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课 人民政权的建立和巩固
- 格式:ppt
- 大小:1.51 MB
- 文档页数:15
北师大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2课《巩固新政权》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巩固新政权》这一课主要讲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中国共产党如何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通过一系列措施,如土地改革、稳定物价、统一财经、抗美援朝等,使新生的人民政权得以巩固。
教材内容丰富,结构清晰,通过生动的案例和数据,展现了中国共产党巩固新政权的艰辛过程。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于新中国成立的背景和意义有一定的了解。
但对于如何巩固新政权,以及相关措施的具体内容和意义,可能还较为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从具体案例出发,理解并掌握中国共产党巩固新政权的策略和方法。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如何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掌握土地改革、稳定物价、统一财经、抗美援朝等措施的具体内容和意义。
2.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具体案例,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巩固新政权的敬意,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的措施及意义。
2.难点:引导学生从具体案例出发,理解并掌握中国共产党巩固新政权的策略和方法。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中国共产党巩固新政权的措施及意义。
2.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历史思维能力。
3.对比法:通过对比新中国成立前后的社会状况,使学生更直观地理解中国共产党巩固新政权的必要性。
六. 教学准备1.教材:《北师大版历史八年级下册》2.课件:制作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课件,包括图片、文字、数据等。
3.教学资源:收集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案例和资料,用于分析和讨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播放新中国成立的短视频,引导学生回顾新中国成立的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呈现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如何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的相关内容,包括土地改革、稳定物价、统一财经、抗美援朝等措施。
《新中国政权的巩固》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政府派志愿军出兵朝鲜的原因;土地改革的必要性,土地改革的开展及基本完成;掌握黄继光、邱少云的英雄事迹和中朝人民反侵略战争的胜利;《中华人民某某国土地改革法》的公布,土地改革完成的意义。
(2)通过阅读和理解教材,具备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和通过多种途径获取并处理历史信息的能力。
(1)通过图片、历史资料等手段创设历史情景,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2)通过讨论和理解抗美援朝的原因和土地革命必要性和,逐步培养正确认识、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的能力。
(1)中国人民志愿军发扬了高度的爱国主义精神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迫使美国在停战协定上签字,被誉为“最可爱的人”,培养爱国主义情感。
(2)通过懂得综合分析问题的重要性,知道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教学重点】1.抗美援朝战争的大致过程和志愿军将士的动人事迹。
2.《中华人民某某国土地改革法》的公布。
【教学难点】1.抗美援朝的必要性和历史意义。
2.土地改革完成的意义。
【教学方法】本课时所使用的教学方法有:讲述法、讨论法、图示分析法等。
学习方法有:学生分组探究法、自主探究法等。
【课前准备】学生搜集黄继光、邱少云的资料,并加以整理,上台讲述;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俗话说: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难。
中国人民在共产党的领导下,成为新中国、新社会的主人。
