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太学,置明师,以养天下之士,数考问以 尽其材,则英俊宜可得矣。”
《汉书•董仲舒传》
君臣父子夫妇之道,皆与诸阴阳之道。君为阳, 臣为阴;父为阳,子为阴;夫为阳,妻为 阴。……王道之三纲,可求于天。 《春秋繁 露•基义》
经学与谶纬:两汉社会思潮
谶纬
❖ “立言于前,有征于后,故智者贵焉,谓之 谶书。”(《后汉书·张衡传》)
2005年版。 ❖ 顾颉刚 《汉代学术史略 》,东方出版社2005年版。 ❖ 金春峰《汉代思想史》,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
社1997年版。 ❖ 龚鹏程 《汉代思潮 》,商务印书馆2005年版。 ❖ 葛兆光 《中国思想史.七世纪前中国的知识、思想
与信仰世界 》,复旦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 葛志毅《今古文经学合流原因新探──汉代博士制
❖ 皮锡瑞:“师法别出家法,而家法又各分颛 (专)家。如干即分枝,枝又分枝,枝叶繁 滋,浸失其本。”
❖ 家越分越多,注越来越详。
❖ 《尚书》:小夏侯张长宾秦延君
秦延君注解《尚书》“增师法至百万言”。 解说《尚书》中《尧典》篇目两字,就注 “十万余言”,注“曰若稽古”四字,用
三万言。
参考书目
❖ 《汉书·董仲舒列传》、董仲舒《春秋繁露》 ❖ 顾颉刚 《秦汉的方士与儒生 》,上海古籍出版社
第四章 两汉时期(上)
一,加强中央集权:从分封到削藩 二,黄老之学到独尊儒术 三,经学与谶纬:两汉社会思潮 四,民族关系与和亲问题 五,关于对汉武帝的评价
一,从分封到削藩
三个阶段: 1, 高祖: 分封异姓王——>分封同姓王 2, 景帝削藩 3, 汉武帝进一步削藩
推恩令
愿陛下令诸侯得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 彼人人喜得所愿,上以德施,实分其国,必 稍自销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矣。《汉书•主父偃传》 左官律 附益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