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勘测设计复习重点
- 格式:doc
- 大小:159.01 KB
- 文档页数:12
道路勘测设计名词解释1、设计速度:又称计算行车速度,是指当气候条件良好、交通密度小、汽车运行只受道路本身条件(几何要素、路面、附属设施等)的影响时中等驾驶技术的驾驶员能保持安全顺适行驶的最大行驶速度。
(P12)2、爬坡车道:指设置在陡坡路段上坡方向右侧供慢速车行驶的附加车道。
(P72)3、避险车道:是指在长陡下坡路段行车道外侧增设的供速度失控车辆驶离正线安全减速的专用车道。
4、运行速度:是指中等技术水平的驾驶员在良好的气候条件,实际道路状况和交通条件下所能保持的安全速度。
5、道路红线:是指城市道路用地和城市建筑用地的分界控制线。
6、横向超高:为减小或抵消离心力的作用,保证汽车在圆曲线上稳定行驶,必须使圆曲线上路面做成外侧高、内侧低呈单向横坡的形式。
7、缓和曲线:是设置在直线与圆曲线间或半径相差较大、转向相同的两圆曲线间的一种曲率连续变化的曲线。
8、最小纵坡:是为纵向排水的需要,对横向排水不畅的路段所规定的纵坡最小值。
9、平均纵坡:是指一定长度路段两端点的高差与该路段长度的比值,它是衡量纵断面线形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
10、合成坡度:是指道路纵坡和横坡的矢量和。
11、路肩:位于行车道外缘至路基边缘具有一定宽度的带状部分。
12、行车视距:为行车安全,驾驶员应能随时看到汽车前方相当远的一段路程,一旦发现前方路面上有障碍物或迎面来车,能及时采取措施,避免相撞,这一必需的最短距离称为行车视距。
13、垭口:是山脊上呈马鞍状的明显下凹地形。
14、展线:是为使山岭区路线纵坡能符合技术标准,利用地形延伸路线长度用以克服高差的布线方法。
15、平面交叉:道路与道路(或其他线形工程)在同一平面上的相互交叉。
16、渠化交通:在交叉口设置交通标志、标线和交通岛等,引导车流和行人各行其道的措施。
简答题(选择题)1、公路按功能和行政管理属性的分类?答:(1)功能:干线公路、集散公路和地方公路。
(2)行政:国道、省道、县道、乡道。
道路勘测设计总复习第⼀章绪论⼀、基本概念1. 设计速度2. 交通量3. 城市道路红线⼆、道路的分类分级1. 分类:按使⽤特点跟为:公路(按⾏政区划分为国道、声道、县道和乡道),城市道路,⼚矿道路,林区道路,乡村道路按功能分:⼲线公路,集散公路,地⽅公路2. 道路分级:按功能和适应的交通量分为5级:⾼速公路:为专供汽车分向、分车道⾏驶,并应全部控制出⼊的多车道公路⼀级、⼆级、三级、四级公路了解公路等级的选⽤3. 城市道路的分类与分级按在城市道路⽹的地位、交通功能、沿线建筑物的服务功能分为:快速路,主⼲路(Ⅰ、Ⅱ、Ⅲ级),次⼲路(Ⅰ、Ⅱ、Ⅲ级),⽀路(Ⅰ、Ⅱ、Ⅲ级)三、道路勘测设计程序⼀阶段设计:施⼯图设计适⽤条件:⼆阶段设计:初步设计,施⼯图设计适⽤条件:三阶段设计:初步设计、技术设计,施⼯图设计适⽤条件:四、设计依据技术依据,⾃然条件交通条件:设计车辆(⼩客车,载重汽车,鞍式列车,铰接车),设计速度,交通量,通⾏能⼒与服务⽔平五、城市道路⽹1. 城市道路⽹的型式:⽅格⽹式、环形放射式、⾃由式和混合式特点及适⽤条件2. 城市道路红线规划设计的内容第⼆章汽车⾏驶性能⼀、驱动⼒牵引⼒V N M V n T Me M e e ηη3600377.0== 驱动⼒与⾏驶速度成反⽐,⾼速度和⼤驱动⼒不可兼得。
因此,汽车设置了⼏个排挡:低排挡,驱动⼒T ⼤,⾏车速度V ⼩;⾼排挡,驱动⼒T ⼩,⾏车速度V ⼤⼆、⾏驶阻⼒1. 空⽓阻⼒Rw15.212122KAV v KA R W ==ρ2. 道路阻⼒RR由于轮胎弹性变形、道路路⾯及纵坡产⽣的阻⼒。
(1)滚动阻⼒车轮滚动时轮胎与路⾯之间的摩擦阻⼒,是由于轮胎与路⾯变形引起的。
G f R f ?=(2)坡度阻⼒汽车爬坡时,重⼒的分⼒对⾏车的阻⼒。
αsin ?±=G R i 上坡为+,下坡为-道路阻⼒:RR=Rf± Ri=G·(f±i)3.惯性阻⼒RI汽车变速⾏驶时,需克服其质量变速运动所产⽣的惯性⼒和惯性⼒矩。
道路勘测设计重点总结第一篇:道路勘测设计重点总结道路勘测设计重点总结第一章绪论1、道路的分类:公路、城市道路、厂矿道路、林区道路、乡村道路。
2、公路等级的划分:高速公路、一级公路、二级公路、三级公路、四级公路。
3、城市道路等级的划分:快速路、主干路(Ⅰ、Ⅱ、Ⅲ 级)、次干路(Ⅰ、Ⅱ、Ⅲ 级)、支路(Ⅰ、Ⅱ、Ⅲ 级)。
(Ⅰ级—大城市;Ⅱ级—中等城市;Ⅲ级—小城市。
)4、公路主要技术指标:一定数量的车辆在车道上以一定的计算行车速度行驶时,对路线和各项工程的设计要求。
5、路面结构组成及各组成的功能:组成:面层、基层、土基。
功能:面层:直接承受行车荷载的垂直力、水平力、以及车身后所产生的真空吸力的反复作用。
基层:主要承受面层传递的车轮垂直力的作用,并把它扩散到垫层和土基。
