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 教案
- 格式:docx
- 大小:27.16 KB
- 文档页数:5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xx市实验学校《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教案1.知识:帮助学生建构消化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知识结构。
2.能力:通过角色扮演、讨论、交流、实验观察、模型制作,培养学生表达、交流、观察、动手等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团体合作的成功与喜悦。
教学重点: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的结构基础。
教学难点:学生对小肠的结构特点缺乏感性认识,较难概括。
〖设计思路〗本课题选自北师大版七年级(下)生物学第八章的第二节,是在“探究食物中的营养成分”和学习了“各种营养成分的作用”的基础上学习本节内容的。
本节内容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食物在人体的哪里发生变化;第二部分是食物怎样发生变化;第三部分是食物是如何发生变化的。
这些内容不仅是第八章的重点,也是整本书的重点内容之一,为学习后面“人体内的物质运输”和“健康地生活”等章节打下了基础。
鉴于对教材的上述理解,根据生物新课标的要求,我对教材进行了如下整合:本节分配课时为三个课时,第一课时学习消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第二课时学习食物为什么要消化?第三课时学习食物的消化和吸收的过程。
在这里主要说明第一课时的教学设计。
〖学校及学生状况分析〗学生在小学阶段对消化系统已经有了一些认识,但知识比较零散,加上我校学生来源广泛,参差不齐。
所有这些欠缺,都有待于我们在教学活动中采取相应的措施,做好铺垫,化解难点。
教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
运用的教学策略是:学生制作模型、角色扮演、讨论交流、实验观察。
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调节教师的教学行为。
学法:采用“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与合作”的学习方法。
引导学生乐学、活学、会学;通过各种学习活动,让学生动手做一做、动脑想一想、动耳听一听、动眼看一看、动嘴说一说,让他们在五动中掌握知识,培养能力,形成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从而达到课程目标。
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北师大版七年级生物下册教案一、引言食物消化和营养物质吸收是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过程。
本文将介绍食物在人体内消化和吸收的过程,以及不同营养物质在人体内的吸收和作用。
二、食物的消化1. 消化系统的组成消化系统主要由口腔、食管、胃、小肠、大肠和肛门六个部分组成。
2. 食物在口腔内的消化当我们吃入食物时,食物会在我们嘴里被咀嚼和混合唾液。
唾液中含有淀粉酶,它可以分解淀粉质成为糖类,如葡萄糖。
此外,唾液还有一定的抗菌作用。
3. 食物在胃内的消化当食物进入胃后,胃肠道壁会分泌胃液,胃液由胃粘液层、主要细胞区和酸性细胞区三部分组成。
胃液中含有胃酸、消化酶等物质。
胃酸的作用是降低胃液的pH值,从而杀死部分细菌和病毒。
胃液中的消化酶可以帮助分解蛋白质。
4. 食物在小肠内的消化当胃液中的食物被分解成一定程度后,会通过幽门进入小肠,小肠是整个消化系统中最长的部分。
小肠分为三部分,分别是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
这三部分的主要任务是将分解后的营养物质吸收到人体。
5. 食物在大肠内的消化大肠是食物在消化系统中的最后一个部分,它主要的作用是从食物中吸收水分和维生素,同时也可以将人体无法消化的残渣排出体外。
三、营养物质的吸收1. 碳水化合物的吸收碳水化合物是人体必须的能量来源之一。
在小肠内,碳水化合物会被分解成葡萄糖,葡萄糖可被吸收进入人体的血液循环中。
人体通过不断补充能量来维持身体的正常运转。
2. 脂肪的吸收脂肪的分子比较大,无法直接被吸收进入血液循环中,它必须分解成脂肪酸和甘油,然后再被吸收到小肠壁上的乳糜中。
随着乳糜进入淋巴系统,最终它们就会进入血液循环。
脂肪是人体的重要能源来源,也是组成细胞膜和合成一些生命物质的原料。
3. 蛋白质的吸收蛋白质的消化和吸收也是在小肠内进行的。
蛋白质经过消化被分解成氨基酸,然后氨基酸被吸收到人体的血液循环中。
我们的身体需要足够的蛋白质来修复和构建身体组织,如骨骼、肌肉等。
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教案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教案1教学目标1.知识方面:(1)识记消化道的组成和消化酶的作用。
(2)理解牙齿的结构、功能和保健,胃和肠的结构特点以及各种消化腺的位置和功能。
