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海气象
- 格式:pdf
- 大小:255.15 KB
- 文档页数:8
大气的组成一、干洁空气(Dry Air)对气温有影响的成分:)――吸收和放射长波辐射,产生温室效应二氧化碳(CO2臭氧(O)――――-吸收紫外线3二、水汽(Vapour)1、垂直分布:低空多于高空,随高度升高水汽含量迅速减少2、特点:1)在自然条件下,水汽是大气中唯一能发生相态变化的气体,是天气演变的主角。
2)具有吸收和放射长波辐射的性能,加上在水相变化中伴有凝结潜热的吸收或释放,对气温产生影响。
三、杂质作为水汽凝结的凝结核城市污染监测的主要成分:总悬浮颗粒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大气的垂直结构一、大气的垂直范围和垂直分层1、垂直分层:1)分层:自地面向高空,大气分为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热层、散逸层2)平流层:空气以水平运动为主,且水汽极少,类似对流层中的云很难生成3)热层:又称电离层,对远程无线电通讯具有重要意义二、对流层(Troposphere)的主要特征1、对流层的厚度:平均10km;在赤道最厚,向两极减小;夏季厚,冬季薄2、三个主要特点:1)气温随高度的升高而降低,每升高100m,气温平均下降0.65℃2)有强烈的对流和乱流运动3)气象要素(如温度、湿度等)在水平方向上分布不均匀3、对流层的垂直分层:自由大气:下界距地面1km(摩擦层顶),上界——对流层顶,摩擦作用小,可忽略不计。
在自由大气中,空气运动规律清楚,常用距地面5500m(500hPa)高处的空气运动表征整个对流层大气的运动趋势。
4、对流层顶:厚度约为1~2km的同温甚至逆温层,对发展旺盛的积雨云顶有阻挡作用,是云顶平衍成砧状。
1)气温、气压相同时,干空气的密度大于湿空气的密度2)气压相同时,干冷空气的密度比暖湿空气大得多气温一、气温的定义和单位1、气温(Air Temperature):表示空气冷热程度的物理量2)三种温标的换算关系已知X℃,则对应的华氏温标Y(℉)=9•C/5+32绝对温标Z(K)=273+C二、太阳、地面、大气辐射太阳辐射:一种短波辐射地面辐射:一种长波辐射结论:太阳辐射是地球表面和大气唯一的能量来源,但大气受热的主要直接热源是地球表面的长波辐射。
一、名词解释天气:指一定区域在较短时间内各种气象要素的综合表现。
天气表示大气运动的瞬时状态。
气候:指某一区域天气的多年平均特征,其中包括各种气象要素的多年平均及极值。
气候表示长时间的统计平均结果。
露点温度:指空气中水汽含量不变且气压一定时,•降低温度使其空气达到饱和时的温度,称为露点温度水平气压梯度力:单位距离内气压的改变量称气压梯度。
在水平方向上称水平气压梯度,方向垂直于等压线,由高压指向低压,即-ΔP/Δn。
其物理意义表示了由于空间水平气压分布不均匀而作用在单位体积空气上的力。
水平地转偏向力:由于地球自转,作用在运动物体上产生使运动物体发生偏转的力,称地转偏向力,又称可科利奥里力(Coriolis force)或科氏力。
地转风;当水平气压梯度力和水平地转偏向力达到平衡时,空气沿等压线(等压面)作无磨擦的直线运动,称地转风。
梯度风:在自由大气中,当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惯性离心力达到平衡时,空气沿等压线作水平、无摩擦、等速作曲线运动。
在自由大气中,空气的水平圆周运动称为梯度风(Gradient Wind)。
梯度风可以看成是水平气压梯度力、水平地转偏向力和惯性离心力三者平衡时的水平运动。
大气稳定度:某一气块受到垂直方向的扰动后,大气层结(周围大气),使其具有返回或远离其平衡位置的趋势和程度,称大气稳定度,又称大气层结稳定度。
海陆风:在海岸附近,由于海陆间热力差异的日变化引起的。
白天:风从海洋吹向陆地称海风;夜间:风从陆地吹向海洋称陆风。
海风≻陆风,主要出现在中低纬度,气温日较差较大,多在夏季晴朗天气条件下。
辐射雾:由下垫面辐射冷却,使低层气温降到露点或以下时所形成的雾。
•多见于陆地上,又称陆地雾。
平流雾:暖湿空气流经冷的下垫面,导致气温下降,水汽凝结所形成的雾。
此雾多形成于冷暖海流交汇处的冷水面一侧。
