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哮喘的长期治疗和管理PPT参考课件
- 格式:pdf
- 大小:1.87 MB
- 文档页数:16
(四)哮喘长期规范化治疗管理原则①坚持长期、持续、规范、个体化治疗原则;②发作期快速缓解症状:平喘抗炎;③缓解期防止症状加重或反复:抗炎、降低气道高反应性、防止气道重塑、避免触发因素、做好自我管理。
根据哮喘的严重程度决定开始剂量,如治疗初期选择较大剂量吸入型糖皮质激素,应在 1 – 3 个月内较快减量到能控制哮喘发作的本级别中最适有效剂量。
在各级治疗中,每1-3 个月审核一次治疗方案,一旦症状得到控制应巩固至少 3 个月,然后降级治疗,直至确定维持哮喘控制的最小剂量。
如果哮喘没有得到控制,要立即升级治疗,但首先要检查患儿吸药技术、遵循用药方案的情况(避免变应原和其它促发因素)等,此即哮喘的阶梯式治疗方案。
1. 降级治疗当患者达到哮喘临床控制并至少维持 3 个月以上,可在确保维持哮喘控制状态下,考虑进行减量治疗。
当使用 ICS 联用 LABA 达到哮喘控制状态并维持 3 个月以上,首选的减量治疗方案是减少联合治疗中 50% 的 ICS 剂量,同时继续使用 LABA 。
若哮喘控制状态仍能持续维持,可尝试将 ICS 的剂量继续减少直至最低有效维持剂量,此后停用LABA ;或将联合治疗的剂量减少到每日一吸,达 1 年可考虑停药。
2. 升级治疗如果控制没有达到,要考虑升级治疗,但最先应该:① 审核病人用药技术及遵循用药计划的情况和环境控制情况;② 避免变应原和其他触发因素。
3. 临床缓解期的处理为了巩固疗效,维持患儿病情长期稳定,提高其生活质量,应加强临床缓解期的处理。
① 鼓励患儿坚持每日定时测量 PEF 、监测病情变化、记录哮喘日记;② 注意有无哮喘发作先兆,如咳嗽、气促、胸闷等,一旦出现应及时用药以减轻哮喘发作症状。
(五)哮喘的教育哮喘是一种慢性疾病,通过对患儿及家长进行哮喘基本防治知识的教育,调动其对哮喘防治的主观能动性,提高依从性,避免各种触发因素,巩固治疗效果,提高生活质量。
同时,加强对医护人员的教育并更新其哮喘防治知识,也是哮喘防治中不可缺少的一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