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评价题解题策略科学探究方法专题
- 格式:doc
- 大小:100.50 KB
- 文档页数:3
温州中考初中科学实验探究题答题思路温州中考初中科学实验探究题答题思路一、实验目的和背景:在中考科学考试中,出现探究题的概率较高。
这类题目要求学生通过实验来解决问题,锻炼学生的实验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本文将以温州中考初中科学实验探究题为例,介绍一下答题思路。
二、实验思路:1. 仔细审题:首先,要仔细阅读题目要求,明确实验的目的和要控制的变量。
通过仔细分析题目,可以确定实验要解决的问题,总结实验的目的和实验内容。
2. 设计实验:在设计实验时,要注意实验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合理选择实验装置和实验方法,确保实验过程的科学性。
3. 正确操作:在操作实验时,要准确无误地进行实验步骤。
注意观察、记录实验结果的过程,保持实验数据的准确性。
4. 组织实验结果:实验结束后,要对实验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
根据实验的目的和要求,对实验结果进行归纳总结。
可以通过绘制实验曲线、制作图表等方式直观地展示实验结果。
5. 问题解答:最后,要根据实验结果回答题目提出的问题。
要仔细分析实验结果,遵循科学的思维逻辑,给出合乎要求的解答。
要注意逻辑严密、言之有理,用丰富的语言叙述实验思路和得出的结论。
三、注意事项:在解答实验探究题时,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仔细审题:对题目要求进行准确理解,确定实验目标和解决问题的途径。
2. 运用科学知识:在掌握实验技能的基础上,要灵活运用科学知识,对实验结果进行合理解释。
3. 阐述实验思路:在回答问题时,要将实验思路清晰地展示出来,让阅卷老师能够理解你的实验过程和推理思路。
4. 结论的准确性:结论必须与实验结果相符,且具备科学的解释性和合理性。
5. 表达语言的规范性:在答题过程中,要注意语言的规范性和准确性,避免出现语病和错误表达。
四、实践与总结:为了提高对实验探究题的应对能力,同学们应多进行实际操作,积累实验经验。
在实验过程中,要善于观察、思考和总结,提高对问题的分析与解决能力。
通过反复实践和总结,积累实验思维,才能在中考中游刃有余地应对实验探究题。
初中科学探究题解题策略初中科学探究题解题策略科学探究是初中科学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学生发展科学思维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
在科学探究中,解题是非常重要的环节。
本文将从问题分析、实验设计、数据处理、结论推理等方面介绍初中科学探究题解题策略。
一、问题分析1.理解问题在进行科学探究时,首先需要明确研究的问题。
理解问题不仅包括了解问题所涉及的知识点,还需要深入思考问题的内涵和外延。
只有准确地理解了问题,才能提出合适的假设和实验方案。
2.提出假设在理解问题的基础上,需要提出合适的假设。
假设应该具备可验证性和可操作性,并且应该与已有研究成果相符合。
同时,应该预测实验结果,并且考虑到可能存在的误差因素。
二、实验设计1.确定变量在进行实验时,需要确定自变量、因变量和控制变量。
自变量是研究者主动改变的因素;因变量是受自变量影响而发生改变的因素;控制变量是在实验中保持不变的因素。
确定变量有助于实验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
2.制定实验方案根据问题和假设,制定合适的实验方案。
实验方案应该包括实验步骤、实验器材、实验条件等方面。
同时,应该考虑到可能存在的误差因素,并且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
三、数据处理1.数据采集在进行数据采集时,需要注意测量方法和仪器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同时,应该重复测量,并且记录下每次测量值。
这样可以减小误差,并且提高数据可靠性。
2.数据处理在进行数据处理时,需要对数据进行整理、统计和分析。
