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世界大战_20世纪历史的开端_李宏图
- 格式:pdf
- 大小:210.22 KB
- 文档页数:6
二十世纪世界史1汇总二十世纪是人类历史上最为重要和变革的一个世纪,这个世纪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冷战、社会主义国家的兴起和衰落、科技的飞速发展等众多重大事件和变革,对世界各个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对二十世纪世界史的一些重要事件和发展进行汇总。
1.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二十世纪最具影响力的事件之一、这场战争是由于欧洲各大国之间的紧张关系和争夺殖民地导致的。
战争期间,新的武器和战术被广泛使用,导致了巨大的伤亡和破坏。
此外,战争结束后,巴黎和会签署了《凡尔赛条约》,导致了德国的经济和政治崩溃,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埋下了伏笔。
2.俄国十月革命(1917年):十月革命是俄国1917年发生的一场革命,是马克思主义布尔什维克党领导的,推翻了沙皇制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即苏联。
这场革命对世界产生了巨大影响,激励了其他国家的共产主义运动。
3.民族主义兴起:二十世纪见证了许多民族主义运动的兴起。
在欧洲,爱尔兰、波兰、南斯拉夫等国家争取独立。
在亚洲,印度、中国、印度尼西亚等国家也进行了激烈的解放斗争。
这些运动改变了世界政治格局并导致了一系列的殖民地解放运动。
4.二战和纳粹大屠杀(1939-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二十世纪最具破坏力的战争,涉及了全球范围。
这场战争由希特勒领导的纳粹德国发动,他们试图征服欧洲和消灭犹太人。
这场战争造成了数千万人的伤亡和巨大的社会破坏。
战争结束后,纳粹大屠杀的规模和残忍性震惊了世界,并引起了对人权和种族歧视的深刻反思。
5.联合国成立(1945年):二战结束后,联合国成立,取代了同盟国。
联合国的目标是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促进国际合作、解决全球性问题等。
联合国成为了国际事务的重要平台,其下设的安理会在处理国际危机和冲突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6.冷战(1947-1991年):冷战是二战结束后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之间的一场意识形态斗争和全球霸权争夺。
第一次世界大战:20世纪历史的开端作者:李宏图来源:《历史教学·中学版》2014年第10期历史学家常常习惯于用时间作为坐标来表明历史的分期,这是历史学的特性使然。
正是在时间的流淌中,时代的特性悄然发生着转换,尽管有时不同时代的分野还不那么突出和显明,但是已渐露端倪。
回到具体世界历史的空间中,如果要在我们通常所说的近代和现代之间划出一条时间标志的话,那么理应是1914—1918年的第一次世界大战。
当然现在的历史学家更喜欢使用20世纪这样的时间坐标,以此为标志的话,如果说是什么事件使欧洲世界、西方世界,以及整个世界迈进了20世纪,那么可以说,也还是第一次世界大战。
国外历史学家也说,事实上正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启了20世纪的大门,使世界历史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如果没有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话,从19世纪到20世纪的世纪转换的确乏善可陈,或者说波澜不惊。
当然这样说并不表明时代在静止,甚至是停滞。
事实上,推动历史前行和世代转换的动力依然存在,只是说,如果没有一战的爆发,这样缓慢的变动也许会将当时所造成的变化推迟很久。
但历史不容假设,也无需假设,恰恰就是在这个时刻,一战这样“总体性”的世界大战爆发了,以此为契机,历史的力量无论是恶的还是善的,恰好都积聚于此,她像火山的能量一样也瞬间爆发,催促和推动了时代的变革。
正是在这一意义上,一战作为偶然性的事件,因为任何参战方都没有想到要打成为这样一场战争,即使战争爆发后,各方都认为在圣诞节前可以结束战斗,然后可以回家安享新年的快乐。
然而战争一旦爆发,就会按照自己的逻辑发展,以致变成了各方都无法控制、越演越烈的一次大战。
记得有位历史学家曾经这样说过,历史在很大程度上是历史行为主体的各种行动的历史,而不仅仅是各种过程的历史。
正是在这一意义上,由于各方在互动中形成的历史实践改变了世界原先前行的步伐,迅速将世界带入20世纪,带入一个新时代。
因此,一战是新旧时代转换更迭的标志。
20世纪的全球冲突:世界历史的转折点20世纪是世界历史上充满战火与冲突的时期,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和一系列的地区冲突与战争。
