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欧洲古代的城市规划思想
- 格式:doc
- 大小:44.50 KB
- 文档页数:1
城市建设相关思想西方古代城市规划思想的形成与发展1、古希腊时期的城市规划思想古希腊雅典广场雅典卫城希波丹姆斯模式的代表——米利都城2、古罗马时期的城市规划思想罗马营寨城古罗马城市的中心广场群维特鲁威的“理想城市”西方中古时期城市规划思想的形成与发展1、中世纪的城市规划思想圣密启尔山城中世纪的帕多瓦城威尼斯城2、文艺复兴时期的城市规划思想崇尚人体完美尺度理想城市模式罗马改建规划格里芬的堪培拉规划3、绝对君权时期的城市规划思想巴黎城市的中轴线凡尔赛宫的总平面Haussmann 的巴黎改建规划近代资本主义社会城市规划思想的形成与发展资产阶级革命架构了城市发展的制度框架工业革命是现代城市形成和发展的最直接动力城市规划思想及实践空想社会主义空想社会主义城市——新协和村空想社会主义和无政府主义是现代城市规划最直接的思想源泉。
近代历史上的空想主义源自于英国杰出的人文主义者T.More(1478-1535)的“乌托邦”(Utopia)概念。
空想社会主义者的理论、实践虽然在当时的西方世界中没有产生实际的影响,但是其进步思想对后来的城市规划思想、理论(包括霍华德的田园城市)发展都产生了重要的作用。
近代人本主义规划思想的两位大师1、霍华德田园城市思想“田园城市”对近现代城市规划发展的重大贡献在于:1.在城市规划指导思想上。
摆脱了传统规划主要用来显示统治者权威或张扬规划师个人审美情趣的旧模式,提出了关心人民利益的宗旨,这是城市规划思想立足点的根本转移。
2.针对工业社会中城市出现的严峻、复杂的社会与环境问题,摆脱了就城市论城市的狭隘观念,从城乡结合的角度将其作为一个体系来解决。
3.设想了一种先驱性的模式,一种比较完整的规划思想与实践体系,对现代城市规划思想及其实践的发展都起到了重要的启蒙作用。
4.首开了在城市规划中进行社会研究的先河,以改良社会为城市规划的目标导向,将物质规划与社会规划紧密地结合在一起。
2、盖迪斯的综合规划思想他把生物学、社会学、教育学和城市规划学融为一体,创造了“城市学”的概念。
历代城市规划思想内容总结历代城市规划思想是指人们在城市建设过程中所形成的一种理论思想和实践经验总结。
历代城市规划思想体现了不同时代人们对城市发展的追求、需求和理念。
以下是对历代城市规划思想的内容总结:古代城市规划思想:古代城市规划思想主要体现在古希腊城邦和古罗马城市规划中。
古希腊城邦规划强调城市与周围自然环境的和谐统一,城市布局以中心广场为核心,周围分布着不同功能的区域。
古罗马城市规划则注重交通布局和公共设施的规划,如修建大型街道和供给水道等,确保城市基础设施的完善。
中世纪城市规划思想:中世纪城市规划思想受到宗教影响较大,城市往往以教堂为中心,城市布局呈放射状展开,象征着神圣的力量。
城市的街道狭窄且弯曲,体现了当时社会的防卫需求和城市本身的有限空间。
此外,中世纪城市规划还注重城市市场和商业区的布局,以促进城市内外的贸易活动。
文艺复兴时期城市规划思想:文艺复兴时期的城市规划思想追求协调、和谐和对称。
城市街道和广场布局规整,城市中心一般设置有集会广场,规划上强调建筑物的统一外观和城市整体的美学效果。
此外,城市中的公共空间和绿地成为城市发展过程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提供了人们休闲娱乐和社交交流的场所。
现代城市规划思想:现代城市规划思想主要体现在工业革命以后。
此时,城市规模迅速扩大,城市规划主要着眼于交通、环境和社会改善。
城市规划开始注重交通网络的设计,道路、铁路、水路等交通设施的规划建设成为重要任务。
