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性预测法例题
- 格式:doc
- 大小:2.54 MB
- 文档页数:6
解析:(1)计算各位业务经理的预期初始值09A:1100×0.3+950×0.4+750×0.3=935(万元)B:1200×0.7+800×0.2+700×0.1=1070(万元)C:1150×0.2+900×0.4+750×0.4=890(万元)D:1100×0.2+1000×0.5+850×0.3=975(万元)(2)利用加权求得预测值:Y=(935×1+1070×1.2+890×1.5+975×2.5)/(1+1.2+1.5+2.5)=966.37(万元)例题2:德尔菲法某种家用电器投放市场后,选定21位专家用德尔菲法对其销售量进行预测。
最后一轮征询意见对销量的预测结果如下表所示。
试用中位数法求销售量的预测值。
假定最低、最可能、最高销售量预测值的权数分别是0.2、0.7、0.1。
表2:德尔菲法对家用电器销量预测单位:万元解:运用中位数求预测值将最后一轮判断数据分别按照大到小的顺序进行排列:最低销售量:43、40、35、34、33、32、31、30、27、26、25、24、22。
则中位数位于第7项,中位数=31(万元)最可能销售量:70、65、64、62、60、56、55、54、52、51、50、43、42、40、34、33、32、30。
则中位数位于第9、10项,中位数=(52+51)/2=51.5(万元)最高销售量:80、78、77、75、74、70、68、67、66、65、60、58、57、56、52、50、45、42、40。
则中位数位于第10项,中位数=65(万元)综合预测值=31×0.2+51.5×0.7+65×0.1=48.75(万元)。
第十章定性预测方法一、对比类推法:指利用事物之间的这种相似特点,把先行事物的表现过程类推到后继事物上去,从而对后继事物的前景作出预测的一种方法。
1 、应用形式及类比依据①产品:类似产品推新产品②地区:国外—国内③行业:领先—落后④局部总体:典型—全局2 、案例分析2000年我国吸尘器市场需求预测(1)明确预测目标:预测1984-2000年我国吸尘器市场普及率和市场需求量等情况。
(2)确定类比目标:选择日本吸尘器市场销售情况作为类比目标。
从1970年起,日本人均国民收入已达1000美元,普及率达68.3%。
据此,我们确定人均国民收入和吸尘器普及率作为具体类比目标。
(3)分析类比的可行性:我国在20世纪末国民经济人均收入可达到1000美元,我国和日本均属于东方国家,人口密度相近,人民生活习惯也相近。
(4)确定预测起始点:据国内统计资料,吸尘器从1968年开始生产,到1982年全国拥有量为29.285万台(包括进口数)。
以全国按2亿户计算,截至1982年底全国居民吸尘器拥有的普及率为:p=29.285/20000=0.15 %(5)测算1984~2000年吸尘器的年新增普及率。
确定了类比目标的普及率 (q= 68.3 %),又有了起始点数据(p=0.15 %),则可确定各年平均普及递增率η= (q - p) / n= (68.3 % -0.15 %) / 17=4%(6)预测1984-2000年我国吸尘器市场普及率和市场需求量需求量14384.15万台①历年普及率pi为: pi= pi-1+ ηj ( j=1,2,3 )其中:ηj表示各阶段的年普及递增率。
η j的值可用分段方式表示如下。
②历年需求量Qi为:Qi =N(1+λ)n ·pi其中:N为起始点全国户数(2亿户);λ为历年全国户数年平均增长率(有关资料为0.3%);n从1983年起依次为0,1,2…。
