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成语集锦
- 格式:doc
- 大小:213.55 KB
- 文档页数:21
经典的20个成语故事集锦(一)铁杵磨针【典故】唐朝大诗人李白小时候不喜欢念书,常常逃学,到街上去闲逛。
一天,李白又没有去上学,在街上东溜溜、西看看,不知不觉到了城外。
暖和的阳光、欢快的小鸟、随风摇摆的花草使李白感叹不已,“这么好的天气,如果整天在屋里读书多没意思?”走着走着,在一个破茅屋门口,坐着一个满头白发的老婆婆,正在磨一根棍子般粗的铁杵。
李白走过去,“老婆婆,您在做什么?”“我要把这根铁杵磨成一个绣花针。
”老婆婆抬起头,对李白笑了笑,接着又低下头继续磨着。
“绣花针?”李白又问:“是缝衣服用的绣花针吗?”“当然!”“不过,铁杵这么粗,什么时候能磨成细细的绣花针呢?”老婆婆反问李白:“滴水能够穿石,愚公能够移山,铁杵为什么不能磨成绣花针呢?”“不过,您的年纪这么大了?”“只要我下的功夫比别人深,没有做不到的事情。
”老婆婆的一番话,令李白很惭愧,于是回去之后,再没有逃过学。
每天的学习也特别用功,终于成了名垂千古的诗仙。
【释读】无论做什么事情,只要有恒心,一定会成功的,功夫不负有心人。
我们的孩子们,如果在学业上能认真、努力、有恒心,成绩好一定是没有问题的。
(二)闻鸡起舞【典故】晋代的祖逖是个胸怀坦荡、具有远大抱负的人。
可他小时候却是个不爱读书的淘气孩子。
进入青年时代,他意识到自己知识的贫乏,深感不读书无以报效国家,于是就发奋读起书来。
他广泛阅读书籍,认真学习历史,于是就发奋读起书来。
他广泛阅读书籍,认真学习历史,从中汲取了丰富的知识,学问大有长进。
他曾几次进出京都洛阳,接触过他的人都说,祖逖是个能辅佐帝王治理国家的人才。
祖逖24岁的时候,曾有人推荐他去做官司,他没有答应,仍然不懈地努力读书。
后来,祖逖和幼时的好友刘琨一志担任司州主簿。
他与刘琨感情深厚,不但常常同床而卧,同被而眠,而且还有着共同的远大理想:建功立业,复兴晋国,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
一次,半夜里祖逖在睡梦中听到公鸡的鸣叫声,他一脚把刘琨踢醒,对他说:“别人都认为半夜听见鸡叫不吉利,我偏不这样想,咱们干脆以后听见鸡叫就起床练剑如何?”刘琨欣然同意。
四字成语故事四字成语故事大全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免不了要接触或使用成语吧,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四字成语故事,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故事一:鹬蚌相争赵国将要讨伐燕国,苏代(战国时策士,纵横家苏秦的弟弟)替燕国游说赵惠文王,讲了如下的寓言故事:“我来的时候经过易水,恰好看到蚌出来晒太阳。
鹬趁机啄蚌的肉,蚌把两扇介壳一闭就夹住了鹬的喙。
鹬说:‘今天不下雨,明天不下雨,就有死蚌。
’蚌也针锋相对地说:‘今天不出,明天不出(夹住不放),就有死鹬。
’两者谁也不肯罢休,这时过来一个渔父把两者一起拎走了。
”燕赵相对抗,都搞得很疲劳,我恐怕强大的秦国正在扮演渔父的角色,所以希望大王深思熟虑。
惠文王赞同苏代的意见,停止对燕国用兵。
故事二:画蛇添足楚国一位舍人得到了主人送的一壶酒,觉得几个人一起喝嫌少,一个人独喝又嫌多,于是让几个人在地上画蛇,先画成的就喝酒。
有个人蛇先画好了,拿起酒壶准备喝,看看其他人还没画好,又左手拿壶,右手给蛇画脚,还没等他画好脚,另一人的蛇画好了,夺过酒壶说:“蛇本来就没有脚,你怎么能添上脚呢?”说完把酒喝了。
那个画蛇脚的人,终于没有喝上酒。
唐朝大文学家韩愈在其《感春》诗中写道:“画蛇著足无处用,两鬓雪白趋埃尘。
”“画蛇添足”比喻做了多余的事,反而把事情弄坏。
有时也作“画蛇著足”。
