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查糖尿病自身抗体意义、分型及其解读
- 格式:docx
- 大小:15.63 KB
- 文档页数:5
#健康知识#糖尿病抗体三项是什么意思?...糖尿病抗体三项是什么意思?糖尿病人住院后常常要做“抗体三项”检查,包括ICA、IAA、GAD。
那么,它们到底是什么东西?查这个有什么意义呢?我们知道,糖尿病的诊断很简单,主要是根据血糖数值(空腹血糖+餐后血糖,或OGTT)。
但更重要的是明确糖尿病的分型,是1型还是2型,这直接关系到治疗方案的制定!临床上,医生可以根据病人的发病年龄、有无家族史、肥胖与否、有无自发性酮症、对药物治疗的反应、是否依赖胰岛素、OGTT试验结果,等等情况做出一个大致的判断。
但是,“抗体三项”仍然具有很重要的鉴别作用。
一般认为,1型糖尿病(T1DM)与2型糖尿病(T2DM)的发病机制并不相同,前者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均有参与。
因此,1型糖尿病患者体内可以出现多种抗体。
临床比较常用的上述三种合称为“糖尿病抗体三项”。
它们的检出,意味着病人是1型糖尿病的可能性大。
1,ICA胰岛细胞胞质抗体60~90%的新诊断的1型糖尿病患者可阳性,其存在时间不一定,多数在病人发病2~3年消失,只有不足20%的少数病人持久阳性,预测价值40%2,IAA胰岛素自身抗体新诊断的1型糖尿病患者接受胰岛素治疗之前可以存在,为胰岛B 细胞自身免疫损伤的标志。
它的阳性检出率差别很大,从30%到90%不等,预测价值30%左右。
3,GAD谷氨酸脱羧酶抗体新诊断的1型糖尿病患者阳性率高达80%,持续存在时间可长达10年以上,预测价值60%。
如果抗体三项全部阳性,则预测价值高达90%~100%。
可见,糖尿病抗体三项检查对鉴别诊断1型和2型糖尿病有很大意义,但也并不是万能的。
因此,在门诊工作中开展该检查的并不多见。
糖尿病自身抗体的检测及临床意义熊东林;黄芬【摘要】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血清谷氨酸脱羧酶抗体(GADA)、胰岛细胞抗体(ICA)和胰岛素自身抗体(IAA)的变化及联合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用免疫印迹技术检测67 例1 型糖尿病(T1DM)患者、133 例2 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清中的GADA、ICA、IAA 阳性率,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T1DM 组中GADA、ICA、IAA 的阳性率分别为66%、40%、24%,至少一种抗体呈现阳性的比例为92%,T2DM 组中3 种抗体的阳性率分别为9%、16%、11%,至少一种抗体呈现阳性的比例为30%.T1DM 患者的GADA、ICA、IAA 阳性率明显高于T2DM 患者(P < 0.05),三种抗体联合检测优于单一抗体.结论血清GADA、ICA 和IAA 的联合检测对早期、准确诊断1 型糖尿病,及时规范治疗、预测B 细胞功能衰竭、预测疗效及在高危人群中筛查1 型糖尿病有重要临床意义.【期刊名称】《中国医药指南》【年(卷),期】2012(010)017【总页数】2页(P66-67)【关键词】糖尿病;谷氨酸脱羧酶抗体;胰岛细胞抗体;胰岛素自身抗体【作者】熊东林;黄芬【作者单位】江西省宜春市人民医院急诊科,江西,宜春,336000;江西省宜春市第二人民医院内二科,江西,宜春,336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87.1目前国内外对于糖尿病的分型多是根椐患者年龄、发病的急缓、有无酮症酸中毒及胰岛素的测定,但成人迟发自身免疫性糖尿病(LADA)有着2型糖尿病的发病特点,且有时患者已经使用胰岛素治疗,使得诊断非常困难[1]。
