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1各章末知识总结
- 格式:docx
- 大小:3.07 MB
- 文档页数:26
高中生物必修一知识点总结(人教版)第一章走进细胞第一节从生物圈到细胞一、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1、细胞是生物体构造和功能的根本单位。
二、生命系统的构造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植物没有〕→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第二节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一、使用显微镜1、方法:先对光:一转转换器;二转聚光器;三转反光镜再观察:一放标本孔中央;二降物镜片上方;三升镜筒仔细看2、注意:〔1〕放大倍数=物镜的放大倍数×目镜的放大倍数〔2〕物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大目镜越短,放大倍数越大“物镜—玻片标本”越短,放大倍数越大〔3〕物像与实际材料上下、左右都是颠倒的〔4〕高倍物镜使用顺序:低倍镜→标本移至中央→高倍镜→大光圈,凹面镜→细准焦螺旋〔5〕污点位置的判断:挪动或转动法二、细胞的类型1、原核细胞:没有典型的细胞核,无核膜和核仁。
如细菌、蓝藻类、衣原体、支原体、放线菌、乳酸菌等原核生物的细胞。
2、真核细胞:有核膜包被的明显的细胞核。
如动物、植物和真菌〔酵母菌、霉菌、食用菌〕等真核生物的细胞。
3、细胞学说的建立和开展l创造显微镜的科学家是荷兰的列文•虎克;l发现细胞的科学家是英国的胡克;l创立细胞学说的科学家是德国的施莱登和施旺。
施旺、施莱登提出“一切动物和植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一切动植物的根本单位”。
l在此根底上德国的魏尔肖总结出:“细胞只能来自细胞”,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生命活动的根本单位。
这被认为是对细胞学说的重要补充。
第二章组成细胞的分子第一节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一、组成细胞的原子和分子1、细胞中含量最多的6种元素是C、H、O、N、P、Ca 〔98%〕,称为大量元素。
有些含量较少,如Fe、Mn、Zn、Cu、B、Mo等,被称为微量元素。
2、组成生物体的根本元素:C元素。
〔碳原子间以共价键构成的碳链,碳链是生物构成生物大分子的根本骨架,称为有机物的碳骨架。
〕3、缺乏必需元素可能导致疾病。
如:克山病〔缺硒〕,缺铁性贫血4、生物界与非生物界的统一性和差异性统一性: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在无机自然界都可以找到,没有一种元素是生物界特有的。
第一章走近细胞第一节从生物圈到细胞一、相关概念、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除了病毒以外,所有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细胞是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统b5E2RGbCAP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二、病毒的相关知识:1、病毒(Virus)是一类没有细胞结构的生物体。
主要特征:①、个体微小,一般在10~30nm之间,大多数必须用电子显微镜才能看见;②、仅具有一种类型的核酸,DNA或RNA,没有含两种核酸的病毒;③、专营细胞内寄生生活;④、结构简单,一般由核酸(DNA或RNA)和蛋白质外壳所构成。
2、根据寄生的宿主不同,病毒可分为动物病毒、植物病毒和细菌病毒(即噬菌体)三大类。
根据病毒所含核酸种类的不同分为DNA病毒和RNA病毒。
p1EanqFDPw3、常见的病毒有:人类流感病毒(引起流行性感冒)、SARS病毒、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艾滋病(AIDS)]、禽流感病毒、乙肝病毒、人类天花病毒、狂犬病毒、烟草花叶病毒等。
DXDiTa9E3d第二节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一、细胞种类:根据细胞内有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把细胞分为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二、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比较:1、原核细胞:细胞较小,无核膜、无核仁,没有成形的细胞核;遗传物质(一个环状DNA分子)集中的区域称为拟核;没有染色体,DNA 不与蛋白质结合,;细胞器只有核糖体;有细胞壁,成分与真核细胞不同。