故事三:羽扇纶巾周瑜和诸葛亮都曾经被诗人用“羽扇纶巾”来形容过:《类说》卷四九引《殷芸小说》:“武侯(诸葛亮)与宣王(司马懿)泊兵,将战,宣王戎服位事,使人密见武侯,乃乘素舆葛巾,自持白羽扁指麾,三军随其进止。
宣王叹曰:‘真名士也’。
”故事四:锦囊妙计古典小说《三国演义》第五十四回中有关于“锦囊妙计”的精彩故事。
东吴大将周瑜听说刘备的妻子刚刚去世,就设计要将孙权的妹妹许配给刘备,让刘备到东吴入赘,到时将他幽囚狱中,并用他换取荆州。
诸葛亮识破此计,决计派赵云伴随刘备入东吴成亲。
临行,诸葛亮悄悄对赵云说:“你保护主公到东吴,我给你三个锦囊,囊中有三条妙计,你到东吴后依计而行。
四字成语故事大全(精选10篇)1.四字成语故事篇一熟能生巧宋朝时,有个人叫陈尧咨,他一箭射断了一根细树枝。
正在自鸣得意时,旁边一个卖油的老翁把一枚铜币放在油葫芦口上,舀了一勺油从高高的地方倒下来,油从铜币的小孔里穿过,流进油葫芦里去了。
陈尧咨非常惊奇,老翁说:“不过是熟能生巧而已。
”2.四字成语故事篇二胸有成竹宋朝有个的画家叫文与可,特别擅长画竹子,他画的竹子栩栩如生。
为了画好竹子,他在自己房前屋后种了许多竹子,一年四季,他都在仔细观察竹子的形态和变化。
所以每次要画竹子时,他的胸中就已经有了十分生动、逼真的竹子形象了。
3.四字成语故事篇三栩栩如生我国古代哲学家庄子在自己著作中曾经写出了这样一个故事:“昔者庄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自喻适忘与!”意思是说,庄周做了一场梦,梦见自己变成一只美丽的蝴蝶,比真的蝴蝶还美,活灵活现,在空中翩翩起舞。
他觉得非常快活得意,简直忘记了世界还有庄周这么一个人。
襄王听了庄辛的话,感到十分振奋,封他为阳陵君,采用了他的计谋,收复了不少失地。
4.四字成语故事篇四双管齐下唐朝有一位的画家名叫张璪,他擅长画山水、松石,特别是画松树尤其叫人称绝。
张璪作画的时候,有与众不同的地方,能左右手各握一管笔,可以同时在纸上作画。
一管笔画苍翠的松枝,另一管笔画枯干虬枝,画出的松树惟妙惟肖,谁看了他的画都感到惊奇,人们都说他是神笔。
张璪还有两个画画的绝招:一是用无笔头的秃笔绘画;二是用手指画画。
他拿一块白绢,用手指蘸上颜料,左抹右涂,一会儿就作成一幅山水树木的作品。
5.四字成语故事篇五哄堂大笑宋朝时候,有个叫冯相的官员。
有一天,他穿着一双新靴子走进办公的衙门。
一个同僚问他:“您买这双新靴子花了多少钱?”他抬起一只脚说:“九百。
”那个同僚惊奇地说:“怎么我这双靴子花了一千八百呢?”冯相又抬起另一只脚说:“这只也是九百。
”满屋的人都大笑起来。
6.四字成语故事篇六专心致志古时候有个围棋高手,名叫秋,人们称他弈秋。
简短成语故事22个1.高山流水《高山流水》,中国古琴曲,属于中国十大古曲之一。
传说先秦的琴师伯牙一次在荒山野地弹琴,樵夫钟子期竟能领会这是描绘"峨峨兮若泰山"和"洋洋兮若江河"。
伯牙惊道:"善哉,子之心而与吾心同。
"钟子期死后,伯牙痛失知音,摔琴绝弦,终生不弹,故有高山流水之曲。
2.余音绕梁我国古时有一位善歌者韩娥,韩国人。
一次她经过齐国,因路费用尽,便在齐国都城(临淄,今属山东)的雍门卖唱筹资。
韩娥声音清脆嘹亮,婉转悠扬,十分动人。
这次演唱,轰动全城。
唱完以后,听众还聚在雍门,徘徊留恋,不肯散去。
"余音绕梁"原义是音乐停止后,余音好像还在绕着屋梁回旋(余音:在音乐演奏之后耳边好像还有声音;梁:屋梁),后形容歌声或音乐优美,余音回旋不绝。
也比喻诗文意味深长,耐人寻味;在句中可充当谓语、定语、宾语;含褒义。
3.栩栩如生中国古代哲学家庄子在自己著作中曾经写出了这样一个故事:"昔者庄周梦为胡蝶,栩栩然胡蝶也,自喻适忘与!"意思是说,庄周作了一场梦,梦见自己变成一只美丽的蝴蝶,比真的蝴蝶还美,活灵活现,在空中翩翩起舞。
他自觉得非常快活得意,简直忘记了世界还有庄周这么一个人。
栩栩如生,通常比喻画作、雕塑中的艺术形象等生动逼真,就像活的一样。
