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处理炉有效加热区检测规程
- 格式:doc
- 大小:38.00 KB
- 文档页数:4
热处理炉有效加热区测定方法热处理炉有效加热区测定方法导言:热处理炉是一种被广泛应用于金属材料处理的设备,其主要功能是通过加热和冷却控制,对金属材料进行结构调整和物理性能改善。
在进行热处理过程中,确保炉内加热区能够达到有效加热是非常关键的。
本文将探讨热处理炉有效加热区的测定方法,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该技术。
一、有效加热区的定义在热处理炉中,有效加热区是指能够达到所需温度范围并实现均匀加热的区域。
一般来说,如果炉内的温度分布能够在一定的误差范围内保持均匀,那么该区域就可以被认定为有效加热区。
在实际应用中,有效加热区的确定对于炉内金属材料的均匀加热非常重要,它直接影响到处理效果的质量。
二、传统方法1. 温度测量法传统的热处理炉有效加热区测定方法之一是通过在炉内不同位置布置温度传感器,测量这些位置处的温度值。
根据温度分布图来确定加热区的范围。
这种方法简单直接,可以提供炉内温度的整体情况。
然而,由于传感器的布置可能存在问题,比如不均匀或数量不足,因此可能会导致测量结果的不准确。
2. 金属试块法另一种常用的方法是使用金属试块来评估有效加热区的范围。
在炉内放置一系列具有相同材料和尺寸的金属试块,然后根据试块的质量变化来判断加热区的位置。
这种方法相对简单,但仍然存在一些局限性,比如试块的分布和数量问题,以及在实际加热过程中试块与工件之间的传热差异等。
三、改进方法为了克服传统方法存在的问题,近年来,一些新的测定方法被提出并得到了广泛应用。
下面介绍几种改进的方法:1. 热像仪法热像仪是一种能够显示物体表面温度分布的设备,通过红外线探测技术来测量物体的辐射能量并将其转化为图像。
热像仪可以将炉内的温度分布直观地展示出来,并能够在实时监测中提供精确的温度数据。
通过分析热图,可以快速确定有效加热区的位置和范围。
这种方法不仅操作简便,而且具有较高的测量精度,因此在炉内温度分布调整和优化过程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2. 数值模拟法数值模拟方法是一种通过计算机仿真来预测热处理过程中加热区温度分布的技术。
热处理炉炉温均匀性检测方法炉温均匀性测量:在热稳定前和热稳定后,用校准过的现场测试仪表对炉子的有效工作区进行炉温均匀性测量以确定工艺设备内的温度分布状况的一种测试方法。
常见炉温均匀性检测依据的标准:GB/T 9452-2012《热处理炉有效加热区测定方法》、GB/T30824-2014《燃气热处理炉温度均匀性测试方法》、GB/T 30825-2014《热处理温度测量》、API Spec 6A《井口装置和采油设备规范》、AMS 2750G《高温测量》、AIAG CQI-9 《热处理系统评审》、ASTM A991/A991M- 17《钢制品热处理炉温度均匀性测量标准试验方法》、GJB 904A-1999《锻造工艺质量控制要求》、GJB 509B-2008 《热处理工艺质量控制》、BAC 5621《波音工艺规范-材料处理温度控制》、HB 5354-1994《热处理工艺质量控制》、HB 5425-2012 《航空制件热处理炉有效加热区测定方法》。
炉温均匀性检测需要依据热处理炉的有效加热区尺寸、精度等级、炉型确定需要多少个测温点:热处理炉精度等级划分和TUS测试周期:炉温均匀性检测权威机构:江苏东方航天校准检测有限公司(简称OACT)位于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是一家集校准、检测、培训及技术服务为一体的综合性第三方服务机构。
OACT成立于2010年3月,是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下属空间技术研究院(航天五院)下属北京东方计量测试研究所投资设立。
2011年4月获得CNA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认可,认可编号CNAS L5056。
