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本人教版)最新秋九年级美术上册 第二单元 第4课《蜡染与扎染》教案 部编本人教版【经典练习】
- 格式:doc
- 大小:48.99 KB
- 文档页数:3
《蜡染和扎染》一、课题:蜡染和扎染二、课型:新授课三、课时:1课时四、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蜡染与扎染的艺术特色,掌握扎染、蜡染的制作方法并创作设计一幅作品。
过程与方法:通过讲解、演示、实践体验等活动,培养创新意识和设计创作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强继承和发展传统文化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五、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了解蜡染与扎染的艺术特色,掌握扎染的制作方法并创作设计一幅扎染作品。
教学难点:设计有个性、有创意的扎染作品。
六、教学方法:讲授法、演示法、欣赏法、讨论法。
七、教具准备:教师准备:课件、颜料、皮筋、白布、清水。
学生准备:颜料、皮筋、白布、清水。
八、教学过程:一、实物导入师:同学们,今天,老师想请大家来当一当点评家,评一评,老师的这一身装扮如何呢?师:最前面的这位同学你来说。
师:哦,你说老师身上的衣服花纹很独特,平时没有见过这样的衣服款式。
师:谢谢你的夸奖,请坐。
师:后边的同学,你也来说说看。
师:你说老师这身装扮和微博红人李子柒的蜡染很相似,你感觉老师的衣物也是自己用颜料制作的。
师:很好,观察的很细致,请坐。
师:同学们,老师的衣物确实是自己亲手设计、制作的,老师这一身打扮灵感,就来自于今天所要学的这节课,《蜡染和扎染》。
二、讲授新知(一)初步感知师:现在,请同学们观看大屏幕中的这个关于扎染、蜡染的视频,边看边思考,你了解到了多少有关扎染、蜡染的知识。
师:好,视频看完了,谁来跟我们分享一下。
师:那边戴眼镜的男生,你来说、师:你说你知道了扎染是通过绳子、线去捆扎布料,然后浸染形成的一种技艺。
师:很好,你知道了扎染的使用材料,请坐。
师:右边扎马尾的女孩,请你说说看。
师:你说蜡染就是用蜡去做防染剂,将蜡融化后绘制在不需要染的地方,然后再浸染,蜡绘制的地方就是图案了。
师:不错,你已经看明白了蜡染的特征,请坐。
师:在我们的生活中,蜡染主要是用蜡刀蘸熔蜡绘花于布后,然后以植物性染料蓝靛浸染,既染去蜡,布面就呈现出蓝底白花或白底蓝花的多种图案。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初中美术《第4课蜡染与扎染》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了解蜡染和扎染的历史渊源、制作原理和基本方法。
2. 能够描述蜡染和扎染的制作过程和方法。
过程与方法:1. 通过观察、分析和实践,使学生掌握蜡染和扎染的制作过程和方法。
2. 能够运用所学技巧制作简单的蜡染和扎染作品。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 培养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尊重。
2. 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1. 掌握蜡染和扎染的制作方法和基本步骤。
2. 理解蜡染和扎染的历史渊源和文化内涵。
教学难点:1. 如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实践,掌握蜡染和扎染制作方法的要点和难点。
2. 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审美能力。
三、学情分析:学生对于手工艺制作具有较高的兴趣,他们喜欢参与实践性的活动。
同时,学生对于传统文化和手工艺品的认识和了解程度有所不同。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提供足够的实践机会,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实践,深入理解蜡染和扎染的制作过程和技巧。
此外,教师应根据学生的不同程度和兴趣,提供差异化的指导和辅导,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四、教学过程:导入教师:大家好!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情趣浓郁能工巧匠》,第4课《蜡染与扎染》。
请问,你们知道蜡染和扎染是什么吗?对这两种工艺你们有什么了解?学生:(思考一会儿)蜡染和扎染应该是一种手工艺制作吧,通过染料和特殊的技法制作出漂亮的花纹。
教师:很好!蜡染和扎染确实是一种手工艺制作,它们在我们的传统文化中有着重要的地位。
接下来,我会给大家介绍一些蜡染和扎染的知识。