土基:6、勘测设计阶段的划分:(1)一阶段设计:路线视察、设计任务书、一次定测、一阶段施工图设计、施工图预算。
(2)两阶段设计:可行性研究、设计任务书、初测、初步设计、设计预算、定线测量、施工图设计、施工图预算。
(3)三阶段设计:预可研、可行性研究、设计任务书、初步设计、技术设计、施工图设计。
7、重要概念:(1)公路:连接城市、乡村和工矿基地等,主要供汽车行驶,具备一定技术和设施的道路。
(2)城市道路:在城市范围内,供车辆及行人通行的,具备一定技术条件设施的道路。
(3)计算行车速度:又称设计车速,在具有控制性的路段上(如弯道、坡道),具有中等驾驶水平的驾驶员,在天气良好、低交通密度时,安全顺适行驶所能维持的最大速度。
(4)AADT:(年平均日交通量)代表着一年内所有日交通量的平均值,可反应出一年中大部分时间的交通流趋势。
(5)设计高峰小时交通量:高峰小时交通量是指在1h为单位进行连续若干小时调查所得结果中,交通量最大的小时交通量。
(6)通行能力:在正常可接受的运行速度、行车舒适、车辆无阻碍条件下,单位时间内通过道路上某一断面处的最大车辆数。
道路勘测设计复知识点道路勘测设计是道路建设的重要环节,它涉及到道路规划、设计和建造等各个方面。
本文将重点介绍道路勘测设计的一些关键知识点。
一、勘测设计概述道路勘测设计是指在道路建设过程中,通过对勘测设计工作的全面调查、分析和研究,确定道路的线位、纵横断面及地质条件,为道路的设计和建设提供基本依据的工作。
二、勘测设计的主要内容道路勘测设计包括线路选择、地质勘察、地形测量、交通调查等几个主要内容。
1. 线路选择线路的选择是指在建设道路之前,根据实际需要选择道路的线位。
要从经济、技术、环境等多个方面进行综合考虑,确定最优线位。
2. 地质勘察地质勘察是为了了解地质条件,包括地质构造、地层岩性、地下水位等,为道路的设计和施工提供必要的依据和措施。
3. 地形测量地形测量是通过实地勘测,获取道路所在地区的地形特征,包括高程、坡度、地势等。
这些数据对于道路的纵横断面设计非常重要。
4. 交通调查交通调查是为了了解道路所在地区的交通状况,包括车流量、车速、交通组织形式等。
这些数据对于道路设计的通行能力和流量分析非常重要。
三、勘测设计的方法和技术道路勘测设计涉及到很多方法和技术,常用的包括全站仪、电子经纬仪、地形测量仪等。
1. 全站仪全站仪是一种测量仪器,可以同时测量水平角、垂直角和斜距等多个参数,广泛应用于道路勘测设计中。
2. 电子经纬仪电子经纬仪是一种高精度的测角仪器,可以测量水平角和垂直角,常用于细密地形测量。
3. 地形测量仪地形测量仪是一种用于获取地形数据的仪器,常见的有激光测距仪和雷达测距仪等。
四、勘测设计的重要性道路勘测设计是道路建设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它的重要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提供设计依据勘测设计工作可以提供精确的地理数据和地质条件,为道路的设计和施工提供可靠的依据。
2. 确保道路安全性通过地质勘察和地形测量等工作,可以了解道路所在地区的地质结构和地形特征,有助于规划和设计出更加安全的道路。
道路勘测设计复习资料道路勘测设计复习资料道路勘测设计是土木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涉及到道路的规划、设计和建设。
对于学习和掌握这门课程,复习资料是必不可少的工具。
本文将介绍一些道路勘测设计复习资料的内容和使用方法,希望能对广大学子有所帮助。
一、基础知识回顾道路勘测设计的基础知识包括地理坐标系统、测量仪器、测量误差等内容。
复习时可以通过查阅教材、课堂笔记和相关资料,对这些基础知识进行回顾和巩固。
同时,可以结合实际案例进行分析和练习,提高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二、勘测技术与方法道路勘测设计中常用的勘测技术与方法包括全站仪测量、GPS定位、地形测量等。
复习时可以通过查阅专业书籍和期刊,了解最新的勘测技术和方法。
此外,还可以通过解析典型案例,学习如何选择和应用不同的勘测技术与方法,提高勘测设计的准确性和效率。
三、道路设计原理道路设计原理是道路勘测设计的核心内容,包括纵断面设计、横断面设计、路基设计等。
复习时可以通过分析典型案例,学习如何根据交通流量、地形条件等因素进行道路设计。
此外,还可以通过模拟实际工程项目,进行道路设计的实践操作,提高对设计原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四、工程量计算与预算道路勘测设计中的工程量计算与预算是实际工程项目的重要环节。
复习时可以通过查阅工程量计算手册和相关资料,学习如何进行工程量的计算和预算。
同时,可以通过解析实际工程项目的工程量计算和预算表格,学习如何根据设计要求和材料价格进行工程量计算和预算编制。
