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黑龙江省水稻品种产量构成因子及聚类分析
- 格式:docx
- 大小:40.84 KB
- 文档页数:7
刍议黑龙江省不同积温带的水稻产量品质及株型摘要:黑龙江省作为水稻的重要种植区域,其水稻的产量与品质直接关系着国家粮食的安全,同时也影响着能源的稳定。
因此,本文主要分析了黑龙江省不同积温带的水稻产量品质及株型,旨在结合不同积温带的特点,选种适合的水稻株型,进而保证水稻产量与品质。
关键词:黑龙江省;积温带;水稻产量;品质;株型中图分类号:S51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60431009引言水稻是我国较为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其产量最高的省份为黑龙江省。
黑龙江省位于北部高纬度区域,其自然条件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如:复杂的气候条件、大幅度的温度变化,以作物种植积温的有效性为划分依据,其包括6个积温带。
为了提高水稻的产量与品质,国内外学者纷纷对水稻株型展开了研究,但目前,关于黑龙江省不同积温带的水稻株型研究报道相对较少。
因此,文本利用实验研究的方法,分析了黑龙江省不同积温带的水稻产量、品质与株型,旨在为黑龙江水稻高产、优质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
1 黑龙江省不同积温带的变化趋势在全球气候多样性变化的环境下,气候效应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主要是气候变化对农业与农作物有着直接的影响。
近几年,黑龙江省积极探索农业发展的道路,在先进技术的支持下,农业生产逐渐具有了现代化、机械化与规模化,同时,通过种植结构的调整,进一步提高了粮食的产量。
目前,黑龙江省拥有353.33万hm2的水稻种植面积,水稻作为高产作物,其为黑龙江省粮食高产与丰产提供了可靠的保障。
但水稻产量与品质均受气候变化的影响,因此,研究黑龙江省的不同积温带变化情况具有积极的指导与实践意义[1]。
通过资料显示,黑龙江省不同积温带的气温变化呈变暖态势,年平均最低气温变化幅度较大,其次为年平均气温,而年平均最高气温变化幅度最小,三者增幅分别为0.454℃、0.345℃与0.225℃,同时,全省的全年降水量呈下降趋势。
黑龙江省的气温变化与降水量影响着水稻的产量,年平均最低气温、年平均气温、年平均最高气温与其呈正相关,年降水量与其呈负相关。
黑龙江省水稻育种概况、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绥化市种子服务中心,152000)一、黑龙江省水稻产业发展现状1.1黑龙江省水稻种植情况黑龙江省是我国主要的优质粳稻生产基地,为我国水稻产业的发展及维护国家粮食安全作出重大贡献。
2015年水稻种植面积为5764.5万亩,占全国总面积(4.53亿亩)的12.72%,总产量为2199.7万吨,占全国总产量(20824.5万吨)的10.56%,单产(6988千克/公顷)高于全国平均单产(6892.5千克/公顷)1.39%;2016年水稻种植面积为5715万亩,占全国总面积(4.52亿亩)的12.63%,总产量为2255.3万吨,占全国总产量(20693.4万吨)的10.90%,单产(7040千克/公顷)高于全国平均单产(6860.7千克/公顷)2.61%;2017年水稻种植面积为5907.2万亩,占全国总面积(4.53亿亩)的13.05%,总产量为2377.0万吨,占全国总产量(20856.0万吨)的11.40%,单产(7149.75千克/公顷)高于全国平均单产(6911.5千克/公顷)3.45%;预计2018年水稻种植面积将达5982.3万亩,约占全国总面积(4.44亿亩)的13.47%。
黑龙江省是我国粳稻主要生产基地,是京津沪、陆海空重要的口粮基地,且生产的粳米品质优良、口感好,90%达到国家二级优质米,75%粳米销往省外,98%做为口粮,真正做到了“东北大粮仓全靠黑龙江”。
1.2黑龙江省优质水稻优势产业带划分1.2.1松嫩平原稻作区该区域包括齐齐哈尔、大庆、绥化3个地区的25个县市,属于西部干旱地区,东北部地势相对较高以外,其余地势平坦。
该区气候温和,需≥10℃的有效积温在2300~2800℃之间。
5~9月降雨量少于450mm,地下水资源丰富,无霜期在120~150天之间。
该区域是黑龙江省水稻种植区域中降水量最少,蒸发量最大,是较干旱的区域。