常用的方法包括平均数、标准差、直方图等。
通过对数据的分析,可以得出初步结论,并且判断是否满足假设。
四、结论推理1.结论总结在得出初步结论后,需要对结果进行总结,并且验证假设是否得到支持或者否定。
同时,在总结中也要考虑到可能存在的误差因素,并且提出相应的解释。
2.结果解释在对结果进行解释时,需要将研究结果与已有研究成果进行比较,并且解释研究结果的意义和影响。
同时,也需要对实验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反思,并且提出改进措施。
总之,初中科学探究是一个系统性、综合性的过程。
初中科学实验探究题的解题技巧1. 理解问题是关键在面对初中科学实验探究题时,第一步就是要搞清楚题目到底在问啥。
记住,这可不是“猜谜游戏”,而是考察你对科学实验的理解能力。
先别急着动手做实验,先把题目好好读一遍,理清楚每个要求。
1.1 理解题目中的关键字例如,题目可能会问“如何验证酸碱指示剂的作用?” 这里的“验证”就是关键字,意味着你需要用实验的方法来证明某个现象。
再比如,“探究”可能要求你探索某种现象的原因或效果。
搞清楚这些关键字,能帮助你理清思路,避免走弯路。
1.2 划分问题的步骤接下来,把问题分解成几个小步骤。
例如,题目让你研究不同温度对化学反应速度的影响,你可以先考虑如何设定实验温度,然后如何测量反应速度。
这样一步步分解,做起来会觉得清晰多了。
2. 设计实验方案弄懂题目之后,接下来就是设计实验方案了。
这一步可不能马虎,因为实验设计好坏直接决定了结果的准确性。
2.1 选择合适的实验材料要设计实验,首先要选择合适的实验材料。
比如说,如果你要验证某种物质的酸碱性,那你肯定需要酸碱指示剂。
别把实验用的材料搞错了,否则实验结果可能就会乱套。
2.2 设定实验条件实验条件的设定也很重要。
比如,温度、时间、浓度这些因素,都可能影响实验结果。
所以,最好能在实验之前,设定好各个条件,并记录下来,确保每次实验都是在相同的条件下进行的。
3. 实施和观察实验实验方案设计好后,就可以动手实验了。
在这个过程中,细节和观察力就显得尤为重要。
3.1 认真操作实验过程中要小心翼翼,操作一定要细致。
比如,测量液体的体积时,要确保刻度准确。
别小看这些细节,它们往往决定了实验的成功与否。
做实验就像做饭一样,不能随随便便。
3.2 记录实验数据记录实验数据时,要尽量详细。
不要只是记下结果,还要把实验中遇到的问题、变化情况都写下来。
这样,你才能更好地分析实验结果,得出结论。
4. 分析实验结果实验做完了,数据也记录下来了,接下来就是分析结果了。
提高科学实验探究题解题能力的教学策
略
科学实验探究题是指让学生在进行科学实验的过程中,通过观察、测量、分析等方法,探究科学问题,并做出结论的题目。
为了提高学生解决科学实验探究题的能力,可以采取以下教学策略:
注重学生的实验技能的培养:可以给学生提供丰富的实验设备和材料,并给予充分的实验练习机会,让学生掌握实验技能。
注重学生的观察能力的培养:可以让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多观察、记录实验结果,并给予充分的观察练习机会,让学生提高观察能力。
注重学生的分析能力的培养:可以在实验过程中让学生分析实验数据、绘制图表,并给予充分的分析练习机会,让学生提高分析能力。
注重学生的综合能力的培养:可以设计多样化的科学实验探究题,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运用所学知识、技能,进行综合运用,增强学生的综合能力。
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可以让学生在完成实验探究题之后,自主搜索、查阅相关资料,加深对问题的理解,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科学探究题解题策略▲1.提出科学问题①从日常生活、自然现象或实验现象的观察中发现并提出可以进行科学探究的问题 b ②领会提出问题的途径和方法 b ③理解提出问题对科学探究的意义 b1.从实验设计中寻找问题的线索1.水蚤的身体呈半透明,制作装片后在低倍显微镜下可以观察到其心脏的搏动情况。
某班甲、乙、丙、丁四组学生,分别用滴管从10℃、20℃、30℃的三种含有水蚤的培养液中吸取培养液,滴在载玻片上,制成不同装片进行观察,得到数据如下表。
