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教案:第一次世界大战
- 格式:doc
- 大小:81.00 KB
- 文档页数:4
第一次世界大战教案(九年级下册)一、教案背景:本课教案为人教版初中历史九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垄断资本主义的世界”的第二课时。
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资本主义国家从这时候开始出现垄断组织,进入帝国主义阶段。
由于各帝国主义国家发展的不平衡,导致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二、教学课题:第一次世界大战三、教材分析:本课概括地介绍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分别进入帝国主义阶段、垄断组织的出现;帝国主义之间矛盾的尖锐、欧洲两大军事对抗集团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的成立;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导火线、爆发、凡尔登战役和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人类带来的巨大灾难。
学习本课,使学生对第一次世界大战形成初步的、轮廓性的了解,增强学生的历史记忆,树立热爱和平、远离战争、维护祖国利益等观念。
教学重点: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第一次世界大战就影响而论是空前的,它给各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苦难。
它导致了民主政治的衰弱和极权主义的盛极一时,并为二十余年后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埋下了祸根。
教学难点: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分析和评价。
世界大战的爆发是经过了长时间的矛盾与冲突的酝酿、集结和计划的过程。
欧洲资本主义国家矛盾的形成、演化和激化的过程,都围绕着“帝国主义争霸世界”展开,只有从各种矛盾的历史渊源和发展角度来引导,才能使学生从更深刻的背景中寻找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原因。
对难点之二,可以引导学生论从史出,以培养学生认识历史问题的能力,并形成科学的历史观。
四、教学方法:1、运用导学案,设计问题,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相结合。
2.运用多媒体课件,视频资料,让学生对事件有直观、感性的了解和深刻的认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识图用图能力,并引导学生学会分析事件,做到论从史出。
五、教学过程【一】课前延伸:生思考回答下列问题:1、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在电力技术的发展方面,走在其他国家前面的是哪两个国家?2、第二次工业革命产生了怎样的影响?【二】课内探究:【视频导入,目标展示】播放视频“萨拉热窝事件”,(超级链接世界近代史16 (2),萨拉热窝事件 - 视频 - 优酷视频 - 在线观看)在学生观看完视频后,教师提问,引入课题:这名塞尔维亚青年为什么要刺杀斐迪南大公?引起这次世界大战的原因是什么?这次大战给人们带来了怎样的影响?带着这些问题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21课:第一次世界大战。
我的高效课堂教学设计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视频导入,目标展示1. 师:(复习)第二次工业革命有哪些重要发明?(教师用鼠标点击屏幕,随学生回答。
)2. 师:在科技发明和利用方面哪些国家走在前面?3. 师:先进的科技发明成果运用于生产推动了各国经济的发展。
这些成果一旦用于战场,后果就不堪设想。
请学生观看一段视频《萨拉热窝事件》。
接着点击滚到屏幕答:电灯、汽车、飞机、电话、电报等等生:美国、德国。
学生观看视频要求学生巩固所学知识,为学生理解“一战的爆发的根源”作铺垫。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1.认真阅读课文回答下列问题:阅读下列表格回答问题:主要帝国主义列强国力比较表项目英德法美1870年工业产量占资本主义世界比重32% 13% 10% 23% 1913年工业产量在世界上所占位次3 24 11913年殖民地面积所占位次1 42 5结合图表分析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实力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由此得出怎样的结论?2.多媒体出示: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地图学生自主学习并回答:两大军事集团是怎样形成的?3.合作探究:刺杀斐迪南大公夫妇的塞尔维亚青年的本来目的是挽救民族危机,那么他的目的达到了吗?又造成了怎样的后果呢?对此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应该吸取什么教训呢?4.多媒体出示:一战前巴尔干半岛地图生答:一战的根源: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生答:(略)答:此次刺杀行为目的是为了挽救民族危机。
但其行为属于恐怖主义行动,不是被压迫民族解放斗争的正确行为,其后果点燃了第一次世界大战,造成了人类社会的灾难。
用多媒体出示主要帝国主义列强国力比较表和《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地图,对照地图,结合课文讲述他们的形成。
课件展示地图、表格、示意图等,对学生进行分层提取信息的训师:讲解“巴尔干火药桶“的缘由,指导学生阅读课文,思考:一战发生在巴尔干半岛的原因?生答:巴尔干地区一直以来存在着诸多矛盾与冲突,既有宗教矛盾,领土争端,加上列强的干涉练,教师点拨,引导学生讨论归纳原因,培养学生综合、概括能力(三)交流展示,教师点拨1.学生交流展示2.教师结合课件点拨:播放视频“凡尔登战役”,引导学生深刻认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残酷性。
