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锌分离
- 格式:doc
- 大小:66.00 KB
- 文档页数:3
黄铜是一种由铜和锌组成的合金。
要分离和纯化黄铜,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法:
1.分离方法:首先,可以利用黄铜中铜和锌的不同熔点进行分离。
铜的熔点较低,为1083°C,而锌的熔点较高,为419°C。
因此,可以通过加热黄铜到超过锌的熔点,使锌熔化,然后通过物理手段将熔化的锌分离出来,从而实现黄铜的分离。
2.纯化方法:铜和锌都是可以被电解沉积的金属,因此可以利用电解法对黄铜进行纯化。
具体步骤是将黄铜溶解在合适的溶液中,然后通过电解操作,使铜离子在电极上还原成纯铜金属。
与此同时,锌溶解在溶液中,不参与电解反应,从而实现了黄铜的纯化。
3.高温熔融法:黄铜溶解在高温下,可以使铜和锌分离。
通过调整溶液的成分和温度,可以使铜和锌按照不同的物理化学性质在溶液中发生分离,然后通过凝固或其他物理分离方法将纯化后的铜和锌分离出来。
总的来说,黄铜的分离纯化方法可以通过加热分离、电解沉积和高温熔融等方式实现。
这些方法在实际操作中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和工艺要求进行选择,并采取相应的措施确保环保和资源利用的可持续性。
用心专注,服务专业
一种铜锌物料鼓风炉熔炼铜锌分离方法
专利摘要
本发明涉及铜锌物料鼓风炉熔炼铜锌分离方法技术领域。
其为简化工艺、降低生产成本而研制的。
它将复杂铜精矿与石灰石以一定比例混合,制粒;在链式烧结机上烧结成块;鼓风炉熔炼;在铜口放出粗铜,在烟气中回收氧化锌后脱硫。
它具有方法简单、工艺合理、对原料适应性广优点,适宜在铜冶炼行业上推广应用。
专利主权项
权利要求书1.一种铜锌物料鼓风炉熔炼铜锌分离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依次为:(1) 将复杂铜精矿与石灰石以1∶0.16~0.25重量比例范围混合、制粒;(2)在链式烧结机上于800-850℃烧结成块;(3)鼓风炉熔炼;(4)在铜口放出粗铜,在烟气中回收氧化锌后脱硫,再进行排空。
要从纯铜溶液中除去锌,可以使用电化学方法。
这种方法利用金属在电化学反应中的活性差异来实现分离。
一种常见的方法是利用电化学析出法,将纯铜溶液置于电解槽中,通过施加电流的方式使得铜离子被还原成纯铜沉淀,而锌离子则保持在溶液中不发生反应,从而实现了铜和锌的分离。
另外,还可以利用氧化还原反应来实现纯铜溶液中锌的去除。
例如,可以向溶液中加入适量的氧化剂(比如过氧化氢),使得锌被氧化成为其氧化物或氢氧化物沉淀,并通过过滤等方法将其分离出去。
需要注意的是,具体选择何种方法取决于溶液的性质、实际操作条件以及对产物纯度的要求。
在进行任何化学处理之前,务必了解并遵守相关安全操作规程,并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处理方法。
复杂硫化矿中铜锌分离的特点与方法分离的特点杂硫化矿时,铜锌浮选分离还是相当困难的问题其原因在于:锌矿物致密共生。
铜锌矿物的共生关系与矿床成因有关,如高温型矿床,黄铜矿常呈细粒浸染状态存在于闪锌矿中。
浸染状的黄铜矿颗粒常在5μ。
要磨到单体解离十分困难,即使达到了单体解离,也难于分离。
锌矿受铜离子活化。
被铜离子活化后的闪锌矿,其可浮性与铜矿物相似。
矿浆中有铜离子存在时,闪锌矿会吸附铜离子。
其他重金属离子如Hg+,。