RTCrpUDGiT 2、真核细胞:细胞较大,有核膜、有核仁、有真正的细胞核;有一定数目的染色体(DNA与蛋白质结合而成);一般有多种细胞器。
5PCzVD7HxA3、原核生物:由原核细胞构成的生物。
如:蓝藻、细菌(如硝化细菌、乳酸菌、大肠杆菌、肺炎双球菌)、放线菌、支原体等都属于原核生物。
蓝藻是自养生物jLBHrnAILg4、真核生物:由真核细胞构成的生物。
如动物(草履虫、变形虫)、植物、真菌(酵母菌、霉菌、粘菌)等。
高一生物必修一每章知识点总结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细胞是生命的基本单位,是构成生物体的基本结构。
细胞由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等组成。
细胞膜是细胞的保护屏障,控制物质进出;细胞质是细胞内的液体和细胞器的组合,包括内质网、高尔基体、溶酶体等;细胞核是细胞的控制中心,包含遗传物质DNA。
细胞的代谢。
细胞的代谢是维持生命活动的基础。
代谢包括物质的合成代谢和能量的代谢。
物质的合成代谢包括蛋白质合成、核酸合成等;能量的代谢包括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
细胞的生物膜。
细胞膜是细胞的外围结构,具有选择性通透性。
细胞膜由磷脂双分子层和蛋白质组成,可以控制物质的进出,维持细胞内外环境的稳定。
细胞的分裂。
细胞的分裂是细胞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基础。
细胞分裂包括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有丝分裂是体细胞的分裂方式,减数分裂是生殖细胞的分裂方式。
遗传的基本规律。
遗传是生物种群发展和进化的基础。
遗传的基本规律包括孟德尔遗传规律、染色体遗传规律、基因互作和基因突变等。
生物的多样性。
生物的多样性是生命的奇妙之处。
生物的多样性包括物种多样性、遗传多样性和生态多样性。
生物的多样性是生物进化和生态系统稳定的基础。
生物的进化。
生物的进化是生物种群适应环境变化的结果。
生物的进化包括自然选择、突变和随机漂变等。
生物的进化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原因。
以上是高一生物必修一每章知识点的总结,希望对大家的学习有所帮助。
生物是一门生动有趣的学科,通过学习生物,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生命的奥秘,感受生命的美妙。
希望大家能够在学习生物的过程中,培养对生命的敬畏和热爱,为未来的科学探索和生命保护做出贡献。
第1章走进细胞第1节1、原标题“从生物圈到细胞”现标题“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2、问题探讨原“SARS病毒”现“大熊猫和冷箭竹”。
3、①细胞学说及其建立过程由原教材第二节改为新教材第一节②增添细胞学说意义③增添科学方法归纳法4、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资料分析材料删除草履虫的运动和分裂、人的生殖和发育,只留缩手反射。
5、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增加植物的结构层次(冷箭竹),动物由乌龟变为熊猫。
6、思考与讨论问题改变。
7、课后练习题增加病毒模式图。
第2节1、蓝藻改名为蓝细菌,蓝球藻改为色球蓝细菌等。
2、增添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都以DNA作为遗传物质。
3、练习题增加支原体结构模式图。
4、复习提高增加眼虫、衣藻、变形虫、草履虫、酵母菌结构图。
第2章组成细胞的分子章节顺序改变:原顺序元素和化合物、蛋白质、核酸、糖类和脂质、无机物,现在顺序元素和化合物、无机物、糖类脂质、蛋白质、核酸。
第1节1、本节聚焦问题细胞中的主要元素改为细胞中的常见元素。
2、增加了一个关于人体细胞与玉米细胞的思考讨论。
3、删除组成人体细胞的主要元素占干鲜重的百分比的文字描述及组成人体主要元素的干鲜重百分比的饼状图。
4、删除C、H、O、N四种元素含量最多,C是最基本元素。
5、组成细胞的化合物的导图没有了,列表式的含量变为圆饼状,后面增添文字对数据的分析(比如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水,含量最多的有机化合物是蛋白质)6、①检测糖类脂肪蛋白质的实验原理中去掉了淀粉遇碘变蓝。
