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景观设计理论模块

景观设计理论模块

景观设计理论模块
景观设计理论模块

第5章现代城市公园的设计基本方法5.1 城市公园的景观设计方法

(1)主题立意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对城市环境的追求,已由功能型逐步向文化型、生态型演化。因此,城市公园的立意应该考虑基地环境、经济发展水平、市场环境游客心态、文化特征等综合因素,以人民大众的愿望为重,满足人们对公园某种功能的需求。设计时,应趋向于注重使用者的需求,使公园具备感知多样性、感官体验的复杂性以及对市民需求的适应性,将创造能够使人们身心都得到放松的休闲娱乐场所作为城市公园的发展趋势。可通过开展座谈会或市场调查等形式来听取、了解公众的观点和建议,以便设计出更合理、更科学的方案。

(2)空间运用

城市公园应根据城市所处的地形、地貌特征及环境、自然等因素来进行科学的建设和规划,要将公园融入整个城市生态系统,强调公园景观的自然特性。这就需要设计中应善于利用城市公园的自然山水、花草植被、地形地貌及人文历史等条件,在力求达到自然与城市人文平衡,控制人工建设对自然破坏的前提下,充分发挥自身的艺术优势,使各个空间相互渗透,在不断变化中寻求统一另外,还要大力提倡和发展立体绿化、水体绿化,以增加绿量。创造“以人为本”的区域弓箭也是十分重要的,要善于利用地形地貌,人文历史、自然山水和植物等条件,充分发挥本地艺术地势,使各个空间相互渗透、和谐统一。

在公园的建设中,景观空间的设计应该动、静结合,开闭相间,营造多层次的立体绿色景观活动空间。利用高低错落、层次丰富的树木花草,花坛坐凳、山石小品,是景观呈现出多样性,达到生态化,多功能,景观化,边界化多样化(3)植物造景

植物造景的运用是公园景观设计的最重要部分。首先,应在有限的土地上,

根据物种的生态位特征,合理选择配置植物群落,实行乔、灌、草、花的相互配置,充分利用空间资源,以不同高度、不同颜色、不同季相变化的植物形成多结构、多层次、多功能的稳定的长期共存的植物群落。其次,通过对植、孤植、丛植、树林、树群、植篱、草坪、花境、花坛等配置形式,根据各植物功能、艺术构图及生物学特点来进行完美结合,形成具备不同时代、不同风格、不同地域的植物景观。在公园建设过程中,对于植物造景的最终原则是根据功能、艺术构图及生物学特征要求的完美结合,因地制宜、适地适树,充分发挥植物的特性构成美景,伟公园添香增色。

植物配置要以乡土树种为主,疏密适当,高低错落,形成一定的层次感,色彩丰富,主页以常绿树种作为“背景”。四季不同花色的花灌木进行搭配。尽量避免裸露地面,广泛进行垂直绿化以及各种灌木和草本类花卉甲乙点缀,使厂区达到四季常绿,三季有花。并适当安置园林小品,小品设计力求在造型、颜色、做法上有新意,使之与建筑相适应。

(4)建筑设施

对于纪念性建筑,因其具有所在城市的典型特性,体现了所在场所的精神特质,因此,设计时应充分考虑该景观环境的保留或者做旧处理,以免破坏建筑固有的文化象征。对于雕塑小品,应充分展现其观赏价值,针对不同类型的公园或公园中的不同空间,雕塑出体现城市文化和主体、展示历史背景和人物、符合各层次人们审美需求和能够激发人们想象力的色彩丰富、意蕴深厚的作品。对于公共服务设施,其设计要在不会过多占用自然景观空间的基础上,满足各类人群的使用需求。

(5)关于纪念性景观

对于纪念性的景观,因为其具有所在地方的典型特性,所以其也具有所在场所的精神体现,在建设过程中应当将纪念性景观作为重点来设计,对于一些长期使用的环境和设施,要考虑到人民对其的依附心理,还是应当充分的考虑改景观环境的保留或者做旧处理。

(6)关于公园设施

公园设施的设计应当充分考虑让游客有更多的参与机会,即景观在呗观赏的同时,也需要有更多的可触的机会,充分调动人们参与其中,放松心情,愉悦心

灵,这样也正体现了城市公园的重要作用,在设计中充分考虑公园的开放性特征,甚至围墙都可以取消,这样公演与其他弓箭将会直接接触,成为城市公共空间的延伸,这样就为公园的参与性提供了又一种可能。

注重将公共服务设施系统统一规划,在景观周围提供人们方便的座椅、照明灯具、公共卫生间、园区指示牌、电话亭等服务设施,增强园中“人”与“景”的互动。使人们备感亲切而喜爱有加。

5.1.1 城市公园的设计规范

一、总则

第1.0.1条为全面地发挥公园的游憩功能和改善环境的作用,确保设计质量,制定本规范。

第1.0.2条本规范适用于全国新建、扩建、改建和修复的各类公园设计。居住用地、公共设施用地和特殊用地中的附属绿地设计可参照执行。

第 1.0.3条公园设计应在批准的城市总体规划和绿地系统规划的基础上进行。应正确处理公园与城市建设之间,公园的社会效益、环境效益与经济效益之间以及近期建设与远期建设之间的关系。

第1.0.4条公园内各种建筑物、构筑物和市政设施等设计除执行本规范外,尚应符合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二、内容和规模

第2.2.1条公园设计必须以创造优美的绿色自然环境为基本任务,并根据公园类型确定其特有的内容。

第2.2.2条综合性公园的内容应包括多种文化娱乐设施、儿童游戏场和安静休憩区,也可设游戏型体育设施。在已有动物园的城市,其综合性公园内不宜设大型或猛兽类动物展区。全园面积不宜小于10h㎡。

第2.2.3条儿童公园应有儿童科普教育内容和游戏设施,全园面积宜大于2h ㎡。

第2.2.4条动物园应有适合动物生活的环境;游人参观、休息、科普的设施;安全、卫生隔离的设施和绿带;饲料加工场以及兽医院。检疫站、隔离场和饲料基地不宜设在园内。全园面积宜大于20h㎡。

专类动物园应以展出具有地区或类型特点的动物为主要内容。全园面积宜在5~20h㎡之间。

第2.2.5条植物园应创造适于多种植物生长的立地环境,应有体现本园特点的科普展览区和相应的科研实验区。全园面积宜大于40h㎡。

专类植物园应以展出具有明显特征或重要意义的植物为主要内容,全园面积宜大于20h㎡。

盆景园应以展出各种盆景为主要内容。独立的盆景园面积宜大于2h㎡。

第2.2.6条风景名胜公园应在保护好自然和人文景观的基础上,设置适量游览路、休憩、服务和公用等设施。

第2.2.7条历史名园修复设计必须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的规定。为保护或参观使用而设置防火设施、值班室、厕所及水电等工程管线,也不得改变文物原状。

第2.2.8条其他专类公园,应有名副其实的主题内容。全园面积宜大于2h ㎡。

第2.2.9条居住区公园和居住小区游园,必须设置儿童游戏设施,同时应照顾老人的游憩需要。居住区公园陆地面积随居住区人口数量而定,宜在5~10h㎡之间。居住小区游园面积宜大于0.5h㎡。

第2.10条带状公园,应具有隔离、装饰街道和供短暂休憩的作用。园内应设置简单的休憩设施,植物配置应考虑与城市环境的关系及园外行人、乘车人对公园外貌的观赏效果。

第2.11条街旁游园,应以配置精美的园林植物为主,讲究街景的艺术效果并应设有供短暂休憩的设施。

三、园内主要用地比例

第3.1条公园内部用地比例应根据公园类型和陆地面积确定。其绿化、建筑、园路及铺装场地等用地的比例应符合表2.3.1的规定。

第3.2条表2.3.1中Ⅰ、Ⅱ、Ⅲ三项上限与Ⅳ下限之和不足100%,剩余用地应供以下情况使用:

(1)一般情况增加绿化用地的面积或设置各种活动用的铺装场地、院落、棚架、花架、假山等构筑物;

(2)公园陆地形状或地貌出现特殊情况时园路及铺装场地的增值。

第3.3条公园内园路及铺装场地用地,可在符合下列条件之一时按表2.3.1规定值适当增大,但增值不得超过公园总面积的5%。

(1)公园平面长宽比值大于3;

(2)公园面积一半以上的地形坡度超过50%;

(3)水体岸线总长度大于公园周边长度。

四、常规设施

第4.1条公园内不得修建与其性质无关的、单纯以营利为目的的餐厅、旅馆和舞厅等建筑。公园中方便游人使用的餐厅、小卖店等服务设施的规模应与游人容量相适应。

第4.2条游人使用的厕所面积大于10h㎡的公园,应按游人容量的2%设置厕所蹲位(包括小便斗位数),小于10h㎡者按游人容量的1.5%设置;男女蹲位比例为1~1.5∶1;厕所的服务半径不宜超过250m;各厕所内的蹲位数应与公园内的游人分布密度相适应;在儿童游戏场附近,应设置方便儿童使用的厕所;公园宜设方便残疾人使用的厕所。

第4.3条公用的条凳、坐椅、美人靠(包括一切游览建筑和构筑物中的在内)等,其数量应按游人容量的20%~30%设置,但平均每1h㎡陆地面积上的座位数最低不得少于20,最高不得超过150。分布应合理。

第4.4条停车场和自行车存车处的位置应设于各游人出入口附近,不得占用出入口内外广场,其用地面积应根据公园性质和游人使用的交通工具确定。

第4.5条园路、园桥、铺装场地、出入口及游览服务建筑周围的照明标准,可参照有关标准执行。

五、总体设计

1、容量计算

第5.1.1条公园设计必须确定公园的游人容量,作为计算各种设施的容量、个数、用地面积以及进行公园管理的依据。

第5.1.2条公园游人容量应按下式计算:

C=A/Am

式中C——公园游人容量(人)

A——公园总面(㎡)

Am——公园游人人均占有面积(㎡/人)

第5.1.3条市、区级公园游人人均占有公园面积以60㎡为宜,居住区公园、带状公园和居住小区游园以30㎡为宜;近期公共绿地人均指标低的城市,游人人均占有公园面积可酌情降低,但最低游人人均占有公园的陆地面积不得低于15v。风景名胜公园游人人均有公园面积宜大于100㎡。

第5.1.4条水面和坡度大于50%的陡坡山地面积之和超过总面积的50%的公园,游人人均占有公园面积应适当增加,其指标应符合表3.1.4的规定。水面和陡坡面积较大的公园游人人均占有面积指标。

2、布局

第5.2.1条公园的总体设计应根据批准的设计任务书,结合现状条件对功能或景区划分、景观构想、景点设置、出入口位置、竖向及地貌、园路系统、河湖水系、植物布局以及建筑物和构筑物的位置、规模、造型及各专业工程管线系统等作出综合设计。

第5.2.2条功能或景区划分,应根据公园性质和现状条件,确定各分区的规模及特色。

第5.2.3条出入口设计,应根据城市规划和公园内部布局要求,确定游人主、次和专用出入口的位置;需要设置出入口内外集散广场、停车场、自行车存车处者,应确定其规模要求。

第5.2.4条园路系统设计,应根据公园的规模、各分区的活动内容、游人容量和管理需要,确定园路的路线、分类分级和园桥、铺装场地的位置和特色要求。

第5.2.5条园路的路网密度宜在200~380m/㎡之间;动物园的路网密度宜在160300m/㎡之间。

第5.2.6条主要园路应具有引导游览的作用,易于识别方向。游人大量集中地区的园路要做到明显、通畅、便于集散。通行养护管理机械的园路宽度应与机具、车辆相适应.通向建筑集中地区的园路应有环行路或回车场地.生产管理专用路不宜与主要游览路交叉。

第5.2.7条河湖水系设计,应根据水源和现状地形等条件,确定园中河

湖水系的水量、水位、流向;水闸或水井、泵房的位置;各类水体的形状和使用要求。游船水面应按船的类型提出水深要求和码头位置;游泳水面应划定不同水深的范围;观赏水面应确定各种水生植物的种植范围和不同的水深要求物的种植范围要求。

第5.2.8条全园的植物组群类型及分布,应根据当地的气候状况、园外的环境特征、园内的立地条件,结合景观构想、防护功能要求和当地居民游赏习惯确定,应做到充分绿化和满足多种游憩及审美的要求。

第5.2.9条建筑布局,应根据功能和景观要求及市政设施条件等,确定各类建筑物的位置、高度和空间关系,并提出平面形式和出入口位置。

第5.2.10条公园管理设施及厕所等建筑物的位置,应隐蔽又方便使用。

第5.2.11条需要采暖的各种建筑物或动物馆舍,宜采用集中供热。

第5.2.12条公园内水、电、燃气等线路布置,不得破坏景观,同时应符合安全、卫生、节约和便于维修的要求。电气、上下水工程的配套设施、垃圾存放场及处理设施应设在隐蔽地带。

第5.2.13条公园内不宜设置架空线路,必须设置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避开主要景点和游人密集活动区;

(2)不得影响原有树木的生长,对计划新栽的树木,应提出解决树木和架空线路矛盾的措施。

第5.2.14条公园内景观最佳地段,不得设置餐厅及集中的服务设施。

六、园路设计

1、园路

第6.1.1条各级园路应以总体设计为依据,确定路宽、平曲线和竖曲线的线形以及路面结构。

第6.1.2条园路宽度宜符合表5.1.2的规定。

第6.1.3条园路线形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与地形、水体、植物、建筑物、铺装场地及其它设施结合,形成完整的风景构图;

(2)、创造连续展示园林景观的空间或欣赏前方景物的透视线;

(3)、路的转折、衔接通顺,符合游人的行为规律。

第6.1.4条主路纵坡宜小于8%,横坡宜小于3%,粒料路面横坡宜小于4%,纵、横坡不得同时无坡度。山地公园的园路纵坡应小于12%,超过12%应作防滑处理。主园路不宜设梯道,必须设梯道时,纵坡宜小于36。

第6.1.5条支路和小路,纵坡宜小于18%。纵坡超过15%路段,路面应作防滑处理;纵坡超过18%,宜按台阶、梯道设计,台阶踏步数不得少于22级,坡度大于58%的梯道应作防滑处理,宜设置护拦设施。

第6.1.6条经常通行机动车的园路宽度应大于4m,转弯半径不得小于12m。

第6.1.7条园路在地形险要的地段应设置安全防护设施。

第6.1.8条通往孤岛、山顶等卡口的路段,宜设通行复线;必须沿原路返回的,宜适当放宽路面。应根据路段行程及通行难易程度,适当设置供游人短暂休憩的场所及护拦设施。

第6.1.9条园路及铺装场地应根据不同功能要求确定其结构和饰面。面层材料应与公园风格相协调,并宜与城市车行路有所区别。

5.1.2城市公园规划的程序

1.规划范围的规定和工作计划的拟定

2.基础资料的收集

基础资料的收集包括:

①城市的历史沿革

②公园所处的地理位置,面积,在城市中的地位

③公园服务范围内的人口组成,分布,密度,成长,发展及老龄化程度

④公园所处区位的自然环境

⑤公园的土地使用与交通状况

⑥公园所在区位的政治与经济活动状况

⑦城市的总体发展模式

3.有关公园的调查

(1)外部条件的调查

①自然环境的调查

②人文环境的调查

③社会经济环境的调查

(2)内部条件的调查

(3)定性与定量的调查

①定性的调查:确定公园的性质,从而进行定性的调查与研究分析

②定量的调查:确定公园的规模大小,设施容量,使用面积等

③公众参与与民意调查:公园的规划设计,需要反映城市居民的实际需求。提高公众参与,重视民意调查,不仅可以做出符合居民需求的规划,更可以获得居民的支持。

(4)研究,分析,确立规划标准和原则

①对基础资料和有关公园的调查,研究分析:对基础资料和现状进行调查,整理和分析,或以图表,或以文字整理研究分析结果;

②对公园进行定性,定量的研究分析:进一步研究分析得出公园规划的定性定量的标准和指标,确定公园的设施内容,设施容量,服务人口,服务半径,人均使用面积等

③对公园相关法令的研究分析以及对国内外公园案例的研究分析

④对公园所在区位内城市居民的行为活动,生活习惯,文化特征等方面的分析

(5)方案的拟定

主要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①规划设计方案

②公园的开发方式

③公园的投资预算

④公园对环境的影响(包括社会文化,居民

生活等的影响)等

(6)方案的评审,修正和选定

(7)规划实施

(8)实施后的评价和改进

5.1.3城市公园规模容量的确定

1.空间规模的确定:

2.影响城市公园空间规模的因素

①游憩需求

②吸引力

③责任模式

3.当前有关城市公园空间规模的几个指标

①人均公共绿地

②城市绿化覆盖率

③城市绿地率

4.城市公园空间规模的确定

5.在确定空间规模是应注意的问题

6.设施容量的确定

5.2设计的三大方法

(一)基准法则:面向大众,解除对人性的压抑,是城市公园产生的思想环境。城市中日益强大的物质力量,要求环境提供人人有权使用的缓解物质作用的场所,求得人性的发挥。城市公园完全符合这些要求。现代城市公园则是打球,溜冰,跳舞,餐饮,以及新兴的游乐项目融合在开敞的大空间中,这也是人们必要的物质需求,说明现代生活已经将人性改造的更具现实性,人在公园中的行为范围相对较大,行动的目的性增强。现代城市公园更讲求物质性,现实性。

(二)外围法则:

1. 行为多样性造就环境的多样性。

现代社会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的繁荣带来了人们行为的多样性。杨·盖尔把

人们在公共空间的户外活动划分为三种类型:必要性活动,自发性活动和社会性活动。

2. 尊重个人空间

人类学家艾德华·T·荷尔(Edward Hall)指出:我们每个人都被一个看不见的个人空间气泡所包围,当我们的“气泡”与他人的“气泡”相遇重叠时,就会尽量避免由于这种重叠所产生的不舒适。所谓“气泡”是随人而动的个人空间,如同人理所当然的领域。空间“气泡”在人静止时作用最明显,而人一旦行动起来它的作用似乎就不那么强烈。基于此,在公园设计中的休息设施要避免空间浪费。

3. 尊重地域性空间

“空间”气泡是个人移动的领地,地域性空间是个人或群体的不动领地,在城市公园中,某些地点会反复地被一定的人群所占有,那么它很可能会被人们默认为地域性空间。地域性的形成有助于促成活动人群的群体性,因此不妨加以利用,关键在于明确边界和地域差别,空间的界限能够提醒使用者使他们明白自己所占领区域的范围,以保证该区域内进行性质相同的活动,可以减少不必要的干扰。

4. 公共空间中的私密性

“个人私密是指人们心理上的一种自由境界,当处于这种心境时,人们对于自己与外界在视觉上、语言上、精神上以及肉体上的联系,都能够随心所欲的自由开敞或关闭。”当外部势力阻碍了某人驾驭自己私密行为时,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是贬低了某人的价值。公共空间尽管是公共的,但它还经常容纳私密性的活动。城市公园中的某些部分应当提供保证私密性的区域,在这些区域内人可以集中精力不受干扰。分隔的手段却未必采用封闭式,也可采取半分封闭式和开敞式。半封闭式的优点是与外界有视线交流,而空间形式仍较封闭,既不只有别人贸然闯入的尴尬,又有较强的限定感。开敞式是指视线通透,限定感不强的处理手法。

