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识障碍及其检查知识讲解
- 格式:ppt
- 大小:1.73 MB
- 文档页数:31
意识障碍体格检查要点
1.重点观察
(1)生命体征和气道通畅情况。
(2)有无头部外伤。
(3)有无皮肤、黏膜异常。
1)皮肤淤点、淤斑见于流行性脑膜炎、败血症及血液病等。
2)一氧化碳中毒皮肤呈樱桃色。
3)皮肤潮红见于感染性疾病及酒精中毒。
(4)呼出气体的气味如何
1)烂苹果味见于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2)氨味可能为肝昏迷。
3)尿臭者要考虑尿毒症。
4)大蒜味提示有机磷农药中毒。
2.一般情况良好、痛苦或危重。
3.皮肤有无出血点、黄疸、紫绀,肢体有无针眼(怀疑药物滥用时)。
4.头颅及五官有无头颅、领面部外伤,瞳孔大小及反应。
5.颈部僵硬程度、克/布氏征、甲状腺大小、颈静脉充盈情况。
6.肺部双肺呼吸音是否对称,有无咿音。
7.心脏心率、心脏节律、杂音或病理性心音。
8.腹部是否膨隆、硬度如何、肝脾有无增大、腹水征是否阳
性、听诊肠呜音是否亢进、直肠指检,检测大便潜血。
9.神经系统
(1)局灶性神经系统体征(如偏瘫、深部腱反射不对称)。
(2)巴宾斯基征。
(3)注意自主运动的出现或消失。
(4)注意对疼痛的反射
1)有无去皮质强直(手臂和肘屈曲,腿伸展)。
2)有无去大脑强直(四肢强直伸展,颈后仰,甚至角弓反张)。
意识障碍的医学名词解释意识障碍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它在医学领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意识障碍指的是一个人在认知、知觉和情感方面出现不同程度的障碍,导致其无法与周围环境进行正常的互动和反应。
一、意识障碍的定义意识障碍是指一个人的意识水平发生异常变化,表现为清醒度下降或丧失意识的状态。
这些异常可以是短暂的,也可以是持续的,且病情严重程度不同。
意识障碍可以由多种原因引起,包括脑部损伤、药物作用、代谢紊乱等。
二、意识障碍的分类1. 意识清醒度下降:这是最常见的意识障碍类型,也被称为昏迷。
患者处于无法清醒和与外界交流的状态,随意动作减少,反应迟钝或缺乏反应。
意识清醒度下降可能由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障碍引起,例如颅脑损伤、脑出血等。
2. 意识迷茫:这种状态下,患者表现出对周围环境的混乱认知和困惑。
他们可能会表现出注意力不集中,思维混乱,甚至无法顺利完成简单的任务。
意识迷茫常见于精神疾病、癫痫、中毒等状况。
3. 意识分裂:意识分裂是一种被描述为“自我隔离”的症状,患者感觉自己与外界或自己的身体分离,产生一种不真实的感觉。
这种障碍常见于精神分裂症等精神疾病。
三、意识障碍的诱发因素1. 脑部病变:包括脑出血、脑梗死、脑肿瘤等。
这些病变导致了脑部结构和功能的异常,从而影响了意识水平。
2. 中毒:许多物质,如酒精、药物和有毒化学物质,都可以对中枢神经系统产生影响,导致意识障碍。
3. 代谢紊乱:某些代谢疾病,如低血糖、肝性脑病和尿毒症等,会干扰脑细胞的功能,导致意识障碍的发生。
四、意识障碍的诊断和治疗1. 诊断:医生通常通过详细的病史询问和全面的身体检查来评估患者的意识状态。
此外,医生可能会使用神经影像学检查,如计算机断层扫描(CT)和磁共振成像(MRI)等,来帮助确定意识障碍的原因。
2. 治疗:意识障碍的治疗取决于其原因和严重程度。
对于可逆的原因,如药物中毒或内分泌紊乱,医生将优先处理原因。
对于不可逆的原因,如脑损伤或器质性疾病,治疗将主要是支持性的,旨在提供舒适和维持生命功能。
意识障碍知识点总结大全一、意识障碍的定义意识是人们对外界事物和自身的一种知觉和反应,是人的心理活动的重要表现形式。