4.掩耳盗铃春秋时候,晋国世家赵氏灭掉了范氏。
有人趁机跑到范氏家里想偷点东西,看见院子里吊着一口大钟。
钟是用上等青铜铸成的,造型和图案都很精美。
小偷心里高兴极了,想把这口精美的大钟背回自己家去。
可是钟又大又重,怎么也挪不动。
他想来想去,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把钟敲碎,然后再分别搬回家。
小偷找来一把大锤子,拼命朝钟砸去,咣的一声巨响,把他吓了一大跳。
小偷着慌,心想这下糟了,这钟声不就等于是告诉人们我正在这里偷钟吗?他心里一急,身子一下子扑到了钟上,张开双臂想捂住钟声,可钟声又怎么捂得住呢!钟声依然悠悠地传向远方。
100个成语故事锦集1、向平愿了成语故事东汉光武帝建武年间,隐士向长(字子平,河内朝歌人)一生有才学,就是不愿做官,他抚养几个儿女长大成人,并帮他们成家后,自己同家人告别,同友人北海禽庆遍游五岳名山,最后客死他乡,不知所终。
【释义】向平:即东汉时向长,字子平;了:了结。
向平的心愿已了。
指儿女都已婚嫁。
2、目不窥园成语故事西汉时期,广汉学者董仲舒年少时读书非常刻苦,经常是夜以继日地读书,他的书房紧靠着姹紫嫣红的花园,他三年没有进过花园,甚至连一眼都没瞧过。
后来他被征为博士,公开聚众讲学,弟子遍布四方。
【解释】形容专心致志,埋头苦读。
3、怀璧其罪成语故事战国时期,齐国臣子张丑在燕国当人质,燕王要杀他,他乘机逃走,在燕国边境被守卫抓住。
张丑心生一计,说燕王要杀他是因为他藏有宝珠,燕王想占为己有,如果你不放行,就说你吞下了宝珠,燕王会把你剖腹的,守卫只好放行.【释义】怀:怀藏。
身藏璧玉,因此获罪。
原指财能致祸。
后也比喻有才能而遭受忌妒和迫害。
4、谈笑自若成语故事东汉末年,曹操与孙权、刘备为首的孙刘联军在赤壁(今湖北省赤壁市)进行了一场大战,结果曹操被打败。
孙刘联军乘胜追击,一直追到南郡(今湖北省江陵县)。
驻守南郡的魏将曹仁以逸待劳,击败了吴军的先头部队。
孙权手下的大都督周瑜大怒,准备与曹仁一决雌雄。
东吴名将甘宁上前劝阻,认为南郡与夷陵(今湖北宜昌市)互为犄(jÿ)角,应该先袭取夷陵,然后再进攻南郡。
周瑜接受了他的建议,命他领兵攻取夷陵。
甘宁率军直逼夷陵城下,与魏军守将曹洪激战。
曹洪败走,甘宁命令部下迅速夺取夷陵。
当时他的兵力很少,只有几百人;入城后立即招兵,但也不过千人。
当天黄昏,驻守南郡的魏将曹仁,派曹纯和牛金引兵与曹洪汇合,共聚五千余人,把夷陵城团团围住。
曹军架设云梯攻城,被甘宁守军击退。
第二天,曹军堆土构筑高楼,然后在高楼上向城中射箭。
箭如雨下,射死射伤不少甘宁的士兵。
城中的将士们都恐惧起来,唯独主帅甘宁跟平时一样镇定,谈话笑容非常自然。
【导语】成语⼀般⽤四个字,这与汉语本⾝句法结构和古汉语以单⾳词为主有关系。
下⾯是©⽆忧考⽹分享的四字成语故事⼤全【⼗篇】。
欢迎阅读参考!1.四字成语故事 凿壁借光 把与邻居相隔的墙上凿开⼀个洞,偷偷地借邻舍的烛光读书。
现在⽤这个成语来形容读书⼗分刻苦的⼈。
汉朝时,有⼀⼈叫匡衡,勤奋好学。
家⾥很穷,⽩天必须⼲活,晚上他才能读书。
但⼜买不起蜡烛,天⼀⿊,就⽆法看书了。
他的邻居家⼀到晚上屋⼦都点起蜡烛把屋⼦照得通亮。
对邻居说:“晚上想读书,可买不起蜡烛,能借⽤你们家的⼀⼨之地呢?” 邻居瞧不起⽐他们家穷的⼈,就说:“既穷得买不起蜡烛,还读什么书呢!”匡衡听后⾮常⽓愤,不过他更下定决⼼,⼀定要把书读好。
匡衡回到家,悄悄地在墙上凿了个⼩洞,烛光透过来了。
借着这微弱的光线,如饥似渴地读起书来,渐渐地把家中的书全都读完了。
附近有个⼤户⼈家,有很多藏书。
⼀天,匡衡卷着铺盖出现在⼤户⼈家门前。
他对主⼈说:“请您收留我,我给您家⾥⽩⼲活不⽤报酬。
只是让我阅读您家的全部书籍就可以了。
”主⼈被他的精神所感动,答应了他借书的要求。
2.四字成语故事 道听途说 从前,有⼀个叫⽑空的⼈,有⼀次他在路上遇见了艾⼦于是两个⼈便闲聊了起来。