目前通过CNAS认可的检测和校准项目涉及电磁、无线电、时间频率、几何量、热工、力学、化学等七个计量专业领域。
OACT秉承严谨、专业、精确、先进的计量理念,信守“质量为本、客户至上、科学公正、止于至善”的质量承诺,利用先进的仪器设备和精湛的测试技术,竭诚为每一位客户提供高水平的校准检测服务和整体解决方案。
热处理炉窑有效加区加热区检测中车大同电力机车有限公司 (山西 037038) 王忠【摘要】热处理炉有效加热区检测很有必要我们按照GB9452-2012要求,对我公司热处理两台构架焊接回火炉的有效加热区域温度进行的测试,很说明问题。
本文就我们对热处理炉有效加热区温度检测方法、检测实例等作一介绍和分析。
关键词:热处理有效加热区;温度均匀性;热处理退火炉;控温方式;热电偶企业热处理控温质量的好坏,主要用温度均匀性来衡量。
温度均匀性控是指热处理炉实际保温温度相对于工艺规定温度的精确程度,是指各测试点温度相对于设定温度的最大偏差。
它直接影响热处理工件的质量。
而温度均匀性的高低,不单取决于控温装置本身的精度,而且和炉子的性能、保温精度以及控温方式等因素有关。
但是,当热处理工件过热或过烧时,一般只从两方面找原因:一是从控温仪表和测温热电偶上找问题,看仪表是否失控,检查仪表和热电偶的示值是否超差,检查连接导线是否有故障等;二是追究现场操作工人的责任。
很少从热处理炉自动控温的方式,炉内各区域的温差,以及一次测温元件的温度响应时间常数和二次仪表的量程等上面分析。
公司构架车间退火炉主要是对机车构架进行焊接后的热处理,目的是对焊接过程中产生的应力进行去应力退火,以保证机车件的质量和机车的运行安全。
构架退火炉工艺要求(590±15)℃,属于Ⅳ类炉。
我们按照GB9452-2012要求,对我公司热处理构架焊接退火炉的有效加热区进行的测试,很说明问题。
本文就我们对热处理炉有效加热区温度检测方法、检测实例等作一介绍和分析。
1. 热处理炉有效加热区温度检测装置和方法所谓热处理炉有效加热区,是指在加热炉中,经温度检测而确定的满足热处理工艺规定温度及温度均匀性的工作空间。
热处理炉的有效加热区,经温度检测后才能确定。
有效加热区温度检测要在炉膛内不同区域的各个位置上进行,温度检测点较多。
例如,GB9452-2012规定直径和高度均宽≤1.5m 、长度≥3.5m 、高≥0.5m 的箱式周期热处理炉测点数量,至少要有11个测温点;而一些大型的炉窑测温点更多。
1.加热区的标准有效加热区的概念,稍有热处理经验的工人或技术人员都知道炉膛内炉温是不均匀的, 如靠近炉门口处,由于热泄漏, 温度比较低, 因此, 炉门口有一段区域是不宜装料的, 尤其是热处理加热温度的保温精度高的工艺。
那这不宜装料区域究竟有多大,过去只凭经验, 所以难以保证工件质量, 现在用科学的方法, 预先测定。
以便装料时合理地利用装料空间, 这就是热处理有效加热区标准制订和贯彻的目的。
热处理是通过加热、保温、冷却三个主要过程达到改变材料和零件组织性能,实现提高机械装备性能和寿命目的,所以热处理与温度紧密相关联。
温度的准确测量和控制是热处理成败的关键,热处理过程控制的核心是温度控制,因此热处理炉配置了完善的温度控制、记录、报警系统,建立了严格的检定标准和制度。
但在热处理生产中,由于装料布置和生产效率等因素,限制了炉子中热电偶布置数量,无法了解整个热处理炉装料区的温度情况。
为了使热处理炉装料区的温度及其均匀性更好地满足热处理工艺要求,必须预先测定热处理炉膛内满足热处理工艺要求的允许装料区,即“有效加热区”; 还要采取必要措施,把热处理工件装载到加热区内。
所以制定“热处理炉有效加热区测定方法”标准是贯彻热处理工艺标准的基础,是推行热处理全面质量控制的重要内容和措施,也是热处理技术进步和水平的重要标志。
为了提高热处理工艺水平和质量,改变我国热处理质量管理和控制的落后状况,推行热处理全面质量控制,全国热处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于1988 年组织制订了国家标准GB /T 9452—1988《热处理炉有效加热区测定方法》,1992 年又组织制订了机械行业标准JB /T 6049—1992《热处理炉有效加热区的测定》,具体规定了热处理炉有效加热区测定程序和方法。