五、施工图设计道路勘测设计完成后,需要绘制施工图纸。
复习时可以通过查阅相关规范和标准,学习如何进行施工图设计。
同时,可以通过分析实际工程项目的施工图纸,学习如何正确表达设计意图和要求,提高施工图设计的质量和效果。
六、案例分析与实践操作在复习道路勘测设计时,案例分析和实践操作是非常重要的环节。
可以通过分析典型案例,学习如何应对各种复杂情况和问题。
同时,可以通过模拟实际工程项目,进行实践操作,提高对道路勘测设计的实际操作能力。
第一章国道、省道、县道、乡道(行政管理)主要干线:1. 连接20万以上人口大中城市,2. 省际之间及大中城市之间长距离大容量高速度的交通任务次要干线(全部出入控制):1. 连接10万以上人口城市,和区域性经济中心;2. 提供区域内,省域内长距离较高容量和较高速度交通服务主要集散公路(部分出入控制,或接入管理):1)5w+县(市)2)提供中距离、中容量、中速度交通3)与干线公路相接,使所有的市县都在干线公路的适合距离之内次要集散公路(接入管理):1)1w+县(市)、乡镇及其它交通发生地。
2)提供短、小、低交通服务;3)衔接干线、主要集散与支线公路支线公路:(视需要控制横向干扰)1)以服务功能为主,直接与出行者的出行原点相连接。
2)衔接集散公路,未地区出行者提供通达及接入服务。
路网服务指数:车公里比率/里程比率车公里:路网中某条公路上通过的车辆数与平均行驶距离之积车公里比率:该公路车公里与规划区域内路网中所有车公里的比率。
里程比率:某公路的里程与规划区域内所有公路的总里程之比。
设计速度:公路设计时确定几何要素而采用的速度。
运行速度(85%位行驶速度)车辆折算系数小客车(<=19座,<=2t 载质量):1.0中型车(>19座,2~7t 载质量):1.5大型车(7~20t 载质量):2.5汽车列车(>20t):4.0预测年份高速,一级:20年二,三级:15年规划交通量:AADT=ADT*(1+r)n-1ADT:起始年平均日交通量R:年平均增长率N:预测年限设计小时交通量(30位最高小时交通量):一年中测得的8760个小时交通量,从大到小按序排列,排在第30位的那个小时交通量。
DHV=AADT×KDHV——设计小时交通量(辆/h)K——设计小时交通量系数(%);AADT——规划年度的年平均日交通辆量(辆/d)在考虑方向不均系数的情况下,单向设计小时交通量为:DDHV=AADT×K×KDDDHV——单向设计小时交通量;KD——方向不均匀系数(%)50%-60%第二章1.道路的平面、纵断面、横断面。
道路勘测设计知识点笔记一、引言道路勘测设计是道路建设的重要环节之一,它对于保障交通安全、提高道路通行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一些道路勘测设计的基本知识点,包括地形测量、地质勘查、交通流量测算等。
二、地形测量1. 概述:地形测量是确定道路沿线地面高程、坡度和曲率等参数的过程。
2. 测量方法:常用的测量方法包括全站仪法、GPS测量法和激光测距法。
3. 量测内容:地形测量需要测量道路纵断面和横断面的高程数据,并制作高程图和剖面图。
三、地质勘查1. 概述:地质勘查是为了了解道路沿线的地质条件,以便确定合适的基础处理和路基施工方案。
2. 勘查内容:地质勘查需要采集地下水位、土壤类型、岩石种类和地下隐患等信息。
3. 勘查方法:地质勘查常用的方法包括地质钻孔、地质雷达和岩芯取样等。
四、交通流量测算1. 概述:交通流量测算是为了合理规划道路布局和确定车道数量等,以满足预期的交通需求。
2. 测算方法:交通流量测算常用的方法包括交通观测、交通计数和交通模型等。
3. 测算指标:交通流量测算的指标包括交通流量峰值、车道利用率和交通速度等。
五、道路几何设计1. 概述:道路几何设计是为了满足交通运输安全、顺畅和经济等要求,制定合理的道路线形、横断面和纵断面。
2. 设计要素:道路几何设计需要考虑的要素包括曲线半径、超高、坡度和路段长度等。
3. 设计原则:道路几何设计的原则有平缓和合理的坡度、充足的减速和加速带以及适当的安全设施等。
六、排水设计1. 概述:排水设计是为了确保道路在降雨等天气条件下能够及时排走积水,保障道路运行安全。
2. 设计要点:排水设计需要关注的要点包括排水沟、雨水管道和设立合适的水流方向等。
3. 设计标准:排水设计需要遵循的标准包括雨水流量计算、排水沟断面尺寸和污水排放等。
七、路基与路面设计1. 概述:路基与路面设计是为了确保道路具有足够的承载力和平整度,提供舒适和安全的通行条件。
2. 设计要素:路基与路面设计需要考虑的要素包括路基土的厚度、路面层结构和材料的选取等。
道路勘测设计复习资料一、引言道路勘测设计是指对公路、铁路、城市道路等交通行为空间进行测量、计算、分析和设计的过程。
它是道路建设的基础,对于保障道路的安全、畅通、高效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档将对道路勘测设计的相关知识进行复习和总结。
