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感受爱并学会给予爱》主题班会设计方案
- 格式:docx
- 大小:21.31 KB
- 文档页数:2
班会方案:“学会感恩,与爱同行”主题班会活动方案班会方案:“学会感恩,与爱同行”主题班会活动方案引言概述:班会是学校教育中重要的一环,旨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社会责任感。
本文将介绍一个主题班会活动方案,主题为“学会感恩,与爱同行”,通过该方案,学生将学会感恩他人,培养爱心和关爱他人的意识。
正文内容:1. 感恩父母1.1 学生要意识到父母的辛勤付出,感恩他们的养育之恩。
1.2 学生要学会尊重和理解父母,珍惜与他们的交流机会。
1.3 学生要通过写一封感谢信或者制作一份感恩卡片等方式,表达对父母的感激之情。
2. 感恩老师2.1 学生要意识到老师的辛勤教育,感恩他们的教导之恩。
2.2 学生要学会尊重和理解老师,珍惜与他们的学习机会。
2.3 学生要通过制作一份感谢卡片或者为老师准备一场精彩的表演等方式,表达对老师的感激之情。
3. 感恩同学3.1 学生要意识到同学之间的互助与支持,感恩他们的友谊之恩。
3.2 学生要学会尊重和理解同学,珍惜与他们的相处时光。
3.3 学生要通过组织一次友谊运动会或者制作一份感谢合影集等方式,表达对同学的感激之情。
4. 关爱弱势群体4.1 学生要意识到弱势群体的困境,关爱他们的生活。
4.2 学生要学会尊重和理解弱势群体,珍惜与他们的交流机会。
4.3 学生要通过参预社区志愿者活动或者为弱势群体捐赠物品等方式,表达对他们的关爱之情。
5. 班级互助5.1 学生要意识到班级集体的重要性,互相匡助和支持。
5.2 学生要学会尊重和理解班级同学,珍惜与他们的合作机会。
5.3 学生要通过组织一次班级团建活动或者制作一份班级感恩墙等方式,表达对班级的感激之情。
总结:通过“学会感恩,与爱同行”主题班会活动方案,学生将学会感恩他人,培养爱心和关爱他人的意识。
通过感恩父母、感恩老师、感恩同学、关爱弱势群体和班级互助等五个大点的阐述,学生将在班会中得到全面的教育和培养,从而成为有责任感和爱心的社会人材。
班会活动应该成为学生成长的重要环节,通过感恩与关爱,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促进班级凝结力的提升。
班会方案:“学会感恩,与爱同行”主题班会活动方案班会方案:“学会感恩,与爱同行”主题班会活动方案引言概述:班会是学校教育中的重要环节,旨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良好的人际关系。
本文将提出一个主题班会活动方案,主题为“学会感恩,与爱同行”,通过此活动,匡助学生认识到感恩的重要性,并培养他们的爱心与关心。
一、感恩的重要性1.1 培养学生的感恩心理- 引导学生认识到自己的幸福生活是来自于他人的付出和匡助。
- 培养学生的感恩心理,让他们懂得珍惜所拥有的一切。
1.2 培养学生的感恩行为- 引导学生从小事做起,如对老师的关心和匡助表示感谢。
- 鼓励学生参预社会公益活动,匡助他人,体验到匡助他人的快乐。
1.3 培养学生的感恩习惯- 组织学生每天写下一件感恩的事情,培养他们的感恩习惯。
- 鼓励学生与家人分享自己的感恩心情,增进亲子关系。
二、与爱同行的意义2.1 培养学生的爱心- 匡助学生认识到爱心是人与人之间最夸姣的情感。
- 引导学生关心他人,匡助他人,培养他们的爱心。
2.2 培养学生的关心能力- 培养学生对身边人的关注和关心,让他们懂得关心他人的需要。
- 匡助学生学会倾听,理解他人的难点和需求。
2.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通过合作项目,让学生体验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让他们懂得与他人共同努力的重要性。
三、活动方案设计3.1 感恩日记- 要求学生每天写下一件感恩的事情,并在班会上分享。
- 鼓励学生从小事开始,如感谢同学的匡助、感谢家人的关心等。