气团在广大空间里存在着水平方向上物理属性(主要指温度、湿度和稳定度等)相对比较均匀的大块空气,称气团。
航海气象学与海洋学知识点航海气象学与海洋学是研究航海和海洋环境的重要学科,它们涉及到航海安全、气象预报、海洋资源开发等方面的知识。
本文将从航海气象学和海洋学的基本概念入手,探讨它们的关系以及各自的研究内容。
一、航海气象学的基本概念航海气象学是研究气象对航行活动的影响以及气象预报在航海中的应用的学科。
它主要研究气象要素(如风、浪、气压等)对航行活动的影响,以及如何利用气象预报来指导航海行动。
航海气象学的主要任务是提供准确的气象预报,帮助航海人员做出科学决策,确保航行安全。
航海气象学的研究内容包括气象要素的观测与分析、气象要素的预报与预警、气象要素对船舶的影响与应对等。
在航海中,风力和风向对船舶的航行速度和航向有着重要影响,因此风力和风向的准确预报对航海非常重要。
此外,浪高和浪向也是航海中需要关注的气象要素,它们对船舶的稳定性和航行舒适度有着重要影响。
航海气象学还研究气象要素的变化规律和预测方法,以提高气象预报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二、海洋学的基本概念海洋学是研究海洋的物理、化学、生物等方面的学科,它主要研究海洋的形成、演化、结构和功能等问题。
海洋是地球表面最大的水体,它覆盖了地球表面的大部分区域,对地球的气候、环境和生态系统具有重要影响。
海洋学的研究内容包括海洋的物理特性、海洋的化学成分、海洋的生物多样性等。
海洋的物理特性主要包括海水的温度、盐度、密度等方面的研究,它们对海流的形成和海洋环境的变化有着重要影响。
海洋的化学成分主要包括海水中的溶解物质、营养盐、氧气等,它们对海洋的生物生长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有着重要影响。
海洋的生物多样性研究包括海洋生物的分类、分布、数量等方面的内容,它们对海洋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有着重要影响。
三、航海气象学与海洋学的关系航海气象学和海洋学是密切相关的学科,它们共同研究海洋环境对航海活动的影响。
航海气象学主要关注气象要素对航行活动的影响,而海洋学主要关注海洋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等方面的特性。
气象学在海洋和河流运输中的应用气象学是研究大气现象和气候变化的科学,它对于各个领域的应用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海洋和河流运输领域,气象学的应用不仅能够提高运输效率,还能够提供安全保障。
本文将探讨气象学在海洋和河流运输中的具体应用。
一、航海气象学航海气象学是气象学在海洋运输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它通过收集、分析和解释大气和海洋的气象数据,为船舶的航行提供准确的天气预报和气象保障。
船舶通过利用天气预报,可以避免在恶劣天气条件下进行航行,从而减少船舶事故的发生率。
此外,航海气象学还可以预测和研究海况,为船舶选择最佳的航线和航速,提高航行效率。
二、港口气象学港口气象学是气象学在港口管理和货物运输中的应用领域。
港口作为货物的集散地和核心节点,其天气状况对于货物的装卸、储存和运输都有重要影响。
港口气象学通过监测和预测港口天气变化,能够提前做出相应的安排和调整,确保货物的安全和快速流通。
此外,港口气象学还能够提供港口水文和潮汐预报,指导港口的航道维护和船舶进出港的安全。
三、水文气象学水文气象学是气象学在河流运输中的应用领域,它主要关注大气和水文相互作用的过程和规律。
水文气象学通过监测和分析降雨量、蒸发量和河流水位等数据,预测河流的水文变化,为河流运输提供科学依据。
在河流干流和支流的选择、行驶速度和船只载重上,水文气象学的研究成果都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四、海洋气象学海洋气象学是气象学在海洋运输中的应用领域,它主要研究海洋的气象现象和海洋与大气的相互作用。
海洋气象学通过监测和预测海洋的气象变化,为海洋运输提供气象支持。
对于航行于远洋的船舶来说,海洋气象学能够提供海浪、风速和风向等信息,帮助船舶选择最佳航线并避免恶劣天气条件下的航行。