呈现与讨论教师:首先,我将通过图片和视频来展示一些蜡染和扎染的作品,让我们一起欣赏一下。
(教师展示蜡染和扎染的图片和视频)教师:你们看到了吗?这些作品色彩鲜艳,图案精美。
蜡染和扎染是一种将染料添加到织物上的技术,通过特定的方法使染料只渗透到某些部分,创造出独特的花纹和图案。
你们觉得它们有什么特点和区别呢?学生:蜡染和扎染都是手工制作的,但是蜡染是通过涂蜡的方式保护织物上的某些部分不被染料渗透,而扎染是通过绑扎织物的方式限制染料的渗透。
《蜡染与扎染》教学目标认知目标:通过欣赏蜡染扎染作品,使学生了解什么是工艺美术和工艺美术的审美特征,了解蜡染技术的应用。
情感目标:启发学生在欣赏蜡染扎染视频过程中逐步提高欣赏中国工艺美术的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对祖国工艺美术的热爱。
教学的重点与难点重点:让学生了解中国美术中最有代表性的染织技术,理解工艺美术的审美特征。
难点:染织技术过程教学过程导入请同学们分析一下这几幅作品(教材)是什么艺术形式?今天我就带领同学们通过学习工艺美术中的染织——蜡染扎染来一起走进工艺美术的世界。
导入新课(一)蜡染扎染简介蜡染是用蜡把花纹点绘在麻、丝、棉、毛等织物上,然后放入染料缸中浸染,有蜡的地方染不上颜色,除去蜡即现出美丽的花纹。
这是我国古老的防染工艺,历史已很悠久。
扎染工艺分为扎结和染色两部分。
它是通过纱、线、绳等工具,对织物进行扎、缝、缚、缀、夹,等多种形式组合后进行染色。
(二)工艺过程:1、蜡染:画蜡前的处理先将自产的布用草灰漂白洗净,然后用煮熟的芋捏成糊状涂抹于布的反面,待晒干后用牛角磨平、磨光,石板即是天然的磨熨台。
2、点蜡把白布平帖在木板或桌面上,把蜂蜡放在陶瓷碗或金属罐里,用火盆里的木炭灰或糠壳火使蜡融化,便可以用铜刀蘸蜡,然后画出各种图案花纹。
3、染色侵染的方法,是把画好的蜡片放在蓝靛染缸里,一般每一件需浸泡五、六天。
第一次浸泡后取出晾干,便得浅蓝色。
再放入浸泡数次,便得深蓝色。
4、去蜡经过冲洗,然后用清水煮沸,煮去蜡质,经过漂洗后,布上就会显出蓝白分明的花纹来。
(三)蜡染的表现手法蜡染的冰纹就是它让人们为之赞美不绝的性格特征。
冰纹的形成,是蜡画胚布在不断的翻卷侵染中,蜡迹破裂,染液便随着裂缝侵透在白布上,留下了人工难以摹绘的天然花纹,象冰花,象龟纹,真是妙不可喻,同样的图案的蜡画布料,侵染之后,冰纹就似人的指纹一样决不相同,展现出清新自然的美感。
(四)扎染的表现手法扎花即在布料选好后,按花纹图案要求,在布料上分别使用撮皱、折叠、翻卷、挤揪等方法,使之成为一定形状,然后用针线一针一针地缝合或缠扎,将其扎紧缝严,让布料变成一串串"疙瘩"。
第4课蜡染与扎染-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蜡染和扎染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2.学习蜡染和扎染的基本技巧和方法。
3.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4.提高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兴趣。
教学重点1.蜡染和扎染的技巧和方法。
2.对图案进行创作和设计。
教学难点1.如何进行创作和设计。
2.如何运用颜色和材料进行表现。
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单介绍蜡染和扎染的历史和文化背景,让学生了解相关背景知识。
2.展示蜡染和扎染的作品,让学生了解其特点和美感。
2. 学习蜡染技巧1.教师简要讲解蜡染的准备工作和步骤。
2.学生进行蜡染实践,教师进行指导。
3.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创意,进行自由设计和创作。
4.学生分享自己的作品,互相欣赏和评价。
3. 学习扎染技巧1.教师简要讲解扎染的准备工作和步骤。
2.学生进行扎染实践,教师进行指导。
3.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创意,进行自由设计和创作。
4.学生分享自己的作品,互相欣赏和评价。
4. 综合实践1.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创意,结合蜡染和扎染技巧,进行综合实践。
2.学生分享自己的作品,互相欣赏和评价。
课后作业1.总结本课学习的内容,写下自己的体会和收获。
2.设计一个图案,结合蜡染和扎染技巧,进行实践。
3.精心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作品,进行详细研究和分析,并写下自己的感受。
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了解了蜡染和扎染的历史和文化背景,学习了蜡染和扎染的基本技巧和方法,并进行了实践和创作。
同时,通过分享作品和评价,增强了学生的交流和协作能力,提高了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兴趣。