3.2 爱心义卖- 组织学生筹备义卖活动,所得善款用于匡助贫困地区的学生。
- 引导学生体味到匡助他人的快乐,并了解到贫困地区的困境。
3.3 爱心关心活动- 组织学生到养老院、孤儿院等社会福利机构开展关爱活动。
- 培养学生的关心能力,让他们懂得关心弱势群体的需要。
四、活动效果评估4.1 学生的参预度- 评估学生对活动的积极参预程度,如参预讨论、主动提出建议等。
班会方案:“学会感恩,与爱同行”主题班会
活动方案
引言概述:
班会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旨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本文将针对“学会感恩,与爱同行”主题班会活动方案进行详细介绍,帮助教师们更好地组织班会活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
一、主题介绍
1.1 班会主题选择:学会感恩,与爱同行
1.2 主题意义:培养学生感恩之心,促进学生之间的友爱互助
1.3 活动目的: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感恩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
二、活动策划
2.1 活动时间:每周定期进行
2.2 活动形式:小组讨论、主题演讲、互动游戏等
2.3 活动内容:感恩心得分享、感恩故事讲解、感恩行动计划制定
三、活动准备
3.1 教师准备:确定活动内容、准备相关教学资料
3.2 学生准备:学生提前准备感恩心得、感恩故事等
3.3 活动场地:选择适合举办班会活动的场地,保证活动顺利进行
四、活动实施
4.1 活动开场:主持人介绍主题,引导学生进入活动状态
4.2 活动进行:学生分享感恩心得,讲解感恩故事,制定感恩行动计划
4.3 活动总结:总结活动内容,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感恩行动,展现爱心和友爱
五、活动评估
5.1 效果评估:收集学生反馈,了解活动效果
5.2 教师评估:教师总结活动经验,不断改进活动方案
5.3 活动延伸:根据学生反馈和教师评估,进一步延伸活动内容,促进班级和谐发展
通过以上详细的班会活动方案,希望能够帮助教师们更好地组织班会活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培养学生的感恩之心,促进学生之间的友爱互助,共同成长。
感恩与爱,让我们一起同行!。
《感受爱并学会给予爱》主题班会设计方案一、活动目的:通过活动,让同学们加深对爱的理解并且能够感受到:在学校,教师对于他们的严格要求是对他们的爱;在家里,父母的唠叨是对他们的爱……另外还要让他们学会把自己的爱给予关爱他们的人,做一个有爱心的小学生。
二、活动过程:1。
主持人:宣布主题班会课开始2。
播放歌曲《爱的奉献》全班齐唱。
3。
主持人:世界需要爱,我们在爱的哺育下茁壮成长,同学们你们感受到爱的存在了吗?下面请看小品《爱我们的是哪一位老师?》。
4。
表演小品《爱我们的是哪一位老师?》两名同学扮演老师,两名同学分别扮演这两位老师的学生。
这两位老师截然不同,一位老师对学生要求非常严格,学生当时非常恨这位老师,另一位老师对学生的要求非常宽松,学生当时非常喜欢这位老师。
许多年以后那位对学生要求严格的老师教出的学生成了一位做事严谨,有条理的公司经理。
而另一位老师教的学生无论做什么都很懒散,因此多次被公司的老板解雇,以至于没有一个正式的职业。
5。
主持人:看完这个小品后你觉得爱我们的是哪一位老师?你怎样看待现在的老师对你的严格要求?6。
讨论交流,汇报。
7。
主持人:严是爱,松是害,我们应该体谅到对我们严格要求的老师的良苦用心,他们所做的都于他们对我们的爱,我们应该理解教师的这种做法。
8.主持人现场采访一名同学:在家里父母为了我们能够身体强壮,学习成绩优秀,免不了要“唠叨”,现在你怎样看待父母的“唠叨”?9.请已经理解父母的这种做法的同学举手。
10.主持人:现在我们对老师和父母对我们的关爱有了进一步的理解,我们应该怎样回报他们呢?下面请看短剧《老师怎么了?》11。
