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胎衣不下的诊断治疗
- 格式:doc
- 大小:15.00 KB
- 文档页数:2
奶牛胎衣不下病的治疗黄其国;黄万光【期刊名称】《中国牛业科学》【年(卷),期】2013(039)004【总页数】2页(P90-91)【作者】黄其国;黄万光【作者单位】甘肃省家畜繁育中心,甘肃武威733000;甘肃省家畜繁育中心,甘肃武威733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823胎衣不下也称胎衣滞留,是指正常母牛分娩后12h之内胎衣不能自然完全脱落者称为胎衣不下。
胎衣不下是奶牛较为常见的产后疾病之一,此病病因复杂,常常引起子宫炎症,影响奶牛的正常繁殖力和产奶量,而且还可以导致其它疾病的发生。
为了深入探讨奶牛胎衣不下的病因,制定出合理有效的防治措施,根据本人多年临床经验并结合我场的实际情况,对奶牛胎衣不下的病因进行了探讨分析及其治疗现报告如下,供同行参考,不妥之处请予以指正。
1 胎衣不下的病因1.1 饲料条件奶牛精粗饲料搭配不合理或供应不稳定时,胎衣不下发病亦随之增高,如果日粮中有足够的青干草和多汁饲料,每头成年乳牛每天喂给胡萝卜5kg以上时,胎衣不下的发病率大幅度下降或者不发生。
由此可见,科学合理的日粮搭配是预防和降低乳牛胎衣不下的疾病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1.2 分娩季节根据我场多年的产犊季节与胎衣不下的病史表明,发现奶牛在7~9月份发病率最高,平均为19.11%,10~12月份最低,平均为9.1%,两者差异极显著(P<0.01)。
武威地区7~8月份天气炎热,气温干燥,蚊蝇较多,严重影响着奶牛的食欲及休息,牛群体表散热能力弱,导致奶牛在高温环境中采食量较少,体质虚弱,产前营养不良,致使奶牛气血两亏,而发生胎衣不下。
1.3 胎次关系随着奶牛胎次增加,胎衣不下的发病率显著上升,并与胎次增长呈正相关。
1~3胎发病率为8.3%,6胎以上平均为13.7%,两者差异极显著。
伴随胎次增加,产道损伤或胎衣不下使子宫和阴道的感染机会增多,因此奶牛群中引起子宫内膜炎的发病率也增加,随着奶牛年龄的偏大,胎次增加和长期泌乳,母牛体质逐渐下降,产后子宫收缩力减弱,胎儿胎盘与母体胎盘发生粘连,分娩后引起胎衣不下。
牛衣不下来有什么办法,牛衣是牛的什么部位1、注射药剂:在母牛分娩之后的8-12小时内,对牛的皮下或者肌肉注射垂体后叶素,或者注射催产素或者麦角新碱,注意不要超过24小时,药效会下降。
2、进行手术:母牛24小时之后如果还没有下牛衣,需要手术来帮助剥离胎衣,手术时长在5-20分钟之内完成比较好,手术前要做好消毒杀毒准备,动作慢一些,如果母牛患有子宫内膜炎或者有体温升高的现象,则不能手术。
一、牛衣不下来有什么办法1、注射药剂如果牛在生产之后出现了不下胎衣的现象,可以对牛的皮下或者肌肉注射垂体后叶素,要注意在分娩之后的8-12小时内使用,一旦超过了24小时,药效就会明显下降,起不到很好的作用。
还可以给牛注射催产素或者麦角新碱,也可以帮助母牛下胎衣,注射的时候要注意严格按照时间和剂量,这样才可以让药剂发挥更大的效果。
2、进行手术如果母牛24小时之后还没有下牛衣,那么就需要及时进行手术来剥离胎衣。
在进行手术的时候要注意时间,尽量控制在5-20分钟。
手术前要特别注意进行消毒杀菌处理,手术过程中还要注意手部的动作,尽量轻柔速度放慢一些。
最好还要注意如果母牛患有子宫内膜炎或者有体温升高的现象,则无法进行手术。
