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隔离技术操作规程完整

隔离技术操作规程完整

隔离技术操作规程完整
隔离技术操作规程完整

1.目的

指导本院医务人员对医院感染病人、特殊病原体感染病人及疑似传染病病人科学地进行隔离,有效防止疾病的传播。

2.标准

2.1标准预防

2.1.1标准预防概念

针对医院所有患者和医务人员采取的一组预防感染措施。包括手卫生,根据预期可能的暴露选用手套、隔离衣、口罩、护目镜或防护口罩,以及安全注射。也包括穿戴合适的防护用品处理患者环境中污染物品与医疗器械。

标准预防基于患者的血液、所有体液(汗液除外)、分泌物、非完整皮肤和黏液均可能含有感染因子的选择。

2.1.2标准预防的基本原理

不论患者的原始诊断是否已经具有传染性,只要是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不完整的皮肤或者黏膜组织时,都应遵守下列的基本防护措施。

2.1.3标准预防的具体措施包括:

2.1.

3.1洗手:应遵循《医务人员手卫生规》的要求执行。

2.1.

3.2手套:应遵循本规中手套使用的要求执行。

2.1.

3.3口罩、防护镜、面罩:应遵循本规中口罩、防护镜、面罩实用的要求执行。

2.1.

3.4隔离衣:应遵循本规中隔离衣使用的要求执行,进行任何有血液或体液溅出的操作时,要加穿不透水的隔离衣、戴口罩、护目镜或者面罩。

2.1.

3.5病人诊疗设备:

(a)小心处理有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病人物品、床单、衣物,防止其与皮肤黏膜接触以及污染衣物。同事,应防止传染其他病人及周围环境。

(b)可重复使用的仪器及用品按照规定进行消毒灭菌,在未妥善清洗及处理前,不得用于其他病人,避免与他人共用物品。

(c)确保一次性使用的医疗器材不可重复使用,使用后按照医疗废物管理要求妥善处理。

2.1.

3.6病人环境

按照医院相关消毒制度对病房环境如地面、床、床栏、床边器具,以及其他经常接触的表面进行消毒,相关人员能够知道并遵守相关制度。

2.1.

3.7被服

接触、运送及处理病人使用过,或者血液、体液、分泌物及排泄物污染的被服时,必须小心防止皮肤及黏膜接触污染衣服,以及把微生物转移给其他病人或地方,应按照《医院洗衣房及医院织物的感染管理制度》要求进行收集、转运、清洗及消毒。

2.1.

3.8职业安全及锐器伤预防

(a)其他尖锐工具或装置,或于诊查治疗后整理尖锐工具、清洗、消毒或丢弃用过的针头过程中,必须小心防止受伤。

(b)各种使用过的针头、尖锐的工具或装置,均严格禁止回套或进行以针头向着身体部分的危险动作。

(c)禁止用手卸除抛弃式针筒上得旧针头,也不可以用手使之屈曲、折断。

(d)把所有用过的锐器、手术刀片及其他尖锐工具应放置于防穿破的锐器箱。

(e)紧急情况下需实施口对口人工呼吸时,可使用口腔保护膜、复囊或其他辅助呼吸装置避免感染。

2.1.

3.9病人安置

(a)传染病病人或疑似传染病人应收治于隔离病房,并根据疾病传播途径采取相应的传播措施。

(b)如果单间隔离病房不足,可将明确诊断的同种传染病安置于一个房间。

2.2隔离预防的主要手段。

2.2.1设置隔离室。

2.2.2隔离标识。

2.2.3口罩、帽子、护目镜。

2.2.4手套。

2.2.5隔离衣。

2.2.6洗手。

2.2.7封闭污染物。

2.2.8小心利器(利器盒)。

2.3隔离原则。

2.3.1洗手(详见《医务人员手卫生制度》)

2.3.2负压病房适合于严格隔离疾病(如不明原因肺炎,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人感染好致敏性禽流感,鼠疫,霍乱,炭疽,水痘,麻疹,开放性肺结核)呼吸道隔离疾病及不明原因重症感染性疾病等病人的隔离。

2.3.3 单独房间适用于具有高度传染性的病人及分离出流行性或多种耐药性微生物(如MRSA,VRE等)的病人。

2.3.4 口罩的使用。

2.3.4.1 应根据不同的操作要求选用不同类型的口罩。

2.3.4.2 一般诊疗活动,可佩戴纱布口罩或外科口罩;手术室工作或护理免疫低下患者,进行体腔穿刺等操作时应戴外科口罩;接触经空气传播或近距离接触飞沫传播的呼吸道传染病患者时,应戴医用防护口罩。

2.3.4.3 纱布口罩应保持清洁,每天更换,清洁与消毒,遇污染时随时更换。

2.3.4.4 应正确佩戴口罩,戴口罩程序如下:

(a)将有色的一面向外佩戴,鼻梁架(口罩上的铝条)戴在鼻子上。

(b)系带法:松紧带式口罩即将松紧带于耳廓;系带式口罩即将上端系带在头后或者耳后,下端系带于頸后。拉下口罩下部遮盖口和下巴。

(c)将口罩调节至舒适的位置,将鼻梁架压向鼻梁,使口罩边缘紧贴面部(吸入的空气经口罩吸入体)。

(d)特殊口罩如N95口罩等按使用说明书。

2.3.5 护目镜,防护面罩的使用。

2.3.5.1 下列情况应使用护目镜或防护面罩:

(a)在进行诊疗,护理操作,可能发生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等喷溅时。

(b)近距离接触经飞沫传播的传染病患者时。

(c)为呼吸道传染病患者进行气管切开,气管插管等近距离操作,可能发生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喷溅时,应使用全面型防护面罩。

2.3.5.2 佩戴前应检查有无破损'佩戴装置有无松懈。每次使用后应清洁和消毒。

2.3.5.3 具体使用方法可参照说明书要求。

2.3.6 手套的使用。

2.3.6.1 应根据不同操作的需要,选择合适种类和规格的手套。

2.3.6.1.1 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呕吐物及污染物品时,应戴清洁手套。

2.3.6.1.2 进行手术等无菌操作,接触患者破损皮肤,黏膜时,应戴无菌手套。

2.3.6.2 应正确戴脱无菌手套。

2.3.6.3 一次性手套应一次性使用。

2.3.6.4手套使用注意事项:

(a)防止交叉污染。

(b)已经被污染的手套不可直接接触清洁物品及区域。

(c)手套如有破损立即更换。

(d)脱除和丢弃手套时,避免污染手和其他表面。

(e)在每个病人之间必须更换手套,脱掉手套后立即洗手。

2.3.6.5 脱缷手套四部曲:

(a)将一手放在另一手套边缘,在拇指帮助下,外翻。

(b)外翻脱下手套,并握在手心。

(c)脱去手套的手插戴有手套的手侧,外翻脱下手套,并包裹另一只手套,一起丢入污物桶。

(d)立即洗手。

2.3.7 隔离衣的使用。

2.3.7.1 定义:用于保护医务人员避免受到血液,体液和其他感染性物质污染,或用于保护患者避免感染的防护用品。

2.3.7.2 下列情况应穿隔离衣:

(a)接触经接触传播的感染性疾病患者如传染病患者,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时。

(b)对患者实行保护性隔离时,如大面积烧伤患者,骨髓移植患者等患者的诊疗,护理时。

(c)可能受到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喷溅时。

2.3.8 防护服的使用。

2.3.8.1 定义:临床医务人员在接触甲类或按甲类传染病管理的传染病患者时所穿的一次性防护用品。应具有良好的防水,防静电,过滤效率和皮肤刺激性,穿脱方便,结合部严密,袖口,脚踝口应为弹性收口。

2.3.8.2 下列情况应穿防护服:

(a)临床医务人员在接触甲类或按甲类传染病管理的传染病患者时。

(b)接触经空气传播或飞沫传播的传染病患者,可能受到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喷溅时。

2.3.9鞋套的使用。

2.3.9.1鞋套应具有良好的防水性能,并一次性使用。

2.3.9.2从潜在污染区进入污染区时和从缓冲间进入负压病室时应穿鞋套。

2.3.9.3应在规定区域穿鞋套,离开该区域时应及时脱掉。发现破损时应及时更换。

2.3.10防水围裙的使用。

2.3.10.1分为重复使用的围裙和一次性使用的围裙。

2.3.10.2可能受到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及其他污染物品喷溅、进行复用医疗器械的清洗时,应穿防水围裙。