历年普及率与历年需求量列表如下表所示(注:预测起始年1984年是指1983年末~1984年初)1984 1985 1986 1987 1988 1989 1990 1991 1992 年份项目2.75 5.35 7.95 10.55 13.55 15.75 18.35 23.35 28.35 普及率(%)需求量551.61076.1604.2135.2669.3207.3747.4783.5824.(万件) 5 4335 43 69 13 77 26 95 年份 项目 1993 1994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普及率(%)33.3538.35 43.3548.35 53.35 58.35 63.35 68.35 需求量(万件) 6872.82 7926.948987.3210053.9911126.9812206.3213292.0314384.15二、头脑风暴法:头脑风暴法又称为集体思考法,即让头脑像风暴一样地运行起来,以解决问题。
定性预测方法(总分:179.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37,分数:37.00)1.当一国的经济增长速度加快,国内需求旺盛,通货膨胀的压力增大,为了支撑经济增长,进口的数量会( )A.增加B.减少C.不变D.不确定(分数:1.00)A. √B.C.D.解析:2.1989年出版的《商情摘要》综合类指数中同步指标综合指数包含的同步指标数有( )A.11种B.4种C.7种D.10种(分数:1.00)A.B. √C.D.解析:3.当一国的经济增长速度放缓,国内需求萎缩,进口的速度会( )A.加快B.减慢C.不变D.不确定(分数:1.00)A.B. √C.D.解析:4.按照CIBCR的计算,长期领先指标领先周期变动的平均时间同短期领先指标的时间间隔是( )A.11个月B.1个月C.20个月D.6个月(分数:1.00)A.B.C.D. √解析:5.西方国家的一些研究机构和经济学家为了分析和判断经济周期所处的阶段,曾先后编制了为数众多的反应周期变动的指标,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 )A.领先指标体系B.同步指标体系C.落后指标体系D.领先—同步—落后指标体系(分数:1.00)A.B.C.D. √解析:6.1989年出版的《商情摘要》综合类指数中领先指标综合指数包含的领先指标数有( )A.11种B.4种C.7种D.10种(分数:1.00)A. √B.C.D.解析:7.领先指标平均领先经济周期的转折点( )A.2~3个月B.2~5个月C.2~7个月D.2~10个月(分数:1.00)A.B.C.D. √解析:8.西方国家所编制的领先指标体系,在周期中具有明显领先的特点。
当经济活动出现转折时,领先指标首先( )A.上升B.下降C.不确定D.无关(分数:1.00)A. √B.C.D.解析:9.划分一个指标是领先还是同步的参照物是( )A.单位经济活动的变动B.单一市场的变动C.总体经济活动的变动D.多个市场的变动(分数:1.00)A.B.C. √D.解析:10.若无政府干预,一国的经济周期处在危机阶段,市场萎缩,则价格( )A.上涨B.下跌C.不变D.不确定(分数:1.00)A.B. √C.D.解析:11.落后指标平均落后经济周期的转折点之后( )A.2~3个月B.2~5个月C.2~7个月D.2~10个月(分数:1.00)A.B.C. √D.解析:12.1989年出版的《商情摘要》综合类指数中落后指标综合指数包含的落后指标数有( )A.11种B.4种C.7种D.10种(分数:1.00)A.B.C. √D.解析:13.短期内,除了贸易伙伴国的周期因素外,影响一国出口的另一个重要因素是( )A.价格B.供给C.需求D.汇率(分数:1.00)A.B.C.D. √解析:14.若无政府干预,一国的经济周期处在高涨阶段,需求旺盛,则价格( )A.上涨B.下跌C.不变D.不确定(分数:1.00)A. √B.C.D.解析:15.定性预测法对资料的完整性和系统性要求( )A.较高B.一般C.不高D.无要求(分数:1.00)A.B.C. √D.解析:16.在掌握的历史数据不多、不够准确或主要因素无法用数字描述时,行之有效的预测方法是( )A.定量预测B.定性预测C.一元回归法D.多元回归法(分数:1.00)A.B. √C.D.解析:17.定性预测法需要的历史资料( )A.较多B.较少C.全面D.无要求(分数:1.00)A.B. √C.D.解析:18.领先指标一般在经济周期到达低谷之前( )A.走低B.上升C.不变D.不确定(分数:1.00)A.B. √C.D.解析:19.