九年级历史教案第一次世界大战9篇第一次世界大战 1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对学习内容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学习过程对他们来说就不是一种负担。
初三世界史在同学们的印象中似乎远离他们时空,难于感受,更谈不上兴趣。
特别历史课本中的战争史实,对处于和平时代的孩子简直等同与卡通故事中的虚拟情节,过目就忘,与自己的生活并无关系。
世界史《第一次世界大战》教学目标,要求对萨拉热窝事件主要过程的学习,了解其“导火线”的作用,认识突发事件对人类和平的威胁。
通过对第一次世界大战战役的学习,讨论战争给人类发展和进步带来的严重灾难,认识到热爱和平、远离战争是一种进步的现代意识。
如何实现本课的教学目标呢?我的第一个想法就是要拉近历史知识与学生的距离,从每天日常生活中的新闻报道入手,引起学生的兴趣,展开对战争话题的讨论。
教学片段:老师:人类经历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浩劫,给人类带来巨大的灾难。
如果说那时距离我们还很远,那么2003年3月20日爆发的伊拉克战争,通过每天的新闻媒体的报道,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了战争。
(播放几则新闻报道)同学们能谈谈你对战争的认识吗?学生1:我看常常看晚上世界新闻报道,对有关伊拉克战争了解一些,今天学习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历史,感受到了战争很残酷,生命很脆弱。
学生2:我看电视画面上的儿童受伤,哭喊着爸爸情景心里感觉很难受,我不喜欢战争!学生3:假如世界上没有战争,世界将充满了和平的阳光,我们会快乐地成长,生活是美好的。
一战和伊拉克战争告诉我们,没有战争,世界是和平繁荣的。
学生4:战争给人类带来灾难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科学技术的发展。
例如一战中出现了坦克、远程大炮、毒气弹等,伊拉克战争中,美国使用了最新的研制的先进的电子侦察系统等……老师:那么针对那些地区性的冲突和矛盾,你觉得应该怎样解决?你怎样看待“萨拉热窝事件”?学生:我觉得可以通过对话、和平谈判来解决。
不要使用恐怖行动,如刺杀、袭击。
“萨拉热窝事件”是一次突发事件,也成为发动战争的借口,将人类带入战争的深渊。
初中历史九年级下册《第8课第一次世界大战》(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初中历史九年级下册的一课内容。
本课的主要内容包括战争的起因、战争的进程和战争的影响。
通过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背景、过程和结果,以及战争对世界历史的影响。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但对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了解可能较为肤浅。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战争的起因和影响,以及战争对人类社会的警示作用。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起因、过程和结果,理解战争对世界历史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史料分析能力和历史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认识到和平的珍贵,增强对战争的警惕性,培养热爱和平的价值观。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起因、过程和结果,战争对世界历史的影响。
2.难点:战争的原因和影响,以及战争对人类社会的警示作用。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战争的历史背景、起因、过程和结果。
2.案例分析法:分析战争中的重要事件和人物,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战争的性质和影响。
3.讨论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战争的理解和看法。
4.史料教学法:运用历史文献、图片等史料,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战争的历史背景和过程。
六. 教学准备1.教材:九年级下册历史教材。
2.参考资料:相关的历史文献、图片、视频等。
3.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播放一段关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短视频,引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思考战争的起因和影响。
2.呈现(10分钟)讲解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起因,包括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的形成,以及萨拉热窝事件等。
通过讲解,让学生了解到战争的背景和原因。
3.操练(15分钟)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战争的理解和看法。
引导学生从战争的原因、过程和结果等方面进行分析,培养学生的史料分析能力和历史思维能力。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8课《第一次世界大战》教案第一次世界大战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起因、冲突、战争进程和结局;(2)理解当时世界格局的变化与影响,认识到战争的危害;(3)掌握历史知识的分期,了解历史的长河和文明的进程。
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分析文本,调研、教学展示、小组合作等方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探究,注重史实与概念的结合,发扬启发式教学,培养学生批判思维和历史观。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爱国主义:反对侵略、维护国家尊严和领土完整;(2)和平主义:珍视世界和平,反对战争;(3)国际主义:尊重不同文明、文化、国家的差异和平等。