2.3.10.3重复使用的围裙,每班使用后应及时清洗与消毒。遇有破损或渗透时,应及时更换。

2.3.11帽子的使用。

2.3.11.1分为布制帽子和一次性帽子。

2.3.11.2进入污染区和清洁环境前、进行无菌操作等时应戴帽子。

2.3.11.3被患者血液、体液污染时,应立即更换。

2.3.11.4一次性帽子应一次性使用。

2.3.12访客。进入隔离病房前应向在班护士报告,经允许并经过知道采取适当的隔离措施后,才能探视患者。

2.3.13转床、检查或者手术时应先通知对方单位,注明所采取隔离适当的隔离措施。

2.4各类传播途径的隔离与预防。

2.4.1隔离原则。

2.4.1.1在标准预防的基础上,根据疾病的传播途径(接触传播、飞沫传播、空气传播和其他途径传播),制订相应的隔离与预防措施。

2.4.1.2一种疾病可能有多种传播途径时,应在标准预防的基础上,采取相应传播途径隔离和预防。

2.4.1.3隔离病室有隔离标识,并限制人员的出入。黄色为空气传播的隔离,粉色的为飞沫传播的隔离,蓝色为接触传播的隔离。

2.4.1.4传染病患者或可疑传染病患者应安置在担任隔离房间。

2.4.2接触传播预防措施。

接触隔离的疾病如:肠道感染、多重耐药菌感染、皮肤感染等的患者。

在标准预防的基础上,采取一下措施:

(a)在进入隔离病房前后、接触病人前后俊需立即洗手。

(b)使用蓝色“接触隔离”标志。

(c)尽量隔离于单间,同种病原菌的感染或携带者可共居一室。

(d)进入隔离房间或接触该患者时需戴手套,手上有破损时应戴双层手套。

(e)离开患者周围环境前,需除去手套,并立即彻底洗手,并确保双手没有接触可能受污染的表面或物品,以防感染播散。

(f)进行可能污染工作服的操作,如扶抱、处理血液、体液、分泌物等时需穿隔离衣。离开病室前,脱下隔离衣,按要求悬挂,每天更换清洗与消毒。

(g)脱手套、隔离衣后,须用抗菌皂液洗手,或用快速消毒剂擦手。

(h)一般医疗器械如听诊器、体温表或血压计等应专用。

(i)不能专用的物品如轮椅,在每次使用后须消毒。

(j)该患者周围物品、环境和医疗器械,须每天清洁消毒。

(k)该患者如去其他部门检查,应有工作人员陪同,并向接受方说明须使用接触传播预防措施,用后的器械设备需清洁消毒。

(l)尽量限制探视人群,探视者应穿隔离衣并执行严格的洗手或手消毒制度。

(m)连续3个标本(每次间隔>24小时)均未培养出多重耐药菌,方可解除隔离。

(n)生活垃圾应放入黄色垃圾袋,医疗垃圾应放入双层黄色垃圾袋收集。

(o)使用后的被服、污衣,应置于黄色垃圾袋,并遵循先消毒后清洗的原则。

(p)处理被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污染的设备仪器时,应先浸泡消毒后清洗。(q)每日对物体表面用含有效500mg/L清洁消毒1-2次,遇到污染随时进行消毒。

(r)患者出院后,应对隔离房间里所有物体表面进行终末消毒。

2.4.3飞沫传播预防措施。

飞沫隔离的疾病,如:白日咳、白喉、流行性感冒、病毒性腮腺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等。在标准预防的基础上,采取以下措施:

(a)在进入隔离病房后、接触病人前后均需立即洗手。

(b)使用粉色“飞沫隔离”标志。

(c)尽量隔离于单间,同种病原菌的感染或携带者可共居一室。

(d)进入隔离房间或接触该患者时须戴手套,手上有破损时应戴双层手套。

(e)离开患者周围环境前,需除去手套,并立即彻底洗手,并确保双手没有接触可能受污染的表面或物品,以防感染播散。

(f)进行可能污染工作服的操作,如扶抱、处理血液、体液、分泌物等时需穿隔离衣。离开病室前,脱下隔离衣,按要求悬挂,每天更换清洗与消毒。

(g)拖手套、隔离衣后,须用抗菌皂液洗手,或用快速手消毒剂擦手。

(h)医保医疗器械如听诊器、体温表或血压计等应专用。

(i)不能专用的物品如轮椅,在每次使用后须消毒。

(j)该患者周围物品、环境和医疗器械,须每天清洁消毒。

(k)该患者如去其他部门检查,应有工作人员陪同,并向接受方说明须使用接触传播预防措施,用后的器械设备需清洁消毒。

(l)尽量限制探视人群,探视者应穿隔离衣并执行严格的洗手或手消毒制度。

(m)连续3个标本(每次间隔>24小时)均未培养出多重耐药菌,方可接触隔离。

(n)生活垃圾应放入黄色垃圾袋,医疗垃圾应放入双层黄色垃圾袋收集。

(o)使用后的被服、污衣,应置于黄色垃圾袋,并遵循先消毒后清洗的原则。

(p)处理被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污染的设备仪器时,应先浸泡消毒后清洗。(q)每日对物体表面用含有效氯500mg/L清洁消毒1-2次,遇到污染随时进行消毒。

(r)患者出院后,应对隔离房间里所有物体表面进行终末消毒。

2.4.4空气传播预防控制措施。

空气隔离的疾病,如肺结核、水痘、麻疹等,在标准预防措施的基础上,采取以下措施:(a)进入隔离病房前后、接触病人前后均需立即洗手。

(b)使用黄色“空气隔离”标志。

(c)首选安置于负压病房,房间的双重门不能同时打开应严格空气消毒。

(d)也可将病人收治于经高效空气(HEPA)过滤系统认证,每小时换气12次的病房。(e)如果短期无法使用负压病房或HEPA过滤系统时,应尽快将患者转诊至相应的传染病专

科医院,在患者未转院期间应采取以下措施:

(e1)应将病人隔离于单间,也可与相同病种、处于同病期的患者同居一室。

(e2)室空气避免直接排出室外。

(e3)每日进行1-2次空气消毒。

(e4)严格限制患者的活动围,暂停不必要的探视。

(e5)确需探访者的,探视者应戴医用防护口罩,探视前后执行严格的洗手或手消毒制度。(e6)患者病情允许时,应戴外科口罩,定期更换;并限制其活动围。

(e7)工作人员进入隔离病房时应戴帽子、医用防护口罩;进行可能产生喷溅的诊疗操作时,应戴护目镜或防护口罩,穿防护服;当接触患者及其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组织时应戴手套。

(e8)患者需外出或检查时,患者应戴外科口罩,医务人员应戴医用防护口罩。

(e9)建议接触严重开放性肺结核的医务人员首先要进行结核感染的初步检查,在此后3个月要复查。对于结核菌试验由阴转阳的医务人员应进行胸部X线检查,并进行预防治疗。(e10)生活垃圾应放入黄色垃圾袋'医疗垃圾应放入双层黄色垃圾袋收集。

(e11)使用后的被服、污衣,应置于黄色垃圾袋,并遵循先消毒后清洗的原则。

(e12)处理被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污染的设备仪器时,应先浸泡消毒后清洗。(e13)每日对物体表面用含有效氯500mg/L清洁消毒1-2次,遇到污染随时进行消毒。(e14)患者出院或转院后,应对房间里所有物体表面以及空气进行终末消毒。

2.4.5其他传播途径的疾病的隔离,常见传染病传播途径、隔离与预防要求。

2.4.6常见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的隔离,参照医院《多重耐药菌预防与控制制度》有关隔离和防护措施执行。

2.4.7急性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患者的隔离。

2.4.7.1患者的隔离:

(a)将患者安至于有效通风的隔离病房或隔离区域,必要时置于负压病房隔离。

(b)严格限制探视者,如需探视,探视者应正确穿戴个人防护用品,并遵守手卫生规定。(c)限制患者活动围,离开隔离病房或隔离区域时,应戴外科口罩。

(d)应减少转运,当需要转运时,医务人员应注意防护。

2.4.7.2医务人员防护:

(a)医务人员行经过专门的培训,掌握正确的防护技术,方可进入隔离病区工作。

(b)应严格按防护规定着装。不同区域应穿不同服装,且服装颜色应有区别或有明显标志。

2.4.7.3医务人员防护用品穿脱程序。

2.4.7.

3.1穿戴防护用品应遵循程序:

(a)清洁区进入潜在污染区:洗手→戴帽子→戴医用防护口罩→穿工作衣裤→换工作鞋后→进入潜在污染区。手部皮肤破损的戴乳胶手套。

(b)潜在污染区进入污染区:穿隔离衣或防护服→戴护目镜/防护面罩→戴手套→穿鞋套→进入污染区。

(c)为患者进行吸痰、气管切开、气管插管等操作,可能被患者的分泌物及体物质喷溅的诊疗护理工作前,应戴防护面罩或全面型呼吸防护器。

2.4.7.