二、牛衣是牛的什么部位1、解释牛衣一般指的是牛胎衣,或者是牛胞衣,是牛科动物黄牛或者水的胎盘部分。
可以作为一种中药来使用,有止痢的功效2、介绍(1)黄牛的体重在280kg左右,体长1.5-2m。
黄牛的体格非常紧实且身体强壮,它鼻阔口大,头大额广,上部分嘴唇有两个鼻孔,体积比较大,中间的皮肤硬而光滑,没有毛。
黄头的眼睛和耳朵都比较大,头上还有一对角,角的大小根据黄牛不同的品种也大小不一。
黄牛的尾巴比较长,四肢均匀,脚部有4趾,均有蹄甲,其后方2趾不着地。
整体颜色基本上是黄色,没有多余的杂毛,性格也比较温顺,主要吃的食物是草。
(2)水牛的体重更重,伸长大约有2.5m以上。
水牛的角比较长,面积大而扁,角的上面还有许多切纹。
牛胎衣不下怎么办牛胎衣不下治疗方法母牛分娩前缺乏营养,体质瘦弱,或者妊娠后期缺乏运动,或者体况过于肥胖、胎水过多,导致子宫无法完全收缩等,都可能导致本病,下面让我们了解一下牛胎衣不下怎么办以及牛胎衣不下治疗方法。
一、牛胎衣不下的临床症状产后经过18-28天,病牛还没有排出胎衣,胎衣就会开始腐败,并散发恶臭味,同时子宫以及产道内环境温度升高,此时就会表现出频繁努责,弓腰拘尾,无法稳定站立或者只能够卧地不起,口色呈青紫色,脉象沉细,呼吸、心跳加快,此时体温往往升高超过39℃,精神沉郁,食欲明显减退。
经过3天还没有排出胎衣,体温会进一步升高,甚至超过40℃,食欲不振或者彻底废绝,症状严重时胎衣还会发生腐败,恶露无法顺畅排出而在子宫内滞留,导致中毒,最终变成脓毒败血症而发生死亡。
二、牛胎衣不下西药治疗方法母牛分娩后经过6h还没有排出胎衣,则可将1000~2000mL 10%盐水注入到子宫内,同时配合肌肉注射适量的盐酸毛果芸香碱,也可以选择肌肉注射100万IU的垂体后叶素、氯前列烯醇、催产素或者新斯地明等。
一般用药经过th就非常容易从阴道外将胎衣拉出。
三、牛胎衣不下的中药治疗对于气虚型病牛,使用“八珍汤”加减进行治疗,即取45g当归、20g红花、60g炒白术、30g川芎、45g熟地黄、60g茯苓、45g白芍、60g党参、30g炙甘草、25g桃仁,全部研成粉末,添加开水冲调,然后再添加300mL黄酒,混合均匀后灌服1次。
对于气血凝滞型病牛,使用“生化汤”加减进行治疗,即取30g 炙甘草、30g蒲黄、25g桃仁、40g益母草、40g当归、30g川芎、30g 五灵脂,全部研成粉末,添加开水冲调后服用。
如果存在寒象,可添加炮姜、艾叶、肉桂各25g;如果存在淤血化热,可添加蒲公英、连翘、金银花、地丁各30g;如果存在瘀血且伴有腹痛,可添加20g生牛夕、20g泽兰叶、30g醋香附;如果外感风寒,可添加20g官桂、20g荆芥穗。
奶牛胎衣不下的诊治胎衣不下或称胎膜滞留,是指奶牛分娩后12小时而胎衣未能完全自然排出,胎衣不下是奶牛常发病和多发病之一,发病率约为20%—50%,夏季甚至高达60%以上,胎衣不下是由于滞留在子宫内的胎衣发生腐败分解,可引起子宫炎,影响再孕及产奶,腐败产物和细菌感染所产生的毒素经子宫吸收后,可引起败血症,由于体温升高,精神抑郁和食欲降低而影响产奶量,甚至危及奶牛生命,因此,探讨一种行之有效的措施,降低奶牛胎衣不下的发病率,是目前奶牛业生产亟待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1 病因分析奶牛胎衣不下是指母牛产犊后12小时以上胎衣还未排出,又称胎衣滞留。
可分为完全胎衣不下和部分胎衣不下。
奶牛胎衣不下易继发其它产后疾病,影响繁殖性能和泌乳。
胎衣不下是母牛的常发病。
如犊牛分娩后12小时,胎衣不能排出,可认为是胎衣不下,导致本病的原因是气血衰弱或寒凝血滞。
若因胎衣不下。
