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信息系统原理A

  • 格式:doc
  • 大小:205.00 KB
  • 文档页数:9

下载文档原格式

  / 9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华中农业大学本科课程考试试卷

考试课程与试卷类型:地理信息系统原理A姓名:

学年学期:2010-2011-2 学号:

考试时间:2011-05-06 班级:

一、单项选择题(从下列各题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其代号写在答题纸相应位置处。答案错选或未选者,该题不得分。每小题2分,共20分。)1.从功能上看,GIS有别于其他信息系统、CAD、DBS的地方是GIS具有

A.数据输入功能

B.数据管理功能

C.空间分析功能

D.数据输出功能

2.京广铁路线上有很多站点,这些站点和京广线之间的拓扑关系是

A.拓扑邻接

B.拓扑关联

C.拓扑包含

D.无拓扑关系

3.GIS数据质量是指GIS中空间数据的可靠性,通常用空间数据的来度量。

A. 正确率

B. 保留小数点位数

C. 误差

D. 精度

4.下列哪项软件产品是用于GIS网络发布。

A.ArcMap

B.ArcSDE

C.ArcObject

D.ArcIMS

5.尽可能地降低采集、处理地理数据的成本,促进地理数据的_______已经成为共识,这就引导着GIS向互操作GIS的方向发展。

A.开发

B.共享

C.获取

D.生产

6.矢量空间数据的压缩主要通过来实现。

A.行程编码、四叉树编码等方式

B.利用某种算法删除线状要素或区域边界上的一部分坐标点

C.建立图元之间的拓扑关系

D.将图形数据和属性数据分开存储

7.叠置分析是GIS用户经常用以提取数据的手段之一。在GIS系统中,根据数据存储的方式不同,叠加分析又分为栅格系统的叠加分析和矢量系统的叠加分析。比较这两者,____。

A.栅格系统的叠加分析复杂

B.栅格系统的叠加分析能够保留图元的拓扑关系

C.矢量系统的叠加分析复杂,且不能保留图元的拓扑关系

D.矢量系统的叠加分析复杂,但能够保留图元的拓扑关系

8.下列不属于栅格数据压缩编码方式的是

A.链状双重独立式编码法

B.行程编码法

C.块式编码法

D.四叉树编码法

9.将矢量数据转换成栅格数据时,下列哪项算法不能用于面域内部填充

A.扫面线法

B. 内部种子扩散法

C. Douglas—Peucker

D. 边界填充法

10.分析当前日本核泄漏危机的影响区域时,主要用哪些空间分析方法

A.缓冲区分析和叠置分析

B. 缓冲区分析和网络分析

C.叠置分析和网络分析

D. 叠置分析和拓扑分析

【第 1 页共 3 页】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地理信息系统由、、、四部分组成。

2.描述地理实体的是空间数据,它有三个基本特征:、、

3.数据模型主要有、、、四种。

4. 是一个由覆盖全球的24颗卫星组成的卫星系统,以实现导航、定位、授时等功能;利用遥感器从空中来探测地面物体性质的,它根据不同物体对波谱产生不同响应的原理,识别地面上各类地物;上述两种技术与GIS结合,构成技术

5.叠置分析的方式有、、和判别等。

6.是存贮在计算机内的有结构的数据集合,是一个软件,用以维护数据库,接受并完成用户对数据库的一切操作,提供给用户访问和操作空间数据库的用户界面,是应用户数据处理需求而建立的具有数据库访问功能的应用软件。

三、名词解释(将下列英文词语或缩写翻译成中文,并解释其含义,共五题,每题3分,共15分。)

1. MetaData

2.DEM

3. ComGIS

4.VR

5. WebGIS

四、简答题(共三题,每题5分,共15分。)

1.GIS的数据来源有哪些?

2.空间索引的作用是什么?简述空间格网索引的基本原理。

3.简述空间数据可视化的过程。

五、论述题(共3题,每题10分,共30分。)

1. 现有某市的以下数据:

道路(network)线图层;

学校(school) 点图层;

超市(Marketplace) 点图层;

著名景点(famous place)(该图层中有若干公园) 点图层。

以这份数据为基础,利用空间分析功能,选择一个合适的区域作为住宅用地,要求(1)距离公园200米以内;

(2)距离中学500米以内;

(3)距离所有的道路至少100米

请写出空间分析的具体步骤。

【第 2 页共 3 页】

2. 最短路径搜索是常用的网络分析功能,Dijkstra在1959年提出了被公认为是最好的最短路径搜索算法,其基本依据是,若从点S到点T有一条最短路径,则该路径上的任何点到S的距离都是最短的。为了进行最短路径搜索,令d(X,Y)表示点X到Y的距离,D(X)表示X 到起点S的最短距离,其搜索步骤为:

(1)对起始点S作标记,且对所有顶点令D(X)=∞,Y=S。

(2)对所有未作标记的点按以下公式计算距离:D(X)=min{D(X),d(y,x)+D(Y)},其中Y是最后一个作标记的点。取具有最小值的D(X),并对X做标记,令Y=X。若最小值D(X)为∞,则说明S到所有未标记的点都没有路,算法终止;否则继续。

(3)如果Y等于T,则已找到S到T的最短路径,算法终止;否则转到(2)。

按照上述算法,推演下图中从A到K的最短路径。最后得出此路径经过的点及长度。(图中标注于线上的数值表示两点之间的双向距离)

3. 图1是某区域土地利用图,在该区域中,土地被分为A、B、C、D四块,图2是用8*8的格网对该区域进行的栅格划分。(1)请将图3画在答题纸上,并填写各个栅格的属性值(取值规则使用面积占优法)(2)按行写出该区域栅格的行程编码,并说明你写出的行程编码的编码规则(3)画出该区域栅格的四叉树编码示意图。

A B

C D

图1 图2 图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