近年研究表明,谷氨酸脱羧酶抗体(GADA)、胰岛素自身抗体(IAA)和胰岛细胞抗体(ICA)等多种针对胰岛相关分子的自身抗体可以作为对T1DM诊断和分型的临床免疫学指标[2]。
本文对67例T1DM和133例T2DM患者进行了血清GADA、IAA及ICA检测,旨在探讨这3种抗体的联合检测在DM临床分型的重要意义。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健康状况。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全球约有3亿人患有糖尿病,而且这一数字还在不断增加。
糖尿病的诊断和治疗一直是医学界的研究热点,而抗体检查在糖尿病的诊断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1. 糖尿病的类型糖尿病根据病因和临床表现可分为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
其中,1型糖尿病又称为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它是由免疫系统攻击胰岛素产生的β细胞所致,导致胰岛素分泌严重不足。
2型糖尿病则是由于胰岛素抵抗和胰岛素分泌不足引起的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
2. 糖尿病抗体检查对于1型糖尿病的诊断,糖尿病抗体检查是十分重要的。
糖尿病抗体是指在1型糖尿病患者血清中能够检测到的一类自身免疫抗体,主要包括胰岛素抗体(IAA)、酪氨酸磷酸酶相关抗体(IA-2)和类固醇感受体抗体(ZnT8)。
这些抗体的存在可以反映出患者的免疫系统对自身β细胞的攻击,有助于1型糖尿病的早期诊断和区分。
3. 抗体检查在1型糖尿病诊断中的作用研究表明,糖尿病抗体检查对1型糖尿病的诊断和区分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通过对患者进行抗体检查,可以及早发现患者体内的自身免疫反应,帮助医生更准确地判断患者的病情,有助于及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避免病情进展和并发症的发生。
4. 糖尿病抗体检查的方法目前,常用的糖尿病抗体检查方法主要包括免疫层析法、放射免疫沉淀法和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法等。
这些方法具有操作简便、准确性高和灵敏度强等特点,已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通过这些方法,可以有效地检测出患者的抗体水平,为医生提供诊断和治疗的参考依据。
5. 糖尿病抗体检查的临床意义糖尿病抗体检查在1型糖尿病的早期诊断和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通过对患者进行抗体检查,可以帮助医生及早发现患者的自身免疫反应,有助于明确诊断和区分疾病类型,为患者提供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抗体检查也对研究糖尿病的发病机制和病理生理过程具有重要的意义。
6. 结语糖尿病抗体检查对于1型糖尿病的诊断和区分具有重要的作用,可以帮助医生更准确地判断患者的病情,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
糖尿病相关胰岛自身抗体检测的临床意义糖尿病相关胰岛自身抗体检测的临床意义糖尿病主要依据其病因学的不同而进行分型,其中1型糖尿病是一种免疫介导的疾病,患者血清中可检测到针对胰岛β细胞的自身抗体,是存在免疫损害的有力佐证。
虽然在过去的数十年中,人们在患者血清中发现了多种自身抗体,但目前认为主要以胰岛细胞抗体(ICA)、谷氨酸脱羧酶抗体(GADA)、胰岛素自身抗体(IAA)、蛋白酪氨酸磷酸酶抗体(IA-2A)以及锌转运蛋白8抗体(ZnT-8A)等五种自身抗体的临床意义较大。
