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检分诊规范要求
- 格式:ppt
- 大小:2.15 MB
- 文档页数:40
急诊预检分诊制度1.预检护士须在____分钟内对患者进行处置,判断病情危重程度并正确分诊,及时通知有关医生尽快接诊。
2.办理挂号登记手续(危重患者应先通知医生抢救,后补办手续)。
3.认真接待和处置患者,按病情轻重缓急决定送入诊察室或抢救室,对危重抢救者做出相应急救处理。
4.绿色通道的患者,要及时报告,呼叫有关人员增援。
5.对无急诊值班的专科要呼叫有关专科医生参加会诊。
6.对不符合急诊条件的患者要作妥善处理,并做好解释工作。
7.做好各项登记工作及相关记录,对患者姓名、性别、年龄、工作单位、接诊时间,应记录明确,无家属的患者应及时与家人或单位取得联系。
8.对____,立即执行呈报制度并记录。
急诊预检分诊制度(二)一、分诊目的:1、安排就诊顺序,优先处理危急症,提高抢救成功率。
2、提高急诊工作效率。
3、有效控制急诊室内就诊人数,维护急诊室内秩序并安排适当的诊治地点。
4、增加病人对急诊工作满意度。
二、分诊制度:1、预检分诊护士对来急诊科(室)就诊的病人,按轻、重、缓、急依次办理分科就诊手续,并做好预检分诊登记,包括姓名、性别、年龄、职业、接诊时间、初步判断、是否传染病、病人去向等项目,书写规范,字迹清楚。
尽量予以合理的分诊。
遇到分诊困难时,可请有关医生协助。
2、根据病情轻、重、缓、急、优先安排病情危重者诊治,急危病人一般先抢救后挂号。
3、对危重患者,一边予以紧急处理,一边及时通知有关医护人员进行抢救。
4、遇有严重工伤事故或成批伤病员时,应立即通知科主任及医务处____抢救工作,对涉及刑事、民事纠纷的伤病员,应及时向有关部门报告。
三、病情分级:一级:(急危症)1、病人情况。
有生命危险。
生命体征不稳定需要立即急救。
如心搏呼吸骤停、剧烈胸痛、持续严重心律失常、严重呼吸困难、重度创伤大出血、急性中毒及老年复合伤。
2、决定。
进入绿色通道和复苏抢救室。
3、目标反应时间。
即刻。
每个病人都应在目标反应时间内得到治疗。
二级:(急重症)1、病人情况。
预检分诊管理规定1. 目的本规定旨在规范医疗机构的预检分诊工作,提高预检分诊的效率和准确性,确保患者能够得到及时的医疗服务。
2. 定义2.1 预检分诊:指医疗机构在患者就诊前对患者进行初步筛查和分类工作,以便将患者分配到适当的医疗资源和医生进行进一步诊疗。
2.2 预检分诊工作人员:指由医疗机构指定的负责预检分诊工作的医务人员。
3. 职责和权限3.1 预检分诊工作人员应根据患者的症状和状况,进行合理的初步筛查和分诊,确保患者紧急情况得到及时处理。
3.2 预检分诊工作人员应尽量减少患者等待时间,提高工作效率。
3.3 预检分诊工作人员应与医生和其他医务人员进行良好的沟通,确保患者得到全面的医疗服务。
4. 流程4.1 患者到达医疗机构时,由预检分诊工作人员进行初步登记,包括患者的基本信息和主要症状。
4.2 预检分诊工作人员根据患者的症状和状况,进行初步筛查和分诊,将患者分配到适当的医疗资源和医生。
4.3 预检分诊工作人员将患者引导到相应的就诊区域,并将相关信息通知医生和其他医务人员。
4.4 医生和其他医务人员根据患者的情况进行深入诊疗,并根据需要进行进一步分诊或转诊。
5. 质量控制5.1 医疗机构应建立预检分诊工作的质量控制机制,定期对预检分诊工作进行评估。
5.2 医疗机构应培训和考核预检分诊工作人员,确保其具备良好的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
5.3 医疗机构应及时整理和报告预检分诊工作的数据和统计信息,以便进行分析和改进。
6. 违规处理6.1 预检分诊工作人员如有违反相关规定的行为,医疗机构应进行相应处理,并记录在档案中。
6.2 医疗机构应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违规处理措施,包括警告、停职、解除劳动合同等。