同时,城市环境保护成为城市规划中的重要内容,包括垃圾处理、污水处理和环境绿化等。
社区规划也开始受到重视,以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和社会发展效益。
当代城市规划思想:当代城市规划思想主要体现在可持续发展和人本主义城市规划思想中。
可持续发展目标的确立使得城市规划开始注重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环境的可持续性。
城市规划开始注重减少碳排放、节能减排、提高城市生态系统的健康等方面。
此外,人本主义城市规划思想强调人的需求和权益的保护,通过提供便利的交通、良好的教育和医疗设施、多样化的文化娱乐等来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今天要总结的这本书是张京祥教授写的,之所以把他总结出来是怕看完就忘了,记录下来加深记忆。
在这本书的扉页写着这样一句话:一旦我们与昔日伟大思想家之间的联系纽带被割断,纵使我们沉醉于科学的冥思苦想中,也是无济于事——————罗素作为一位规划出身的人,要想做好规划,绝不能仅仅了解现代的规划理念,因为现代的规划手法往往来源于不远的过去,纵观人类的规划史,掌握适合现在人类生存的规划方法而不应仅仅拘泥于一些可笑的政治因素才是真正做规划的人,一个真正做学问的人。
毋庸赘述,下面跟着我进入西方的规划史发展。
西方古典文明圣地三千年前存在于世的古希腊即便现在也会令人印象深刻,其历史成就之深影响之广当之无愧的成为五大文明发源地,是西方古典文化先驱与欧洲文明的摇篮,美国新史学家J.H.Robinson曾经这样评价:古希腊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人的思想是如此深邃,以致人们觉得自他们以后的一切思想史都是思想退化的历史(在这里说明一下这三位思想家的关系:苏格拉底的学生是柏拉图,柏拉图的学生是亚里士多德),从这句话中可以看出这几位思想家的伟大成就及古希腊的文明程度。
公元前8世纪,在希腊半岛及小亚细亚沿海地中海沿岸群居着数十个奴隶制城邦,他们交往频繁互通有无并且共同抵御外敌侵入,从而逐渐形成了一个自称为希腊的同一民族和文化地区。
古希腊的文明大体分为四个时期:荷马文化时期,古风文化时期,古典文化时期和希腊化时期。
公元前六世纪东部的波斯入侵亚欧大陆,在这次入侵中东西方文化第一次有了大规模的碰撞与交流,东方的一些天文、历法、算数等文化传入希腊并孕育出新的文化体系,在这次战争中,雅典联合各城邦与波斯进行了殊死搏斗,最终取得胜利。
从此确定了雅典在希腊诸城邦的盟主地位,自此雅典进入空前繁荣时期,就是希腊历史上的古典文化时期。
在古典文化时期,希腊人建造的圣地建筑群——雅典卫城是希腊人文主义和理性主义的精神象征,更是欧洲文明的千年灯塔和坐标原点。
公元四世纪的伯罗奔尼撒战争造成了希腊的解体,后来马其顿人入侵并建立了马其顿王国,最后希腊被罗马所灭。
西方城市规划史中的实践和理论城市规划是指通过规划、设计、建设、管理等手段,调整城市空间结构、分布布局、公共设施等方面的安排和组织,达到优化城市功能、提高居民生活质量的目的。
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城市规划也经历了不同的阶段和发展历程。
1. 古代城市规划的实践和理论在古代,城市规划也有一定的实践和理论基础。
早在公元前2000年左右,古代埃及的城市就开始出现规划的痕迹。
城市的建设往往以宗教和政治为主要的目的,宏伟的金字塔和大型神庙成了城市的标志性建筑物。
此外,城市在交通、市场、水利等方面也有着很好的规划和安排,城市的跨度和布局也得到了一定的优化。