综上所述,气象学在海洋和河流运输中的应用广泛而重要。
航海气象学、港口气象学、水文气象学和海洋气象学等分支学科,为海洋和河流运输提供了准确的天气预报和气象保障,提高了运输效率,并为船舶的安全提供了保障。
航海气象与海洋学第一章重点1.2.1大气在垂直方向上的温度、成分、气流状况和电离现象等有显著差异,根据不同高度气层的特点,特别是气温的垂直分布,可从地面到大气上界将大气层分为五层,依次为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热层和逸散层。
对流层(Troposphere):下界为地面,上界随纬度和季节变化,平均厚度10~12 km。
通常在高纬为6~8 km,中纬度10~12 km,低纬度17~18 km。
夏季对流层的厚度比冬季高。
对流层有三个主要特征:(1)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降低,平均而言,高度每增加100 m,气温则下降约0.65℃,这称为气温直减率。
(2)具有强烈的对流和湍流运动。
对流和湍流运动的强度主要随纬度和季节的变化而不同,一般低纬较强,高纬较弱,夏季较强,冬季较弱。
(3)气象要素水平分布不均匀。
由于地表面有海陆差异、地形起伏等,因此在对流层中,温度、湿度等的水平分布是不均匀的。
一般说来,低纬比中高纬温暖、潮湿,海上比内陆潮湿。
根据大气运动的不同特征又可以将对流层分为行星边界层或摩擦层和自由大气。
摩擦层的范围一般从地面到1~1.5 km高度,其厚度夏季高于冬季,白天高于夜间,大风和扰动强烈的天气高于平稳天气。
湍流输送是该层的基本运动特点,各种气象要素都有明显的日变化。
行星边界层以上的大气层称为自由大气。
在自由大气中,地球表面的摩擦作用可以忽略不计,大气运动规律显得比较简单和清楚。
自由大气的基本运动形式是层流,气流多波状系统。
500hPa 等压面最能代表对流层大气的一般运动状况。
空气的增热和冷却主要是非绝热过程引起的,受下垫面的影响很大。
下垫面与空气之间的热量交换途径有以下几种:1.热传导空气与地面之间,空气团与空气团之间,当有温度差异时,就会以分子热传导方式交换热量。
但是地面和大气都是热的不良导体,所以通过这种方式交换的热量很少。
只有在贴近地面几厘米以内,空气密度大,单位距离内的温度差异也较大,热量交换较为明显。
第一章气象学基础知识第一节大气概况一.气象要素反映大气状态的物理量或物理现象,主要有:气温、气压、风、湿度、云、能见度和天气现象。
天气:指一定区域在较短时间内各种气象要素的综合表现。
二.1.2.3.三.四.五.六.一、三种温标的换算关系摄氏温标C =5/9 ×(F-32)华氏温标F =9/5 ×C+32 绝对温标K =273+C二、太阳、地面、大气辐射的强弱主要取决于温度的高低太阳辐射:短波辐射,是地球表面和大气初始的唯一的能量来源,地面辐射:长波辐射,吸收太阳短波辐射,放射出长波辐射对大气进行加热。
大气辐射:长波辐射,主要直接吸收地球表面的热源的长波辐射。
三、空气的增热和冷却(非绝热过程)1.热传导:地面和大气都是热的不良导体,所以通过这种方式交换的热量很少。
2.辐射:大气主要依靠吸收地面的长波辐射而增热,如白天辐射增温,夜间辐射冷却。
3.对流:空气在垂直方向上有规则的升降运动,上下层空气互相混合,使低层的热量传递到较高的层次。
4.水相变化:在大气常温状态下,水有液态、气态和固态之间的变化,当水在蒸发时要吸收热量;相反,水汽在凝结时,又会放出潜热。
5.湍流(乱流):空气的不规则运动称为湍流。
湍流是摩擦层中热能、动量和水汽交换的主要方式。
6.平流:大范围空气的水平运动(风),同时伴有某种物理量的输送,是不同地区空气交换热量的方式。
如南风送暖,北风送寒,属于温度平流;东风送湿、西风送干,属于湿度平流。
四、气温的日变化1.日变化特点:一天中最高气温:陆地上在夏季14~15时,冬季13~14时,最低气温:近日出前2.影响日较差的因素:下垫面性质:陆地>海洋,沙漠最大纬度:低纬>高纬天空状况:晴天>阴天季节:夏季>冬季海拔高度:低处>高处五、气温的年变化1.年变化特点:最高气温:北半球,陆地在7月,海洋在8月。
南半球,陆地在1月,海洋在2月最低气温:北半球,陆地在1月,海洋在2月。