糖尿病分型1979年WTO提出了原发性临床糖尿病分为胰岛素依赖型和非胰岛素依赖型,依赖型与非依赖型的区别主要依据胰岛素β细胞功能受损的程度,临床是否依赖胰岛素而言,并不反映其发病的本质。
1997年WTO建议取消依赖型与非依赖型,改为1、2型,1型糖尿病与2型糖尿病的区别要看病因是否由胰岛β细胞自身免疫破坏造成,1型与2型是完全不同的两类疾病,但2型非依赖型可发展成1型胰岛素依赖型,成人缓慢进展型就经历了这个过程。
糖尿病的分型(ADA/WHO,1997)(1)1型糖尿病(T1DM)类型:免疫介导1型糖尿病(1A型)非免疫介导1型糖尿病(1B型)机制:胰岛β细胞的破坏引起胰岛素的绝对不足。
(2)2型糖尿病(T2DM)机制:胰岛素抵抗或(和)胰岛素分泌障碍(3)特殊类型糖尿病(4)妊娠期糖尿病1型糖尿病自然发病过程(1)遗传易感阶段(与HLA某些位点有关):据对孪生儿的研究表明,在单卵双胞胎发生的一致率为30%—50%,β细胞自身免疫反应一致性为2/3;(2)环境触发阶段:可能存在的因素为病毒、化学品、食物等,还有一种医学假说——卫生环境洁净假说,洁净的环境更易诱发儿童自身免疫性疾病,包括1型糖尿病;(3)自身免疫激活阶段:该阶段产生自身抗体,但未出现明显的临床症状,胰岛素分泌功能尚维持正常,最早产生的自身抗体是胰岛素自身抗体(IAA),随后是谷氨酸脱羧酶抗体(GADA),接着是锌转运蛋白8自身抗体(ZnT-8A);(4)代谢异常阶段(糖尿病前期):胰岛β细胞数目进行性减少,功能渐降低,血糖升高,以致出现糖尿病;(5)糖尿病阶段:胰岛β细胞残留量<10%,显著高血糖伴临床症状;(6)胰岛素依赖阶段:胰岛β细胞受损,胰岛素分泌受限,胰岛素绝对依赖,速发型:胰岛β细胞受损速度快、严重,残留胰岛β细胞少;迟发型:胰岛β细胞受损速度慢、不严重,残留部分胰岛β细胞。
糖尿病抗体四项检测的临床意义1、抗谷氨酸脱羧酶抗体谷氨酸脱羧酶是抑制性神经递质GAD65和GAD67两种异抗体为1型糖尿病中抗GAD抗体主要的靶抗原。
抗GAD抗体是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1型糖尿病)的重要免疫标志。
抗GAD抗体在糖尿病前驱阶段和170-90%12型糖尿病。
联合检测抗谷氨酸脱羧酶抗体和LADA。
此外抗GAD抗体还与僵人综合征相关,该抗体在此病症中的阳性率为60-100%。
参考值:<10.0IU/ml2、抗酪氨酸磷酸酶抗体 IA2-Ab抗酪氨酸磷酸酶抗体(IA2)是与1型糖尿病相关的抗体,在糖尿病前驱阶段和1型糖尿病中的阳性率为50-75%,是胰岛自身免疫活动的早期标志物,其出现通常预示着病情进展迅速。
在年轻初发病者中的阳性率更高,与初发病进展速度有关。
参考值:<10.0IU/ml3、抗胰岛素抗体 IAA1机体产生抗胰岛素抗体。
检测抗胰岛素抗体可指导胰岛素的用量,为耐药性糖尿病治疗提判断预后,胰岛素释放曲线低下而检测胰岛素抗体滴度偏高,说明患者不是胰岛功能衰竭,提示病情稳定。
相反则表明胰岛素功能衰竭,预后较差。
参考值:阴性4、抗胰岛细胞抗体 ICA抗胰岛细胞抗体属器官特异型抗体,抗原为胰岛细胞浆成分或微粒体组分,主要为lgG类,是胰岛细胞中β细胞损伤的标志物,是诊断胰岛依赖性糖尿病高敏感性和高特异性的指标。
早期1型糖尿病患者ICA阳性率可达60%~80%,治疗数周后阳性率迅速下降至50%以下,2~3年后,约20%的患者仍为阳性,提示ICA的出现可能是暂时现象,似与1型糖尿病的起病时间紧密相关,可作为其早期诊断指标;少数患者ICA滴度可持续维持很高,数年不变;有个别患者起病时为阴性,以后转为阳性;糖尿病近亲阳性率可达19%,预示其家族成员患病的危险性较大。
高效价ICA与胰岛β细胞功能破坏有关,可作为评价疾病严重程度的标志。
参考值:阴性联合检测上述四项,有助于鉴别诊断1型糖尿病,判断疾病预后,并评估1型糖尿病的发病风险。
糖尿病五项抗体检测意义糖尿病五项抗体联合检测的临床意义:1.在高危人群中筛查1型糖尿病谷氨酸脱羟酶抗体(GADA)是Ⅰ型糖尿病的出现的最早的抗体,GADA 阳性是可以提前预测的。
