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分析化学第九章讲解
- 格式:ppt
- 大小:5.60 MB
- 文档页数:68
•水分析化学概述•水样的采集与处理目录•水质指标与测定方法•水体中常见离子的分析方法•有机污染物的分析方法•水质综合评价与监测01水分析化学概述水分析化学的定义与任务定义水分析化学是研究水及其所含组分的化学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变化规律的科学。
任务通过对水样的采集、处理和分析,了解水体的化学性质、污染状况及其变化趋势,为水资源保护、水环境治理和水质监控提供科学依据。
包括地表水(河流、湖泊、水库等)和地下水,研究其化学组成、性质及变化规律。
天然水废水饮用水工业废水、生活污水等,研究其污染物的种类、浓度及迁移转化规律。
研究其水质标准、处理工艺及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030201化学分析法仪器分析法生物分析法物理分析法利用化学反应原理进行定性或定量分析,如沉淀法、络合滴定法等。
利用生物体或生物组织对水样中的某些物质进行识别或测定,如生物传感器法、酶分析法等。
借助各种仪器设备对水样进行分析,如光谱法、色谱法、电化学法等。
通过测量水样的物理性质来推断其化学组成和性质,如电导率法、折射法等。
02水样的采集与处理水样的采集采样点的选择根据水体类型、污染状况和研究目的,选择合适的采样点,确保水样具有代表性。
采样时间和频率根据水体变化规律和污染物排放情况,确定采样时间和频率,以反映水体的真实状况。
采样器具的选择与清洗选用合适的采样器具,如玻璃瓶、聚乙烯瓶等,并确保器具干净、无污染。
根据水样性质和分析项目要求,选择合适的保存方法,如冷藏、冷冻、加入保存剂等。
保存方法确保水样在运输过程中不受污染、不发生变化,选择合适的运输方式和包装材料。
运输要求在保存和运输过程中,需记录水样信息、保存条件等,以便后续分析。
注意事项水样的保存与运去除水样中的悬浮物、颗粒物等杂质,提高分析的准确性。
过滤与离心调节pH 值消解与蒸馏富集与分离根据分析项目要求,调节水样的pH 值,以确保分析的准确性。
对于某些难以直接分析的项目,需进行消解或蒸馏处理,以消除干扰物质或提高检测灵敏度。
郑州航院土木建筑工程学院课程名称:水分析化学授课专业:环境工程讲授人:姜灵彦2008年9月《水分析化学》课程基本信息(一)课程名称:水分析化学(二)学时学分:周2学时,3学分(三)预修课程:分析化学(四)使用教材黄君礼主编:《水分析化学》(第4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年3月;(五)教学参考书(3本以上)1.张燮主编:《工业分析化学》,化学工业出版社2.孙宝盛,单金林等主编:《环境分析监测理论与技术》,化学工业出版社3.H.B. 小马克主编:《现代水质分析检测技术》(第一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84.国家环保局主编:《水和废水检测分析方法》(第二版),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85(六)教学方法:课堂讲授,实验教学,启发式教学,课堂讨论,当堂测试,提问式教学,课程论文,师生互动。
(七)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传统讲授,实验教学。
(八)考核方式:闭卷考试,成绩以实验、平时、期末考试三项成绩综合评定。
(九)其它要求:严格考勤,注重学生课堂表现、课堂参与情况及课下作业的完成质量,加强实验操作技能的培养。
第一章概论教学时数:2学时教学目的和要求:掌握水分析化学的目的和分类,常见水质指标,包括物理指标、化学指标和微生物指标,误差的来源及表示方法,标准溶液的概念及浓度的表示方法。
了解水样的保存、预处理及生活饮用水、工农业用水等国家正式颁布的水质标准。
教学重点与难点:掌握水质指标的概念和分类。
准确度与精密度的定义、二者关系,加标回收率实验设计。
物质量浓度、滴定度的表示方法。
本章主要阅读文献和资料:1.武汉大学主编:《分析化学》(第3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52.美国公共卫生协会等编著:宋仁元等译:《水和废水标准检验法》(第15版),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5。
、§1.1.水分析化学的定义及任务一、水分析化学的定义:水分析化学是化学学科的重要分支,是研究物质的化学组成,化学结构,测定方法及有关理论的一门学科.二、水分析化学的任务1.掌握常量组分定量分析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分析方法.2.掌握分析测定中的误差来源,误差的表征,及初步学会实验数据的统计处理方法.3.了解常见的水质指标的定义和测定方法。
沪教版初中化学第九章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溶液的概念,掌握溶液的组成和性质。