1.2.2中部平原及牡丹江流域稻区该区域包括哈尔滨、牡丹江两个行政区域,涉及20个县市,属于南部山地区域,可以分为张广才岭以西的较低平地区和张广才岭及其以东的老爷岭地区。
,,,,,。
466hm 2,,,,,。
,,。
员1.1试验材料收稿日期:2018-05-31作者简介:(1985-),,,。
*通讯作者:(1986-),,,。
黑龙江省两系杂交粳稻与常规粳稻产量构成因素分析高扬1,宋微1,步金宝1,李海静1,李秀峰2*(1,154007;2,150000)摘要:215,20,、,,,,,。
关键词:;;中图分类号:S511.03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6737(2018)04-0006-05Analysis on Yield Components of Two Line Geng Hybrid Rice andConventional Geng Rice in HeilongjiangGAO Yang 1,SONG Wei 1,BU Jin-bao 1,LI Hai-jing 1,LI Xiu-feng 2*(1Rice Research Institute,Heilongjiang Academy of Land Reclamation Sciences,Jiamusi Heilongjiang 154007,China;2Northeast Institute of Geography and Agroecology,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Harbin 150000,China)Abstract:Longjing 21is a control of the early maturing group and Longdao 5is another control of the late maturinggroup,they are at the same second accumulated temperature zone in Heilongjiang Province.Through analysis of the yield components of 20two line hybrid geng rice,it was found that the two line hybrid geng rice had a large number of panicles and poor seed setting rate.At the same time,We are sure that the Hybrid geng had heterosis in Heilongjiang Province.Moreover,the dominance should be adjusted from large panicle dominance to panicle number dominance,andthe number of grains per panicle should be reasonably controlled,but more importantly,the seed setting rate and grain plumpness should be improved.Key words:Two lines;Geng hybrid rice;Yield components研究报告Vol.48No.4表1两系杂交稻穗部性状及结实率分析注:结实率1=(实粒数+瘪粒数)×100/总粒数;结实率2=实粒数×100/总粒数。
黑龙江省超高产水稻品种的茎蘖发育动态分析-发育生物学论文-生物学论文——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0 引言水稻是黑龙江省的主要粮食作物,近年来面积增加迅速,这部分得益于一大批高产优质品种选育,为了保障国家的口粮安全,高产仍旧是水稻育种的第一目标。
水稻产量的构成因素主要为平方米穴数、每穴穗数、每穗粒数、结实率和千粒重,其中有效分蘖数是水稻产量的主要构成因素之一,群体茎蘖的动态变化是水稻生长发育的重要衡量指标,群体有效穗数多是获得较高产量的前提条件。
康文启等对水稻的分蘖角度进行了动态的分析,提出了分蘖角度动态型水稻光合特性的优势;严定春等通过定量描述水稻群体基本苗以及主茎与分蘖数、叶面积指数和干物质积累动态与品种类型、生态环境因子和栽培措施之间的动态关系,建立了广适性的水稻适宜群体生长指标的知识模型,可对不同条件下的水稻生长指标适宜动态进行预测;张洪程等在此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并提出精苗稳前、控蘖优中、大穗强后超高产定量化栽培模式,并在生产中进行了验证。