5. “人看人,其乐无穷”

人看人,是人与人之间主动的或间接的接触,它的作用对象没有范围限制,既可以是熟悉的人也可以是陌生的人。

6. 液态人流与边界效应

城市公园因功能性和主题性越来越增强而更带有城市空间的味道。从整体来看,行人具有流动性,同一方向的行人组成一股液态流,通畅的路径上流动迅速,不通畅的路径上或是相反方向的人流力量强大时流动缓慢。曲折的边界线也是滞留之处。边界越是曲折变化多,滞留作用也越明显。

在通行空间与休憩空间没有明显区分的公园环境中,应当特别重视边界效应的应用。利用边界线的凹凸造成对人流中的“不坚定者”的吸引和滞流,为需要逗留者提供适合的小空间。

7. 允许抄近路

城市公园设计是以人的心理、行为为出发点。人们走捷径的愿望是非常执着的。在公园中穿越草地、广场等行为不应该一味制止,可以允许发生。这要求增加通道数量,在有所限制的情况下允许行人抄近路。如果是广场硬地,可以以绿地作划分,引导人行线路。而对于草地,若不想让人踩踏,可以有意铺筑几条构图优美又切合实际需要的小路。

8. 满足自我表现

人有炫耀自我的天性。在城市公园中这种表现自我的活动更易发生,因为它不像繁华吵闹的市中心那样有许多有趣的景象,空间也不那么拥挤。针对这种情况,设计者应当提供人们以最自然的方式表现自己的活动空间。在公共活动空间,仍然要提供各种“逞强”的场所供人们表演。

9. 设置安全点

人既会再某些时候表现自我,也会再另一些时候保护自我。在室外环境中有一些“安全点”是适合自我保护的空间。“安全点”的创造依靠空间的多层次性,在某个开放室间周围通过遮挡转折等手段,形成一个个便于人们隐藏自己、又于外界有充分视线交流的空间。

11. 经典形式美的法则:

(1)主从与重点

(2)均衡与稳定

(3)对比与微差

(4)节奏与韵律

(5)比例与尺度

12. 经典空间设计法则:

(1)围合与渗透

(2)序列

(三)主导法则

1.准确合理定位:

如纪念性公园,为了纪念著名人物或著名事件,布局形式多采用轴线对称,规整严谨,尺度雄伟,从而创造出雄伟崇高,庄严肃穆的气氛,如南京的中山陵。

2.公园形态

(1)自然型

(2)几何型:法国古典园林树木配置修剪运用单纯的几何形

(3)混合型:自然和几何型园林交叉混合

例如上海广中公园,东北部采用轴线对称的几何形式。该公园从东入口到西部管理处,约250M长的主轴线贯穿到底,然后一条次轴线垂直于该主中轴线往南,逐步转变为自然曲线道路,土山,水池构成的自然型园林空间。两种类型结合紧密,且相互衬托。

3.按要素分项设计:

地形

硬质景观

软质景观

建筑小品

水体设计

突出主景

轴线终止

塑造地形

视觉重心

超常尺度

借鉴传统造景手法

对景

借景

框景

夹景

漏景

5.3公园绿地规划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公园绿地规划设计首先以充分发挥其功能为基本前提。其次始终本着以人为本的原则。再次,公园绿地的规划设计要以充分发挥绿地的生态效益为原则。最后,公园绿地规划设计要满足美化景观的功能要求。

方法:首先进行对公园的基本情况作一些调查或资料收集工作。另外还要对公园内建筑,广场,道路以及其他公用设施的位置,标高,铺装材料,走向等方面进行分析,以及对园内现有的人文或自然景点区,视线敏感区,视线盲区等进行分析评价。做好全面的分析评定工作后,要针对这些评定结果对公园绿地进行总体规划设计。然后根据公园的性质和现状条件,划分功能景区,并确定各个分区的规模特点,进行总体平面布局。

5.4城市公园空间设计方法

(1):线形

(2):边界

(3):拦阻

(4):诱导

(5):分化

(6):遮蔽

(7):围合

小结:

总之,城市公园的景观设计要在合理利用土地资源、节约建设成本、保护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同时,从不同人群内心深处对景观的需求考虑,循环生物多样性、景观异质性及公众的认同感,并体现当代城市的人文关怀。将其设计成具有地方特色和时代特征,尊重传统、赋予新意;多设项目、重视游乐;广造绿地、精创景观;慎造地形、巧理水体,集游览、休闲、游乐、文化、生态于一体的舒适、祥和的城市公共绿地。

参考文献

[1] 『美国1克莱尔·库珀·马库斯,片罗琳·弗朗西斯.人性场所——城市开放空间设计导则.俞孔坚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

[2] 焦胜,曾光明.城市公园的复合开发研究初探.南方建筑,2003(3):70-72.

[3] 姚亦锋.现代中国城市公园的问题以及景观规划.首都师范大学:自然科学版,2004(1):60-65

[4] 储亦婷,顾远英,杨学军,唐东芹.POE方法在桂林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中应用[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农业科学版),2005,23(2):192—197..

[5] (美)克莱尔·库泊·马库斯,卡罗琳·费朗西斯.人性化场所——城市开放空间设计导则[M].俞孔坚译.北京:中国建筑出版社,2001.

[6] (关)Leonard E.Phillips.公园管理与设计[M].刘家辉译.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

[7] 徐从淮.从系统的改进与退步和可持续发展的观点谈风景区的VIP制度[J]中国园林,2002,18(3):43—45.

[8] 刘剑锋欧阳晓钰《现代城市公园景观规划初探》山西建筑。2007年第33卷第30期。

[9] 王靖松《城市公园绿地景观要素构建研究》山西出版社.2007

[10] 姚时章,王江萍城市居住外环境设计,重庆大学出版社,2001.

[11] 黄发祥.中国城市湿地公园地域特色塑造

[12] 李仲信,刘学.园林空间设计。齐鲁艺苑(山东艺术学院等),2002,(6):Z~5

[13] 刘月,陈东田,刘雪《山东城市公园特色景观营造研究》.山西建筑,2010,(05):347-348

[14] 张灵博,陈珊珊,宋力,《浅谈人的行为与城市公园景观设计》黑龙江农业科学,2009

[15] 李延涛,苏幼坡,刘瑞兴.城市防灾公园的规划思想?.城市规划.2004(5):71—73.

[16] I 苏幼坡,刘瑞兴.防灾公园的减灾功能IJj.防灾减灾T程学报,2004,24(2):232—235.

[17] 姜乃力.Et本城市防灾减灾的经验与启示——以城市防灾公园建设为例?.世界地理研究,2004,13(4):46—50.

[18] 白伟岚,韩笑,朱爱珍.落实城市公园在城市防灾体系中的作用:以北京曙光防灾公园设计方案为例Ⅲ.巾国园林,2006(9):14—21.

[19] 李永雄、陈明仪等著.试论中国公园的分类与发展趋势[J].中国园林,1996/03

[20] 苏幼坡、马亚杰、刘瑞兴.日本防灾公园的类型、作用与配置原则[J].世界地震工程,2004/04

[21] 朱黎霞、李瑞冬.城市绿地分类标准的实践修正[J].中国园林,2007/07

[22] 陈瑾、黄哲、沈守云.浅论城市专类公园发展历程与研究趋势[J].广东园林,2008/03

[23] 张红梅、李娜、刘晓花.城市公园设计[J].农业科技与信息(现代园林),2011/08

[24] 何湘.城市绿地分类探讨[J].中国园林,1993/02

[25] 吴必虎、董莉娜、唐子颖.公共游憩空间分类与属性研究[J].中国园林,2003/05

[26] 张莹.现代城市公园景观规划[J].现代装饰(理论),2011/06

[27] 龚岚、徐程扬.北京市郊野公园类型划分及其特点[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4

[28]李如仪.主题公园[J].造园季刊,1998(1)

[29] Iris Miller.美国的新型城市公园[J].顾启源译.建筑师,1998(2)

[30] 丁丰华.城市公园景观规划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7

[31] 李伟.邻里公园的设计探析[D].青岛大学,2008

[32] 张洁.居住区公园绿地灰空间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12

[33] 纪芳华.社区公园设计初探[D].华中农业大学,2009

[34] 裘鸿菲.中国综合公园的改造与更新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9

[35] 李如生.美国国家公园与中国风景名胜区比较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

2005

[36] 边际.历史名园保护规划研究[D].同济大学,2007

[37] 萧玉瑜.森林公园景观规划设计的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05

[38] 王涛.城市公园景观设计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3:11—15.

[39] 崔柳.法国巴黎城市公园发展历程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6:50—54.

[40] 罗枫.现代主义和现代园林[D].南京林业大学,2003;2l一56

[41] 王敏利.中小城市城市公园规划研究与实践[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0

[42] 艾伦·泰特.城市公园设计[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43] 孟刚等人著.城市公园设计[M] .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3.1

[44] 庄晨辉.城市公园[M] .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9.8

[45] 谭晖编著.城市公园景观设计[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2

[46] 王向荣等著.西方现代景观设计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47] John Ormsbe Simonds.Landscape Architeture.Mcgraw-Hill Book Company,1983

[48] 孟刚.城市公园设计[M].同济大学出版社,2003

[49] 单霓著.开放空间景观设计.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

[50] 周岚等编著.城市空间美学.2001

[51] 丁山.城市公园的规划和设计与公园建筑的原则.设计艺术,2006(3):50—51.

[52] 李惠军,邵锷.传统城市公园的景观现代化之路——重庆市大渡口区城市中心公园景观设计.规划师,2006(1):25-28.

[53] 傅孙萍.城市化进程中的泉州城市公园人文化建设.泉州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4):79—83.

