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传动教学设计全解
- 格式:ppt
- 大小:1.16 MB
- 文档页数:44
名师精编精品教案
V带轮的常用材料与结构
V带轮的材料
当v≤25m/s时:HT150、HT200
时:铸钢或钢板焊接的带轮带轮由轮缘、轮毂和轮辐三部分组成
7-3 V带传动的工作能力分析带传动的受力分析与应力分析
一、带传动的受力分析
初拉力F0:带静止时带轮两边带中承受的拉力
紧边拉力F1:带传动工作时在摩擦力的作用下
置→摆锤式张紧轮装置)
注意:张紧轮一般设置在松边的内侧靠近大轮处。
若设置在外侧时,则应使
其靠近小轮,这样可以增加小带轮
的包角,提高带的疲劳强度。
名师精编精品教案。
课题:带传动概述教学内容:1、带传动工作原理2、带传动分类3、带传动的特点4、带的工作面5、V带的结构课堂类型:讲授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了解带传动的工作原理和分类(2)理解带传动的特点(3)掌握带的工作面及V带的结构2、能力目标遵循从感性到理性,从具体到抽象的认知过程,培养学生通过具体实例,总结抽象知识的能力3、情感目标通过新知识的学习,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教学重点:带传动的类型及V带的结构教学难点带传动的特点难点的突破方法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通过具体的图片实例分析,使学生加深对带传动的类型及特点的理解教学方法:以多媒体辅助教学,从分析具体实例入手抽象出特点,类型及结构教具准备:V带数根教学过程:1、组织教学,出示本节的课题及教学重难点2、导入新课拖拉机,洗衣机带传动的组成带传动由主动带轮1、从动带轮2和传动带3组成,利用传动带作为中间挠性件,工作时依靠带与带轮之间的摩擦或啮合来传递运动和动力图1带传动的类型1.按传动原理分(1)摩擦带传动靠传动带与带轮间的摩擦力实现传动,如V带传动、平带传动等;(2)啮合带传动靠带内侧凸齿与带轮外缘上的齿槽相啮合实现传动,如同步带传动。
图传动动态图2.按用途分(1)传动带传递动力用(2)输送带输送物品用。
(应用:输送带1输送带2输送带3)。
本章仅讨论传动带。
图3. 按传动带的截面形状分(1)平带平带的截面形状为矩形,内表面为工作面。
应用:大理石切割机图(2)V带:截面形状为梯形,两侧面为工作表面。
应用:发动机图(3)多楔带:它是在平带基体上由多根V带组成的传动带。
可传递很大的功率。
应用:发动机图(4)圆形带:横截面为圆形。
只用于小功率传动。
应用:家用缝纫机(5)齿形带(同步带):应用:发动机机器人关节2、带传动的特点和应用特点:1、带传动属于挠性传动,传动平稳,噪声小,可缓冲吸振。
2、过载时,带会在带轮上打滑,而起到保护其他传动件免受损坏的作用。
3、带传动允许较大的中心距,结构简单,制造、安装和维护较方便,且成本低廉。
机械基础带传动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机械基础》第五册第四章,主要介绍带传动的相关知识。
具体内容包括带传动的组成、工作原理、类型及选用方法。
通过对带传动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并掌握带传动在机械中的应用和重要性。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带传动的组成和作用,理解其工作原理。
2. 掌握各种类型带传动的特点及选用方法。
3. 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带传动的组成、工作原理、类型及选用方法。
难点:带传动的工作原理及选用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带传动模型、挂图。
学具:课本、笔记本、彩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展示一辆汽车的发动机传动系统,让学生观察并思考其中运用了哪些传动方式。
2. 知识点讲解:(1)带传动的组成:带轮、传动带、张紧装置。
(2)带传动的工作原理:带轮通过带传动实现动力传递,带传动具有弹性滑动,可实现恒速传动。
(3)带传动的类型:V带、平带、同步带。
(4)带传动的选用方法:根据传动功率、传动速度、工作环境等因素进行选用。
3. 例题讲解:分析一个汽车发动机传动带的选用过程。
4. 随堂练习:让学生设计一个简单的传动系统,选择合适的带传动方式。
5. 课堂互动: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各自的设计方案,互相评价。
六、板书设计带传动组成:带轮、传动带、张紧装置工作原理:带轮通过带传动实现动力传递,具有弹性滑动,恒速传动类型:V带、平带、同步带选用方法:根据传动功率、传动速度、工作环境等因素进行选用七、作业设计1. 描述带传动的组成和作用。
