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探究题的一般解题方法
- 格式:docx
- 大小:32.09 KB
- 文档页数:6
科学探究一、探究题的答题技巧1、控制变量法对于多因素(多变量)的问题,常常采用控制因素(变量)的方法,把多因素的问题变成多个单因素的问题,而只改变其中的某一个因素,从而研究这个因素对事物影响,分别加以研究,最后再综合解决,这种方法叫控制变量法。
变量,是指没有固定的值,可以改变的数。
变量一般有水分,光照,温度,长度,粗细,材料等等2、对照不做处理的一组称为对照组(做处理的一组称为实验组)对照作用的标准答案:①对照②与……(一般指实验组)作对比,得出……③排除……对实验结果的干扰3、对实验材料选择的要求(1)种子:颗粒饱满植物:生长良好,大小高度差不多动物:健康,大小,年龄差不多(2)数量相同且一般为多个例1、某同学在两个同样的花盆中种下大豆种子,并设计了如下实验。
从实验可知:他在研究影响大豆种子发芽的因素是()花盆光线情况温度水分甲向阳处20 ℃充足乙向阳处20 ℃不充足A. 阳光B. 空气C. 温度D. 水分例2、为了探究有关食品腐败的问题。
李敏同学取三个相同的锥形瓶,各加入50 毫升牛奶,高温煮沸后按下表要求进行处理,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甲瓶乙瓶丙瓶瓶口敞开敞开用消毒棉球塞住温度25℃5℃25℃A.实验前将锥形瓶中的牛奶高温煮沸,目的是杀灭原有的细菌B. 甲瓶与乙瓶形成一组对照实验,探究的是温度对食品腐败速度的影响C. 甲瓶与丙瓶形成一组对照实验,实验的变量是牛奶中有无细菌D. 乙瓶与丙瓶形成一组对照实验,实验的变量是瓶口是否敞开例3、某同学在培养皿底部铺上棉花,然后把相同数量的豌豆种子放在棉花上。
实验过程与A. 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光照、温度和水分对种子萌发的影响B. 对比甲、丁两组实验,可以得出种子的萌发与水分有关C. 该实验选用具有活胚且大小相同的豌豆种子作为实验材料,属于控制变量D. 对比乙、丙两组实验,可以得出种子的萌发与光照有关4、探究环节一般情况下,探究问题,提出问题,假设和结论都可以用一句话来回答,只是句式不同。
实验探究题的解题技巧
实验探究题是一种常见的题型,用于考查学生对实验探究方法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在实验探究题中,通常会要求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操作、收集数据和分析数据等。
以下是一些实验探究题的解题技巧和拓展。
1. 确定实验目的和问题。
在解决实验探究题之前,需要先明确实验的目的和问题。
这有助于你更好地理解题目的要求,并确定实验方案。
2. 设计实验方案。
在确定实验目的和问题后,需要设计实验方案。
实验方案应该包括实验的具体内容、实验的步骤、实验的变量和指标等。
3. 进行实验操作。
在进行实验操作时,需要注意实验的细节和操作规范,以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4. 收集数据。
在收集数据时,需要注意数据的完整性和准确性,并采用适当的方法进行数据分析。
数据分析的方法可以包括统计方法、图表分析等。
5. 得出结论。
在得出结论时,需要根据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判断,并根据实验目的和问题提出相应的结论和建议。
结论和建议应该具有科学性、实用性和可行性。
6. 撰写实验报告。
在完成实验探究后,需要撰写实验报告,包括实验的目的、实验方案、实验结果和数据分析等。
实验报告应该具有简明扼要、清晰易懂的特点,以便他人阅读和理解。
实验探究题的解题技巧包括确定实验目的和问题、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操作、收集数据和分析数据、得出结论和撰写实验报告等。
在解题过程中,需要注意实验细节和操作规范,以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并根据实验目的和问题提出相应的结论和建议。
初中科学探究题解题策略引言初中科学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实践能力。