2003年全国热处理标准技术委员会组织了对GB /T 9452—1988 标准的修订,总结国内贯标的经验,参考国内外相关标准的最近版本,对GB /T 9452—1988 和JB /T6049—1992 进行合并和修订,编制了全新的GB/T9452—2003 标准。
热处理炉有效加热区测定方法1、适用范围本规程规定了铸钢件用热处理炉有效加热区的测定方法。
本规程适用于铸钢件退火、正火、淬火、回火热处理炉工况的空载测试及有效加热区的评定。
2、引用标准:GB/T16923 钢件的正火与退火GB/T16924 钢件的淬火与回火GB/T9425 热处理炉有效加热区测定方法GB/T2614 镍铬—镍硅热电偶丝GB/T4989 热电偶用补偿导线GB/T4990 热电偶用补偿导线合金丝GB/T7232 金属热处理工艺术语GB/T16839.2 热电偶第2部分:允差GB/T18404 铠装热电偶电缆及铠装热电偶3、术语本规程引用的术语为GB/T9425、GB/T7232中的术语。
3.1 工艺规定温度根据工件热处理的目的和材料种类,由热处理工艺规定的加热温度。
3.2 保温温度在工艺规定温度下保持必要的时间,工件或加热设备内加热介质的温度。
3.3 保温精度实际保温温度相对于工艺规定温度的精确程度,用相对于工艺规定温度的允许最大温度偏差表示。
3.4 有效加热区经温度检测而确定的满足热处理工艺规定的温度计保温精度的工作空间。
4、铸钢厂热处理炉的保温精度表1 热处理炉保温精度炉子名称 热处理炉类别 有效加热区保温精度℃ 仪表指示精度不低于%1#热处理炉 Ⅲ ±10℃ 0.52#热处理炉 Ⅲ ±10℃ 0.53#热处理炉 Ⅲ ±10℃ 0.54#热处理炉 Ⅲ ±10℃ 0.55#热处理炉 Ⅲ ±10℃ 0.56#热处理炉 Ⅲ ±10℃ 0.57#热处理炉 Ⅲ ±10℃ 0.55、测温装置5.1 热电偶及补偿导线根据检测温度计要求的保温精度,按表3选择热电偶,热电偶应符合GB/T2614。
补偿导线应符合GB4989、GB4990、GB/T18404的规定。
表2检测用热电偶热电偶名称 分度号 等级 使用温度℃ 允许偏差℃ 检定周期镍铬—镍硅 K Ⅱ 0-1200 ±0.75%t 半年注:t为被测温度表3检测用补偿导线热电偶分度号 补偿导线型号 补偿导线名称 代号 温度范围℃ 允差℃K KX 镍铬10-镍硅3延长型导线 KX-GS -20—100 ±1.55.2 检测仪器检测仪器用精度不低于0.5级,使用有纸记录仪—富士PHA88004-EA0YV 记录仪。
GB/T 9452-2003热处理炉有效加热区测定方法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热处理炉有效加热区的测定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评定热处理炉内满足热处理工艺规定的回执温度及保温精度的有效加热区。
不适用于连续加热炉中没有固定的工艺规定加热温度或不要求保温精度的加热区。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成达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 2614 镍铬-镍硅热电偶丝GB/T 3772 铂铑10-铂热电偶丝GB/T 4989 热电偶用裣导线GB/T 4990 热电偶用补偿导线合金丝GB/T 4993 镍铬-铜镍(康铜)热电偶丝GB/T 7232 金属热处理工艺术语GB/T 16839.2 热电偶第2部分;允差JB/T 8205 廉金属铠装热电偶电缆JB/T 8901 贵金属铠装热电偶电缆3 术语和定义本标准除采用GB/T 7232规定的定义外,采用下列定义。
3.1工艺规定温度 process temperature根据工件热处理的目的和材料种类,由热处理工艺规定的加热温度。
3.2保温温度 soaking temperature在工艺规定温度下保持必要时间,工件或加热设备内加热介质的温度。
3.3保温精度 temperature precision实际保温温度相对于工艺规定温度的精确程度,用相对于工艺规定温度的允许最大温度偏差表示。