《蜡染与扎染》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蜡染与扎染的历史背景和制作方法。
2.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掌握基本的绘画技巧。
3. 增强学生的审美观念和文化素养,激发对传统工艺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亲手实践,掌握蜡染和扎染的基本技巧,理解两种传统工艺的制作过程。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观察和发现两种工艺的不同的地方,以及如何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平时生活中。
三、教学准备:1. 准备教学用具:黑板、白板、水彩笔、蜡笔、扎带等。
2. 准备教学材料:白布、染料、画纸、画笔等蜡染和扎染所需材料。
3. 准备教学场地:宽敞明亮的教室或实验室。
4. 准备教学时间:大约一节课的时间。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5分钟)利用多媒体播放蜡染与扎染的短片,教师进行引导,提出疑问:同砚们,你们知道这个短片里所展示的是什么技艺吗?学生讨论,发表观点,教师总结:这就是我国民间传统染色技艺中的蜡染与扎染。
那么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了解一下这两种技艺。
设计意图:通过视频引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自然地过渡到新课的学习。
2. 知识讲解(20分钟)(1)蜡染介绍教师讲解蜡染的起源、发展历程和特点。
让学生了解到蜡染作为一种历史悠久的染色技艺,具有奇特的艺术风格。
(2)扎染介绍教师讲解扎染的起源、发展历程和特点。
让学生了解到扎染是以棉布、纱布为原料,通过捆扎、浸染等工艺制作而成的传统染色技艺。
(3)蜡染与扎染的制作过程教师详细介绍蜡染与扎染的制作过程,包括设计图案、绘制蜡花、浸煮白布、点蜡花、去蜡、漂洗晾干等步骤。
让学生对这两种技艺的制作过程有更深入的了解。
设计意图:通过教师的详细讲解,让学生对蜡染与扎染有更全面的认识,为后续的实践操作打下基础。
3. 实践操作(30分钟)(1)分组进行蜡染与扎染实践操作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发放白布、蜡笔、染料等材料,让学生根据所学的制作过程进行实践操作。
九年级美术上册第二单元第4课蜡染与扎染教案新人教教学目标认知目标:通过欣赏蜡染扎染作品,使学生了解什么是工艺美术和工艺美术的审美特征,了解蜡染技术的应用。
情感目标:启发学生在欣赏蜡染扎染视频过程中逐步提高欣赏中国工艺美术的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对祖国工艺美术的热爱。
教学的重点与难点重点:让学生了解中国美术中最有代表性的染织技术,理解工艺美术的审美特征。
难点:染织技术过程教学过程导入请同学们分析一下这几幅作品(教材)是什么艺术形式?今天我就带领同学们通过学习工艺美术中的染织——蜡染扎染来一起走进工艺美术的世界。
导入新课(一)蜡染扎染简介蜡染是用蜡把花纹点绘在麻、丝、棉、毛等织物上,然后放入染料缸中浸染,有蜡的地方染不上颜色,除去蜡即现出美丽的花纹。
这是我国古老的防染工艺,历史已很悠久。
扎染工艺分为扎结和染色两部分。
它是通过纱、线、绳等工具,对织物进行扎、缝、缚、缀、夹,等多种形式组合后进行染色。
(二)工艺过程:1、蜡染:画蜡前的处理先将自产的布用草灰漂白洗净,然后用煮熟的芋捏成糊状涂抹于布的反面,待晒干后用牛角磨平、磨光,石板即是天然的磨熨台。
2、点蜡把白布平帖在木板或桌面上,把蜂蜡放在陶瓷碗或金属罐里,用火盆里的木炭灰或糠壳火使蜡融化,便可以用铜刀蘸蜡,然后画出各种图案花纹。
3、染色侵染的方法,是把画好的蜡片放在蓝靛染缸里,一般每一件需浸泡五、六天。
第一次浸泡后取出晾干,便得浅蓝色。
再放入浸泡数次,便得深蓝色。
4、去蜡经过冲洗,然后用清水煮沸,煮去蜡质,经过漂洗后,布上就会显出蓝白分明的花纹来。
(三)蜡染的表现手法蜡染的冰纹就是它让人们为之赞美不绝的性格特征。
冰纹的形成,是蜡画胚布在不断的翻卷侵染中,蜡迹破裂,染液便随着裂缝侵透在白布上,留下了人工难以摹绘的天然花纹,象冰花,象龟纹,真。
教案:初中美术蜡染与扎染教学课程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感受蜡染和扎染这两种传统手工艺的基本方法和特点。
2. 培养学生对手工艺制作的兴趣和热情,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3. 引导学生理解蜡染和扎染在生活中的应用,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尊重。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蜡染和扎染的样品或图片,以便进行展示和讲解。