使用领先指标预测一国对一些国家的出口是( )A.可以的B.不可以的C.有时候可以的D.不确定(分数:1.00)A. √B.C.D.解析:20.若一国国内需求萎缩,而其贸易伙伴的经济处在高涨阶段,则这个国家的出口会( )A.不变B.减少C.增加D.不确定(分数:1.00)A.B.C. √D.解析:21.最早编制领先一同步一落后指标的是( )A.中国B.日本C.美国D.英国(分数:1.00)A.B.C. √D.解析:22.按照CIBCR的计算,长期领先指标领先周期变动的平均时间为( )A.11个月B.1个月C.20个月D.3个月(分数:1.00)A. √B.C.D.解析:23.进口与一国的经济变动有( )A.反向变动趋势B.无关变动趋势C.同向变动趋势D.不确定变动趋势(分数:1.00)A.B.C. √D.解析:24.与经济周期的转折点发生时间相比,同步指标的转折点发生时间大致上会( )A.提前B.落后C.相同D.无关(分数:1.00)A.B.C. √D.解析:25.若甲国领先指标上升,则其贸易国乙国对甲国的出口前景( )A.不变B.不看好C.看好D.不确定(分数:1.00)A.B.C. √D.解析:26.落后指标一般在经济周期到达谷底之后( )A.下降B.上升C.不变D.不确定(分数:1.00)A.B. √C.D.解析:27.同步指标大多是反映( )A.单位经济活动的指标B.单一市场的指标C.总体经济活动的指标D.多个市场的指标(分数:1.00)A.B.C. √D.解析:28.若一国国内需求萎缩,而其贸易伙伴的经济处在危机阶段,则这个国家的出口会( )A.不变B.减少C.增加D.不确定(分数:1.00)A.B. √C.D.解析:29.领先指标一般在经济周期到达高峰之前( )A.走低B.上升C.不变D.不确定(分数:1.00)A. √B.C.D.解析:30.落后指标一般在经济周期到达高峰之后( )A.下降B.上升C.不变D.不确定(分数:1.00)A. √B.C.D.解析:31.若甲国领先指标下降,则其贸易国乙国对甲国的出口前景( )A.不变B.不看好C.看好D.不确定(分数:1.00)A.B. √C.D.解析:32.一个国家出口数量的变动主要取决于( )A.国内经济状况B.贸易伙伴的经济状况C.国内价格D.贸易伙伴的价格(分数:1.00)A.B. √C.D.解析:33.西方国家所编制的领先指标体系,在周期中具有明显领先的特点。
案例:定性预测法在销售预测中的应用商业化程度日益加剧的当今世界,公司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市场营销已成为公司经营与管理的重要环节,销售预测,即对预测期产品销售量、销售额所进行的预计和测算,是经智顶测的起点和基础。
由于采用的手段和分析方法不同,销售预测可分为定性预测法和定量预测法。
定性预测法不需要高度的统计手法求算而是以市场调查为基础,通过决策者的经验和价值判断进行预测,简单易行,适于基层企业。
定量预测则是用各种变量构建的模型来表示需求和各种变量之间的关系。
一般来说,量化程度较高的预测方法用于短期预测.而长期预测中往往采用定性的分折,较少采用量化手段,因为一个好的长期的经营规划取决于对公司产品需求的预测,几年中,我们公司根据市场需求状况在应用定性预测法进行销售预测实践中效果很好,为企业经营决策和产销活动提供了可靠的依据,具体做法如下:。
一、采用部门主管集体讨论法预测这种方法是将销售主管集体讨论的看法和预测结果与统计模型相结合,形成对需求的集体预测。
我们主要应用于新产品的研制开发期预测及公司发展的甲长期预测。
虽然是以个人经验为基础,不如统计数字令人信服,但因为是新产品无法依循时间系列分析预测未来。
应用这种方法凭着主管丰富的经验与敏锐的直觉预测市场,弥补了统计资料不足的遗憾。
二、采用销售人员意见征集法预测销售员最接近消费者和用户,对商品是否畅销、滞销比较了解,熟悉消费者对所销商品规格、品种、式样的需求,所以我们公司在做年度销售计划时经常通过听取销售员的意见来预测市场需求。
具体操作是先让每个销售员对下年度的销售最高值、最可能值、最低值分别进行预测。
