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光照射对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免疫系统的影响
- 格式:pdf
- 大小:176.94 KB
- 文档页数:2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光照疗法的观察与护理研究【摘要】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是新生儿常见的疾病之一,严重时可危及生命。
光照疗法作为治疗该病的有效手段,被广泛应用。
本文通过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光照疗法的观察与护理研究,系统总结了其操作步骤、观察要点以及护理措施。
研究表明,光照疗法能有效降低新生儿体内胆红素水平,达到治疗目的。
光照疗法也存在局限性,如需保持一定距离、时间控制等。
建议在临床实践中加强对光照疗法的操作技能和护理经验,不断提高治疗效果。
最终,本研究为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治疗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关键词】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光照疗法、观察、护理、应用前景、优势、局限性、研究、临床实践、建议1. 引言1.1 研究背景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是一种常见的新生儿疾病,其主要的表现是由于新生儿肝功能未能完全成熟以及血红蛋白代谢异常导致体内胆红素浓度增高,进而引起黄疸的现象。
高胆红素血症严重时可能对新生儿的大脑、神经系统等部位造成损害,严重影响其生长和发育。
光照疗法是目前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一种常用方法,通过特定波长的光线照射新生儿皮肤,促使体内胆红素转变为水溶性的胆红素衍生物,从而加速其排出体外。
光照疗法在临床实践中已经得到广泛应用,并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关于光照疗法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中的观察与护理方面的研究还相对较少,需要进一步深入探讨其有效性、安全性及护理措施,以提高对该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水平。
本研究旨在观察和总结光照疗法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中的应用情况,为临床实践提供更多的依据和参考。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在了解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光照疗法的基础上,探讨光照疗法在治疗该症状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通过观察和护理研究,我们旨在为临床医生提供更科学的治疗建议,为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者提供更好的护理和治疗方案。
通过本研究,我们希望探讨光照疗法在改善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者预后、减轻患者痛苦方面的作用,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依据,促进相关技术的发展和完善。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蓝光治疗的观察与护理摘要】目的探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蓝光治疗的护理要点,观察治疗效果,提高护理质量,减少并发症。
方法对我院68例高胆红素血症患儿进行蓝光治疗并精心护理。
结果 68例患儿全部治愈,无核黄疸发生。
结论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釆用蓝光治疗能有效地降低血清未结合胆红素,减少胆红素脑病发生。
在光疗过程中仔细观察病情,釆取正确有效的护理措施,预防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儿早日康复。
【关键词】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蓝光治疗观察护理【中图分类号】R473.7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4)19-0322-01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是新生儿期常见的疾病,是由于胆红素产生过多,肝脏对胆红素结合或摄取减少,肝肠循环增加所致。
严重者可导致核黄疸,引起神经不可逆损害。
蓝光治疗(光疗)是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主要治疗方法。
我科2005年1月~2007年12月对68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釆用蓝光治疗和相应的护理措施,取得良好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68例患儿中,男42例,女26例,日龄1~14天,临床表现为巩膜、躯干、四肢黄染,血清胆红素浓度均>257umol。
1.2 方法使用蓝光箱(宁波戴维医疗器械有限公司,GYP-90B,功率500W,光强0.42~0.47um)进行光照治疗,釆用仰卧、俯卧交替,连接或间接照射治疗,同时给予肝酶诱导剂、静脉输白蛋白及茵栀黄治疗。
2 观察与护理2.1 严密监测体温、箱温、室温光疗中患儿体温要保持在36.7℃~37.3℃之间,每2小时测量体温1次,根据患儿体温调节室温。
发热是蓝光治疗中最常见的副作用。
当患儿在光疗过程中有发热时,应暂时关闭灯光,同时物理降温,待体温正常后再继续照射。
箱温保持在30℃~32℃,室温20℃~26℃,湿度55~65%,保证患儿的安全舒适。
禁止在箱内、箱上放置杂物,以免遮挡光线。
2.2 保证足够的水份及能量,防止脱水由于在光疗下的患儿易哭闹、出汗,显性以及在光疗时的不显性失水增加40%[1]。
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护理摘要】目的:防止胆红素进一步升高,减少胆红素脑病的危险性。
探讨光疗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有效而安全的方法以及护理。
方法:以波长420~480mm为蓝色荧光灯双面光疗,观察光照前后胆红素变化及判断疗效;出入箱护理观察患儿精神及生命体征,注意黄疸的程度以及变化及各种不良反应和光疗禁忌,给予相应观察及护理。