2. 学生准备染色用的白布或手帕等材料,以及画笔、颜料等染色工具。
3. 教师准备相关的教材或参考资料,以便学生进行学习和参考。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展示蜡染和扎染的样品或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 教师简要介绍蜡染和扎染的基本方法和特点,让学生对这两种手工艺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二、教学演示(15分钟)1. 教师演示蜡染的基本方法,包括画设计图、上蜡、染色等步骤。
2. 教师演示扎染的基本方法,包括扎紧布料、染色、拆解等步骤。
3. 教师在演示过程中,引导学生注意染色时的颜色搭配和染色的均匀性。
三、学生实践(20分钟)1. 学生按照教师演示的方法,自己动手进行蜡染或扎染的制作。
2. 学生在制作过程中,可以自由发挥,创作出自己喜欢的图案和颜色。
3. 教师在学生实践过程中,进行个别指导,帮助学生解决遇到的问题。
四、作品展示与评价(10分钟)1. 学生将制作好的作品展示给大家,分享自己的创作过程和心得。
2. 教师和学生共同对作品进行评价,可以从图案设计、颜色搭配、制作技巧等方面进行评价。
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次课程的学习内容,让学生对蜡染和扎染有更深的理解。
2. 学生反思自己在制作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思考如何改进和提高自己的制作技巧。
教学延伸:1. 学生可以继续进行蜡染或扎染的制作,提高自己的制作技巧和创造力。
2.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蜡染或扎染的作品展览,展示学生的创作成果。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蜡染和扎染的教学,让学生了解了这两种传统手工艺的基本方法和特点,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第4课蜡染与扎染-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教案一、课程内容本节课主要介绍蜡染和扎染这两种传统的染色技艺,通过解析其原理和方法,让学生了解到中国古代的染色文化。
同时,通过实际操作蜡染和扎染,让学生亲身体验这两种技艺的魅力和实用性。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中国传统染色技艺的发展历史和特点;•掌握蜡染和扎染的原理及其操作方法;•掌握染料与纺织品之间的相互作用原理。
2.技能目标•能够制作出自己的蜡染和扎染作品;•能够运用染色知识,进行创意设计和手工制作。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三、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了解蜡染和扎染的原理与方法;•制作一件蜡染或扎染作品。
2.教学难点•掌握染料与纺织品之间的相互作用原理;•制作出优秀的蜡染或扎染作品。
四、教学方法本节课采用讲解、实践和展示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五、教学过程1.引入创设氛围,介绍中国传统的染色技艺,并带领学生欣赏一些蜡染和扎染作品。
2.讲解讲解蜡染和扎染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并演示操作过程。
3.操作实践让学生分组进行蜡染和扎染操作实践,并互相交流和展示各自的作品。
4.总结回顾本节课所学知识和技能,总结经验和教训,发掘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造力。
六、教师反思本节课通过传统染色技艺的演示和实践操作,生动展示了中国的染色文化,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
但在具体操作时,学生对染料的数量和操作步骤等方面存在不够细心的问题,需要引导学生注意操作细节,提高操作精度。
在今后的教学中,还需要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兴趣,提升班级整体水平。
《蜡染与扎染》教学设计教材分析:蜡染和扎染是我国优秀的民族民间工艺,不仅历史悠久,而且有着丰富的民族文化内涵,其质朴而有个性的形象与设计表现了少数民族同胞的创造智慧。
了解蜡染与扎染的起源历史,欣赏优秀蜡染、扎染艺术品,掌握蜡、扎染的制作方法与步骤,这是学生在本课中要掌握的知识与技能。
但课本中文字说明较少,图片也不多。
蜡染扎染的制作方法与步骤课本都有介绍,课堂上让学生在动手制作的过程中掌握方法并体验蜡染、扎染的魅力与乐趣,为了更好的让学生了解蜡染感受蜡染体验蜡染并热爱蜡染,尊重热爱传承优秀的民族民间工艺,并培养民族自豪与自信,教师应通过网络查阅更多知识进行补充,如蜡染扎染在生活中的使用等。