(3)理解蛋白质、糖类和脂肪的化学性消化过程。
理解营养物质被消化道吸收的内容。
(4)初步学会用放大镜观察猪(或羊、鸡)的小肠绒毛;学会观察唾液淀粉酶对淀粉的消化作用。
2.能力方面: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思维能力。
通过探究实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以及科研能力。
3.思想情感方面:(1)通过学习,向学生渗透形态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2)培养学生热爱生命,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为今后工作和学习拥有良好的身体素质打下基础。
(3)通过探究实验,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素质。
重点难点1.胃、肠的结构特点,食物的消化和吸收的概念是本节的重点。
因为:对胃、肠的结构学生缺少感性认识,讲清胃、肠的结构特点为以后讲述胃、肠的消化作用奠定基础。
除口腔外,各段消化道壁的结构与胃壁的结构基本相似,只讲胃壁的结构,以点代面,可以使学生对整个消化道壁的结构有一个概括性的认识。
食物的消化和吸收的概念比较抽象,因为组成消化道的各个器官,基本上都进行消化和吸收,所以消化和吸收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学生难于理解。
2.(1)小肠的结构特点与其功能的关系。
(2)食物的化学性消化是本节的难点。
因为:①小肠的结构特点既是本节的重点也是难点,学生不清楚小肠绒毛的位置和结构与小肠劲膜的环形皱壁之间的关系,对小肠绒毛的结构特点的位置层次性搞不清楚,所以,学生理解了小肠的结构特点,有利于理解结构与功能是相适应的。
②食物的化学性消化这部分内容,由于学生还没有学过化学,理解起来较困难,所以要通过实验加深理解。
教具准备消化系统模式图(挂图、投影片、大屏幕投影);牙齿的结构(挂图、模型);胃壁的结构(挂图、模型);观察小肠绒毛的材料用具;小肠内表面的皱疑和小肠绒毛示意图(挂图、大屏幕);观察唾液淀粉酶对淀粉的消化作用的材料用具;营养物质在消化道内的吸收部位示意图的课件。
第2节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第2课时)课题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第2课时章8学科生物年级七年级学习目标知识和技能1.概述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
2.说明小肠与吸收功能相适应的结构特点。
3.初步学会用放大镜观察猪(或羊、鸡)的小肠绒毛过程与方法1.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思维能力。
通过探究实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以及科研能力2.能分工合作制作模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探究实验,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素质。
2.能根据各个消化器官的功能举例说明养成良好饮食和生活习惯的原因重点 1.概述食物中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2.解释小肠与吸收功能相适应特点难点 1.描述食物在口腔、胃、小肠内的主要变化2.描述小肠结构特点,解释为什么小肠是吸收的主要器官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餐桌上的美味要经过怎样的变化才能被我们利用呢?视频: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观看与思考引入新课,总体了解消化与吸收讲授新课二、食物在消化管中逐渐被分解成小分子物质4.食物的消化从口腔开始食物入口,首先要经牙齿切断、撕裂、磨了解食物在口腔中的消图文介绍食物在口腔中的消碎,同时舌把食物与唾液搅拌混合,形成食团而容易下咽。
唾液淀粉酶可促使淀粉分解为麦芽糖经过充分咀嚼后,入口的馒头和米饭变甜,就是部分淀粉分解为麦芽糖的结果。
在口腔内形成的食团经过咽进入食管。
食管呈管状,长约25cm,通过食管的蠕动,食团被输送到胃。
咽和食管仅是食物输送的通道,不具备消化功能5.胃贮存食物并消化一部分食物(1)胃的结构胃呈囊状,能容纳1~2L升食物。
胃的上口叫贲门,与食管相连;下口叫幽门,与小肠相连。
胃壁自内向外由4层结构组成,即黏膜层、黏膜下层、肌肉层和浆膜。
肌肉是平滑肌,比较发达,伸展性较大,所以饭前和饭后胃的体积相差较大胃壁内有许多胃腺,胃腺是黏膜上皮向内凹陷形成的。
胃腺能分泌大量的胃液,胃液呈强酸性,胃液中含有的胃蛋白酶只能对蛋白质起初步的消化作用,可将蛋白质消化成多肽,但不能将其分解成氨基酸。
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北师大版七年级生物下
册教案
概述
本课主要介绍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是生物学中的一大难点和重点,因此需要同学们认真学习掌握。
食物的消化
消化系统的组成