3.4有效加热区 work zone在加热炉中,经温度检测而确定的满足热处理工艺规定温度及保温精度的工作空间。
3.5假定有效加热区 previewde work zone为判断热处理户的有效加热区,在进行检测前,根据热处理炉的结构、控制方式及其他条件而预先1GB/T 9452-2003假定的测温空间,一般为热处理炉制造厂或有关标准规定的工作空间。
热处理炉有效加热区测定方法一、引言热处理炉作为一种常用的加热设备,用于对金属材料进行加热处理,以改变其组织结构和性能。
热处理炉的有效加热区是指能够达到预设温度且能够保持稳定温度的区域,在加热过程中,掌握有效加热区的位置和特性对于保证热处理质量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一种热处理炉有效加热区测定方法,能够帮助确定加热区的位置和大小,以提高热处理炉的工作效率和加工质量。
二、有效加热区的重要性在热处理过程中,金属材料需要被加热到一定温度才能产生所需的组织结构和性能变化。
而加热到预设温度的时间和在此温度上保持的时间,与材料的加工要求密切相关。
在热处理炉中,不同位置的加热温度可能存在差异,因此了解加热区的位置和特性对于掌握热处理过程的控制非常重要。
只有准确确定了热处理炉的有效加热区,才能进行有效的工艺参数调整和优化。
三、有效加热区测定方法1. 热电偶法热电偶法是一种常用的有效加热区测定方法。
该方法利用热电偶的敏感性,通过将热电偶置于热处理炉内不同位置,测量温度变化,以确定加热区的位置和范围。
具体步骤如下:1.在热处理炉内选择代表性的位置,安装热电偶传感器。
2.将热电偶传感器连接到温度采集装置。
3.启动热处理炉,控制加热温度和时间。
4.通过温度采集装置记录下不同位置的温度变化。
5.根据温度数据分析,确定有效加热区的位置和范围。
2. 红外热像仪法红外热像仪法是一种非接触式的有效加热区测定方法。
该方法利用红外热像仪可视化地显示温度分布,直观地观察和分析加热区的位置和特性。
具体步骤如下:1.在热处理炉内启动加热过程。
2.将红外热像仪对准热处理炉内部,观察温度分布图像。
3.根据红外热像仪显示的图像,确定加热区的位置和大小。
3. 涂料膜法涂料膜法是一种简单易行的有效加热区测定方法。
该方法利用涂料对热处理炉内的温度变化敏感,通过涂料膜的变色来反映加热区的位置和特性。
具体步骤如下:1.选择适合的涂料,如温度变色油漆。
2.在热处理炉内不同位置涂上一层涂料膜。
热处理炉有效加热区测定方法热处理炉是一种用于加热材料并控制其温度以改变其结构和性能的设备。
而有效加热区是热处理过程中最重要的部分,它决定了材料加热的均匀性和稳定性。
因此,对于热处理炉有效加热区的测定方法非常重要。
一、传统测定方法传统的测定方法主要是测量加热区的温度分布。
这种方法通常使用温度计或红外热像仪来测量加热区的温度分布。
但是,这种方法存在一些局限性,例如:测量结果受到环境温度、气压和湿度等因素的影响;测量精度低,不适用于高温和大尺寸的加热区;无法准确测量加热区内部的温度分布等。
二、计算机模拟方法计算机模拟方法是一种新兴的测定方法,它可以通过数学模型来模拟热处理炉的加热过程。
这种方法可以准确地预测加热区的温度分布和热处理效果,并且可以根据需要进行参数调整,以优化加热过程。
但是,计算机模拟方法需要高度精确的数学模型和大量的计算资源,因此成本较高。
三、试验方法试验方法是一种直接测量加热区性能的方法,可以通过实验来确定加热区的有效加热区域和温度分布。
这种方法可以准确地测量加热区的性能,但是需要大量的试验数据和实验设备,并且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金钱。
四、综合方法综合方法是一种将传统测定方法、计算机模拟方法和试验方法综合使用的方法。
通过综合使用这些方法,可以更准确地测量加热区的性能,并且可以根据需要进行参数调整,以优化加热过程。
综合方法可以克服传统方法和计算机模拟方法的局限性,同时也可以克服试验方法的成本和时间限制。
热处理炉有效加热区的测定方法是一个复杂的问题,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