[54] 李丽萍,吴祥.关于开放式公园规划、建设与管理的思考.理论界,2006(7):240-242.

[55] 郑丽蓉.现代城市公园发展的困境及策略探讨.上海交通大学学报,2003(增刊):75-78.

[56] 王晓云.郑和公园设计思路:历史、现实与未来的交融.林业调查规划,2005(3):19-21.

[57设计导则.俞孔坚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

[58] 焦胜,曾光明.城市公园的复合开发研究初探.南方建筑,2003(3):70-72.

[59] 陈卫元.我国城市生态园林建设浅议[J].现代农业科技,2007f1 4).22—23.

[60] 李丽萍,吴祥.关于开放式公园规划、建设与管理的思考.理论界,2006(7):240-242.

[61] 李微.潜谈现代城市公园绿地规划的几点新原则[J].海南大学学报自然版.1999

[62] 赵东汉.国内外使用状况评价(POE)发展研究[J].城市环境设计,2007(2):93—95

[63] (美)克莱尔·库泊·马库斯,卡罗琳·费朗西斯.人性化场所——城市开放空间设计导则[M].俞孔坚译.北京:中国建筑出版社,2001

[62] 李微.潜谈现代城市公园绿地规划的几点新原则[J].海南大学学报自然版.1999 (6).

[63] 同济大学建筑与园林教研室.公圆规划与建筑图集[M]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6.

[64] 同济大学建筑与园林教研室.城市园林绿地规划[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l982.

[65] 丛国英.浅谈公园的免费开放[J].经济师.2006(3):287.

[66] 李敏.关于城市公园免费开放问题的思考[J].广州园林.2006,(2):3-6.

[67] 程宁红.当前我国城市公园经营问题的思考[J].中国园林.2004,(2):34-35.

[68] 张洪领.对公园免费开放的几点思考[J].南方农业.2007.(6):54.55.

[69] 王靖松《城市公园绿地景观要素构建研究》[J]山西建筑.2007

[70] 芦建国,李舒仪.公园植物景观综合评价方法及其应用f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33(6):139—142

[71] 任晋锋.美国城市公园和开放空间发展策略及其对我国的借鉴[N]中国

园林,2003(11).

景观规划设计原理教案(同济学姐亲测有效)

第一讲导论 1、景观学专业的社会需求与实践--景观学专业工作是什么? 1.1景观概念 本专业的概念 1)大众的概念 2)相邻专业的概念 3)本专业的概念 1.2从景观的起源演变理解景观 7类景观 景观1:旷野森林——人类远古的家园?——景观的起源/源头景观 景观2:人类原始生存环境景观——水体:人类生命之源 景观3:人类原始生存环境景观——森林:人类生息繁衍的庇护所 景观4:人类原始生存环境景观——草原:人类丰衣足食的基础 水·森林·草原景观为人类奠定了关于景观的原始自然美感 自然山水——奠定了中国风景园林的基础 景观5:人类农耕生存环境景观——乡村田野、乡村小镇 景观6:人类现代的生存环境景观——旅游度假地景观 景观7:人类现代的生存环境景观——都市居住景观 1、景观的三层含义 1)形态——大地表面 2)环境——生存空间 3)活动——行为心理 2、人类对于景观的本性需求 1)人类的本性必需——自然的生存环境 2)人类的发展需要——美好的生活场所 3)人类的精神向往——精彩的生命历程 3、“景观”与相关专业术语的差别 1)景观与风景 2)景观与园林 3)景观与环境 4.人居环境中的景观 1)聚居建设 2)聚居活动 3)聚居背景

1.1景观学专业实践概览 1.2社会对于景观师的三大领域的需求 (1) 规划设计 (2) 环境与资源保护 (3) 建设与管理 1.2.1景观学专业的实践领域 1 公园绿地 –国家公园、都会公园、都市公园、都市广场、社区邻里公园、儿童游戏场等。 2 休闲游憩与旅游区 –风景区、森林游乐区、休闲农场、观光果园、休闲渔业、温泉区等。 3 大型综合园区 –科学/科技园区、教育园区、校园、主题园区、动植物园区等。 4 道路景观规划设计 –公路景观、街道景观、林荫道路、步道与自行车道等。 5 滨水景规划设计 –河川堤防/高滩地、河滨公园、海岸景观、亲水空间等。 6 绿化美化工程、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开放空间、公共建设、环境艺术等。 7 生态环境与资源保护与发展 –景观保育、复育、修景、视觉景观评估等。 8 城乡风貌 –社区总体营造、地区环境改造、社区规划设计等。 1.2.2 景观学专业实践领域概览 三大基本领域:1)景观资源保护和利用——资源-保护自然环境、城乡环境、历史人文2)景观规划设计——规划-设计形象空间、环境生态、功能使用 3)景观建设与管理——建设-管理施工建设、养护管理、活动组织1.2.3 中国景观的当务之急 需求1:资源与环境保护(环保与生态化) 需求2:城市化 需求3:游憩与旅游化 1)生命性:生长、变化 2)时间性:形成、变化周期 3)地方性:自然的、人文的 ★人居问题: 1、城市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 2、城市化进程不断加速 ★人聚问题:以人为本,创建人类聚集环境,满足游憩娱乐需求 ——景观环境创造问题(规模、生态、风格……)

现代景观设计理论与方法.

现代景观设计理论与方法 简介:现代意义上的景观规划设计,因工业化对自然和人类身心的双重破坏而兴起,以协调人与自然的相互关系为己任。与以往的造园相比,最根本区别在于,现代景观规划设计的主要创作对象是人类的家,即整体人类生态系统;其服务对象是人类和其他物种;强调人类发展和资源及环境的可持续性。 关键字:生态设计,现代景观设计,以人为本,自然,资源 [1][2][3][4] 现代景观设计的含义景观设计学(LandscapeArchitecture)(我国现称风景园林学)是一门关于如何安排土地及土地上的物体和空间来为人创造安全、高效、健康和舒适的环境的科学和艺术。它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也是历史悠久的造园活动发展的必然结果。同时景观也是人类的世界观、价值观、伦理道德的反映,是人类的爱和恨,欲望与梦想在大地上的投影,而景观设计是人们实现梦想的途径。现代意义上的景观规划设计,因工业化对自然和人类身心的双重破坏而兴起,以协调人与自然的相互关系为己任。与以往的造园相比,最根本区别在于,现代景观规划设计的主要创作对象是人类的家,即整体人类生态系统;其服务对象是人类和其他物种;强调人类发展和资源及环境的可持续性。现代景观规划设计包括视觉景观形象、环境生态绿化、大宗行为心理三个方面的内容:1、视觉景观形象是大家所熟悉的主要从人类视觉感受要求出发,根据美学规律、利用空间实体景观研究如何创造赏心悦目的环境形象。2、环境生态绿化是随着现代环境意识运动的发展而深入景观规划设计的内容。主要是从人类的生态感受要求出发,根据自然界生物学原理,利用阳光、气候、动植物、土壤、水体等自然和人工材料,研究如何创造令人舒服的良好的物理环境。3、大众行为心理是随着人口增长、现代文化交流以及社会科学的发展而注入景观环境设计的现代内容。主要是人类的心理精神感受需求出发,根据人类在环境中的行为心理乃至精神活动的规律,利用心理文化的引导,研究如何创造使人赏心悦目、浮想联翩、积极上进的精神环境。视觉景观形象、环境生态绿化、大众行为心理三元素对于人们景观环境感受所起的作用是相辅相成的、密不可分的。通过以视觉为主的感受通道借助于物化的景观环境形态,在人们的行为心理上引起反应,即所谓:鸟语花香、心旷神怡、触景生情、心驰神往。这也就是中国古典园林中的三境一体——物境、情境、意境的综合作用。生态设计的含义“设计”是有意识地塑造物质、能量和过程,来满足预想的需要或欲望,设计是通过物质能流及土地使用来联系自然与文化的纽带。参照西蒙·范·迪·瑞恩和斯图亚特·考恩的定义:任何与生态过程相协调,尽量使其对环境的破坏影响达到最小的设计形式都称为生态设计,这种协调意味着设计尊重物种多样性,减少对资源的剥夺,保持营养和水循环,维持植物生境和动物栖息地的质量,以有助于改善人居环境及生态系统的健康。生态设计反映了人类的一个新的梦想,它伴随着工业化的进程和后工业时代的到来而日益清晰,从社会主义运动先驱欧文的新和谐工业村,到霍华德的田园城市和20世纪70~80年