分离方法实践中应用的铜锌分离方法有两大类:浮铜抑锌、浮锌抑铜。
主要方法列于表1。
化物+硫酸锌法。
这是历年来最通用的方法,其特点是能从闪锌矿表面除去铜的活化膜,对闪锌矿的抑制比较有效。
对于复杂硫化矿的铜锌分离,铜矿也受氰化物抑制,所以使用此法时,要仔细控制氰化物的用量。
硫酸盐法。
此法使用的药剂很多,凡是使用Na2SO3,Na2S2O3,NaHSO3,H2SO3和SO2气体等一类药剂,或它们与ZnSO4等混合使用,都可以归入此法。
的抑制作用不大。
它对硫化矿的抑制顺序是:的闪锌矿>黄铁矿>方铅矿>黄铜矿强抑制效果,亚硫酸盐常与其他抑制剂配合使用,最常见的是ZnSO4,Na2SO3与ZnSO4配合使用效果如图1所示。
被铜离子活化的闪锌矿,单用Na2SO 用,可以增强抑制效果。
铜锌分离的主要方法图1 Na2SO3+ZnSO4对铜离子活化的人工闪锌矿浮选的影响1-Na2SO30.2mol/L2-Na2SO30.2mol/LZnSO40.1mol/L亚硫酸钠还可以与石灰、硫化钠、硫酸锌等药剂组合使用,可代替氰化物抑制闪锌矿,能获得较好效果。
我国某铜锌硫多金属硫化矿,原矿含Cu1.42%,Zn2.67%,S20.32%;次生铜矿有辉铜矿、铜兰等,占总铜矿物10%~37%。
由于矿物的氧化、泥化,强酸性(PH=3~5),碎矿水样含Cu2+1500mg/t,Zn2+1100mg/t。
由于大量Cu2+存在,而活化了闪锌矿和黄铁矿,给分离造成困难。
课堂|铜锌硫化矿分离工艺技术研究进展铜、锌作为重要的金属材料在现代化建设中发挥着重大作用,而随着矿产资源的不断开发,优质矿产资源日益减少,对复杂难选铜锌硫化矿石资源进行综合利用成为缓解资源需求紧张的有效途径之一。
复杂难选铜锌硫化矿石难以浮选分离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①各种矿物间的嵌布关系复杂、单体解离困难;②矿石中的铜、铅等离子对闪锌矿有活化作用,使闪锌矿的可浮性与铜矿物相近;③受氧化、变质以及表面被污染等因素的影响,同一种矿物也存在较大的可浮性差异,使多种硫化矿物间的可浮性交错;④受黄铁矿、磁黄铁矿等其他伴生矿物及矿泥的影响,浮选方法和药剂制度等也会影响到铜锌的分离效果。
此外,近年来的研究还发现,存在于矿物中的古流体是铜离子的又一主要来源,这也应视为导致铜锌硫化矿选择性浮选分离困难的新影响因素。
浮选分离工艺、浮选分离药剂和选冶联合新技术等3方面是铜锌硫化矿分离工艺技术的重点,分别总结概述研究进展。
1 浮选分离工艺常见的铜锌硫化矿浮选分离工艺流程有优先浮选流程、混浮再分离流程,此外还有部分优先浮选—混浮再分离流程等。
矿石中有用矿物的种类、含量、嵌布特性及可浮性差异等因素是确定原则流程的主要依据。
1. 1 优先浮选工艺流程危流永通过分析广西某难选铜锌硫化矿石性质,以及原选矿流程所存在的问题,在药剂制度得到优化的情况下,采用原矿粗磨至-0.074 mm 占60%后在弱碱性环境下优先浮铜,铜粗精矿再磨至-0. 038 mm 占85%后精选,选铜尾矿再选锌的阶段磨矿—阶段选别的优先浮选工艺处理矿石,取得了较好的试验指标和生产指标。
尹万里等以某易浮难分离的复杂铜锌硫化矿石为研究对象,在分析了造成现场铜精矿品位低含锌高、锌回收率偏低的原因后,依据原矿中有用矿物嵌布粒度细、铜锌结合致密的特点,确定了优先浮铜再浮锌的工艺流程,获得了铜品位为15. 31%、铜回收率为74. 81%的铜精矿,锌品位为46. 32%、锌回收率为85. 12%的锌精矿,试验指标良好。
铜锌银汞离子分离铜、锌、银、汞是常见的金属元素,它们在自然界中以离子的形式存在。
铜和锌是两种重要的产业金属,而银和汞则具有广泛的应用领域。