观看短剧《老师怎么了?》:一天,一位老师正在有声有色地讲课,大家在聚精会神地听课,忽然同学们发现老师的举动有些异常,有一位同学看在眼里。
第二天,这位同学拿了一盒风油精对老师说:“老师您的胳膊是不是被蚊子给叮咬了,我拿了一盒风油精送给您止痒”。
老师对于学生的这种做法非常感动。
《感受关爱,感恩父母》主题班会教学设计《感受关爱,感恩父母》主题班会教学设计范文一、设计理念:《小学生守则》中明确提出:要孝敬父母,尊敬师长。
《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也有孝敬父母的明确规定。
可是多年的德育实践使我发现,现在的孩子普遍比较自私,缺乏爱心,不知感恩。
现今的孩子,在家里是家人关注的中心,权利无限,义务是零。
在现实生活中,父母紧紧盯着的只是孩子的学习,一切围着智能转,只要学习成绩好,其他事情父母都可以代劳。
致使他们:只知受惠,不知感恩。
只知索取,不知奉献。
只知攀比,不知回报。
只知被爱,不知责任。
反思他们感恩意识缺失的根源所在,关键是“爱”的泛滥所致。
家长们在“爱”的问题上,只尽“给予”的义务,不讲“索取”的权利,久而久之,家庭小环境促成了孩子们以自我为中心、唯我独尊、目中无人的心态和习惯。
有的学生对自己含辛茹苦的父母不太礼貌,甚至顶撞父母。
有的学生不记得父母的生日,甚至嫌弃父母老化、啰嗦、贫困。
更有甚者有的同学还经常对父母大呼小叫,无故发脾气,丝毫不顾及家长的感受,甚至做出忘恩负恩、伤害父母(动辄要“告”父母)的事。
而作为教育工作者的我们,更多时候对孩子爱的教育往往流于形式或者空洞说教灌输,而显得内容空泛单调,方法僵硬死板,其效果也就自然而然的苍白乏力。
鉴于此,我决定把“感恩教育”作为德育教育的切入点,调整教育的重心,尝试让爱的教育从身边做起,从学会感恩父母做起!首先使学生认识到,在家庭里父母对孩子的爱不是单向的,应该是双向互动的。
孩子不仅要接受来自父母的爱,更应懂得爱的反馈和回报。
因此我设计了这次主题班会《感受关爱,感恩父母》。
根据“两主”教学要求、注重过程的新课程理念以及“和谐高效、思维对话”型课堂的“五还”策略,在设计上,我一直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坚持“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唱主角”,注重挖掘生活中的课程资源,激发学生的内心情感,逐渐实现“知、情、意、行”的统一,让学生感受关爱,学会感恩父母。
班会方案:“学会感恩,与爱同行”主题班会活动方案班会方案:“学会感恩,与爱同行”主题班会活动方案引言概述:班会是学校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份,通过班会活动可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培养。
本文将提出一个主题班会活动方案,主题为“学会感恩,与爱同行”,旨在引导学生学会感恩,培养他们的爱心和责任感。
正文内容:1. 感恩的意义1.1 培养学生的感恩心态- 引导学生认识到自己所拥有的一切都是来自他人的付出和匡助。
- 培养学生对家人、老师、朋友和社会的感恩之情。
1.2 培养学生的知足常乐- 匡助学生认识到拥有一个健康的身体和快乐的心态是最大的财富。
- 引导学生不贪婪,知足常乐,珍惜眼前的一切。
2. 爱心的重要性2.1 培养学生的同理心- 引导学生关注他人的需求和感受,培养他们的同理心。
- 鼓励学生主动匡助他人,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2.2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通过合作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互助精神。
- 引导学生认识到惟独通过团结合作,才干取得更大的成就。
3. 活动方案3.1 感恩日记- 要求学生每天写下一件自己感恩的事情,培养他们的感恩心态。