景观设计基本知识点教学内容

4.6.2景观设施分类 按照设施景观的服务用途,可以将景观分为七类: 休息设施如座椅、野外桌等。 服务设施如电话亭,滩亭、邮筒等。 信息设施如标志、指示牌等。 卫生设施如饮用水栓、洗手洗脚设施、垃圾桶、公用厕所等。 运动设施如各类运动场、球场、高尔夫球场等 游乐设施如儿童游戏设施等 交通设施如分隔墩、隔离墩、路障、候车亭等。 5.景观设计方法 景观设计是多项工程配合相互协调的综合设计,就其复杂性来讲,需要考虑交通、水电、园林、市政、建筑等各个技术领域。各种法则法规都要了解把握,才能在具体的设计中,运用好各种景观设计要素,安排好项目中每一地块的用途,设计出符合土地使用性质的、满足客户需要的、比较适用的方案。景观设计中一般以建筑为硬件,绿化为软件,以水景为网络,以小品为节点,采用各种专业技术手段辅助实施设计方案。 从设计方法或设计阶段上讲,大概的有以下几个方面: 5.1构思 构思是一个景观设计最重要的部分,也可以说是景观设计的最初阶段。从学科发展方面和国内外景观实践领域来看,景观设计的含义相差甚大。一般的观点都认为景观设计是关于如何合理安排和使用土地,解决土地、人类、城市和土地上的一切生命的安全与健康以及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它涉及包括区域、新城镇、邻里和社区规划设计,公园和游憩规划,交通规划,校园规划设计,景观改造和修复,遗产保护,花园设计,疗养及其他非凡用途区域等很多的领域。同时,从目前国内很多的实践活动或学科发展来看,着重于具体的项目本身的环境设计,这就是狭义上的景观设计。但是这两种观点并不相互冲突。 综上所述,无论是关于土地的合理使用,还是一个狭义的景观设计方案,构思是十分重要的。 构思是景观规划设计前的预备工作,是景观设计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构思首先考虑的是满足其使用功能,充分为地块的使用者创造、安排出满足的空间场所,又要考虑不破坏当地的生态环境,尽量减少项目对四周生态环境的干扰。然后,采用构图以及下面将要提及的各种手法进行具体的方案设计。 5.2构图 在构思的基础上就是构图的问题了。构思是构图的基础,构图始终要围绕着满足构思的所有功能。在这当中要把主要的注重力放在人和自然的关系上。中国早在步入春秋战国时代,就进入和亲协调的阶段,所以在造园构景中运用多种手段来表现自然;以求得渐入佳境、小中见大、步移景异的理想境界,以取得自然、淡泊。舒适、含蓄的艺术效果。而现代的景观设计思想也在提倡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和谐,景观设计师的目标和工作就是帮助人类,使人、建筑、社区、城市以及他们的生活,同生命的地球和谐相处。景观设计构图包括两个方

西方现代景观设计理论与方法

前言 多元化是当今设计思潮的一大显著特点 设计活动分为分析创作决策 现代景观设计的三项基本原则尊重自然尊重场所尊重使用者现代景观设计的理性精神集中体现在两个方面: 1,对客观环境的研究强调尊重规律寻求设计的依据 2,对于设计理念的表达应符合逻辑。 现代景观设计需要报握住理性与感性的尺度更强调逻辑关系。 1 现代景观设计及其发展 1.1 近百年景观设计与理论的发展 1.1.1 现代景观设计系统观的形成 设计应该具有三维性,强调景观应该是运动的而不是静止的,不应该是平面的游戏,而是为人们提供体验的场所。空间的概念可以说是现代景观设计的根本性的一次变革。 1.1.2 二战前后的现代主义与景观设计思潮 1.1.3 60年代到70年代的生态主义与大地景观 1.1.4 现代主义之后的多元共生格局 1.2 现代景观设计发展趋势 1.2.1 分解与重构及其多维度演绎 设计应具有三维性,艾克博在《城市的花园设计程序》中强调景观应该是运动的而不是静止的。 空间的概念可以说是现代景观设计的一个根本性变革。

现代景观雕塑中的空间概念对景观的影响还是比较直接。 空间概念起源于绘画 例如以托马斯-丘奇艾克博等人为代表的加州风格。以及布朗-马尔克斯的有机形式景观作品。 1.2.2 从景观规划到城市设计 1.2.3 行为科学与人性化景观环境 现代景观设计强调“创造使人和景观环境相结合的场所,并使二者相得益彰”。研究人的行为与心理从而更好的实现以人为本。拉特里奇的《大众行为与公园设计>, 扬-盖尔的《交往与空间》等。进一步揭示了人在环境中的行为与心理。 人性化景观设计主要由三个方面构成:人的尺寸人在外部空间中的行为特点人在使用空间时的心理需求。 1.2.4 生态学观念与方法的运用 20世纪二三十年代提出,由英国学者提出景观是由复杂的要素相联系而构成的整体。1969年,麦克哈格在其经典名著《设计结合自然》中,提出综合性的生态规划思想。 生态型景观是指有助于人类的健康发展又能够与自然景观相协调的景观。在生态学的观念下也已经形成一系列生态化的工程技术措施,诸如为保护表层土,保护湿地与水系,模拟地带性群落,采用地带性树种,地表水滞蓄,自然化驳岸,中水利用,透水铺装等。 1.2.5 地域特征与文化表达

风景园林景观规划设计基本原理

风景园林景观规划设计基本原理 1、1景观规划设计的概念与特征 1单选(2分)以下哪一句对风景园林三大基本方面的概念有误? A.道路交通、建筑物与形态方面有关 B、活动方面包括行为、精神、历史 C、生态、植物、水体、土壤属于背景方面 D、形态方面包括空间划分、时间安排等正确答案: A 2单选(2分)以下哪一项的尺度不属于绝对空间尺寸? A.人体气泡 B、单个台阶 C、高大远山 D、树木冠幅正确答案: C 3单选(2分)以下哪一项不就是风景园林规划的特征? A.规划的依据性 B、规划的多样性 C、规划的空间性 D、规划的前瞻性正确答案: B

4多选(3分)以下哪些项就是风景园林的哲学追求? A.保护环境生态,创造万物与谐的大背景 B、创造美丽动人的空间形态 C、组织风景园林的大系统 D、构建繁荣昌盛的生存活动状态正确答案: A、B、D 5填空(3分)以风景园林三元论为基础,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的三大基本方面就是(形态活动背景 ) 6填空(3分)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的核心概念就是(空间尺度概念与时间变化概念 )7填空(3分)谈谈对风景园林的哲学认识(存在形式,三层意义,三大追求) 1、2景观规划设计的流程 1单选(2分)以下哪一种比例尺不属于风景园林/景观规划的要求 A、1:500 B、1:5000 C、1:10000 D、1:3000 正确答案: A 2单选(2分)以下哪些不属于风景园林/景观活动类类规划设计 A.带状景观规划设计 B、城市公园规划设计

C、区域、城乡历史文化资源保护规划 D、城市游憩与旅游规划设计正确答案: A 3多选(3分)以下哪些属于风景园林/景观设计流程 A.规划设计B、方案设计 C、施工图设计 D、扩大初步设计正确答案: B、C、D 4.多选(3分)以下哪些不属于风景园林/景观规划流程 A.施工图绘制B、空间规划――总体规划图 C、现状调查分析――调查分析图 D、造价预算正确答案: A、D 5判断(2分)风景园林/景观先规划再设计的流程不可逆。√正确 6填空(3分)风景园林/景观规划设计体系包含哪些内容得分/总分(背景类规划设计、形态类规划设计、活动类规划设计、风景园林规划设计) 7填空(3分)风景园林/景观规划包含哪些层面。 战略规划、总体规划、控制性规划、修建性详细规划与修建设计、方案设计、施工图设计、概念性规划、概念性设计 1、3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的专业语言(上) 1单选(2分)以下哪一项就是风景园林专业语言的来源? A、文化历史 B、自然山水 C、民族风情 D、以上都就是正确答案: D

园林建筑基本知识

园林建筑基本知识 1.中国古代建筑的结构与构架形式。 中国古代建筑的差不多结构形式有:1)抬梁式构架中国古代建筑木构架的要紧形式。这种构架的特点是在柱顶或柱网上架梁,梁层间垫短柱或木块,梁中间立小柱或三角撑,形成三角形屋架。2)穿斗式构架中国古代建筑木构架的一种形式,穿斗式构架的特点是沿房屋的进深方向按檩数立一排柱,每柱上架一檩,檩上布椽,屋面荷载直截了当由檩传至柱,不用梁。 3)井干式一种不用立柱和大梁的房屋结构。这种结构以圆木或矩形、六角形木料平行向上层层叠置,在转角处木料端部交叉咬合,形成房屋四壁,形如古代井上的木围栏,再在左右两侧壁上立矮柱承脊檩构成房屋。 2.中国建筑的屋顶形式: 中国古代建筑的屋顶形式及等级高低排列为庑殿、歇山、录顶、悬山、硬山、攒尖等形式,屋顶是等级的一大标志,犹如封建时代的冠冕和服饰。一样房屋只能做歇山顶、硬山顶、挑山顶等形式,唯有宫殿、庙宇才能用庞殿顶。 3.园林建筑设计的方法和技巧是什么?并论述在园林中的意义。 要点: 园林建筑设计的方法和技巧是立意、选址、布局、借景、尺度与比例、色彩与质感。 (1)立意:依照功能需要,艺术要求,环境条件等因素,通过综合考虑所产生出来的总的设计意图。在园林中,建筑的立意,有二个最差不多的因素是建筑功能和自然环境,二者紧密结合;另外环境也专门重要。 (2)选址:园林建筑设计从景观方面讲,是制造某种和大自然相谐调并具有某种典型景效的空间塑造。“相发合宜,构园得体”是进行园林建筑空间布局的一项重要准则。园林建筑选址,在环境条件上既要注意大的方面,也要注意细微的因素。 (3)布局:布局是园林建筑设计方法和技巧的中心咨询题。几个比较重要的布局咨询题:①空间组合形式;②对比、渗透与层次;③空间序列; (4)借景:其目的是把各种在形、声、色、香上能增加艺术乐趣,丰富画面构图的外界因素,引入到本景空间中,使景色更具有特色和变化。方法有“远借、邻借、仰借、俯借、应时而借。” (5)尺度与比例:园林建筑是供人们休憩、游乐、赏景的所在,一样应该轻松爽朗、富于乐趣和使人不尽回味的艺术气氛,因此尺度必须亲切宜人,给人心亲切的感受。