GAD 抗体在1型糖尿病患者出现症状很多年前甚至是10 年前就已经存在,在最初发的Ⅰ型糖尿病患者的血中阳性率可达到60%~80%。
同时,在 1 型糖尿病患者的实验室诊断,锌转运蛋白 8 抗体可作为其诊断的预警信息,出现在临床症状之前,可以早期预测并指导临床治疗。
所以GADA和抗锌转运蛋白8抗体(ZnT8)是目前诊断成人隐匿性自身免疫糖尿病的首选免疫学指标,对 1 型糖尿病的治疗和预防具有重要意义2.用血清抗体指导糖尿病临床分型。
比如GAD 抗体早在 1 型糖尿病出现症状 10 年前就已存在了,再比如美国糖尿病协会免疫学工作组在" 新诊断的1型糖尿病患者干预研究指南"中,也明确规定了临床上确诊并进行干预治疗的1型糖尿病的标准。
就是这些糖尿病相关自身抗体中,患者必须存在至少一种以上为阳性。
如果是IAA阳性的,还需要注意患者是否接受过胰岛素治疗,如接受过胰岛素治疗,其疗程必须小于2w IAA抗体阳性才可以作为患者诊疗的评判标准。
3.预测β细胞功能衰竭血清抗体在预测β细胞功能衰竭时,ICA的阳性预测值可达74%,而GADA和(或)IA-2A 则为47%。
通常GADA和/或IA2A高水平常提示可能出现了完全的β细胞功能衰竭,而低水平者可仅出现缓慢进展的β细胞功能不全。
4.预测治疗的疗效对于临床上应用的干预治疗的患者,通过血清学检测去评估患者的治疗效果,比如环孢霉素治疗,患者血清ICA、IAA水平降低,提示胰岛β细胞功能有所恢复的。
所以综合起来,这些抗体与I型糖尿病高度相关,联合检测对糖尿病的分型诊断、预测及提高检出率是有重要临床意义的。
各项抗体的检测意义:1.谷氨酸脱羟酶抗体(GADA)为Ⅰ型糖尿病的出现的最早的抗体,GADA 阳性是可以提前预测的。
如何读懂糖尿病化验单——糖尿病相关自身抗体一说到糖尿病相关的检查项目,人们通常会想到检测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胰岛素等等。
糖尿病相关自身抗体的测定也是其中一项。
那么糖尿病相关的自身抗体与糖尿病有什么关系?如何了解化验结果?No.1自身抗体与糖尿病的关系根据病因不同,糖尿病可以分为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妊娠糖尿病和其他特殊类型糖尿病。
其中1型糖尿病的发生与自身免疫有关,与自身抗体关系密切。
1型糖尿病患者体内常常存在针对正常胰岛β细胞的自身抗体,导致胰岛β细胞被破坏,胰岛素分泌不足,最终引发糖尿病。
2型糖尿病与自身抗体无关,主要是由于遗传、不良生活方式等原因,导致身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胰岛素作用不足,机体需要代偿性产生更多的胰岛素才能够使得血糖稳定,是胰岛素分泌能力相对不足所致。
因此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检测自身抗体有助于判断糖尿病类型。
1型糖尿病治疗需要胰岛素,且尽量避免使用对胰岛素有损伤的药物;2型糖尿病通常早期不依赖胰岛素,口服药物就可以控制血糖稳定。
目前常用于临床检测与糖尿病相关的自身抗体包括抗谷氨酸脱羧酶抗体(GAD-Ab),抗胰岛细胞抗体(ICA)和胰岛素抗体(IAA)。
No.2糖尿病相关自身抗体抗谷氨酸脱羧酶抗体(GAD-Ab)在1型糖尿病发病前期和发病时多为阳性,而在正常人群及2型糖尿病患者中多为阴性。
因为GAD-Ab具有出现最早、持续时间最长、敏感性和特异性较高的特点,因此成为诊断1型糖尿病的首选免疫学指标。
抗胰岛细胞抗体(ICA)ICA在新诊断的1型糖尿病患者中阳性率可达90% 以上,随着病程的延长,抗体水平逐渐下降。
ICA 的诊断敏感性也与发病年龄相关,对青少年患者有较高的诊断价值,随着发病年龄的升高而降低。
胰岛素抗体(IAA)与1型糖尿病的发生有显著相关性,可在1型糖尿病发病前数月至数年出现,在新诊断的1型糖尿病病人中阳性率为30%~40%,故可用于早期发现1型糖尿病。