意识障碍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导致大脑皮质活动受到抑制或中断,导致患者对自我、外界和自身的情况认识减弱或丧失的一种临床症状。
意识障碍的程度可轻可重,严重时患者可能处于昏迷状态,甚至危及生命。
二、意识障碍的分类根据意识障碍的表现和病因,可以将其分为不同类型:1. 行为改变:包括注意力不集中、易激惹、情绪波动大等,常见于精神分裂症、躁郁症等精神障碍。
2. 意识模糊:患者对事物认识模糊、思维迟钝、反应迟缓,常见于脑血管疾病、脑外伤等。
3. 妄想幻觉:患者产生各种不切实际的幻觉和妄想,表现为对外界现实情况的错误认识,常见于精神分裂症等。
4. 昏迷:患者处于意识丧失状态,对外界刺激完全无反应,常见于中毒、脑外伤、脑血管疾病等。
5. 脑死亡:脑功能完全丧失,无法自主呼吸和维持生命体征,属于极端严重的意识障碍状态。
三、意识障碍的病因意识障碍的病因非常广泛,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种情况:1. 脑外伤:头部受到外力撞击或摔跤,导致脑组织出血、挫裂等,影响神经传导和大脑皮质功能。
2. 脑血管疾病:包括脑梗死、脑出血等,由于脑血管破裂或阻塞导致脑组织缺血缺氧,从而影响神经元活动。
3. 中毒:如酒精、药物、化学药品、重金属等中毒均可导致意识障碍。
4. 代谢性疾病:如低血糖、甲状腺功能减退、水电解质紊乱等,均可引起脑组织功能异常。
5. 癫痫发作:癫痫病人在发作时会出现意识丧失,表现为短暂的昏迷状态。
6. 神经疾病:如脑炎、脑膜炎、脑肿瘤等,均可引起脑组织受损导致意识障碍。
四、意识障碍的临床表现意识障碍的临床表现因其病因和病情程度不同而有所不同,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意识状态改变:包括注意力不集中、思维迟缓、对外界刺激不敏感等。
2. 情绪和行为异常:患者可能出现情绪波动大、易激惹、行为异常等。
3. 认知功能下降:患者对时间、地点、身份等常识性问题认识模糊,思维迟钝。
临床执业医师实践技能大纲知识点:意识障碍的体格检查吉林医疗考试交流群:73783885意识障碍的体格检查(1)内科检查:体温、血压。
呼吸的快、慢和节律。
皮肤和黏膜有无潮红、发绀、蛛蜘痣、淤点、皮肤干燥。
注意头、面部有无伤痕及头颅骨折,心脏杂音、心律、心率、肺部哕音,肝大、脾大、腹水征、腹肌紧张、水肿等,并注意检查眼、耳、鼻、口腔及咽部。
(2)神经系统检查:1)意识障碍程度:根据言语对答、疼痛刺激、反射情况,判断意识障碍的程度。
一般分为嗜睡、昏睡及昏迷,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以及去皮质状态与无动性缄默等特殊表现的意识障碍。
2)眼部体征眼球运动:浅昏迷时眼球有水平或垂直的自发性游动,随昏迷加深,中脑及脑桥受累时眼球游动消失。
两眼球明显分开斜眼提示中脑受损。
两眼球偏向偏瘫对侧,表示病灶在偏瘫对侧的大脑半球,如偏向偏瘫侧表示病变位于偏瘫对侧的脑干。
两眼向下偏斜见于丘脑及丘脑底部病变与广泛的中脑损害。
如昏迷病人无自发眼球游动时,可用眼头运动反射或玩偶眼现象及眼前庭反射观察反射性眼球活动。
如昏迷病人有完好的两眼反射性水平协同运动,病变多位于大脑半球;疾病早期就出现眼球运动受损,昏迷常系脑干病损所致;如于晚期出现眼球运动受损则提示天幕上病变继发脑干损害(天幕疝)。
瞳孔:幕上病变一般不影响瞳孔。
如发生早期天幕疝时,病侧瞳孔扩大,光反射消失。
脑干的不同平面受损引起瞳孔或大或小。
镇静药或吗啡中毒时瞳孔缩小似针尖,阿托品类药物中毒时瞳孔散大。
眼底:视乳头水肿提示颅内压增高。
颅脑外伤或颅内出血后l2~24小时可出现视乳头水肿。
视网膜出血及渗出物见于尿毒症、糖尿病、高血压、动脉硬化及血液病。
玻璃体下出血见于蛛网膜下腔出血。
3)脑膜刺激征:脑膜炎与蛛网膜下腔出血等有脑膜刺激征,脑疝也可有该征,严重的脑膜刺激征可引起角弓反张。
深昏迷时脑膜刺激征常消失。
4)运动:注意体位、肢体姿势、不自主运动及肌张力。
如无自主运动可施以疼痛刺激,观察有无瘫痪。