⽑空对艾⼦说:“有⼀户⼈家养的鸭⼦,⼀只鸭⼦⼀次就下了⼀百多个蛋。
” “这不可能!”艾⼦不相信地说道。
于是⽑空⼜说道:“我说错了,不是⼀只鸭⼦,实际上是两只鸭⼦⼀次下了⼀百多个蛋。
” “那也不可能!”艾⼦还是不信。
⽑空⼜说道:“⼤概是三只鸭⼦⼀次下了那么多蛋,我记不太清了。
” 艾⼦还是不信,结果⽑空便⼀次次的增加鸭⼦的数量,艾⼦实在听不下去了,便对他说道:“你就不能把鸭蛋的数⽬减少些说吗?” 可⽑孔却坚持地说:“那不⾏,宁可多说也绝不少说。
” 接着,⽑空⼜对艾⼦说道:“上个⽉,从天上掉下来⼀块⾁,这块⾁有⼗丈宽⼗丈长。
” 艾⼦依旧不相信地说道:“哪⾥可能有这样的事情?” ⽑空于是⼜说道:“是我记错了,那⼤概是⼆⼗丈长宽吧!” 艾⼦实在是受不了⽑空的吹嘘,便说道:“这世上哪⾥会有那么⼤的⾁,还是从天上掉下来的?掉到了哪⾥?你见到了吗?还有,刚才说的那个鸭⼦是那户⼈家养的?” 这时,⽑空尴尬地说道:“我也没有亲眼见到过,都是从街上听来的。
100个历史典故的成语故事1. 画蛇添足故事:相传,古时候有个画家受人委托画了一幅生动的蛇。
画完后,他觉得自己的画虽然精美绝伦,但还是不够完美。
于是,他自作聪明地在蛇的四条腿上画上了四只鸟爪。
结果,这幅画变成了一只怪物,失去了原来的美感和神韵。
寓意:不该做过多无益之事,否则只会雪上加霜,画蛇添足。
2. 杞人忧天故事:古时候,有个杞国人总是忧心忡忡,日夜担心着天空会倒下来。
有一天,他去了邻国,发现那里天空依旧高悬,于是他深受启发,终于理解了“杞人忧天”的故事寓意。
寓意:不要过分担忧不可能发生的事情,以免影响内心平静与工作效率。
3. 一石二鸟故事:有个人想要猎杀一对鸟儿,于是他想了一个聪明的主意,将一块石头扔到树上,结果鸟儿因受惊而飞了起来,不幸被他抓住。
这个人得到了两只鸟儿,实现了一石二鸟的目标。
寓意:善于想象和创造,运用一些聪明的技巧,即可达成目的。
4. 掩耳盗铃故事:据传,古希腊有个人名叫修昔底德,他在大街上偷了一个铃铛,但不想别人听到自己的行踪,便手捂耳朵。
结果,人们看到他盗铃的举动,嘲笑他为掩耳盗铃。
寓意:逃避现实,掩盖真相是不可行的。
5. 三顾茅庐故事:古时候,刘备三番请诸葛亮入川草庐,最后才拜他为军师,取得了几次胜利。
此事也因此流传至今。
寓意:只要经过三思而后行,最终可以得到成功。
尤其是在选择人才上,要经过细心推敲和多次考量,而不是随意决定。
6. 守株待兔故事:秦朝时期,有个农夫在一棵树下打盹,他梦到有一只肥美的兔子撞死在了一根树桩上,因此他决定将这个树桩周围清理干净,每天坐在这里等待兔子的到来。
可是兔子并没有来,农夫成了笑柄。
寓意:不要依靠侥幸心理,而要认真努力实现自己的愿望。
7. 画龙点睛故事:据说,中国著名诗人苏轼曾在为一幅龙画作书法点题时:“兽状虽倚仗风云,不意龙威出泥尘”。
由此可见,点睛之笔可以让画作更加形象生动。
寓意:微小的一笔可以影响整个作品,说明要细心、谨慎且专注于细节。
【导语】成语故事是我国历史的⼀部分,成语是历史的积淀,每⼀个成语的背后都有⼀个含义深远的故事。
下⾯是®⽆忧考⽹整理分享的经典成语故事⼤全,欢迎阅读与借鉴,希望对你们有帮助!1.经典成语故事:鱼⽬混珠 从前,有⼀个⼈叫满愿,他买到了⼀颗⼜⼤⼜明亮的珍珠,经常独⾃把玩,从不让别⼈看。
他的邻居寿量从路上捡来⼀颗⼤“珍珠”,也珍藏起来。
后来,他们俩得了同⼀种病,医⽣说要⽤珍珠粉配药。
他们只得拿出各⾃藏着的珍珠。
医⽣笑着对寿量说:“你这颗不是珍珠,是鱼的眼睛啊!” [注释]珠:珍珠。
[提⽰]⽐喻以假乱真,以次充好。
2.经典成语故事:杯⼸蛇影 西晋时,⼀个叫乐⼴的⼈请⼀位朋友来家⾥喝酒,朋友看见酒杯⾥有条蛇在游动,回家就病了。
乐⼴知道后,⼜把这⼈请来,让他坐在原来的位置,告诉他那条蛇是挂在墙上的⼀张⼸的倒影。
朋友如释重负,病也很快好了。
[提⽰]⽐喻因疑虑⽽引起惊恐和担忧。
3.经典成语故事:不寒⽽栗 西汉时,有个叫义纵的官员,性格残暴,⼼肠毒辣。