前人研究主要集中于南方稻区水稻群体建成中的茎蘖动态,随着黑龙江早粳稻高产品种的不断选育,对高产品种的茎蘖发育动态研究尤为重要。
为此,笔者以黑龙江省的3个超级稻品种松粳9号、龙稻5号和龙粳14为试验材料,分别用相同生育期的普通品种藤系138、龙稻3号和合江19作为对照,采用田间小区试验设计,对黑龙江省超高产水稻品种的茎蘖发育动态进行研究。
本研究旨在探明黑龙江高产水稻品种的茎蘖发育动态的优势所在,研究结果也能为水稻高产新品种选育提供理论参考。
1、材料与方法1.1 供试材料本研究的试验品种为黑龙江省通过国家认定的超级稻品种松粳9号、龙稻5号和龙粳14,分别以同生育期的普通品种藤系138、龙稻3号和合江19作为对照。
1.2 试验方法试验于2009年在黑龙江省农科院试验园区进行,土壤为水稻土。
育苗采用大棚旱育秧,4月中旬播种,5 月中旬插秧,田间小区设计为15 行区,行长5 m,每品种8行,插秧规格为30 cm 13 cm,每穴2~3株,施纯氮120 kg/hm2,纯磷70 kg/hm2,纯钾50 kg/hm2,氮肥的一半,磷肥的全部,钾肥一半做底肥施入,其余做追肥施用。
黑龙江省水稻生产再发展形势分析【摘要】黑龙江省是中国、也是世界上最大、最重要的粳稻生产地区。
黑龙江粳稻比南方粳稻、灿稻米饭风味好。
发展黑龙江省寒地粳稻生产,增加粳稻总产量,对确保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从寒地粳稻的商品优势、种植面积以及产量等方面对未来发展形势进行了全面细致分析。
【关键词】黑龙江;粳稻;商品量;再发展近三十年来,中国水稻的种植面积由1978年的3442万hm2,减少到2009年的2963万hm2,总体趋势是下降的。
而黑龙江省的水稻种植面积由1978年的32.1万hm2,发展到2009年的246万hm2,总体趋势是上升的。
黑龙江省246万hm2水稻,占全国水稻总面积的8.3%,全部是粳稻,年总产量1574.5万吨,占世界粳稻常年总产量1亿吨的近16%。
中国是世界上粳稻种植面积最大的国家,常年种植面积在1000万公顷左右。
黑龙江省是中国、也是世界上最大、最重要的粳稻生产地区。
黑龙江粳稻比南方粳稻、灿稻米饭风味好,食用价值非常高,这是黑龙江省独特的地理气候资源条件、灌浆成熟期的积温、昼夜温差、光照等条件决定的。
因此,千方百计地发展黑龙江省寒地粳稻生产,增加粳稻总产量,对确保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2010年,黑龙江省水稻种植面积达到296.5万hm2的历史最高记录,水稻生产又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那么,未来五年、十年甚至二十年,黑龙江省的寒地粳稻生产发展的形势如何呢?1.稻米商品优势明显黑龙江省实际消费稻谷数量仅占生产总量的25%左右,商品率达75%左右,属于典型的商品性生产。
2010年黑龙江省生产稻谷184.4亿公斤,是中国北方最大的粳稻生产和商品稻米生产基地;也是世界上粳稻米产量最多的地区,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中承担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黑龙江稻米生产的优势条件有:表1 2009年各地商品稻米数量注:数据来源于《中国统计年报2010》,稻米折合系数为0.651.1稻米品质优中国籼稻多粳稻少,全国稻谷总产量的70%左右为籼稻,粳稻约占30%。
文章编号:1673-887X(2023)05-0073-02黑龙江省“十三五”期间大豆玉米水稻单产分析董晓慧1,李贺2,单大鹏1,金振国1,谢树鹏1,刘晴1,潘文静1,孙宇3,孙浩3,孙德禄3(1.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绥化分院,黑龙江绥化152052;2.绥化学院,黑龙江绥化152052;3.绥化职业技术教育中心,黑龙江绥化151431)摘要黑龙江省大豆、玉米、水稻三大作物在黑龙江省农业结构调整和轮作体系的建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文章分析了“十三五”期间黑龙江省大豆、玉米、水稻三大主要农作物生产现状及产量变化,针对大豆、玉米、水稻三大作物生产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对策建议,以期为黑龙江省在“十四五”时期的农业产业建设提供参考。