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测定方法,可以有效地提高热处理的效果和质量。
热处理炉有效加热区检测规定一、实施条件和测定周期1.1 实施条件热处理炉凡属下列状况之一者,均应测定有效加热区:a) 新添置的热处理炉首次应用于生产;b) 经过大修或技术改造的热处理炉;c) 热处理炉生产对象或工艺变更,需要改变保温精度时;d) 控温或记录热电偶位置变更时;e) 定期或临时进行有效加热区检测时。
1.2 测定周期热处理炉有效加热区的测定周期和炉温仪表检定周期如表1所示单位为月二、检测方法2.1 检测要求⑴热处理炉有效加热区的检测,一般情况下采用空载试验,特殊要求时可以装载试验(半载试验或满载试验)。
⑵测试时,热处理炉应以常用升温速度升温,真空炉采用常用真空度。
2.2 检测点数量和位置热处理炉有效加热区温度检测点的数量和位置按照热处理炉的形式和假定有效加热区的尺寸来确定。
2.3 检测温度以常用的工艺规定温度为检测温度范围,检测温度根据检测温度范围按表2规定确定。
2.4 检测顺序及方法⑴校正检测仪器、热电偶、补偿导线,热电偶应提供误差值。
⑵测量装置的接线a) 用适当的方法按需要将热电偶牢固地绑扎在测温架的每个测温位置上。
b) 将热电偶参考端引出炉外,在方便的位置通过补偿导线、切换开关、铜导线与检测仪器联接。
应防止由于引出线安装不当而影响炉温测量。
c) 装载试验时,热电偶测量端应尽可能和工件接近。
⑶温度测定a) 空载试验或装载试验时,不得升到高于检测温度后再降到检测温度。
b) 所有测定点的温度,在到达检测温度及其保温精度范围内的最低温度之后,以表3规定的时间间隔及测定次数测量各点温度。
c) 测温得到的读数进行修正后得到实际温度值,以这些值来判断各位置的保温精度是否满足要求。
d) 如果测温点的温度偏差超过保温精度范围,允许适当延长检测温度下的保温时间,但一个检测温度点的保温和检测总时间不得超过2 h。
表3 检测时间间隔和测量次数2.5 重复检测⑴按规定的方法所测得的数据,其中有一个测温点的保温精度不能满足要求时,应改变假定有效加热区或对热处理炉进行调整后再作重复检测。
热处理炉炉温均匀性测试方法及结果评定关键字:炉温均匀性有效工作区炉温均匀性是指炉子有效加热区在一定时间内不同位置的温度相对于工艺设定温度的偏离程度,即各测试点温度相对于设定温度的最大温度偏差。
1、炉温均匀性测试的目的通过对热处理炉进行温场测试,确定出热处理炉的有效工作区(即满足热处理炉工艺和温度均匀性要求的允许装料空间)。
为制定热处理工艺提供依据,对提高热处理产品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2、炉温均匀性测试时机热处理炉炉温均匀性测试通常分为初始测试和周期测试,新添置的炉子正式投产前应进行有效工作区的初始测试,确定合格的工作区、工作温度范围和炉子等级;热处理炉在使用过程中如果发生较大的维修、变化或调整也应进行初始测试。
测试温度包括合格工作温度范围的最低和最高温度。
周期测试是根据炉子等级按规定的周期定期测试,测试温度是合格工作温度范围内的任意温度,一般可选择常用温度点进行测试。
3、炉温均匀性测试方法及实施条件热处理炉炉温均匀性测试一般为空载测试,必要时也可装载测试。
装载测试时,可采用额定装炉量、额定装炉量的50%或工艺常用装炉量,一般应不少于额定装炉量的50%。
测试过程中炉子应保持正常生产时的工作状态,包括以常用升温速率升温、气氛炉保持在正常用气量和压力、循环风扇正常运行等。
4、炉温均匀性测试系统炉温均匀性测试系统通常由温度传感器、补偿导线、测试系统及测温架等组成。
4.1 温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主要有贵金属和廉金属热电偶。
贵金属热电偶分度号为B、R、S,常用类型为S 型,工作温度范围(0~1600)℃;廉金属热电偶分度号为N、K、E、J、T等,常用类型为K、N型,工作温度范围(0~1300)℃。
N和K型热电偶由于使用温度范围宽,线性度好,热电动势较大,灵敏度较高,稳定性和均匀性较好,抗氧化性能强,价格便宜等有优点,通常被广泛采用。
