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第一次世界大战(人民版)
- 格式:ppt
- 大小:8.37 MB
- 文档页数:50
单元总结(一)一、第一次世界大战主要交战国的目的1.德国:实现世界霸权,企图建立“中欧帝国”,还要摧毁英国的海上霸权,夺取英法的殖民地。
2.法国:希望报普法战争中的一箭之仇,恢复原来在西欧和中欧的霸主地位。
3.奥匈帝国:奴役巴尔干,使塞尔维亚沦为其附属国。
4.英国:保住世界霸主地位,打败最大的竞争对手德国,瓜分德国的殖民地,在西亚肢解土耳其帝国。
5.俄国:摧毁德奥在土耳其和巴尔干的势力,确立自己在这一地区的统治。
6.日本:为了夺取德国在太平洋上的属地和德国在山东的权益,进一步侵略中国。
7.意大利:瓜分北非沿岸和阿尔巴尼亚等国家和地区,在地中海地区建立霸权。
8.美国:为了捞取战利品和争夺世界霸权。
二、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进程三、一战的影响和后果1.政治和国际关系格局方面(1)大战导致欧洲地位下降,使德意志、沙皇俄国、奥匈、奥斯曼四个帝国毁灭,英法实力进一步削弱,美国和日本崛起,从而改变了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力量对比,几个世纪以来形成的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格局受到了挑战。
(2)一战最重要的政治后果之一就是社会主义革命在俄国取得胜利,并极大地激励了欧洲各国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
(3)一战促进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和地区民族的觉醒,这些国家和地区的民族资本主义得到进一步发展,战后民族解放运动掀起新高潮。
2.经济和社会生活方面(1)大战所带来的最直接、最明显的后果是人力、物力的巨大损失和破坏。
(2)一战成为一系列新技术发展的催化剂,并促使人们不断地改进生产流程,为生产管理的革新提供了条件。
(3)一战促使政府机构改变了职能,加强了对经济的干预程度。
(4)一战改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引起了人民要求和平、反对战争运动的高涨;社会主义的理想和观念深刻影响了人类社会的各个方面;和平主义思潮盛行一时。
四、世界近现代主要矛盾的演变1.从英西、英荷矛盾到英法矛盾:新航路开辟后的一个时期内,西班牙和葡萄牙成了国际关系的主角。
1588年,英国打败西班牙的“无敌舰队”,开始确立海上霸权。
三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教材整理1 战争引起革命1.原因(1)长期的战争使参战各国的人民都陷入痛苦的深渊。
(2)战争期间,各国人民的反战斗争此起彼伏。
2.表现(1)俄国二月革命:1917年3月,俄国爆发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政府的统治,建立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2)俄国十月革命:1917年11月,列宁领导人民发动起义,取得十月革命的伟大胜利。
3.十月革命对一战战局的影响(1)苏维埃政权颁布《和平法令》,声明退出战争,向交战各国提出和平谈判建议。
(2)随后,苏俄与德国签订《布列斯特和约》,正式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
教材整理2 摧毁四大帝国1.俄罗斯帝国:1917年经过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后,苏俄退出战争。
2.奥斯曼帝国:1918年10月,奥斯曼帝国宣布投降,退出战争。
3.奥匈帝国:奥匈帝国土崩瓦解,1918年11月3日正式投降。
4.德意志帝国(1)1918年3月至7月,德国发动了五次攻势,结果遭受巨大损失。
(2)1918年11月3日,十一月革命爆发。
(3)1918年11月9日,柏林人民起义,德皇威廉二世退位,德国社会民主党右派趁机夺取了政权。
(4)1918年11月11日在贡比涅森林签署停战协定,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
[课中思考] 德奥集团战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提示】同盟国集团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最终失败,是由经济、军事、国内和国际力量对比等多方面原因造成的。
在经济实力方面,德奥集团明显处于劣势;同盟国在军事战略上的失误,表现得十分明显,如施里芬计划的破产;长达数年的世界大战,加剧了交战国内部的各种矛盾,这在同盟国集团各国表现得更为明显。
战争后期,同盟国各国普遍发生了革命和起义;国际力量的对比不利于同盟国,战争初期,日本参战,意大利倒戈;在僵持阶段,美国加入协约国作战,进一步增强了协约国的实力。
教材整理3 大战的影响1.经济方面:大战使人民遭受空前灾难,战争费用达2 700亿美元,经济损失巨大。
2.政治方面(1)帝国主义各国的力量对比发生变化,帝国主义各国之间的矛盾并未消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