而过度努责,常常继发子宫脱或胎衣滞留,化热酿毒,导致恶露不尽,甚至造成气血衰败而死亡。
2 症状2.1 完全胎衣不下只见少部分胎衣是悬挂于阴门外,产道入手检查可摸到大部分胎衣仍滞留在阴道及子宫内,进一步检查可发现胎衣与子宫内膜子叶粘着,扣紧部分较多。
24小时后未将胎衣排出者,胎衣开始腐败并有恶臭味入手检查,产道及子宫内环境温度高,蓄积有炎性产物及发臭的胎水,有的如果冻样。
病牛弓腰拘尾,不断努责做排尿状。
体温开高至39.5℃以上,食欲减退,饮水正常。
5d以上未排出者,体温升高至40℃以上,食欲废绝,全身症状明显。
2.2 部分胎衣不下大部分胎衣悬挂于阴门之外,病牛食欲正常,体温变化不明显,偶有努责现象。
入手检查,可摸到少部分胎衣紧紧扣住母体胎盘子叶上或仅有孕角项端极小部分粘在子宫母体胎盘上。
露垂于阴门外的胎衣初为浅灰红色,此后,由于污染而开始腐败,变为松软带有不洁的浅灰色并很快蔓延到子宫内的胎衣,此时阴道内不断地流出恶臭的褐色分泌物。
部分胎衣不下时,也有大部脱落,仅有极小部分残留在子宫角的个别母体胎盘上,这只有在检查脱落是否完整,或经过3—4天后排出的恶露内有灰红色的胎衣块才被发现。
牛胎衣不下怎么治疗?牛胎衣不下的简易疗法牛胎衣不下怎么治疗?胎衣不下又叫胎衣停滞,是指奶牛在产出胎犊后的一定时间内,胎衣不能自行脱落而滞留于子宫内。
在现场,由于各地饲养管理水平不同,胎衣不下的发生率也各不相同,发生率约为12%-40%。
由于胎衣不下易引起子宫内膜炎,导致产后发情时间延迟,配种次数增加,极大地影响了繁殖率,给奶牛生产造成了很大损失。
牛胎衣不下发病症状有哪些?牛胎衣不下怎么治疗?牛胎衣不下的简易疗法。
牛胎衣不下怎么治疗?胎衣不下又叫胎衣停滞,是指奶牛在产出胎犊后的一定时间内,胎衣不能自行脱落而滞留于子宫内。
在现场,由于各地饲养管理水平不同,胎衣不下的发生率也各不相同,发生率约为12%-40%。
由于胎衣不下易引起子宫内膜炎,导致产后发情时间延迟,配种次数增加,极大地影响了繁殖率,给奶牛生产造成了很大损失。
牛胎衣不下发病症状有哪些?牛胎衣不下怎么治疗?牛胎衣不下的简易疗法。
牛胎衣不下发病症状1、胎衣全部不下主要表现为分娩后,胎衣全部滞留在阴道或子宫内,有时部分胎衣露于阴门外,颜色在红色、灰红色至灰褐色间并呈现绳索状,有明显的腥臭味,其质脆且易断。
2、胎衣部分不下表现为分娩后仍有部分胎衣滞留在母牛子宫中,无法正常排出。
滞留在子宫中的胎衣一般会在一周内被分解后由子宫排出,其排除时可见明显红褐色胎衣碎块及恶臭粘液。
若未及时治疗,母牛在病初期出现举尾、拱背、努责等症状;机体吸收腐败物后,体温显著升高,食欲渐渐减退至停止,同时伴随乳房炎、泌乳停止等症状。
病情严重时,会导致母牛死亡。
牛胎衣不下怎么治疗?1.药物疗法在确诊胎衣不下之后要尽早进行药物治疗。
(1)子宫腔内投药:向子宫腔内投放四环素族、土霉素、磺胺类或其他广谱抗生素粉剂及防腐消毒类药物,如0.1%高锰酸钾、0.5%新洁尔灭或0.01%碘溶液等,起到防止腐败、延缓溶解的作用,等待胎衣自行排出。
药物应投放到子宫黏膜和胎衣之间。
隔日投药一次,共用2-3次。
母牛胎衣不下的病因临床症状治疗与预防措施母牛胎衣不下是一种常见的疾病,病因主要是由于母牛产后胎衣残留在子宫内,而未能及时排出。
下面将对母牛胎衣不下的病因、临床症状、治疗方法以及预防措施进行详细介绍。
1. 病因:(1)胎盘粘连不良:这是母牛胎衣不下的主要原因之一。
胎盘粘连不良会导致胎衣与子宫壁无法完全分离。
(2)子宫肌壁松弛:子宫肌壁松弛会影响胎衣的排出,从而导致胎衣不下。
(3)子宫内膜炎症:子宫内膜炎症会导致子宫壁黏膜增厚,阻碍胎衣的排除。