探究题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学习方式,可以帮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和问题解决的能力。
在本文中,我们将讨论一些有效的解题策略,以帮助中学生在探究题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二级标题1:理解问题在解决任何问题之前,首先需要全面理解问题的要求和背景。
这个阶段非常关键,因为对问题的理解不透彻可能导致错误的解答。
以下是一些帮助学生理解问题的策略:三级标题1:认真阅读题目在大多数情况下,题目中都包含着解题的关键信息。
学生应该仔细阅读题目,并在心中形成对问题的初步理解。
三级标题2:分析问题的关键要素在理解问题的过程中,学生应该识别出问题中的关键要素,这些要素将作为解题的关键步骤。
例如,如果问题涉及到一个物体的运动,学生将需要考虑物体的质量、速度和施加在物体上的力等方面。
三级标题3:寻找问题的背景信息问题通常会提供一些背景信息,这些信息有助于理解问题的背景和条件。
学生可以通过仔细阅读问题,确定与问题相关的信息,以便在解决问题时使用。
二级标题2:制定解题计划在理解问题之后,学生需要制定一个解题计划,明确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
以下是一些制定解题计划的策略:三级标题1:确定解题步骤学生应该确定解题的步骤和方法。
他们可以将问题分解为更小的部分,并制定解决每个部分的具体步骤。
这有助于他们明确思路,避免迷失在问题中。
三级标题2:选择合适的解题方法学生应该根据问题的特点选择合适的解题方法。
例如,如果问题涉及到数学计算,学生可以选择使用公式或数学关系来解答。
三级标题3:评估解题计划的可行性在制定解题计划之后,学生应该评估计划的可行性。
他们可以思考解题计划是否涵盖了解决问题所需的关键步骤和方法,并且计划是否能够在给定条件下进行。
二级标题3:实施解题计划一旦制定了解题计划,学生就可以开始实施计划,解决问题。
以下是一些实施解题计划的策略:三级标题1:按照计划逐步解决问题学生应该按照解题计划的步骤逐步解决问题。
温州中考初中科学实验探究题答题思路温州中考初中科学实验探究题答题思路一、实验目的和背景:在中考科学考试中,出现探究题的概率较高。
这类题目要求学生通过实验来解决问题,锻炼学生的实验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本文将以温州中考初中科学实验探究题为例,介绍一下答题思路。
二、实验思路:1. 仔细审题:首先,要仔细阅读题目要求,明确实验的目的和要控制的变量。
通过仔细分析题目,可以确定实验要解决的问题,总结实验的目的和实验内容。
2. 设计实验:在设计实验时,要注意实验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合理选择实验装置和实验方法,确保实验过程的科学性。
3. 正确操作:在操作实验时,要准确无误地进行实验步骤。
注意观察、记录实验结果的过程,保持实验数据的准确性。
4. 组织实验结果:实验结束后,要对实验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
根据实验的目的和要求,对实验结果进行归纳总结。
可以通过绘制实验曲线、制作图表等方式直观地展示实验结果。
5. 问题解答:最后,要根据实验结果回答题目提出的问题。
要仔细分析实验结果,遵循科学的思维逻辑,给出合乎要求的解答。
要注意逻辑严密、言之有理,用丰富的语言叙述实验思路和得出的结论。
三、注意事项:在解答实验探究题时,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仔细审题:对题目要求进行准确理解,确定实验目标和解决问题的途径。
2. 运用科学知识:在掌握实验技能的基础上,要灵活运用科学知识,对实验结果进行合理解释。
3. 阐述实验思路:在回答问题时,要将实验思路清晰地展示出来,让阅卷老师能够理解你的实验过程和推理思路。
4. 结论的准确性:结论必须与实验结果相符,且具备科学的解释性和合理性。
5. 表达语言的规范性:在答题过程中,要注意语言的规范性和准确性,避免出现语病和错误表达。
四、实践与总结:为了提高对实验探究题的应对能力,同学们应多进行实际操作,积累实验经验。
在实验过程中,要善于观察、思考和总结,提高对问题的分析与解决能力。
通过反复实践和总结,积累实验思维,才能在中考中游刃有余地应对实验探究题。