学习目标:1、认知目标:通过对一些精美蜡染和扎染拓片的欣赏,了解其种类和特征及其制作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2、技能目标:在欣赏古今蜡染与扎染艺术的优秀作品的过程中,学会利用简单的方法进行创作练习,引导学生感受中国古老的染色技艺,体会蜡染与扎染的独特美感。
3、情感目标:利用学习和实践过程中积累的经验和动手操作过程中智慧火花的碰撞,激发学生热爱蜡染与扎染这两种古老的民间艺术,培养学生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教学重、难点:重点:介绍扎染艺术的设计制作步骤。
难点:在自主探究蜡染与扎染的过程中,最大限度地发挥潜能与创造力,设计出有个性的蜡染与扎染作品。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教学课件、图片等。
学生准备:课前搜集相关资料等。
教学过程:一、课堂导入(展示一组利用蜡染和扎染工艺制作的布料和裙子的图片)请学生谈谈这些纹样给你的感受,直接进入主题。
这就是被人们称作“没有针线的刺绣”“不经编织的彩锦”的蜡染与扎染,今天我们就来共同走进美丽的蜡染与扎染的世界。
二、课堂发展1、蜡染与扎染的名词解释:(欣赏湖南凤凰、贵州蜡染艺术品和传统扎染的图片)引出蜡染与扎染的概念。
(1)蜡染:古称蜡缬,是一种古老的手工防染工艺,与纹缬(扎染)、央缬并列为中国古代染缬工艺的三种基本类型,传统民间印染工艺之一。
《蜡染与扎染》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本课时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初步了解蜡染与扎染的起源、特点和技法,培养学生对民族传统工艺的审美意识和动手能力。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能够认识并掌握蜡染与扎染的基本材料、工具使用,学会简单的手工制作过程,同时提升观察力和艺术创作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在于让学生理解蜡染与扎染的工艺原理和操作步骤,掌握基本的手法技巧。
教学难点则在于引导学生感受传统工艺的独特魅力,并尝试自主创新,设计出具有个人特色的作品。
为此,需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引导学生亲自动手实践,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审美情趣。
三、教学准备教学准备包括准备相关教学资料、工具和材料。
教师需准备蜡染与扎染的工艺介绍PPT、实物样品、制作材料包(包括布料、蜡、线等)以及教学示范工具。
同时,教室需布置成美术工作室样式,提供充足的操作空间和安全设施。
学生需自备绘画基础工具,如铅笔、橡皮等。
此外,还需确保教室通风良好,确保师生在操作过程中的安全。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环节在课程的开始,教师首先会以一段简短的视频或图片展示,展示蜡染与扎染的成品,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这两种传统工艺的魅力。
随后,教师会简要介绍蜡染与扎染的历史背景、文化内涵以及它们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
二、新课内容展示在导入环节后,教师将详细介绍蜡染与扎染的基本概念、制作工具和材料。
通过PPT或实物展示,让学生了解蜡染中的蜡、染料、布料等材料以及扎染中的线、针、布料等工具的种类和特点。
同时,教师将通过图示、示范等方式,详细介绍蜡染与扎染的工艺流程,使学生对这两种工艺有更为深入的理解。
三、实践操作指导进入实践操作环节,教师首先会详细指导学生进行蜡染的制作。
这包括蜡的涂抹技巧、染料的调配方法等。
在此过程中,教师需注重示范与指导的结合,通过亲自动手示范和讲解,使学生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
同时,教师还需关注学生的实际操作过程,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操作,确保学生能够准确掌握制作技巧。
人教版初中美术教案分享第二单元情趣浓郁能工巧匠第四课蜡染与扎染一、课题蜡染与扎染二、课时1课时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蜡染和扎染的艺术特征和方法,尝试体验扎染;2、过程与方法:通过欣赏蜡染和扎染作品,并体验扎染的过程,了解蜡染和扎染的艺术特征和方法;3、情感与价值观:提高学习的观察力,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