在某些情况下,需要将这四种离子进行分离,以便分别利用它们的特性。
我们来看铜离子。
铜离子是Cu2+,它的化学性质活泼,容易与其他物质发生反应。
铜离子可以通过阴离子交换或沉淀法进行分离。
阴离子交换是指利用树脂吸附铜离子,然后通过改变溶液的pH值或加入适当的络合剂来使其释放出来。
沉淀法则是通过加入适当的沉淀剂,使铜离子与其反应生成不溶性沉淀,从而分离出来。
通过这两种方法,我们可以将铜离子从其他离子中分离出来。
接下来是锌离子。
锌离子是Zn2+,它与铜离子类似,也可以通过阴离子交换或沉淀法进行分离。
不过,锌离子的化学性质相对较稳定,因此分离的方法相对简单。
阴离子交换和沉淀法可以有效地将锌离子从其他离子中分离出来。
然后是银离子。
银离子是Ag+,它具有良好的化学稳定性。
银离子可以通过沉淀法进行分离,即通过加入适当的沉淀剂使其与其他离子反应生成不溶性沉淀,从而将银离子分离出来。
此外,银离子还可以通过还原反应还原为金属银,进一步实现分离。
最后是汞离子。
汞离子是Hg2+,它的化学性质比较特殊。
汞离子可以通过氧化还原反应进行分离。
一种常见的方法是利用汞离子的还原性,将其还原为汞金属。
另一种方法是将汞离子与其他金属离子进行化学反应,生成不溶性沉淀,从而分离出来。
铜、锌、银、汞离子可以通过不同的分离方法进行分离。
这些方法包括阴离子交换、沉淀法和氧化还原反应。
通过合理选择和组合这些方法,我们可以实现有效地分离和提取这四种离子,以满足不同领域的需求。
分离出的铜、锌、银、汞离子可以用于制备合金、化工原料、电子材料等。
同时,这些分离方法也为研究和应用其他离子的分离提供了借鉴和参考。
铜锌分离浮选方法嘿,朋友们!今天咱就来讲讲铜锌分离浮选方法。
这可真是个有意思的事儿呢!你想想看啊,铜和锌就像两个好朋友,有时候紧紧地抱在一起,要把它们分开可不容易呢!但咱有办法呀,就像把两个调皮的小孩哄到不同的地方去玩一样。
在浮选过程中,我们得先了解它们的脾气性格。
铜这家伙有时候挺顽固的,锌呢,也有它的小性子。
我们得找到合适的药剂,就像给它们准备不同口味的糖果一样。
比如说,有一种药剂能让铜特别喜欢,一看到就被吸引过去了,这样不就把铜给单独拎出来啦?然后呢,再想办法对付锌。
这就好比钓鱼,得用对鱼饵,才能把鱼钓上来。
浮选的时候,那机器轰隆隆地转着,就像一个大力士在努力工作。
气泡咕嘟咕嘟地冒出来,带着铜或者锌往上跑。
这场景,是不是挺神奇的?就好像一群小精灵在气泡里跳舞呢!然后啊,我们得时刻盯着,可不能让它们跑错了地方。
这得靠咱的经验和细心啦,要是一个不注意,它们又混到一起去了,那不就白忙乎啦?你说这浮选方法是不是很有挑战性?但咱可不能怕呀!就像爬山一样,虽然累,但爬到山顶看到美丽的风景,那感觉多棒啊!而且啊,这其中的细节可多了去了。
药剂的用量得恰到好处,多了浪费,少了又没效果。
还有浮选的条件,温度啦、酸碱度啦,都得掌握得好好的。
这就像做饭一样,调料放多了太咸,放少了没味道。
咱再想想,要是能把铜锌完美地分开,那能做出多少好东西呀!铜可以用来做电线、管道,锌呢,可以做成各种合金。
这可都是对我们生活有大用处的东西呢!总之啊,铜锌分离浮选方法虽然不简单,但只要我们用心去研究,去实践,就一定能把它们分得妥妥当当的。
咱可不能小瞧了这门技术,它可是能给我们带来很多好处的呢!这就是我对铜锌分离浮选方法的一些理解和感受,你们觉得呢?。
铜锌SOD的分离纯化与活性鉴定【实验导读】蛋白质的提取分离技术是化学生物学研究者应该熟练掌握的重点技术之一。
蛋白质的纯化步骤应根据纯化蛋白的具体性质来设计。
可以利用到的性质包括蛋白质的分子量大小、蛋白质的等电点、对有机溶剂的耐受性、对温度的耐受性、中性无机盐对蛋白质溶解性的影响等等。