3.2脱防护用品应遵循的程序:

(a)医务人员离开污染区进入潜在污染区前:摘手套、消毒双手→摘护目镜/防护面罩→脱隔离衣或防护服→脱鞋套→洗手和/或手消毒→进入潜在污染区,洗手或手消毒。用后物品分别置于专用污物容器。

(b)从潜在污染区进入清洁区前:洗手和/或手消毒→脱工作服→摘医用防护口罩→摘帽子→洗手和/或手消毒后,进入清洁区。

(c)离开清洁区:沐浴、更衣→离开清洁区。

2.4.7.

3.3穿脱防护用品的注意事项:

(a)医用防护口罩的效能持续应用6-8小时,遇污染或潮湿应及时更换。

(b)离开隔离区前应对佩戴的眼镜进行消毒。

(c)医务人员接触多个同类传染病患者时,防护服可连续使用。

(d)接触疑似患者,防护服应在每个患者之间进行更换。

(e)防护服被患者血液、体液、污染物污染时,应及时更换。

(f)戴医用防护口罩或全面型呼吸防护器应进行面部密合性试验。

2.4.7.4其他要求:

(a)隔离区工作人员每日应检测体温2次,体温超过37.5度及时就诊。

(b)医务人员应严格执行区域划分的流程,按照程序做好个人防护,方可进入病区,下班前应沐浴、更衣后方可离开病区。

(c)隔离病区产生的生活垃圾应放置在医疗废物收集,医疗废物应放置在双层医疗废物垃圾袋收集,日产日清,封口时注明“高致病废物”标示。

(d)隔离区环境及物品的消毒应按照医院《医院环境清洁消毒规程》中《急性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患者的消毒流程》执行。

2.5医护人员在接触免疫功能低下病人时的隔离要求。

2.5.1床边保护性隔离。

2.5.1.1接触前先洗手、戴口罩和手套;

2.5.1.2收治床边保护性隔离病人的病房不得收治患感染性疾病的病人;

2.5.1.3患感冒、皮肤毛囊炎、肿疖人员严禁入。

2.5.2病区单间隔离:病区单间隔离病人按照《隔离技术操作规程》、《防护用品的使用制度》执行。

2.5.3医护人员对免疫抑制病人及其家属必须进行个人卫生、食物和环境等方面的教育,

教育家属及陪护戴口罩,有感染性疾病者不得进入病人房间。

2.5.4获得性免疫缺陷患者(AIDS)的管理见“传染病人管理制度”。

2.5.5预防免疫功能低下病人住院期间发生的一切感染。包括避免损伤人体机械性屏障如:皮肤粘膜屏障、静脉输液或长期留置导管、导管和气管插管、外科手术、气管切开及机械通气、外伤等。外科手术应在绝对必要时进行,手术后应加强护理。

2.5.6对严重免疫缺陷或免疫抑制病人,经相关专业人员评估,超出本院服务围的,由医务部负责协调转至其他医疗机构进行治疗。

3. 参考文件

卫生部《医院隔离技术规》

GB19082医用一次性防护服技术要求

卫生部《消毒技术规》

PCI.8

油气分离器操作规程标准范本

操作规程编号:LX-FS-A29117 油气分离器操作规程标准范本 In The Daily Work Environment, The Operation Standards Are Restricted, And Relevant Personnel Are Required To Abide By The Corresponding Procedures And Codes Of Conduct, So That The Overall Behavior Can Reach The Specified Standards 编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年_____月_____日 A4打印/ 新修订/ 完整/ 内容可编辑

油气分离器操作规程标准范本 使用说明:本操作规程资料适用于日常工作环境中对既定操作标准、规范进行约束,并要求相关人员共同遵守对应的办事规程与行动准则,使整体行为或活动达到或超越规定的标准。资料内容可按真实状况进行条款调整,套用时请仔细阅读。 一、操作有机械损伤的风险。 二、分离器的启用 1.检查分离器,要求闸门灵活可靠,管线严密,页面控制置保险凡尔压力表完好。冬季应打开保温设施。保证分离器能正常工作。 2.分离器仅有闸门,当分离器压力超过出油闸门下流压力时,打开出油闸门。打开出气闸门,并调节出气闸门,使分离器压力稳定在规定值。 3.调整液面控制装置,使分离器内液面宝石在适当位置。 4.检查分离器压力、温度、液面、排量情况是否

正常,液面控制装置是否灵活可靠,并在分离器正常运行中定时进行巡回检查。 三、分离器安全凡尔校对 1.分离器安全凡尔每季校对一次。定压范围必须低于分离器的工作压力,根据现场设备新旧及实际工作要求解决其值。 2.倒换流程,使分离器投入正常工作状态。 3.关闭分离油、气出口闸门(如果气量大,出气闸门可不关严)。 4.注意观察分离器压力,同时调整安全凡调节螺丝,使其在分离器压力升至需要调节的压力时,安全凡尔刚好打开。 5.打开有力分离油、气出口闸门,投入正常运行。 6.上好安全凡尔阀帽,安好手柄。

飞沫预防标准操作规程

XX县人民医院 飞沫预防标准操作规程 适用于接触确诊或疑似经呼吸道飞沫(飞沫核>5μm)传播疾病患者时的预防,如百日咳杆菌、流感病毒、脑膜炎双球菌及A群链球菌(特别指抗感染治疗24小时内)等病原体。其飞沫核可通过患者咳嗽、打喷嚏或讲话时产生。 患者安置 优先单间安置。 1、如条件允许,患者应首选单间安置;条件受限时,应遵循以下原则: (1)优先安置严重咳嗽和痰多的患者; (2)同种病原体感染患者同室安置。 2、如不得不将不同病原体感染患者同室安置,则应遵循以下原则: (1)避免将感染后会増加不良事件发生风险的患者或易传播感染的患者同室安置,如免疫功能低下或者可能延长住院日的患者; (2)床间距应≥1m,并设置隔帘以减少密切接触的机会; (3)接触每位患者之前都应更换隔离衣并进行手卫生,无论该患者是否需要采取飞沫预防措施。 3、门、急诊应尽快将需要采取飞沫预防措施的患者安置于检查室内,并指导患者落实呼吸道卫生/咳嗽礼仪。 职业防护用品 进入患者病室,应佩戴医用外科口罩。 1、接触患者时,应佩戴医用外科口罩。 2、为患者进行可能产生气溶胶的操作时,应穿戴医用防护口罩和隔离衣、防护镜或防护面罩等,并穿隔离衣。 3、在流感大流行时,应遵循最新感染控制指南。 4、密切接触患者但无飞沫喷溅可能时,除佩戴医用外科口罩外,

不建议常规佩戴护目镜、面罩等。 患者转运 减少非诊疗需要的转运。 1、除非诊疗需要,否则应减少患者转运与室外活动。如确需转运,患者病情容许时,应佩戴医用外科口罩,并落实呼吸道卫生/咳嗽礼仪。 2、口罩应定期更换。 其他要求 预防经飞沫传播疾病时,应在标准预防的基础上,同时采取飞沫预防措施。 医院感染管理科 2020年2月1日

隔离标准操作规程

隔离标准操作规程 接触隔离标准操作规程 一、基本原则 1.适用于预防通过直接或间接接触患者或患者医疗环境而传播的感染原,如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艰难梭菌、诺如病毒等,无论是疑似或确诊感染或定植的患者都应隔离。 2.在标准预防的基础上,应采取第二至第六项的预防措施。 二、患者安置 1.应将患者安置于单人病房,条件受限时,应遵循如下原则。 (1)优先安置容易传播感染的患者,如大、小便失禁的患者。 (2)将感染或定植相同病原体的患者安置在同一病房。 (3)当需与未感染或定植相同病原体的患者安置于同一病房时,应遵循如下原则: 1)避免与感染后可能预后不良或容易传播感染的患者安置于同一病房,例如:免疫功能不全、有开放性伤口或可能长期住院的患者。 2)床间距应≥1 m,并拉上病床边的围帘。 3)不论同一病房的患者是否都需采取接触隔离,在接触同一病房内不同的患者之间,都应更换个人防护装备及执行手卫生。 4)设立隔离标识。 2.门急诊应尽快将患者安置于检查室或分隔间。 三、个人防护装备 1.不论是接触患者完整的皮肤或环境表面,例如:医疗设备、床栏杆,都应在进入房间或分隔间时戴手套。 2.隔离衣。 (1)进入病房或分隔间时应穿隔离衣,并于离开患者医疗环境前脱卸隔离衣及执行手卫生。 (2)脱卸隔离衣后,应确保衣服及皮肤不接触污染的环境表面。 四、患者转运 1.除非必要,应限制患者在病房外活动及转运。 2.确需转运时,应覆盖患者的感染或定植部位。 3.转运前工作人员应执行手卫生并脱卸和丢弃受污染的个人防护装备。 4.转运到达目的地后,医务人员再穿戴干净的个人防护装备处置患者。 五、医疗装置和仪器(设备) 1.遵循标准预防的原则处理相关医疗装置和仪器(设备)。 2.一般诊疗用品,如听诊器、血压计、体温计、压舌板、压脉带等应专用,不能专用的医疗装置应在每一位患者使用前后进行清洁和消毒。