关键词大豆;玉米;水稻;生产现状;单产变化中图分类号F326.1文献标志码A doi:10.3969/j.issn.1673-887X.2023.05.027Analysis on the Unit Yield of Soybean,Corn and Rice during the13th Five Year Plan Periodin Heilongjiang ProvinceDong Xiaohui1,Li He2,Shan Dapeng1,Jin Zhenguo1,Xie Shupeng1,Liu Qing1,Pan Wenjing1,Sun Yu3,Sun Hao3,Sun Delu3 (1.Suihua Branch of Heilongjiang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Suihua152052,Heilongjiang,China;2.Suihua University, Suihua152052,Heilongjiang,China;3.Suihua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Education Center Suihua151431,Heilongjiang,China) Abstract:As the largest grain production area in China,Heilongjiang Province,especially the production of soybean,corn and rice, plays a very important role in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grain industry.The three crops play an irreplaceable role in the adjustment of agricultural structure and the establishment of crop rotation system in our province.This paper analyzes the production status and yield changes of the three major crops of soybean,corn and rice in Heilongjiang Province during the"13th Five Year Plan"period, and aims at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production of the three major crops of soybean,corn and rice,with a view to providing refer‐ence for the agricultural industry construction in Heilongjiang Province during the"14th Five Year Plan"period.Key words:soybean,maize,rice,production status,change in unit yield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黑龙江省粮食产量进入快速增长期。
黑龙江庄稼现状分析报告1. 引言黑龙江省位于中国东北地区,是全国重要的农业产区之一。
本报告旨在对黑龙江省庄稼的现状进行分析和评估,以了解该地区农作物种植业的发展状况。
2. 农作物种植结构黑龙江省的农作物种植主要包括粮食作物、油料作物、经济作物和蔬菜等。
其中,粮食作物是主要类型,如水稻、小麦和玉米等。
油料作物主要有大豆、葵花籽等。
经济作物主要有烟草、甜菜和红薯等。
蔬菜则包括黄瓜、西红柿和冬瓜等多种品种。
3. 产出情况黑龙江省农作物产出水平较高。
根据统计数据,2019年,该省的粮食总产量达到了5000万吨,占全国总产量的10%以上,其中水稻产量为1000万吨,小麦产量为3000万吨,玉米产量为1000万吨。
油料作物方面,大豆产量约在300万吨左右。
4. 主要问题和挑战尽管黑龙江省的庄稼产出较高,但仍面临一些主要问题和挑战。
首先,农业生产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较为突出。
农业化肥和农药的过度使用导致土壤污染和水质污染问题,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其次,农业生产方式需要进一步升级和改进。
传统的种植模式过于单一,缺乏多样化的农作物种植和轮作,容易导致病虫害的发生和作物产量下降。