2. 文艺复兴时期的城市规划理论文艺复兴时期是城市规划理论的一个重要时期。
在这一时期,城市规划开始注重城市的美学价值、人性化和社会影响等方面。
城市规划家们从建筑风格、城市景观、人性化布局、公共活动空间等角度出发,探索城市规划的新理念和新范式。
代表性的城市规划家有意大利的亚历山德罗·阿尔东和弗朗西斯科·梅里特,法国的贝尔纳德·德瓦斯和安多恩·德马塞。
他们的城市规划理论和实践对后来城市规划的发展影响深远。
3. 工业革命时期的城市规划实践和理论工业革命时期是英美城市规划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
随着工业和交通等领域的飞速发展,城市出现了很多新的问题,如住房拥挤、交通拥堵、环境污染。
英美的城市规划家们开始对城市的实际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和解决,提出了很多新的城市规划模式和理论。
其代表人物有弗里德里希·恩格尔斯、威廉·莫里斯、帕特里克·盖特斯、路易斯·蒙提费奥里等人。
4. 现代城市规划理论和实践20世纪以来,城市规划的理论和实践经历了大规模的变革和创新。
在现代城市规划中,城市社会学、城市经济学等相关学科对城市规划的理论和实践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一些新型城市社区的理论和实践开始受到重视,如新城镇、可持续城市等。
国外古代城市规划思想第二节国外古代城市规划思想简史一、古希腊时期的城市规划思想-文明基石1.古希腊文明的极高地位当需要考察欧洲乃至整个西方世界的文明与精神起源时,我们不得不将目光投射到这样一片充满哲理性的土地:在今天西方世界的经济与政治体系架构中,这里的境况也许已经无奈地流于某种平淡;然而这片土地上弥漫着的不朽理性光辉,依然可以穿透三干多年尘封的记忆,清晰而醒目地将它的身影印刻在西方的政治、经济与社会文明的世界,无处不及。
正如恩格斯当年所言:……他们无所不包的才能与活动,给他们保证了在人类发展史上为其他任何民族所不能企求的地位”。
而马克思则是这样评价他们的艺术与思想的极致成就:“它们……仍然能够给我们以艺术享受,而且就某一方面说,还是一种规范和高不可及的范本”。
它,就是古希腊——西方古典文化的先驱与欧洲文明的摇篮。
对此,美国新史学家J.H.Robinson(1863—1936)曾经这样评价过:古希腊柏拉图(Plato,前428-前347/348)、亚里斯多德(Aristotle,前384-前322)等人的思想是如此深邃,以致人们觉得自他们以后的一切思想史都是思想退化的历史。
2.积极的公共生活与丰富的公共空间希腊人的创造之一,是不拘泥于两河流域及埃及的宗教或绝对权力,而是更符合市民生活的制度和习俗、较少严格的社会等级和职业界限。
市民经常参与公共活动,所以在戏剧、诗歌、雕刻、绘画、逻辑、数学、哲学等领域部展现出卓越的才能,从而产生了吕克昂学园(亚里士多德的逍遥学派)、学院派学园(柏拉图学派)和犬儒派学园(斯多噶学派)等所谓的三大学园。
可以说,希腊人在几个世纪中的贡献,比古埃及人和苏美尔人几千年的总和还大。
希腊人对城市生活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主要有三个方面:运动、疗养、娱乐。
所以,体育场、疗养地和剧场就成为希腊人城市生活中不可缺少的设施。
他们创立了奥林匹克运动和体育锻炼的精神,并于前776年召开首次奥林匹克运动会,同时在城市中发展了一种封闭式的运动场地—体育馆。
古代文明的城市规划:古代都市的布局与设计
古代文明的城市规划是人类智慧和社会组织的结晶,反映了当时社会、文化和技术水平的发展。