实验室常见仪器使用标准及操作规程SICOLAB

超净工作台 标准: A.根据环境的洁净程度,可定期(一般2~3个月)将粗滤布拆下清洗予以更换; B.定期(一般为一周)对超净工作台环境进行灭菌,同时,经常用纱布沾上酒精或丙酮有机溶剂将紫外杀菌灯外表面揩擦干净,保持表面清洁,否则会影响杀菌效果; C.当加大风机电压不能使操作风速达到0.32m/s时,必须更换高效空气过滤器; D.更换高效空气过滤器时可打开顶盖,更换时应注意过滤器上的箭头标志,箭头指向即为层气流流向; E.更换高效空气过滤气后,应用尘埃粒子计数器检查四周边框密封是否良好,调节风机电压,使操作平均风速保持在0.32~0.48m/s范围内,再有用Y09-4型尘埃粒子计数器检查洁净度。操作规程: A.使用工作台时,应提前1小时开机,同时开启紫外灭菌灯,处理操作区内表面积累的微生物,三十分钟后关闭杀菌灯; B.新安装的或长期未使用的工作台,使用前必须对工作台和周围环境先用超净真空吸尘器或用不产生纤维的工具进行清洁工作台,再采用药物灭菌法和紫外线灭菌法进行灭菌处理; C.操作区内不允许存放不必要的物品,以保持操作区的洁净气流流型不受干扰; D.操作区内应尽量避免作明显扰乱气流流型的动作; E.操作区内的使用温度不得大于60℃。 冰箱 使用标准: A.在冰箱接入电源之前,请仔细核对冰箱的电压范围和电源电压是否相等; B.冰箱必须有干燥的接地,如果电气线路没有接地,那么必须请电工将冰箱单独接地; C.不可将汽油、酒精、胶粘剂等易燃、易爆品放入冰箱内,以免引起爆炸; D.冰箱不能在有可燃性气体的环境中使用,如发现可燃气体泄漏,千万不可拔去电源插头,关闭温控器或灯开关,否则会产生电火花,引起爆炸; E.切勿用水喷洒冰箱顶部,以免使电气零件受损,发生危险; F.清洁保养及搬动冰箱时必须切断电源,并小心操作,不让电气元件受损; G.冰箱应放置在平坦、坚实的地面上,如放置不平,可调节箱底平脚; H.冰箱应放置在通风干燥,远离热源的地方,并避免阳光直射; I.冰箱在一般使用时,会结霜,当结霜特别严重时,可关机或关掉电源进行人工化霜,必要时可打开柜门加速霜层融化; J.当冰箱搁置不用时或长时间使用箱内出现异味时,必须进行清理; K.不可用酸、化学稀释剂,汽油、苯之类物品清洗冰箱任何部件; L.箱内不要放熟的食品,热的仪器必须冷却至室温后,再放入箱内; 操作规程: A.首次通电或长时间不用重新通电时,由于箱内外温度接近,为迅速进入冷藏状态,可把温度调至最冷处,待冰箱连续运行2~3小时,箱温降低后,再将温度调至适当位置; B.在使用中,不要经常调动温度控制器; 电子天平 操作规程: A.将电子天平置于稳固、平整的台面上; B.插上电源,打开开关;

过滤分离器操作、维护、和保养规程

过滤分离器操作、维护、和保养规程 1 操作人员一般要求 1.1 操作人员必须熟知分离器的工艺流程(包括站场工艺流程)、结构、原理、性能、操作、各部件名称、代号、位置和作用。 1.2 操作人员必须熟练掌握分离器的运行参数范围及设定值,以便检查时能够及时、准确地发现和处理问题。 1.3 分离器运行操作及检查维修人员进入现场时,必须身着劳保服装,带防护镜、和劳保手套。 2 使用前的检查 2.1确认进口阀、出口阀在关闭状态,阀套式排污阀在关闭状态,确保设备和人身安全。2.2确认分离器上的压力表及差压表的值是否正确,否则进行校正或更改。 2.3检查分离器的阀套式排污阀及其手动机构是否完好(如有必要可拆开检查),否则进行处理。 3过滤分离器通气、切断操作规程 3.1 过滤分离器通气 3.1.1 确认上游管道内已清理完毕并具备通气条件; 3.1.2 确认过滤分离器快开盲板已正确关闭到位; 3.1.3 关闭所有过滤分离器设备上的阀门; 3.1.4 开启压力表针阀; 3.1.5 微启上游阀门,通气30秒,使设备内升压至0.01Mpa左右; 3.1.6 确认快盲板的安全连锁装置的阀杆已顶出就位,如未顶出,则需检查安全连锁装置,直至通气时阀杆可以顶出; 3.1.7 缓慢打开过滤分离器上游截断阀门,直至压力平稳; 3.1.8 缓慢开启过滤分离器下游截断阀; 3.1.9 开启液位计、差压计等阀门,打开差压计时要先打开平衡阀,再打开左右阀门,避免损坏差压计。 3.2 过滤分离器切断 3.2.1当有特殊情况出现需关闭过滤分离器时(紧急情况或清洗、更换滤芯时), 启用切断程序; 3.2.2 逐渐关闭过滤分离器上游截断阀,减少气流量,直至完全关闭; 3.2.3 关闭过滤分离器下游截断阀; 3.2.4 打开放空阀,排净过滤分离器内燃气; 3.2.5 打开所有排污阀,排净积存的液体及过滤出来的污物。 4 分离器运行中的检查 4.1 检查分离器的压力和温度,查看是否在分离器所要求的允许范围内,否则上报调度和值班领导,并作记录。

完整性测试仪使用标准操作规程

完整性测试仪使用标准操作规程 装好过滤器外壳,测试仪出气口与滤器外壳顶端相连,关闭底座上的进口和出口阀门。5、2自检测试5、2、1打开电源,在仪器待机状态下,按“自检”按钮,进入到“系统自检”界面; 5、2、2在“压力”(自检测试压力)项,输入压力值: 4000mbar,按“确认”按钮;5、2、3在“时间”(自检测试时间)项,输入自检时保压时间:2min,按“确认”按钮;5、2、4系统进入自检运行状态;5、2、5当系统自检结束,若显示“通过”,即可进行起泡点测试。 5、3筒式过滤器滤芯的安装5、3、1将滤芯安装到筒式过滤器的底座上,关闭底座上的进口和出口阀门,然后装好过滤器外壳;5、3、2从滤器顶部灌入蒸馏水,水面没过滤芯顶部即可; 5、3、3将过滤器下游的软管放入盛水的容器中;5、3、4、将测试仪出气管口与滤器外壳顶端相连。5、4基本泡点测试5、4、1在仪器待机状态下,按“泡点”按钮,进入到“选择模式”界面;5、4、2输入“1”后,按“确认”按钮;5、4、3在“基本泡点”(基本泡点测试设置)页面,输入小于6位数的测试序号(组成:年份+月份+滤器编号+流水号,如xx年1月1号滤器进行的第一次起泡点测试,序号即为),按“确认”按钮;5、4、4当光标在“滤材”行时,按“确认”按钮,进入到“选择滤材”页面,通过左右键选择“滤材PES”, 按“确认”按钮;5、4、5