为巩固新建立的政权,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做了哪些艰苦卓绝的斗争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探究这些问题。
2.讲授新课:本课共学习三个板块:抗美援朝显国威土地改革利人民镇反运动定局面学生:齐读三个板块内容。
过渡:新中国政权成立时面临那些严峻的形势,面临着帝国主义的颠覆和国内反革命分子的破坏,其中美国干涉中国最严重的事件是什么呢?让我们进入板块一。
板块一:抗美援朝显国威师:抗美援朝战争是怎样发生呢?(一)抗美援朝战争学生活动:请观看视频,结合课本,回答以下问题。
第2课人民政权的巩固(华师大版)一教学目标知识识记建国之初稳定经济秩序的措施抗美援朝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能力培养1.分析评价:建国之初整顿经济秩序抗美援朝和土地改革对巩固人民政权的意义.2.归纳整理:人民政权稳定经济秩序的措施及其作用.情感教育与价值观1.建国之初,人民政府整顿经济秩序,完成土地改革。
这些经济政策的实施,充分体现了人民政府关心国计民生的政权本色和改革落后生产关系,解放生产力的伟大实践。
2.抗美援朝的胜利,为国内经济建设争得一个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而且还大大增强了中华民族的自信心和凝聚力,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声望。
二教学重点1.整顿经济秩序:建国之后,面对旧社会留下的烂摊子,如何整顿经济秩序、恢复国民经济,成为首要而又紧迫的任务。
2.抗美援朝:这场战争的胜负影响。
三教学难点整顿经济秩序和土地改革牵涉到一些财经知识和专门术语,初中生不易理解。
四教学方法讨论法、探究法。
五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教师回放开国大典的欢腾场景。
-----然后指出,新中国虽然宣告成立了,但是,还面临着许多严峻的困难。
包括经济上、政治上、军事上、外交上等多方面的考验。
为了粉碎敌人的进攻,保护我们所取得的革命成果,党和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巩固新生的政权。
【讲授新课】一整顿经济秩序1。
背景:师:新中国在经济上接收下来的是国民党留下的千疮百孔的烂摊子,请同学们结合以前学习的内容“民营企业的萧条”和今天学习的内容,说说人民政权在经济上面临哪些严峻的问题?生:解放战争期间,长期战乱,美货泛滥和金圆券改革,使民营企业山穷水尽,社会经济萧条不振,市场混乱,投机猖獗,物资短缺,人民困苦不堪。
(多个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在大城市,人民政权面对的,首先是长期战乱所造成的通货膨胀和基本生活物资短缺等严重局面。
当时,物价暴涨,市场混乱,非法买卖银元、外币等投机活动十分猖獗。
在此局势下,整顿经济秩序的任务显得尤为严峻。
抗美援朝战争和抗美援朝运动上图:中国人民志愿军跨过鸭绿江;下图:中国人民志愿军某部在归国前夕和朝鲜人民军某部举行告别联欢,朝鲜人民军战士热情地把志愿军战士高高举起。
1950年6月25日,朝鲜内战爆发。
6月27日,美国政府宣布出兵朝鲜,实行武装干涉,发动对朝鲜的全面战争,并派遣海军第七舰队入侵台湾海峡,“阻止对台湾的任何进攻”,公然干涉中国内政。
随后,美国操纵联合国安理会通过决议,使其入侵朝鲜“合法化”。
侵朝美军不顾中国政府的多次警告,越过“三八线”,直逼中朝边境的鸭绿江和图们江,并轰炸中国东北边境的城市和乡村,直接威胁到新中国的国家安全。
面对美国侵略军的大举进犯,应朝鲜劳动党和政府的请求,党中央和毛泽东作出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重大历史性决策。
10月8日,毛泽东发布命令,将东北边防军组成中国人民志愿军,任命彭德怀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命令志愿军“迅即向朝鲜境内出动,协同朝鲜同志向侵略者作战并争取光荣的胜利。
”10月19日晚,志愿军第一批入朝参战部队,在没有空军掩护的情况下,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进入朝鲜境内,与朝鲜人民军并肩抗击侵略者。
10月25日,志愿军打响入朝后的第一仗,以光荣的胜利拉开了伟大的抗美援朝战争的帷幕。
这一天后来被定为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纪念日。
从1950年10月25日到1951年6月10日,中国人民志愿军连续发起五次大规模战役,五战五捷,共歼敌23万余人,从根本上改变了朝鲜战争的形势,把战线稳定在敌人发动战争的三八线附近地区。
百度文库是百度发布的供网友在线分享文档的平台。
百度文库的文档由百度用户上传,需要经过百度的审核才能发布,百度自身不编辑或修改用户上传的文档内容。
网友可以在线阅读和下载这些文档。
百度文库的文档包括教学资料、考试题库、专业资料、公文写作、法律文件等多个领域的资料。
百度用户上传文档可以得到一定的积分,下载有标价的文档则需要消耗积分。
当前平台支持主流的doc(.docx)、.ppt(.pptx)、.xls(.xlsx)、.pot、.pps、.vsd、.rtf、.wps、.et、.dps、.pdf、.txt 文件格式。