现代景观设计理论和方法

1.现代景观设计及其发展 1、景观生态学原理、现代空间理论、行为心理学以及设计艺术思潮等领域得探索与研究奠定了现代景观设计研究得基石。 2、通过将空间、行为、生态及人文精神得有机结合,综合提升土地得使用价值与效率,以可持续得方式、方法促进人居环境得发展。 3、促进现代景观设计变革得主要因素: ①20世纪急剧变化得世界格局导致景观设计领域国际化加剧; ②哲学与美学及艺术思潮直接或间接影响着景观设计得理念; ③相关科学技术得发展改变景观设计得架构; ④随着学科高速发展,景观专业知识呈现既高度分化又高度整合得趋势; 4、以生态学、“3S”技术、信息技术为代表改变学科发展态势,改变专业价值观念。 5、景观设计在经历了古典主义得唯美论、工业时代得人本论后,在后工业时代迎来了景观设计得多元论。 6、美国景观设计师丘奇代表作唐纳花园得设计特色“被誉为20世纪最重要得花园设计之一”。受立体主义思想得影响,丘奇认为花园每处景观应可以同时从若干个角度来观赏,并且一个花园应该没有起点与终点得限制,景观空间就是复始得。线条之间得对抗、形式之间得对立,使整个形体具有强烈得约束感,不仅具有自身独立得特点,同时也符合场地得得需求。 7、丹·凯利得米勒花园:占地1、86ha得长条形米勒花园平面沿着长轴方向被划分为三个部分,花园、草地与林地,她用树篱、林荫道与墙垣围合形成矩形空间,在庭院区与草坪之间就是一条两边种植着美洲皂荚得林荫道,道路得尽头摆放着亨利摩尔得雕塑。(2013已考) 8、美国劳伦斯·哈普林得罗斯福纪念公园。以一系列花岗岩墙体、喷泉、跌水、植物等营造了四个空间,分别代表了罗斯福得四个时期及她所宣扬得“四种自由”,以雕塑表现四个时期得重要事件,用岩石与水得变化来烘托各时期得社会气氟,设计与环境融为一体,开放得,引人参与得纪念园得空间特色、景观

园林景观设计方法思路

上海园林景观设计理念 在一个多元文化的国家,在一个充满变数的社会,在一个追求个性的时代,就整个行业而言, 任何单一化的、片面强调某一方面的设计理念或设计方法,最终都将遭到社会的抛弃。但就个体而言,面对激烈的竞争,每一个设计师又不得不追求个性化、专门化的工作方式。因此,就现代园林景观设计理念和设计方法而言,我们只能“就人论人,就事论事”,绝不能以偏概全,用几句口号来概括现代园林景观的整体设计理念。对于同样的理念,不同的人可能会有不同的理解。即使同一个人,当他面对不同的场地或项目时,也可能会提出不同的设计理念来。此外,随着现代园林景观从业人员构成的日趋复杂,各种设计理念层出不穷,我们应该更多地关注那些主流设计师的理论与实践,而不要片面地追随“先锋”、“前卫”的设计理论,或者只留意那些具有很强视觉冲击力的作品。 总的来说,现代园林景观的设计理念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注重场地的设计理念 尊重场地、因地制宜,寻求与场地和周边环境密切联系、形成整体的设计理念,已成为现代园林景观设计的基本原则。风景园林师的作用并非在于刻意创新,更多的在于发现,在于用专业的眼光去观察、去认识场地原有的特性,发现它积极的方面并加以引导。其中,发现与认识的过程也是设计的过程。因此说,最好的设计看上去就像没有经过设计一样,只是对场地景观资源的充分发掘、利用而已。这就要求设计师在对场地充分了解的基础上,概括出场地的最大特性,以此作为设计的基本出发点。就像“潜能布朗”所说的,每一个场地都有巨大的潜能,要善于发现场地的灵魂。 2 注重空间的设计理念 园林景观是由两部分组成,一是由一些景观元素构成的实体,一是由实体构成的空间。实体比较容易受到关注,而空间往往容易被忽略。尤其是我们目前的设计方法,常常只注重那些硬质实体景物,对软质实体景物相对忽视,对空间的形态、外延,以及邻里空间的联系等等注重不够,形成各种堆砌景物的设计方法。因此,注重空间结构和景观格局的塑造,强调空间胜于实体的设计理念,针对视觉空间领域进行整体设计的方法,对我们来说显得尤其重要。老子在《道德经》中的第十一章说:“……故有之以有利,无之以为用。”也就是说,实体“有”之所以给人带来物质功利,是因为空虚处“无”起着重要的配合作用。 3 注重时效的设计理念 园林景观设计与建筑设计最大的区别在于,园林景观是随季节和时间变化的,是有生命的,是处在不断地生长、运动、变化之中的。因此,设计师提出将运动中的花园作为自然持久的作品。所以风景园林师必须认真研究时间性和时效性因素,注重园林景观随时间变化的效果,以塑造随时间延续而可以更新的、稳定的园林景观。一个园林景观作品的诞生,就像一个婴儿出世一样,他本身的生长、变化过程就能给人们带来极大的愉悦和满足。不要期望园林景观作品一次完成、一步到位,那样将会失去很多乐趣。

景观规划设计理论与方法word参考模板

景观规划设计理论与方法 朱捷教授/博导 课程教学目的 1.了解Landscape Architecture(景观规划设计)的产生,及现代景观规划设计的业务范围。 2.了解Landscape Architecture(景观规划设计)的基本理念和研究方法。 参考书籍 1.Landscape Architecture: 景观设计学景园建筑学 A Manual of Site Planning 场地规划与设计手册西蒙咨著王济昌译 and Design 西蒙咨著俞孔坚等译台隆书店出版 John O. Simonds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New York: F W. Dodge 1961 2.现代景观规划设计刘滨谊东南大学出版社1999 3.西方现代园林设计王晓俊编著东南大学出版杜2000 4.Design with Nature 设计结合自然 Ian McHarg 麦克哈格芮经纬译 Garden City, N.Y.: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71 Natural History Press 1969 5.The Image of the City 城市意象 Kevin Lynch 凯文·林奇方益萍何晓译 Cambridge: MIT Press 197 华夏出版社2001 6.Exterior Design in Architecture 外部空间设计 Yoshinoba Ashihara 芦原义信尹培桐译 New York: Van Nostrand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5 Reinhold Company 1970 7.People Place: Design Guidelines 人性场所——城市开放空间设计导则 for Urban Open Space Clair Cooper Marcus and Carolyn Francis 俞孔坚孙鹏王志芳等译 John Wiley& Sons,Inc.1998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年8.Basic Elements of Landscape 风景园林设计要素 Architectural Design 曹礼昆曹德鲲译 Norman K. Booth 中国林业出版社1989 Elsevier Science Publishing Co., Inc. 1983

风景园林景观规划设计基本原理

风景园林景观规划设计基本原理 1.1景观规划设计的概念与特征 1单选(2分)以下哪一句对风景园林三大基本方面的概念有误? A. 道路交通、建筑物与形态方面有关 B. 活动方面包括行为、精神、历史 C生态、植物、水体、土壤属于背景方面 D.形态方面包括空间划分、时间安排等正确答案:A 2单选(2分)以下哪一项的尺度不属于绝对空间尺寸? A. 人体气泡 B单个台阶 C高大远山 D.树木冠幅正确答案:C 3单选(2分)以下哪一项不是风景园林规划的特征? A.规划的依据性 B规划的多样性 C规划的空间性 D.规划的前瞻性正确答案:B 4多选(3分)以下哪些项是风景园林的哲学追求? A保护环境生态,创造万物和谐的大背景 B创造美丽动人的空间形态 C组织风景园林的大系统

D.构建繁荣昌盛的生存活动状态正确答案: A、B、D 5填空(3分)以风景园林三元论为基础,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的三大基本方面是(形态活动背景) 6填空(3分)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的核心概念是(空间尺度概念与时间变化概念 )7填空(3分)谈谈对风景园林的哲学认识(存在形式,三层意义,三大追求) 1.2景观规划设计的流程 1单选(2分)以下哪一种比例尺不属于风景园林/景观规划的要求 A.1:500 B.1:5000 C.1:10000 D.1:3000 正确答案:A 2单选(2分)以下哪些不属于风景园林/景观活动类类规划设计 A.带状景观规划设计 B城市公园规划设计 C区域、城乡历史文化资源保护规划 D.城市游憩与旅游规划设计正确答案:A 3多选(3分)以下哪些属于风景园林/景观设计流程 A.规划设计 B.方案设计 C施工图设计 D.扩大初步设计正确答案:B、C、D 4?多选(3分)以下哪些不属于风景园林/景观规划流程 A.施工图绘制 B.空间规划一一总体规划图 C现状调查分析一一调查分析图D造价预算正确答案:A、D 5判断(2分)风景园林/景观先规划再设计的流程不可逆。"正确

景观施工图基本知识 (2)