提出书面意见,由管理部门算出不同人员的概率值,然后再据此求出平均销售预测值,预测计算如下表:预测计算表期望值800B最高销量1000 0.2 200 最可能销量700 O.5 350 最低销量400 O.3 120 期望值670C最高销量900 0.2 180 最可能销量600 0.6 360 最低销量400 0.2 80 期望值620根据上表可算出销售量平均预测值为:/(件)因为预测值源于市场,可靠性较大,能较实际地反映公司下年销售需求并且簿单易行。
定性预测销售量方法例题案例1销售人员意见法摩托罗拉公司要预测某型号手机在某省明年第一季度的销售量,调查了三个营销人员对该型号手机的销售量做出的估计,如表所示。
求三位销售人员的预测销售量。
(先算出每人的期望值,最后求平均值)答:甲的期望值:900*20%+700*50%+600*30%=710(万部)乙的期望值:1000*30%+900*60%+800*10%=920(万部)丙的期望值:700*20%+600*60%+500*20%=600(万部)三人的预测销售量=(710+920+600)/3=743(万部)案例2 德尔菲法预测产品的未来销售量一、相关背景和数据某公司研制出一种新产品,现在市场上还没有相似产品出现,因此没有历史数据可以获得。
但公司需要对可能的销售量作出预测,以决定产量。
于是该公司成立专家小组,并聘请业务经理、市场专家和销售人员等8位专家,预测全年可能的销售量。
8位专家通过对新产品的特点、用途进行了介绍,以及人们的消费能力和消费倾向作了深入调查,提出了个人判断,经过三次反馈得到结果如下表所示。
单位:(千件)(1)在预测时,最终一次判断是综合前几次的反馈做出的,因此一般取后一次判断为依据。
则如果按照9位专家第三次的平均值计算,则预测这个新产品的平均销售量为:415570770585()3++=千件(2)将最可能销售量、最低销售量和最高销售量分别按0.50、0.20和0.30的概率加权平均,则预测平均销售量为:5700.504150.207700.30599()⨯+⨯+⨯=千件(3)用中位数计算,可将第三次判断按预测值高低排列如下: 最低销售量: 300 370 400 500 550 最可能销售量: 410 500 600 700 750最高销售量: 600 610 650 750 800 900 中间项的计算公式为n 1(n )2+=项数 最低销售量的中位数为第三项,即400。
最可能销售量的中位数为第三项,即600。
定性预测应用实例例1:区际对比类推法某市下辖Al 、A2、A3、A4四个区,各区人口及去年卷烟销量见下表,经过对Al 区卷烟消费者的抽样调查,预测今年Al 区的人均卷烟需求为7.8条/人,假设今年人口数不变,各区保持和去年同样的销售比率,请运用对比类推预测法,根据Al 区情况预测各区今年的卷烟销售量。
(保留3位小数) 表1 某市去年四区卷烟销售量类推计算如下:1)计算去年各区人均卷烟需求2)以Al 区的去年人均卷烟需求为基准,计算其余各区相对于Al 区的去年人均卷烟需求相对值3)类推计算今年各区人均卷烟需求4)计算各区今年卷烟销售量预测值以上是比例联测法比例联测法是以某地市场需求观测为基础,运用比例法推算其他地区的市场需求量的一种预测方法。
推算公式为乙地需求量=甲地需求量×甲地销售量乙地销售量=甲地需求量×乙地占甲地销售的比例 【例】本年度甲地汽车销售量为43880辆,乙地销售量为41379辆,丙地销售量为37520辆。
据预测明年甲地汽车销售量为46250辆,用比例联测法预测乙、丙两地明年汽车销售量为乙地:)(43614438804139746250辆=⨯丙地:)(39546438803752046250辆=⨯练习:领先落后指标法练习:购买意向调查预测法购买意向预测法是一种在市场研究中最常用的市场需求预测方法。
这种方法与问卷形式征询潜在的购买者未来的购买量,由此预测出市场未来的需求。
由于市场需求是由未来的购买者实现的,因此如果在征询中潜在的购买者如实反映购买意向的话,那么据此作出的市场需求预测将是相当有价值的。
在应用这一方法时,对生产资料和耐用消费品的预测较非耐用品精确,这是因为对非耐用消费品的购买意向容易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而发生变化。