航海气象英语考查知识点1. 气旋和反气旋cyclone/anticyclone2. 锋面冷锋和暖锋cold/warm front, occluded front/ occlusion3. 风带 wind belts/pattern, prevailing winds4. 洋流 ocean current洋流类型:风海流、密度流、补偿流Pattern:1. Clockwise in North Atlantic and North Pacific (the low to middle latitude in South Hemisphere)2. Counterclockwise in South Indian Ocean, South Atlantic, South Pacific, and the Mediterranean (the low to middle latitude in Southern Hemisphere )3. To the East in summer and to the west in winter in North Indian Ocean.4. In the middle to high latitude, counterclockwise in Northern Hemisphere and Around the Antarctica in Southern Hemisphere.5. Fogsdew point, relative humidity, saturation (saturated), water vapor advection, radiation, steam, frontal fogArctic smoke fog6. Cloudshigh cloud (cirrus, cirrocumulus, cirrostratus)middle cloud(altocumulus, altostratus)low cloud (nimbostratus, stratocumulus, stratus, cumulus, cumulonimbus)冷锋过境:移动快则形成狭窄区域的积雨云,移动慢则形成范围较大的高层云和雨层云暖锋过境:从高到低卷云-卷层云-高层云-雨层云冷锋过境,风向顺时针改变;暖锋过境后,风向顺转。
一、选择题1.从地面向上随着高度的增加而空气密度则________。
A.缓慢递减 B.迅速递减 C.缓慢递增D.迅速递增2. 根据________的不同特征又可以将对流层分为行星边界层或摩擦层和自由大气。
A.气温 B.大气运动 C.湿度 D.气压3.大气中的________是温室气体,它对太阳短波辐射吸收甚少,强烈吸收和放射长波辐射,对地面和大气的温度分布有重要影响,类似温室效应。
A.氧气 B.水汽 C.臭氧 D.二氧化碳4.气压是大气压强的简称,它与天气的关系是________。
A.低气压一般对应阴雨天气 B.高气压一般对应阴雨天气C.高气压中心对应大风天气 D.低气压对应晴好天气5. 种常用风速单位之间的关系是________。
A.1kn≈2 m/s B.1kn≈1.852 m/s C.1 m/s≈2kn D.1m/s≈1.852kn6. 在摩擦层中,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是________。
A.垂直等压线由低压指向高压 B.垂直等压线由高压指向低压C.斜穿等压线由低压指向高压 D.斜穿等压线由高压指向低压7. 我国山东半岛的成山头附近海面,由于________偏北风通常比周围要大1~2级左右,有中国的好望角之称。
A.狭管效应 B.波流效应 C.岬角效应 D.海陆热力差异作用8. 东亚季风的天气气候特征:冬季风盛行时,具有________的气候特征。
A.高温、潮湿和多雨 B.低温、干燥和少雨 C.低温、潮湿和少雨 D.低温、潮湿和多雨9. 可以促使水汽在一定温度下凝结长大。
故此,________→云形成。
A.水平运动+水汽 B.上升运动+水汽 C.下沉运动 D.水平运动10. 当暖湿空气流经冷的下垫面时,下垫面的冷却作用使空气达到过饱和、发生凝结而形成的雾称为________。
A.辐射雾 B.平流雾 C.蒸汽雾 D.锋面雾11. 影响海面能见度的最主要的天气现象是________。
A.雨 B.雾 C.低云 D.雷暴12. 风和海流的方向________。
A.都是指来向 B.风是指来向,流是指去向C.都是指去向 D.风是指去向,流是指来向13. 夏季南海盛行西南季风,以6~8月最盛,南海的海流主要为_______。