四、教学重难点1、重点:了解蜡染和扎染的艺术特征和方法;2、难点:能够正确分辨蜡染和扎染的艺术特征和方法,;四、教学准备老师:多媒体课件,扎染和蜡染实物、几份扎染工具(棉布、绳子、染料、盆)五、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老师展示一件扎染和蜡染的实物。
提问1:同学们,大家看我手里的这两条方巾,有同学知道它们分别是用什么工艺制作的吗?学生讨论+老师小结:扎染、蜡染。
提问2:大家回忆一下,去哪里城市的时候,可以看见这两种印染工艺的物品?学生讨论+老师小结:云南、贵州等。
老师导语:扎染和蜡染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生产和生活实践中发明创造并传承至今的染色技艺。
让我们一起进入今天的课程,去了解我们的传统艺术《蜡染与扎染》。
(二)新课教学1、导入,了解扎染--材料和方法老师导语:我们先来看一段扎染的染色过程视频,大家观察一下,扎染的流程和方法有哪些。
新媒体课件播放一段扎染制作过程的视频。
学生讨论+老师小结:★扎染的流程:1、准备物料;2、用橡皮筋进行布料捆扎;3、用燃料进行染色;4、加入固色剂;5、洗涤;6、晾干;7、解绑★扎染的方法:主要取决于“怎么扎”,就是捆扎的方法,捆扎方法不一样,染出来的花纹就不一样。
常见捆扎方法:捆、结、叠、折、缝、夹★扎染的材质:丝、麻、棉2、了解蜡染--图纹和方法老师导语:我们再来看一段蜡染的染色过程视频,大家观察一下,扎染的流程和纹样有哪些。
新媒体课件播放一段蜡染制作过程的视频。
学生讨论+老师小结:★蜡染的流程:1、构思花纹;2、利用蜡不溶于水的特性,用蜡块或者蜡笔,把花纹画在织物上;3、用燃料染色;4、清洗;5、熨烫平整,除去残余的蜡★蜡染的纹样:动物纹、植物纹、几何纹、组合纹...3、扎染和蜡染的特点展示一组扎染和蜡染织物的照片。
《蜡染与扎染》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技能:让学生感受和初步了解蜡染工艺,懂得在制作蜡染作品时,深浅色要合理搭配,上蜡时要用力均匀,色彩的渲染可丰富多彩。
2、过程方法:创设情景引入课题,认知欣赏蜡染作品,用蜡笔水彩的方法制作蜡染作品。
3、情感态度价值观:体验生活的乐趣,感受中国传统的民间美术,增强学生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难点:1、通过欣赏优秀蜡染和扎染作品,了解其种类与特征,体验其美感。
2、设计制作蜡染、印染作品,体会其工艺特点。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准备:1、教具:范画若干幅、示范用工具材料(蜡笔、水彩颜料、毛笔、水罐、调色盘、剪刀)2、学具:蜡笔(油画棒)、水彩颜料、水罐、毛笔、剪刀、调色盘。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引入课题1、演示在事先用白蜡笔画好图案的白纸上渲染色彩。
通过引导观察,懂得蜡笔水彩有不相融合的特性。
2、介绍蜡染与扎染的种类特点。
3、出示课题:出示课题《蜡染与扎染》。
二、正课内容(一)、举例讲述蜡染花布的设计过程(边讲边示范)1、先设计好蜡染花布的骨格,可用蜡笔或油画棒画。
2、选出自己喜欢的颜色,考虑如何搭配出好看的色彩。
可以是同类色,也可以多画几种颜色,用同类色可取得淡雅柔和的效果,运用对比色彩可取得灿烂鲜明的效果。
(二)、探究与发现1、学生上前尝试练习制作“蜡染”,故意给学生创设不成功的体验,引导学生探究,并发现问题的根源。
2、通过观察比较发现深浅色的搭配,也是影响作品效果的重要因素。
(三)、欣赏与发现1、出示收集的蜡染和扎染作品,引导学生观察。
学生欣赏观察,发现蜡画的内容与方法。
通过观察发现蜡画表现的内容:简单的动物、花卉、人物等。
表现的方法:粗犷的线条和色彩涂块面的办法。
2、拓展。
指导用完成的扎染作品制作简单的服饰样式。
(对折剪一半)使作品更富有生活情趣。
三、出示作业要求1、设计或选择一个简单的图案形象,制作一幅蜡染作品。
2、用线条和涂块面的办法画形象。
3、画蜡画时,用力均匀。
蜡染与扎染概念教案教案标题:蜡染与扎染概念教案教案目标:1. 了解蜡染与扎染的概念和区别;2. 掌握蜡染与扎染的基本工艺和技巧;3. 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艺术表达能力。
教案步骤:引入活动:1. 向学生展示一些蜡染和扎染作品的图片,并简要介绍这两种工艺的背景和应用领域。
知识讲解:2. 解释蜡染的概念:蜡染是一种使用蜡作为阻隔剂,在织物上涂抹或绘制图案,然后进行染色的工艺。
3. 解释扎染的概念:扎染是一种使用线条或绳子将织物捆扎、束缚,然后进行染色的工艺。
4. 比较蜡染和扎染的区别:蜡染是通过蜡的阻隔作用来实现图案的保留,而扎染是通过捆扎织物来实现图案的保留。
示范操作:5. 展示蜡染和扎染的基本工艺和技巧,包括材料准备、图案设计、蜡或线条的使用方法、染色过程等。
6. 通过实际操作演示如何进行蜡染和扎染,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相关技巧。