试回答:(1)本实验研究的问题是________ 。
(2)表中有错误数据的组别是_______________。
(3)实验数据有误是因为实验操作的时间太长引起的,为什2.某校科学兴趣小组利用砂砾、黏砾和粉砾等土壤矿物质颗粒按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
他们把纱布包在漏斗的底端,再用橡皮带扎紧。
在三个漏斗中分别放入砂砾、黏砾和粉砾,在每个漏斗的上部留有相同的空间。
把三个漏斗分别置于三个烧杯上,分别往三个漏斗中缓慢倒入等量的足够的水,当漏斗底部开始有水渗出时按下秒表计时。
(1)该科学兴趣小组想探究的问题是。
(2)本实验因该收集的证据是。
(3)三个装置中呈现的实验结果是不同的,请作出解释。
3.如图是根据实验记录作出的折线图,分析该图并回答:(1)该实验要研究的问题是;(2)从图中可以得出的信息有(举一例)。
4、一位科学家把一株绿色植物放在不同颜色的光下照射,然后他再测量该植物对每种光的吸收值,实验结果如下表。
请据表回答下列问题:一株绿色植物对不同颜色光的吸收百分率(1)这位科学家设计该实验的目的是。
(2)若分别用红光和绿光照射该植物,则哪种光的光合作用效果好?原因是。
(3)该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可以将光能转变为。
2.从猜想.假设中寻找问题5.一天饭后,孙青同学帮妈妈收拾桌上的碗筷时不小心将一杯水碰倒,他忙拿干抹布去擦,却很难将水擦干.妈妈见状拿了另一块干抹布擦,很快就将桌上的水擦干了.他感到有些奇怪,忙问妈妈是怎么回事?妈妈只是告诉他,我拿的抹布是棉布做的,你手里的抹布是涤纶的.他不禁想到了一个问题并进行了如下的探究:(1)提出的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猜想与假设:抹布的吸水能力可能跟布料的种类有关(3)所需的器材:三个形状和大小相同的烧杯,质量相同的棉布、麻布和涤纶布各一块,足够的水。
科学探究题答题技巧
科学探究题是指在科学学科中,通过实验、探究等方式来解决各种问题的题型。
以下是一些科学探究题的答题技巧:
1. 看清探究的问题,针对问题写结论。
2. 运用一些方法,如控制变量法、对照试验法、伏安法等。
3. 认真分析材料,紧扣探究问题找寻材料中的线索。
4. 描述实验步骤时,要简洁明了,重点突出。
5. 分析实验结果时,要针对问题,找出关键信息,并进行合理的推理和判断。
6. 总结实验结论时,要紧紧围绕探究的问题,依据实验数据和分析进行表述。
7. 对于新型探究题,不要惊慌,要相信自己能够解决。
此外,在答题时,还应注意:
1. 审题要细,要将题目的外在条件和内在条件 (隐性条件) 都找出来。
2. 思考要充分,要考虑题目主要想考你什么,最能反映问题的陷阱是什么。
3. 定位要准,在脑海中抓准重点,将知识点定位。
4. 表述要清晰,答案要简洁明了,重点突出,一定要用学科语言进行表述。
5. 思维要发散,要能够从多个角度思考和分析问题,不要被固定思维所束缚。
总结起来,科学探究题的答题技巧关键在于仔细审题、充分思考、准确定位、清晰表述等方面。
初中科学实验探究题的解题技巧大家好,我是一名科学老师,今天我要和大家聊聊初中科学实验探究题的解题技巧。
科学实验是检验我们理论知识的重要途径,也是培养我们动手实践能力和科学精神的有效手段。
那么,如何才能更好地解决初中科学实验探究题呢?下面我将从三个方面给大家详细介绍。
一、明确实验目的和要求在解答初中科学实验探究题时,首先要明确实验的目的和要求。
实验目的是指实验要达到的预期效果或者要证明的科学原理;实验要求则是指实验过程中需要掌握的基本技能和注意事项。
只有明确了实验目的和要求,我们才能有的放矢地进行实验,从而更好地完成实验探究题。
例如,我们在做“测定水的沸点”这个实验时,首先要明确实验的目的是测量水的沸点,然后根据实验要求掌握使用温度计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实验过程中准确地测量出水的沸点,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二、设计合理的实验方案在明确了实验目的和要求之后,我们需要设计一个合理的实验方案。
实验方案是指在实验过程中要采取的具体步骤和方法。
一个好的实验方案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完成实验探究题,提高实验的成功率。