第2课新中国政权的巩固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抗美援朝战争的大致过程和志愿军将士的动人事迹教学难点抗美援朝的必要性和历史意义教法、学法:应用多媒体课件,运用启发式和问题目标教学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课时:1课时课型:新授课教具:地图册、抗美援朝相关多媒体、黄继光、邱少云等人物图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创设氛围:播放《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
电影《上甘岭》、歌曲《我的祖国》片段。
抗美援朝保家卫国播放反映抗美援朝的纪录片资料。
各抒己见:为什么说抗美援朝就是保家卫国?中国人民志愿军当时应该出兵吗?为什么?a中朝世代友好、唇齿相依B 美国的侵略严重威胁了新中国的安全C 为了获得一个比较稳定的经济建设的周遍环境口才展示:简介抗美援朝的战况。
(或播放纪录片;多媒体动画演示战役的步步推进)。
展示图示:《中朝部队三年战绩表》。
故事大王:讲述中国人民志愿军英雄的故事。
图中学史:学生展示课前搜集的图片,介绍志愿军战士的生活。
读旧文、谈今感:《人民日报》主编邓拓读了军旅作家魏巍在朝鲜战场上写的《谁是最可爱的人》一文后,非常感动,破例将该文登载在1951年4月11日《人民日报》的头版头条。
报纸送到中南海,毛泽东读后立即批示“印发全军”。
这篇文章曾收入中学语文课本,你读过吗?为什么称志愿军战士是“最可爱的人”?谈谈你的感想。
论从史出:(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它雄辩地证明:西方侵略者几百年来只要在东方一个海岸上驾起几尊大炮就可霸占一个国家的时代是一去不复返了……——彭德怀:《关于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工作的报告》我获得了一个不值得羡慕的名声:我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个在没有取得胜利的停战协定上签字的司令官。
——“联合国军”总司令、美国将军克拉克回忆录:《从多瑙河到鸭绿江》阅读材料,议一议,朝鲜战争的结局对新中国国际威望的提高有什么意义?思维拓展:抗美援朝战争有什么意义呢?教师导入:从1927年南昌起义以来,党所领导的部分国民革命军、工农红军、八路军、新四军、人民解放军,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先后战胜了国内的北洋军阀、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反动派、汉奸伪政权等,战胜了公开侵略我们的日本法西斯。
第2课新中国政权的巩固1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抗美援朝的原因、指挥者、简要过程、战斗英雄、结果。
《土改法》的颁布,土改的意义。
从而培养学生读图、识图的能力,从史实中归纳概括、提取有效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
从而培养学生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收集、分析、整理信息的能力,提高综合、归纳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讨论,理解中国抗美援朝的原因;通过观察地图,学习战争的过程;通过讲述、归纳,学习战斗英雄黄继光、邱少云;教师指导下讨论、理解抗美援朝胜利的原因与意义,学习辩证地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帮助学生对教材主干知识体系进行梳理、整合。
根据教材中的插图及引用资料,加深学生对解放后土地改革的理解和认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和平幸福来之不易,要珍惜。
认识抗美援朝的正义性。
认识土地改革的历史意义。
巩固政权时期内政外交的关系。
2教学方法讲述法、讨论法、应用多媒体课件,运用启发式和问题目标教学法。
3重点难点重点:抗美援朝战争、《土改法》的颁布。
难点:出兵朝鲜的原因、土地改革的意义。
4教学过程活动1【导入】导入新课电子白板展示播放志愿军战歌。
“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
保和平,为祖国,就是保家乡。
中国好儿女,齐心团结紧。
抗美援朝打败美帝野心狼!” ——《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同学们,你们知道这首战歌的来历吗?抗美援朝的结果怎样?让我们一起走进今天的新课!活动2【讲授】讲授新课战斗英雄黄继光和邱少云的故事1、问:抗美援朝的英雄代表的是中国和中华民族的形象与尊严,他们的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学习。
他们表现出来什么样的精神呢?2、中国人民志愿军占战士被称为最可爱的人。
这些中国的战士为什么要到异国他乡去作战呢?他们为的是什么?导入第一目。
一、抗美援朝战争1、师简介当时国际国内形势,交待清楚“三八线”。
指导阅读教材,进行思考、交流、讨论。
2、问题小结:美国欺凌弱国,我们应持什么态度?讨论。
3、看地图,简介经过。
知道志愿军五战五捷,为谈判打下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