实践活动:7. 分发给学生一些白色织物和蜡笔/线条,让他们自由发挥创造力进行蜡染或扎染实践。
8. 鼓励学生设计自己的图案,并指导他们如何运用蜡或线条来实现图案的保留。
9. 提供染料和染色容器,引导学生进行染色过程,观察颜色的变化和效果。
总结评价:10. 学生完成蜡染或扎染作品后,进行展示和评价,鼓励他们分享自己的创作心得和体会。
1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强调蜡染和扎染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
拓展延伸:12. 鼓励学生进一步了解蜡染和扎染在不同文化中的应用,并与其他传统工艺进行比较和对比。
13. 鼓励学生尝试结合蜡染和扎染技法创作更复杂的作品,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艺术表达能力。
教案评估:14. 观察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参与程度和创作表现,评估他们对蜡染和扎染概念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15. 收集学生的作品和反馈意见,评估教学效果,为后续教学提供参考。
教案扩展:这个教案可以根据不同教育阶段的要求进行调整和扩展。
对于小学生,可以简化工艺和技巧,注重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动手能力;对于中学生,可以加深对蜡染和扎染的理解,引导他们进行更复杂的设计和实践;对于大学生,可以进一步探讨蜡染和扎染在当代艺术中的应用和创新。
人教版九年级美术上册第二单元第4课蜡染与扎染教案一、教材分析本课是依据《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中的“造型·表现”学习领域设计的。
本课通过介绍和探究蜡染和扎染这两种民间艺术形式,使学生了解这两种传统工艺的独特魅力,提高学生对民族传统文化的认识。
同时,通过动手实践,培养学生的造型能力和创造力。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蜡染和扎染的历史渊源、制作原理和基本方法。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和实践,使学生掌握蜡染和扎染的制作过程和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尊重,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和创造精神。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掌握蜡染和扎染的制作方法和基本步骤。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实践,掌握两种制作方法的要点和难点。
四、教学准备教师:PPT课件、实物展示、制作工具等。
学生:绘图用具、制作材料等。
五、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些蜡染和扎染的作品,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这些作品有什么特点?它们是如何制作的?”以此导入新课。
2.学习新课:(1)蜡染制作方法及要点介绍:a. 画稿设计:根据个人喜好或创作主题,进行画稿设计。
注意画稿的构图和色彩搭配。
b. 蜡液制备:将蜂蜡与松香按照一定比例混合加热,制成蜡液。
注意掌握加热时间和温度,确保蜡液的粘稠度适中。
c. 敷蜡:将画有图案的布料平铺在平板上,用刷子将蜡液均匀涂抹在布料上,注意保持图案的清晰度。
d. 染色:将涂有蜡液的布料放入染料中浸泡一定时间后取出,待其自然晾干。
注意选择适当的染料和浸泡时间,以达到理想的染色效果。
e. 去蜡:将晾干的布料放入开水中煮沸,待蜡膜融化后取出晾干,完成作品。
注意控制煮沸时间和水温,避免破坏布料。
(2)扎染制作方法及要点介绍:a. 扎花设计:根据个人喜好或创作主题,进行扎花设计。
注意扎花的形状和纹理的多样性。
b. 扎花制作:将布料按照设计好的图案进行折叠、揉搓、绑扎等处理,形成具有立体感和纹理的扎花。
《蜡染与扎染》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通过欣赏蜡染扎染作品,使学生了解什么是工艺美术和工艺美术的审美特征,了解蜡染技术的应用。
情感目标:启发学生在欣赏蜡染扎染视频过程中逐步提高欣赏中国工艺美术的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对祖国工艺美术的热爱。
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重点:让学生了解中国美术中最有代表性的染织技术,理解工艺美术的审美特征。
难点:染织技术过程
教学过程
导入
请同学们分析一下这几幅作品(教材)是什么艺术形式?