②实验材料多了葡糖原浆、白萝卜原浆、鸡蛋清稀释液,少了花生种子匀浆。
③方法步骤中少了记录表格。
④脂肪的检测只有切片显微镜观察法,删除了组织液观察法。
⑤实验多了色彩图,便于了解颜色反应变化。
第2节少了幼儿与老人、水母的图。
增添了水的化学性质介绍,无机盐的例子增加了。
第3节1、问题探讨改为葡萄糖对细胞培养的作用。
2、本届聚焦多了一个对健康生活的帮助。
3、二糖少了几种二糖的组成示意图。
4、多糖对了几丁质。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知识点归纳第一章走进细胞第一节从生物圈到细胞一、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生命活动是建立在细胞的基础上的。
无细胞结构的病毒必需寄生在活细胞中才能生存单细胞生物(如: 草履虫), 单个细胞即能完成整个的生物体全部生命活动。
多细胞生物的个体, 以人为例, 起源于一个单细胞:受精卵, 经过细胞的不断分裂与分化, 形成一个多细胞共同维系的生物个体。
二、细胞是最基本的生命系统。
最大的生命系统是: 生物圈。
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第二节细胞的多样性与统一性一、细胞的多样性与统一性1.2. 细胞的多样性: 细胞大小,细胞核、细胞质中的细胞器, 包含的生物类群等均不同。
3.根据细胞内有无以核膜为原核细胞真核细胞界限的细胞核, 把细胞分为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两大类。
这两类细胞分别构成了两大类生物: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
类别细胞大小较小较大细胞核(本质)无成形细胞核, 无核膜。
核仁。
染色体有成形的细胞核, 有核膜。
核仁。
染色体细胞质只有核糖体有核糖体、线粒体等, 植物细胞还有叶绿体。
液泡等生物类群衣原体, 支原体, 蓝藻, 细菌, 放线菌(一支蓝细线)动物, 植物, 真菌常见的细菌有: 乳酸菌, 大肠杆菌, 根瘤菌, 霍乱杆菌, 炭疽杆菌, 葡萄球菌。
常见的蓝藻有:颤藻, 发菜, 念珠藻, 蓝球藻。
常见的真菌有: 酵母菌。
二、细胞学说的建立和发展发明显微镜的科学家是荷兰的列文·虎克;发现细胞的科学家是英国的胡克;创立细胞学说的科学家是德国的施莱登和施旺。
施旺、施莱登提出“一切动物和植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细胞是一切动植物的基本单位”。
细胞学说建立(德科学家:施旺, 施莱登) :细胞学说说明细胞的统一性和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
在此基础上德国的魏尔肖总结出:“细胞只能来自细胞”, 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这被认为是对细胞学说的重要补充。
三、光学显微镜的使用(注意)(一)高倍镜的使用步骤1. 在低倍镜下找到物象, 将物象移至(视野中央),2. 转动(转换器), 换上高倍镜。
新人教版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一《稳态与调节》知识点归纳第一章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第一节 细胞生活的环境一、体内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中1.体液:生物体内含有大量以水为基础的液体,统称为体液。
体液包括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 ,体内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中。
体液: 细胞内液 (存在于细胞内,约占 2/3 )体液: 细胞外液 (存在于细胞外,约占 1/3 ),主要由 血浆 、 组织液 和 淋巴 组成。
2.各种细胞生活的直接环境:细胞名称 所处的内环境 细胞名称 所处的内环境大多数组织细胞组织液 血细胞 血浆 毛细血管壁细胞 血浆和组织液 淋巴细胞和吞噬细胞淋巴或血浆毛细淋巴管壁细胞 淋巴和组织液3.血浆、组织液、淋巴(液)之间的联系:2. 内环境:血浆、组织液和淋巴通过动态的有机联系,共同构成机体内细胞生活的直接环境。
为了区别于个体生活的外界环境,人们把这个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叫做内环境。