初中科学探究题解题策略初中科学探究题解题策略科学探究是初中科学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学生发展科学思维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
在科学探究中,解题是非常重要的环节。
本文将从问题分析、实验设计、数据处理、结论推理等方面介绍初中科学探究题解题策略。
一、问题分析1.理解问题在进行科学探究时,首先需要明确研究的问题。
理解问题不仅包括了解问题所涉及的知识点,还需要深入思考问题的内涵和外延。
只有准确地理解了问题,才能提出合适的假设和实验方案。
2.提出假设在理解问题的基础上,需要提出合适的假设。
假设应该具备可验证性和可操作性,并且应该与已有研究成果相符合。
同时,应该预测实验结果,并且考虑到可能存在的误差因素。
二、实验设计1.确定变量在进行实验时,需要确定自变量、因变量和控制变量。
自变量是研究者主动改变的因素;因变量是受自变量影响而发生改变的因素;控制变量是在实验中保持不变的因素。
确定变量有助于实验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
2.制定实验方案根据问题和假设,制定合适的实验方案。
实验方案应该包括实验步骤、实验器材、实验条件等方面。
同时,应该考虑到可能存在的误差因素,并且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
三、数据处理1.数据采集在进行数据采集时,需要注意测量方法和仪器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同时,应该重复测量,并且记录下每次测量值。
这样可以减小误差,并且提高数据可靠性。
2.数据处理在进行数据处理时,需要对数据进行整理、统计和分析。
常用的方法包括平均数、标准差、直方图等。
通过对数据的分析,可以得出初步结论,并且判断是否满足假设。
四、结论推理1.结论总结在得出初步结论后,需要对结果进行总结,并且验证假设是否得到支持或者否定。
同时,在总结中也要考虑到可能存在的误差因素,并且提出相应的解释。
2.结果解释在对结果进行解释时,需要将研究结果与已有研究成果进行比较,并且解释研究结果的意义和影响。
同时,也需要对实验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反思,并且提出改进措施。
总之,初中科学探究是一个系统性、综合性的过程。
初中科学实验探究题的解题技巧1. 理解问题是关键在面对初中科学实验探究题时,第一步就是要搞清楚题目到底在问啥。
记住,这可不是“猜谜游戏”,而是考察你对科学实验的理解能力。
先别急着动手做实验,先把题目好好读一遍,理清楚每个要求。
1.1 理解题目中的关键字例如,题目可能会问“如何验证酸碱指示剂的作用?” 这里的“验证”就是关键字,意味着你需要用实验的方法来证明某个现象。
再比如,“探究”可能要求你探索某种现象的原因或效果。
搞清楚这些关键字,能帮助你理清思路,避免走弯路。
1.2 划分问题的步骤接下来,把问题分解成几个小步骤。
例如,题目让你研究不同温度对化学反应速度的影响,你可以先考虑如何设定实验温度,然后如何测量反应速度。
这样一步步分解,做起来会觉得清晰多了。
2. 设计实验方案弄懂题目之后,接下来就是设计实验方案了。
这一步可不能马虎,因为实验设计好坏直接决定了结果的准确性。
2.1 选择合适的实验材料要设计实验,首先要选择合适的实验材料。
比如说,如果你要验证某种物质的酸碱性,那你肯定需要酸碱指示剂。
别把实验用的材料搞错了,否则实验结果可能就会乱套。
2.2 设定实验条件实验条件的设定也很重要。
比如,温度、时间、浓度这些因素,都可能影响实验结果。
所以,最好能在实验之前,设定好各个条件,并记录下来,确保每次实验都是在相同的条件下进行的。
3. 实施和观察实验实验方案设计好后,就可以动手实验了。
在这个过程中,细节和观察力就显得尤为重要。
3.1 认真操作实验过程中要小心翼翼,操作一定要细致。
比如,测量液体的体积时,要确保刻度准确。
别小看这些细节,它们往往决定了实验的成功与否。
做实验就像做饭一样,不能随随便便。
3.2 记录实验数据记录实验数据时,要尽量详细。
不要只是记下结果,还要把实验中遇到的问题、变化情况都写下来。
这样,你才能更好地分析实验结果,得出结论。
4. 分析实验结果实验做完了,数据也记录下来了,接下来就是分析结果了。
科学探究题答题技巧
科学探究题是指在科学学科中,通过实验、探究等方式来解决各种问题的题型。
以下是一些科学探究题的答题技巧:
1. 看清探究的问题,针对问题写结论。
2. 运用一些方法,如控制变量法、对照试验法、伏安法等。
3. 认真分析材料,紧扣探究问题找寻材料中的线索。
4. 描述实验步骤时,要简洁明了,重点突出。
5. 分析实验结果时,要针对问题,找出关键信息,并进行合理的推理和判断。
6. 总结实验结论时,要紧紧围绕探究的问题,依据实验数据和分析进行表述。
7. 对于新型探究题,不要惊慌,要相信自己能够解决。
此外,在答题时,还应注意:
1. 审题要细,要将题目的外在条件和内在条件 (隐性条件) 都找出来。
2. 思考要充分,要考虑题目主要想考你什么,最能反映问题的陷阱是什么。
3. 定位要准,在脑海中抓准重点,将知识点定位。
4. 表述要清晰,答案要简洁明了,重点突出,一定要用学科语言进行表述。
5. 思维要发散,要能够从多个角度思考和分析问题,不要被固定思维所束缚。
总结起来,科学探究题的答题技巧关键在于仔细审题、充分思考、准确定位、清晰表述等方面。
初中科学探究题的解题技巧在初中科学教学中,探究题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它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深入了解科学知识,还能让学生培养科学探究的能力。
然而,考虑到探究题的特殊性,很多学生在做探究题时会感到困惑,下面是一些初中科学探究题的解题技巧。
一、从实验设计入手在初中科学探究的过程中,实验设计是至关重要的一步。
实验设计不仅能够让学生更加详细地了解实验内容,还能够在实验中更加准确地观察和记录实验数据,从而得到更加准确的结论。
因此,在开始解答探究题时,学生可以从实验设计开始入手,详细了解实验内容,包括实验器材、实验步骤、实验原理等。
二、注重问题的分析和理解在初中科学探究中,问题的分析和理解非常重要。
学生需要仔细分析和理解问题,从而得到更准确的答案。
因此,在解答探究题时,学生应该多思考问题的含义和内涵,并从多个角度来考虑问题,这样才能得出科学的结论。
三、认真观察和分析实验结果在实验中,学生需要认真观察和分析实验结果,从而得出准确的结论。
因此,在解答探究题时,学生应该注重结果的分析和讨论,包括问题的相关性、结论是否合理和可靠性等。
四、学会测量和计算在初中科学探究中,测量和计算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学生需要学会测量物理量,掌握测量的方法和技巧,还要熟练使用计算工具,计算出实验数据的相关统计量,如平均数、标准差等。
这样才能够获得更准确的实验结果。
五、注意实验过程中的安全在初中科学探究中,安全始终是至关重要的。
因此,在实验过程中,学生应该注意实验器材的安全使用,如正确使用实验玻璃器皿、安全使用电器设备等,还需要注意实验过程中的个人安全,如化学品的保护、防止火灾等。
总之,在初中科学探究中,解答探究题需要注意实验设计、问题分析和理解、结果分析、测量和计算、安全使用等方面。
只有全面掌握这些技巧,才能够在科学探究中不断地发现和创新,为科学事业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解析科学类的答题技巧与套路科学类题目在各类考试中常常出现,对于很多考生来说是一个难题。
在解答科学类题目时,掌握一些基本的答题技巧和套路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介绍解析科学类题目的技巧与套路。
一、理解题目要求首先,要准确理解题目要求。
科学类题目通常会涉及到对某个概念或原理的理解,或者解析实验结果等。
在解答题目之前,仔细阅读题目,并确定需要回答的具体问题是什么。
同时,注意题目中是否有关键词或者限定条件,这些对于正确理解题目并给出正确答案非常重要。
二、建立知识框架在回答科学类题目之前,建立一个清晰的知识框架是至关重要的。
科学类题目往往需要运用多个概念和原理进行分析和解答。
因此,在解答之前,要先梳理所学科学知识的关键点,建立起一个完整的知识框架。
这样,在解答具体题目时,可以迅速找到相应的知识点,提高答题效率。
三、运用实例分析在解析科学类题目时,运用实例分析是一个常用的方法。
通过举例说明,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解释某个概念或原理。
当题目中涉及到实验结果时,可以通过分析不同实验条件下的结果差异,进一步加深对概念或原理的理解。
通过充分运用实例进行分析,可以更加准确地回答问题,并从实际情况出发进行推理和判断。