- 在班会上,学生可以分享自己的感恩日记,互相鼓励和分享。
3.2 爱心行动- 组织学生参预社区志愿者活动,如清洁公园、慰问老人等。
- 通过实际行动,培养学生的爱心和责任感。
3.3 合作游戏- 安排一些合作游戏,如拓展训练、团队竞赛等,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互助精神。
- 在游戏中,引导学生学会相互匡助和理解。
总结:通过“学会感恩,与爱同行”主题班会活动方案,我们可以培养学生的感恩心态和爱心,让他们学会关心他人,与爱同行。
通过感恩和爱心的培养,学生将会更加积极向上,成为对社会有益的人材。
班会活动的意义不仅仅在于传授知识,更在于培养学生的品德和社会责任感,让他们成为有爱心、有责任感的社会人士。
“感受爱,体会爱,传递爱”心理主题班会班级:XXX时间:XXX年05月22日一、活动背景据调查,在我国,存在一定心理困惑及轻度心理障碍的大学生比例高达25%―30%,因此在今年“5.25”大学生心理健康日来临之即,12监理班、12装饰、12建四特组织开展心理主题班会活动,让心理健康教育走进班级。
二、活动目的1、让同学正确了解5·25大学生心理健康日;2、让同学懂得交友应注意的误区,通过活动,消除困惑,走出误区;3、感受人生的欢乐和幸福,从而以一颗积极乐观的心来善待周围的每一个人,善待生命的每一天。
三、活动宗旨“提高班级凝聚力,构建和谐班级。
”四、活动主题感受爱,体会爱,传递爱五、活动形式主题班会六、活动时间 XXX年5月22号七、活动地点 510八、活动流程1、活动内容:准备几张由基础形状构成的图像,再选几名志愿者(单向沟通活动)一名志愿者看这图像两分钟,然后背着大家用语言描述,大家在下面画出来,再与正确图像比较,请同学们谈感受(双向沟通活动)同样的活动,不过志愿者面对大家,而且大家向他提问再画图,最后与正确图像比较,请同学们谈感受,发现问题并请同学们谈感受。
2、向同学们介绍一下5·25大学生心理健康日的由来。
2004年,由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社、心理健康者协会倡议,十多所高校响应,并经北京市团委、学联批准,确定每年的5月25日为北京大学生心理健康日。
“525”与我爱我谐音,表明了心理健康节珍爱自我的主题,也充分体现了该活动的宗旨和目的。
把这样一个意义重大的日子定在5月25日,是用心挑选的。
首先,5月4日是五四青年节,长久以来,5月本身就被人们赋予了和年轻人一样的火力和激情。
作为新一代的年轻人,首选的活动当然是5月。
其次,鉴于现在的大学生缺乏对心理健康知识的了解,由此导致缺乏的自己心理问题的认识,所以“心理健康日”活动就是要提倡大学生爱自己,珍爱自己的生命,把握自己的机会,为自己创造更好的成才之路,并由珍爱自己发展到关爱他人,关爱社会。
班会方案:“学会感恩,与爱同行”主题班会活动方案引言概述在当今社会,感恩和爱是我们应该时刻铭记在心的重要品质。
为了培养学生的感恩之心和爱心,我们设计了主题班会活动方案:“学会感恩,与爱同行”,旨在通过一系列的活动匡助学生认识到感恩与爱的重要性,培养他们的感恩之心和爱心,促进班级的团结和友爱。
一、主题班会活动方案1.1 感恩教育- 通过故事、视频等形式向学生传达感恩的重要性,引导他们认识到身边的人和事都值得感恩。
- 组织学生参预感恩日记的撰写,让他们每天记录一件让自己感恩的事情,培养感恩之心。
- 鼓励学生主动表达感谢,比如写感谢信给家长、老师或者同学,让感恩之情得以传递。
1.2 爱心行动- 组织学生参预志愿活动,如义卖、慰问留守儿童等,让他们亲身感受到匡助他人的快乐。
- 开展“爱心接力”活动,让学生之间互相匡助、支持,培养团结和友爱的班级氛围。
- 设立“爱心墙”,让学生贴上自己的爱心小卡片,写下对他人的祝福和鼓励,传递正能量。
1.3 情感沟通- 设立“感恩和爱心角”,定期举行班会活动,让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恩故事和爱心行动,增进彼此之间的了解和信任。
- 组织学生参预情感沟通训练,培养他们的沟通能力和情商,匡助他们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情感。