7. 附则本规定自发布之日起生效,医疗机构应按照本规定进行预检分诊工作。
预检分诊工作条例第一条:目的和适用范围- 本条例旨在规范医疗机构的预检分诊工作,确保患者得到及时、准确的医疗服务。
- 适用于各级医疗机构的门急诊预检分诊工作。
第二条:预检分诊的基本原则- 以患者为中心,根据患者的病情和病史进行科学、合理、快速的分流。
- 保障患者的隐私和个人信息安全。
第三条:预检分诊的程序- 患者到达医疗机构后,首先接受初步登记并提供个人基本信息;- 接下来进行初始病情评估,包括询问病史、测量体温和血压等;- 根据初始评估结果,按照分诊标准进行分流,将患者送往相应的科室或诊室。
第四条:分诊标准- 分诊标准由医疗机构根据自身情况和国家规定制定,应合理、科学,并经过医务委员会审议和批准。
- 分诊标准应充分考虑患者的病情、病史、年龄、性别等因素,确保患者得到适宜的医疗服务。
第五条:预检分诊人员的岗位要求- 预检分诊人员应具备医学知识和专业技能,熟悉分诊工作流程和标准。
- 预检分诊人员应具备沟通技巧和服务意识,能够与患者进行有效的沟通,提供满意的服务。
第六条:分诊记录和数据统计- 医疗机构应建立完善的分诊记录和数据统计制度,对分诊情况进行记录和汇总分析。
- 分诊记录和数据统计应涵盖患者基本信息、病情评估结果、分诊科室、分流结果等内容。
第七条:分诊工作的监督与评价- 医疗机构应建立监督机制,定期对预检分诊工作进行评估,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 监督评价的内容包括分诊准确性、工作效率、服务态度等方面。
第八条:法律责任- 违反本条例规定的行为,将依法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第九条:附则- 本条例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预检分诊基本要求一、分诊点设置1. 设置要求:至少应在机构大门入口和医生诊室进行预检分诊。
有条件的可在机构大门入口、门急诊大楼门口、医生诊室设立三级预检分诊。
2. 位置要求:于机构大门和门急诊醒目位置,标识清晰,通风良好,具有消毒隔离的条件。
进口出口分开,双通道,使用隔离栅(带)等进行分隔。
3. 物资要求:备有发热患者用的①口罩、②体温检测器(非接触式)、③消毒液、④水银体温计、⑤手卫生设施、⑥医疗废物桶、⑦可疑患者基本情况登记表。
4. 防护要求:医务人员穿工作服,戴医用外科口罩,每次接触患者前、后即将进行手卫生。
可根据实际工作情况选用工作帽、医用外科手套、隔离衣。
二、预检分诊操作要求(一)普通门诊1. 引导患者保持 1 米线,排队不会萃。
2. 指导患者规范戴好口罩。
3. 使用非接触式体温表进行体温测量,若患者体温>37.3 ℃,可复测 2 次。
4. 查验患者健康码并扫场所码(对不会使用或者无智能手机的老年人等特殊患者,应设立“无健康码通道”,医务人员匡助其做好健康申报或者健康核验,并做好手工登记)。
5. 问询患者有无发热、干咳、乏力、味觉嗅觉减退、鼻塞、流涕、咽痛、结膜炎、肌痛和腹泻等新冠肺炎相关临床症状。
6. 问询患者流行病学史及来院目的。
7. 对发热患者(体温 >37.3 ℃ ),或者有流行病学史、有接触史、为高风险岗位从业人员等情况,且有干咳、乏力、味觉嗅觉减退、咽痛和腹泻等新冠肺炎相关临床症状的就诊患者,由工作人员引导其前往发热诊室(哨点),并用专用登记本记录患者姓名、性别、身份证号、联系电话、居住地址以及流行病学史等信息,并做好交接记录,交接人员双签字。
8. 诊室医生使用水银体温计复核就诊患者体温。
9. 诊室医生依照《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预检分诊操作表》(见附件),详问流行病学史、接触史、是否为高风险岗位从业人员等情况,患者签字确认,并留存归档。