四、结合图表解析科学类题目中经常会使用图表,例如实验结果图、趋势图等。
在解答这类题目时,要善于利用图表进行分析。
首先,仔细观察图表中的数据变化趋势和规律,并对图表进行全面的描述。
其次,利用图表中的数据进行计算和推理,以获得更多的信息和解答问题的线索。
通过结合图表进行解析,可以提高答题的准确性与全面性。
五、注意答题技巧最后,要注意一些常用的答题技巧。
例如,在计算题中,要注意单位的转换和保留有效数字;在选择题中,要充分利用排除法,缩小答案范围;在解答题中,要注意回答问题的要点,简明扼要地进行表述。
此外,要注意语句的通顺与流畅,避免使用复杂的句式和术语,以确保答案易于理解和阅读。
总结起来,解析科学类题目的技巧与套路主要包括准确理解题目要求、建立知识框架、运用实例分析、结合图表解析以及注意答题技巧。
初中科学实验探究题的解题技巧大家好,我是一名科学老师,今天我要和大家聊聊初中科学实验探究题的解题技巧。
科学实验是检验我们理论知识的重要途径,也是培养我们动手实践能力和科学精神的有效手段。
那么,如何才能更好地解决初中科学实验探究题呢?下面我将从三个方面给大家详细介绍。
一、明确实验目的和要求在解答初中科学实验探究题时,首先要明确实验的目的和要求。
实验目的是指实验要达到的预期效果或者要证明的科学原理;实验要求则是指实验过程中需要掌握的基本技能和注意事项。
只有明确了实验目的和要求,我们才能有的放矢地进行实验,从而更好地完成实验探究题。
例如,我们在做“测定水的沸点”这个实验时,首先要明确实验的目的是测量水的沸点,然后根据实验要求掌握使用温度计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实验过程中准确地测量出水的沸点,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二、设计合理的实验方案在明确了实验目的和要求之后,我们需要设计一个合理的实验方案。
实验方案是指在实验过程中要采取的具体步骤和方法。
一个好的实验方案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完成实验探究题,提高实验的成功率。
设计实验方案时,我们要注意以下几点:1. 选择合适的材料和仪器:根据实验目的和要求,选择合适的材料和仪器,确保实验过程的顺利进行。
2. 确定实验步骤:按照一定的顺序和方法,逐步完成实验过程。
在每一步操作中,要注意安全措施和操作技巧。
3. 考虑可能出现的问题:预测实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并提前做好应对措施。
这样可以避免在实验过程中出现意外情况,影响实验结果。
4. 记录实验数据:在实验过程中,要认真记录实验数据,包括观察到的现象、测量的数据等。
这些数据是我们得出结论的重要依据。
5. 分析实验数据:在收集到足够的实验数据后,要对数据进行分析,找出规律和趋势。
这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实验现象,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三、总结归纳实验结论在完成实验过程并收集到实验数据后,我们需要对实验结果进行总结归纳,得出科学的结论。
实验探究题的解题技巧(一)实验探究题的解题技巧引言实验探究题是科学课程中常见的一种题型。
解决这类问题需要运用科学方法、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等技巧。
本文将介绍几种解决实验探究题的有效技巧,帮助读者更好地应对这类题目。
技巧一:明确问题在解答实验探究题之前,首先需要明确问题。
仔细阅读题目,分析问题中涉及的变量、因素和观察指标。
明确问题有助于建立解题的思路和策略,避免在实验过程中迷失方向。
技巧二:制定实验设计解决实验探究题需要进行实验,而好的实验设计是解题的关键。
以下是几个制定实验设计的技巧:•独立变量与因变量:明确实验中的独立变量(自变量,可控制的变量)和因变量(因果关系的观察指标)。
合理选择独立变量和因变量,确保能够获得有意义的数据。
•对照组:为了比较实验结果,需要设立对照组。
对照组是没有接受独立变量影响的实验组,用来对比实验组的观察结果。
•重复实验:重复实验能够提高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建议至少进行三次独立重复实验,并取平均值进行数据分析。
•记录细节:在实验中,记录每一个实验步骤和操作的细节是非常重要的。