二、勘测设计基本概念2.1 道路勘测道路勘测是指利用仪器和相关技术手段,对待建道路所在的地貌、地理、测绘等信息进行测量和分析,为道路设计提供基础数据和准确的地形图。
2.2 设计要求道路设计要根据交通量、行车速度、道路等级、地理环境等因素,科学合理地确定设计要求,达到合理、安全、舒适和经济的目标。
2.3 勘测设计流程道路勘测设计的流程一般包括:实地调查、数据采集、数据处理、方案设计和绘图等环节。
其中,实地调查是重要环节,包括地貌、地质、水文、交通等相关信息的调查。
三、道路勘测设计的主要内容3.1 勘测设计数据道路勘测设计需要获取大量的数据,包括地形图、道路线形图、地质地貌图、地下管线图等。
这些数据对于设计人员准确理解道路所在地区的地貌特征和隐患问题非常重要。
3.2 道路纵断面设计道路纵断面设计是指根据道路的长度和纵向坡度,确定道路在纵向上的线形曲线。
通过合理设计道路纵断面,可以保证道路的平稳过渡和行车舒适性。
3.3 道路横断面设计道路横断面设计是指在纵断面设计的基础上,根据不同交通要求和地形条件,确定道路的横向线形曲线。
合理的道路横断面设计可以确保交通安全和行车顺畅。
3.4 标志标线设计标志标线是道路勘测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引导和规范车辆行驶非常重要。
标志标线设计包括道路标线、指示标志、警示标志等,要根据不同路段和交通需求进行合理设置。
四、道路勘测设计注意事项4.1 精确测量道路勘测设计需要保证测量的准确性和精度,避免对设计产生误差。
在测量过程中要使用先进的测量仪器和技术手段,注意仪器校准和数据质量控制。
4.2 充分调研道路勘测设计前要进行充分的调研和实地勘察,了解现场地形地貌特征、地下设施和周边环境状况,确保设计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道路勘测设计必背知识点一、地理基础知识1.地理坐标:地理坐标系统是一种由经度和纬度组成的坐标系统,用于确定地球上任意位置的准确位置。
2.平面坐标:平面坐标是指在某一平面上,利用笛卡尔坐标系的x和y轴表示点的坐标,常用于道路勘测设计中。
3.地形特征:地形特征是指地面的形状、地势、高低起伏等特征,包括山脉、河流、湖泊、沼泽等。
二、勘测测量知识1.地形测量:地形测量是指对道路所在地区地势、地貌等特征进行测量的过程,包括三角测量、水准测量、控制点测量等。
2.交通流量测量:交通流量测量是指对道路上机动车辆、行人等交通流量进行测量和统计的过程,用于确定道路的设计需求。
3.地下管线调查:地下管线调查是指对道路勘测区域内的地下管线进行调查和标记,以避免在设计和施工过程中对管线造成损坏。
三、设计原理与要求1.道路等级设计:道路等级设计是指根据交通需求和承载能力,将道路按照等级划分,并确定设计标准和要求。
2.道路几何设计:道路几何设计是指根据道路等级和交通流量,确定道路的线型、横断面和纵断面等设计要素。
3.标志标线设计:标志标线设计是指根据道路类型和交通流量,确定道路上应设置的交通标识和道路标线。
4.排水设计:排水设计是指根据道路的纵、横断面形状和地形特征,设计排水系统以防止道路积水和冲刷。
五、环境保护与设计1.生态环境保护:在道路勘测设计中,要充分考虑生态环境保护,保护自然生态系统以及道路周边的植被和动物栖息地。
2.噪声与振动控制:道路勘测设计中需要采取措施来减少道路交通产生的噪声和振动,保障周边居民的安宁和生活质量。
3.空气质量保护:道路勘测设计要考虑减少机动车辆排放的污染物对空气质量的影响,采取相应的措施来保护环境。
六、设计报告与成果交付1.设计报告:设计报告是向相关部门和人员汇报道路勘测设计成果的文档,包括项目背景、设计原理、设计计算和建议等内容。
2.设计图纸:设计图纸是道路勘测设计成果的主要表现形式,包括平面图、纵断面图、横断面图等,用于指导施工和监理。
道路勘测设计复习知识点1、道路勘测设计的依据:1、设计车辆;2、设计车速;3、交通量;4、通行能力2、道路建筑界限(净空):1、净高(道路在横断面范围内保证安全通行所必须的满足的竖向高度);2、净宽(道路在横断面范围内保证安全通行所必须的满足的横向宽度)。
3、汽车行驶的纵向稳定性:1、纵向倾覆;2、纵向滑移;3、纵向稳定性的保证(汽车在坡道上行驶时,在发生纵向倾覆之前,首先发生纵向滑移现象。
为保证汽车行驶的纵向稳定性,道路设计应满足不产生纵向滑移为条件。
)4、汽车行驶的横向稳定性:1、汽车在曲线行驶所产生的横向力(u横向力系数,ih横向超高坡度)2、横向倾覆条件分析(汽车在具有超高的平曲线上行驶时,由于横向力的作用,可能使汽车绕外侧车轮触地点产生向外横向倾覆的危险。
为使汽车不产生倾覆,必须使倾覆力矩小于或等于稳定力矩。
)3、横向滑移条件分析(汽车在平曲线上行驶时,因横向力的存在,可能使汽车沿横向力的方向产生横向滑移。
为使汽车不产生横向滑移,必须使横向力小于或等于轮胎和路面之间的横向附着力。
)4、横向稳定性的保证(汽车在平曲线上行驶时的横向稳定性主要取决于横向力系数的大小。