2. 临床症状:(1)产后发热:母牛在产后胎衣不下时常伴有发热现象,体温明显升高。
(2)食欲减退:由于胎衣滞留在子宫内,母牛的食欲会明显下降。
(3)乳房变硬:乳房会出现充血、肿胀、变硬等症状。
(4)呼吸急促:母牛在产后胎衣不下时会出现呼吸急促的症状。
(5)行走困难:母牛在受到胎衣不下的影响后,行走时会出现困难。
3. 治疗方法:(1)手术法:对于严重的胎衣不下病例,可以采用手术法将胎衣取出。
手术方法包括子宫切开、宫颈扩张、人工取出等。
(2)应用药物:可以使用药物来促进子宫的收缩,帮助排出胎衣。
常用的药物包括催产素、抗生素等。
(3)保守疗法:对于轻微的胎衣不下病例,可以采用保守疗法,包括注射抗生素、输液补液等,以帮助子宫自然排出胎衣。
4. 预防措施:(1)做好产后护理:母牛在产后应给予充分的护理,保持干净、温暖的环境,注意观察其行为和食欲状况。
(2)合理饲养管理:合理的饲养管理有助于减少母牛胎衣不下的发生。
包括合理的饲料搭配、定期扫除牛舍等。
(3)避免应激:避免母牛受到过度应激,如长时间的运输、生活环境的改变等,以减少胎衣不下的发生概率。
母牛胎衣不下是一种常见的疾病,病因主要涉及胎盘粘连不良、子宫肌壁松弛和子宫内膜炎症等。
临床症状包括产后发热、食欲减退、乳房变硬、呼吸急促和行走困难等。
治疗方法可采用手术法、应用药物或保守疗法。
预防措施主要包括做好产后护理、合理饲养管理以及避免应激。
母牛产后出现胎衣不下应如何处置?
答:母牛分娩后,一般在12h以内完整、顺利地将胎衣排出。
若超过12h仍不能完整排出胎衣,则称胎衣不下或胎衣滞留母牛,应及时处理。
(1)当出现胎衣不下时,最好的办法是人工剥离(产后24h内)。
但是,由于剥离胎衣的技术水平要求较高,剥离时间较长,加上气味难闻和人工造成的感染,带来的问题也较多。
因此,目前都采取保守疗法。
(2)土霉素5~10g,利凡诺0.5g,蒸馏水400~500mL。
子宫内灌注,每日或隔日1次,连用4~7次。
第1~2次子宫注入量要达到500mL,以后逐渐减少。
冬季处理3~5次,夏季处理5~7次。
(3)四环素6~15g,50%葡萄糖500mL,分娩后第1d 进行子宫冲洗,第5d如果仍无法用手轻轻拉出胎衣,则重复冲洗1次。
(4)10%氯化钠500mL,子宫灌注。
隔日1次,连用4~5次,让胎衣自行排出。
(5)为增强子宫收缩,可用垂体后叶素100UL或新斯的明20~30mg等药物,肌肉注射,促使排出胎衣。
母牛胎衣不下如何治胎衣不下,是指母牛产后超过12小时而胎衣仍然不能排出体外,滞留在子宫内。
近几年在黄牛改良过程中,经常会遇到此病,笔者采取以下防治措施,效果较好。
一、母牛怀孕时的预防措施1、合理搭配饲料一些农户养牛技术较差,除放牧之外,普遍使用玉米秸秆、小麦秸秆喂养,很少使用青贮、青干饲料及其它加工饲料,造成饲料单一,营养缺乏,怀孕母牛体质较差,胎衣不下发病率较高。
因此,笔者建议对怀孕母牛的饲喂要合理搭配饲料,要将粗料、青绿多汁饲料和农作物秸秆相互搭配,精料要由玉米、麸皮、豆饼、食盐等混合而成。
另外还要添加含钙、维生素和矿物质、微量元素等成分的添加剂。
特别在冬季要补饲胡萝卜、鱼肝油胶丸等。
在母牛怀孕初期和中期可适当增加精料量,后期至临产前1~2周减少精料,增加青绿多汁饲料。
2、适当增加活动量农忙时间和青草茂盛季节,由于使役和放牧,母牛的运动量较大,而在冬季牛进入暖棚后,活动量就大大减少。
一些农户不注意驱赶母牛运动,造成怀孕母牛早产、难产,以致胎衣不下。
因此在母牛怀孕1~2个月时,活动量相对要少些,怀孕8~9个月时,活动量相对要大一些,每天舍外运动不少于4小时。