在古代,不同文明的城市布局和设计各具特色,但普遍体现出对社会秩序、宗教信仰以及经济活动的高度管理和组织。
古埃及的城市规划以尼罗河为中心,城市沿河两岸展开,主要是为了利用河流的水资源和便利的交通。
城市中心常常建有神庙和皇宫,象征着宗教权威和政治中心。
古希腊的城市规划则更加注重几何美学和市民生活的便利性。
城市广场(阿哥拉)是公民集会和市场贸易的场所,周围环绕着政府建筑、神庙和剧院等文化设施,体现了民主政治和文化活动的重要场所。
古罗马的城市规划工程更为宏大,通常以直角街道网格布局为主,便于管理和军事防御。
城市中心有广场、浴场、竞技场等公共建筑,展示出罗马帝国统一的政治和文化实力。
古代中国的城市规划注重风水和城市防御,城市常常以城墙为界限,内部划分为宫城、市场、手工业区等不同功能区域,体现了封建社会的政治和社会秩序。
总体而言,古代文明的城市规划不仅仅是为了居住和经济活动的需要,更是体现了当时社会制度、文化信仰及技术水平的综合体现。
这些古代都市的布局和设计,不仅影响了后世城市发展的轨迹,也为人类文明史留下了丰富而宝贵的历史遗产。
比较中西方古典城市规划艺术形式的差异摘要:城市发展受经济、政治、文化等因素的影响很大。
中方西方由于文化不同,导致了城市规划思想的差异,进而造成了城市形态的不同。
从现有资料可以看出,世界各地原始群居点的选择和居民点的选址,普遍利用有利地形,建在近水、向阳和避风的地段。
在对现有资料进行成立的过程中我浅显的分析了中西古代城市规划的思想和城市形态的差异,并简析了差异形成的原因。
关键词:里坊中正中轴对称放射状几何图形一、中西方古典城市规划思想1、中国古代的城市规划思想及规划艺术形式(1)儒家礼制规划思想通过对古代思想的认识,我发现儒家思想儒家思想强调重礼、崇孝、尚文。
所以当时一切建筑活动都要受礼制的约束,无论是都城规划、宫殿庙宇还是寻常百姓的住宅都讲究对称、对齐、规矩、并有等级大小之分。
在重孝的主张下,儒家提倡尊敬长辈、敬拜祖先,所以形成了中国的大家庭制度,营造了传统合院式住宅布局,并成为我国古代各类建筑组合的基础——如宫殿、王府、庙宇、祠堂、书院及其它建筑。
乃至村镇、城市的布局等。
(2)天人合一和象天法地的规划思想“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表现在城市规划上,总结出主要特点为追求与天同源、同构,与自然和谐统一。
从距今6000年的仰韶文化遗址可以看出,我国的城市雏形是建立在对以北极为中心的宇宙模式模仿的基础上的。
虽然不知道当时的设计是巧合还是顺应天地,在当时人们对天地的理解为“天圆地方”。
例如秦朝城咸阳城市的设计思想,则反映了当时天人合一的观念,天上的星象,与人间秩序相对应。
唐朝都城长安中仰韶文化遗址的十三牌坊里象征十二月加闰月;皇城南面四行坊里象征四季。
明清北京城中南面建天坛、北面建地坛;东面有日坛、西面有月坛。
另外,兽中四灵“前朱雀、后玄武、左青龙、右白虎”也在城市布局及地名中得到了体现。
(3)地理走向及风水的规划思想地理走向一直以来都是设计的基本要素,通过对不同山川形势的研究,形成了整体的规划思想,形成独特的规划特征。
古代欧洲的都市发展与城市规划古代欧洲是一个注重城市规划和发展的区域。
在这个时期,城市的存在不仅仅是经济发展的中心,也是政治和文化的重要场所。
城市规划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希腊和古罗马时期,而在中世纪的欧洲,城市规划进一步发展和完善。
古希腊的城市规划强调城市的中心地位。
城市通常由一个城市广场作为核心构成。
在这个广场周围,各种政治、商业和宗教活动集中进行。
而城市其他地区则被规划成不同的功能区域,比如居住区、工业区和农业区。
这种城市规划模式被后来的城市规划者所采纳,并延续至今。