汽车在平曲线上行驶时,在发生横向倾覆之前先产生横向滑移现象。
)5、汽车行驶的纵横组合向稳定性:汽车行驶在具有一定纵坡的小半径平曲线上时,较直线上增加了一项弯道阻力。
对上坡的汽车耗费的功率增加,使行车速度降低。
对下坡的汽车有沿纵横组合的合成坡度方向倾斜、滑移和装载偏重的可能。
6、平面线形三要素:直线,圆曲线,缓和曲线7、直线(tangent)的特点:(1)路线短捷、行车方向明确、视距良好、行车快速、驾驶操作简单。
(2)线形简单,容易测设。
(3)直线路段能提供较好的超车条件(所以双车道的公路间隔适当处要设置一定长度的直线)。
(4)从行车的安全和线形美观来看:过长的直线,线形呆板,行车单调,易疲劳;也易发生超车和超速行驶,行车时司机难以估计车间距离;在直线上夜间对向行车易产生眩光。
道路勘察设计知识点1.道路按用途分类:公路,城市道路,林区道路,厂矿道路,农村道路。
2.道路的功能 : 道路能为用路者供给交通服务的特征,它包含经过功能和通畅功能。
经过功能:道路能为用路者供给安全,快捷,大批交通的特征。
通畅功能 : 道路能为用路者供给与出行端点连结的特征。
3.公路按功能区分为:干线公路、集散公路、地方公路。
4.公路按行政管理属性区分为:国道、省道、县道和乡道。
5.公路分级(五个等级):高速公路、一级公路、二级公路、三级公路和四级公路。
6.公路技术标准:在必定自然条件下能保持车辆正常行驶性能所采纳的技术指标系统。
7.道路建设项目三个程序 : 准备、实行、总结。
详细分为:项目建议书(立项)、可行性研究、设计、动工准备、施工、完工查收、通车运转、后评论。
8.平面线性三因素:直线,圆曲线,缓和曲线。
9 . 为何要设置爬坡车道和避险车道:(1)公路纵坡较大路段上,载重车爬坡需战胜较大坡度阻力,使输出功率与车重比值降低,车速降落,大型车与小型车速差变大,超车频次增添,对行车安全不利。
速差交大的车辆混淆行驶,必定减小快车的行驶自由度,致使通行能力降低,增设爬坡车道,将载重车从正线车流中分别出去,提升小客车行驶自由度,保证行车安全,提高路段通行能力(2)供失速车辆驶入,利用制动破床的流动阻力和坡度阻力迫使汽车减速泊车,可防止减少车辆和人员损害。
10. 为何要进行平曲线加宽、超高设计?加宽原由:汽车行驶在圆曲线上,各轮迹半径不一样,此中后内内轮轨迹半径最小,且倾向曲线内侧,故曲线内侧应增添路面宽度,以保证圆曲线上的行车安全。
设置超高的原由:将此弯道横断面做成向内倾斜的单向横坡形式,利用重力向内侧分力抵消一部分别心力,改良汽车的行驶条件。
让汽车在平曲线上行驶时能获取一个向圆曲线内侧的横向分力,用以战胜离心力,减少横向力,进而保证汽车在圆曲线半径小于不设超高的最小半径时能安全、稳固、知足计算行车速度和经济、舒坦地经过圆曲线。
道路勘测设计复习提纲《道路勘测设计》复习内容第1章绪论1、交通运输方式哪些,优缺点五种主要交通运输方式的比较\方式优点缺点铁路运输当代最主要的运输方式之一。
运量大、速度快、运费较低、受自然因素影响小。
连续性好。
修筑铁路造价高、消费金属材料多,占地面积大,短途运输成本高公路运输发展最快、应用最广、地位日趋重要的运输方式。
机动灵活、周转速度快、装卸方便,对各种自然条件适应性强运量小、耗能多、成本高、运费较贵。
水路运输历史悠久的运输方式。
运量大、投资少、成本低。
速度慢、灵活性和连续性差,受行道水文状况和气象等自然条件影响大航空运输速度快、运输效率高,是最快捷的现代化运输方式运量小、能耗大、运费高,且设备投资大、技术要求严格管道运输运具和线路合二为一的运输方式。
管道运输货物量大、损耗小、安全性能高、连续性强、管理方便。
需铺设专门管道,设备投资大、灵活性差2、道路运输的特点,优缺点各是什么?3、我国公路建设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表现在哪些方面?4、7918公路网,什么意思?我国将用30年时间完成国家高速公路网(简称7918)。
第2章道路技术标准与设计依据1、公路分级依据是什么?规划交通量,路网建设及功能2、城市道路分为哪四类?3、道路工程基本建设程序的三个阶段是什么?规划与研究阶段设计及建设阶段,生产运营阶段4、可行性研究的任务是什么?5、公路工程基本建设项目包括哪三个阶段?各个阶段的目的分别是什么?6、影响道路设计的自然因素有哪些?简述这些自然因素分别对道路设计有什么影响。
7、作为道路设计依据的车辆分为哪三类?8、什么是设计速度,设计速度影响哪些道路设计指标的确定?9、什么是道路通行能力,什么是设计通行能力?P1510、什么是公路网,公路网的主要功能是什么,城市道路网的主要功能是什么?P19,P2011、本章作业第3章平面设计1、什么是路线,汽车行驶对路线的要求分为哪几个方面?P232、*平面线形三要素是什么?为什么平面设计要引入“缓和曲线”?P253、*道路平面线形设计的内容是什么?P284、采用直线设计的优缺点分别是什么?P285、直线最大长度怎么确定?P296、*在什么情况下要考虑直线的最小长度,关于直线最小长度,规范是如何规定的?P29,307、运用直线线形有哪些注意事项?P30,P318、圆曲线特点P319、*横向力过大对于行车的不利影响P3210、*公式(3-7)、(3-10)计算11、什么是极限最小半径?P33,不设超高的最小半径原因是什么?P3412、设计圆曲线时,确定圆曲线半径应遵循的原则。