这样可以减少误差并能够验证实验结果的可复现性。
技巧三:数据分析与展示实验完成后,需要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
以下是几个数据分析与展示的技巧:•统计分析:利用数学统计方法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如计算平均值、标准差和置信区间等。
根据数据的特点,选择适当的统计方法进行分析。
•图表展示:使用图表能够更直观地展示实验数据。
常用的图表包括柱状图、折线图和散点图等,根据实验数据的特点选择适合的图表进行展示。
•数据解释:解释实验数据的含义和结果是解答实验探究题的关键。
通过对数据的分析和比较,得出结论并解释实验结果的原因。
技巧四:总结与思考在实验探究题解答完毕后,进行总结与思考是必要的步骤。
以下是几个总结与思考的技巧:•得出结论:根据实验数据的分析和解释,得出结论并回答问题。
结论应该具备科学性和准确性。
•讨论误差:在解决实验探究题时,误差是不可避免的。
科学探究题的一般解题方法科学探究是人们获取科学知识、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它既是新课标理念实施中的一种全新的学习方法,也是九年级化学学习的重要内容。
科学探究活动能有效激发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能让学生学会从日常生活、工农业生产、科学研究中或从化学问题的实际情景中,发现有探究价值的问题。
科学探究活动可有效的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探究能力、创新能力。
因而科学探究能力也就理所当然成为中考考查的重点和热点,但不少同学对于科学探究类试题,往往不知如何入手去解答。
实际上该类问题一般来说是在同学们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设计的,只要基础扎实,掌握了科学探究的一般步骤(科学探究的一般步骤为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进行实验→收集证据→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表达与交流),可以说并不难解,下面选择几例典型探究类中考题,从科学探究的步骤出发,剖析该类试题解题的一般思路和方法,仅供参考。
一、要在已学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敢于和大胆的做出合理的猜想和假设。
实际上科学探究试题中的许多内容都是平时已学过的,或生活中司空见惯的,关键问题是很多同学做题时联想不到,这就要求我们每一个同学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要多问几个为什么,要注意从化学的视角去观察思考学习和生产生活中的各种问题,并能根据自己已有的化学知识和经验对问题做出有意义的猜想和假设。
例1.甲同学在某食品包装袋内,发现有一个装有白色颗粒状固体A的小纸袋,上面写着“生石灰干燥剂,请勿食用”。
甲同学随手将小纸袋拿出来放在空气中,经过一段时间后,发现纸袋内的白色颗粒粘在一起成为块状固体B。
请你与甲同学一起对块状固体B进行探究。
(1)猜想一:块状固体B中除氧化钙外还可能有:、。
写出白色颗粒状固体A在空气中转化为块状固体B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2)猜想二:块状固体B溶于水可能有现象(填“放热”或“吸热”)。
请设计实验方案验证你的这一猜想(至少写出两种方案,如果写出三种正确方案奖励1分):①;②;③。
(3)取适量块状固体B加入盛有一定量水的试管中,振荡、静置、过滤,得到少量白色固体C。
就白色固体C的成分,甲同学与乙同学进行讨论,一起猜想。
甲同学认为,白色固体C可能是:氢氧化钙;乙同学认为,白色固体C可能是:碳酸钙;你认为,白色固体C还可能是:。
请设计实验证明你的猜想(填写下表):[思路点拨]本题是一道较为典型的探究性中考题,它的命题紧扣课标和教材,同时又对学生知识的掌握情况及思维能力、实验设计能力、探究能力及综合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它以生活中司空见惯的食品干燥剂生石灰作为试题的情景,通过分析生石灰放在空气中变成块状固体的原因进行猜想和探究。