设计实验方案时,我们要注意以下几点:1. 选择合适的材料和仪器:根据实验目的和要求,选择合适的材料和仪器,确保实验过程的顺利进行。
2. 确定实验步骤:按照一定的顺序和方法,逐步完成实验过程。
在每一步操作中,要注意安全措施和操作技巧。
3. 考虑可能出现的问题:预测实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并提前做好应对措施。
这样可以避免在实验过程中出现意外情况,影响实验结果。
4. 记录实验数据:在实验过程中,要认真记录实验数据,包括观察到的现象、测量的数据等。
这些数据是我们得出结论的重要依据。
5. 分析实验数据:在收集到足够的实验数据后,要对数据进行分析,找出规律和趋势。
这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实验现象,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三、总结归纳实验结论在完成实验过程并收集到实验数据后,我们需要对实验结果进行总结归纳,得出科学的结论。
实验探究题的解题技巧(一)实验探究题的解题技巧引言实验探究题是科学课程中常见的一种题型。
解决这类问题需要运用科学方法、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等技巧。
本文将介绍几种解决实验探究题的有效技巧,帮助读者更好地应对这类题目。
技巧一:明确问题在解答实验探究题之前,首先需要明确问题。
仔细阅读题目,分析问题中涉及的变量、因素和观察指标。
明确问题有助于建立解题的思路和策略,避免在实验过程中迷失方向。
技巧二:制定实验设计解决实验探究题需要进行实验,而好的实验设计是解题的关键。
以下是几个制定实验设计的技巧:•独立变量与因变量:明确实验中的独立变量(自变量,可控制的变量)和因变量(因果关系的观察指标)。
合理选择独立变量和因变量,确保能够获得有意义的数据。
•对照组:为了比较实验结果,需要设立对照组。
对照组是没有接受独立变量影响的实验组,用来对比实验组的观察结果。
•重复实验:重复实验能够提高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建议至少进行三次独立重复实验,并取平均值进行数据分析。
•记录细节:在实验中,记录每一个实验步骤和操作的细节是非常重要的。
这样可以减少误差并能够验证实验结果的可复现性。
技巧三:数据分析与展示实验完成后,需要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
以下是几个数据分析与展示的技巧:•统计分析:利用数学统计方法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如计算平均值、标准差和置信区间等。
根据数据的特点,选择适当的统计方法进行分析。
•图表展示:使用图表能够更直观地展示实验数据。
常用的图表包括柱状图、折线图和散点图等,根据实验数据的特点选择适合的图表进行展示。
•数据解释:解释实验数据的含义和结果是解答实验探究题的关键。
通过对数据的分析和比较,得出结论并解释实验结果的原因。
技巧四:总结与思考在实验探究题解答完毕后,进行总结与思考是必要的步骤。
以下是几个总结与思考的技巧:•得出结论:根据实验数据的分析和解释,得出结论并回答问题。
结论应该具备科学性和准确性。
•讨论误差:在解决实验探究题时,误差是不可避免的。
科学探究题解题策略▲1.提出科学问题①从日常生活、自然现象或实验现象的观察中发现并提出可以进行科学探究的问题 b ②领会提出问题的途径和方法 b ③理解提出问题对科学探究的意义 b1.从实验设计中寻找问题的线索1.水蚤的身体呈半透明,制作装片后在低倍显微镜下可以观察到其心脏的搏动情况。
某班甲、乙、丙、丁四组学生,分别用滴管从10℃、20℃、30℃的三种含有水蚤的培养液中吸取培养液,滴在载玻片上,制成不同装片进行观察,得到数据如下表。
试回答:(1)本实验研究的问题是________ 。
(2)表中有错误数据的组别是_______________。
(3)实验数据有误是因为实验操作的时间太长引起的,为什进行实验。
他们把纱布包在漏斗的底端,再用橡皮带扎紧。
在三个漏斗中分别放入砂砾、黏砾和粉砾,在每个漏斗的上部留有相同的空间。
把三个漏斗分别置于三个烧杯上,分别往三个漏斗中缓慢倒入等量的足够的水,当漏斗底部开始有水渗出时按下秒表计时。