知识点1、道路勘测设计的依据:1、设计车辆;2、设计车速;3、交通量;4、通行能力2、道路建筑界限(净空):1、净高(道路在横断面范围内保证安全通行所必须的满足的竖向高度);2、净宽(道路在横断面范围内保证安全通行所必须的满足的横向宽度)。
3、汽车行驶的纵向稳定性:1、纵向倾覆;2、纵向滑移;3、纵向稳定性的保证(汽车在坡道上行驶时,在发生纵向倾覆之前,首先发生纵向滑移现象。
为保证汽车行驶的纵向稳定性,道路设计应满足不产生纵向滑移为条件。
)4、汽车行驶的横向稳定性:1、汽车在曲线行驶所产生的横向力(u横向力系数,i h横向超高坡度)2、横向倾覆条件分析(汽车在具有超高的平曲线上行驶时,由于横向力的作用,可能使汽车绕外侧车轮触地点产生向外横向倾覆的危险。
为使汽车不产生倾覆,必须使倾覆力矩小于或等于稳定力矩。
)3、横向滑移条件分析(汽车在平曲线上行驶时,因横向力的存在,可能使汽车沿横向力的方向产生横向滑移。
为使汽车不产生横向滑移,必须使横向力小于或等于轮胎和路面之间的横向附着力。
)4、横向稳定性的保证(汽车在平曲线上行驶时的横向稳定性主要取决于横向力系数的大小。
汽车在平曲线上行驶时,在发生横向倾覆之前先产生横向滑移现象。
)5、汽车行驶的纵横组合向稳定性:汽车行驶在具有一定纵坡的小半径平曲线上时,较直线上增加了一项弯道阻力。
对上坡的汽车耗费的功率增加,使行车速度降低。
对下坡的汽车有沿纵横组合的合成坡度方向倾斜、滑移和装载偏重的可能。
6、平面线形三要素:直线,圆曲线,缓和曲线7、直线(tangent)的特点:(1)路线短捷、行车方向明确、视距良好、行车快速、驾驶操作简单。
(2)线形简单,容易测设。
(3)直线路段能提供较好的超车条件(所以双车道的公路间隔适当处要设置一定长度的直线)。
(4)从行车的安全和线形美观来看:过长的直线,线形呆板,行车单调,易疲劳;也易发生超车和超速行驶,行车时司机难以估计车间距离;在直线上夜间对向行车易产生眩光。
1、路线平面:道路中线在水平面上的投影2、路线纵断面; 沿道路中线的竖直剖切,再行展开在立面上的投影即是路线的纵断面3、路线横断面; 道路中线上任意一点的法向切面是道路在该点横断面。
4、路线设计:指确定路线空间位置和各部分几何尺寸的工作5、路线平面设计:在路线平面图上研究道路的基本走向及线形的过程。
6、路线纵断面设计:在路线纵断面图上研究道路纵坡及坡长的过程。
7、路线横断面设计:在路线横断面图上研究路基断面形状的过程1)极限最小半径.各级公路按设计速度行驶的车辆能保证安全行车的最小允许半径。
2)一般最小半径.各级公路按设计速度行驶的车辆能保证安全、舒适行车的最小允许半径。
4)不设超高的最小半径. 圆曲线半径较大时,离心力就小,可以不设置超高,而设置与直线段相同的双向横坡的路拱形式8、平曲线:在平面线形中路线转向处曲线的总称,包括圆曲线和缓和曲线。
9、圆曲线:道路平面走向改变方向或竖向改变坡度时所设置的连接两相邻直线段的圆弧形曲线10、缓和曲线:平面线形中,在直线与圆曲线、圆曲线与圆曲线之间设置的曲率连续变化的曲线11.行车视距定义:为了行车安全,驾驶员能随时看到前面相当远的一段路程,一旦发现前方路面上有障碍物或迎面来车,能及时采取措施避免相撞,这一必需的距离称为行车视距(1)停车视距:指驾驶人员发现前方有障碍物后,采取制定措施使汽车在障碍物前停下来所需要的最短距离 (2)会车视距:在同一车道上两对向汽车相遇,从相互发现时起,至同时采取制动措施使两车安全停止,所需的最短距离。
(3)错车视距:在没有明确划分车道线的双车道道路上,两队向行驶的车辆相遇,发现后即采取减速避让措施安全错车所需的最短距离。
(4)超车视距:在双车道公路上,后车超越前车时,从开始驶离原车道之处起,至可见逆行车并能超车后安全驶回原车道所需的最短距离。
(4)动力因素.在海平面上,满载的情况下,汽车行驶中克服道路阻力和惯性阻力的能力。
一、名词解释1、计算行车速度:受公路控制的路段(最小平曲线半径、最大纵坡等),在天气良好、交通密度小的情况下,一般驾驶员能够保持安全而舒适行驶的最大速度。
2、横向力系数:横向力与车重的比值3、动力因素:在海平面高程上,满载情况下单位车重具有的有效牵引力4、缓和曲线:平面线形中,在直线与圆曲线,圆曲线与圆曲线之间设置的曲率连续变化的曲线。
5、超高:为抵消车辆在曲线路段上行驶时所产生的离心力,在该路段横断面上设置的外侧高于内侧的单向横坡6、加宽:汽车在曲线路段上行驶时,靠近曲线内侧后轮行驶的曲线半径最小,靠曲线外侧的前轮行驶的曲线半径最大。
为适应汽车在平曲线上行驶时,后轮轨迹偏向曲线内侧的需要,在平曲线内侧相应增加的路面、路基宽度称为曲线加宽(又称弯道加宽)。