【例】:在某市区进行空调机需求的市场调查中,访问500个样本,被访者表明购买意向如下:一定会买150人占30%可能会买75人占15%不能决定是否购买125人占25%可能不会买100人占20%肯定不会买50人占10%总计500人占100%对于上述的调查答案还必须进行某种加权处理才能得出符合实际情况的结论。
第一节定性预测法的含义及特点一、定性预测的含义1、定性预测的概念依靠预测者的专门知识和经验,来分析判断事物未来发展的趋势,称为定性预测。
它要求在充分利用已知信息的基础上,发挥预测者的主观判断力。
定性预测适合预测那些模糊的、无法计量的社会经济现象,并通常由预测者集体来进行。
集体预测是定性预测的重要内容,能集中多数人的智慧,克服个人的主观片面性。
2、定性预测的优缺点定性预测方法简便,易于掌握,而且时间快,费用省,因此得到广泛采用。
特别是进行多因素综合分析时,采用定性预测方法,效果更加显著。
但是,定性预测方法缺乏数量分析,主观因素的作用较大,预测的准确度难免受到影响。
因此,在采用定性预测方法时,应尽可能结合定量分析方法,使预测过程更科学,预测结果更准确。
优点:注重于事物发展在性质方面的预测,具有较大的灵活性,易于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作用。
简单、迅速、省时省费用。
缺点:易受主观因素的影响,比较注重于人的经验和主观判断能力,从而容易受人的知识、经验和能力的多少大小的束缚和限制,尤其是缺乏对事物发展做数量上的精确描述。
二、定性预测法的含义及特点1、定性预测法的含义:定性预测法是按照预测要求,参与预测的有关人员依据自己的经验知识,在个人判断基础上提出预测意见,再综合大家意见,做出市场预测的方法。
2、定性预测法的特点:(1)定性预测法与定量预测法的依据不同。
定量预测法的主要依据是市场未来的发展变化趋势,是其过去和现在的延伸。
定性预测法是在没有或很少市场资料的条件下,依据预测者的实践经验和综合分析判断能力,对市场未来的发展变化做出预测。
它所注重的是预测者的判断分析能力。
(2)定性预测法具有广泛的适用性。
与定量预测法相比,定性预测法比较容易掌握。
它不要求预测者具有较高的数学知识水平,容易被预测者接受。
定性预测法还具有费用低、时效性高的特点,这对于市场预测中费用有限或时间比较短的情况十分有利。
(3)定性预测法具有较强的灵活性。
一、填空题1、当所掌握的历史数据不够或不够准确时,通常采用定性预测方法进行预测。
2、定性预测是对预测目标运动的内在机制进行质的分析,据以判断未来质的变化趋向,并辅以量的表达。
3、经验估计法的主要依据是事物之间的相关关系和类推关系。
4、专家预测法主要有两种形式:专家小组法(特尔菲法)和专家会议法(头脑风暴法)。
5、经常用于新产品开发的定性预测方法是类比法。
6、以一个地区的调查资料为基础,通过分析、判断、计算,以确定整个市场的预测值的方法是联测法。
7、预警分析法以现行指标为依据。
8、扩散指数为领先指标中呈上升趋势的指标个数与领先指标总个数之比,当扩散指数大于50% 时,表示市场处于上升态势。
二、判断题1、定性预测又可分为时间序列分析法和因果关系分析法。
(×)2、定性市场预测法应用起来比较灵活方便;所花费的人力、物力、财力比较节省;所需时间比较短,时效性较强。
(√)。
3、对全局性重大问题的决策,宜采用个人决策方式。
(×)(集体决策)4、业务人员综合意见法的特点是在预测人员的选择上仅限于企业内部,并且都是业务人员。
(√)5、集合业务人员意见法中所集合的业务人员的意见,只包括企业内部业务人员的意见,不包括企业外部人员的意见。
( × )6、专家会议法的缺点有:参加会议的专家人数有限,影响代表性。
(√)7、专家会议法中一般包含两方面的专家参加会议:一是市场预测专家;二是专业领域内的专家 30、专家小组法只可以从事技术预测,不能从事经济预测;只能用于短期预测,不能用于长期预测。
(×)8、产品生命周期的四个阶段是所有产品都必须依次经历的(×)9、试销期的销售量增长率在10%左右,成长期往往超过20%(×)10、类别法也叫经济指标法,它是根据政府公布的或调查所得的经济预测指标,以某种经济指标为基础,借助相关比率系数转导推算出市场预测值的方法。