事实上本题考查的仍然是知识的应用,考查的是相关物质的性质。
解题的关键是抓住生石灰氧化钙及其在空气中变质后一系列物质的性质(生石灰与水反应生成熟石灰氢氧化钙,同时放出热;而氢氧化钙是碱,水溶液显碱性,并能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所生成的碳酸钙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
一旦做到这一点,思维就很通畅,解题就很顺手,所有设置的探究性问题也都会迎刃而解,这也就是平时一再强调双基重要性的原因,也是“问渠哪得清如许,惟有源头活水来”的原因之所在。
[规范解题]⑴Ca(OH)2;CaCO3(填物质名称同样对)CaO+H2O=Ca(OH)2;Ca(OH)2+CO2=CaCO3↓+H2O⑵放热;①取适量块状固体B放入烧杯中,加入少量水,用手触摸烧杯外壁。
②取适量块状固体B放入烧杯中,加入少量水,立即用温度计测定溶液温度的变化。
③在试管中加入适量块状固体B,加入少量水,立即塞上带导管的单孔橡皮塞,同时将导管的另一端放入盛水的水槽中,观察导管口是否有气泡放出。
④在试管中加入适量块状固体B,加入少量水,立即在试管口套上一只瘪气球,观察气球体积的变化。
(只要写出其中的正确答案或其他合理答案即可)(其他合理方案,也对)二、根据试题的要求、结合已有的化学知识和生活经验,设计简单的化学探究性实验。
设计探究性实验是综合考察学生能力的题目,对学生的要求很高。
它不仅要求学生对物质的性质、检验和制备很熟悉,而且还要求实验方案简单易行,原料价格低廉,无污染等。
对于该类问题同学们实际上只要根据题意搞清或确定实验的原理,然后紧紧抓住原理进行设计,难点也就化解了。
例2.铁暴露在空气中会生锈。
不知你注意了没有,将苹果切开不久,果肉上就会产生一层咖啡色的物质,也好象是生了“锈”一样。
某化学活动小组对此进行了探究。
【提出问题】切开的苹果“生锈”与什么因素有关?【猜想与假设】猜想①:可能与空气没有关系,只是果肉内的物质自身相互反应而“生锈”。
猜想②:可能是果肉中的物质与空气中的氧气作用而“生锈”;猜想③:可能是果肉中的物质与空气中的氮气作用而“生锈”;猜想④:可能是果肉中的物质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作用而“生锈”;猜想⑤:可能是果肉中的物质与空气中的氧气作用而“生锈”,并且苹果“生锈”的速度还可能与温度有关。
【收集证据】(一)查阅有关资料:已知苹果“生锈”是果肉里的物质(酚和酶)与空气中的一种物质发生反应,生成咖啡色的物质。
(二)实验探究:针对上面的猜想①至猜想⑤,化学活动小组依次设计了实验方案,进行了实验验证,并依次观察到下列实验现象。
请你将他们设计的可行的实验探究方案,填写【得出结论】。
【反思与评价】(1)在②—⑤四种猜想中,你认为猜想填代号)最不合理,理由是。
(2)在验证猜想①时,同学们发现,如果水不与空气隔绝,果肉放在水中时间长了也会变色,其可能的原因是。
【应用】根据上述结论,要防止果汁变质,果品加工厂加工和保存果汁时可采取的措施是。
[思路点拨]本题是一道有典型性和代表性的探究性中考题,命题设计新颖、独特,题材鲜活,情景真实。
试题联系生活实际,从同学们的生活中切入,选择同学们在生活中熟视无睹、但蕴涵着丰富化学知识的苹果生“锈”作为探究试题的情景,探究的是苹果生“锈”与哪些因素有关。
该题实际上是源于课本——以教材中已学的探究铁生锈条件为知识背景,但又高于课本——拓展引申为探究苹果生锈的原因,同时还渗透了类比和迁移的科学研究方法的运用。
该题不仅考查了学生进行信息获取、整理、加工的能力,而且将科学探究的过程完成的呈现给学生,目的是引导学生在解题过程中领悟科学探究的过程。
最后的应用突出了探究的价值和社会意义,画龙点睛。
可以说本题很好的体现了“化学源于社会,服务于社会”的新课标理念,引导学生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要注意从化学的视角去观察、去思考,体味“处处留心皆学问”,我想做到这一点,就能真正感受“万变不离其宗”的涵义。
至于本题中的设计可行的实验方案,抓住各种猜想,在掌握基础知识的情况下,设计是不难的。
[规范解题]【得出结论】是果肉中的成分与氧气作用的结果,“生锈”的速度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果肉变色速度越快。
【反思与评价】(1)③氮气化学性质很稳定,通常不与其它物质反应。
(2)水中溶解了氧气【应用】将水果在隔绝空气的条件下加工,采用真空包装并低温保存。