No.3哪些人需要检测糖尿病相关自身抗体?检测方法是什么?如何正确留取标本?检测人群早发糖尿病:2型糖尿病通常40岁以上起病,小于35岁的糖尿病患者,尤其是小于25岁的糖尿病患者均应检查相关抗体除外1型糖尿病;酮症起病的糖尿病;合并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糖尿病患者;起病时无明显肥胖的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治疗的患者反复出现不明原因的低血糖;检测方法GAD-Ab、ICA采用酶联免疫(ELISA)法,IAA采用放射免疫法。
糖尿病相关抗体检测:自身免疫性糖尿病的诊断在过去的几年里,糖尿病已经成为全球范围内的一个公共卫生问题。
其中,自身免疫性糖尿病(Type 1 Diabetes Mellitus, T1DM)是最为常见的一种类型,占所有糖尿病病例的510%。
由于其发病机制与自身免疫反应密切相关,因此,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对延缓疾病进展和降低并发症风险具有重要意义。
而糖尿病相关抗体检测作为自身免疫性糖尿病诊断的关键手段,已经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广泛应用。
一、糖尿病相关抗体检测的原理糖尿病相关抗体检测主要是通过检测患者血清中的胰岛细胞抗体(Islet Cell Antibodies, ICAs)、谷氨酸脱羧酶抗体(Glutamic Acid Decarboxylase Antibodies, GADA)、胰岛素抗体(Insulin Antibodies, IAA)和锌转运蛋白抗体(Zinc Transporter 8 Antibodies, ZnT8Ab)等抗体水平,来评估患者是否存在自身免疫反应,从而诊断自身免疫性糖尿病。
二、糖尿病相关抗体检测的方法目前,糖尿病相关抗体检测主要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ELISA)和免疫荧光法(Immunofluorescence Assay, IF)等方法。
这些方法具有高度的灵敏性和特异性,可以准确地检测出患者血清中的抗体水平。
三、糖尿病相关抗体检测的临床意义1. 早期诊断:糖尿病相关抗体检测可以在症状出现之前,甚至在胰岛素分泌功能尚未明显下降时,诊断出自身免疫性糖尿病。
这为患者提供了早期干预和治疗的机会,从而降低并发症风险。
2. 评估疾病进展:糖尿病相关抗体的水平与疾病进展密切相关。
通过定期检测抗体水平,可以评估疾病的进展速度,为临床治疗提供有力依据。
3. 指导治疗方案:糖尿病相关抗体检测结果对于制定治疗方案具有重要意义。
检查糖尿病自身抗体意义何在?
检查糖尿病自身抗体的意义在于:
(1)指导糖尿病的临床分型
根据病因不同,糖尿病可分为多种类型:如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妊娠糖尿病以及其他特殊类型糖尿病等,另外,每种类型糖尿病又可细分为许多亚型。
由于不同类型的糖尿病在治疗选药以及病情预后等方面均有所不同,因此,对已确诊的糖尿病人进行正确的临床分型就显得尤为重要。
然而仅仅依靠临床特点来区分显然是不够的,这是因为各类糖尿病的临床特点存在交叉重叠。
(2)在高危人群中筛查1型糖尿病
对1型糖尿病高危人群(主要指患者的1级亲属)做糖尿病自身抗体检查,可以早期筛查1型糖尿病,提早干预。
(3)预测β细胞功能衰竭
一般说来,糖尿病初诊时,如果检查患者有多种抗体阳性而且抗体滴度较高,则预示该患者胰岛功能衰竭速度较快。
1型糖尿病患者ICA
阳性说明患者体内尚存一定数量的胰岛β细胞,而ICA阴性则提示胰岛β细胞已被破坏殆尽。
(4)预测临床疗效
患者胰岛移植后,若血清抗体由阴转阳或滴度上升,提示胰岛移植引起了自身抗原再次暴露给免疫系统,诱发自身免疫反应,此类患者移植成功率低;反之,则移植成功率较高。
另外,在对1型糖尿病用免疫抑制剂(如环孢霉素等)实施免疫治疗时,自身抗体滴度下降,说明免疫抑制治疗有效,可在一定程度上阻断自身免疫对胰岛β细胞的破坏。
“糖抗”家族有哪些主要成员?