(1)体液各组成之间的关系组织细胞 毛细淋巴管 毛细血管组织液中的物质 返回血液循环系统 组织液中的物 质进入淋巴细胞血浆中的物 质进入组织液3.内环境的成分(1)血浆的化学成分:血浆中约90%为水、蛋白质(7%~9% )、无机盐(约1% )血液运输的其他营养物质(葡萄糖)、激素、各种代谢废物等。
(2)淋巴与组织液的化学成分:组织液和淋巴液的成分和各成分的含量与血浆相近 ,但又不完全相同,最主要的差别在于血浆中含有较多的 蛋白质 (血浆蛋白) ,而组织液和淋巴液中蛋白质含量很少。
特别提醒: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归纳①细胞内和细胞膜上特有的物质,如血红蛋白、呼吸酶等胞内蛋白和载体蛋白等膜蛋白; ②属于外界环境的液体成分,如消化液中的特有成分等; ③不能被人体吸收的物质,如纤维素、麦芽糖等。
4. 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 渗透压 、 酸碱度 和 温度 。
(1)溶液渗透压①概念:指溶液中 溶质微粒 对 水 的吸引力。
②决定因素:渗透压的大小取决于单位体积溶液中 溶质微粒 的数目:溶质微粒越多,即溶液浓度 越高 ,对水的吸引力 越大 ,溶液渗透压 越高 ;溶质微粒越少,即溶液浓度 越低 ,对 水的吸引力 越小 ,溶液渗透压 越低 。
新教材高中生物必修一知识点总结看完一个知识点之后一定要到新学案上找相关练习之后才能真正掌握第一章走近细胞第一节从生物圈到细胞知识梳理:1病毒没有细胞结构,由蛋白质和核酸组成,但必须依赖(活细胞)才能生存。
单细胞生物的生命活动依赖单个细胞就能完成摄食、运动、生殖等各项生命活动(不能完成反射,反射需要多个细胞的参与)。
多细胞生物依赖各种分化了的细胞密切配合完成各项生命活动,生命活动如生长、发育、生殖遗传变异生命活动调节。
2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3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
每个层次都要能辨别,做几个练习去巩固,下面是一些特例4血液属于(组织)层次,皮肤属于(器官)层次。
5植物没有(系统)层次,单细胞生物既可化做(个体)层次,又可化做(细胞)层次。
6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统是(细胞)。
最大的生命系统是生物圈第二节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知识梳理:一、高倍镜的使用步骤(尤其要注意第1和第4步)1.在低倍镜下找到物象,将物象移至(视野中央),2.转动(转换器),换上高倍镜。
3。
调节(光圈)和(反光镜),使视野亮度适宜。
4.调节(细准焦螺旋),使物象清晰。
二、显微镜使用常识1调亮视野的两种方法(放大光圈)、(使用凹面镜)。
2高倍镜:物象(大),视野(暗),看到细胞数目(少)。
低倍镜:物象(小),视野(亮),看到的细胞数目(多)。
3物镜:(有)螺纹,镜筒越(长),放大倍数越大。
目镜:(无)螺纹,镜筒越(短),放大倍数越大。
4会判断低倍到高倍镜下细胞数目的计算?(新学案)5学会移动载玻片?(新学案)。
6目镜(10X)的放大倍数乘物镜放大倍数(10X)等于放大倍数(100)三、原核生物与真核生物主要类群:(要知道一些原核生物原核生物:蓝藻,含有(叶绿素)和(藻蓝素),可进行光合作用。
细菌:能判断哪些生物属于细菌新学案上讲的更详细(球菌,杆菌,螺旋菌,乳酸菌)放线菌:(链霉菌)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氏体真核生物:动物、植物、真菌:(青霉菌,酵母菌,蘑菇)等四、细胞学说1创立者:(施莱登,施旺)2内容要点:共三点。
第1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章末总结知识网络构建必备知识回顾1.内环境是由①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液等细胞外液共同构成的,它是机体细胞赖以生存的液体环境。
2.血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是②血浆 ,③组织液是体内绝大多数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④淋巴液是淋巴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
3.内环境含有相对稳定的化学成分,⑤渗透压、酸碱度和温度等理化性质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能为机体细胞提供适宜的生活环境。
4.机体细胞生活在内环境中,通过⑥内环境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这一过程离不开消化系统、呼吸系统、⑦循环系统和⑧泌尿系统等系统的直接参与,以及机体器官、系统协调统一的活动。