2. 解释带传动的工作原理。
3. 比较V带、平带、同步带的特点,选出适合自行车传动系统的带传动方式。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掌握程度如何?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2. 教学过程中是否存在不足?如何改进?3. 拓展延伸:研究带传动的未来发展,如新材料、新设计等。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内容细节重点关注1. 带传动的组成:带轮、传动带、张紧装置。
板书设计或授课提纲课堂教学安排讲授,整顿纪律,清点人数。
人员安全教育及预防突发情况的准备教师: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看到用带传动的场合?学生:例如缝纫机、录音机、跑步机还有一些机器中也常用到带传动(例如粉碎机、手扶拖拉机)。
轿车发动机缝纫机教师:这么多用到带传动的场合,那么带传动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它又是怎么来传递运动和动力的?一、带传动的组成和原理1.带传动的组成带传动一般由固连与主动件的带轮(主动轮),固连与从动件的带轮(从动轮)和紧套在两轮上的挠性带组成。
1—带轮(主动轮) 2—带轮(从动轮)3—挠性带2.带传动的工作原理带传动是以张紧在至少两个轮上的带作为中间挠性件,依靠带与带轮接触面间产生的摩擦力(啮合力)来传递运动与力的。
目前,大多数用带传动的都是依靠摩擦力来传递运动和动力:主动轮通过摩擦力将运动和力传递给带,带有通过摩擦力将运动和力传递给从动轮,从而实现带传动的正常工作。
摩擦力的大小不仅与带和带轮接触面的摩擦系数有关,还与接触面间的正压力有关。
因此,带与带轮之间应有一定的张紧程度,以保证足够的摩擦力。
拉力大的一边称为紧边拉力小的一边称为松边3.机构传动比i机构中瞬时输入角速度与输出角速度的比值称为机构的传动比。
传动比是机械传动中的一个重要概念,针对不同的机械传动,具体的表达式会有所不同,但基本概念是相同的。
带传动的传动比就是主动轮转速nl与从动轮转速n2之比,通常用i12表示。
从传动比公式可以得出:当0<i<1时,机械传动为增速传动(从动轮转速大于主动轮转速);当i=1时,机械传动为等速传动(从动轮转速等于主动轮转速);当i>1时,机械传动为减速传动(从动轮转速小于主动轮转速)。
机械中常用的是减速传动。
传动比的角标符号的含义要清楚,il2 与i21的含义是不同的,在计算中不能混淆。
il2:1为主动轮,2为从动轮,表示轮Ⅰ与轮2的转速比;i21:2为主动轮,1为从动轮,表示轮2与轮1的转速比。
《带传动》参考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带传动及其组成和作用;
2、认识转动的方向:顺时针和逆时针;
二、教学重点:影响主动轮和从动轮转动方向的因素。
三、教学过程:
1、带传动及其组成:带传动是一种常用的机械传动形式,一般是由主动轮、从动轮和
紧套在两轮上的传动带及机架组成。
生活中的带传动较为常见,如:车站及机场安
检处的皮带、大型商场的电梯及粮站用来输送粮食用的皮带均为带传动装置。
2、制作过程:把木板平放在桌面上,白颜色的面朝上。
将主动轮(带手摇柄)用塑料
钉固定在木板最上面的小孔上,再依次固定两个从动轮(不带手摇柄),最后将一
根橡皮筋以平行的方式套在主动轮和任一从动轮上,将另一皮筋以交叉的方式套在主动轮和另一从动轮上面。
3、操作方法:转动手摇柄,发现主动轮和从动轮上的橡皮筋平行套上的时候,两轮的
转动方向相同;橡皮筋交叉的时候,两轮的转动方向相反。
4、知识拓展:
1)、带传动的作用:A、传动带----传递动力用(如磨坊机器与机器之间的传动带);
B、输送带---输送物品用(如输送货物用的输送带)。
2)、带传动的主要优缺点:
A、优点:传动平稳、噪声小、结构简单,能缓和冲击,过载时传动带可发生打
滑而避免损坏装置;
B、缺点:传动效率较低,带的寿命一般较短。
3)、可让孩子认识两种转动的方向,即顺时针和逆时针,像钟表的表针一样传动时,我们称为顺时针方向;反之,为逆时针方向。
四、注意事项:
1、在安装主动轮和从动轮时,塑料图钉不易太紧或太松,以轮掉不下来为宜;
2、如果皮筋有断裂现象,可在备用材料包中取用皮筋进行更换。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好玩的带传动引言:幼儿园教育的目的之一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在幼儿园大班阶段,为了激发孩子们对科学的兴趣,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有趣的科学教案。
本文将介绍一个好玩的科学教案——带传动。
一、带传动的介绍带传动是一种常用的机械传动方式,它利用带子将动力从一个轴传递到另一个轴上。
带传动的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可以广泛应用于各种机械设备中。