二、教材分析本课主要内容是介绍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起因、冲突、战争进程以及结局。
首先介绍了三个导致战争爆发的原因:国家主义、军备竞赛和同盟体系。
然后,介绍了战争起始时期各国的军事计划和激战,紧接着还说到了战争过程中出现的荒诞行为和新式武器的使用。
最后,讲述了战争结束的过程以及对战争带来的影响。
本课程旨在通过这些内容让学生深入了解远近闻名的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历史背景、历史意义和历史影响,从而感受到战争的残酷和痛苦,并进一步增强对和平的珍视和推崇。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诱导学生认识战争的危害和重要性,了解战争对世界政治格局和经济事业的影响,并强调珍视和平的重要性。
(2)教学难点:解释和阐述学生对当时的国际政治、文化差异、民族关系以及经济、财政基础的认识。
四、教学策略启发式教学策略。
引导学生掌握历史细节和重要概念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批判思考和分析的能力,鼓励学生结合文本和生活实际,形成自己的历史观和价值观。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10分钟)1. 展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照片和视频,用图像让学生更直观了解战争的影响,并引导学生讲述自己对战争的看法。
2. 提出问题:你认为战争有哪些危害?为什么珍视和平如此重要?学生回答并解释自己的回答。
(二)学习开始(35分钟)1. 通过讲述和讨论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起因、冲突、战争进程和结局,让学生对当时社会、政治和经济的集合有更深入的了解与认识。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历史教案《第一次世界大战》教学目标是学生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是帝国主义间对殖民地进行争夺的直接产物。
中华民族是一个热爱和平,反对战争的民族。
我们为了维护地区稳定与世界和平,做出过和正在做着大力的努力和巨大的民族牺牲。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一战爆发的原因以及过程教学重点:一战后的国际局势教学工具多媒体工具教学过程(一)在导入新课这一环节中,采用图片导入。
幻灯片展示11.11光棍节,每年的11月11日,英国都要举行纪念活动,因为1914年11月11日,第一次世界大战终于在硝烟中放下了刺刀。
图片导入的意图在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使学生质疑,在教师适当的讲解中,学生明白战争对人类文明发展的破坏性,由此引发学生对本课学习内容的探究兴趣。
(二)活动探究、寻求真知三站旅行:第一站----萨拉热窝活动一探究萨拉热窝事件(教师投影并板书)问题设计:(1)你如何评价普林西普的刺杀行为(2)普林西普是不是做了一件好事设计意图:教师设计的目的,一是贯彻新课标让学生“学会用口头、书面等方式陈述历史,提高表达与交流的能力”,鼓励学生通过讲述将萨拉热窝事件的故事情节展示出来,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二是让学生将正确的价值判断融入对历史的叙述和评判中。
教师指导学生在评论历史事件时,注意运用史实分析说明问题,坚持“论从史出”、“一分为二”的方法,形成科学的历史观。
三是通过这种途径,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各民族反抗侵略与瓜分斗争的正义性同暗杀等恐怖活动的区别,反对狭隘的民族主义情绪,从而旗帜鲜明地反对任何以暗杀等恐怖活动为主要形式的突发事件,以维护地区稳定与世界和平,增强对祖国和人类的责任感,活动二探究一战爆发的原因(教师出示课件投影并板书)教师投影《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对比表》和“三国同盟与三国协约形成”的有关材料。
问题设计:(1)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实力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从材料中归纳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直接原因是什么设计意图:教师这样设计,一是能够培养学生从图表反映的数据得出一战爆发的根本原因是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
第一次世界大战教案教案标题:第一次世界大战教案目标:1. 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起因、过程和结果。
2. 分析第一次世界大战对世界历史和国际关系的影响。
3. 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
教学资源:1. 教科书:包含第一次世界大战相关内容的历史教科书。
2. 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电脑等。
3. 图片、视频、音频等相关的教学素材。
4. 活动材料:学生练习册、笔、纸等。
教学过程:引入活动:1. 使用一张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图片或视频片段,引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 提问学生是否听说过第一次世界大战,了解他们对这个话题的了解程度。
知识传授:1. 通过讲解和展示相关的图片、视频等教学素材,向学生介绍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起因、参战国家、战争过程和结果。
2. 引导学生分析第一次世界大战对世界历史和国际关系的影响,如战争结束后的和平条约、领土变化、经济影响等。