有新冠肺炎相关临床症状的患者,接诊医生要进一步问诊,如有 28 天内外出旅(居)吏,曾经乘坐过飞机、火车、汽车等公共交通工具的,应按当地要求规范开展核酸检测进行排查。
急诊预检分诊工作规范
1、预检分诊护士需N2级以上且5年以上急诊科工作经验,掌握预检分诊和分级处理方法,能立即完成分诊,病情判断、通知首诊医生医师接诊等工作,须在5分钟内对患者进行处置。
2、分诊困难时,应服从值班医生意见分诊,确保分诊准确率达95%以上。
3、遵守“一问、二看、三检查、四分诊”的分诊流程:
一问:询问病人和陪护人,以了解现病史、既往史及月经史;
二看:观察病人的神志、精神、表情、面色、呼吸、体位、姿态等来判断患者的病情;
三检查:疼痛部位、体温、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脉搏、皮肤温度等;
四分诊:病情分级(四级)和学科分诊(内、外、妇、儿等)。
4、根据四级急诊病情分级标准对患者进行分级,一级、二级患者先入抢救室抢救后挂号;三级患者先挂号后优先安排诊室就诊,四级患者作一般急诊处理。
5、对急诊候诊患者进行间断(间隔30分钟)、多次评估,有病情变化时及时修改病情等级,及时处理。
6、符合绿色通道的患者应立即执行绿色通道管理制度。
7、遇批量伤员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立即报告科主任、护士长、医务处或总值班、护理部,同时启动相应的应急预案组织抢救。
8、遇有涉及刑事、民事纠纷的伤员,治安事件等均应第一时间按规定上报医务处或总值班,向“110”报警并及时向保卫处报案。
9、遇患有或疑患呼吸道、肠道等传染病的患者,均应到相应门诊就诊,同时对预检处采取必要的消毒措施,经排除传染病后再进行二次分诊。
10、采集并完善相关信息资料,做好登记统计工作,登记《预检分诊日报表》、《120急诊病人登记表》、《急诊绿色通道登记簿》。
预检分诊工作制度一、急诊科预检分诊由熟悉业务知识、责任心强、临床经验丰富、服务态度好的护士担任。
要求护士迅速、准确检诊分诊,判断病情危重程度并确定相应首诊科室,安排患者挂号或进入抢救室,及时通知有关医师尽快接诊。
发现异常或意外情况及时报告。
二、预检分诊护士必须坚守岗位,不得擅自离岗,如有事离开时,必须由能力相当的护士代替。
三、扼要了解需要,重点观察体征,并进行必要的体格检查,根据病情确定就诊科室,办理手续,并通知急诊值班医师。
四、必要时(如三无人员),挂号、交费、取药等均可由医护人员或陪伴者代办。
五、解“先救命后治伤、先救重后救轻”的原则开展工作。
急、危、重症病人应先行抢救,后补办手续。
遵守绿色通道制度,遇符合绿色通道的患者应立即按急诊绿色通道管理制度执行。
六采取首诊负责制度,各有关科室接到分诊护士通知后需积极主动配合,不得以任何借口推诿病人。
七、对患者或疑患传染的病人,均应到隔离室就诊,以防交叉感染和传染病扩散。
确定为传染病病例立即转到传染病医院。
八、多发伤的患者或多种疾病共存的患者就诊时,应有病情最危重的科室首先负责诊治,其他科室密切配合。
九、遇到大批伤病人或突发性灾难时,应立即报告科主任、医务科或总值班等协同抢救。
有涉及法律等问题应向相关部门报告。
十、对不符合急诊条件的病人要作妥善处理,并做好解释工作,不能轻率从事,以免延误病情。
十一、做好各项病人信息登记工作,如病人姓名、性别、年龄、工作单位、接诊时间、初步诊断、去向等。
十二、在分诊中遇到困难时,及时向护士长汇报,或与有关医师共同商议解决,以提高分诊质量。
预检分诊工作制度(二)是一个在医疗机构中实行的工作制度,旨在对患者进行初步的评估和分诊,以确保患者能够得到适当的医疗服务和治疗。
预检分诊工作制度的目的是通过对患者进行初步的筛查和评估,减少医疗资源的浪费,提高医疗服务的效率。
该制度主要由医护人员负责,他们根据患者的病情和需求,将其分配到适当的科室或医生进行接诊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