这些冲突对世界政治、经济和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20世纪的转折点。
本文将以时间顺序为主线,分别探讨两次世界大战以及一些重要的地区冲突,以展示20世纪冲突的重要性。
一、第一次世界大战:正式开启20世纪的冲突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于1914年,成为20世纪的大转折点。
这场战争使欧洲多个国家损失惨重,众多士兵和平民丧生。
此次战争被誉为工业化战争的典型,现代化的武器与技术大规模应用,导致战争规模空前,战斗变得更加残酷和毁灭性。
此外,世界各国均投入战争,形成了以中央同盟国和协约国为代表的两大阵营,拉开了全球战争的帷幕。
二、第二次世界大战:重塑世界格局的战争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于1939年,持续了近六年时间,成为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全球冲突之一。
纳粹德国的崛起和侵略行动,以及日本的侵略扩张,导致战争迅速蔓延到全球范围。
此次战争不仅涉及欧洲,还波及亚洲、非洲等地区,成为历史上规模最大、伤亡最多的战争。
第二次世界大战在军事、政治和经济层面造成了巨大的转变和影响。
纳粹德国和法西斯意大利的失败,使得欧洲的权力格局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美国和苏联则崛起为世界两个超级大国,并成为冷战的主要对手。
此外,战争后的全球秩序由盟军主导重新塑造,国际组织如联合国成立,试图通过国际合作来维护世界和平。
三、地区冲突:加剧世界紧张局势的战争除了两次世界大战,20世纪还发生了一系列的地区冲突,加剧了全球紧张局势。
其中一些重要的冲突包括:1. 冷战期间的朝鲜战争(1950-1953年)和越南战争(1955-1975年)。
这两场战争都是冷战时期的产物,由于美国和苏联在这些地区的利益争夺,导致了激烈的武装冲突和分裂局势。
2. 阿拉伯以色列冲突。
1948年以色列建国后,中东地区爆发了一系列的冲突,包括1948年、1956年、1967年和1973年的中东战争。
第一次世界大战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100年前,欧洲资本主义世界燃起了一场巨大的战火——第一次世界大战,伴随着史无前例的破坏和世界格局的改变终究熄灭了。
这次“大战争”是人类战争史上第一次最大规模的民族国家战争,对人类文明和世界格局产生了剧烈和深刻的历史影响。
这次大战一直以来成为世界人民广泛热议和深入研究的重大历史事件和焦点问题。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
”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从各种不稳定性不确定因素中演绎着当今时代主题下新的“战”与“争”,需要我们从马克思主义的立场、从新的时代高度来审视人类战争的历史逻辑和构建和平与发展的现实道路。
值此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100周年之际,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研究第一次世界大战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关系,回顾和反思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历史事实,深入把握世界大战中无产阶级革命的历史逻辑,对新时代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具有积极价值。
一、第一次世界大战是资本主义矛盾激化的深刻危机正如列宁所说:“1914—1918年的战争,从双方来说,都是帝国主义的(即侵略的、掠夺的、强盗的)战争,都是为了瓜分世界,为了瓜分和重新瓜分殖民地、金融资本的‘势力范围’等等而进行的战争。
”〔1〕(P577)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根本原因,是资本主义内在矛盾的严重激化,实质上是资本逻辑的极端表现形式,用马克思的资本批判话语来说,就是资本在世间滴出的血和肮脏的东西。
这次大战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长期发展的总体性和极端性危机。
20世纪初,欧洲列强已进入帝国主义时代,资本增殖的本性与帝国对资源市场的争夺和扩张,引发了欧洲多国经济政治上的激烈斗争,用战争的暴力手段解决问题已成为帝国的强烈动向。
“各国国内的形势及彼此之间的关系也逐渐紧张起来,因此都纷纷制定作战计划。
”〔2〕(P6)当奥匈帝国皇储被刺杀事件的导火线点燃后,帝国间的大规模战争就难以避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