(×)11、运用类比法预测时,往往是从质的方面类比较多。
第十章定性预测一、辨析题1.在市场预测中由于缺乏历史数据,因此按照“大数定律”来确定预测事件出现的客观概率是一种简单易行的方法。
2.主观概率法中经验判断所需全部事件中各个事件概率之和必须等于1。
二、名词解释1. 平衡分析法2. 德尔菲法3. 专家意见集合法4. 主观概率法5. 变异因素分析法6. 剧本法7. 突破与前兆法8. 对比类推法9. 意见测验法10. 调研判断预测法11. 集体经验判断预测法12. 经验判断预测法13. 意见汇总法三、单选题1.决定德尔菲法成败的关键性一步是()A.成立预测工作小组 B.选好专家C.制定征询表 D.结果的汇总和整理2.数列12,22,22,25,30,32,32,50,55,60的中位数是()A.30 B.31C.32 D.343.数列34,34,35,35,36,37,37,42,50,50,50,50的极差是()A.16 B.34C.37 D.504.中位数位置的计算公式是()A.n-1/2 B.n/2C.n+1/2D.n+2/25.从已知的经济现象和经济指标的发展变化趋势,推断未来发展趋势的一种方法是()A.对比类推法 B.相关推断法C.比例分析法 D.平衡分析法6.向企业外部的有关人员征求意见,加以综合分析作出预测判断的一种判断方法是()A.意见交换法 B.意见汇总法C.消费者意向调查法 D.意见预测法7.质疑头脑风暴法属于()A.相关推断法 B.意见交换法C.专家意见集合法 D。
消费者意向调查法8.通过参考某类家用电器的家庭普及率来类推另一类家用电器需求的变化趋向,所运用的方法是()A.对比类推法B.相关推断法C.消费者意向调查法D.意见预测法9.在德尔菲法中,选择专家应该注意几个重要的方法,下列不属于其中之一的是()A.自愿性 B.专业性C.广泛性 D.控制预测人数10.数列3、4、4、5、6、6、7、7、9的中位数是第()个A.4 B.5C.6 D.711.中位数可以反映()A专家们的预测结果 B专家们的意见集散程度C专家们意见的集中程度 D专家们对预测结果的态度12.某一时期内,在一定购买能力水平条件下,充分满足需要的最高普及率是指()A.消费量 B.饱和普及率C.购买系数 D.年更新系数14. 在市场预测中,由于缺乏历史数据,难以按照“大数”规律来确定预测事件出现的客观概率的时候,可以采用()A剧本预测法 B突破前兆法C 相关树法 D领先落后指标分析法15. 预测人员把预测的经济现象或经济指标痛其他想类似的现象或指标加以对比分析来推断未来的发展趋势,这种方法是()A对比类推法 B相关推断法C比例分析法 D平衡分析法16. 国民收入发展速度与社会商品购买力发展速度之间存在一定的内在联系,可以根据历史资料计算出两者的比例系数。
定性预测考试题及答案解析一、单选题1. 定性预测方法主要依据的是()。
A. 统计数据B. 专家意见C. 历史经验D. 市场调查答案:B解析:定性预测方法主要依据专家意见,通过专家的经验和判断来进行预测。
2. 德尔菲法是一种()。
A. 定量预测方法B. 定性预测方法C. 统计预测方法D. 经济模型预测方法答案:B解析:德尔菲法是一种定性预测方法,它通过多轮征询专家意见,收集和整理信息,以达成共识。
3. 以下哪项不是定性预测的优点()。
A. 简单易行B. 节省时间和费用C. 需要大量的数据D. 适用于缺乏历史数据的情况答案:C解析:定性预测的优点包括简单易行、节省时间和费用,以及适用于缺乏历史数据的情况。
需要大量的数据是定量预测的特点。
4. 头脑风暴法中,最重要的原则是()。
A. 延迟评判B. 鼓励自由思考C. 寻求一致性D. 个人贡献答案:A解析:在头脑风暴法中,最重要的原则是延迟评判,即在创意生成阶段不进行任何形式的批评或评价,以鼓励参与者自由地提出想法。
5. 以下哪项不是德尔菲法的步骤()。
A. 确定问题B. 选择专家C. 收集数据D. 多轮征询答案:C解析:德尔菲法的步骤包括确定问题、选择专家和多轮征询。
收集数据不是德尔菲法的直接步骤,而是在多轮征询过程中进行的。
二、多选题6. 定性预测方法包括()。
A. 德尔菲法B. 头脑风暴法C. 专家小组讨论法D. 时间序列分析答案:ABC解析:定性预测方法包括德尔菲法、头脑风暴法和专家小组讨论法。