为了保证蛋白质提取分离纯化的成功,需要在整个实验过程中,对所得蛋白质的总量和活性进行不断监测。
SOD是超氧化物歧化酶的简称,是一个典型的酶类蛋白质。
它催化超氧化物的歧化反应,是真核生物细胞内抗氧化酶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能够耐受相对较高的温度、对有机溶剂丙酮和氯仿-乙醇也具有较好的耐受性。
利用这些性质,本实验通过一些列实验流程达到了对大蒜SOD进行初步纯化的目的。
每经过一个纯化步骤,本实验都将监测所得产物的总蛋白量以及总SOD活性,并计算SOD酶在总蛋白中的比活力(总SOD活性与总蛋白量之比)。
如果分离纯化过程是成功的,则总蛋白量应不断下降,而SOD酶的比活力应不断上升。
通过本实验的训练,读者应该能够初步掌握蛋白质的纯化流程,根据所给蛋白质的理化性质设计出一套比较合理的蛋白质纯化方案。
一、实验目的1.进一步熟悉掌握分光光度计的使用方.2.熟悉SOD提取与分离的基本原理与操作方法,学习一般蛋白质纯化的基本流程.3.掌握考马斯亮蓝染色法测定蛋白质含量的基本原理与操作.4.了解SOD活力测定—邻苯三酚法的原理.二、基本原理对于以氧气作为呼吸作用最终电子受体的生物来说,除将氧气还原为其完全还原产物水以外,还有可能产生包括超氧负离子(O2-)在内的一系列不完全还原产物,这类分子统称为活性氧族(reactive oxygen species, ROS)。
ROS具有极强的化学反应活性,可以与蛋白质、脂类、核酸等生物大分子发生反应并破坏它们的结构与生物学功能。
ROS在细胞内聚集将对细胞的正常生命活动造成不良后果。
为了应对这一潜在的严峻挑战,细胞内形成了一套有效的ROS清除系统。
铜锌混合精矿分离技术第一部分概述一、铜锌浮选分离的特点铜锌矿石的分选,随次生硫化铜、结合氧化铜、乳浊状嵌布、可溶铜及黄铁矿含量的增高而变得十分难选,选别指标较低。
铜锌矿石的选别以混合-优先流程为主,优先流程为次(我国较多采用此工艺),但无论采用那个流程,铜锌分离在国内外一直是难度很大的课题之一。
其难于分离的原因在于:1、铜锌矿物紧密共生。
致密矿石的黄铜矿常呈5微米以下乳滴状颗粒存在于闪锌矿中,在目前工业磨矿技术条件下很难达到单体解离。
2、闪锌矿被次生铜离子活化。
其影响是在成矿过程中,于矿物表面形成一种新的化学反应产物的覆盖膜,使得在分选前,矿物表面需进行清洗处理,方能获得良好分选效果。
但清洗后矿浆中的离子组成便上升为影响分选的主要因素,又需采取降低有害的Cu2+、Pb2+含量的有效措施。
对于第一种情况引起的困难,除采用混合物精矿或中矿细磨外,目前尚无别的良好办法。
对于铜离子的活化,在预防和消除后果等方面,进行过许多研究工作,其技术途径可归纳为:1、用硫化钠沉淀铜离子。
有人通过化学反应平衡计算认为,铜离子完全可能在闪锌矿活化之前,用硫化钠将其沉淀。
这在实验中已等到证实。
此外,也可采用阳离子交换树脂或活性炭吸咐溶液中的铜离子。
2、使用去活剂脱除闪锌矿表面上吸附的铜离子。
比较有效的有NaCN、H2SO4、H2SO4+Fe2(SO4)3等。
3、混合精矿脱药,除去捕收剂薄膜。
二、国内外主要分离方法多年来,国内外选矿工作者在寻求有效而经济的铜锌分离技术方面做了巨大的努力,建立了不少行之有效的方法。
表3-1简列了常用的主要分离方法,以及一些尚处于研究阶段的新方法。
抑锌浮铜时,大体上分为四类:○1氰化物及其合剂;亚硫酸(或盐)及其合剂;○3硫化钠合剂;○4羧甲基纤维素。
抑铜浮锌的方法有:○1加温浮选;○2络合物法[硫酸铜与硫代硫酸钠(1:3)络合];○3赤血盐法。