古罗马时期的城市规划更加科学和复杂。
罗马城成为了古代欧洲最杰出的城市之一。
在城市的设计上,罗马拥有一套完整的规划理念和技术。
罗马城的道路系统和市政设施相当先进,为日后的城市规划提供了范例。
此外,罗马城还包括了公共浴场、剧院、竞技场等娱乐设施,这些都成为了城市文化和社交活动的重要场所。
中世纪的欧洲城市发展中,城市规划变得更加以实用性为导向。
由于农业生产的提高和人口的增加,城市成为了经济和商业活动的中心。
城市规划者开始注重城市的通行问题和防御系统。
城市被修建成迷宫般的街道布局,以应对外部威胁。
城市的主要道路通常以市中心为起点向外辐射,而狭窄的小道则穿插其中,形成了复杂的网络。
防御设施如城墙、城堡和城门成为了城市的重要特征。
随着时间的推移,中世纪城市的规划愈发多样化。
一些城市扩张并逐渐形成了星型或环形的布局,以适应更多人口和建筑物的需求,如意大利的佛罗伦萨和法国的巴黎。
这些城市在建筑和文化上也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城市市政厅、教堂和广场成为了城市的地标建筑,并成为了文化、艺术和政治交流的中心。
总而言之,古代欧洲的都市发展与城市规划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经历了不同的变革。
从古希腊和古罗马的城市中心设计,到中世纪城市的防御和扩张,城市规划逐渐成为了重要的学科和实践。
这些城市规划的理念和技术对于今天的城市发展依然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为我们提供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和教训。
中国古代城市规划与西方古代城市规划思想比较中国古代城市规划与西方古代城市规划思想比较引子第一次看到这个题目,觉得很难入手,“中西方城市规划比较”的确是一个很大的命题。
如何在千五百字内把个人对这个命题的看法阐述清楚确实需要一番思考。
思前想后,最后还是决定从无尽的信息中随缘拾取一些记忆的碎片,也许这些被拾起的片断正是自己被触动的瞬间。
中国城市规划从一开始,中国的城市就存在着人为的规划。
中国传统的城市规划理论主要可以分成两个大的方向以周礼考工记为代表的,伦理的、社会学的规划思想,以及以管子和后期的风水理论为代表的自然观的、功能性的规划理论。
周礼考工记作为我国古代城市规划理论中最具影响一部著作,很早就提出了我国城市,特别是都城的基本规划思想和城市格局。
它提出“方九里,旁三门。
”;“经涂九轨,九经九纬。
”,“左祖右社,面朝后市。
”等一系列理论。
这些理论一直影响着中国古代城市的建设,很多大城市,特别是政治性城市都是按照这种理论修建的。
其中最典型的案例是唐朝的长安和北京城(元代和明清时期),清晰的街坊结构和笔直的街道,以及城墙和城门无不反映了周礼考工记中“礼”的思想。
在这些城市中,城市本身已经不仅仅是一个工人居住、生活的场所,城市已成为一种“符号”,它代表着一种社会关系和秩序。
人们生活其中,日复一日的受到空间秩序的影响,不觉中明确了自己的社会定位,而想超越自己原有的定位,是非常不容易的。
这正好符合了统治的需要,所以我们不难发现周礼考工记的影响是如此的深渊,甚至当代的很多城市规划中仍可见到它的影子。
相比周礼考工记的“符号”性,中国传统的城市规划理论中也有很理性、功能主义的一面,这集中反映在管子一书和后世的一些有关风水的理论中。
管子成书于战国时期,是后人假托管仲所作的政治名著。
管子一书在很多方面对周礼进行了否定,在城市规划领域,管子主张从实际出发,不重形式,不拘一格。
要“因天才,就地利”,不为宗法封建与礼制制度所约束。