意识障碍知识点归纳总结一、意识障碍的分类意识障碍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 昏迷:昏迷是意识状态最低的一种表现,患者表现为无法被外界刺激唤醒,失去对环境的认识和理解能力。
昏迷可分为浅昏迷、深昏迷和昏迷状态三种。
2. 模糊意识:患者表现为意识模糊、反应迟钝,常伴有精神运动性兴奋和妄想症状。
3. 意识遮断:患者表现为一时性的意识丧失,但可以通过呼唤或轻触等方式唤醒。
4. 意识错乱:患者表现为意识范围的窄化和混乱,常见的症状包括定向力减退、记忆力障碍和思维紊乱等。
二、意识障碍的病因意识障碍的病因非常复杂,可以由多种原因引起,包括以下几种:1. 头部创伤:头部受到外力冲击或损伤,可导致颅内出血、脑挫裂伤和脑震荡等,最终引起意识障碍。
2. 脑血管疾病:脑血管意外如脑血栓形成、脑出血和蛛网膜下腔出血等,可导致脑组织灌注不足,引起脑功能受损和意识障碍。
3. 中毒:毒素如酒精、药物、有机磷和重金属等,均可对中枢神经系统产生抑制作用,引起意识障碍。
4. 癫痫:癫痫发作时,脑神经元异常放电可导致意识丧失和紧张性抽搐。
5. 高热:高热时,脑组织蛋白变性和损伤,会引起意识障碍。
6. 神经传导障碍:神经递质异常、神经传导功能障碍等都可能导致意识障碍。
三、意识障碍的临床表现意识障碍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意识状态改变:患者可能表现为嗜睡、烦躁不安、昏迷或模糊意识状态等。
2. 注意力障碍:患者对外界刺激的反应迟钝,注意力集中力下降。
3. 定向力障碍:患者可能出现空间定向或时间定向障碍,无法正确判断周围环境和时间的流逝。
4. 记忆力障碍:患者可能出现记忆力下降、遗忘和混淆症状。
5. 情感行为异常:患者常常出现情感不稳定、紧张焦虑、言语混乱等表现。
四、意识障碍的诊断诊断意识障碍需要进行综合评估和排除其他疾病。
具体来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病史询问和体格检查:患者的病史、发病时间、病程和并发症情况均需详细询问,同时进行头部和神经系统的体格检查。
意识障碍判定内容
意识障碍是指个体对外界刺激、环境或自身状态的感知和反应出现异常的情况。
在医学和临床诊断中,判定意识障碍通常需要综合考虑多个方面的信息。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判定内容:
1.意识水平:
•清醒度:评估患者是否清醒、有意识,并能够与他人进行正常的交流。
•反应性:观察患者对外界刺激的反应,包括声音、触摸等。
2.定向力:
•时间定向力:患者是否能够正确地知道当前的时间,包括年、月、日、星期和时刻。
•空间定向力:患者是否能够正确地认识自己所在的地点。
3.意识内容:
•意识清晰度:评估患者对事物的认知和理解是否清晰,是否有混乱或混淆。
•记忆:观察患者的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是否正常。
4.言语和交流:
•语言流利性:观察患者的语言是否流利,是否能够准确表达思想。
•对话理解:患者是否能够理解他人的对话内容。
5.动作和协调:
•运动功能:观察患者的运动是否协调、灵活,是否存在肌肉弛缓或紧张。
•姿势和平衡:评估患者的姿势和平衡感是否正常。
6.瞳孔反应:
•瞳孔直径:观察瞳孔的大小,检查其是否对光有正常的收缩反应。
•眼球运动:检查眼球是否能够自由运动,协调眼球的运动是否正常。
7.生命体征:
•呼吸:观察呼吸的频率和深度是否正常。
•心率:检查心率的稳定性和是否有异常。
这些判定内容在医学临床工作中很重要,用于评估患者的意识状态。
临床医生通常会结合患者的病史、实验室检查结果等综合信息进行判定,并根据情况采取相应的医疗措施。
在急救和急诊场景中,迅速而准确地判定意识障碍的程度对患者的治疗和护理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