2. 培养学生运用溶液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通过实验和观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溶液的概念:溶液是由溶质和溶剂两部分组成的均匀、稳定的混合物。
其中,溶质是被溶解的物质,溶剂是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
2. 溶液的组成:溶液由溶质和溶剂两部分组成。
溶质的质量分数是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与溶液总质量之比,用来表示溶液中溶质的含量。
3. 溶液的性质:溶液具有均一性、稳定性和无色透明的特点。
溶液的沸点、凝固点等物理性质与纯溶剂相比,有一定的变化。
4. 溶液的制备方法:常用的溶液制备方法有溶解法、稀释法、沉淀法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溶液的概念、溶液的组成、溶液的性质及溶液的制备方法。
2. 教学难点:溶液的质量分数的计算及溶液的制备方法。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通过思考和讨论,理解溶液的基本概念和性质。
2. 利用实验和观察,让学生亲身体验溶液的制备过程,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3. 运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运用溶液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五、教学步骤1. 引入新课: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如饮料、药剂等,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溶液的概念。
2. 讲解溶液的概念和组成:讲解溶液的定义,介绍溶质和溶剂的概念,解释溶液的组成。
3. 讲解溶液的性质:通过实验和观察,让学生了解溶液的均一性、稳定性和无色透明的特点。
4. 讲解溶液的质量分数:介绍溶液质量分数的定义和计算方法,讲解溶液质量分数的意义。
5. 讲解溶液的制备方法:介绍溶解法、稀释法、沉淀法等溶液制备方法,并通过实验演示。
6. 实践操作:学生分组进行实验,亲身体验溶液的制备过程,巩固所学知识。
7.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溶液的概念、组成、性质及制备方法。
8. 作业布置:布置一些有关溶液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学生的实际水平,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水分析化学》考试大纲一、教学的目的与木课稈的任务水分析化学是研究水及其杂质、污染物的组成、性质、含量和它们的分析方法的一门学科。
水分析化学是市政工稈专业学生的专业基础课2—,通过水分析化学学习,掌握水分析化学的川大滴定方法(酸碱滴定法、氧化还原滴定法、沉淀滴定法、配合滴定法)和主要仪器分析法(吸光光度法、气相色谱法、原子吸收光谱法等)的基木原理、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木概念和基木技能,掌握水质分析的基木操作, 注重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培养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木课稈的基木内容和考试要求第一章:绪论1.1水分析化学概论一般了解水分析化学的任务和作用,水分析方法的分类(化学分析法和仪器分析法),以及水分析化学的发展趋势和发展方向。
1.2定量分析中的误差重点掌握各种误差的表示方法及准确度和精密度表达方法,一般掌握谋差的减免方法。
1.3分析结果的数据处理重点掌握平均偏羌和标准偏斧的定义和计算方法以及置信度和置信区间,掌握用Q检验法进行可疑数据的取舍。
1.4有效数字及其运算规则一般了解有效数字的意义,重点掌握有效数字的正确表达方法及运算规则。
第二章:滴定分析2.1滴定分析的概述一般掌握滴定分析的定义和常用的术语。
2.2滴定分析法的分类、滴定方式和滴定反应的条件一般了解滴定分析法的分类和四种滴定分析方法的原理,-•般掌握滴定反应所具备的条件及滴定分析屮常用的几种方式。
2.3标准溶液与基准物质重点掌握标准溶液的配制方法、浓度表示方法、滴定度及基准物质。
2.4滴定分析计算重点掌握滴定中各物质的量的关系,被测物质浓度及百分含量的表示方法。
第三章:酸碱滴定法3.1酸碱平衡的理论基础重点掌握酸碱质了理论、酸碱反应的实质、酸碱及两性物质的含义。
重点掌握酸碱离解平衡及平衡常数的表达方法。
重点掌握各种酸碱溶液的闭计算。
3.2分布曲线重点掌握酸碱在不同pH溶液屮各种存在形式的分布情况、分布系数的概念和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