培训讲座 一、本次培训目的旨在规范出图程序、完善设计要求、提高设计水准 二、出图要求和程序 1 图框的套用和填写 1.01 正常图框分A0 A0+ A1 A1+ A2 A2+ 六种,套用图框时不应将其它型号 的图框通过放大或缩小来满足所须图框的要求,因为每个图框的图签栏都是统一宽 度的,为7cm,是因为图纸在提交和存档时都是折成A4纸格式的,折成A4大小后,图签栏正好在A4纸的右侧,便于查找,而且每张图纸图签栏大小一致;A3图纸因 为使用较少,所以没有规定格式,如确需A3规格,可将A2图纸缩小至0.707倍, 因为A3图纸图面太小,用A2图签时占用画图空间过多。目录均为A4规格,不应将几张A4目录合并为一张大图,原因也是因为存档查找方便。 1.02 图框的线型,所有图框外细框线型粗0.2,内粗框1.0,分隔线0.2; 1.03 图框栏目填写 合作设计单位如果是有些设计单位资质不够挂靠我们单位出图或者境外单位 做的设计方案由我们院深化施工图设计的可以在此栏填写合作 设计单位的名称;如无合作设计单位,此栏可不填写。 建设单位填写业主方单位名称。 工程名称应为合同中的工程名称。 子项工程名称是总项目名称,里面可以分成若干子项,如某某小区里 面的景观亭、管理房等,此栏目可填写这些分项的名称。填了子 项名称的,图纸编号可以按子项单独编号。 图纸名称就是本张图纸里面的所有图名摘要,如果本张图纸里有很多的图 名,应一一填写进去; 制图绘图人名称,与设计为同一人时,可一并填写,应为本人签名; 设计本张图纸的设计人名称,应为本人签名;原则上要求助工以上职 称人员签字,这点的执行会慢慢规范起来的。 校对应结合我院的图纸校审制度,由具有校对资格的人签名;原则上 要求中级以上职称人员签字,并要求专业要对口。校对人员与设 计不能为同一人。 工种负责本张图纸所属工种的负责人签名;要求中级以上职称人员签字, 并要求专业要对口。可以是校对人员,也可以是设计人员。 工程负责本项目的负责人签名;要符合图审要求和招标时承诺的要求。 审核、审定由院总师办和院领导签名; 图别本张图纸所属类别的简称,如:总图、环境施工图 (简称环施)、绿化施工图(简称绿施)、水施、电施、结施等, 可用拼音首字母代替(如:ZT、HS、LS、SS、DS、JS); 图号按各自类别分别依次填写,如:ZT里面可以有:01、02、03, HS里面也可以有01、02、03等; 工程号由总院统一给出编号; 1.04 目录目录应采用A4规格的标准目录,里面的内容必须与图纸编号和图名一致, 目录上必须签字盖章后方可生效,有些设计单位甚至要求所有章在目录上都要 盖,如:出图章,注册章等。因为目录是对全套图纸的确认,业主方是根据目

风景园林设计理论

[设计理论] 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原理 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原理 园林艺术法则与造景手法: 一、园林艺术法则: 1.造园之始,意在笔先 2.相地合宜,构园得体 3.因地制宜,随势生机 4.巧于因借,精在体宜 5.欲扬先抑,柳暗花明 6.起结开合,步移景异 7.小中见大,咫尺山林 8.虽由人作,宛自天开 9.文景相依,诗情画意 10.胸有丘壑,统筹全局 二、园林造景的艺术手法: 1.主景与配景手法: 2.对景与抑景手法 3.分景与隔景手法 4.夹景与框景手法 5.透景与漏景手法 6.配景与添景手法 7.前景与背景手法 8.层次与景深手法 9.俯景与仰景手法 10.引景与导景手法 11.实景与虚景手法 12.景点与点景手法 13.内景与外景手法 14.朦胧与烟景手法 15.四时造景手法 园林空间艺术布局: 一、静态空间艺术构图 1.静态空间艺术类型: 按活动内容分:生活居住空间、游览观光空间、安静休息空间、体育活动空间等 按地域特征分:山岳空间、台地空间、谷地空间、平地空间、 按开朗程度分:开朗空间、半开朗空间、和锁闭空间等 按构成要素分:绿色空间、建筑空间、山石空间、水域空间等 2.静态空间艺术构图: 1)风景界面和空间感: 风景界面:局部空间与大环境的交接面 空间感:以平地(或水面)和天空构成的空间特征,有旷达感 山环树抱庙宇林立的复合空间,给人以山间仙境的神秘感 2)静态空间的视觉规律: 最宜视距:正常人的清晰视距为25-30cm,明确看到景物细部的视野为30-50m,能识别景物类

型的视距 最佳视域:垂直视角为130,水平视角160,最佳垂直视角小于30,水平视角小于45,即人们静观景物的最佳视距为景物高度的2倍,宽度的1.2倍。 3)三远视景: 仰视高远:一般认为视景仰角分别大于45,60,80,90时,由于视线的消失程度可以产生高大感、宏伟感、崇高感和危严感。 俯视深远:居高临下,俯瞰大地。一般视角小于45,30,10时,则分别产生深远、深渊、凌空感。 中视平远:以视平线为中心的30夹角视场,可向远方平视。 4)花坛设计的视角视距规律:(见图) 5)静态空间尺度规律:(见图) 二、动态序列的艺术布局: 1.园林空间的展示程序: 1)一般序列:一般简单的展示程序有所谓的两段式或三段式之分,所谓两段式就是从起景逐步过渡到高潮而结束。三段式大体上分为:起景――高潮--结景三个段落。 2)循环序列:为了适应现代生活节奏的需要,多数综合性园林或风景区采用了多向入口、循环道路系统,多景区景点划分,分散式游览线路的布局方法,以容纳成千上万游人的活动需求。 3)专类序列:以专类活动内容为主的专类园林有着他们各自的特点。 2.园林道路系统布局的序列类型:(见图) 3.风景园林景观序列的创作手法: 1.风景序列的主调、基调、配调和转调。 2.风景序列的起结开合 3.风景序列的断续起伏 4.园林植物景观序列的季相与色彩布局 5.园林建筑群组的动态序列布局: (转自“园林学习网”https://www.doczj.com/doc/4f5989301.html,/thread-47861-1-1.html) 1.造园之始,意在笔先 这是由画论移植而来的。意,可视为意志、意念或意境。它强调在造园之前必不可少的意匠构思,也就是指导思想、造园意图。然而这种意图是根拒园林的性质、地位而定的。皇家园林必以皇恩浩荡、至高无上为主要意图;寺观园林当以超脱凡尘、普度众生为宗;私家园林有的想耀祖扬宗,有的想拙政清野,有的想升华、超脱,而多数为崇尚自然,自得其乐,乐在其中。这就是《园冶》中兴造论所谓“……三分匠、七分主人……”之说,它表现了设计者的意图起决定作用。 意境指情景交融,意念升华的艺术境界,表现了意因境存、境由意活这样一个辩证关系。如淘渊明所代表的田园意境,反映了古代文人雅士追求清淡隐逸生活的向往。以仙山琼阁、

现代景观设计理论与方法

1.现代景观设计及其发展 1. 景观生态学原理、现代空间理论、行为心理学以及设计艺术思潮等领域的探索与研究奠定了现代景观设计研究的基石。 2. 通过将空间、行为、生态及人文精神的有机结合,综合提升土地的使用价值与效率,以可持续的方式、方法促进人居环境的发展。 3. 促进现代景观设计变革的主要因素: ① 20世纪急剧变化的世界格局导致景观设计领域国际化加剧; ②哲学与美学及艺术思潮直接或间接影响着景观设计的理念; ③相关科学技术的发展改变景观设计的架构; ④随着学科高速发展,景观专业知识呈现既高度分化又高度整合的趋势; 4. 以生态学、“3S”技术、信息技术为代表改变学科发展态势,改变专业价值观念。 5. 景观设计在经历了古典主义的唯美论、工业时代的人本论后,在后工业时代迎来了景观设计的多元论。 6. 美国景观设计师丘奇代表作唐纳花园的设计特色“被誉为20世纪最重要的花园设计之一”。受立体主义思想的影响,丘奇认为花园每处景观应可以同时从若干个角度来观赏,并且一个花园应该没有起点和终点的限制,景观空间是复始的。线条之间的对抗、形式之间的对立,使整个形体具有强烈的约束感,不仅具有自身独立的特点,同时也符合场地的的需求。 7. 丹·凯利的米勒花园:占地1 .86ha的长条形米勒花园平面沿着长轴方向被划分为三个部分,花园、草地和林地,他用树篱、林荫道和墙垣围合形成矩形空间,在庭院区和草坪之间是一条两边种植着美洲皂荚的林荫道,道路的尽头摆放着亨利摩尔的雕塑。(2013已考) 8. 美国劳伦斯·哈普林的罗斯福纪念公园。以一系列花岗岩墙体、喷泉、跌水、植物等营造了四个空间,分别代表了罗斯福的四个时期及他所宣扬的“四种自由”,以雕塑表现四个时期的重要事件,用岩石和水的变化来烘托各时期的社会气氟,设计与环境融为一体,开放的,引人参与的纪念园的空间特色、景观风格与罗斯福总统平易近人的个性非常吻合,从设计上摆脱了传统模式,更为尊重人的感受和参与,他用独特的造性的理念设计了罗斯福纪念园。

风景园林景观规划设计基本原理复习试题(含答案、解析)

风景园林景观规划设计基本原理 复习资料 1.1景观规划设计的概念与特征 1单选(2分)以下哪一句对风景园林三大基本方面的概念有误?得分/总分 A.道路交通、建筑物与形态方面有关 B.活动方面包括行为、精神、历史 C.生态、植物、水体、土壤属于背景方面 D.形态方面包括空间划分、时间安排等正确答案:A 2单选(2分)以下哪一项的尺度不属于绝对空间尺寸?得分/总分 A.人体气泡 B.单个台阶 C.高大远山 D.树木冠幅正确答案:C 3单选(2分)以下哪一项不是风景园林规划的特征?得分/总分 A.规划的依据性 B.规划的多样性 C.规划的空间性 D.规划的前瞻性正确答案: B 4多选(3分)以下哪些项是风景园林的哲学追求?得分/总分 A.保护环境生态,创造万物和谐的大背景 B.创造美丽动人的空间形态 C.组织风景园林的大系统 D.构建繁荣昌盛的生存活动状态正确答案:A、B、D 5填空(3分)以风景园林三元论为基础,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的三大基本方面是得分/总分 (...............)正确答案:形态 解析:正确答案为:形态活动背景 6填空(3分)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的核心概念是得分/总分(...............)正确答案:空间 解析:正确答案为:空间尺度概念与时间变化概念 7填空(3分)谈谈对风景园林的哲学认识得分/总分(...............)正确答案:意义解析:主要从:存在形式,三层意义,三大追求三个方面回答即可 1.2景观规划设计的流程单元测试 1单选(2分)以下哪一种比例尺不属于风景园林/景观规划的要求得分/总分 A.1:500 B.1:5000 C.1:10000 D.1:3000正确答案: A