此外,农业产业链条还较为薄弱,农民收入水平相对较低。
5. 对策和建议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和挑战,我们提出以下对策和建议:- 推行绿色农业,加强环境保护意识。
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提倡有机农业和生态农业,保护土壤和水质的健康。
- 推广农业耕作方式的创新。
引进现代农业技术和科学耕作方法,开展多样化的农作物种植和轮作,减少病虫害的发生,提高作物产量和质量。
- 加强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
建设农产品加工厂和冷链设施,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延长农产品的保鲜期,增加农民收入。
- 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和技术水平。
培训农民的农业技术知识和管理能力,提高其农业生产和经营能力,增加农民的收入来源。
6. 结论黑龙江省庄稼的现状较好,但仍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通过推行绿色农业、创新耕作方式、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和提高农民素质,可以进一步提高黑龙江农业的发展水平和农民收入水平,实现农业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黑龙江省两系杂交粳稻与常规粳稻产量构成因素分析高扬;宋微;步金宝;李海静;李秀峰【摘要】分别以龙粳21和龙稻5为黑龙江省第二积温带早熟组和第二积温带晚熟组对照,通过20个两系杂交粳稻产量构成因素分析,发现两系杂交粳稻普遍存在穗大粒多、结实率差的问题,同时,肯定了黑龙江省两系杂交粳稻存在杂种优势,且优势的发挥应当从大穗优势调整至穗数优势,合理控制穗粒数,但更为重要的是提高结实率和籽粒充实度.【期刊名称】《北方水稻》【年(卷),期】2018(048)004【总页数】5页(P6-10)【关键词】两系;杂交粳稻;产量构成因素【作者】高扬;宋微;步金宝;李海静;李秀峰【作者单位】黑龙江省农垦科学院水稻研究所,黑龙江佳木斯 154007;黑龙江省农垦科学院水稻研究所,黑龙江佳木斯 154007;黑龙江省农垦科学院水稻研究所,黑龙江佳木斯 154007;黑龙江省农垦科学院水稻研究所,黑龙江佳木斯 154007;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哈尔滨 150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511.03近年来,优质米越来越受到重视,但是,不可忽略的是,水稻产量的提高依然是国家安全的重要保障,高产仍然是科研人员永恒的主题。
黑龙江省水稻种植面积近466万hm2,已跃居全国第一,全部为常规稻品种,生产上没有杂交稻种植,主要原因是黑龙江省气候条件恶劣,杂种优势发挥受到一定限制。
本文通过对两系杂交粳稻和常规粳稻的产量构成因素入手,进一步分析两系杂交粳稻在生产上难以推广的原因,为黑龙江省两系杂交稻育种提供理论指导。
1 内容与方法1.1 试验材料试验分别以龙粳21和龙稻5为对照,以两系不育系600S、800S为母本,以958、338等恢复系为父本,配制20个两系杂交组合,序号1-10号为黑龙江省第二积温带早熟组(简称二早组),11号为对照龙粳21,序号12-21为黑龙江省第二积温带晚熟组(简称二晚组),22号为对照龙稻5。
近年来黑龙江省水稻品种产量构成因子及聚类分析程芳艳;李春光;孙翊轩;刘永巍;刘文志;王继亮【摘要】对近年来84份省审水稻材料进行品种比较试验,产量相关性状偏相关分析表明,第一、三积温带品种穗数和结实率在产量中发挥作用较大,第二积温带品种穗数、穗粒数、结实率、千粒重相对协调,而第四积温带品种穗数和千粒重在产量构成中占比较大.依据产量相关性状聚类分析将试材划分为三大类,其中第Ⅰ大类又划分为4个小类,四个积温带的大部分香稻、糯稻、软米品种聚为①、④小类;②类主要包括龙稻品种、松粳品种;③类主要包括部分龙粳、龙庆和东富系列品种.Ⅱ类主要包括4个香稻和部分龙粳系列品种.Ⅲ类主要包括松粳系列、龙稻系列和绥稻系列品种等.总之同一育种单位育成的品种比较容易聚为类.Ⅰ类品种属于穗重型品种,Ⅱ类品种属于中间型品种,Ⅲ类品种属于穗数型品种.