他在上任的第⼀天,就下令加重对关在当地监狱⾥的两百多个犯⼈的处罚。
那些犯⼈的亲友来探监,都被他抓了起来。
后来,他还觉得不够,就将犯⼈和他们的亲友全部杀死。
⽼百姓知道了都浑⾝打颤,⼗分害怕。
[注释]栗:发抖。
[提⽰]不因寒冷⽽发抖。
形容⾮常恐惧。
4.经典成语故事:愚公移⼭ 传说,古代有个⽼⼈叫愚公,他家门前有太⾏和王屋两座⼤⼭,⾛路很不⽅便。
他决⼼带领全家挖掉这两座⼤⼭。
有个叫智叟的⽼头,认为不可能。
愚公说:“我死了有⼉⼦,⼉⼦死了有孙⼦,⼦⼦孙孙没有穷尽,这⼭却不会再长⾼了,终有⼀天会被挖平的。
” [提⽰]⽐喻做事有顽强的毅⼒,不怕困难。
5.经典成语故事:鹬蚌相争 ⼀只⼤河蚌躺在河滩上晒太阳。
它张开贝壳,⼀只鹬鸟闪电⼀般扑过来,长长的嘴像剑⼀样刺⼊贝壳。
河蚌⽴即关紧贝壳,把鹬鸟的长嘴夹住了。
在他们互不相让地争⽃时,⼀位渔翁恰巧路过,很轻松地把它们俩都捉住了。
成语故事大全100篇经典1、流芳百世成语故事东晋时期,大司马桓温专揽朝政,他南征北战,立下不少战功。
他位高权重,野心萌发,一次躺在床上说:“人生在世不能默默无闻。
”亲信们不敢吭声,他从床上坐起接着说:“一个人即使不能流芳百世,那么就该遗臭万年。
”【解释】美好形象永不磨灭,不会被忘却。
2、牧豕听经成语故事汉朝时期,承宫很小就成为孤儿,靠给别人放牧猪羊为生。
乡里徐子盛老师给数百个学生讲解《春秋经》,8岁的承宫偷偷躲在教室的外面,边放猪边听老师讲解,十分入迷,就想方设法请老师让他进教室听课,作为交换条件是为师生捡柴草。
【解释】一面放猪,一面听讲。
比喻求学努力。
3、杯弓蛇影成语故事“杯弓蛇影”这则成语的意思是误把映入酒杯中的弓影当成蛇。
比喻因错觉而疑神疑鬼,自已惊扰自已。
这个成语来源于东汉.应劭《风俗通义》,时北壁上有悬赤弩,照于杯,形如蛇。
宣畏恶之,然不敢不饮。
有一年夏天,县令应郴请主簿(办理文书事务的官员)杜宣来饮酒。
酒席设在厅堂里,北墙上悬挂着一张红色的弓。
由于光线折射,酒杯中映入了弓的影子。
杜宣看了,以为是一条蛇在酒杯中蠕动,顿时冷汗涔涔。
但县令是他的上司,又是特地请他来饮酒的,不敢不饮,所以硬着头皮喝了几口。
仆人再斟时,他借故推却,起身告辞走了。
回到家里,杜宣越来越疑心刚才饮下的是有蛇的酒,又感到随酒入口的蛇在肚中蠕动,觉得胸腹部疼痛异常,难以忍受,吃饭、喝水都非常困难。
家里人赶紧请大夫来诊治。
但他服了许多药,病情还是不见好转。
过了几天,应郴有事到杜宣家中,问他怎么会闹病的,杜宣便讲了那天饮酒时酒杯中有蛇的事。
应郴安慰他几句,就回家了。
他坐在厅堂里反复回忆和思考,弄不明白杜宣酒杯里怎么会有蛇的。
突然,北墙上的那张红色的弓引起了他的注意。
他立即坐在那天杜宣坐的位置上,取来一杯酒,也放在原来的位置上。
结果发现,酒杯中有弓的影子,不细细观看,确实像是一条蛇在蠕动。
应郴马上命人用马车把杜宣接来,让他坐在原位上,叫他仔细观看酒杯里的影子,并说:“你说的杯中的蛇,不过是墙上那张弓的倒影罢了,没有其他什么怪东西。
成语寓言故事大全100篇成语寓言故事大全100篇 1(一)【买椟还珠】传说楚国有个珠宝商到郑国去卖珍珠,为了吸引顾客,他做一个很漂亮的用名贵木料做成的盒子,匣子还镶嵌着宝石和翡翠,看起来十分华贵。
一个郑国的买主抱着珍珠匣子便以高价买下,打开匣子取出珍珠还给楚国商人。
比喻没有眼力,取舍不当。
(二)【疑邻盗斧】从前有个乡下人,丢了一把斧子。
他以为是邻居家的儿子偷去了,于是处处注意那人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越看越觉得那人像是盗斧的贼。
后来,丢斧子的人找到了斧子,原来是前几天他上山砍柴时,一时疏忽失落在山谷里。
找到斧子后,他又碰见了邻居的儿子,再留心看看他,怎么也不像贼了。
疑邻盗斧:不注重事实根据,对人、对事胡乱猜疑。
(三)【拔苗助长】春秋时期,宋国有一个农夫,他总是嫌田里的庄稼长得太慢,今天去瞧瞧,明天去看看,觉得禾苗好像总没有长高。