机体细胞也参与了内环境的形成和维持。
5.稳态是指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⑨相对稳定的状态。
内环境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是⑩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
内环境稳态是⑪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素养整合提升一、内环境相关图解识别(科学思维——模型与建模)例1 (2021辽宁辽河油田二中高二月考)图甲是内环境的结构图,其中①②③④分别代表体液中的不同成分,图乙表示体液中这几种成分相互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关系。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甲乙A.图甲中①②③④分别代表图乙中的A、B、C、DB.B中的大分子蛋白质不能流到CC.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以上来源于K+和Cl−D.图甲中③④处的氧分压和二氧化碳分压大小关系应该分别是③<④和③>④答案: D解析:图甲中①为淋巴液,②为细胞内液,③为组织液,④为血浆,图乙中A为组织液,B为淋巴液,C为血浆,D为细胞内液,A错误;淋巴管和血管之间在锁骨下静脉处直接相通,因此B 淋巴液中的大分子蛋白质能汇入C血浆,B错误;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以上来源于Na+和Cl− ,C错误;氧气由血浆扩散到组织液,而二氧化碳则由组织液扩散到血浆,故图甲中③④处的氧分压和二氧化碳分压大小关系应该分别是③<④和③>④,D正确。
高中生物必修一知识点整理第一章走近细胞第一节从生物圈到细胞一、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1、病毒:无细胞结构,只能靠宿主细胞完成生命活动,如HIV,SARS病毒等;2、单细胞生物:能够独立完成生命活动,如草履虫可独立完成摄食、运动等;3;多细胞生物:各种分化的细胞密切合作,共同完成生命活动,如人的生殖、反射和免疫活动等。
二、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动物: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植物:细胞→组织→器官→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单细胞生物:细胞→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典例】荷花塘,荷花塘的鱼,荷花塘的水草和鱼,荷花塘中的动物、植物和微生物,荷花塘的所有鲤鱼,荷花塘中的土壤、阳光和水分等。
其中,属于种群的是:荷花塘的所有鲤鱼;属于群落的是:荷花塘中的动物、植物和微生物(所有生物);属于生态系统的是:荷花塘。
荷花塘的鱼,荷花塘的水草和鱼既不是种群和群落,也不是生态系统。
第二节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一、细胞种类: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
1、真核细胞: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2、原核细胞: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
二、原核生物:细菌和蓝藻1、细菌:具有细胞壁、细胞膜、拟核、细胞质和核糖体,还有鞭毛。
2、蓝藻:又称蓝细菌、发菜。
具有细胞壁、细胞膜、拟核、细胞质和核糖体,其内有叶绿素和藻蓝素,能进行光合作用。
三、细胞学说的建立:19世纪30年代德国人施莱登和施旺提出“细胞学说”,它揭示了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
第二章组成细胞的分子第一节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一、组成细胞的元素:大量元素:C、 O、H、N、P、S、K、Ca、Mg等;微量元素:Fe、Mn、B、Zn、、Mo Cu;主要元素;C、O、H、N、S、P;基本元素:C、 O、H、N;最基本元素:C;二、细胞中的化合物有机物:蛋白质、脂质、糖类和核酸无机物:水、无机盐三、1、占细胞鲜重最多的化合物是:水;2、占细胞干重最多的化合物是:蛋白质;2、占细胞鲜重比例最多的化学元素是 O ;占细胞干重比例最大的化学元素是 C 。