当光标在“浸润液”行时,按“确认”按钮,进入到“选择浸润液”页面,通过左右键选择“水”, 按“确认”按钮;5、4、6当光标在“压力”行时,输入泡点起测点压力“2800mbar”,按“确认”按钮;5、4、7当光标在“规格”行时,按“确认”按钮,进入到“选择滤器”页面,通过左右键选择“筒式滤器” “数量1” “规格3号”, 按“确认”按钮;5、4、8当光标在“泡点”行时,输入滤芯供应商提供的最小泡点值,按“确认”按钮;5、4、9当光标在“孔径” 行时,按“确认按钮,进入“滤膜孔径” 的页面,输入“0、22”, 按“确定”按钮开始测量泡点,同时打开滤器排水阀门,观察泡点。5、4、10当所测滤芯已大于设定的气泡点值时,则弹出“测试合格,是否继续界面”,如果继续则 按“确认”按钮,否则按“取消”按钮,测试结束,并显示测试 结果。如要打印测试结果则按“打印”按钮。5、4、11按“确认”按钮,弹出是否保存测试结果,保存按“确认”按钮,否则 按“取消”按钮。5、5测试结束,将滤器与仪器的接口断开,然后关闭仪器电源,断开气源进气口接口。

标准菌株使用标准操作规程

标准菌株使用标准 操作规程

标准菌株使用标准操作规程 1 检验目的 对实验室的标准菌株进行合理的保存,并规范合理的使用流程,保证菌株的性能稳定可靠。 2 范围 微生物实验室保存的标准菌株。 3 职责 微生物组工作人员正确执行本操作规程。 4 术语和定义 4.1标准菌株 其特征进行了分类和描述,有明确的来源。ATCC(American Type Culture Collection)美国标准菌株收藏中心。 4.2标准储备菌株 标准菌株经过一代转接后获得的同种菌株。 4.3 工作菌株 标准储备菌株传代后得到的同种菌株。 4.4 标准培养物 标准菌株、标准储备菌株、工作菌株的统称。 4.5质控菌株 ATCC最佳,但当无法获得时能够使用ATCC演化的菌株或中国国家菌种库储存的标准菌株。特殊情况,例如定性试验可用已知的菌种作为质控菌

株。室间质评的菌株即可。 5 保存程序 5.1标准菌株 5.1.1商业购买的ATCC标准菌株干粉,-80℃低温保存,能够2年以上。安瓿真空包装的,-80℃可长期稳定保存。将标准菌株进行编号和登记。 5.1.2复苏 用1ml无菌的小牛血清或营养肉汤溶解。根据菌种的生长特点,接种到新鲜培养基上选择适宜的培养条件培养18-24h。酵母菌要求3天,形成孢子的微生物宜保存孢子。 5.2标准储备菌株 5.2.1由复苏后的ATCC标准菌株制备。复苏后的标准菌株要检查其纯度,必要时进行生化试验检查。刮取培养物上的菌体,用足量的菌悬浮于防冻培养基中。防冻液能够是无菌脱纤维羊血、10%甘油肉汤。储存足够量的标准储备菌株,可用1-2年。一年52周需要52支以上。 5.2.2甘油肉汤保存法 成分有蛋白胨、牛肉浸出粉、氯化钠、甘油、纯化木。相当于20%的甘油。挑取5环菌落加入到1ml甘油肉汤中混匀。苛养菌能够适当增加菌量。-80℃保存。除链球菌和嗜血杆菌以外细菌均可使用。保存期限1-5年。 5.2.3全血保存法 成分为脱纤维羊血。挑取5环菌落加入到1ml甘油肉汤中混匀。苛养菌能够适当增加菌量。-80℃保存。主要用于保存链球菌、嗜血杆菌及厌氧菌。保存期限1-5年。

油气分离器安全操作规程

仅供参考[整理] 安全管理文书 油气分离器安全操作规程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第1 页共4 页

油气分离器安全操作规程 一、油气分离器启动操作 以下各个步骤应该先以手动操作为主,当操作平稳以后再过渡到白控仪表进行全自动控制。发现液位过高,需逐渐开大放油或放水阀门,适当关小放气阀门,直到运行平稳为止。然后逐渐投用油、水室液位及压力控制仪表。 1.检查油气分离器配管、仪表、附件是否完好。仪表灵活好用,确保处于良好正常状态。 2.进液前先关闭气路、油路、水路出口阀门,打开三相分离器混合液进口阀门,开始进液。观察油、水室液位和容器压力变化情况。 3.油、水室的液面均稳定到容器直径的l/3处后,打开油路、水路出口调节阀门。观察液面及压力变化情况。 4.待压力达到最低操作压力5MPa后,打开气路出口调节阀,保持容器压力的正常稳定运行。 5.操作记录 从油气分离器进液起,操作人员应按下列要求录取资料: 刚开始进液时,人员要盯在现场,每15分钟记录一次分离器压力,分离器进口温度等。待液面平稳后,每2小时记录一次分离器压力,分离器进口油温、油室液位、水室液位、进口原油含水、出口原油含水、污水含油,每2小时记录一次油、气、水的流量。待设备运行平稳后,再转入正常生产。资料录取应做到及时、准确。 二、油气分离器的停运及检修操作 1.关闭来液进口阀门,通过排污管线将设备内的液体排空后,关闭所有阀门。 第 2 页共 4 页

2.通过气路泄压,使油气分离器处于常压状态。 3.向油气分离器内通入蒸汽或热水,焖洗24h,打开排污阀,排空分离器内液体。 4.打开分离器放空口,强制通风或自然通风24h以上。 5.检修有关部件,解决出现的问题,做好停运记录 第 3 页共 4 页

隔离技术操作规程

隔离技术操作规程

1.目的 指导本院医务人员对医院感染病人、特殊病原体感染病人及疑似传染病病人科学地进行隔离,有效防止疾病的传播。 2.标准 2.1标准预防 2.1.1标准预防概念 针对医院所有患者和医务人员采取的一组预防感染措施。包括手卫生,根据预期可能的暴露选用手套、隔离衣、口罩、护目镜或防护口罩,以及安全注射。也包括穿戴合适的防护用品处理患者环境中污染物品与医疗器械。 标准预防基于患者的血液、所有体液(汗液除外)、分泌物、非完整皮肤和黏液均可能含有感染因子的选择。 2.1.2标准预防的基本原理 不论患者的原始诊断是否已经具有传染性,只要是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不完整的皮肤或者黏膜组织时,都应遵守下列的基本防护措施。 2.1.3标准预防的具体措施包括: 2.1. 3.1洗手:应遵循《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的要求执行。 2.1. 3.2手套:应遵循本规范中手套使用的要求执行。

2.1. 3.3口罩、防护镜、面罩:应遵循本规范中口罩、防护镜、面罩实用的要求执行。 2.1. 3.4隔离衣:应遵循本规范中隔离衣使用的要求执行,进行任何有血液或体液溅出的操作时,要加穿不透水的隔离衣、戴口罩、护目镜或者面罩。 2.1. 3.5病人诊疗设备: (a)小心处理有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病人物品、床单、衣物,防止其与皮肤黏膜接触以及污染衣物。同事,应防止传染其它病人及周围环境。 (b)可重复使用的仪器及用品按照规定进行消毒灭菌,在未妥善清洗及处理前,不得用于其它病人,避免与她人共用物品。(c)确保一次性使用的医疗器材不可重复使用,使用后按照医疗废物管理要求妥善处理。 2.1. 3.6病人环境 按照医院相关消毒制度对病房环境如地面、床、床栏、床边器具,以及其它经常接触的表面进行消毒,相关人员能够知道并遵守相关制度。 2.1. 3.7被服 接触、运送及处理病人使用过,或者血液、体液、分泌物及排泄物污染的被服时,必须小心防止皮肤及黏膜接触污染衣服,以及把微生物转移给其它病人或地方,应按照《医院洗衣房及医院织物的感染管理制度》要求进行收集、转运、清洗及消毒。

标准预防标准操作规程

XX县人民医院 标准预防标准操作规程 定义:标准预防是基于患者的所有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不含汗液)、破损皮肤和黏膜均可能含有感染性病原体的原则,针对所有患者和医务人员采取的一组感染预防措施。包括手卫生、根据预期可能的暴露选用手套、隔离衣、口罩、护目镜或防护面屏,以及安全注射,也包括采取恰当的措施处理患者环境中污染的物品与医疗器。 手卫生 按照手卫生指征执行手卫生。 1、诊疗工作中,应避免不必要的接触患者邻近的环境表面。 2、手部有血液、体液等可见污染时,应选择皂液和流动水进行洗手。 3、如果手部无可见污染,宜选择含醇手消毒剂消毒双手。 职业防护 根据预期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或分泌物时暴露的风险,穿戴合适的防护用品。 1、有可能发生血液、体液喷溅到面部或污染身体时,应根据需要选择佩戴医用外科口罩、防护镜或防护面屏,并穿戴具有防渗透性能的隔离衣或者围裙。 2、脱下职业防护用品时应注意避免污染自身衣服和皮肤。 3、离开隔离病室前应脱下职业防护用品并规范处置。 呼吸道卫生/咳嗽礼节 存在呼吸道感染征象的所有人员应遵守呼吸道卫生/咳嗽礼仪。