但由于N型热电偶克服了K型热电偶在(300~500)℃的镍铬合金的晶格短程有序而引起的热电动势不稳定以及800℃左右由于镍铬合金发生择优氧化引起的热电动势不稳定等不足,故一般选用N型热电偶。
热处理炉窑有效加区加热区检测摘要: 热处理炉窑的有效加热区检测关系到热处理温度控制质量的优劣,它对热处理工件质量的控制是非常关键的。
基于此本文将会指出热处理炉有效加热区检测工作中容易出现疏忽的一些细节,提出一些问题并给出相应建议以供参考。
关键词:热处理炉窑;有效加热区;检测在企业制造生产的工作过程中,完成好金属材料的热处理对于整个机械制造是非常重要的。
在热处理过程中,热处理炉作为热处理的主体设备,其检查测试工作也就成了非常关键的工作。
在热处理炉检测工作中,对其有效加热区的检测则是一大重点。
1.热处理炉有效加热区相关简介热处理炉有效加热区简单的来说是指在热处理炉的加热炉中依据技术人员检测出来的温度值,经过处理得到一些参数和数据后进一步确定出来的工作空间。
作为符合有效加热区条件的工作空间必须满足热处理相关工艺规定的合理温度以及保温精度。
热处理炉有效加热区检测也主要是针对其保温精度相关的检测。
对于热处理炉的保温精度,它指实际保温温度与制造工艺标准温度之间的温度差异,可以将其数学化而当作一个比值。
在热处理有效加热区检测时,技术人员一定要使热处理炉的温度控制系统、相关检测系统以及相应的检测方法都必须满足行业的规章制度,这样才可以做到热处理炉有效加热区数据的有效准确地检测。
2.热处理炉有效加热区相关检测方面的讨论2.1热处理炉中的温度控制系统在热处理炉中,温度控制系统的工作原理非常的依赖信息传递与远程控制。
温控系统中的热电偶热电阻可以实时感应热处理炉炉内温度,且形成物理信号对应地传递给温度控制仪以及数据记录仪,二者再将对应地标示出炉内的实际温度,并拿实际温度与设定的温度进行必要的比较,这样就可以获得相应的偏差信号了;然后再通过设备调节装置对热处理炉的内部温度进行调节,使其温度控制在所设定的温度范围内。
如此,使热处理炉的温度控制仪、记录仪、热电偶热电阻检测工作的有效且有计划的进行是极其重要的,而且在此过程中热电偶、热电阻的检测一定要严格按照相关检测标准来进行。
热处理炉温度检测标准解读目前国内热处理炉温度检测技术标准主要有5项标准规范,分别是GB/T10066.4-2004《电热设备的试验方法第4部分:间接电阻炉》、GB/T9452-2012《热处理炉有效加热区测定方法》、HB5425-2012《航空制件热处理炉有效加热区测定方法》、AMS2750E《高温测量》和JJF1376-2012《箱式电阻炉校准规范》。
现分别从这5项标准规范的适用范围、检测参数、技术要求三个方面介绍如下:1、GB/T 10066.4-2004《电热设备的试验方法第4部分:间接电阻炉》1.1适用范围:GB/T 10066.4-2004等同IEC(国际电工委员会)60397:1994 《Test methods for batch furnaces with metallic heating resistors, NEQ》,由全国工业电热标准化委员会归口。
「1」本标准适用于额定温度在250℃-1800℃范围内的各类实验用和工业用电阻炉(如井式炉、箱式炉、台车式炉、罩式炉或其他结构型式的炉子)等主要是加热和热处理用间歇式和连续式电阻炉,本标准是间接电阻炉的专用标准,与GB/T 10067.4-2005《电热装置基本技术条件第 4 部分:间接电阻炉》配合使用,规定了炉子参数和技术数据的试验条件、试验项目和试验方法。
GB/T 10066.4-2004主要应用于新建热处理炉项目验收检测使用。
1.2检测参数:GB/T 10066.4-2004涉及热处理炉检测参数有工作区尺寸、炉衬质量、加热元件制造质量、金属加热元件冷态直流电阻、加热元件对炉壳短路检查、安全联锁和报警系统试验等6项冷态试验项目和空炉升温时间、额定功率、最高工作温度、空炉升温能耗、空炉损失、空炉能耗、达稳时间、相对效率、炉温均匀度、炉温稳定度、表面温升、加热能力、装料运行检验、控制气氛电阻炉的检漏、泄漏电流、生产率、热态试验后检查等17项热态试验项目,其中在热处理炉项目验收检测过程中,主要检测炉温均匀度、炉温稳定度、表面温升等3项检测参数。