近年来,铜锌分离技术在以下几个方面获得了值得重视的进展:○1新型有机抑制剂的应用;○2高梯度磁分离法;○3电化学氧化;○4不用活化剂浮锌;○5选择性捕收剂。
铜锌硫化矿浮选分离试验研究报告一、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浮选分离来提取铜、锌、硫化矿中的金属元素,并且探究最优实验条件,实现高效率、高品质的提取。
二、实验原理铜锌硫化矿利用常规浮选法浮选,并通过浮选废物的反浮选、精矿的弱磁选和亚硝酸钠浸出等步骤进行提取。
在铜锌硫化矿的浮选过程中,我们通过药剂添加将有关矿物粒度分布调整至浮选的最优范围,以便使铜、锌、硫等金属元素分别富集。
在反浮选过程中,我们通过添加药剂和搅拌来提高精矿的质量,进而减少反浮选时间和处理费用。
在弱磁选过程中,我们通过将精矿目标混合物经过磁场处理,选出粒径大于0.1mm的铁矿物,达到去铁目的。
同时,钠亚硝酸浸出是将精矿目标混合物浸泡于钠亚硝酸溶液中,促进铜、锌和其他微量金属元素的络合和溶出。
三、实验步骤1、将铜锌硫化矿粉末用水悬浮,并进行筛分和过筛。
2、将所得悬浮液送入浮选机,添加药剂淋漓处理,得到浮选精矿和浮选废物。
3、将浮选废物送入篦矿机进行反浮选,以提高精矿质量。
4、将精矿目标混合物经过弱磁选,去除铁矿物。
5、将精矿目标混合物浸泡于钠亚硝酸溶液中,溶出铜、锌和其他微量金属元素。
6、过滤出提取液,并进行洗涤和晾干,得到提取物。
7、对提取物进行质量和化学分析,得到含铜、锌、硫等金属元素的提取率。
四、实验结果及分析本次实验结果表明,采用浮选分离对铜锌硫化矿进行提取的方法,可以更好地满足金属元素选别和质量提高的需求。
在实验过程中,通过药剂添加和搅拌控制,得到了约75%的浮选精矿。
反浮选过程中,精矿质量得到提高,时间和处理费用得到降低。
通过弱磁选和亚硝酸溶出,精矿中的铁、铜、锌等元素得到了高效去除和提取,且提取率达到较高的水平。
五、结论综上所述,本次铜锌硫化矿的浮选和提取实验,成功地实现了铜、锌和硫元素的高效提取,同时探索了最优实验条件,提高了提取率和工艺品质。
浮选分离对于极其细小、密度近似的铜锌硫化矿的提取工艺,具有显著的优越性。
在此实验中,我们进行了铜锌硫化矿的浮选分离实验,得出了一系列数据。
含锌、铜溶液萃取分离及锌的回收研究章节一:引言- 介绍锌和铜的重要性及其在现代工业中的应用。
- 阐述本研究的意义和目的。
- 提出本研究的研究问题。
章节二:文献综述- 综述当前国内外锌、铜萃取分离技术的研究现状。
- 对不同的萃取剂、萃取条件及控制因素进行比较和分析。
- 指出当前研究的不足之处,为后续研究提出参考建议。
章节三:实验材料和方法- 介绍实验所需的橙红萃取剂、盐酸、氯化铵等试剂。
- 给出实验步骤,包括样品处理、萃取、分析等。
- 描述实验条件和参数,包括pH值、溶液浓度、温度等。
章节四:实验结果与分析- 描述实验结果,包括锌、铜的萃取率、分离度、纯度等。
- 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评价实验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找出实验中存在的问题。
- 分析影响实验结果的相关因素。
章节五:结论与展望- 总结实验结果,回答研究问题。
- 提出进一步完善本研究的建议和方向,展望本研究的发展前景和应用价值。
引言锌和铜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对于人类健康和现代工业都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性。