二、制作小汽车1. 准备材料- 长方形硬纸板- 平头螺丝刀- 轮子- 塑料带- 小电动机- 电源2. 制作过程- 将长方形硬纸板对折,制作成小汽车的车身。
- 在车身的底部固定两个轮子,这样小汽车就能够移动了。
- 将小电动机安装在车身的前端,利用塑料带将电机与后轮连接起来。
- 将电源与小电动机连接,确保电路能够正常运行。
三、实践探究1. 车辆行驶的原理让孩子们观察小汽车的结构,并引导他们思考小汽车是如何行驶的。
通过讨论,可以让孩子们明白带传动是如何传递动力的。
2. 控制车辆方向将小汽车放在光滑的表面上,观察小汽车的行驶轨迹。
然后,让孩子们尝试在不同方向施加力,观察小汽车的运动变化。
通过探究,可以让孩子们理解带传动中的力的方向对车辆的运动方向有影响。
四、拓展应用1. 设计不同类型的带传动机械让孩子们尝试设计不同类型的带传动机械,如通过带传动实现大型活动道具的自动展示。
可以通过简单的材料,让孩子们动手制作,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动手能力。
2. 带传动在生活中的应用引导孩子们寻找生活中使用带传动的例子,如自行车、洗衣机等。
通过观察和分析,让孩子们明白科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结语:通过这个有趣的科学教案,幼儿园大班的孩子们可以深入了解带传动的原理,并通过动手实践的方式加深对科学的理解。
这样的教学方式既培养了孩子们的科学素养,又提高了他们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希望这个教案能够给幼儿园教师们带来一些启发,让他们能够设计更多有趣的科学教案,激发孩子们对科学的兴趣和热爱。
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1)理解带传动的概念、类型和工作原理。
(2)掌握带传动的传动比计算方法。
(3)了解带传动的应用范围和特点。
2. 能力目标:(1)能够识别不同类型的带传动装置。
(2)能够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带传动方案。
(3)具备分析带传动系统运行状态的能力。
3. 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对机械传动领域的兴趣和热情。
(2)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
(3)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节能意识。
二、教学对象本课程面向机械工程、汽车工程、能源与动力工程等相关专业的大二或大三学生。
三、教学内容1. 带传动的概念和类型2. 带传动的结构和工作原理3. 带传动的传动比计算4. 带传动的应用和特点5. 带传动的安装、调整和维护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系统讲解带传动的理论知识,帮助学生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带传动的应用场景和特点。
3. 实验教学法:让学生动手操作,掌握带传动的安装、调整和维护方法。
4. 讨论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 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带传动,它在生活中有哪些应用。
- 通过多媒体展示带传动的实际应用案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带传动的概念和类型- 介绍带传动的定义、分类和工作原理。
- 结合图片和动画,展示不同类型带传动的结构特点。
3. 讲解带传动的传动比计算- 介绍传动比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 通过实例,让学生掌握传动比的计算技巧。
4. 分析带传动的应用和特点- 介绍带传动的应用范围、优缺点和特点。
- 结合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带传动的应用场景。
5. 实验教学- 安排学生进行带传动的安装、调整和维护实验。
- 指导学生完成实验报告,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分析问题能力。
6. 总结与拓展- 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带传动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
- 鼓励学生课后查阅相关资料,拓展知识面。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提问和回答问题的能力。