1、咳嗽、打喷嚏时使用纸巾遮掩口鼻,使用后丢弃在免触碰式的垃圾桶内。 2、手被呼吸道分泌物污染后应进行手卫生。 3、如果病情容许,患者应佩戴医用外科口罩。 4、如果可行,与患者交谈时应保持至少1米的距离。 设备清洁与消毒 被患者血液、体液污染的器械、设备应规范清洗消毒。 1、消毒和灭菌之前应使用去污剂去除器械/设备上的有机物。 2、对器械/设备进行清洁消毒时,工作人员应根据污染程度穿戴合适的个人防护用品。 3、选择合适的消毒/灭菌方式对器械、设备进行处理。 诊疗环境 应制订环境表面清洁、消毒的工作常规,尤其是高频接触表面。 对容易被病原微生物污染的环境表面应加强清洁并消毒,尤其是邻近患者的物品(如床栏杆、床头桌)和高频接触表面(如门把手、盥洗间内部及周围表面),以上环节的清洁消毒频次应较其他区域(如等候室)更高。 患者安置 如果患者会导致感染风险增加或被感染的风险增加,应优先单间隔离。 1、条件允许时,存在将感染传播给他人危险的患者(如存在伤口引流、患呼吸道或消化道病毒感染的婴儿)应单间安置。 2、应根据以下因素决定患者安置: (1)确诊或疑似感染源的传播途径; (2)感染传播的风险因素;

油气分离器操作规程

编号:CZ-GC-05154 ( 操作规程)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 WORD文档/ A4打印/ 可编辑 油气分离器操作规程 Operating procedures for oil gas separator

油气分离器操作规程 操作备注:安全操作规程是要求员工在日常工作中必须遵照执行的一种保证安全的规定程序。忽视操作规程在生产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就有可能导致出现各类安全事故,给公司和员工带来经济损失和人身伤害,严重的会危及生命安全,造成终身无法弥补遗憾。 一、操作有机械损伤的风险。 二、分离器的启用 1.检查分离器,要求闸门灵活可靠,管线严密,页面控制置保险凡尔压力表完好。冬季应打开保温设施。保证分离器能正常工作。 2.分离器仅有闸门,当分离器压力超过出油闸门下流压力时,打开出油闸门。打开出气闸门,并调节出气闸门,使分离器压力稳定在规定值。 3.调整液面控制装置,使分离器内液面宝石在适当位置。 4.检查分离器压力、温度、液面、排量情况是否正常,液面控制装置是否灵活可靠,并在分离器正常运行中定时进行巡回检查。 三、分离器安全凡尔校对 1.分离器安全凡尔每季校对一次。定压范围必须低于分离器的工作压力,根据现场设备新旧及实际工作要求解决其值。

2.倒换流程,使分离器投入正常工作状态。 3.关闭分离油、气出口闸门(如果气量大,出气闸门可不关严)。 4.注意观察分离器压力,同时调整安全凡调节螺丝,使其在分离器压力升至需要调节的压力时,安全凡尔刚好打开。 5.打开有力分离油、气出口闸门,投入正常运行。 6.上好安全凡尔阀帽,安好手柄。 7.将校正结果填入校正记录本上。 备注:如安全凡尔油赃物或沙卡,或反而密封不严时,应先清洗或用凡尔砂研磨后再校正。 这里填写您的公司名字 Fill In Your Business Name Here

飞沫隔离规范标准操作技巧规章

飞沫隔离标准操作规程 一、基本原则 1.适用于预防通过飞沫传播的感染原,如百日咳杆菌、流感病毒、腺病毒、鼻病毒、脑膜炎双球菌及A群链球菌(特别是指使用抗菌药物治疗24 h内)等,无论是疑似或确诊感染或定植的患者都应隔离。 2.在标准预防的基础上,应采取第二至第四项的预防措施。 二、患者安置 1.应将患者安置于单人病房,条件受限时,应遵循如下原则。 (1)优先安置重度咳嗽且有痰的患者。 (2)将感染或定植相同感染原的患者安置在同一病房。 (3)当需与其他不同感染源的患者安置于同一病房时,应遵循以下原则。 1)避免与感染后可能预后不良或容易传播感染的患者安置于同一病房,例如:免疫功能不全或可能长期住院的患者。 2)床间距应≥1 m,并拉上病床边的围帘。 3)不论同一病房的患者是否都需采取飞沫隔离,接触同一病房内不同患者之间,都应更换个人防护装备及执行手卫生。 2.门急诊应尽快将患者安置于检查室或分隔间,并且建议患者遵循呼吸卫生(咳嗽)礼仪。 三、个人防护装备 1.进人病房或分隔间应戴口罩。 2.密切接触患者时,除了口罩以外,不建议常规佩戴护目装备,例如护目镜或防护面罩。 3.针对疑似或确诊SARS、禽流感或流感大流行的患者应遵循最新感染控制指南。 四、患者转运 1.除非必要,应限制患者在病房外活动及转动。 2.确需转运时,应指导患者佩戴口罩,并遵循呼吸卫生(咳嗽)礼仪。 3.如患者已戴口罩,负责转运患者的人员不必戴口罩。 空气隔离标准操作规程 一、基本原则 1.适用于预防通过空气传播的感染原,如麻疹病毒、水痘病毒、结核分枝杆菌、播散性带

状疱疹病毒,推测SARS-CoV(SARS冠状病毒)在特殊情况下也有可能,无论是疑似或确诊感染或定植的患者都应隔离。 2.在标准预防的基础上,应采取下列第二至第六项的预防措施。 二、患者安置 1.应将患者安置于负压病房,负压病房应达到以下要求。 (1)空气交换≥6次/h(现存病房)或≥12次/h(新建或改建病房)。 (2)病房空气可直接排至室外,若排入邻近空间或空气循环系统需经高效过滤。 (3)每日监测、记录负压值,并通过烟柱、飘带等肉眼观察压差。 (4)病房门应随时保持关闭。 2.当负压病房不足时,应尽快将患者转送至有条件的医疗机构。 三、门急诊 1.应建立预检分诊制度,及时发现通过空气传播疾病的患者或疑似患者。 2.应尽快将患者安置于负压病房,条件受限时,应指导患者佩戴外科口罩并安置于专用隔离诊室或引导至感染性疾病门诊。当患者离开以后,应将房间空置至少1 h。 3.应指导患者佩戴外科口罩并遵守呼吸卫生(咳嗽)礼仪。除了在负压病房内,患者需持续佩戴外科口罩。 四、人员限制 应尽可能安排具有特异性免疫的医务人员进入病房。 五、个人防护装备 医务人员无论是否具有特异性免疫,当进人病房时,均应佩戴经过密合度测试的N95呼吸防护器或医用防护口罩。 六、患者转运 1.应尽量限制患者在病房外活动及转运。 2.确需转运时,应指导患者佩戴外科口罩,并遵循呼吸卫生(咳嗽)礼仪。 3.应覆盖水痘或天花或结核性等皮肤损伤。 接触隔离标准操作规程 一、基本原则 1.适用于预防通过直接或间接接触患者或患者医疗环境而传播的感染原,如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艰难梭菌、诺如病毒等,无论是疑似或确诊感染或定植的患者都应隔离。 2.在标准预防的基础上,应采取第二至第六项的预防措施。 二、患者安置

院感标准操作规程(DOC)

成飞医院ICU 院感标准操作流程

目录 1、接触隔离标准操作规程……………………………………………………………..…..3~4 2、飞沫隔离标准操作规程………………………………………………………………….4~5 3、空气隔离标准操作规程………………………………………………………………….5~7 4、保护性隔离标准操作规程……………………………………………………………….7~8 5、医务人员手卫生基本原则……………………………………………………………….8~10 6、医务人员洗手标准操作规程…………………………………………………………….10~11 7、医务人员卫生手消毒标准操作规程 (11) 8、手套使用标准操作规程………………………………………………………………….11~14 9、面部防护用品使用标准操作规程………………………………………………………14~17 10、隔离衣、防护服使用标准操作规程……………………………………………………17~20 11、个人防护穿脱顺序标准操作规程………………………………………………………20~22 12、血液和体液皮肤黏膜暴露防护标准操作规程…………………………………………22~23 13、医院内肺炎预防及控制标准操作规程…………………………………………………23~24 14、导管相关血流感染预防与控制标准操作规程…………………………………………24~26 15、导管相关尿路感染预防与控制标准操作规程…………………………………………26~27 16、ICU 物品清洁消毒标准操作规程..........................................27-28 17、ICU 环境管理……………………………………………………………………….28-29