- 鼓励学生在班级群里分享感恩心情和爱心行动,让班级成员之间更加亲近和融洽。
二、活动目标2.1 培养学生的感恩之心,让他们懂得珍惜身边的人和事。
2.2 培养学生的爱心,让他们乐于助人、关爱他人。
2.3 促进班级的团结和友爱,营造和谐的班级氛围。
三、活动实施3.1 制定详细的活动计划,包括活动内容、时间安排、人员分工等。
3.2 鼓励班级干部和班级骨干积极参预活动策划和组织,增强活动的有效性和影响力。
3.3 定期组织班会活动,持续开展感恩和爱心主题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体味感恩和爱的力量。
四、活动评估4.1 设立活动评估机制,采集学生和老师对活动的反馈意见和建议。
4.2 分析评估结果,总结活动的优点和不足之处,为今后的活动改进提供参考。
班会方案:“学会感恩,与爱同行”主题班会活动方案班会方案:“学会感恩,与爱同行”主题班会活动方案引言概述:班会是学校教育中重要的一环,旨在培养学生的品德、情感和社交能力。
本文将介绍一个主题班会活动方案,主题为“学会感恩,与爱同行”,通过该方案,希翼引导学生学会感恩,培养他们的爱心和社会责任感。
一、培养感恩之心1.1 学习感恩的意义- 通过让学生了解感恩的定义和意义,引导他们认识到感恩的重要性。
- 组织学生参预感恩故事分享,让他们感受到感恩的力量。
1.2 感恩的对象- 引导学生思量感恩的对象,如父母、老师、朋友等,匡助他们认识到自己身边的人对他们的匡助和付出。
- 鼓励学生写感恩信或者制作感恩卡片,向感恩的对象表达心意。
1.3 感恩行动计划- 组织学生开展感恩行动,如为老人院、孤儿院等社会福利机构提供匡助,让学生亲身体验到匡助他人的快乐和满足感。
- 定期组织学生分享感恩行动的经历和感受,激励更多的学生参预其中。
二、培养爱心和关爱他人2.1 爱心故事分享- 搜集一些感人的爱心故事,与学生分享,引起他们对爱的思量和感悟。
- 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爱心故事,让他们感受到爱的力量。
2.2 关爱行动计划- 组织学生参预社区志愿服务活动,如清洁环境、匡助弱势群体等,培养他们的关爱他人的意识和行动。
-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主动关心他人,如匡助同学解决问题、关心班级的弱势学生等。
2.3 爱心传递的实践- 组织学生开展爱心传递活动,如为贫困学生捐赠物品、为社区举办义卖活动等,让学生亲身体验到爱心传递的快乐和意义。
-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传递爱心,如主动匡助需要匡助的人、关心环境保护等。
三、培养社会责任感3.1 社会问题认知- 引导学生了解社会问题的存在和影响,如环境污染、贫困、人口老龄化等,让他们认识到自己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
- 组织学生参预相关讨论和研究,培养他们的社会问题意识和批评思维能力。
3.2 社会责任行动计划- 组织学生参预社会公益活动,如植树造林、环保宣传等,让他们实际行动起来,为社会做出贡献。
主题班会《感受关爱,感恩父母》活动准备:1、父母给孩子的一封信(短片)2、调查问卷3、排练小品4、诗朗诵《感恩》(短片)5、诗朗诵《感恩父母的爱》6、感恩宣言班会目的:[情感目标]:通过此次主题班会让每一个学生在体会父母的爱之后能够懂得珍惜眼前,孝敬、理解、热爱父母;[认知目标]:让同学在点滴中体谅父母的良苦用心,体会到父母对他们的爱,认识到平时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都是父爱、母爱的体现。
[行为目标]:在今后的生活中,学会和父母沟通,理解尊敬父母,珍惜父母的爱,用实际行动回报父母。