消化系统由唾液腺、食管、胃、小肠、大肠和肛门等器官组成。
消化系统的功能
消化系统的主要功能是将食物中的大分子营养物质分解为小分子营养物质并吸收利用,同时将食物中的废物排出体外。
消化的三个过程
消化分为机械消化、化学消化和吸收三个过程。
•机械消化:主要指口腔、胃和小肠中的摩擦、揉捏和搅拌等运动。
•化学消化:主要指唾液、胃液、胰液和肠液等体液中的酶类将大分子营养物质分解为小分子,并发生酸碱中和等反应。
•吸收:小肠中的微细结构绒毛起到吸收小分子营养物质的作用。
营养物质的吸收
营养物质的种类
营养物质包括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维生素和矿物质等。
营养物质的吸收途径
营养物质的吸收主要通过肠壁上的绒毛进入血液和淋巴系统,供给人体所需。
营养物质的利用
营养物质的利用需要通过呼吸作用和各种代谢作用,最终产生能量和排出废物,供给人体生长、修复和运动等所需。
总结
本课内容较为复杂,需要同学们认真学习和掌握。
建议同学们多做练习题和实验,加深对食物消化和营养物质吸收的理解。
第二节食物消化和营养摄取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食物消化过程和营养摄取的基本概念;2. 掌握食物消化的主要过程和相关器官;3. 了解人体对不同营养物质的需求和摄取方法;4. 培养学生的健康饮食意识和良好的营养摄取惯。
二、教学内容2.1 食物消化过程1. 摄取和摄入2. 粉碎和混合3. 消化和吸收2.2 食物消化器官1. 口腔2. 食道3. 胃4. 肠道2.3 营养物质的需求和摄取方法1. 碳水化合物- 需求:提供能量- 摄取方法:主要来自谷类、米类、面类、蔬菜、水果等2. 蛋白质- 需求:促进生长和修复组织- 摄取方法:主要来自肉类、鱼类、蛋类、奶类等3. 脂肪- 需求:提供能量和维持机体功能- 摄取方法:主要来自植物油、动物脂肪等4. 维生素和矿物质- 需求:维持生理功能和健康- 摄取方法:主要来自新鲜蔬菜、水果、奶制品等三、教学方法1. 讲授:通过课堂讲解,向学生介绍食物消化过程和营养摄取的基本知识;2. 图片展示:使用图片和图表展示食物消化器官和营养物质的需求;3. 示范:示范正确的进食方法和健康的饮食惯;4. 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健康饮食的重要性和营养摄取方法。
四、教学评估1. 口头回答问题:课后向学生提问,检查他们对食物消化和营养摄取的理解;2. 作业:布置相关作业,要求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设计一份健康饮食计划。
五、教学资源1. 幻灯片:包含食物消化过程和营养物质的需求的幻灯片;2. 图片:展示食物消化器官和不同食物的图片;3. 讲义:课堂讲解所用的教材讲义。
六、教学扩展1. 观察实验:组织学生进行食物消化相关的实验;2. 参观活动:安排学生参观食品加工厂或健康食品展览;3. 项目展示:组织学生设计并展示自己的健康饮食项目。
七、课堂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食物消化过程和营养摄取有了初步的了解,能够认识到健康饮食的重要性,并学会了设计一份健康饮食计划。
同时,通过讨论和参观等活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得到提高。
《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描述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2)概述食物的消化过程,包括物理性消化和化学性消化。
(3)解释营养物质吸收的部位和方式。
2、能力目标(1)通过观察消化系统的模型或图片,提高观察和分析能力。
(2)通过小组讨论和交流,培养合作学习和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目标(1)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关注自身健康。
(2)体会消化系统在维持生命活动中的重要性,增强珍惜生命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消化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2)食物的消化过程。
(3)营养物质吸收的部位和方式。
2、教学难点(1)化学性消化的过程和原理。
(2)小肠适于吸收的结构特点。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直观演示法、讨论法、自主探究法四、教学准备1、多媒体课件,包括消化系统的图片、动画和视频。
2、消化系统模型。
3、学生分组实验材料,如淀粉、唾液、碘液等。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通过提问学生“每天吃进肚子里的食物都去了哪里?”引发学生的思考和兴趣,从而导入新课。
(二)讲授新课1、消化系统的组成(1)利用多媒体展示消化系统的图片,结合消化系统模型,向学生介绍消化系统的组成,包括消化道和消化腺两部分。
(2)详细讲解消化道的各个器官,如口腔、咽、食管、胃、小肠、大肠和肛门的位置和功能。
(3)介绍消化腺,如唾液腺、胃腺、肝脏、胰腺和肠腺,以及它们分泌的消化液和消化液的作用。