锌在人体中能够促进生长发育、提高免疫力、维护视力和味觉等多种生理功能,因此被称为生命之源。
而铜则是多种酶的活性组分,能促进神经传递、维持红细胞形成、参与胶原蛋白的合成等生理过程。
锌和铜在现代工业生产中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锌经过处理后可以制成防锈铁、合金等材料,被广泛应用于冶金、建材、电子和玻璃工业等领域;而铜则是重要的导体材料,在电力、通信、生产设备等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锌和铜的提取和分离对于开展其研究和应用都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然而由于这两种元素的化学性质非常相似,因此对它们进行有效的分离是一项十分具有挑战性的任务。
传统的提取方法,如氢氧化钠沉淀法、离子交换法、沉淀法等存在分离效率低、操作复杂、废液排放难以处理等问题。
因此,本研究的目的是通过萃取分离方法,研究相应条件下锌、铜溶液的分离效率和纯度,并对锌的回收进行探讨。
本研究将通过实验操作和分析,为锌、铜的分离提取提供参考依据,同时对于优化分离条件、提高回收率等方面也有一定的指导价值。
黄铜分离纯化方法黄铜是由铜和锌组成的合金,通常需要进行分离和纯化以获得纯铜和纯锌。
以下是关于黄铜分离纯化方法的50条信息,并附上详细描述:1.溶剂萃取法:利用有机溶剂对黄铜进行萃取,然后再分离出铜和锌。
2.电解法:将黄铜溶解后,通过电解过程将铜和锌分别沉积在阳极和阴极上。
3. 氧化还原法:利用化学反应将黄铜分解为纯铜和纯锌。
4. 熔融分离法:将黄铜熔化后,利用铜和锌的不同熔点进行分离。
5. 蒸馏法:利用铜和锌的蒸汽压差进行分离纯化。
6. 离子交换法:通过离子交换树脂吸附铜离子和锌离子,再分离纯化。
7. 水解法:将黄铜溶解后,利用水解的方法将铜和锌分离。
8. 蒸发结晶法:通过蒸发结晶过程将铜和锌分离出来。
9. 吸附法:利用吸附剂吸附对黄铜中的铜或锌进行分离。
10. 超声波法:利用超声波对黄铜进行分解和分离。
详细描述:对于溶剂萃取法,首先需要选择合适的有机溶剂,使其能够有选择性地溶解铜或锌。
然后将黄铜与溶剂接触,使得其中一种金属被溶解,而另一种金属保持不溶解或难溶。
接着通过分离和提取的操作,将溶解的金属和未溶解的金属分离开来。
最后通过适当的处理,如蒸发、冷凝或萃取,从溶剂中分离出纯铜或纯锌。
电解法则需要将黄铜溶解在适当的电解液中,然后利用电解槽进行电解过程。
通常使用惰性阳极来沉淀纯铜,而利用固态阴极来沉淀纯锌。
经过一定时间的电解反应之后,从阳极和阴极上分别收集纯铜和纯锌。
以上是其中一些黄铜分离纯化方法的简要描述。
如果你对这些方法中的任何一种感兴趣,我可以为你提供更详细的信息。
复杂硫化矿中铜锌分离的特点与方法
分离的特点
杂硫化矿时,铜锌浮选分离还是相当困难的问题其原因在于:
锌矿物致密共生。
铜锌矿物的共生关系与矿床成因有关,如高温型矿床,黄铜矿常呈细粒浸染状态存在于闪锌矿中。
浸染状的黄铜矿颗粒常在5μ。
要磨到单体解离十分困难,即使达到了单体解离,也难于分离。
锌矿受铜离子活化。
被铜离子活化后的闪锌矿,其可浮性与铜矿物相似。
矿浆中有铜离子存在时,闪锌矿会吸附铜离子。
其他重金属离子如Hg+,。
分离方法
实践中应用的铜锌分离方法有两大类:浮铜抑锌、浮锌抑铜。
主要方法列于表1。
化物+硫酸锌法。
这是历年来最通用的方法,其特点是能从闪锌矿表面除去铜的活化膜,对闪锌矿的抑制比较有效。
对于复杂硫化矿的铜锌分离,铜矿也受氰化物抑制,所以使用此法时,要仔细控制氰化物的用量。
硫酸盐法。