小组合作活动: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参战国家进行深入研究。
2. 每个小组根据自己的研究结果,制作一份关于该国家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角色和影响的报告。
3. 每个小组轮流展示自己的报告,并与其他小组进行互动和讨论。
个人思考活动:1. 要求学生以第一人称的角度,写一篇关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日记或信件。
2. 学生可以选择扮演一个参战士兵、一个家属或一个政治家等角色,表达他们对战争的看法和感受。
总结活动:1. 引导学生回顾和总结他们在这堂课上学到的关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知识和理解。
2.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疑惑,解答他们的疑问。
扩展活动:1. 鼓励学生进一步阅读和研究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相关资料,拓宽他们的知识面。
2. 组织学生参观相关的博物馆或纪念馆,亲身感受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历史遗迹。
评估方式:1. 观察学生在小组合作和个人思考活动中的参与程度和表现。
2. 收集学生的报告、日记或信件等作品,评估他们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3. 组织一次小测验,考察学生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基本知识和分析能力。
第一次世界大战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起因、过程和结果。
2.掌握第一次世界大战对世界历史的影响。
3.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和国际视野。
二、教学内容1.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起因和背景。
2.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争过程和主要战役。
3.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结果和影响。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争过程和主要战役。
2.教学难点:第一次世界大战对世界历史的影响。
四、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讲述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起因、过程和结果,让学生了解相关知识。
2.图片展示法:通过展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图片,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战争的过程和影响。
3.讨论法:通过讨论第一次世界大战对世界历史的影响,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和国际视野。
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图片,引导学生了解战争的背景和起因。
2. 讲授(30分钟)讲述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起因和背景,包括欧洲列强之间的矛盾、军备竞赛和阿尔卑斯山地区的争夺等。
3. 讨论(15分钟)让学生分组讨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起因和背景,并展示自己的观点。
第二课时1. 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地图,引导学生了解战争的战场和主要战役。
2. 讲授(30分钟)讲述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争过程和主要战役,包括马恩河战役、索姆河战役和凡尔登战役等。
3. 讨论(15分钟)让学生分组讨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争过程和主要战役,并展示自己的观点。
第三课时1. 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图片,引导学生了解战争的结果和影响。
2. 讲授(30分钟)讲述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结果和影响,包括战争结束后的巴黎和会、德国的赔款和领土割让、国际联盟的成立等。
3. 讨论(15分钟)让学生分组讨论第一次世界大战对世界历史的影响,并展示自己的观点。
六、教学评价1.学生能够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起因、过程和结果。
2.学生能够掌握第一次世界大战对世界历史的影响。
3.学生能够培养历史意识和国际视野。
初中历史上的世界大战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背景、导火线、主要战场和重要战役。
2. 掌握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结果、影响以及对中国历史的意义。
3. 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概括能力和批判思维。
教学重点:1.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背景、导火线、主要战场和重要战役。
2.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结果、影响以及对中国历史的意义。
教学难点:1.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复杂性和对中国历史的深远影响。
教学准备:1. 教材《初中历史》相关章节。
2. 课件、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上次课所学的知识点,如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的形成。