设想与构思:班会的整个程序:第一个部分父母给孩子的一封信开始,唤起同学们的回忆,体会父母的对自己的心情和希望;第二个部分“你对父母了解有多少?”,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孩子们和父母的关系以及对父母的了解情况;第三个部分:小品《“唠叨” 》,通过小品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以体验父母的“唠叨”就是对自己的“爱”;第四部分:欣赏诗朗诵《感恩》体验父亲的爱。
第五部分:回忆往事,感受父母的爱,同学们诉说父母最令自己感动的一件事,班会出现第一次高潮。
第六部分:亲子互动、真情流露。
每个同学把最想说对父母说的一句话写在卡片上,并读给父母听,再请父母说说心声,整个班会达到高潮。
第七部分:全体同学诗朗诵《感恩父母的爱》;第八部分:感恩宣言。
最后,班主任总结发言活动过程及内容:男:伴随着阵阵啼哭,我们来到人世女:第一次睁开眼睛,看到了父母欣喜的表情男:随着时间的推移,一天天的长大女:我们开始认识世界,认识到爱男:父母的关怀像一把伞,为我们遮风蔽雨女:父母的教悔像盏灯,为我们照亮前程男:光阴流逝,永不褪色的是父母默默的关怀女:天涯海角,无穷无尽的是父母对儿女的挚爱合: XXX班《感受关爱,感恩父母》德育活动课现在开始!一、《父母给孩子的一封信》男:爸爸,您是一缕阳光,丝丝屡屡地温暖着我。
女:妈妈,您是一缕春风,时时刻刻地抚慰着我。
男:没有阳光,就没有日子的温暖。
《感受爱并学会给予爱》主题班会设计方案
一、活动目的:
通过活动,让同学们加深对爱的理解并且能够感受到:在学校,教师对于他们的严格要求是对他们的爱;在家里,父母的唠叨是对他们的爱……另外还要让他们学会把自己的爱给予关爱他们的人,做一个有爱心的小学生。
二、活动过程:
1。
主持人:宣布主题班会课开始
2。
播放歌曲《爱的奉献》全班齐唱。
3。
主持人:世界需要爱,我们在爱的哺育下茁壮成长,同学们你们感受到爱的存在了吗?下面请看小品《爱我们的是哪一位老师?》。
4。
表演小品《爱我们的是哪一位老师?》
两名同学扮演老师,两名同学分别扮演这两位老师的学生。
这两位老师截然不同,一位老师对学生要求非常严格,学生当时非常恨这位老师,另一位老师对学生的要求非常宽松,学生当时非常喜欢这位老师。
许多年以后那位对学生要求严格的老师教出的学生成了一位做事严谨,有条理的公司经理。
而另一位老师教的学生无论做什么都很懒散,因此多次被公司的老板解雇,以至于没有一个正式的职业。
5。
主持人:看完这个小品后你觉得爱我们的是哪一位老师?你怎样看待现在的老师对你的严格要求?
6。
讨论交流,汇报。
7。
主持人:严是爱,松是害,我们应该体谅到对我们严格要求的老师的良苦用心,他们所做的都于他们对我们的爱,我们应该理解教师的这种做法。
8.主持人现场采访一名同学:在家里父母为了我们能够身体强壮,学习成绩优秀,免不了要“唠叨”,现在你怎样看待父母的“唠叨”?
9.请已经理解父母的这种做法的同学举手。
10.主持人:现在我们对老师和父母对我们的关爱有了进一步的理解,我们应该怎样回报他们呢?下面请看短剧《老师怎么了?》
11。
观看短剧《老师怎么了?》:一天,一位老师正在有声有色地讲课,大家在聚精会神地听课,忽然同学们发现老师的举动有些异常,有一位同学看在眼里。
第二天,这位同学拿了一盒风油精对老师说:“老师您的胳膊是不是被蚊子给叮咬了,我拿了一盒风油精送给您止痒”。
老师对于学生的这种做法非常感动。
12。
主持人:你怎样看待学生的这种做法?看完这个短剧后你有何感想?
13。
学生自由发言。
14。
主持人:我们的一点点爱,老师就非常感动,同时我们也感受到了给予别人爱带的快乐。
在家里对父母也一样,父母下班后,给父母准备好一杯茶水,吃饭时,拿拿碗筷,吃完饭,扫扫地……这些看起很简单的事情,如果你做了父母就会非常高兴,因为那里面包含着你的爱。
15。
班主任讲话: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我们要会分辨什么才是对我们真正的爱,同时我们也要学会给予别人爱,希望你们能做一名有爱心的小学生,让我们的班集体在爱的照耀下结出丰硕的果实。
16。
主支持人带领全体同学齐说三句半《感受爱并学会给予爱》,宣布班会课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