环境艺术设计基础知识

环境艺术设计基础知识 通过对环境艺术这个专业概念的系统阐述,让学生从专业角度对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有所认识,并通过对环境艺术设计专业领域中的各个学科内容的专业介绍,让学生能够对本专业各个学科领域专业知识有一定的了解和认识。 一、什么是环境设计 区别于产品设计设计创造空间中的要素,环境设计设计创造的是人类的生存空间。 环境设计的中心课题:协调“人—建筑--环境”的相互关系,使其和谐统一,形成完整、美好、舒适宜人的人类活动空间。 人是环境设计的主体和服务目标,人与环境的“最适合化”是环境艺术设计的主要课题。 环境艺术设计: 是指对包括自然环境、人工环境、社会环境在内的所有与我们人类发生关系的环境,以原在的自然环境为出发点,以科学与艺术的手段协调自然、人工、社会三类环境之间的关系,使其达到一种最佳状态。 环境设计的三要素 1.适于人---“以认为本”思想体现。 2.适于空间---适合既定空间,符合规划。 3.适于时间---符合时代功能与美学原则。 另外,还应注意现实的整体性、失控的连续性、意识的民众性三个原则。 二、环境设计的类型 1室内设计2建筑设计3景观设计4园林设计5公共艺术设计6城市设计1、室内设计 室内设计:指对建筑物内部的设计。(根据对象空间的实际情形与性质,运用物质技术手段和艺术处理手段,创造出功能合理、美观舒适、符合使用者生理与心理要求的室内空间环境的设计。) 室内设计的内容:空间设计、装修设计、陈设设计、物理环境设计四个方面。 室内环境类别:住宅室内设计、集体性公共空间设计(学校、医院、办公楼等)、开放性公共室内设计(宾馆、饭店、影剧院、商场、车站等)、专门性室内设计(汽车、飞机和船舶体内设计等)。 2、建筑设计 建筑:建筑物和构筑物 建筑物---供人在其中生产、生活或从事其他活动的房屋或场所。 构筑物---人们不在其中生产、生活的建筑如:水塔、烟囱、堤坝等。 建筑设计:指对建筑物和构筑物的结构、空间及造型功能等方面进行的设计,包括建筑工程设计和建筑艺术设计。 建筑的四个基本要素: 功能实用、结构安全、成本经济、形象美观。 建筑的分类: 按使用性质分/按承重结构分/按层数分等。 建筑的内容与依据 内容:建筑设计、结构设计、设备设计。

《景观规划设计原理》考卷及答案

《景观规划设计原理》考卷及答案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景观学系05-06学年第一学期 本科生专业理论课期终考试试卷(闭卷) (共2页)B卷 考试时间:05.1.20. 下午1:30-3:30 地点:教学南楼117、118、119 授课教师: 刘滨谊等 姓名: 学号: 成绩: (注:简答题、论述题的文字答案请写在本试卷正面余下部分和试卷背面,并标明相对应的题号) 一、概念题 1. 判断下列各题中论述的正确与否(请在正确(Y)或错误(N)上划圈)(10%,每题1分) (1)Y N 按照景观规划设计学科专业的专业概念,景观就是映入眼帘的景象。 (2)Y N 格式塔视知觉研究结论表明:长度相等的一条水平线与一条垂直线看上去垂直线显得较长。 (3)Y N 夹景是一种带有控制性的构景方式,主要运用透视消失与对景的构图处理方法。 (4)Y N 个人空间(“个人气泡”)是指生理上个人所需要的最小空间范围。

(5)Y N 一般说来,3至3.75米的距离被称之为社交距离 (6)Y N 景观轴线就是一条笔直的视觉通廊 (7)Y N 道路景观规划设计中最重要的图纸是平面设计图。 (8)Y N 滨水带景观规划设计中最重要的图纸是剖面图。 (9)Y N 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与旅游区总体规划的目标是大同小异。 (10)Y N 遥感已成为中国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中必不可少的现代技术。 2.就下列各题进行回答或填充(40%,每空1分) (1)根据2005年首届国际景观学教育研讨会的关于景观学的译文,景观学的英文翻译是: landscape studies 。 (2)景观学包含哪三大领域:视觉景观形象;生态环境绿化;大众行为心理。 (3)景观规划设计三元论所对应的三大基础理论是:1 景观美学; 2 景观生态学; 3 景观环境行为学。 (4)景观学学科与专业的三大基本特征是:1、生命性:(生长、变化)2、时间性:(形成、变化周期)3、地方性:(自然的、人文的)。(5)麦克哈格(Ian L. McHarg)(1920-2001),在1969年出版了《设计结合自然》一书,从此举起了景观生态规划的大旗。

现代景观规划设计概述重点老师比用教案

现代景观规划设计概述重点 老师常用教案 第一章本章将通过具体的景观规划设计工程实例使学生对“什么是景观规划设计”和“什么是景观规划设计的理论和方法”有一个直观的了解。第一节现代景观与传统园林对于规划设计师,说到“景观”,就不能不想起“园林”这二字,那么“景观”和“园林”又是什么关系呢?总的来讲,景观最基本、最实质的内容还是没有离开园林的核心(图)。追根寻源,园林在先,景观在后。园林的形态演变可以用简单的几个字来概括,最初是囿和圃,据考证是圃在先。什么是圃?就是“菜地”、“蔬菜园”;囿,就是把一块地圈起来,里面的动物起初是野生的,后来逐渐驯化,变为家养,人们可以在囿中打猎。在这一基础上,进一步人工加以取舍浓缩而成园,保护培育而成林。从中不难看到圃—囿—园—林这样一个来龙去脉。到了现代,又有了新的发展,有了规模更大的环境,包括区域的、城市的、古代的和现代的,凡此种种,加在一起,就形成我们今天所关注的景观。从规划设计专业的角度来看,图也是一种景观,园林的一些基本成分已尽在其中。景观基本成分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软质的东西,如树木、水体、和风、细雨、阳光、天空;另一类是硬质的东西,如铺地、墙体、栏杆、景观构筑。软质的东西,称为软质景观,通常是自然的;硬质的东西,称为硬质景观,通常是人造的。当然也有例外,如山体就是硬质的,但它是自然的。不必急于对景观下定义,还是先看看景观规划设计师具体做的东西。第二节强调精神文化的现代景观设计图所示是一个小项目,基地30m×40m见方,可以称为街头小绿地,或小游园。从材料、功能、形式等来看,这样一个项目中包含了景观、园林规划设计中最基本的道理。这是为1999年昆明世界博览会上海展区作的一个方案,题为“上海花园”。中间是“好大一棵树”,把树拿掉后可以看清平面布局。(图)。另一个已建成的项目是同济大学校园一角——黑松林的改造。这也是一种比较典型的景观设计,基地范围不大,规划手笔不多,但却包含了不少景观设计的原理与追求。概括地说,基本出发点是保护环境、保护树木,尽管树木不是很大,但是已经经过十多年的培育,从一个垃圾山变成今天的样子(图)。景观设计有一个很重要的特点,即它一定要有精神文化的东西在里头,这方面,与建筑和城市相比,景观更为专长。尽管建筑与城市也强调精神文化,但是它们最基本的还是偏重于使用功能,偏重于技术,偏重于解决人类生存问题。景观设计则要上一个层次,它要解决人类精神享受的问题。尤其是在这样一个小尺度的范围内,偏重于艺术性和精神活动,一切建造与布置都围绕着这一核心进行,透过这一片“欧化”的墙,看到的是一个“中国式”的未完成的亭,其寓意是:一片墙代表西方文化的框架,亭则代表东方文化,这一作品意在强调东、西文化的交流,寓意着同济大学这样一所高等学府,是一个东、西文化交流的场所,有意将亭设计成未完成的形式,寓意是让同学们在这样的环境中把知识学到手,再去把它补全(图)。图时芝加哥的一个带状的河畔公园设计。芝加哥与上海的格局有相似之处,有一个很大的湖——密歇根湖,另外有一条南北向的河——芝加哥河穿越而过。公园基地位于芝加哥河南端沿河分布的一块空地处,此地原来是铁路战场,旁边有中国城,在基地的远景中可以看到西尔斯大厦。此外,公园基地中部上空被一高架交通桥所分割。在这个方案中,作者也强调东、西方园林的交融,但要比这幅水彩画复杂,它包括交通组织、人流排布、意义创造,而意义又是要通过形象来说话的,不能仅仅停留于言语文字。其特点是:以高架交通桥为界,将全园分为西方园和东方园两部分,沿一个东方的长城逐渐转换为一个罗马的大台阶,东方文化自然而然向西方文化转型,而这也正好符合功能上的要求,城墙将铁路、中国城等划在界外,而一个颐和园式的长廊实现了虚实对比。事实上,这个设计,尚未动手之前,总平面还未成形之初,作者脑子里已有了那幅水彩画的景象。搞景观设计、园林设计需要这样的意念和意象。这一点与城市规划不一样。城市规划拿到一个项目之初,最先关心的是经济情况、人口情况;园林则不一样,园林最先关心的是“立意”。建筑也强调立意,但建筑或者是建筑群的艺术发挥跟景观的艺术发挥相比是大大受限制的,工业建筑也好,商业建筑也好,哪怕是最具艺术性的大歌剧院,还是有功能要求的限制。悉尼歌剧院已经不错,但它仍不如景观建筑来得自由。景观尤其是园林,应该当作艺术品来作,从这方面讲,景观设计和其他艺术创作都是一脉相承的。这种景观设计方法就是有意识地组织主要的景色、景物(图),再通过脑子转换成平面、立面。为了获得这一景观,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