高中生物知识点总结人教版——必修一第一章.走近细胞 第一节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细胞学说及其建立过程1.细胞学说建立者,主要是德国科学家施莱登和施旺,其综合的结论(1)细胞是一个有机体,一切动植物都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所构成(2)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既有它自己的生命,又对与其他细胞共同组成的整体生命起作用 (3)新细胞是由老细胞分裂产生的2.细胞学说的重要意义:揭示了动物和植物的统一性,从而阐明了生物界的统一性(1)细胞学说使人们认识到植物和动物有着共同的结构基础,从而在思想观念上打破了在植物学和动物学之间横亘已久的壁垒(2)细胞学说中关于细胞是生命活动基本单位的观点,使人们认识到生物的生长,生殖,发育及各种生理现象的奥秘都需要到细胞中去寻找 (3)细胞学说中细胞分裂产生新细胞的结论,不仅解释了个体发育,也为后来生物进化论的确立埋下了伏笔 3.归纳法:指由一系列具体事实推出一般结论的思维方法,归纳法分为完全归纳法和不完全归纳法细胞是基本的生命系统1.单/多细胞生物(1)单细胞生物能够独立完成生命活动(2)多细胞生物依赖各种分化的细胞密切合作,共同完成一系列复杂的生命活动 2.多细胞生物复杂的生命活动(1)以细胞代谢为基础的各种生理活动 ((2)以细胞增殖分化为基础的生长发育 (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3)以细胞内基因的传递和变化为基础的遗传与变异 (细胞是有生命的,是一个生命系统) 3.生命系统结构层次(1)细胞: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2)组织:有形态相似,结构,功能相同的细胞联合在一起组成 (3)器官:由不同的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结合在一起形成(4)系统:由许多器官在结构上相互联系,在功能上相互配合而形成的整体(5)个体:由许多器官或系统协调配合共同完成复杂的生命活动的生物(单细胞生物由一个细胞构成生物体) (6)种群:在一定空间范围内,同种生物的所有个体,形成一个整体 (7)群落: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所有的种群形成的群落(8)生态系统: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群落和他们所生活的无机环境相互关联形成统一整体 (9)生物圈:地球上所有的生态系统相互关联构成的整体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植物没有系统) 4.非细胞生物——病毒(1)病毒必须寄生在活细胞中,利用宿主细胞提供的原料和能量合成自身需要的物质,并进行繁殖。
高中生物新人教版必修1第1章走近细胞章末知识整合专题1 光学显微镜►专题归纳1.光学显微镜的构造普通光学显微镜,其基本构造由光学系统和机械装置两大部分组成,如下图所示。
光学系统包括物镜、目镜及照明装置,机械装置包括镜座、镜臂、镜柱、载物台、转换器及粗准焦螺旋和细准焦螺旋等。
2.显微镜的成像原理显微镜的物镜和目镜结构复杂,其作用是构成了一个可连续放大成透镜系统。
具体来说,被检物体在物镜下形成一个倒立的放大实像,该像正好落在目镜下的焦点之内,通过目镜后形成一个正立的放大的虚像,所以眼睛看到的是经两次放大的一个倒立的虚像。
►例题分析一架光学显微镜的镜盒里有4个镜头。
甲、乙一端有螺纹,甲较长;丙、丁无螺纹,丙较长。
若要在视野中看到较大的细胞,宜选用( )A.甲与丙B.甲与丁C.乙与丙 D.乙与丁解析: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物镜放大倍数×目镜放大倍数。
丙、丁无螺纹,是目镜,对于目镜来讲,放大倍数越大,镜头越短,丙较长说明放大倍数小;甲、乙一端有螺纹,是物镜,对于物镜来说,放大倍数越大,镜头越长,甲较长,说明放大倍数大。
若要在一个视野中看到较大的细胞,则要求显微镜放大倍数大,故物镜、目镜都宜选用放大倍数大的。
答案:B►跟踪训练1.用低倍镜观察某一细胞时,如要换上高倍镜观察,首先需要调节( )A.装片的位置 B.粗准焦螺旋C.转换器 D.细准焦螺旋答案:A2.某学生在显微镜下观察落花生子叶的切片,当调节细准焦螺旋时,有一部分细胞看得清晰,另一部分细胞较模糊,这是由于( )A.反光镜未调节好B.标本切得厚薄不均C.细准焦螺旋未调节好D.显微镜物镜损坏答案:B3.(多选)用普通光学显微镜观察切片,当用低倍物镜看清楚后,转换成高倍物镜却看不到或看不清原来观察的物体。