2. 提问: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如何爆发的?二、新课内容展示(15分钟)1.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背景:20世纪初,世界殖民体系基本形成,各国争夺殖民地和市场,矛盾尖锐。
2. 导火线:1914年6月28日,奥匈帝国皇储斐迪南大公在萨拉热窝遇刺身亡。
3. 主要战场:欧洲西部、东线、南线和中线。
4. 重要战役:马恩河战役、凡尔登战役、索姆河战役、柏林战役等。
5. 结果:1918年11月11日,德国投降,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
三、影响及对中国历史的意义(15分钟)1. 影响:第一次世界大战造成大量人员伤亡,经济损失惨重,欧洲实力下降,美国崛起。
2. 对中国历史的意义: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参与了协约国,虽然没有出兵,但提供了物资支持,提高了国际地位。
同时,战争期间,中国爆发了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建立了中华民国。
四、课堂讨论(10分钟)1. 引导学生分组讨论:第一次世界大战对世界和中国历史的影响。
2.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进行总结。
五、课后作业(5分钟)1. 请学生结合教材,总结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主要战役和影响。
2. 思考:第一次世界大战对世界和中国历史产生了哪些深远影响?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导入、新课内容展示、影响及对中国历史的意义、课堂讨论和课后作业等环节,使学生了解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背景、导火线、主要战场、重要战役、结果以及对中国历史的意义。
初中历史观摩课第一次世界大战优秀教案教学反思优秀教案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起止时间、主要参战国及战争的性质。
2.通过分析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原因和影响,培养学生客观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
3.引导学生关注战争对人类社会的破坏,树立热爱和平、反对战争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原因、过程和影响。
2.难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性质及对世界历史进程的影响。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背景,引发学生兴趣。
(2)学生分享所了解到的关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史实。
2.自主学习(1)学生阅读教材,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起止时间、主要参战国。
(2)学生分析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原因,讨论战争的性质。
3.课堂讨论(1)教师提出问题:第一次世界大战对世界产生了哪些影响?(2)学生分组讨论,结合教材内容发表观点。
4.案例分析(1)教师展示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典型战例,如凡尔登战役。
(2)学生分析战例,体会战争的残酷性。
5.课堂小结(2)学生分享学习心得,表达对战争的认识。
四、课后作业1.列举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主要原因。
2.简述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性质及对世界历史进程的影响。
教学反思1.本节课通过自主学习、课堂讨论、案例分析等环节,使学生全面了解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起止时间、主要参战国、原因和影响,达到了教学目标。
2.在课堂讨论环节,学生积极参与,能够结合教材内容发表观点,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3.在案例分析环节,学生通过分析典型战例,深刻体会到了战争的残酷性,增强了热爱和平、反对战争的意识。
4.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充分发挥了引导作用,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客观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
5.不足之处:(1)课堂讨论时间略显紧张,未能充分展开。
(2)部分学生对战争的性质和影响理解不够深入。
改进措施:1.增加课堂讨论时间,让学生充分发表观点。
2.在课后布置相关阅读资料,加深学生对战争性质和影响的理解。
第⼀次世界⼤战优秀教案第⼀次世界⼤战【教学⽬标】1.知识⽬标(1)通过学习。
了解同盟国集团、协约国集团、萨拉热窝事件、凡尔登战役等基本史实。
(2)掌握第⼀次世界⼤战的爆发原因、主要交战国、主要战场、结果、性质、影响等。
2.能⼒⽬标(1)通过阅读教材中的柱状图、地图和漫画,体会和认识第⼀次世界⼤战爆发的原因,并培养从图中提取信息的能⼒。
(2)通过学习第⼀次世界⼤战的主要交战国、主要战场、结果、性质、影响等,培养正确认识、评价历史事件的能⼒。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标感受战争所带来的灾难以及战争的残酷性,能够辩证地看待科技的作⽤;懂得第⼀次世界⼤战是全球性的浩劫,培养热爱和平的热情,树⽴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意识。
【教学重点】两⼤军事对抗集团的形成,萨拉热窝事件,凡尔登战役,第⼀次世界⼤战的影响。
【教学难点】第⼀次世界⼤战爆发的原因;对第⼀次世界⼤战的评价。