【期刊名称】《北方水稻》【年(卷),期】2018(048)006【总页数】5页(P1-5)【关键词】水稻;产量因子;聚类分析【作者】程芳艳;李春光;孙翊轩;刘永巍;刘文志;王继亮【作者单位】黑龙江省农垦科学院水稻研究所,黑龙江佳木斯 154007;黑龙江省农垦科学院水稻研究所,黑龙江佳木斯 154007;黑龙江省农垦科学院水稻研究所,黑龙江佳木斯 154007;黑龙江省农垦科学院水稻研究所,黑龙江佳木斯 154007;黑龙江省农垦科学院水稻研究所,黑龙江佳木斯 154007;黑龙江省农垦科学院作物开发研究所,黑龙江佳木斯 154007【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511.033近年来,黑龙江省连续十几年粮食大增收,其中品种的改良在粮食增产中的贡献非常大。
黑龙江省气候比较特殊,共分为6个积温带。
积温带间以活动积温为划分界限。
其中前4个积温带均有水稻栽培。
随着生物技术和育种新技术的采用,黑龙江省的水稻育种也得到了很大发展。
为了全面了解黑龙江省2010年~2014年审定品种的特征特性,以确定黑龙江省不同积温带水稻最佳株型,对这5年来水稻品种产量构成因子进行分析,并依据产量相关性状对84份品种进行聚类分析,了解不同积温带产量构成以及育种发展方向,为农民选择品种以及育种方向提供依据。
1 材料与方法收集2010年~2014年间黑龙江省审定的水稻品种共84个(表1)。
第一至第四积温带试验地点分别位于黑龙江省农垦科学院闫家岗试验基地(哈尔滨市)、八五七农场示范园区(密山市)、一戎水稻农业科技园区(佳木斯市)、前锋农场水稻示范区(抚原县),塑料大棚育苗,人工插秧,每个品种 10 行,行长 20 m,行穴距30.0 cm×13.3 cm,3~4 苗/穴,小区面积 26.6 m2。
随机区组设计,按照“寒地水稻三化一管”生产模式进行秧田和本田田间管理,但不进行冷害和病害防治。
每个品种行末每隔50 cm插植诱发稻瘟病发病品种。
整个生育期调查苗瘟、叶瘟、穗颈瘟。
成熟期调查株高、穗长、平方米穗数、每穗粒数、结实率、千粒重,并进行米质分析,包括糙米率、整精米率、垩白粒率、垩白度、胶稠度、直链淀粉含量等。
小区去掉边行后实收15 m2测定实际产量,最后折合公顷产量。
2 结果与分析2.1 不同积温带水稻产量相关因子与产量的简单相关分析每个积温带的水稻品种与产量相关性状的相关性是不同的,从相关分析结果来看(相关分析表略),每个积温带与产量正相关的性状有平方米穗数,对产量的影响最大,其次是每穗粒数、千粒重、结实率。
其它性状,株高呈不显著正相关,而穗长都是呈负相关。
但每个积温带的选择重点是不同的,第一积温带重点培育分蘖性较高、结实率较好的品种;第二积温带重点培育较高结实率、中等株高、分蘖性较好的品种;第三积温带重点选育穗粒数、平方米穗数、千粒重、结实率等综合性状表现良好的品种;第四积温带重点选育每穗粒数、平方米穗数、千粒重表现较高的品种。
而株高和穗长并不是影响产量的主要因素,并且在每个积温带穗长与产量之间都呈负相关,所以我们在品种选育的过程中杜绝以偏概全,一味的选择大穗型品种,从而影响整体产量。
2.2 各积温带产量相关性状的偏相关分析把通过简单相关分析得出的与产量(y)密切相关的平方米穗数(x1)、每穗粒数(x2)、结实率(x3)、千粒重(x4)等 4 个产量因子在每个积温带进行偏相关分析。
从表2可以看出,适合第一积温带的品种要想获得较高的产量必须提高平方米穗数和结实率,穗粒数和千粒重只要保持在一定的范围内就行;第二积温带的品种要想获得高产重点提高平方米穗数和结实率,与穗粒数和千粒重的偏相关系数较低;第三积温带的品种同第一积温带;第四积温带的品种要想获得较高的产量重点提高平方米穗数和千粒重,与穗粒数及结实率反而成负相关。
2.3 各积温带产量相关性状的线型回归分析第一积温带线型回归方程为 y=0.441x1-0.318x2+0.153x3-0.189x4第二积温带线型回归方程为 y=0.334x1+0.091x2+0.393x3+0.019x4第三积温带线型回归方程为 y=0.420x1-0.242x2+0.215x3-0.245x4第四积温带线型回归方程为 y=0.694x1-0.057x2-0.221x3+0.438x4从上述回归方程我们也同样得出了不同积温带的产量构成因子在产量的形成过程中发挥的作用是不同的。
第一积温带的品种主要抓平方米穗数和结实率;第二积温带的品种主要抓平方米穗数、穗粒数、结实率、千粒重均衡发挥作用;第三积温带品种主要抓平方米穗数和结实率;第四积温带品种主要抓平方米穗数和千粒重。
2.4 供试品种产量相关性状聚类分析采用 SPSS18.0中系统聚类法中 Ward联接,距离采用平方Euclidean对产量相关性状进行聚类,聚类结果见图1、表3。
从该图中可以看出,在数值为10时供试材料被划分为三大类,其中第Ⅰ大类又划分为4个小类。
编号同表1。