A.东北流 B.西南流 C.西北流 D.东南流14.风区内的风直接吹刮海面引起的海面波动,称为________。
A.近岸浪 B.涌浪 C.风浪 D.风暴潮15. 风浪的三种状态是指________。
A.初生状态、发展状态、消亡状态 B.过渡状态、定常状态、充分成长状态C.初生状态、成熟状态、充分成长状态D.过渡状态、发展状态、定常状态16. 利用空盒气压表,从读数到得到海平面气压需要的订正是________。
A.纬度订正、温度订正、高度订正、湿度订正 B.湿度订正、温度订正、高度订正、纬度订正C.高度订正、温度订正、纬度订正、补充订正 D.温度订正、刻度订正、补充订正、高度订正17. 视风、船风和真风三者的公式为________。
A.船风=真风+视风 B.真风=视风+船风 C.视风=真风+船风 D.视风=真风-船风18. 气团的形成必须具备的条件为________。
A.大范围物理性质比较均匀的下垫面和不稳定环流条件B.大范围比较平坦的下垫面和适当的环流条件C.大范围物理性质不均匀下垫面和适当的环流条件D.大范围物理性质比较均匀的下垫面和适当的环流条件19. 夏半年,我国沿海主要受变性热带海洋气团影响,来自西伯利亚的________在我国长城以北和西北地区活动频繁。
A.变性极地海洋气团 B.变性极地大陆气团 C.变性热带大陆气团 D.变性热带海洋气团20. 典型暖锋天气有________。
A.阵性降水 B.平流雾 C.大片连续性降水 D.阵性大风21. 低层大气中,特别是在近地面附近,风向与等压线斜交,南半球是_______的气流系统。
A.低层顺时针辐散 B.低层逆时针辐合 C.低层顺时针辐合 D.低层逆时针辐散22. 根据反气旋形成与活动的地理区域,将反气旋分为________。
A.极地反气旋、温带反气旋和副热带反气旋 B.冷性反气旋和暖性反气旋C.极地反气旋、温带反气旋和锋面反气旋 D.温带反气旋、副热带反气旋和冷高压23. 在北半球强大的反气旋________。
A.东部出现偏北大风,南部出现偏东大风,西部出现偏南大风,北部出现偏西大风B.东部出现偏南大风,南部出现偏东大风,西部出现偏北大风,北部出现偏西大风C.东部出现偏北大风,南部出现偏西大风,西部出现偏南大风,北部出现偏北大风D.东部出现偏西大风,南部出现偏东大风,西部出现偏南大风,北部出现偏北大风24. 一般用中心气压值表示副高强度,________表示副高位置。
A.中心位置 B.东西向脊线 C.南北向脊线 D.588线25. 热带气旋是发生在热带的一种发展强烈的________暖性气旋性涡旋,是对流层中最强大的风暴,被称为“风暴之王”。
A.陆地上冷性气旋性涡旋 B.海洋上冷性气旋性涡旋C.陆地上暖性气旋性涡旋 D.海洋上暖性气旋性涡旋26. 台风眼区的天气特征为________。
A.风力最大、暴雨 B.风力较弱、暴雨 C.风力较大、无雨 D.风力较弱、无雨27. 850hPa的高度大约________,相当于摩擦层的上界,代表了高空大气低层的状况。
A.1500m B.3000m C.4000m D.5500m28. 在国外地面天气图上,低压中心标注“________”。
A.C B.A C.L D.H29. 海面能见度为1km,那么警报为________。
A.大风警报 B.一般警报 C.浓雾警报 D.风暴警报30. 根据气旋的热力结构,将气旋分为______。
A.温带气旋和热带气旋 B.锋面气旋和无锋面气旋C.锋面气旋和热带气旋 D.温带气旋和锋面气旋二、问答题1.单位气压高度差、水平气压梯度的含义?海平面基本气压场形式有那些?2.画图示意三圈环流。
永久与半永久性大气活动中心有那些?季风有那些类型?东亚、南亚季风的特点?3.雾可分成那几种,每种雾的特点是什么?海上能见度的概念?4.湿度因子有那些?它们分别可以表示水汽含量还是潮湿程度?日、年变化规律?5.引起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的原因?结果怎样?6.气团的地理分类、变性?锋的种类?7.锋面气旋三个部位的天气特征?(发展阶段图)1. 单选题12345678910B B D AC B C B B B 11121314151617181920B B AC BD C D B C 21222324252627282930D A A B D D A C C B2. 简答题1.单位气压高度差、水平气压梯度的含义?海平面基本气压场形式有那些?答:单位气压高度差:在垂直气柱中,每改变单位气压时(1h P a),对应的高度改变量,称为单位气压高度差。