古代欧洲城市的规划与建筑风格欧洲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与丰富文化的大陆。
在古代,欧洲诞生了许多著名的城市,它们具有独特的规划与建筑风格,成为了现代城市发展的重要参考。
本文将就古代欧洲城市的规划与建筑风格展开探讨。
古希腊时期,雅典是闻名于世的城邦之一。
雅典城的规划注重对称和比例的追求。
整个城市被填满了寺庙、剧场和方形广场等建筑,形成了独特的城市景观。
这些建筑根据其功能和重要性进行了合理的布局,为城市增添了艺术美感。
古罗马时期,罗马成为了帝国的政治和文化中心。
罗马城的规划更加注重实用性和功能性。
街道都是以直线和曲线相结合的方式布置,方便了车辆和行人流动。
同时,罗马城也建造了许多浴场、竞技场和博物馆等公共建筑,丰富了城市的文化生活。
中世纪,欧洲城市的规划与建筑风格发生了重大的变化。
由于战争频繁,城市开始进行城墙的建设,以加强保护。
城市内部的道路变得狭窄而错综复杂,房屋也因为经济和空间的限制而拥挤在一起。
然而,中世纪城市也出现了一些壮丽的建筑,如巴黎的圣母院和威尼斯的圣马可广场,展现了巴洛克和哥特式建筑风格。
随着文艺复兴的兴起,欧洲城市开始追求对称、协调和美感。
在意大利,佛罗伦萨以其独特的城市规划而著名。
城市中心广场的设计简洁而富有秩序感,周围建筑的比例和风格相互协调。
这种规划思想也被后来的城市学家广泛应用,如巴黎的香榭丽舍大街和柏林的勃兰登堡门。
18至19世纪,工业革命深刻影响了欧洲城市的规划与建筑风格。
随着城市工业的发展,城市呈现出明显的分工和层次。
大量的工厂和住宅被建造出来,城市面貌发生了彻底的变化。
同时,工业革命也带来了新的建筑材料和技术,如钢铁和玻璃。
这些新材料被广泛应用于城市建筑中,使得建筑结构更加坚固和开放。
20世纪,欧洲城市的规划与建筑风格表现出多样性和创新性。
现代主义建筑在欧洲广为流行,追求简洁、干净、功能性和高效性。
同时,保护历史遗迹和传统风格也成为了许多城市规划的重要考虑因素。
总的来说,古代欧洲城市的规划与建筑风格以其独特之处成为了后世城市发展的重要参考。
西方古代的城市规划思想
古希腊
雅典卫城:人本主义与自然主义的布局手法
公元前500年,古希腊城邦,提出城市建设的希波丹姆Hippodamus模式:方格网道路系统为骨架,城市广场为中心。
广场为中心的核心思想反映了古希腊时期的市民民主文化。
典型代表:米利都城
古罗马
公元前300年,罗马征服地中海地区,被征服地区建造了大量营寨城:平面正方或长方形,十字形街道,通四方城门,交点附近为露天剧场或斗兽场与官邸建筑
公元前1世纪,古罗马建筑师维特鲁维Vitruvius《建筑十书》,是西方保留至今最完整的古典建筑典籍。
古罗马城市建设的特征:
(1)世俗化的特征
(2)军事化的特征
(3)君权化的特征
古罗马的城市规划思想
(1)强烈的实用主义态度
(2)凸显永恒的秩序思想
(3)彰显繁荣与力量的大比例模数手法
中世纪
城市多自发成长,很少规划,战争频繁,防御要求提到很高地位,产生了一些以防御为出发点的规划模式。
城市典型特征:教堂占据了城市的中心位置
文艺复兴时期
城市规划思想
1. 追求理想王国的城市图景
2. 高雅与精英主义的营造思维
3. 尊重文化与“后继者”原则
4. 两种城市规划思想的分野与交融
巴洛克风格:建立整齐、具行强烈秩序感的城市轴线系统
城市道路格局采用“环形+放射”式,并在转折的节点处用高耸的纪念碑
17世纪的罗马城市改建是巴洛克城市规划思想的重要典范
古典主义风格:巴黎的城市改建体现了古典主义思潮,轴线放射的街道、宏伟壮观的宫殿花园和公共广场都是那个时期的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