(1)该科学兴趣小组想探究的问题是 。
(2)本实验因该收集的证据是 。
(3)三个装置中呈现的实验结果是不同的,请作出解释。
3.如图是根据实验记录作出的折线图,分析该图并回答:(1)该实验要研究的问题是 ;(2)从图中可以得出的信息有 (举一例)。
4、一位科学家把一株绿色植物放在不同颜色的光下照射,然后他再测量该植物对每种光的吸收值,实验结果如下表。
请据表回答下列问题:一株绿色植物对不同颜色光的吸收百分率(1)这位科学家设计该实验的目的是 。
(2)若分别用红光和绿光照射该植物,则哪种光的光合作用效果好 ?原因是 。
(3)该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可以将光能转变为 。
2.从猜想.假设中寻找问题5.一天饭后,孙青同学帮妈妈收拾桌上的碗筷时不小心将一杯水碰倒,他忙拿干抹布去擦,却很难将水擦干.妈妈见状拿了另一块干抹布擦,很快就将桌上的水擦干了.他感到有些奇怪,忙问妈妈是怎么回事?妈妈只是告诉他,我拿的抹布是棉布做的,你手里的抹布是涤纶的.他不禁想到了一个问题并进行了如下的探究:(1)提出的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猜想与假设: 抹布的吸水能力可能跟布料的种类有关(3)所需的器材:三个形状和大小相同的烧杯,质量相同的棉布、麻布和涤纶布各一块,足够的水。
科学实验探究题答题技巧科学实验探究题答题技巧作为一种重要的考试形式,科学实验探究题在中小学教育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然而,这种题型往往让许多学生感到困惑和不知所措。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提供一些答题技巧。
一、理解实验过程在回答实验探究题之前,首先需要仔细阅读实验过程,理解每个步骤的含义和目的。
特别是要注意实验中使用的仪器、试剂以及测量方法等细节问题。
只有充分理解了实验过程,才能更好地回答问题。
二、注意数据分析在实验探究题中,数据分析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需要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并且找出其中的规律和趋势。
同时,在进行数据处理时也需要注意误差和精度问题。
三、注重结论推断在回答实验探究题时,需要根据所得结果进行结论推断。
这个过程需要考虑到多种因素,并且要有逻辑性和合理性。
同时,在得出结论时也需要注明依据和证明方式。
四、注意语言表达在回答实验探究题时,需要注意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清晰度。
应该用简洁明了的语言描述实验过程和结果,并且避免使用模糊或不准确的词汇。
同时,还需要注意语法和拼写问题,以保证答案的规范性和规范性。
五、多练习多总结最后,要想在实验探究题中取得好成绩,就需要多进行练习,并且总结经验和教训。
可以通过模拟考试、做题集等方式来提高自己的能力,并且及时纠正错误和不足之处。
总之,在回答实验探究题时,需要认真阅读题目,理解实验过程,注重数据分析和结论推断,并且注意语言表达和练习总结等方面。
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应对这种考试形式,取得好成绩。
专题四评价改进类实验能力培养及答题技巧【题型01 评价改进类】一、熟核心知体系1.题目特点:此种题型突出“评价”实验,所以题干实验目的明确,围绕实验目的已设计好实验,但由于实验设计中存在某些不足(如变量设计不合理或未设计、没有强调等同和适宜即没有遵循单一变量原则、结果检验不合理、原理使用不当等),导致实验结果不能说明实验结论。
2.解答思路二、知真题明考向1.(2022·湖北·统考高考真题)不同条件下植物的光合速率和光饱和点(在一定范围内,随光照强度的增加,光合速率增大,达到最大光合速率时的光照强度称为光饱和点)不同,研究证实高浓度臭氧(O3)对植物的光合作用有影响。
用某一高浓度O3连续处理甲、乙两种植物75天,在第55天、65天、75天分别测定植物净光合速率,结果如图1、图2和图3所示。
【注】曲线1:甲对照组,曲线2:乙对照组,曲线3:甲实验组,曲线4:乙实验组。