7、S形曲线:两个反向圆曲线间用两个反向回旋线连接的组合形式,称为S型曲线8、复曲线: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半径不同,转向相同的圆曲线径相连接(l F=0)或插入缓和曲线(l F≠0)的组合曲线,后者又叫卵形曲线。
9、凸形曲线:两同向回旋曲线间不插入圆曲线而径相连接的组合形式称为凸型曲线。
10、平均纵坡:指一定路线长度范围内,路线两端点的高差与路线长度的比值。
11、坡长:指变坡点与变坡点之间的水平长度。
12、合成坡度:道路在平曲线路段,若纵向有纵坡且横向又有超高时,则最大坡度在纵坡和超高横坡所合成的方向上,这时的最大坡度称为合成坡度。
13、经济运距:按费用经济计算的纵向调运的最大限度距离14、免费运距:土方作业包括挖、装、运、卸等工序,在某一特定距离内,只按土石方数计价而不另计算运费,这一特定距离称免费运距。
15、展线:采用延长路线的方法,逐渐升破克服高差。
16、放坡:按照要求的设计纵坡(或平均坡度)在实地找出地面坡度线的工作。
17、初测:是两阶段设计中第一阶段(初步设计阶段)的外业勘测工作。
要点有:平面控制测量、高程控制测量、地形图测绘、路线勘测与调查、其他勘测与调查、初测内业工作。
18、定测:即定线测量,是指施工图设计阶段的外业勘测和调查工作。
要点有:路线勘测、中桩高程测量、横断面测量、地形测量、定测内业工作。
19、断链:桩号与实际里程不符的情况。
(计算、测量错误;局部改线、分段测量等客观原因造成,K22+110=K21+120.21,长链989.79米)2、汽车行驶阻力有哪些? 1)滚动阻力:2)坡度阻力3) 空气阻力 4)惯性阻力3、汽车行驶的必要条件(力学方面)是什么?牵引平衡:汽车在道路上行驶时,必须有足够的驱动力来克服各种行驶阻力。
当驱动力与各种行驶阻力之代数和相等的时候,称为驱动平衡。
汽车行驶的两个条件①必要条件(即驱动条件)―――牵引力必须能够克服各项行驶阻力,P P t ∑≥。
②充分条件(附着条件)――引力必须≤轮胎与路面间的最大摩擦力,ϕd t G P ≤。
4、汽车由直线驶入圆曲线,转弯时的轨迹方程是什么?为什么缓和曲线才用回旋线?回旋曲线方程:2A =rl C =,l 为缓和曲线到任一点弧长,C 为参数。
原因有三:1、我国《标准》推荐的缓和曲线是回旋线。
2、曲率按线形函数增大: A 越大,曲率r 越小,回旋线变化慢;A 越小,曲率r 越大,回旋线变化快. 3、满足行驶轨迹三条特征程度高5、推导横向力系数U 的定义。
U 对汽车行驶的稳定性、经济性、舒适性有何影响? 横向力与法向力(取车重)的比值。
z F =G Y ZF F μ=,一般取 (1)危及行车安全汽车在弯道上行驶的基本前提是轮胎不在路面上滑移,要求横向力系数μ低于轮胎与路面之间所能提供的横向摩阻系数f: μ≤f(2)增加驾驶操纵的困难弯道上行驶的汽车,在横向力作用下,弹性的轮胎会产生横向变形,使轮胎的中间平与轮迹前进方向形成一个横向偏移角,车速较高时,如横向偏移角超过5o 一般驾驶员就不易保持驾驶方向的稳定。
(3)增加燃料消耗和轮胎磨损 ,μ使车辆的燃油消耗和轮胎磨损增加 (4)行旅不舒适 ,μ值的增大,乘车舒适感恶化。
μ的舒适界限,由0.11到0.16随行车速度而变化,车速高时取低值,车速低时取高值6、直线、圆曲线、缓和曲线的线形特征是什么?缓和曲线1) 缓和曲线曲率渐变,设于直线与圆曲线间,其线形符合汽车转弯时的行车轨迹,从而使线形缓和,消除了曲率突变点。
2) 由于曲率渐变,使道路线形顺适美观,有良好的视觉效果和心理作用感。
3) 在直线和圆曲线间加入缓和曲线后,使平面线形更为灵活,线形自由度提高,更能与地形、地物及环境相适应、协调、配合,使平面布线更加灵活、经济、合理。
4) 与圆曲线相比,缓和曲线计算及测设均较复杂。
圆曲线线形特征:1)曲线上任意一点的曲率半径R=常数,故测设比缓和曲线简便。
2)汽车在圆曲线上的行驶要受到离心力;在平曲线上行驶时要多占路面宽。
3)视距条件差,容易发生交通事故。
4)较大半径的长缓圆曲线具有线形美观、顺适、行车舒适等特点。
故常采用。
7、缓和曲线的作用是什么?制定缓和曲线的最小长度标准依据是什么?作用:1)曲率连续变化,视觉效果好。
(线形缓和),2)离心加速度逐渐变化,旅客感觉舒适(行车缓和)3)超高横坡度逐渐变化,行车更加平稳(超高缓和)依据:1)从控制方向操作的最短时间考虑 3s2)离心加速度变化率应限制在一定范围内,把离心加速度的变化率控制在(..)/05063m s 间较适当。
(ls 、Lh 表缓和曲线长度)8、缓和曲线l s 与l f 的省略条件是什么?公路 :1)直线与圆曲线间缓和曲线的省略 l s ①R≥R P ②四级公路2)半径不同的圆曲线间缓和曲线的省略 l F① R 小≥R P ② R 临<R<R P 且满足A 、B 、C 条件之一 ③四级公路A :P 大-P 小≤0.10m 。
