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校本课程——趣味哲学6PPT教学课件
- 格式:ppt
- 大小:179.00 KB
- 文档页数:10
高中政治校本课程——趣味哲学为了让高中学生接触更多新鲜事物,扩大知识面,提高哲学学科的兴趣,校本课程“趣味哲学”应运而生。
这门课程以“趣”为主线,将哲人天趣、哲学奇趣、哲理谐趣、哲思妙趣四种趣味融为一体,通过典故、寓言、诗词、故事等形式使哲学学问通俗易懂化。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和掌握哲学原理,并学以致用。
这门校本课程适合高中各个年级的学生。
对于高一的学生来说,这门课程可以为他们奠定哲学课程的基础,培养兴趣,激发好奇心;对于高二的学生来说,这门课程可以开阔他们在哲学领域的知识面,促进对课程的理解;对于高三的学生来说,这门课程可以进一步加深和巩固对哲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课程内容包括十五个主题,如“愚人吃盐”和“笨人吃饼”、“谷堆论证”和“秃顶论证”等。
教学方法主要通过讲解寓言、故事、趣闻等形式,希望能使学生对哲学的趣味有所领略,提高同学们对哲学的兴趣,加深和巩固对哲学原理的理解和掌握。
本文介绍了一种教学模式——10字教学法,旨在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自研究惯,同时教师起到主导作用,学生是研究的主体。
接下来将分别阐述该模式的五个环节:读书、议论、讲解、练和总结,并介绍评价方式和考试形式。
最后,文章列出了一些哲理故事的目录,供读者参考。
一、“愚人吃盐”和“笨人吃饼”在这个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到愚人和笨人的区别在于,愚人只是看到了盐的味道,而笨人则能够看到饼的营养价值。
这告诉我们,在研究中,我们不能只是停留在表面,而要深入思考,发现问题的本质,才能更好地掌握知识。
二、“谷堆论证”和“秃顶论证”这两个论证方法都是通过类比的方式来说明问题。
谷堆论证是通过比较谷堆的数量来得出结论,而秃顶论证则是通过比较头发的数量来得出结论。
这告诉我们,在研究中,我们要学会运用类比的方法,将不同的知识点联系起来,形成系统的知识结构。
三、一根鱼杆和一篓鱼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研究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耐心和毅力。
只有通过不断的练和积累,才能掌握知识和技能。
【高中政治校本课程】课程目的:由于学习竞争激烈、压力较大,学生与外界新生事物接触的机会较少,缺乏与社会沟通的渠道,知识面比较狭窄,社会实践少,阅历不够丰富,实践经验较贫乏,就哲学这门课来说,高中是第一次接触,同学们涉及的资料较少,且那些哲理比较晦涩难懂。
为了开拓学生的视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丰富学生的知识,进一步提高同学们对哲学学科的兴趣,加强和巩固学生的哲学功底,特意开设了一门有关政治学科的校本课程——趣味哲学。
课程特点:这门校本课程以一个“趣”字为线索,贯穿于这个课程之中,这个“趣味”融哲人天趣、哲学奇趣、哲理谐趣、哲思妙趣四趣为一体,相互渗透,使一门高深莫测、铭言晦涩并且枯燥无味的哲学学问趣味化,把艰深的术语和过分专业化的表达方式通过典故、寓言、诗词、故事等形式使其通俗易懂化,就像《庄子》一样。
历来的读书人,没有不喜欢《庄子》的,但这并不意味着庄子哲学浅显,而是因为庄子的哲学尤其是一些精深的佛理,有不少是用寓言来说明的,使人们对一个故事有所感悟。
哲学也类似,虽不能如《庄子》那样妙趣横生,但也不能准备板着面孔给学生讲原理。
所以,本课程将突破往昔传统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主要通过一些寓言、故事趣闻的形式,希望能使同学们对哲学的趣味有所领略,能提高同学们对哲学的兴趣,加深和巩固对哲学原理的理解和掌握,并学以致用。
适合对象:高中阶段各个年级。
对高一的学生来说,选这门课有利于为哲学课程奠定基础,培养兴趣,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对高二的学生来说,有利于开阔他们在哲学的知识面,促进自己对课程的理解;对高三的学生来说,有利于进一步加深和巩固对哲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内容进度:一、“愚人吃盐”和“笨人吃饼” ;二、“谷堆论证”和“秃顶论证”;——第1课时三、一根鱼杆和一篓鱼;四、阿凡提的故事;——第2课时五、自己的观音;六、蜘蛛丝——第3课时七、信念;八、凶宅的秘密;——第4课时九、谁耍谁;十、慧能和尚与“本来无一物”;——第5课时十一、错死了人?抄错了文?;十二、“哭婆”变“笑婆”的故事——第6课时十三、两只老虎;十四、青蛙的愿望;——第7课时十五、人的悲哀;总结;——第8课时教学方法:采用10字教学法,即读书——议论——讲解——练习——总结,这个教学模式的提出的目的是,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自学习惯,体现教师的主导,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