热处理炉有效加热区检测报告引言:热处理炉是工业生产中常见的热处理设备,在金属加工和制造过程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然而,在确保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的过程中,炉内加热区的均匀性和稳定性对热处理效果至关重要。
本文将进行对热处理炉有效加热区的检测报告,以评估其加热性能。
一、目的本次检测的目的是评估热处理炉的有效加热区,包括温度分布的均匀性、稳定性以及温度偏差,以确定炉内加热性能是否符合设计要求,进而指导后续的热处理操作。
二、检测方法1. 温度探针安装在热处理炉内的加热区域分布多个温度探针,探针布置均匀,以覆盖整个加热区。
探针应处于加热区的位置,并与实际热处理工件安装方式相似,以保证测量的准确性。
2. 温度采集通过温度记录仪,实时采集加热区各个位置的温度数据。
时间间隔可根据需要自行确定,通常建议采集频率不小于1秒,以获取更准确的加热过程数据。
三、结果分析1. 温度分布图根据温度采集数据,绘制加热区的温度分布图。
该图形直观地展示了加热区内的温度分布情况,可以清晰地观察到不同位置温度的差异。
在正常情况下,加热区应呈现出均匀的温度分布,没有明显的冷热点。
若发现温度分布不均或存在冷热点,可能意味着加热区存在问题,需要进一步分析调整。
2. 温度稳定性通过分析温度采集数据,计算加热区内温度的稳定性。
温度曲线应处于一个稳定的范围内,波动应尽可能小,以保证加热区的稳定性。
可根据实际需求,计算温度波动的标准差、均方根误差等指标,以评估温度稳定性的好坏,确定是否需要在炉内进行温度的微调。
3. 温度偏差根据采集的温度数据,计算加热区内不同位置与设定温度之间的偏差。
设定温度应是加热区在热处理过程中所期望达到的目标温度。
温度偏差表明了加热区内温度与设定温度之间的差异。
在理想情况下,温度偏差应尽可能小,以确保产品在热处理过程中得到良好的性能和质量。
四、结论基于对热处理炉有效加热区的检测结果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 如果温度分布图显示加热区内存在明显的冷热点或温度分布不均匀的情况,可能需要对热处理参数进行调整,以提高加热区的温度均匀性。
热处理炉九点检测标准热处理炉是工业生产中常用的设备之一,它能够对金属材料进行加热处理,使其达到一定的硬度、强度和韧性等性能。
为了确保热处理炉的正常运行,我们需要进行九点检测,以便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一、炉门检查首先要检查炉门的密封性能,确保炉门紧闭且密封良好,避免热量泄漏和气体泄露。
同时还要检查炉门的锁紧装置是否牢固可靠。
二、加热元件检查加热元件是热处理炉的核心部件,如果出现故障会直接影响到加热效果。
因此,要检查加热元件的连接是否牢固,是否存在损坏或变形等情况。
三、温度控制系统检查温度控制系统是保证热处理质量的关键,要检查温度传感器和温度控制器是否正常工作,是否准确控制温度。
四、循环风机检查循环风机是热处理炉中的重要部件,其作用是将热空气均匀地循环到整个加热室内。
要检查循环风机是否正常运转,风量是否达到要求。
五、气氛控制系统检查气氛控制系统用于控制加热室内的气氛环境,以达到不同材料的加热要求。
要检查气氛控制系统是否正常工作,气氛是否符合要求。
六、冷却系统检查冷却系统是对金属材料进行淬火或回火等处理时必不可少的设备。
要检查冷却水流量是否稳定,水温是否符合要求。
七、安全防护装置检查安全防护装置是保障人员安全的重要设备,要检查安全防护装置是否完好可靠。
八、电气系统检查电气系统是热处理炉中的关键部件之一,要检查电气线路是否正常,电器元件是否损坏或老化。
九、清洁卫生检查清洁卫生是保证热处理质量的基础,要定期对热处理炉进行清洗和消毒,保持加热室内干净卫生。
总之,对于热处理炉来说,九点检测是非常重要的。
只有在保证每个环节都正常运行的情况下,才能够保证加工出来的金属材料具有稳定的性能。
因此,我们应该定期进行九点检测,并及时解决发现的问题。
国军标校准炉温均匀性规程
按照国标GB9452-88《热处理炉温有效加热区测定方法》,需要对热处理车间的热处理炉进行有效加热区保温精度(即炉温均匀性)的周期检测。