可能原因是( )A.观察目标放在视野中央B.切片放反,盖玻片在下面C.低倍物镜和高倍物镜的焦点不在同一平面D.未换目镜答案:BC专题2 生物类型总结►专题归纳(1)病毒(如噬菌体)是没有细胞结构的生物,由蛋白质和核酸(每种病毒只含一种核酸:DNA或RNA)等物质组成的简单生命体,切不要把它们当成原核生物。
(2)原核生物是由原核细胞构成的一类生物,如蓝藻、细菌、放线菌、衣原体等。
(3)单细胞的原生动物如常见的草履虫、变形虫、疟原虫(引起人体疟疾的病原体)等是真核生物;凡动物都是真核生物,单细胞绿藻(如衣藻)、单细胞的真菌(如酵母菌)等都是真核生物,不要把它们误认为是原核生物。
2.把带“藻”字、“菌”字的生物区分出来。
(1)把“蓝藻”和“衣藻”混淆,两者虽都带“藻”字,但前者属原核生物,后者属真核生物。
(2)把“青霉菌”和“链霉菌”混淆,虽都带“霉菌”,但前者属真菌类,后者属放线菌类。
(3)把“酵母菌”和“葡萄球菌”混淆,虽均带“菌”字,但前者属真菌类,后者属细菌类。
►例题分析A.两者都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等结构B.都是由蛋白质、核酸等生物大分子物质组成C.都以DNA作为遗传物质D.细胞中都有相似的细胞膜和细胞质结构解析:非细胞结构的病毒、真核生物、原核生物都含有蛋白质和核酸等生物大分子;原核细胞没有成形的细胞核,但具有与真核细胞相似的细胞膜和细胞质;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都以DNA作为遗传物质。
答案:A►跟踪训练4.人体细胞不同于植物细胞的特点是( )A.呈圆形B.有细胞质C.没有细胞壁D.细胞形态差别很大答案:C5.所有原核细胞都具有( )A.细胞膜和细胞质B.细胞壁和细胞核C.细胞膜和细胞核D.色素和DNA分子答案:A6.乳酸菌和酵母菌在结构上的区别是( )A.前者有液泡B.前者无拟核,后者有细胞核C.前者无成形的细胞核,后者有细胞核D.前者比后者核糖体多答案:C【金版学案】2014-2015学年高中生物第2章组成细胞的分子章末知识整合新人教版必修1专题1 有关实验►专题归纳(1)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
(2)观察DNA 和RNA 在细胞中的分布。
►例题分析(2014·肇庆高一检测)实验测得小麦、大豆、花生三种生物干种子中三大类有机物含量如图,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用双缩脲试剂检测大豆种子研磨滤液呈紫色B.蛋白质检测实验最好选用花生作为材料C.三种种子都常用来做成面粉和榨食油D.萌发时相同质量的三种种子需要的O2量相同解析:用双缩脲试剂检测蛋白质时呈现紫色,应选蛋白质含量最高的大豆;三种种子中,花生是最为适合榨油的,而小麦是不适合榨油的,因其脂肪的含量太低,小麦中淀粉含量较高,适于做面食,而其他的种子不适于做面食;三种种子中蛋白质、脂肪、淀粉的含量是不同的,所以氧化分解时所需的O2量是不同的。
答案:A►跟踪训练1.青苹果遇碘液显蓝色,熟苹果汁能与斐林试剂反应,产生砖红色沉淀,这说明( ) A.青苹果中含淀粉不含糖类B.熟苹果中只含糖类不含淀粉C.苹果转熟时淀粉水解为还原糖D.苹果转熟时单糖聚合成淀粉答案:C2.(多选)现提供新配制的斐林试剂甲液(0.1 g/mL NaOH溶液)、乙液(0.05 g/mL CuSO4溶液)、蒸馏水,则充分利用上述试剂及必需的实验用具,能鉴别出下列哪些物质( )A.葡萄糖 B.蔗糖C.胰蛋白酶 D.DNA答案:AC3.组成细胞的有机物种类很多,但可以通过一定的化学试剂进行鉴定。
试将相关物质、答案:砖红色沉淀蓝色橘黄色双缩脲试剂绿色红色专题2 蛋白质的结构与相关计算►例题分析根据下图所示化合物的结构简式,回答:(1)③的中文名称:________,④的中文名称:________。
(2)图中标号属于肽键的是________,它们在________(细胞器)上形成。
若要断开,则主要依赖于细胞内合成的________来催化。
(3)此化合物由______种氨基酸通过__________反应形成。
解析: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氨基酸,每个氨基酸分子都至少含有一个氨基(—NH2)和一个羧基(—COOH),并连在同一个碳原子上,各种氨基酸之间的区别在于R基的不同。
在细胞质的核糖体上,氨基酸分子通过脱水缩合形成肽链,所形成的键叫肽键(-CO-NH-)。
⑥、⑦是肽键,⑧在R基上。