《机械设计基础》教案
教学内容:第十章
第一节带传动概述
授课人:
工作单位:
工作部门:
专业方向:
授课年级:
学生人数:
机械设计基础-教案
机械设计基础-教案10-1 摩擦带传动
(2)摩擦型带传动按照带的截面形状又可以分为:a )平带、b )v 带、c )多楔带、d )圆带传动。
1. 平带:平带传动结构最简单,传动效率较高,在传动中心距较大的场合应用较多。
平带的接头方式常用的有胶合、缝合、铰链扣等。
2.v 带传动:V 带传动的传动能力较大,在传动比较大时、要求结构紧凑的场合应用较多,是带传动的主要类型。
四、带传动的受力分析与打滑
带必须以一定的初拉力张紧在带轮上。
静止时,带两边的拉力都等于初拉力F0;传动时,由于带与轮面间摩擦力的作用,带两边的拉力不再相等。
绕进主动轮的一边,拉力由F0增加到F1,称为紧边,为紧边拉力;而另一边带的拉力由F0减为F2,称为松边,为松边拉力。
设环形带的总长度不变(近似的),则紧边拉力的增量应等于松边拉力的减少量,即
两边拉力之差称为带传动的有效拉力,也就是带所传递的圆周力F ,即
将两式换算可得
圆周力F(N)、带速v(m/s)和传递功率P(kW)之间的 关系为
五、带的传动失效——打滑
若带所需传递的圆周力超过带与轮面间极限摩擦力的总和时,带与带轮将发生显著的相对滑动,这种现象称为打滑。
经常打滑将
绘图示意,讲解计算
15分钟。
机械基础带传动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机械基础-带传动一、教学目标1.理解带传动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掌握带传动的分类和工作原理;3.能够计算带传动的传动比和传动效率;4.能够应用带传动解决实际机械问题。
二、教学内容1.带传动的概念和分类;2.带传动的工作原理;3.带传动的计算方法;4.带传动的应用案例。
三、教学流程及教学方法1.教学流程:a.导入:通过提问和引入相关实例,激发学生对带传动的兴趣;b.知识讲解:详细讲解带传动的概念、分类和工作原理;c.计算演示:通过示范计算带传动的传动比和传动效率;d.应用案例:展示一些实际机械中使用带传动解决问题的案例;e.拓展练习:设计一些带传动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f.总结:总结带传动的主要内容,回顾教学目标。
2.教学方法:a.讲授法:通过讲解带传动的概念、分类和工作原理,帮助学生理解;b.示范演示法:通过计算和应用案例的演示,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带传动的运算和应用技能;c.问题解答法: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提问或碰到的难点问题,及时解答,促进学生的思考和理解。
四、教学资源与评价1.教学资源:概念介绍PPT、示例题、课堂实验用具(计算器、传动装置模型);2.教学评价:通过课堂练习、小组合作讨论、课后作业等方式进行,主要评价学生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
五、教学内容详细安排1.导入(10分钟):a.引入相关实例:例如汽车的变速器、自行车的转向系统等,介绍带传动在实际生活和工程中的应用;b.提问:你们知道带传动是什么吗?它有哪些分类?2.知识讲解(30分钟):a.带传动的概念:介绍带传动是指通过带状传送带(如皮带、链条等)将动力传递给另一个转动部件的一种传动方式;b.带传动的分类:根据传动方式的不同,可以分为平带传动、V带传动、链条传动等;c.带传动的工作原理:以平带传动为例,介绍拉紧装置、传动比、传动效率等概念。
3.计算演示(30分钟):a.计算带传动的传动比:根据传动装置减速和增速的情况,通过计算得到传动比;b.计算带传动的传动效率:根据传动装置损失和输入输出功率的情况,通过计算得到传动效率。
及教学准备实践准备:企业生产视频、实训室流体输送设备及工艺流程图。
下达任务:围绕任务做好课前的信息收集、处理与应用的准备。
板书设计教学后记本项目原来实施是老师先给实验步骤并演示,学生再模仿。
学生不愿思考,被动接受,应变能力差。
鉴于本项目的安全性与类似迷宫找出路的有趣性,设置做中学(探究)再学中做(升华),并通过六导六学模式,老师的点拨(而不是讲解与代替学生思考),很好地利用了学生认知特点,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三种学习能力,其过程实施,也培养了学生的一些核心能力(素质)通过能力互补的有效分工,弥补了学生学习能力的不足。
实施中发现:分组、合作、竞赛中,学生结合带有功利性,究其因是教学评价导向问题。
通过与学生座谈、结合学生三维教学目标的实施,制定更为合理、更与理念目标结合的评价体系是破解教学改革实施的关键。