糖尿病自身抗体是一个大家族,其主要成员有抗胰岛素自身抗体(IAA)、抗胰岛细胞抗体(ICA)、谷氨酸脱羧酶抗体(GADA)、蛋白络氨酸磷酸酶抗体(IA-2A)等等,现分别介绍如下:
(1)胰岛素自身抗体(IAA)
胰岛素自身抗体(IAA)可能是由胰岛β细胞破坏所产生的,是自身免疫性β细胞损伤的标志,与1型糖尿病的发生有显著相关性,可在1型糖尿病发病前数月至数年出现,在新诊断的1型糖尿病病人中阳性率为
30%-40%,在LADA病人中亦可检测出IAA。
故可用于早期发现1型糖尿病。
另外,在少数使用外源性胰岛素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血液中也可检出胰岛素抗体,说明机体存在“胰岛素抵抗(IR)”。
临床上,如果患者在胰岛素用量已经很大的情况下血糖控制仍不理想,此时须检测胰岛素自身抗体(IAA),若抗体呈阳性或滴度升高可作为胰岛素抵抗的客观依据,此时可在医生指导下重新调整治疗方案。
(2)胰岛细胞抗体(ICA)
抗胰岛细胞抗体(ICA)是β细胞破坏的免疫学标志,在1型糖尿病患者中阳性率很高,特别是1型糖尿病儿童阳性率更高,可达90%以上,而在2型糖尿病中阳性率很低,因此,在预测和诊断1型糖尿病方面有高度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ICA早在1型糖尿病前期即可出现,ICA阳性者有60%以上将在5年内发展成为1型糖尿病,因此,它可作为1型糖尿病的早期筛查(主要针对1型糖尿病一级亲属)及诊断指标。
此外,ICA亦可用于LADA的诊断。
在新诊断的1型糖尿病患者中,抗胰岛细胞抗体(ICA)的阳性率可达90%以上,以后随着病程的延长,抗体水平逐渐下降,3-5年后阳性率降至20%。
(3)谷氨酸脱羧酶抗体(GADA)
GADA是胰岛β细胞的特异性抗体,在1型糖尿病发病前期和发病时多为阳性,而在正常人群及2型糖尿病患者中多为阴性,故常用于1型(包括LADA)和2型糖尿病的鉴别诊断和预测。
与其他自身抗体相比,GADA具有出现最早、持续时间最长、不易消失、敏感性和特异性较高的特点,在糖尿病的分型、病情发展预测、指导临床治疗方面具有重要价值。
(4)蛋白络氨酸磷酸酶抗体(IA-2A)
又名“人胰岛细胞抗原2抗体”,是近年来发现的一种重要的胰岛素自身抗体。
主要用于:①预测1型糖尿病的发病及确定高危者;②进行糖尿病的分型。
如同GADA在1型糖尿病中阳性率高,而在2型糖尿病中低(约2%)一样,IA-2A同样可作为1型糖尿病的鉴别诊断依据。
但在LADA患者中,其阳性率(约6%-12%)显著低于GADA,故诊断LADA它不如GADA敏感性高。
不同糖尿病自身抗体的优点与不足
①谷氨酸脱羧酶抗体(GADA)出现早,在1型糖尿病发病前10年就可表现阳性,尤其是在LADA的筛查方面,GADA的阳性率及临床价值要优于ICA和IAA;②胰岛细胞抗体(ICA)和蛋白络氨酸磷酸酶抗
体(IA-2A)在儿童1型糖尿病(即经典1型糖尿病)中阳性率高(可达80%-90%),特异性较强,故对儿童1型糖尿病诊断价值很大,但对LADA的诊断价值远不如谷氨酸脱羧酶抗体(GADA)。
此外,由于IA-2A在发病之前即可检出,故可用于预测患者亲属1型糖尿病的发病风险;③胰岛素自身抗体(IAA)对1型糖尿病的特异性不是太强,在胰岛素自身免疫综合征、甲状腺疾病甚至某些正常人也可呈阳性,故单纯IAA阳性不能作为1型糖尿病的依据,但可用于协助诊断某些特殊类型的“胰岛素抵抗”(如胰岛素自身免疫综合征)。
因此,在应用糖尿病自身抗体检查时一定要注意取长补短,联合检测,以提高阳性率,使其发挥最大的作用。
需要说明的是,糖尿病自身抗体检查无论在敏感性还是特异性上都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例如,曾经用过胰岛素的患者可能会出现IAA阳性,某些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神经系统疾病甚至极少数正常人也会出现糖尿病自身抗体阳性;而某些实际病程较长而发现较晚的1型糖尿病患者,糖尿病自身抗体检查也可能呈阴性。
因此,在分析糖尿病抗体检查结果时,无论结果是阳性还是阴性或是弱阳性,都不能轻易地肯定或完全排除,一定要结合患者病史、临床表现、对药物的反应性,特别是胰岛功能检查结果,综合分析和判断,才能得出客观准确的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