回答下列问题:(1)图1中,在高浓度O3处理期间,若适当增加环境中的CO2浓度,甲、乙植物的光饱和点会(填“减小”、“不变”或“增大”)。
(2)与图3相比,图2中甲的实验组与对照组的净光合速率差异较小,表明。
(1)从图3分析可得到两个结论:①O3处理75天后,甲、乙两种植物的,表明长时间高浓度的O3对植物光合作用产生明显抑制;②长时间高浓度的O3对乙植物的影响大于甲植物,表明。
(2)实验发现,处理75天后甲、乙植物中的基因A表达量都下降,为确定A基因功能与植物对O3耐受力的关系,使乙植物中A基因过量表达,并用高浓度O3处理75天。
若实验现象为,则说明A基因的功能与乙植物对O3耐受力无关。
2.(2019·浙江选考,第33题节选)欲验证胰岛素的生理作用,根据以下提供的实验材料与用具,提出实验思路,预测实验结果并进行分析。
材料与用具:小鼠若干只,胰岛素溶液,葡萄糖溶液,生理盐水,注射器等。
(要求与说明:血糖浓度的具体测定方法及过程不做要求,实验条件适宜)三、专题专练能力提升1. 触觉是人体与周围环境最为直观的交互形式,Piezo家族蛋白在触觉等机械力感知信号传导中发挥重要作用。
初中物理科学探究方法专题一.控制变量法【知识回放】所谓控制变量法,就是在研究和解决问题的过成中,对影响事物变化规律的因素和条件加以人为控制,只改变某个变量的大小,而保证其它的变量不变,最终解决所研究的问题.这种方法在实验数据的表格上的反映为:某两次实验只有一个条件不相同,若两次实验结果不同,则与该条件有关,否则无关。
反过来,若要研究的问题是物理量与某一因素是否有关,则应只使该因素不同,而其他因素均应相同。
控制变量法是中学物理中最常用的方法,也是中考出题最多的方法。
在初中物理课本中,应用这种方法的有:1.蒸发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2.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3.液体压强的大小与哪些引速又关.4.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5.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6.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哪些因素有关7.动能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8.重力势能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9.导体的电阻与哪些因素有关10.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11.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12.探究电流做功的多少与哪些因素有关13.探究电流的热效应与哪些因素有关14.探究电磁铁的磁性强弱与哪些因素有关【典例探究1】为了研究物质的某种特性,某小组的同学先做了如下实验:他们在甲、乙两只完全相同的烧杯中分别放入100克和200克的温水,实验时,让它们自然冷却,并利用温度计和计时器测量水的温度随时间的变化情况。
记录数据分别如表1、表2所示。
(设甲、乙两杯水每分钟放出的热量相等)(1)分析比较表1和表2中的数据可知,实验时,两杯水所处环境的温度是的。
(填“相同”或“不相同”)(2)分析比较表1(或表2)中第一行和第三行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放出的热量与降低的温度成正比。
(3)分析表1和表2中的第三列、第四列、第五列等数据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
(4)进一步综合分析比较表4和表5中的数据及相关条件,还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
二.等效替代法【知识回放】用相等或容易测得的量代替不便直接求出的物理量,这种方法就是等效替代法等效替代法是常用的科学思维方法。
等效是指不同的物理现象、模型、过程等在物理意义、作用效果或物理规律方面是相同的。
它们之间可以相互替代,而保证结论不变。
等效的方法是指面对一个较为复杂的问题,提出一个简单的方案或设想,而使它们的效果完全相同,从而将问题化难为易,求得解决。