此法使用的药剂很多,凡是使用Na2SO3,Na2S2O3,NaHSO3,H2SO3和SO2气体等一类药剂,或它们与ZnSO4等混合使用,都可以归入此法。
的抑制作用不大。
它对硫化矿的抑制顺序是:
的闪锌矿>黄铁矿>方铅矿>黄铜矿
强抑制效果,亚硫酸盐常与其他抑制剂配合使用,最常见的是ZnSO4,Na2SO3与ZnSO4配合使用效果如图1所示。
被铜离子活化的闪锌矿,单用Na2SO 用,可以增强抑制效果。
铜锌分离的主要方法
图1 Na2SO3+ZnSO4对铜离子活化的人工闪锌矿浮选的影响
1-Na2SO30.2mol/L
2-Na2SO30.2mol/L
ZnSO40.1mol/L
亚硫酸钠还可以与石灰、硫化钠、硫酸锌等药剂组合使用,可代替氰化物抑制闪锌矿,能获得较好效果。
我国某铜锌硫多金属硫化矿,原矿含Cu1.42%,Zn2.67%,S20.32%;次生铜矿有辉铜矿、铜兰等,占总铜矿物10%~37%。
由于矿物的氧化、泥化,强酸性(PH=3~5),碎矿水样含Cu2+1500mg/t,Zn2+1100mg/t。
由于大量Cu2+存在,而活化了闪锌矿和黄铁矿,给分离造成困难。
采用优先浮选流制锌、硫,优先选铜。
石灰、硫化钠加入磨矿过程以沉淀铜离子。
获得的指标:铜精矿含Cu18%、回收率82%;锌精矿含Zn41%,回收率51%。
亚硫酸盐与其它抑制剂组合使用在分离复杂硫化矿方面发挥了显著的作用。
这不仅避免了常规氰化物法所引起的环境污染及溶解贵金属的问题,而种方法已在日本、加拿大、美国、南非等国广泛采用。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多金属硫化矿浮选已有38%的选厂采用了亚硫酸盐法。
硫酸盐法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控制PH。
亚硫酸是强还原剂,其主要作用组分是HSO3-。
通过解离常数计算,PH=4~7的范围内,[HSO3-]最大。
生产实践中,最常见的是PH=5~6.5。
控制用量。
SO2用量最大时,对活化的闪锌矿抑制作用强,但对纯闪锌矿,有一个合适的用量,过量反而会引起活化。
用量过大时,对黄铁矿也略有及对黄铁矿的清洗作用,有利于黄铁矿的浮选。
时,一般黄药易被分解消耗,故此时宜采用不易分解的捕收剂如(丙)乙硫胺酯等。
酸锌+硫化钠法。
ZnSO4+Na2S反应生成的细粒分散胶体硫化锌,会吸收矿浆中的铜离子,胶体也会吸附在闪锌矿表面,使其受到抑制。
胶体硫化锌对用。
矿石中含有较多的次生硫化铜矿时,可采用此法。
温浮选法。
其实质是在石灰造成的PH矿浆中,加温使黄铜矿氧化,然后再加硫酸铜活化闪锌矿,加捕收剂浮锌。
为解决Cu-Zn分离难题,各国又把注意力集中到糊精、淀粉、烤胶及羧甲基纤维素等有机抑剂上,且应用日见广泛。
锌分离,可归纳为以下几个途径。
铜离子,防止其对闪锌矿的活化。
沉淀铜离子的重要方法是用硫化钠。
在有铜离子的溶液中,Na2S和闪锌矿共存时,通过化学反应平衡的计算已证化之前,用Na2S将其沉淀。
实验也证明,Na2S可以阻止铜离子对闪锌矿的活化。
S以外,也可采用离子交换树脂,吸附溶液中的铜离子。
实际生产中,是把离子交换树脂加入球磨机,以达到阻止铜离子活化闪锌矿的目的。
闪锌矿表面上吸附的铜离子。
经试验,认为比较有效的脱活剂是NaCH,H2SO4,H2SO4+Fe2(SO4)3。
H2SO4与Fe2(SO4)3混用比较有效,而且用酸量只为精矿脱药。
这是各种混合精矿分离前常用的方法,脱除捕收剂膜以后,以利于分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