三、要善于对实验所得出的事实证据通过比较、归纳、概括、总结等方式进行处理,从而得出科学的结论,并由此解释化学现象,说明问题.对实验所得出的事实证据进行比较、归纳、概括、总结等是初中化学学习中的重要方法,也是中考考查的重要内容。
近几年中考着重是通过呈现探究性实验的事实来考查上述能力的,而上述能力并不是一朝一夕养成的,这就要求同学们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要逐步培养这些能力,当中考面对探究性试题中相关内容时,也就不会束手无策。
例3、“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制氧气”的反应方程式。
某同学做了该实验后,展开了下列思考与探究:(1)催化剂MnO2的用量对反应速率有没有影响呢?他做了这样一组实验:每次均用30 mL 10%的H202溶液,采用不同量MnO2粉末做催化请分析表中数据回答:MnO2的用量对反应速率有没有影响呢?如果有,是怎样影响的呢?答:。
(2)H2O2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对反应速率有没有影响呢?他又做了一组实验:每次均取5 mL 30%的H2O2溶液,然后稀释成不同溶质质量分数的请分析表中数据回答:H2O2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对反应速率有没有影响呢?如果有,是怎样影响的呢?答:。
由表中数据还可看出,该反应是个反应(填“放热”或“吸热”)。
(3)还有哪些因素可能影响该反应的速率呢?请说出你的一个猜想:。
[思路点拨]本题是对探究性实验事实进行处理并得出正确结论的最典型例子。
解题的关键是抓住探究性实验的事实,并对实验事实通过比较、归纳、概括、总结等方式进行处理,得出结论,然后应用结论分析解释现象,说明问题。
本题通过对实验(1)、(2)所提供的数据进行比较分析可得出正确的结论:MnO2的用量对双氧水分解反应的速率有影响,而且在一定的范围内,MnO2的用量越大,反应越快;H2O2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对双氧水分解反应的速率也有影响,且H2O2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越大,反应越快。
由(2)中所提供的反应后液体温度的变化情况还,双氧水分解反应是一个放热反应。
对于(3),借助(1)与(2)的实验事实的启发、结合学习和生活经验可大胆的提出影响该反应速率的因素有:MnO2颗粒大小可能对反应有影响、环境温度可能对反应有影响、气压可能对反应有影响、实验时是否振荡可能对反应有影响等等。
[规范解题]2H2O2MnO22H2O+O2 ↑(1)有影响。
在一定范围内,MnO2的用量越大,反应越快。
(2)有影响。
H2O2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越大,反应越快。
放热。
(3)MnO2颗粒大小、环境温度、气压、是否振荡等,合理答案均可。
四、要会对简单的化学实验探究方案的优劣进行评价,并提出自己的建议。
科学探究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学会科学探究的方法,并在探究的过程中学会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让学生学会创新,养成“勇于实践,敢于质疑”的科学品质。
而近几年中考探究性试题中设置的对探究性实验方案的评价内容,应该说是上述精神最好的体现。
对一个实验方案的评价,要注意从如下几个方面入手:①原理是否正确,即能否达到实验的目的;②所用原料是否常见易得、廉价;③是否节约药品,即原料的利用率是否高;④操作是否简单,即操作过程是否简捷优化;⑤是否对环境产生污染;⑥是否有实验误差;⑦方案是否有新创意;⑧安全性是否好等等。
能达到上述八点要求的实验方案应该说不失为最优实验方案。
至于提出合理化建议,也就是基于上述几个方面、结合题意来提出符合要求的建议。
例4.化学活动小组的同学在探究金属的化学性质时,发现铜与稀硫酸在常温或短时间加热的条件下均不反应。
那么,铜与浓硫酸能否发生反应呢?[猜想与假设]猜想①在常温下能反应;猜想②在常温下不能反应,但在加热条件下能反应;猜想③在加热条件下不能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