在初中物理课本中,应用这种方法的有:1.在研究合力时, 一个力和两个力使弹簧发生的形变是等效的,那么这个力就替代了两个力,所以叫等效替代法2.在研究串并联电路的总电阻时,也用到了这种方法.3.在平面镜成像的实验中,我们利用两个完全相同的蜡烛,验证物与像的大小相同,因为我们无法真 4.正的测量物与像的关系,所以我们利用了一个完全相同的另一根蜡烛来等效替代物体的大小.【典例探究】探究物理规律和解决实际问题常运用到许多重要的物理思想和方法.下列过程中运用了“等效替代”方法的是()A.测量一张白纸的厚度 B. 研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C. 曹冲称象D. 牛顿总结出惯性定律三.转换法【知识回放】物理学中对于一些看不见、摸不着的现象或不易直接测量的物理量,通过用一些非常直观的现象去认识,或用易测量的物理量间接测量,一些比较抽象的看不见,摸不着的物质的微观现象,要研究它们的运动规律,使之转化为学生熟知的看得见,摸得着的宏观现象来认识它们,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叫做转换法。
初中物理在研究概念、规律和实验中多处应用了这种方法。
在初中物理课本中,应用这种方法的有:1.测不规则小石块的体积我们转换成测排开水的体积.2.我们测曲线的长短时转换成细棉线的长度.3.在测量滑动摩擦力时转换成测拉力的大小.4.在研究电热与电流\电阻的因素时,我们将电热的多少转换成液柱上升的高度.5.我们在研究电功与什么因素有关的时候,将电功转换成砝码上升的高度.6.在我们回答动能与什么因素有关时,我们将动能转化为小木块在平面上被推动的距离,距离越远则动能越大.7. 我们在认识和研究“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理论时,由于分子是微观的,不能直接用肉眼看到,因此,我们可以通过能直接观察或感觉到的扩散现象去认识和理解它;8.电流看不见、摸不着,我们可以通过各种电流的效应来判断它在存在9.磁场看不见摸不着,我们可以通过小磁针指向或偏转以及与其它一些磁场的效应来判断它的存在;。
10.很多仪器的制造也利用了转换法。
如将看不见、摸不着的温度转换成液柱的升降制成了温度计。
将看不见、摸不着的液体压强转换成两液面的高度差制成了压强计等。
【典例探究1】爱因斯坦说过:“磁场在物理学家看来正如他坐的椅子一样实在。
”磁场虽然看不见、摸不着,但可以通过对小磁针的作用证明其存在。
在物理学中还有其他一些现象也是这样,如用可证明的存在。
【典例探究2】分子运动肉眼看不见、摸不着,不便于研究,但我们可以通过研究墨水的扩散现象来认识它,这种方法在科学上叫“转换法”,下面四个实例也采用“转换法”的是()A. 利用光线来研究光的直线传播现象B. 判断电路中是否有电流时,我们可通过电路中的灯泡是否发光去确定C. 研究电流与电压、电阻关系时,先保持电阻不变去研究电流与电压互感器的关系;然后再保持电压不变去研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D. 研究电流时,将它比做水流三、理想化法:理想化法是指根据所研究问题(一般都十分复杂,涉及诸多因素)的需要和具体情况,确定研究对象的主要因素和次要因素,保留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排除无关干扰,从而简明扼要地揭示事物的本质。
理想化法是一种科学抽象,是研究物理学的重要方法。
理想化方法包括理想实验法和理想模型法。
1、理想实验:理想实验又叫做假想实验或思想上的实验,它是人们在思想中塑造的一种理想实验,是逻辑推理的一种特殊形式,在实际中并不能进行。
理想实验在物理学的理论研究中有重要的作用。
伽里略论证惯性定律所设想的实验——在无磨擦情况下,从斜槽滚下的小球将以恒定的速度在无限长的水平面上永远不停地运动下去,就是物理学史上著名的理想实验。
再如将一只闹钟放在密封的玻璃罩内,当罩内空气被抽走时,钟声变小,由此推理出:真空不能传声。
显然上述实验是人们在思维中进行的理想过程,与实际实验相比,理想实验能更大程度地突出实验中的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得出更本质的结论。