3、使用药物预防胎衣不下在离母牛预产期45天和15天时,各肌注1次亚硒酸钠VE,每次5毫升;产后让母牛饮温盐水2000~5000毫升;也可对产后2~3小时后胎衣排出不多的牛注射缩宫素100~150U,对牛的胎衣不下有明显预防效果。
二、母牛胎衣不下时治疗措施母牛胎衣不下时,一般不采用手术剥离,可利用以下药物治疗:1、产后6~8小时,肌注缩宫素100~150U,2~4小时后再重复1次。
2、子宫灌注“宫净”400~600毫升,消炎,缩宫,促进胎衣排出。
3、子宫灌注生理盐水500~1000毫升,加土霉素4克。
4、灌服中药加味生化汤:当归90克、川芎69克、益母草150克、党参60克、黄芪60克、桃仁30克、红花25克、白术60克、山楂60克、炙甘草15克,用水煎服。
胎衣不下
胎衣不下又称为胎衣停滞。
指母牛分娩后,胎衣不能在一定时间内全部排出而滞留于子宫内的一种疾病。
胎衣不下通常以老龄、高产和体弱牛多发,其发病率在12%-18%,本病虽不能直接导致牛死亡,但使产奶量降低,还可引起子宫内膜炎子宫复旧延迟,从而导致不孕。
一、病因
1、原发性
①饲料单纯,品质不良,矿物质、维生素缺乏或不足,母体过肥或过瘦以及产前运动不足等。
②早产、流产、内分泌失调,影响胎盘成熟和产后子宫正常收缩。
③胎儿过大、胎水过多、双胎,使子宫肌肉长时间过度紧张而导致产后乏力。
2、继发性
①当母牛患有子宫内膜炎、布鲁氏杆菌病时,常可引起胎盘粘连、充血、水肿而影响胎盘正常分离。
②当母牛难产时,由于子宫长时间的强烈收缩,使子宫肌肉疲劳而继发子宫乏力。
二、症状
1、全部胎衣不下
指整个胎衣滞留于子宫内,外观仅有少量胎膜悬垂于阴门或完全看不见胎衣。
患牛举尾、弓腰、不安、轻微努责和食欲不振。
2、部分胎衣不下
指少部分胎盘粘连,大部分胎衣脱落而悬垂于阴门外,垂于阴门外的胎衣,初为粉红色,后因污染而呈熟肉色,在炎热的夏季,可发出剧烈难闻的臭味。
子宫颈开张,阴道内温度升高,积有褐色、稀薄、腥臭的分泌物。
3、通常胎衣不下
对母牛全身影响不大,食欲、精神、体温无明显变化。
而少数牛因胎衣腐败恶露潴留,细菌繁殖、毒素被吸收而出现全身症状,呈现体温升高,呼吸、脉搏增数,食欲不振或废绝,产奶量下降等。
三、诊断
奶牛分娩后,通常在12h内胎衣未完全脱落,便可视为胎衣不下,值得注意的是部分胎衣不下,对自行排出的胎衣要及时进行检查,如不完整,应进一步做产道检查,以便确诊。
四、治疗
治疗方案一:
氯化氨甲酰甲胆碱注射液
用法:氯化氨甲酰甲胆碱注射液0.02ml/kg,注射一次。
说明:刺激肌肉收缩,排除胎衣。
治疗方案二:
益母生化汤
用法:益母草120g,当归75g,川芎30g,桃仁30g,干姜(泡)15g,甘草(炙)15g,赤芍30g,红花20g,开水煎服,牛250-350g。
说明:活血化瘀,温经止痛,治疗牛产后胎衣不下有特效。
治疗方案三:
其它治疗方法无效,必须进行胎衣剥离时,全过程须无菌操作。
操作要点:将牛站立保定,固定牛尾,用温热的l%来苏儿溶液洗净母畜后躯及外露胎衣,擦干生殖道周围;消毒手臂或带消毒手套,涂以10%的鱼石脂软膏,左手握住外露的胎衣(若无外露的胎衣,则将右手伸入阴道,轻轻将胎衣向外牵引,或边剥离边拉),右手沿胎衣缓缓伸入子宫,用母指和食指沿母子胎盘联系的边缘,自子宫体开始,向子宫角剥离,将胎儿胎盘与母体胎盘分离开,取出胎衣。
剥离时切忌粗暴、严禁生撕硬拉等做法。
当胎衣剥离后,仍应灌注土霉素注射液或硫酸金霉素溶液,隔日1次,可加速子宫净化过程。
资料整理:重庆布尔兽药;买兽药,上布尔兽药商城,便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