他心想:有什么办法能使它们长得高些快些呢?有一天,他来到田里,把禾苗一棵一棵地往上拔。
一大片禾苗,一棵一棵地拔真费了不少的力气,等他拔完了禾苗,已经累得筋疲力尽了,可是他心里却很高兴。
回到家里还夸口说:“今天可把我累坏了,我帮助禾苗长高了好几寸!”他儿子听了,赶忙跑到田里去看,发现田里的禾苗全都已经枯死了。
(四)【不可救药】周朝有位卿士叫凡伯。
凡伯不但有诗才,而且善于治理国事。
后来,他在周厉王身边辅佐朝政。
可是,周厉王飞横跋扈,枉法断事。
奸臣则百般诌媚讨好。
凡伯直言相劝,列数朝政弊端,奸臣却在周厉王耳边说他的坏话。
周厉王对凡伯十分厌烦,从此,奸臣出入宫廷,不把凡伯放在眼里。
凡伯十分愤慨,写了一首诗,后来收入《诗经》。
诗中抨击奸臣说:“作恶多端,不可救药!”“不可救药”:病重到不能用药救活。
后比喻事物坏到无法挽救的地步。
(五)【黔驴技穷】从前贵州一带没有毛驴,有一个好事者从北方运来一头毛驴放到山脚下吃草,山上的老虎发现了这个怪物,开始只有远远的望着,然后慢慢地靠近毛驴,被毛驴大叫吓了一跳,最后发现毛驴只能用蹄踢,再也没有别的本事就跳上去饱餐一顿。
《百发百中》【射一百次中一百次;形容神箭手和神枪手的射击技术,或用来比喻计划事情很有把握。
例:影响股票市场的因素太多了,任何人都难以做到百发百中。
】春秋时代,楚共王手下有个名叫养山基的人,善于射箭。
有一次,他站在离柳树百步以外的地方,张弓搭箭,连发数箭,都射中了柳树的叶子。
大家看了赞叹不绝。
从此,辗转相传,就把他的箭术称为”百发百中”。
出自《战国策》问题和练习:为什么射中柳树的叶子是很困难的?《半途而废》【半路上就停了下来;比喻做事没有恒心,有始无终。
】从前,有个读书人叫羊子,离家去远方拜师求学,可是过了一年就回来了。
他的妻子正在织布,见丈夫回来,便问:”你完成学业了吗?”羊子回答说:”没有。
我非常想念你,所以回来看看。
”妻子一听,很生气,就拿了一把剪刀对羊子说:”你看,这用茧做成的丝线,由织布机一丝一线地编织起来,日积月累才能织出成匹的绢布。
现在我如果把它剪断,岂不是前功尽弃,白费了时日﹗你出外求学也是这样,知识要日积月累,假如学到半途而停止,不是和剪断丝线一样吗?”羊子听了妻子的话很感动,于是重新出外求学,一去七年,直到完成学业才回来。
出自《列子》问题和练习:为了追求学问而同家人分居七年,你认为这样作值得吗?理智吗?《杯弓蛇影》【把墙上的弓在酒杯里的影子当做一条蛇。
比喻由疑心引起恐惧。
例:他上过这次当以后,就杯弓蛇影,对谁都不相信了。
】从前有一个叫乐广的人。
有一次,他请一位好朋友来家中喝酒。
可是这位朋友酒喝得很少,好像有什么心事,不一会,便告别回家了。
这个朋友回家以后,就生病了。
看了医生,吃了药,都没有用。
乐广听到这个消息,就去看望这个朋友,问他怎么会生病的。
朋友吞吞吐吐地说:”那天在你家喝酒的时候,我彷佛看见酒杯里有一条小蛇在动,我喝了那杯酒,心里非常害怕回到家里就得病了。
乐广听了,感到很奇怪。
他回到家中,检查了原来喝酒的地方,发现墙上挂着一把弓,那弓的影子落在杯子里,看上去就像一条小蛇。
于是他又把那位朋友请来,当场作了试验给他看,那位朋友恍然大悟,病也就痊愈。
问题和练习:这个朋友的病,按照现代的医学理论,算什么病?《鞭长莫及》【鞭子再长,也打不到(马肚子上);比喻力量所不能做到的事。
例:他虽然很替自己的朋友担心,可是相隔万里,实在是鞭长莫及,帮不上忙。
】公元前594年,楚国攻打宋国。
宋文公派大夫乐婴去晋国求援。
晋景公召集大臣商议,准备出兵援救,大夫伯宗劝阻说:”我们不能出兵。
古话说:虽鞭之长,不及马腹,我们哪里管得着楚国的事呢?不如暂不出兵,且等楚国国势衰退以后再说吧。
”晋景公听了伯宗的话,就另外派了一位大夫到宋国去安慰一番,并没有援助宋国。
出自《左传》问题和练习:设想一下鞭子为什么打不到马肚子?《宾至如归》【客人像回到自己的家一样;形容客人受到很好的招待。
例:这个宾馆的服务质量很好,旅客们都感到宾至如归,非常赞赏。
