼儿园中,孩子们的身体健康和情绪健康都得到了有效的保障。
总结坡教案是一种有效的情感教育方法,对幼儿的身心健康、情感能力的培养都有着积极的影响。
幼儿园在实施坡教案时,需要注意环境设计、日常活动、情感体验、情感教育等方面。
爬坡姿势教学设计爬坡姿势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爬坡的基本姿势及要领;2.掌握正确的爬坡姿势和动作;3.提升学生的爬坡能力和自信心。
二、教学重点正确的爬坡姿势和动作。
三、教学难点如何将正确的爬坡姿势和动作应用到实际训练过程中。
四、教学准备1.教学环境:室内或室外的坡道;2.教学工具:录像设备、爬坡器材(如天梯等);五、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播放一段有关爬坡技巧的录像进行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讲解爬坡的基本姿势和要领(10分钟)通过示范和讲解,向学生介绍爬坡的基本姿势和要领,包括:(1)姿势:身体向前倾斜,保持平衡,膝关节、髋关节、踝关节微屈;(2)步伐:小步前行,脚步稳定,避免滑倒;(3)呼吸:保持稳定的呼吸,避免气喘吁吁。
3.示范练习(15分钟)教师进行实地示范,要求学生观察和模仿教师的爬坡姿势和动作,并进行练习。
4.学生实践(3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爬坡练习,教师分别观察每个学生的姿势和动作,并给予指导和纠正。
5.小结(5分钟)总结爬坡的基本姿势和要领,并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
6.巩固练习(20分钟)学生根据教师的指导,自由组织进行爬坡练习,通过跟踪、调整姿势和动作,提高爬坡能力。
7.总结(10分钟)学生根据自己的体验和反思,总结爬坡姿势和动作的关键点,并分享自己的体验和感悟。
六、差异化策略1.根据学生的学习进度和能力,分组进行练习,提供个别指导和辅导;2.针对学习困难的学生,提供额外的练习时间和指导,帮助他们掌握正确的爬坡姿势和动作;3.为了增加教学的趣味性和挑战性,可以设置一些小游戏和竞赛,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七、教学评估1.观察学生的姿势和动作是否正确,给予及时的指导和纠正;2.听取学生的反馈和分享,了解他们对爬坡姿势和动作的理解和掌握程度;3.设置一些小练习或测验,检查学生是否能够正确运用爬坡姿势和动作。
以上是一种针对爬坡姿势教学设计的示范,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当然,根据具体情况和学生的需求,教学设计可能会有所不同。
2022年新入职教师岗位能力提升培训班学员教学设计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几课课题班级:小学语文(1)班姓名:工作单位:时间:2022年 7月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第四节自然灾害教学内容: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第四节自然灾害54页到56页第一课时。
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什么是自然灾害,了解气象灾害,地质灾害等。
(2)结合相关图片理解常见的自然灾害及导致自然灾害的原因。
(3)了解一些防灾减灾的措施,树立防灾减灾的意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形象的图片帮助学生了解常见的然灾害,自然灾害发生的原因,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不断的体检和认知中树立防灾减灾意识,引导学生关心和帮助在灾区的灾民。
教学重点:了解自然灾害的含义和分类,掌握一些防灾减灾的措施。
教学难点:了解常见的自然灾害及导致这些自然灾害的原因。
教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看图引导法,合作探究。
学法:看图分析法,分组讨论法,合作交流法。
教具:教科书,多媒体课件,中国气象灾害,地质灾害分布图。
学具:教科书,地理图册。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教师出示几幅有关2008年四川汶川大地震的图片, 同学们,请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讨论一下,这种自然灾害给我们人类造成了怎样的影响。
学生:人员伤亡,房屋倒塌等人身财产损失。
老师:对,这种自然灾害对人们的生命财产造成很大的危害。
今天我们就来认识常见的自然灾害。
二、讲授新课:(一)常见的自然灾害教师:我们遇到过一些灾害,也经常在电视上看到过一些灾害,究竟什么是自然灾害呢?老师: (1)什么是自然灾害?学生:自然环境异常变化中造成资源破坏,财产损失,人员伤亡等危害的异常变化叫做自然灾害。
老师:(2)那么常见的自然灾害有哪些呢?常见的自然灾害分为哪两类?各包括什么自然灾害?分析自然灾害给人们带来的危害。
老师让学生观察课本的54页图2.46“主要的气象灾害”,图2.47“主要地质灾害”,并阅读各图片上面的文字资料并总结常见的自然灾害的分类。
农村教师培训教案范本一、教案简介本教案是为农村地区教师培训而设计的范本,旨在提供一种合理的教案结构和教学方法,帮助农村教师提高教学质量。
教案中重点关注了农村教学实际情况,提供了适合农村学生学习的教学策略。
二、教案主题:农村物理教学案例1. 教学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力学和光学的基本原理,并能熟练应用于实际问题中。
2. 教学内容2.1 力学:牛顿定律、动量守恒定律、机械能守恒定律等。
2.2 光学:光的反射、折射、光的成像等。
3. 教学步骤和方法3.1 激发学生兴趣利用教材内容中的实际例子引起学生兴趣,如利用农村生活中的物体做例子,让学生能够直观地理解力学和光学的基本原理。
3.2 重点概念讲解与实例分析将力学和光学的重点概念进行讲解,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理解应用,比如通过讲解家庭小汽车行驶过程中的力学变化,来让学生理解牛顿定律的应用。
3.3 实验操作与思考利用农村学校中的实验室进行实验操作,如通过凸透镜的实验来帮助学生理解光的折射原理,培养学生实验操作和思考问题的能力。
3.4 训练与反馈给学生布置习题,让学生在课后进行练习,通过及时的反馈指导学生的学习进度。
同时,通过课堂练习和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
4. 教学评估根据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和课后的作业完成情况,进行教学评估。
5. 教学资源5.1 教材:选用适合农村教学的物理教材。
5.2 实验设备:利用农村学校现有的物理实验设备。
6. 教学延伸建议学生参加物理竞赛等活动,为学生提供更多交流与发展的机会,激发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
三、教案总结本教案针对农村教学实际情况设计,提供了适合农村学生学习的教学策略和方法。
通过激发学生兴趣、讲解重点概念、实验操作与思考以及训练与反馈等环节,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力学和光学的基本原理,并能够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同时,教案还强调了学生的参与性和互动性,培养了学生的实验操作和问题解决能力。
希望这个教案能够为农村教师提供一种有益的教学参考。
教师培训教案设计
介绍
教师的培训是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方法。
而教案是教师备课和
教学过程中的关键要素。
因此,设计一个合适的教案是教师培训中
不可或缺的一环。
步骤
1. 确定目标
在设计教案前,需要明确教学目标。
教师需要考虑学生的程度,教材内容和教学环境,以确保教案设计是符合学生需求的。
2. 制定教学计划
在确定了教学目标后,教师需要制定一份教学计划。
这个计划
需要包含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进度。
教师需要合理分配时间,确保每个环节的顺利进行。
3. 设计教学活动
通过教学计划,教师可以确定需要进行哪些教学活动。
这些活动可以是讨论,小组活动,或者演示等。
设计这些教学活动时,需要考虑学生的兴趣和接受能力。
4. 制定教学评估方案
教师需要制定一个可行的教学评估方案,以确保教学目的达到了预期效果。
这个方案可以是考试,测验或者问卷调查等。
结论
通过合理的教案设计,教师能够更好地提高教育质量,调整教学方法,满足学生的需求。
因此,在教师培训中,设计教案是非常重要的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