以井式炉渗碳为例,在相同的保温时间和渗剂供给量相等的前提下,当工艺温度900℃上下时,温度每变化10℃时,渗碳层深度相应变化0.1mm。
所以,真实地检测炉温均匀性,解决影响炉温均匀性的各种因素(有的因素需协同有关部门解决),是温度计量人员的责任。
检测点数量和位置根据炉型按有关标准执行,箱式炉一般采用9点法。
同一时刻在规定测温区域内最高点与最低点的温度差作为均匀性的指标。
共测五次,取五次最大温差的平均值。
影响温度均匀性的因素很多,例如:温控仪表,测温热电偶,热电偶的位置,加热体的老化程度(新的加热体,看制做的状况),炉内加热室的保温情况,装料量,恒温时间等等。
热处理炉有效加热区检测规定
一、实施条件和测定周期
1.1 实施条件
热处理炉凡属下列状况之一者,均应测定有效加热区:
a) 新添置的热处理炉首次应用于生产;
b) 经过大修或技术改造的热处理炉;
c) 热处理炉生产对象或工艺变更,需要改变保温精度时;
d) 控温或记录热电偶位置变更时;
e) 定期或临时进行有效加热区检测时。
1.2 测定周期
热处理炉有效加热区的测定周期和炉温仪表检定周期如表1所示
单位为月
二、检测方法
2.1 检测要求
⑴热处理炉有效加热区的检测,一般情况下采用空载试验,特殊要求时可以装载试验
(半载试验或满载试验)。
⑵测试时,热处理炉应以常用升温速度升温,真空炉采用常用真空度。
2.2 检测点数量和位置
热处理炉有效加热区温度检测点的数量和位置按照热处理炉的形式和假定有效加热区的尺寸来确定。
2.3 检测温度
以常用的工艺规定温度为检测温度范围,检测温度根据检测温度范围按表2规定确定。
2.4 检测顺序及方法
⑴校正检测仪器、热电偶、补偿导线,热电偶应提供误差值。
⑵测量装置的接线
a) 用适当的方法按需要将热电偶牢固地绑扎在测温架的每个测温位置上。
b) 将热电偶参考端引出炉外,在方便的位置通过补偿导线、切换开关、铜导线与检测
仪器联接。
应防止由于引出线安装不当而影响炉温测量。
c) 装载试验时,热电偶测量端应尽可能和工件接近。
⑶温度测定
a) 空载试验或装载试验时,不得升到高于检测温度后再降到检测温度。
b) 所有测定点的温度,在到达检测温度及其保温精度范围内的最低温度之后,以表3
规定的时间间隔及测定次数测量各点温度。
c) 测温得到的读数进行修正后得到实际温度值,以这些值来判断各位置的保温精度是
否满足要求。
d) 如果测温点的温度偏差超过保温精度范围,允许适当延长检测温度下的保温时间,
但一个检测温度点的保温和检测总时间不得超过2 h。
表3 检测时间间隔和测量次数
2.5 重复检测
⑴按规定的方法所测得的数据,其中有一个测温点的保温精度不能满足要求时,应改
变假定有效加热区或对热处理炉进行调整后再作重复检测。
⑵在炉子降低精度类别使用时,在满足新的保温精度条件下可以不进行重复检测。
三、有效加热区的评定
⑴通过上述方法检测,假定有效加热区各点的温度均在工艺规定的保温精度范围内时,
则该空间为相对于该工艺的有效加热区。
⑵根据保温精度,对照表4进行热处理炉类别的划分。
表4热处理炉按保温精度分类及其技术要求
四、记录
有关检测结果应包含如下内容:
a) 实施条件及空载或装载情况;
b) 热处理炉的名称、型号、类别、主要技术参数、制造单位及日期;
c) 常用温度、检测温度及保温精度;
d) 测温装置的名称、型号、类别、精度;
e) 假定有效加热区尺寸及检测点示意图;
f) 使用的气氛或盐浴类型(成分、特性);
9) 装载试验的装载量、装炉型式、运料速度、工件特性(材料、形状、尺寸及重量等);
h) 各检测点测温的时间及温度显示值,数据处理;
i) 有效加热区判定结果及检测结果不能满足要求时的处理方式;
i) 检测日期;
k) 责任者(检测者、审核者、批准者姓名)。
五、管理
⑴热处理炉有效加热区测定的全部原始记录,应按各单位技术管理制度存人档案。
⑵热处理炉有效加热区的标志应悬挂于该炉的明显处。
⑶正常情况下,有效加热区检测周期按表2规定执行,超过有效使用期限的热处理炉
必须停止使用。
⑷有效加热区经测定合格后,控温热电偶和记录热电偶的插人深度应作明显标记,位
置必须固定,直至下次有效加热区测定之前不得挪动,否则必须重新测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