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谢障碍性骨疾病
- 格式:ppt
- 大小:1.10 MB
- 文档页数:66
心理干预对肾性骨病致股骨颈骨折患者焦虑及并发症发生的影响研究背景肾性骨病(renal osteodystrophy,ROD)是一种多因素、多病理过程参与的骨代谢障碍性疾病,由于肾脏功能障碍或肾移植后激素治疗等因素引起的一系列影响骨代谢的因素所导致。
ROD引起的骨质疏松和骨骼疾病是肾源性骨质疏松的一种病理类型。
ROD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容易发生股骨颈骨折,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此外,ROD患者还容易出现其他并发症,如贫血、肾性心脏病等。
焦虑是ROD患者常见的精神疾病之一,焦虑情绪会进一步影响ROD患者的身体健康状况,导致并发症的发生。
因此,对ROD患者的精神状态进行干预,是改善其健康状况的重要措施之一。
研究目的本文旨在探究心理干预对ROD致股骨颈骨折患者焦虑及并发症发生的影响,为ROD患者的临床治疗提供理论支持。
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文献综述的方法,收集与ROD患者焦虑和心理干预有关的研究,并进行分析总结。
研究结果心理干预能够显著降低ROD致股骨颈骨折患者的焦虑ROD患者因为生病而情绪焦虑是常见现象,焦虑情绪会进一步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状况,甚至影响到治疗的效果。
因此,对ROD患者的焦虑情绪进行干预非常必要。
心理干预是一种有效的方法,可以帮助ROD患者缓解焦虑情绪,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研究表明,心理干预能够显著降低ROD致股骨颈骨折患者的焦虑。
心理干预对ROD患者的并发症有一定的缓解作用ROD是一个综合症状,其并发症很多,如贫血、肾性心脏病、痉挛性截瘫等。
ROD患者所患的并发症会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研究表明,心理干预对ROD 患者的其他并发症有一定的缓解作用,如能够减少ROD患者的贫血症状,缓解ROD患者的肾性心脏病。
研究结论ROD是一种综合病症,治疗ROD患者需要综合治疗。
ROD致股骨颈骨折患者常常会出现焦虑情绪,如能够在治疗中加入适当的心理干预措施,有助于降低患者的焦虑情绪。
此外,ROD患者所患的并发症也可以通过心理干预得到缓解。
中医药辨证治疗老年性骨质疏松症【摘要】骨质疏松症(op)是以矿化骨单位容积中骨量减少,骨组织显微结构退化及骨的脆性增高为特征的一种全身代谢障碍性疾病,一般女性明显高于男性,它是老年人的常见病,已经严重影响和威胁到老年人的健康和生活质量。
随着我国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口老龄化以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我国现有op病人9000万人,约占我国总人口的77%,本病的发病率女性明显高于男性,尤其绝经后的女性,雌激素水平骤然下降,导致成骨细胞活性降低,破骨细胞活性增强,骨量快速流失,骨质疏松的发病率明显升高祖国传统医学认为op属于”骨痿”的范畴,其发病机制为:年老体衰、肾精亏损、元气虚衰、无力鼓动血脉,络脉失于气血充养,血脉运行迟缓,血脉瘀滞,络脉不畅。
水谷精微得不到布散,骨骼失于荣养滋润,骨髓空虚,发为骨痿。
与脾虚、肾虚、肝郁有关。
《素问·六节脏象论》中说:“肾者,封藏之本,精之处也,其华在发,其充在骨”。
《不居集》中:“诸般腰痛皆属肾虚,……腰肢痿弱,身体疲倦,脚膝酸软,脉或大或细,痛亦隐隐而不甚,是其候也”均说明肾虚精亏,不能主骨生髓,骨失濡养而致腰脊酸痛,因其为虚痛,故痛势隐隐,绵延不绝;精舍神,精衰则神弱而致神疲乏力;精虚则不能化气,鼓动血脉无力,气血不行,痹阻经络而致腰背疼痛。
现代研究亦证实,肾虚骨质疏松症的病理机制为肾精不足,骨髓、脑髓失养。
【关键词】中医;辨证论治;骨质疏松症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09688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9-5430-011骨质疏松症的发病机理中医中骨质疏松症与人体的五脏有直接关联。
肾为先天之本,主骨藏精生髓,肾精的盛衰与骨骼的生长代谢有密切关系:肾精足则骨髓生化有源,骨髓充则骨骼得到髓的充分滋养而骨骼坚,肾精亏,骨髓生化乏源,髓脉空虚而不能营养骨骼,导致骨骼发育不良,脆弱无力。
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阳明“主润柔筋”,主束骨而利机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