空调机组使用标准操作规程完整

空调设备使用标准操作规程 1. 目的 建立空调机组设备使用标准操作规程,使设备的操作规范化,确保房间的温湿度达到恒温恒湿以及洁净度的要求。 2. 范围 适用于本公司JK-1、JK-2、JK-3空调机组设备的操作。 3. 职责 岗位班长、操作者对实施本规程负责。 4. 标准要求 4.1. 编制依据:《维克空调自控系统说明书》(包含模块化风冷式冷、热水机组,和组合式空调机组)、《BHD系列电机加湿器使用说明书》。 4.2. 设备描述及基本参数: 4.2.1. 用途:控制房间的温湿度达到恒温恒湿的要求;控制房间的洁净度达到恒定的洁净度要求。 4.2.2. 工作原理: a) 空气通过初效、中效、高效过滤器三层过滤,达到净化空气的目的。同时,整个系统处于密闭状态,确保达到既定的洁净度要求。控制过程是通过回风温度设定值来控制表冷水阀开启和电加热的开启,通过湿度设定值来控制加湿器的开启和关闭,达到恒温恒湿的目的。同时本系统可以非常直观的在触摸屏上监视到回风温湿度,机组各个段位工作状态以及风机的工作状态等等。

4.2.3. 设备组成: 新风段、初效段、表冷段、加热段、加湿段、送风段、中效段、均流段、回风段。 4.2.4. 净化空调机组操作前准备: a) 启动时先打开主控制柜电源,并查看电压是否正常。 b) 检查空调机组转换开关是否在远程位置。 c) 检查空调机组上的设备是否都正常供电,处在待机的工作状态。 d) 检查触摸屏上的报警画面,是否有设备报警,不能正常启动,及时处理。 e) 检查空调机组管道的手动阀门是否都处在正常位置。 f) 检查电气控制线路是否正常,水,气管道通畅。 g) 检查臭氧发生器开关是否关闭。 h) 检查水泵阀门是否关闭。 5 系统操作规程 5.1. 手动控制: 5.1.1 空调机组的手动操作 a) 启动过程先启动控制显示屏启动,查看参数是否符合生产要求(温湿度生产要求,见附表一)。若参数不符合生产要求,点击用户登录界面,按照所给权限,输入相应密码,进行参数设定界面进行修改。然后点击启动设备,注意的是机组启动过程中,需相隔2分钟方可启动下一台空调机组设备,避免设备启动瞬间负荷过大,引起超负荷断电的情况。 附表一:

压缩空气操作规程

1. 适用范围 本规程适用于深圳瑞华泰薄膜科技有限公司压缩空气系统的操作。 2. 组成部分 压缩空气系统是由2台压缩空气机、1台冷干机、3个空气过滤器、1个压缩空气储气罐、1套智能控制器、压缩空气管道及管道附件阀门系统组成。 3. 工具备件: 梅花或开口扳手一套、螺丝刀(一字和十字)一套、内六角扳手一套、管钳、铜棒、布手套。 4. 开机准备 4.1 检查机房的通风情况,开启窗户以防止机组运行时房间处于负压或环境温度过高引 起机组停机。 4.2 打开空气压缩机和贮气罐的排水阀,排空积水。 4.3 检查空气压缩机油位指示是否在之间,管路系统是否漏油。 4.4 检查空压机的油散热器翅片是否清洁。 4.5 用手盘动皮带轮,检查机组有无异常现象。 4.6 检查安全防护罩是否牢固。 4.7 检查贮气罐的压力表是否指向零,安全阀是否灵活可靠。 4.8 检查冷干机自动排水阀门是否开启。 4.9 检查确认空气管路阀门处于关闭状态。打开所要启动空压机出气管道上金属软管前 后球阀,确认另一台机器出口金属软管前后阀门是关闭状态。 4.10 检查各连接部位有无松动,如有要立即紧固。 4.11 打开控制柜需开启机组的电源,机组通电,按 或键,检查并设定设备运 行参数,(首次设定后直到下次工艺参数修改期间不需再设定)。 5. 运行操作 5.1 接通电源,启动空压机。 5.2 检查空压机的运行情况,检查压力继电器动作是否正常。 5.3 注意润滑油位的变化,注意吸排气的声音是否正常。 5.4 开启通向贮气罐的阀门,使贮气罐达到一定的压力。 5.5 待压缩空气储罐内的压力介于~时,打开储罐与冷干机连接主管路上阀门KF11、KF12 和冷干机进气阀门KL01与出气阀门KL02。

标准菌株使用标准操作规程 (1)

标准菌株使用标准操作规程 1 检验目的 对实验室的标准菌株进行合理的保存,并规范合理的使用流程,保证菌株的性能稳定可靠。 2 范围 微生物实验室保存的标准菌株。 3 职责 微生物组工作人员正确执行本操作规程。 4 术语和定义 其特征进行了分类和描述,有明确的来源。ATCC(American Type Culture Collection)美国标准菌株收藏中心。 标准菌株经过一代转接后获得的同种菌株。 标准储备菌株传代后得到的同种菌株。 标准菌株、标准储备菌株、工作菌株的统称。 ATCC最佳,但当无法获得时可以使用ATCC演化的菌株或我国国家菌种库储存的标准菌株。特殊情况,例如定性试验可用已知的菌种作为质控菌株。室间质评的菌株即可。 5 保存程序 用1ml无菌的小牛血清或营养肉汤溶解。根据菌种的生长特点,接种到新鲜培养基上选择适宜的培养条件培养18-24h。酵母菌要求3天,形成孢子的微生物宜保存孢子。 成分有蛋白胨、牛肉浸出粉、氯化钠、甘油、纯化木。相当于20%的甘油。挑取5环菌落加入到1ml甘油肉汤中混匀。苛养菌可以适当增加菌量。-80℃保存。除链球菌和嗜血杆菌以外细菌均可使用。保存期限1-5年。 成分为脱纤维羊血。挑取5环菌落加入到1ml甘油肉汤中混匀。苛养菌可以适当增加菌量。-80℃保存。主要用于保存链球菌、嗜血杆菌及厌氧菌。保存期限1-5年。

由标准储备菌株传代得到的菌株。标准储备菌株对多向下传三代。过多的传种会增加变异的机会。标准储备菌株根据菌种特点选择适宜的培养基和培养条件进行培养18-24h即工作标准菌株。储存在 2-8℃,可放四周。个别营养要求高的为2周,例如肺炎链球菌和嗜血杆菌。使用时应编号并登记。 每个菌的保存管都要有唯一的编号,签字笔标注,便于查找和管理。 菌种应有严格的登记。每个编号都要有详细的记录包括来源、传代、保存方法、使用记录、使用原因、高压灭菌记录等。附表《标准菌株记录表》《标准储备菌株记录表》 菌种保管应有专人负责,保存于专用冰箱中,双人双锁,确保菌种安全。保管人员变动时,必须严格交接手续。 各种菌种应按规定时间接种,注意菌种有无污染及变异,如发现变异时,应及时更换 6 使用流程

油气分离器操作规程(正式)

编订: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 油气分离器操作规程(正 式) Standardize The Management Mechanism To Make The Personnel In The Organization Operate According To The Established Standards And Reach The Expected Level. Word格式 / 完整 / 可编辑

文件编号:KG-AO-6287-30 油气分离器操作规程(正式) 使用备注:本文档可用在日常工作场景,通过对管理机制、管理原则、管理方法以及管理机构进行设置固定的规范,从而使得组织内人员按照既定标准、规范的要求进行操作,使日常工作或活动达到预期的水平。下载后就可自由编辑。 一、操作有机械损伤的风险。 二、分离器的启用 1.检查分离器,要求闸门灵活可靠,管线严密,页面控制置保险凡尔压力表完好。冬季应打开保温设施。保证分离器能正常工作。 2.分离器仅有闸门,当分离器压力超过出油闸门下流压力时,打开出油闸门。打开出气闸门,并调节出气闸门,使分离器压力稳定在规定值。 3.调整液面控制装置,使分离器内液面宝石在适当位置。 4.检查分离器压力、温度、液面、排量情况是否正常,液面控制装置是否灵活可靠,并在分离器正常运行中定时进行巡回检查。 三、分离器安全凡尔校对