教学过程教学程序与内容教师活动-导学生活动-演设计意图教学程序与教学时间安排教学程序与时间安排:四、教学实施过程教师导学学生学法导练用中学导策策中学导做做中学导评品中学导思思中学导趣剖中学任务下达30’+课后任务策划20’任务实施30’任务评价20’任务小结15’任务拓展20’教学环节时间教学过程设计框架第一课时:项目介绍:流体输送技术与操作实训 地位: 类型:二条线 教学设计与实施: 任务与课时: 考核内容与方式: 教学准备:对照上表解释:整个教学任务的目的与框架学生对整个项目安排有个整体印象,便于自己策划安排,并做项目实施前的准备。
以生产与生活为主线与副线,培养学生兴趣与能力,培养学生操作、应急、创新知识与能力、为学生提供就业与勤工俭学能力。
对照此图,根据任务,初步寻找流体输送图径。
任务下达:老师导“趣”学生“找中学” 为任务一、二“做中学”的“做-探究”做好知识准备,培养学生自主性(信息收集处理利用能力)学习与合作学习能力。
任务实施前准备: 任务一:离心泵输送任务二:重力输送 知识准备[布置任务与启发]①根据柏努利方程,从有利于与不利于流体流动两方面分析:流体输送方式与流体流动方向间关系?②离心泵使用与实验关键步骤间关系?③转子流量计的读数与流体流动方向?④流体流动阻力与哪些因素有关?如何选择管路最节能?⑤每个罐都有排空管,试从流体流动而引起的压力变化,从而影响到能耗的变化,存在安全隐患(压强变化是生产中易燃易爆的因素之一),[分组]能力互补、取长补短。
带传动教学设计全解本文将设计一个带传动的教学,通过实践操作让学生了解传动的原理、结构和应用范围,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一、教学目标1.了解传动的概念、作用和种类;2.掌握传动的结构及工作原理;3.能够正确使用传动进行实际应用;4.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带传动的模型,包括齿轮传动、皮带传动和链条传动等;2.准备相关实验工具和材料,如齿轮、皮带、链条等;3.准备相关参考资料,包括传动的原理、结构和应用范围的介绍。
三、教学过程1.导入环节(10分钟)教师通过介绍一个实际案例,引起学生对传动的兴趣和思考。
比如,一个自行车怎样通过齿轮传动将踏板的动力转化为轮子的动力。
2.理论讲解(20分钟)教师通过投影仪或黑板等,向学生介绍传动的基本概念、作用和种类,并重点讲解齿轮传动、皮带传动和链条传动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3.实验操作(40分钟)3.1齿轮传动教师向学生展示齿轮传动的模型,并讲解齿轮传动的原理。
然后,让学生自行组装齿轮传动,体验齿轮之间的传动关系。
3.2皮带传动教师向学生展示皮带传动的模型,并讲解皮带传动的原理。
然后,让学生自行组装皮带传动,体验皮带的弹性和传动效果。
3.3链条传动教师向学生展示链条传动的模型,并讲解链条传动的原理。
然后,让学生自行组装链条传动,体验链条的连续性和传动效果。
4.总结归纳(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回顾今天的学习内容,重点总结传动的结构、工作原理和应用范围,并帮助学生将理论与实际应用相结合。
5.拓展应用(20分钟)教师提供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传动知识,设计并组装适当的传动装置解决问题。
比如,设计一个能够转动起重机的传动装置。
6.课堂练习(10分钟)教师设计一些简单的习题,让学生检验所学的传动知识,并及时纠正错误。
7.课堂小结(5分钟)教师对今天的教学进行小结,鼓励学生继续深入学习传动的知识,并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机械设计基础》教案
教学内容:第十章
第一节带传动概述
授课人:
工作单位:
工作部门:
专业方向:
授课年级:
学生人数:
机械设计基础-教案
机械设计基础-教案10-1 摩擦带传动
(2)摩擦型带传动按照带的截面形状又可以分为:a)平带、b)v带、
c)多楔带、d)圆带传动。
1、平带:平带传动结构最简单,传动效率较高,在传动中心距较大的
场合应用较多。
平带的接头方式常用的有胶合、缝合、铰链扣等。
2、v带传动:V带传动的传动能力较大,在传动比较大时、要求结构
紧凑的场合应用较多,就是带传动的主要类型。
四、带传动的受力分析与打滑
带必须以一定的初拉力张紧在带轮上。
静止时,带两边的拉力都
等于初拉力F0;传动时,由于带与轮面间摩擦力的作用,带两边的拉力
不再相等。
绕进主动轮的一边,拉力由F0增加到F1,称为紧边,为紧
边拉力;而另一边带的拉力由F0减为F2,称为松边,为松边拉力。
设环形带的总长度不变(近似的),则紧边拉力的增量应等于松边
拉力的减少量,即
两边拉力之差称为带传动的有效拉力,也就就是带所传递的圆
周力F,即
将两式换算可得
圆周力F(N)、带速v(m/s)与传递功率P(kW)之间的
关系为
五、带的传动失效——打滑
若带所需传递的圆周力超过带与轮面间极限摩擦力的总与时,
带与带轮将发生显著的相对滑动,这种现象称为打滑。
经常打滑将使
带的磨损加剧、传动效率降低,以致使传动失效。
绘图示
意,讲解
计算
15分钟。
《机械设计基础》教案
教学内容:第十章
第一节带传动概述
授课人:
工作单位:
工作部门:
专业方向:
授课年级:
学生人数:
机械设计基础-教案
机械设计基础-教案10-1 摩擦带传动
(2)摩擦型带传动按照带的截面形状又可以分为:a)平带、b)
v带、c)多楔带、d)圆带传动。
1. 平带:平带传动结构最简单,传动效率较高,在传动中心距较大
的场合应用较多。
平带的接头方式常用的有胶合、缝合、铰链扣等。
2.v带传动:V带传动的传动能力较大,在传动比较大时、要求结构
紧凑的场合应用较多,是带传动的主要类型。
四、带传动的受力分析与打滑
带必须以一定的初拉力张紧在带轮上。
静止时,带两边的拉力
都等于初拉力F0;传动时,由于带与轮面间摩擦力的作用,带两边
的拉力不再相等。
绕进主动轮的一边,拉力由F0增加到F1,称为
紧边,为紧边拉力;而另一边带的拉力由F0减为F2,称为松边,
为松边拉力。
设环形带的总长度不变(近似的),则紧边拉力的增量应等于松
边拉力的减少量,即
两边拉力之差称为带传动的有效拉力,也就是带所传递的圆周
力F,即
将两式换算可得
圆周力F(N)、带速v(m/s)和传递功率P(kW)之间的
关系为
五、带的传动失效——打滑
若带所需传递的圆周力超过带与轮面间极限摩擦力的总和时,
带与带轮将发生显著的相对滑动,这种现象称为打滑。
经常打滑将
绘图示
意,讲解
计算
15分钟。
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1)了解带传动的原理、类型、特点和应用;(2)掌握带传动的张紧、安装和维护方法;(3)了解带传动的传动比、效率、使用寿命等参数。
2.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2)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3)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3. 情感目标:(1)激发学生对机械传动的兴趣;(2)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3)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二、教学内容1. 带传动的原理和类型;2. 带传动的张紧、安装和维护;3. 带传动的传动比、效率、使用寿命;4. 带传动的应用实例。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带传动的原理、类型、特点和应用;2. 案例分析法:分析带传动的实际应用案例,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3. 实验法:通过实验操作,让学生掌握带传动的张紧、安装和维护方法;4.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带传动的相关问题,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5. 课堂提问法:针对教学内容,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回答。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让学生初步了解带传动,激发学习兴趣。
2. 讲解带传动的原理和类型,让学生掌握相关知识。
3.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带传动的实际应用,提高分析能力。
4. 实验环节:让学生动手操作,掌握带传动的张紧、安装和维护方法。
5.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带传动的相关问题,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6. 总结与反思: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带传动的原理、特点和应用。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回答问题的准确性;2. 实验操作:评估学生在实验环节的操作技能和问题解决能力;3. 小组讨论: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团队合作、问题解决等方面;4.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对本节课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六、教学资源1. 教材:《机械设计基础》;2. 教学课件:制作带传动教学课件,包括原理、类型、应用等;3. 实验器材:准备带传动实验器材,如带轮、张紧装置等;4. 网络资源:利用网络资源,拓展带传动的相关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