2.理想模型:【知识回放】实际现象和过程一般都十分复杂,涉及到众多因素,采用模型方法可起到简化和纯化的作用.忽略次要因素,从复杂事物中抽象出理想模型,合理近似的反应所研究事物的本质特征,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叫理想模型法.在初中物理课本中,应用这种方法的有1.光线(光线是看不见的,我们使用一条看得见的实线来表示,就将问题简化利用了理想化模型)2.磁感线(为了研究磁场,我们引入一条线将研究的问题简化,其实这条线并不存在).3.研究肉眼观察不到的原子结构时,建立原子核式结构模型。
4.电路图是实物电路的模型。
【典例探究1】芜湖,一直以来就是长江下游重要的商贸港口城市。
芜湖长江大桥,这座目前我国科技含量最高的特大型公、铁两用斜拉索桥梁的建成,使得芜湖这座古老的城市又焕发出强烈的时代气息。
大桥的建设,用到了很多物理学的知识和研究方法。
(1)在铁路桥引桥靠近居民住宅区一侧,建有高3米左右的板墙(如图所示),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汽车过桥时,每隔一段距离会有明显颠簸,这是大桥桥面上的缝隙所致。
这些缝隙是()A.一种交通标志,用于确认距离,避免发生追尾事故B.来往车辆过多,造成路面损毁C.避免司机开车由于过分平稳而瞌睡D.伸缩缝,用于允许路面的膨胀和收缩(3)将大桥的结构进行简化,取其部分可抽象成如图丁所示的模型。
①可以看出它用到了的相关知识。
其中O是__________,_______代表桥重和过往车辆等产生的对桥的作用力。
②为了减小钢索承受的拉力,在需要与可能的前提下,可以适当增加塔桥的高度。
请分析原因。
③假如让你来设计新的斜拉索式大桥,你还能提出什么方法可以减轻钢索承受拉力?(说出一种方法即可)④你知道吗?在上述的研究中,我们用到了物理学中很重要的一种研究方法:建立模型。
建立模型可以帮助人们透过现象,忽略次要因素,从本质认识和处理问题;建立模型还可以帮助人们显示复杂事物及过程,帮助人们研究不易甚至无法直接观察的现象。
想想看,在初中物理学习中,你在研究哪些问题时也用到了这种研究方法?请举一例具体说明。
(本题实例除外)【典例探究2】以下是物理学习中的几个研究实例:(1)在研究磁场时,引入磁感线;(2)在研究物体受几个力时,引人合力;(3)在研究电流时,将它比作水流;(4)在研究光时,引入光线。
前面几个实例中,采用“建立理想模型法”的是()A.(l)(3)B.(2)(3)C.(1)(4)D.(3)(4)五.科学推理法【知识回放】推理法是根据已知物理现象和规律,通过想象和推理对未知的现象做出科学的推理和预见.推理法是在观察实验的基础上,忽略次要因素,进行合理的推理,得出结论,达到认识事物本质的目的。
理想实验是研究物理规律的一种重要的思想方法,它以大量的可靠的事实为基础,以真实的实验为原形,通过合理的推理得出物理规律.【典例探究】人们常用推理的方法研究物理问题。
在研究物体运动状态与力的关系时,伽利略通过如图1(甲)所示的实验和对实验结果的推理得到如下结论:运动着的物体,如果不受外力作用,它的速度将保持不变,并且一直运动下去。
推理的方法同样可以用在“研究声音的传播”实验中。
如图1(乙)所示的实验中,现有的抽气设备总是很难将玻璃罩内抽成真空状态,在这种情况下,你是怎样通过实验现象推理得出“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这一结论的?假如在伽利略著名的理想实验中,实验设想的步骤有:1减小第二个斜面的倾角,小球在该斜面上仍然要达到原来的高度.2要两个对接的斜面,让静止的小球沿一个斜面滚下,小球将滚上另一个斜面.3继续减小第二个斜面的倾角,最后使它成水平面,小球将沿水平面作持续的匀速运动.4如果没有摩擦,小球将上升到原来释放时的高度.(1)请将上述设想步骤按照正确的顺序排列 (只要填写序号)(2)在上述设想步骤中,有的属于可靠事实,有的则是理想化的推论.下面关于这些事实和推论的分类正确的是( )A ①是事实,②③④是推论.B ②是事实, ①③④是推论.C ③是事实, ①②④是推论D ④是事实, ①②③是推论六.类比法【知识回放】类比法是指将两个相似的事物做对比,从已知对象具有的某种性质推出未知对象具有相应性质的方法.类比法在物理中有广泛的应用。
所谓类比,实际上是一种从特殊到特殊或从一般到一般的推理。
它是根据两个(或两类)对象之间在某些方面的相同或相似而推出它们在其他方面也可能相同或相似的一种逻辑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