1.分离器安全凡尔每季校对一次。定压范围必须低于分离器的工作压力,根据现场设备新旧及实际工作要求解决其值。 2.倒换流程,使分离器投入正常工作状态。 3.关闭分离油、气出口闸门(如果气量大,出气闸门可不关严)。 4.注意观察分离器压力,同时调整安全凡调节螺丝,使其在分离器压力升至需要调节的压力时,安全凡尔刚好打开。 5.打开有力分离油、气出口闸门,投入正常运行。 6.上好安全凡尔阀帽,安好手柄。 7.将校正结果填入校正记录本上。 备注:如安全凡尔油赃物或沙卡,或反而密封不严时,应先清洗或用凡尔砂研磨后再校正。 请在这里输入公司或组织的名字 Enter The Name Of The Company Or Organization Here

隔离技术操作规程

文件名称隔离技术操作规程初审日期 文件编号 GRB-ZD-00*-0* 批准日期 文件类别感染预防与控制执行日期 初审人审核人批准人回顾日期 页数9 1.目的 指导本院医务人员对医院感染病人、特殊病原体感染病人及疑似传染病病人科学地进行 隔离,有效防止疾病的传播。 2.标准 2.1标准预防 针对医院所有患者和医务人员采取的一组预防感染措施。包括手卫生,根据预期可能的 暴露选用手套、隔离衣、口罩、护目镜或防护口罩,以及安全注射。也包括穿戴合适的防护 用品处理患者环境中污染物品与医疗器械。 标准预防基于患者的血液、所有体液(汗液除外)、分泌物、非完整皮肤和黏液均可能含有 感染因子的选择。 不论患者的原始诊断是否已经具有传染性,只要是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不完整的皮肤或 者黏膜组织时,都应遵守下列的基本防护措施。 (a)小心处理有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病人物品、床单、衣物,防止其与皮肤 黏膜接触以及污染衣物。同事,应防止传染其他病人及周围环境。 (b)可重复使用的仪器及用品按照规定进行消毒灭菌,在未妥善清洗及处理前,不得用 于其他病人,避免与他人共用物品。 (c)确保一次性使用的医疗器材不可重复使用,使用后按照医疗废物管理要求妥善处理。 按照医院相关消毒制度对病房环境如地面、床、床栏、床边器具,以及其他经常接触的表面 进行消毒,相关人员能够知道并遵守相关制度。 接触、运送及处理病人使用过,或者血液、体液、分泌物及排泄物污染的被服时,必须小心 防止皮肤及黏膜接触污染衣服,以及把微生物转移给其他病人或地方,应按照《医院洗衣房 及医院织物的感染管理制度》要求进行收集、转运、清洗及消毒。 (a)其他尖锐工具或装置,或于诊查治疗后整理尖锐工具、清洗、消毒或丢弃用过的针头 过程中,必须小心防止受伤。 (b)各种使用过的针头、尖锐的工具或装置,均严格禁止回套或进行以针头向着身体部分 的危险动作。 (c)禁止用手卸除抛弃式针筒上得旧针头,也不可以用手使之屈曲、折断。 (d)把所有用过的锐器、手术刀片及其他尖锐工具应放置于防穿破的锐器箱。 (e)紧急情况下需实施口对口人工呼吸时,可使用口腔保护膜、复苏囊或其他辅助呼吸装 置避免感染。

压缩空气操作规程

1. 适用范围 本规程适用于深圳瑞华泰薄膜科技有限公司压缩空气系统的操作。 2. 组成部分 压缩空气系统是由2台压缩空气机、1台冷干机、3个空气过滤器、1个压缩空气储气罐、1套智能控制器、压缩空气管道及管道附件阀门系统组成。 3. 工具备件: 梅花或开口扳手一套、螺丝刀(一字和十字)一套、内六角扳手一套、管钳、铜棒、布手套。 4. 开机准备 4.1 检查机房的通风情况,开启窗户以防止机组运行时房间处于负压或环境温度过高引 起机组停机。 4.2 打开空气压缩机和贮气罐的排水阀,排空积水。 4.3 检查空气压缩机油位指示是否在H.L 之间,管路系统是否漏油。 4.4 检查空压机的油散热器翅片是否清洁。 4.5 用手盘动皮带轮,检查机组有无异常现象。 4.6 检查安全防护罩是否牢固。 4.7 检查贮气罐的压力表是否指向零,安全阀是否灵活可靠。 4.8 检查冷干机自动排水阀门是否开启。 4.9 检查确认空气管路阀门处于关闭状态。打开所要启动空压机出气管道上金属软管前 后球阀,确认另一台机器出口金属软管前后阀门是关闭状态。 4.10 检查各连接部位有无松动,如有要立即紧固。 4.11 打开控制柜需开启机组的电源,机组通电,按 或键,检查并设定设备运行参数,(首次设定后直到下次工艺参数修改期间不需再设定)。 5. 运行操作 5.1 接通电源,启动空压机。 5.2 检查空压机的运行情况,检查压力继电器动作是否正常。 5.3 注意润滑油位的变化,注意吸排气的声音是否正常。 5.4 开启通向贮气罐的阀门,使贮气罐达到一定的压力。 5.5 待压缩空气储罐内的压力介于0.6MPa ~0.8MPa 时,打开储罐与冷干机连接主管路上 阀门KF11、KF12和冷干机进气阀门KL01与出气阀门KL02。 5.6 开启压缩空气通往各个系统主管道上阀门KF21、KF22、KF31、KF32,根据各个用气 点的使用状态选择开启通往个系统的阀门,通往氮气需开启阀门KG04,通往车间开

(完整版)医务人员个人防护用品使用的标准操作规程

医务人员个人防护用品使用的标准操作规程 一、医务人员防护用品的使用原则 1.防护用品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在有效期内使用. 2.口罩的使用 2.1 应根据不同的操作要求选用不同种类的口罩。 2.2 一般诊疗活动,可佩戴纱布口罩或外科口罩;手术室工作或护理免疫功能低下患者、进行体腔穿刺等操作时应戴外科口罩,接触经空气传播或近距离接触经飞沫传播的呼吸道传染病患者时,应戴医用防护口罩。 2.3 纱布口罩应保持清洁,每天更换、清洁与消莓,遇污染时及时更换。 2.4 应正确佩戴口罩,具体方法及注意事项见附录A。 3.护自镜、防护面罩的使用 3.1 下列情况应使用护目镜或防护面罩 a) 在进行诊疗、护理操作,可能发生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等喷溅时。 b) 近距离接触经飞沫传播的传染病患者时。 c)为呼吸道传染病患者进行气管切开、气管插管等近距离操作,可能发生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喷溅时,应使用全面型防护面罩。 3.2 佩戴前应检查有无破损,佩戴装置有无松懈。每次使用后应清洁与消毒。 3.3 护自镜、防护面罩的戴摘方法见附录B 。 4.手套的使用 4.1 应根据不同操作的需要,选择合适种类和规格的手套。 4.1.1 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呕吐物及污染物品时,应戴清洁手套。 4.1.2 进行手术等无菌操作、接触患者破损皮肤、粘膜时,应戴无菌手套。4.2 应正确戴脱无菌手套,具体方法及注意事项见附录C。 4.3 一次性手套应一次性使用。 5. 隔离衣与防护服的使用

5.1 应根据诊疗工作的需要,选用隔离衣或防护服。防护服应符合GB 19082 的规定。隔离衣应后开口,能遮盖住全部衣服和外露的皮肤。 5.2 下列情况应穿隔离衣 a) 接触经接触传播的感染性疾病患者如传染病患者、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等时。 b ) 对患者实行保护性隔离时,如大面积烧伤患者、骨髓移植患者等患者的诊疗、护理时。 c) 可能受到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喷溅时。 5.3 下列情况应穿防护服 a) 临床医务人员在接触甲类或按甲类传染病管理的传染病患者时。 b) 接触经空气传播或飞沫传播的传染病患者,可能受到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喷溅时。 5.4 应正确穿脱隔离衣和防护服,具体方法及注意事项见附录D 。 6. 鞋套的使用 6.1 鞋套应具有良好的防水性能,并一次性应用。 6.2 从潜在污染区进入污染区时和从缓冲间进入负压病室时应穿鞋套。 6.3 应在规定区域内穿鞋套,离开该区域时应及时脱掉。发现破损应及时更换。 7.防水围裙的的使用 7.1 分为重复使用的围裙和一次性使用的围裙。 7.2 可能受到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及其他污染物质喷溅、进行复用医疗器械的清洗时,应穿防水围裙。 7.3 重复使用的围裙,每班使用后应及时清洗与消毒。遇有破损或渗透时,应及时更换。 7.4 一次性使用围裙应一次性使用,受到明显污染时应及时更换。 8.帽子的使用 8.1 分为布制帽子和一次性帽子。 8.2 进入污染区和洁净环境前、进行无菌操作等时应戴帽子。 8.3 被患者血液、体液污染时,应立即更换。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