【教学过程】新课导⼊:在历史进⼊20世纪的时候,⼈类陷⼊了⼀场灾难,1914年,⼀场规模空前的世界⼤战爆发,将⼈类拖进了长达四年的战⽕之中。
这场世界⼤战的根源是什么?⼜给⼈们带来了怎样的影响?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
新知讲解⼀、两⼤军事集团的对峙19世纪晚期20世纪初,列强之间的发展不平衡,实⼒对⽐发⽣很⼤变化。
原来落后的国家迅速赶上并超过⽼牌强国,强烈要求根据实⼒重新分割世界。
各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政治发展越来越不平衡,殖民地对各国的发展有更重要的意义。
下⾯我们来看看1899年德国外长⽪洛夫是如何表⽰的。
教师出⽰材料:我们不能容忍任何外国对我们说:“怎么办?世界已经分割完了!我们不愿阻挠任何⼈,但我们也不容许任何⼈妨碍我们的道路。
我们不愿消极地站在⼀边,⽽让别⼈分割世界……”“让别的国家分割⼤陆和海洋,⽽我们德国满⾜于蓝⾊天空的时代已经过去……我们也要给⾃⼰⼀块光明之地、⼀块阳光下的地盘。
”教师提问:我们从德国外长⽪洛夫的这番话中可以解读出⼏个信息?学⽣发表看法后教师总结并讲述:后起的资本主义国家如德国经济发展迅速,超过了英法等⽼牌国家,但殖民地却已被⽼牌资本主义国家分割完毕,因此德国同英法等国⽭盾激化。
《第一次世界大战》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1)学生能够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主要参战国、战争的进程和结果。
(2)学生能够分析第一次世界大战对世界政治、经济和社会产生的深远影响。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阅读史料、观看图片和视频等资料,培养学生获取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2)通过小组讨论和课堂辩论等活动,提高学生的合作探究和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让学生认识到战争的残酷性和破坏性,树立热爱和平、反对战争的意识。
(2)培养学生的全球视野和历史责任感,引导学生关注当今世界的和平与发展问题。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
(2)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主要战役和影响。
2、教学难点(1)对第一次世界大战原因的综合分析。
(2)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对世界格局和人类社会发展的深远影响。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基本史实,使学生对战争有初步的了解。
2、史料分析法引导学生分析相关史料,培养学生论从史出的能力。
3、小组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战争爆发的原因和影响等问题,促进学生的合作与交流。
4、多媒体教学法运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和趣味性。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展示一组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图片,如战场的废墟、士兵的伤亡等,提问学生:“看到这些图片,你们想到了什么?”引发学生对战争的思考,从而导入新课。
2、讲授新课(1)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背景①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讲解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导致列强之间对殖民地和势力范围的争夺日益激烈。
②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介绍三国同盟(德国、奥匈帝国、意大利)和三国协约(英国、法国、俄国)的形成过程和成员国的目的。
③萨拉热窝事件讲述萨拉热窝事件的经过和影响,强调这一事件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索。
(2)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进程①战争的爆发1914 年 7 月,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
初中历史一战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背景和导致原因;
2. 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过程和主要战事;
3. 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对世界产生的影响。
二、教学重点:
1.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背景和导致原因;
2.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过程和主要战事。
三、教学难点:
1. 第一次世界大战对世界产生的影响。
四、教学准备:
1. 教科书、课件、多媒体设备等教学工具;
2. 指导学生查阅相关资料。
五、教学过程:
1. 导入(5分钟)
介绍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背景以及对世界产生的影响。
2. 学习(30分钟)
a.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背景和导致原因。
b.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过程和主要战事。
c. 学生完成相关练习,加深对内容的理解。
3. 梳理(10分钟)
让学生互相交流、总结所学内容,加深印象。
4. 达标检测(10分钟)
出示相关问题进行课堂测验。
5. 课堂小结(5分钟)
总结所学内容,强化对知识点的记忆。
六、作业安排:
1. 完成课堂测验;
2. 查阅资料,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对世界产生的影响,并撰写一份100字左右的感想。