今天我就带领同学们通过学习工艺美术中的染织——蜡染扎染来一起走进工艺美术的世界。
导入新课
(一)蜡染扎染简介
蜡染是用蜡把花纹点绘在麻、丝、棉、毛等织物上,然后放入染料缸中浸染,有蜡的地方染不上颜色,除去蜡即现出美丽的花纹。
这是我国古老的防染工艺,历史已很悠久。
扎染工艺分为扎结和染色两部分。
它是通过纱、线、绳等工具,对织物进行扎、缝、缚、缀、夹,等多种形式组合后进行染色。
(二)工艺过程:
1、蜡染:
画蜡前的处理
先将自产的布用草灰漂白洗净,然后用煮熟的芋捏成糊状涂抹于布的反面,待晒干后用牛角磨平、磨光,石板即是天然的磨熨台。
2、点蜡
把白布平帖在木板或桌面上,把蜂蜡放在陶瓷碗或金属罐里,用火盆里的木炭灰或糠壳火使蜡融化,便可以用铜刀蘸蜡,然后画出各种图案花纹。
3、染色
侵染的方法,是把画好的蜡片放在蓝靛染缸里,一般每一件需浸泡五、六天。
第一次浸泡后取出晾干,便得浅蓝色。
再放入浸泡数次,便得深蓝色。
4、去蜡经过冲洗,然后用清水煮沸,煮去蜡质,经过漂洗后,布上就会显出蓝白分明的花纹来。
(三)蜡染的表现手法
蜡染的冰纹就是它让人们为之赞美不绝的性格特征。
冰纹的形成,是蜡画胚布在不断的翻卷侵染中,蜡迹破裂,染液便随着裂缝侵透在白布上,留下了人工难以摹绘的天然花纹,象冰花,象龟纹,真是妙不可喻,同样的图案的蜡画布料,侵染之后,冰纹就似人的指纹一样决不相同,展现出清新自然的美感。
(四)扎染的表现手法
扎花
即在布料选好后,按花纹图案要求,在布料上分别使用撮皱、折叠、翻卷、挤揪等方法,使之成为一定形状,然后用针线一针一针地缝合或缠扎,将其扎紧缝严,让布料变成一串串"疙瘩"。
浸染
浸染,即将扎好"疙瘩"的布料先用清水浸泡一下,再放入染缸里,或浸泡冷染,或加温煮热染,经一定时间后捞出晾干,然后再将布料放入染缸浸染。
如此反复浸染,每浸一次色深一层,即"青出于蓝"。
(五)蜡染和扎染的区别:
首先用蜡附着在部分布匹上,然后将其放入染料中,没有被蜡附着的面料就染上了染料的颜色,被蜡附着的面料就没有,仍然保持原来面料的颜色,在蜡附着的边缘,由于蜡的渗透,被染的颜色也形成了渗透的样子,并且颜色有从无到有的过渡效果。
扎染面料不是靠蜡来附着,而是依靠绳子来裹扎一部分面料,被扎住的部分不放到染料中,其他部分一样就形成了与染料一致的颜色,捆扎部分也由于液体的浸透形成了颜色的过渡。
三、小结
用蜡染和扎染工艺制成的壁挂、其他工艺品,极富民族特色,一直深得国内外游客的青睐。
若是花色呢就是扎染更自然一些。
但要是论图案画,就应该是蜡染图案更加丰富多彩,形象地再现了人物风貌、山水花鸟、耐人鉴赏。
更加生动活泼。
百分百纯棉布,经过手工蜡染而成,具有浓郁少数民族风情的蜡染画。
除了做墙上装饰,还可以用作台布,服装,让家居洋溢别样的风情。
蜡染画是在布匹上涂蜡、绘图、染色、脱蜡、漂洗而成。
因为在染制的过程中,蜡白布的表面会产生自然龟裂,从而往白色坯布渗入染料而着色,出现许多或粗或细无规则的色纹也叫龟纹,这些龟纹就是区别真、仿蜡染布的标准,因为任何仿蜡染布设计进去的“龟纹”都是有规律可寻的。
蜡染一般都是蓝白两色。
制作彩色蜡染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先在白布上画出彩色图案,然后把它"蜡封"起来,浸染后便现出彩色图案;另一种方法是按一般蜡染的方法漂净晾干以后,再在白色的地方填上色彩。
民间蜡染所用的彩色染料,是用杨梅汁染红色,黄栀子染黄色。
蜡染布画完全手工制作,到目前为止,仍然无法用机械化,自动化来代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