时间序列分析是一种定量预测方法。
7. 德尔菲法的特点包括()。
A. 匿名性B. 反馈性C. 统计性D. 迭代性答案:ABD解析:德尔菲法的特点包括匿名性、反馈性和迭代性。
统计性不是德尔菲法的特点。
8. 头脑风暴法的基本原则包括()。
A. 延迟评判B. 数量产生质量C. 鼓励自由思考D. 寻求一致性答案:ABC解析:头脑风暴法的基本原则包括延迟评判、数量产生质量和鼓励自由思考。
一、填空题1、当所掌握的历史数据不够或不够准确时,通常采用定性预测方法进行预测。
2、定性预测是对预测目标运动的内在机制进行质的分析,据以判断未来质的变化趋向,并辅以量的表达。
3、经验估计法的主要依据是事物之间的相关关系和类推关系。
4、专家预测法主要有两种形式:专家小组法(特尔菲法)和专家会议法(头脑风暴法)。
5、经常用于新产品开发的定性预测方法是类比法。
6、以一个地区的调查资料为基础,通过分析、判断、计算,以确定整个市场的预测值的方法是联测法。
7、预警分析法以现行指标为依据。
8、扩散指数为领先指标中呈上升趋势的指标个数与领先指标总个数之比,当扩散指数大于50% 时,表示市场处于上升态势。
二、判断题1、定性预测又可分为时间序列分析法和因果关系分析法。
(×)2、定性市场预测法应用起来比较灵活方便;所花费的人力、物力、财力比较节省;所需时间比较短,时效性较强。
(√)。
3、对全局性重大问题的决策,宜采用个人决策方式。
(×)(集体决策)4、业务人员综合意见法的特点是在预测人员的选择上仅限于企业内部,并且都是业务人员。
(√)5、集合业务人员意见法中所集合的业务人员的意见,只包括企业内部业务人员的意见,不包括企业外部人员的意见。
( × )6、专家会议法的缺点有:参加会议的专家人数有限,影响代表性。
(√)7、专家会议法中一般包含两方面的专家参加会议:一是市场预测专家;二是专业领域内的专家 30、专家小组法只可以从事技术预测,不能从事经济预测;只能用于短期预测,不能用于长期预测。
(×)8、产品生命周期的四个阶段是所有产品都必须依次经历的(×)9、试销期的销售量增长率在10%左右,成长期往往超过20%(×)10、类别法也叫经济指标法,它是根据政府公布的或调查所得的经济预测指标,以某种经济指标为基础,借助相关比率系数转导推算出市场预测值的方法。
(×)11、运用类比法预测时,往往是从质的方面类比较多。
解析:
(1)计算各位业务经理的预期初始值09
A:1100×0.3+950×0.4+750×0.3=935(万元)
B:1200×0.7+800×0.2+700×0.1=1070(万元)
C:1150×0.2+900×0.4+750×0.4=890(万元)
D:1100×0.2+1000×0.5+850×0.3=975(万元)
(2)利用加权求得预测值:
Y=
(935×1+1070×1.2+890×1.5+975×2.5)/(1+1.2+1.5+2.5)=966.37(万元)例题2:德尔菲法
某种家用电器投放市场后,选定21位专家用德尔菲法对其销售量进行预测。
最后一轮征询意见对销量的预测结果如下表所示。
试用中位数法求销售量的预测值。
假定最低、最可能、最高销售量预测值的权数分别是0.2、0.7、0.1。
表2:德尔菲法对家用电器销量预测单位:万
元
解:运用中位数求预测值
将最后一轮判断数据分别按照大到小的顺序进行排列:
最低销售量:43、40、35、34、33、32、31、30、27、26、25、24、22。
则中位数位于第7项,中位数=31(万元)
最可能销售量:70、65、64、62、60、56、55、54、52、51、50、43、42、40、34、33、32、30。
则中位数位于第9、10项,中位数=
(52+51)/2=51.5(万元)
最高销售量:80、78、77、75、74、70、68、67、66、65、60、58、57、56、52、50、45、42、40。
则中位数位于第10项,中位数=65(万元)
综合预测值=31×0.2+51.5×0.7+65×0.1=48.75(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