水平气压梯度:垂直于等压线,沿气压减小的方向,单位距离内的气压差称为水平气压梯度(P ressure G radient),用符号表示。
负号表示沿着水平气压梯度的方向气压是减小的,即水平气压梯度的方向垂直于等压线,由高压指向低压。
海平面基本气压场形式:.低气压,低压槽,高气压,高压脊,鞍型区2.画图示意三圈环流。
永久与半永久性大气活动中心有那些?季风有那些类型?东亚、南亚季风的特点?答:属于永久性大气活动中心的有赤道低压带、海上副热带高压、南极高压、南半球副极地低压带、冰岛低压和阿留申低压。
属于半永久性大气活动中心的有冬季的西伯利亚高压、北美高压、澳大利亚高压、南美高压和非洲高压,以及夏季的印度低压、北美低压、澳大利亚低压、南美低压和非洲低压。
季风分为海陆季风与行星季风1)东亚季风东亚季风主要是由海陆热力差异而形成的。
是海陆热力差异引起的季风中最强盛的。
冬季,西伯利亚高压盘踞亚洲大陆,高压前缘的偏北风就成为亚洲东部的冬季风。
渤海、黄海、东海北部和日本海附近海面多西北风和北风。
夏季,在我国东部和日本及附近洋面为东南或南风,在华南沿海、南海和菲律宾附近洋面上多为西南风。
2).南亚季风南亚季风主要是由于行星风带的季节性位移引起的。
冬季,行星风带南移,赤道低压带移到南半球,亚洲大陆高压强大,其南部的东北风就成为亚洲南部的冬季风。
冬季风不强。
夏季,低压中心位于印度半岛北部,而此时南半球正值冬季,澳大利亚大陆高压发展,印度低压南侧的西南风风力大。
与此同时,南半球的东南信风越过赤道进入北半球之后,受地转偏向力作用逐渐转变为西南风,与前述西南风迭加在一起,造成北印度洋夏季的西南季风特别强大,成为世界海洋上著名的狂风恶浪海域之一.3.雾可分成那几种,每种雾的特点是什么?海上能见度的概念?答:辐射雾、平流雾、锋面雾和蒸汽雾平流雾的特点:1)平流雾可发生于一天中的任何时间,也可能在任何时间消散。
大洋上的平流雾,其生消时间及浓度没有明显的日变化;但在沿海及岛屿的雾有一定的日变化。
2)浓度大、厚度大。
3)水平范围广。
平流发生时,雾区常可达数百甚至数千公里,4)持续时间长。
5)平流雾常出现于有层云的阴天里,并随风飘移,4.湿度因子有那些?它们分别可以表示水汽含量还是潮湿程度?日、年变化规律?答:湿度因子有绝对湿度,水汽压,相对湿度,露点,气温露点差其中绝对湿度,水汽压, 露点表示水汽含量,相对湿度,气温露点差表示饱和度.相对湿度的日、年变化1)相对湿度的日变化相对湿度的日变化主要决定于气温。
2)相对湿度的年变化可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季风区,相对湿度的极大值出现在夏季,极小值出现在冬季。
另一种类型是内陆、干燥且全年水汽压e 变化不大的地区,相对湿度的年变化是夏季小,冬季大。
绝对湿度的日、年变化1)绝对湿度的日变化沿海地区因为有充足的水源可供蒸发,所以气温成为决定因素,使绝对湿度日变化与气温日变化同步。
2)绝对湿度的年变化它主要是由气温的年变化所决定。
夏季气温高,下垫面蒸发量大,出现绝对湿度的最高值;冬季蒸发弱,出现绝对湿度的最低值。
5.引起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的原因?结果怎样?答:引起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的原因:海水容积热容量大于陆地、海水透明导致受热体积进一步增大、海水流动分散了受热区域。
结果是在相同的太阳辐射的情况下,陆地升温幅度大于海洋升温的幅度,从而造成了海洋在一天中温度变化远远小于陆地的变化,一年中也是如此,海洋年变化幅度远远的小于陆地。
6.气团的地理分类、变性?锋的种类?答: 根据气团源地的地理位置和下垫面性质进行的分类称为地理分类:冰洋气团、极地气团、热带气团和赤道气团四个基本类型气团在源地形成后,随着环流条件的变化,会由源地移行到与源地性质不同的新地区。
在移行过程中,气团与所经地区的下垫面不断进行热量和水汽交换,引起气团物理属性和天气特征逐渐发生变化,这个过程称为气团变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