】春秋时,郑国子产奉郑简公之命,出访晋国。
晋平公摆出大国架子,没有迎接他。
子产就命令随行人员把晋国的宾馆围墙拆掉,把车马开进去。
晋国大夫士文伯责备子产说:”我国为保证诸侯来宾的安全,所以修了宾馆,筑了高墙。
现在你们把墙拆了,来宾的安全由谁负责?”子产回答说:”我们郑国小,所以要按时前来进贡。
这次贵国国君没有空闲接见我们。
我们带来的礼物既不敢冒昧献上,又不敢让这些礼物日晒夜露。
我听说从前晋文公做盟主时,接待诸侯来宾并不这样。
那时宾馆宽敞漂亮,诸侯来了,像到家里一样。
而今,你们的离宫宽广,宾馆却像奴隶住的小屋,门口窄小,连车子都进不去;客人来了不知什么时候才能被接见。
这不是有意叫我们为难吗﹗”士文伯回去向晋平公报告。
晋平公自知理亏,便向子产认错道歉,并立刻下令兴工,重修宾馆。
问题和练习:战国时期的外交活动有什么特点?《病入膏肓》【心与膏肓(gao huang,膈膜)之间的病;比喻事态严重,无法挽救。
例:这个国家的政治腐败已经到了病入膏肓的程度。
】春秋时,晋公患重病,派人到秦国请医生。
秦桓公派了一位名叫缓的名医去诊治。
在缓还未到之前,晋景公做了个梦,梦见两个小孩在谈话。
一个说:“来人是个医术高明的医生,恐怕要伤害我们,我们该逃往哪里?“另一个回答说:”我们躲在膏肓的下面,看他能把我们怎样?”缓到了之后,给晋公作了检查,然后摇摇头说:”你的病已发展到膏肓的下面了,用火炙的办法不行,用针剌也剌不到患处,服汤药力达不到,实在是无法医治了。
”晋景公叹了口气,说:”缓是一位名不虚传的医生。
”于是赏给了缓一笔厚礼,送他回国。
不久,晋景公果然病逝。
问题和练习:这篇故事中提到了那些中医的医疗手段?《伯乐识马》【伯乐能够识别马。
比喻善于识别和发现真正的人才。
例:这个公司的主管善于使用人才,大家都称赞他伯乐识马。
】伯乐是传说中的相马(horse-judging)专家。
有一次,他在路上看到一匹老马拖着沉重的车子,在弯曲的山路上艰难地走着。
它的尾巴下垂着,蹄子磨破了,满身都是汗水,样子十分可怜。
伯乐却一眼就认出这是一匹千里马。
他替这匹马没有受到很好的待遇而感到难过,就扑到马身上伤心地哭了,又脱下自己的衣服,盖在老马身上。
老马也低下头来,靠在伯乐身上,仰起头大声叫唤,它知道自己遇到了了解自己的人。
问题和练习:你认为人和动物之间能交流感情吗?《不耻下问》【不以向学问或地位比自己低的人请教为可耻;形容谦虚好学。
例:一个人只要不耻下问,就能从别人那里学到很多东西。
】春秋时,卫国大夫孔圉(yu3)死了,被大家称为“文”,孔子的学生子夏问孔子道:”孔圉天资聪明而又勤奋好学,他不认为向地位比自己低﹑学问比自己差的人请教,是件羞耻的事,所以他死后给他这个称号。
”出自《论语》问题和练习:你还知道那些关于孔子的故事?《出尔反尔》【你怎样对待人家,人家也怎样对待你;现在用来比喻言行前后矛盾,反复无常。
例:一个出尔反尔的人得不到别人的信任。
】战国时,邹国同鲁国打仗,邹国打败了。
邹穆公对孟子说:”这次战斗,我的官吏死了三十人,而百姓却没有一个去援救的,这些百姓实在可恨极了。
杀了他们吧,杀不了那么多;不杀吧,他们又是那样可恶。
你看,该怎么办才好呢?”孟子回答说:”在饥荒的岁月里,你的百姓有的饿死了,有的逃荒在外,可是在你的谷仓里堆满了粮食,库房里堆满了财物。
你的官吏也不来报告,这是官吏们不关心人民疾苦的表现。
曾子曾经说过:‘当心啊﹗当心啊﹗你怎样对待人家,人家也怎样对待你。
’你们平时不管百姓死活,遇到机会,他们自然要报复。
您不要责怪他们吧﹗如果做国君的爱护百姓,百姓就会爱护他,并且愿意为他出力,甚至牺牲生命。
”出自《孟子》问题和练习:”尔”在”出尔反尔”中是什么意思?《出奇制胜》【想出奇计以取得胜利;比喻用别人意想不到的方法制服了对手。
例:波斯湾战争中美国军队出奇制胜,很快取得了胜利。
】战国时,燕国国君昭王派大将乐毅率兵攻打齐国。
乐毅足智多谋,很快就打下了齐国的七十多个城。
只有即墨城和吕城未被攻下。