2、食物的消化(1)物理性消化通过举例,如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胃肠的蠕动等,让学生理解物理性消化的概念和作用。
(2)化学性消化以淀粉、蛋白质和脂肪的消化为例,讲解化学性消化的过程和原理。
例如,淀粉在口腔中被唾液淀粉酶初步消化为麦芽糖,在小肠中被胰液和肠液中的淀粉酶最终消化为葡萄糖;蛋白质在胃中被胃蛋白酶初步消化,在小肠中被胰液和肠液中的蛋白酶最终消化为氨基酸;脂肪在小肠中被胆汁乳化,然后被胰液和肠液中的脂肪酶消化为甘油和脂肪酸。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食物的消化过程和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
2. 让学生掌握食物中的六大类营养物质的作用。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教学内容:1. 食物中的营养物质2. 食物的消化过程3. 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4. 食物中营养物质的作用5. 食物消化和吸收的实验观察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食物中的营养物质及其作用,食物的消化和吸收过程。
2. 教学难点:食物的消化和吸收过程,食物中营养物质的作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食物消化和吸收的过程。
2. 利用图片、模型等教学辅助工具,帮助学生直观地了解食物消化和吸收的过程。
3. 组织学生进行实验观察,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4.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食物消化和吸收的过程。
2. 讲解食物中的营养物质:介绍食物中的六大类营养物质及其作用。
3. 讲解食物的消化过程:阐述食物在口腔、胃、小肠等器官的消化过程。
4. 讲解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介绍营养物质在肠道被吸收的过程。
5. 组织学生进行实验观察:观察食物消化和吸收的实验现象。
6. 总结本节课内容:回顾食物消化和吸收的过程,强调营养物质的作用。
7. 布置作业:让学生结合课堂所学,绘制食物消化和吸收的过程图。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对食物中营养物质名称和作用的掌握程度。
2. 评价学生对食物消化和吸收过程的理解程度。
3. 评价学生进行实验观察的认真程度和操作能力。
4. 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程度和合作意识。
七、教学准备:1. 准备食物消化和吸收的相关图片、模型等教学辅助工具。
2. 准备食物消化和吸收的实验材料和仪器。
3. 准备食物中营养物质的相关资料和案例。
八、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食物消化和吸收的实地考察,如参观食品加工厂、了解不同食物的营养成分等。
《食物得消化与营养物质得吸收》教案教学目标①能描述消化系统得组成与种种消化酶得作用。
②通过探究唾液对淀粉得消化作用,说明口腔中得消化过程。
③能够概述食物得消化与营养物质得吸收过程。
④能说明小肠与吸收功能相适应得特点。
⑤唾液对淀粉得消化作用得活动中,学习探究实验得研究方法。
教学重难点1、重点①描述人体消化系统得组成;探究唾液对淀粉得消化作用。
②概述食物中消化与营养物质得吸收过程;解释小肠与吸收功能相适应特点。
2、难点①举例说出消化系统与其消化功能相适应得结构特点。
②认识酶在消化过程得重要作用。
③描述食物在口腔、胃、小肠内得主要变化。
④描述小肠结构特点,解释为什么小肠就是吸收得主要器官。
课时安排4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消化管与消化腺组成系统(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当我们见到美味可口得食物,总就是又想吃又怕胖,这可怎么办呢?您有没有同样得烦恼?难道食物中所有营养物质都会被身体吸收?有得人吃得再多仍然很瘦,有得人吃得很少也发胖,这就是为什么呢?胖生:饭菜不好吃,我坚决不吃;饭菜好吃,我就狼吞虎咽。
过了一阵,糟了!胃胀得受不了。
哦,肚子又疼起来了。
胖生:唉!我走路好累哦,跑也跑不动,穿衣服又难瞧,真羡慕您们那么苗条。
哼!平时我还没有她们吃得多,真就是喝水都要长胖哦!小结:瞧来,人体得消化吸收与体态得胖瘦有密切得关系。
今天我们就来探究一下,食物在人体内就是怎样被消化吸收得?(二)、合作交流,解读探究1、消化系统得组成演示消化系统得整体形态与各部分得模型,辨识消化管各部分与消化腺各部分。
小组合作学习在四人学习小组内交流,说出消化系统得组成。
尝试说出消化管各部分得形态与位置。
尝试描述消化腺得形态与位置。
游戏把消化系统组成得各器官名称卡片,打乱顺序分发给参加排序游戏得同学,瞧瞧大家对它们得结构位置掌握得如何?2、消化道(1)、口腔①牙:人体中得牙齿就是最坚硬得器官,可分为门齿、犬齿得臼齿。
②舌:肌肉质得舌,主要得功能就是辨别食物得味道、搅伴食物、辅助发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