B : V≥80km/h ,R 大/R 小<1.5C : V< 80km/h ,R 大/R 小<2城市道路 :1)V< 40km/h 时,可省缓和曲线2)大于V≥40km/h 时,R>不设缓和曲线的最小R 时,可省,表3-7。
计算行车速度/(km/h)80 60 50 40 不设缓和曲线的最小圆曲线半径/m 2000 1000 700 500 9、平面组合线性的类型?平面组合线性如何绘曲率图?简单形曲线:当一个弯道由直线与圆曲线组合,直圆直。
基本形曲线:按直线-回旋线-圆曲线-回旋线-直线的顺序组合的曲线凸形曲线:两同向回旋曲线间不插入圆曲线而径相连接的组合形式S 形曲线:两个反向圆曲线间用两个反向回旋线连接的组合形式C 形曲线:同向曲线的两回旋线在曲率为零处径相衔接的形式复合形曲线:两个及两个以上的同向回旋曲线,在曲率相等处径相衔接的组合形式复曲线: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半径不同,转向相同的圆曲线径相连接(l F=0)或插入缓和曲线(l F≠0)的组合曲线,后者又叫卵形曲线10、对S型、凸型曲线的规定有哪些?构成平面基本型曲线的必要的几何条件?S型要求:①S形相邻两个回旋线参数A1与A2宜相等。
②(A1/A2)应<2,有条件(A1/A2)宜<1.5,当A2 ≤200时,A1与A2之比应小于1.5。
③(R1/R2 )≤2为宜凸形曲线:①必须满足的几何条件:2β0=α②凸形的回旋线的参数及其连接点的曲率半径,应分别符合容许最小回旋线参数和圆曲线最小半径的规定。
③连接点附近最小0.3V的长度范围内,应保持以连接点的曲率半径确定的横坡度。
基本型:①满足几何条件②lS左右③A的取值符合有关要求(R/3)≤A≤R11、设计时,如何采用三种视距标准?为什么?1) 高、一级公路应采用停车视距。
因有中间分隔带,无对向车,故不存在会车问题。
且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的车道数均在4个车道以上,快慢车用划线分隔行驶,各行其道,也不存在超车问题。
2) 二、三、四级公路,满足会车视距。
在工程特别困难或受其它限制地段,可采用停车视距,但必须采取分道行驶的措施。
3) 对向行驶的双车道公路,应根据需要并结合地形在适当的距离内设置具有超车视距的路段。
12、设置超高作用是什么?为抵消车辆在曲线路段上行驶时所产生的离心力。
当汽车行驶在设有超高的弯道上时,汽车自重分立将抵消一部分离心力,从而提高行车的安全性和舒适性。
13、加宽过度的方式有哪些?设计中如何确定加宽缓和段长度?加宽过度方式1)直线比例法:处理简单粗造,不圆滑美观,适用于一般二、三、四级公路。
2)切线法:适用于四级公路人工构造物路段。
为消除加宽缓和段内侧边线与圆曲线起、终点的明显折点,采用路面加宽边缘线与圆曲线上路面加宽后边缘线圆弧相切的方法。
3)插入高次抛物线的方法:路面边缘线圆滑、顺适,适用于高速公路、一级公路以及对路容有较高要求的二级公路。
加宽缓和段的长度LJ①加宽所需的最小长度。
在不设缓和曲线或超高缓和段时,应按渐变率1:15且≮10m的要求设置;②设置超高缓和段l C时,l J = l C;③设置缓和曲线l S时,l J= l S。
14、无中间带的公路,超高过度的方式有哪些?有中间带的公路,超高过度的方式有哪些?1)公路①无中间带的公路a.绕内边缘旋转,简称边轴旋转b.绕中线旋转,简称中轴旋转。
c.绕外边缘旋转。
②有中间带的公路a.绕中间带的中心线旋转。
b.绕中央分隔带边缘旋转c.绕各自行车道中线旋转。
③分离式公路超高过渡方式可视为两条无中间带的公路分别予以处理。
2)城市道路单幅路路面宽度及三幅路机动车道路面宽度宜绕中线旋转;双幅路路面宽度及四幅路机动车道路面宽度宜绕中间分隔带边缘旋转,使两侧车行道各自成为独立的超高横断面。
15、简述纵断面设计的一般步骤和方法。
如何选择竖曲线半径?(1)准备工作绘出①地面线②平面直线、平曲线示意图写出①桩号②地面标高③沿线土壤地质熟悉和掌握全线有关勘测设计资料领会设计意图和要求。
(2)标注控制点1)控制性的“控制点” 控制路线必须通过它或限制从其上、下方通过。
2)参考性的“控制点” 叫经济点。
考虑各横断面上横向填挖基本平衡的经济点。
(3)试坡试坡应以“控制点”为依据,照顾多数“经济点”。
要点为:“前后照顾,以点定线,反复比较,以线交点”。
(4)调坡1)结合选线意图2)对照技术标准或规范整方法:有抬高、降低、延长、缩短纵坡线和加大、减小纵坡度等。
(5)核对有控制意义的特殊横断面上进行。
如选择高填深挖、挡土墙、重要桥涵及人工构造物以及其它重要控制点的断面等。
(6)定坡就是把坡度值、变坡点位置(桩号)和高程确定下来。
i SJD H坡度值取值到0.1%。
变坡点桩号调到整10米桩上。
变坡点的高程是根据路线起点的设计标高由已定的坡度、坡长依次推算而来。
(7)设计竖曲线 根据道路等级和情况,确定竖曲线半径,并计算竖曲线要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