结果: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通过光疗,血清胆红素浓度下降。
结论: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原因比较复杂,采取及时正确的治疗手段和相应的护理措施,能更快而有效地降低血清未结合胆红素,减少胆红素脑病的发生,促进患儿早日康复,提高了医疗、护理质量,更好地改善护患关系。
【关键词】?血清胆红素;光疗;黄疸;浓度【中图分类号】R473.7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5)28-0293-02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是新生儿时期常见症状之一,可见生理性或病理性,严重时可致脑损伤,如智商发育低下、听力损伤及神经系统异常、胆红素脑病等。
因此及时诊断、及早采取措施,降低血胆红素水平极为重要。
光疗对新生儿黄疸疗效已得到肯定,至今仍为治疗本病的疗法。
1.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我院2014年6~12月收治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230例,胎龄36~41周,平均年龄7天,胆红素均≥250 .2mol/L。
1.2 光疗前的准备①采用宁波戴维医疗器械公司生产的XHZ—90黄疸治疗箱,用双面光疗法,灯管与玻璃为20~25cm;②清洁蓝光箱,水槽内加无菌灭菌用水至2/3满,接电源使箱温升30~33℃,相对湿度55%~65%;③光照前先沐浴,清洁皮肤,减少感染,沐浴后禁扑粉,以免阻碍光线照射皮肤;④剪短患儿指甲,防哭闹时抓伤皮肤;⑤将患儿裸体卧于箱中,眼罩遮盖双眼,避免蓝光损害视网膜,保护会阴;⑥用布套将兰光箱周围围好,患儿骨突出用优润宁覆盖以防碰伤患儿,关好箱门;⑦测量体温、记录入箱时间,箱温,肤温,每小时巡视眼罩在位情况以及患儿皮肤情况。
蓝光照射联合益生菌口服对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免疫功能的影响发表时间:2017-08-28T13:30:53.803Z 来源:《中国误诊学杂志》2017年第11期作者:赵波[导读] 高胆红素血症是新生儿时期的常见病,可引起心脏、颅脑和肾脏等多个脏器损伤。
绵阳市江油市九〇三医院儿科四川江油 621700摘要:目的:探讨蓝光照射与益生菌口服对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免疫功能的影响。
方法:选取78例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并随机分组,分别给予单纯蓝光照射(物理组)和蓝光照射联合益生菌治疗(联合组)。
观察治疗前后免疫功能指标变化和有效性。
结果:治疗后两组CD4+、CD4+/CD8+、IgM均显著升高(P<0.05),且联合组均远高于物理组(P<0.05),而CD8+均显著降低(P<0.05),且联合组远低于物理组(P<0.05);联合组总有效率为97.44%,远高于物理组的84.62%(P<0.05)。
结论:对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联用蓝光照射与益生菌治疗效果理想,并且对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功能均有良好的改善作用。
关键词:蓝光照射;益生菌;高胆红素血症;免疫功能;有效性高胆红素血症是新生儿时期的常见病,可引起心脏、颅脑和肾脏等多个脏器损伤,若治疗不及时,甚至可能会导致多脏器功能损害,危及生命。
蓝光照射是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常用疗法,也是首选治疗方案,有一定效果,但是很难改善机体免疫功能[1]。
益生菌类药物能够调节微生态环境,还可增强退黄效果。
鉴于此,本研究特考虑将两种疗法联用,并探讨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临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相关指标变化,详述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自医院新生儿科2016年6月-2017年2月收治的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中选取符合医院伦理委员会要求的78例受试者展开研究,按照随机综合平衡法将其分为联合组与物理组。
联合组39例受试者,男性21例、女性18例,出生日龄3-24d,平均(12.5±2.6)d,早产儿11例、足月儿28例;物理组39例受试者,男性23例、女性16例,出生日龄3-21d,平均(12.3±2.7)d,早产儿13例、足月儿26例。
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临床研究进展高胆红素血症是新生儿期常见症状之一,治疗不及时将导致核黄疸,造成新生儿智力、听力、神经系统的损害[1] 。
光照疗法(phototherapy,简称光疗)是一种降低血清胆红素的简单易行的方法,光疗效果好,方法简便安全,现已作为治疗新生儿黄疸的首选治疗方法[2]。
其机制是胆红素分子能吸收光线包括蓝光、绿光、紫外线,其中波长为425~475 nm的蓝光最易被胆红素吸收。
因此临床上多采用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
本文就蓝光照射的原理、适应证、不良反应、设备的选择、照射时间等多方面进行综述。
1 蓝光照射的原理胆红素能吸收光线,以波长450~460nm的光线作用最强,由于蓝光的波长主峰在425~475nm之间,故有人认为是人工照射的最好光源[3,4]。
光疗主要是使胆红素光异构化[5],形成构象异构体(4Z,15E2bilirubin Ⅸα,简称ZE; 4E,15Z2bilirubin Ⅸα,简称EZ)和结构异构体(lumirubin,LR)。
这些异构体属水溶性,可经胆汁排泄到肠道或从尿中排出,从而使血清胆红素降低。
光疗作用的部位是在皮肤的浅表组织,蓝光照射是使体内的胆红素不断上升至皮肤表面后,使其分解,以达到降低血清胆红素的目的。
2 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适应证及其不良反应2.1 适应证关于何时进行光疗争议颇多,鉴于核黄疸的高致死率和高致残率,有些学者提倡早期行光疗,但我国有些学者认为除非血清胆红素异常升高,否则对患儿的神经系统并无显著影响[6] 。
同时Beutter等[7]研究认为胆红素是一种强抗氧化剂,维持一定的胆红素水平,可保护机体免于氧化的损害,就此争议世界各国提出了不同标准。
2000年中华医学会儿科分会提出,不能用一个固定的界值作为新生儿黄疸的光疗标准,而应根据患儿胎龄、日龄、出生体质量的不同而改变。
因此,丁国芳等[7]推荐了适合我国国情的新生儿黄疸光疗标准,见表1、表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