七、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教学,学生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背景、过程和影响有了初步了解,但由于知识点较多,需要学生进一步查阅资料进行拓展,加深对相关知识的理解。
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思考、互动讨论,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和历史分析能力。
第一次世界大战教案
教案标题:第一次世界大战
一、教学目标
1.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基本背景和原因。
2.掌握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主要过程和重大事件。
3.分析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性质和影响。
二、教学内容
1.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背景
•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军国主义和极端民族主义泛滥。
•同盟国与协约国两大军事集团的对峙。
2.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过程
•1914-1916年,主要战线有西线、东线和南线,重大战役有马恩河战役、凡尔登战役和索姆河战役。
•1917-1918年,美国参战使胜利的天平倾向协约国集团,中国、巴西、利比亚等国参战,壮大了协约国阵营。
3.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性质和影响
•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场帝国主义战争,对交战双方来讲都是非正义的。
•战争的结果是同盟国失败,宣告了帝国主义时代的结束。
三、教学方法
1.讲授法:教师讲授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背景、过程和性质等基础知识。
2.讨论法:组织小组讨论,分享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理解和看法。
3.案例分析法:选取典型战役进行深入剖析,理解战争的残酷和帝国主义的
本质。
四、教学步骤
1.导入新课:通过播放有关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电影片段,引导学生进入本课
主题。
2.讲授新课:介绍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背景、过程和性质,引导学生理解战争
的原因和影响。
3.巩固练习:组织小组讨论,分享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理解和看法,并选取
典型战役进行深入剖析。
4.归纳小结:总结本课所学内容,强调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性质和影响。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21课第一次世界大战》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简述萨拉热窝事件;概括第一次世界大战起止时间、参战双方、战争结果,提高学生概述历史事件的能力。
探讨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以及萨拉热窝事件作为突发事件在其中所起的作用,培养学生多视角地观察历史现象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历史意识。
说说凡尔登战役的残酷性,归纳和认识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人类社会带来的灾难性后果,培养学生收集整理和归纳资料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创设情境、互动访谈,引导正确认识各民族反抗侵略与瓜分斗争的正义性同暗杀等恐怖活动的区别。
理解突发事件对人类社会带来的巨大影响。
通过体验式教学,引导理解战争形势走向,体会战争决策的重要性。
通过观看战争资料片,对战争的灾难性进行情境体验,激发对和平的热爱。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正确认识各民族反抗侵略与瓜分斗争的正义性同暗杀等恐怖活动的区别。
充分认识突发事件对人类社会带来的巨大影响。
使学生牢固树立热爱和平、维护和平、远离战争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性质与影响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对普林西普的刺杀行为进行评价,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各民族反抗侵略与瓜分斗争的正义性同暗杀等恐怖活动的区别,充分认识突发事件对人类和平的巨大威胁。
三、教法与学法:教法:主要采用“创设情境——提出问题——组织讨论——引导评价”的方式来教学。
学法: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主要采用“课前预习——课上思考——合作交流——总结提升”的方式来学习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欧洲变成一只火药桶,只等一粒火星将它引爆。
”这是美国历史学家在谈到战前的欧洲形势时说的话,那么,最终是什么事情成为“那粒火星”呢?在这次战争中曾爆发了哪些惊心动魄的战役?又给人类带了什么样的灾难呢?让我们共同研究和探讨这些问题。
(二)讲授新课:教师:为学生展示《一战前巴尔干半岛形势图》,请学生讲述同盟国和协约国在巴尔干半岛地区的争夺情况学生:结合图文资料进行简单的介绍教师:在学生介绍的基础上指出:巴尔干地区重要的战略地位和错综复杂的民族矛盾、宗教矛盾以及两大军事集团的争夺使巴尔干成为一点即燃的“火药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