答案:(1)羧基氨基(写成—COOH、—NH2不正确)(2)⑥和⑦核糖体肽酶(或肠肽酶) (3)3 脱水缩合►跟踪训练4.当含有下列结构片断的蛋白质在消化道中水解时,不可能产生的氨基酸是( )答案:D5.若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分子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130,则一条由160个氨基酸形成的多肽,其相对分子质量为( )A.17938 B.19423C.24501 D.28018答案:A6.根据下图所示化合物的结构简式,回答:(1)该化合物分子中有______个肽键,由______种氨基酸缩合而成,脱去______个水分子,形成的化合物是______肽。
答案:3 3 3 四(2)该化合物含有________个羧基和________个氨基。
答案:2 2(3)该化合物进行水解,需要________个水分子。
答案:3【金版学案】2014-2015学年高中生物第3章细胞的基本结构章末知识整合新人教版必修1专题1 细胞结构图像的辨别►专题归纳1.在真核细胞中,无叶绿体和大液泡的细胞不一定就是动物细胞,如植物根尖分生区细胞。
2.有中心体的细胞不一定是动物细胞,也可能是低等植物细胞。
3.有叶绿体和细胞壁的细胞一定是植物细胞。
►例题分析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也是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
图中的A、B、C、D是4种不同类型的细胞。
请分析回答:(1)上图中属于原核细胞的是________,属于植物细胞的是________,属于人体细胞的是________。
(2)图A与图B细胞相比,在细胞器方面的区别是________。
(3)图C与图A细胞在结构方面的最大区别是______,它们共同含有的细胞器是________。
(4)图示4种细胞中,能进行光合作用的是________。
解析:(1)C、D无核膜包被的细胞核,为原核细胞。
A有细胞壁和液泡,为植物细胞。
B 应为动物细胞。
(2)A与B相比,A具有液泡和叶绿体这两种细胞器。
(3)C与A相比,C无核膜,它们共有的细胞器是核糖体。
(4)图中的四个细胞中,A、D可进行光合作用。
答案:(1)C、D A B(2)图A细胞具有叶绿体和液泡,无中心体(3)C中没有由核膜包被着的细胞核核糖体(4)A、D►跟踪训练1.下图为动物细胞亚显微结构模式图,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中括号内填写图中相应的编号):(1)与动物细胞分泌活动有关的细胞器是[ ]________。
答案:⑨高尔基体(2)图中[ ]________是细胞内物质运输的网络和通道。
答案:③⑥内质网(3)图中⑤与动物细胞________分裂有关。
答案:有丝(4)图中⑩具有合成________的功能,这个过程所需要的能量主要来自[ ]________。
答案:蛋白质①线粒体(5)图中动物和低等植物细胞特有的结构是[ ]________,如果是植物细胞应有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结构。
答案:⑤中心体细胞壁叶绿体明显的大液泡(6)图中含DNA最多的结构是[ ]________;含DNA的细胞器是[ ]________。
答案:④细胞核①线粒体2.在一定时间内使某种动物细胞吸收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氨基酸,经检查发现放射线同位素依次出现在图中1、2、3、5、6、7部位。
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7]是一种________,在[2]________中进行加工。
答案:分泌蛋白质内质网(2)[7]在[3]________中形成成熟蛋白。
[5]来自[ ](填标号)。
答案:高尔基体 3(3)用标号来表示[7]的运输过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2→3→5→6(4)由此可以看出,细胞内的生物膜在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上有一定的连续性。
答案:结构功能(5)[7]的合成、加工和运输过程所需的大量能量是由[ ]________供给。
答案:4 线粒体专题2 细胞结构与功能的相关知识归纳►专题归纳1.细胞的结构(1)高等植物细胞区别于动物细胞的结构:细胞壁、叶绿体、大液泡。
(2)动物、低等植物细胞区别于高等植物细胞的结构:中心体。
(3)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共有的细胞器:核糖体。
(4)具有双层膜的结构:细胞核(核膜)、线粒体、叶绿体。
(5)具有单层膜的结构:细胞膜、内质网、高尔基体、液泡、溶酶体。
(6)不具有膜结构的细胞器:核糖体、中心体。
2.细胞的成分(1)植物细胞中含有色素的细胞器:液泡、叶绿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