从总体分类结果来看,四个积温带的大部分香稻、糯稻、软米品种聚为①、④小类;②类主要包括龙稻品种、松粳品种;③类主要包括部分龙粳、龙庆、东富系列品种。
Ⅱ类有13个品种,有4个香稻:苗香粳1号(香稻)、松粳香 2 号(香稻)、金禾 1 号(香稻)、苗稻1号(香糯稻);另外9个品种为松粳 19、育龙 2号、中龙粳3号、龙粳 30、龙粳 31、龙粳 32、龙粳35、龙粳36、莲稻1号。
Ⅲ类主要包括松粳系列、龙稻系列、绥稻系列品种等。
总之同一育种单位育成的品种比较容易聚类一类。
从三大类的产量性状平均值看,Ⅰ类品种属于穗重型品种,Ⅱ类品种属于中间型品种,Ⅲ类品种属于穗数型品种。
表1 2010年~2014年黑龙江省省审水稻品种一览表编号审定时间品种名称编号审定时间品种名称1 2010 龙香稻2号(香稻) 43 2013 育龙2号2 2010 苗香粳1号(香稻) 44 2013 中龙粳1号3 2010 龙洋1号 45 2013 东富101(糯稻)4 2010 龙稻11 46 2013 金禾1号(香稻)5 2010 牡丹江31 47 2013 苗稻1号(香糯稻)6 2010 龙稻10 48 2013 中龙粳3号7 2011 松粳香2号(香稻)49 2012 龙粳33 8 2011 松粳15 50 2012 龙粳34 9 2011 松粳14 51 2012 绥稻1号10 2012 松粳16 52 2012 龙粳38(软米)11 2012 利元5号 53 2012中龙香粳1号(香稻)12 2012 绿珠1号 54 2011 龙粳30 13 2012 龙稻13 552011 龙稻12(软米)14 2012 龙稻14 56 2010 绥粳13 15 2013 松粳17 57 2010 北稻5 16 2013 绿珠2号 58 2010 龙庆稻1号17 2013 中龙粳2号 59 2010 龙联1号18 2013 松粳18 60 2010 松粳13 19 2013 松粳19 61 2014 龙粳43 20 2013 龙稻15(糯稻) 62 2014 龙桦1号21 2014 东富102 63 2014龙庆稻4号22 2014 松粳20 64 2014 龙粳44(糯稻)23 2014 龙稻19 65 2014 绥粳15(香稻)24 2014 龙稻17 66 2013 龙粳39 25 2014 龙稻18 67 2013龙粳40 26 2014 哈粳稻1号 68 2013 龙粳41 27 2014 绿珠3号(香稻) 69 2013 龙庆稻3号28 2014 哈粳稻2(香稻) 70 2012 龙粳35 29 2014 东富103 71 2012 龙粳36 30 2014 绥粳17 72 2011 龙粳31 31 2014 龙粳42 73 2011 莲稻1号32 2014 绥粳16 74 2011 龙粳32 33 2014 兴盛1号 75 2010龙粳29 34 2014 苗稻2号(香稻) 76 2010 龙盾107 35 2014 金禾2号(香稻)77 2010 龙粳香1号(香稻)36 2014 绥稻3号(香稻) 78 2010 稼禾1号(香稻)37 2014 绥粳18(香稻) 79 2014 明科1号38 2014 北稻6(香稻) 80 2014 绥稻4号(香稻)39 2013 牡丹江32 81 2012 育龙1号40 2013 绥粳14 82 2012 龙粳37 41 2013 绥稻2号 83 2011 龙庆稻2号42 2013 牡响1号 84 2010 莲惠1号表2 各积温带产量构成因素与产量的偏相关系数内容第一积温带第二积温带第三积温带第四积温带平方米穗数(y,x1) 0.484 0.344 0.434 0.848穗粒数(y,x2) -0.362 0.101 -0.266 -0.121结实率(y,x3) 0.187 0.405 0.244 -0.449千粒重(y,x4) -0.227 0.021 -0.289 0.692图1 供试品种产量相关性状系统聚类表3 供试材料产量相关性状聚类结果类别品种编号21、34、35、36、37、38、52、53、56、57、59、60、64、65、75、76②22、23、24、25、26、30、32、33、63③20、29、31、45、49、50、51、58、68、69④27、28、55、61、62、77、78、84Ⅱ2、7、19、43、46、47、48、54、70、71、72、73、74Ⅲ①Ⅰ1、3、4、5、6、8、9、10、11、12、13、14、15、16、17、18、39、40、41、42、44、66、67、79、80、81、82、833 讨论黑龙江省水稻生育期短,灌浆后期降温快,协调穗粒数、着粒密度与结实性的矛盾是实现高产优质的关键[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