即墨城居民推选一个叫田单的人担任守城指挥。
这时燕昭王已去世,他的儿子惠王继承了王位。
田单想,燕军强大,光凭勇敢是难以取胜的。
于是他就派人到燕国,散布乐毅看不起惠王的流言。
惠王得知后,非常生气,撤换了乐毅。
田单利用这一时机,袭击燕军。
他征集了一千多头牛,在它们的背上披上画有龙纹的红绸,在牛的角上绑上锋利的尖刀,在牛的尾巴上扎上用油浸泡过的芦苇。
一天夜间,田单挑选了五千名精壮的士兵,他们跟在牛的后面,点起火来。
这群牛带着烈焰,向燕军兵营狂奔而去。
燕军兵营顿时起火。
燕军惊恐万状,四处溃逃,齐军大胜,收复失去的土地。
西汉司马迁在他撰写的《史记》中,认为田单的这次胜利,是军事上出奇制胜的典范。
出自《史记》问题和练习:说一个你知道的出奇制胜的故事。
《唇亡齿寒》【嘴唇没了,牙齿就会感到寒冷;比喻利害关系十分密切。
例:这两个盟国互相依靠,有着唇亡齿寒的利害关系。
】晋国举兵攻打号国,但晋军要开往号国必须通过虞国的国境。
于是,晋国的国君献公用美玉和骏马,做为礼物,送给虞国,要求借路。
虞王身边的一位臣子宫子奇劝虞王说:”不要答应他们﹗虞国和号国好像嘴唇和牙齿一样,互相关联着。
嘴唇没有了,牙齿岂能自保?如果借路去攻打号国,号国灭亡了,我们虞国也会跟着被灭掉。
”虞王不听,接受了晋国的礼物,同意晋军通过。
晋军攻取了号国之后,回国的路上又把虞国也顺便灭掉了。
虞公被俘,美玉和骏马,仍然回到了晋献公的手里。
出自《左传》问题和练习:晋国的消灭虞国,是不是正义的?《从容不迫》【形容不慌不忙,非常镇静。
例:他的演说从容不迫,有声有色,非常能吸引人。
】战国时,哲学家庄子,有一次和他的好友惠子在濠水桥上观鱼。
庄子说:”看鱼在水里从容不迫地游荡,这是鱼的快乐啊﹗”惠子问:”你不是鱼,怎么知道鱼的快乐?”庄子反问道:”你又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的快乐呢?“惠子说:”我不是你,固然不知道你想的,但你总不是鱼,不可能知道鱼的快乐却是无疑的。
”最后,庄子解释说:”你问我怎么知道鱼的快乐,可见你已经知道我是晓得鱼的快乐的。
至于我为什么知道,那是因为我到了濠水桥上,看见鱼在水中悠游,所以觉得鱼很快乐。
”出自《庄子》问题和练习:你觉得他们两个谁更有道理?庄子还是惠子?《大材小用》【大的材料用在小处;比喻使用不适当,造成浪费。
例:他是一个骄傲的人,老是觉得自己是大材小用了。
】南宋杰出的词人辛弃疾(1140-1207),一生坚决主张抗金,多次向朝廷建议出兵北伐收复被金国占领的土地。
由于受到主和派大臣的排挤,他的主张始终未被采纳。
1201年,当辛弃疾在绍兴任职时,宋朝皇帝下令召见他。
他的朋友,另一位爱国诗人陆游(1125-1210)认为这是辛弃疾向皇帝当面陈述主张的好机会,于是写了一首诗赠给他,诗中有”大材小用古所叹”的句子,意思是大的人才用在小地方,从来都是可悲的事情。
陆游惋惜辛弃疾虽有卓越的政治才能,但无法施展。
问题和练习:知道了大材小用的意思,请猜一猜小材大用的意思。
《大公无私》【只考虑公家的利益而没有自私的打算。
例:这个人非常大公无私,所以很受到大家的欢迎。
】春秋时期,晋国的国王晋平公问祁黄羊:”南阳县现在正需要一个县长,你看派谁去当比较合适?”祁黄羊说:”解狐很合适。
他一定能够作个好县长。
”晋平公知道解狐是祁黄羊的仇人,感到很奇怪,就问:”解狐不是你的仇人吗?你为什么推荐他呢?”祁黄羊说:”您只问我谁能够胜任,并没有问谁是我的仇人呀﹗”于是平公就派解狐去南阳当县长了。
解狐果然成了一个出色的县长。
过了一些日子,晋平公又问祁黄羊说:”现在朝廷里缺少一个法官,你看谁适合担任这个职位?”祁黄羊说:”祁午很适合这个职务。
”平公又奇怪起来,问:”祁午不是你的儿子吗?”祁黄羊回答说:”您只问我谁适合,并没有问谁是我的儿子呀﹗所以我推荐了他。
”平公就派了祁午去做法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