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砂大孔生态混凝土配合技术试验研究
- 格式:pdf
- 大小:139.82 KB
- 文档页数:2
C20无砂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书一、设计要素1、设计依据⑴JGJ55—2000《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2)现代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手册2、设计技术指标及要求⑴设计强度等级C20;⑵渗透系数大于2000m/d3、配合比使用的材料⑴水泥:烟台山水水泥有限公司P.O52。
5⑵碎石:梁场10~20mm单粒级配⑶水:饮用水(4)减水剂:山西黄河4、拟用工程部位:边沟无砂混凝土板二、配合比设计过程1、确定基准配合比⑴计算试配强度f cu,0= f cu,k/(1-σv)=20/(1—0。
16)=23。
8MPa⑵计算每m3 无砂大孔混凝土水泥用量m co=69。
36+784。
93×f cu,0/f ce=69。
36+784.93×23。
8/59。
3=384kg/m3依据铁建设【2010】241号,水泥用量宜为250~350,选用350kg/m3⑶确定水灰比W/C=0。
58-0.000715 m co=0.58-0。
000715×350=0.33,选用W/C=0.25 ⑷计算用水量m wo =0。
25×350=88kg/m3。
⑸1m3大孔混凝土碎石用量取每方10~20mm碎石紧密密度,即1630 kg/m3。
⑹减水剂用量:3。
5kg/m3。
(7)试拌调整经试拌混凝土和易性状态符合要求,表现为水泥在粗骨料表面包裹均匀,没有水泥浆下淌现象,而且颗粒表面有金属光泽,无干涩感,同时在搅拌机内不结底,确定基准配合比如下:水泥:碎石:水:减水剂=350: 1630:88:3。
5。
无砂透水混凝土的试验研究--------------------------------------------------------------------------------中国混凝土网 [2005-10-28] 网络硬盘我要建站博客常用搜索摘要: 对无砂透水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和性能进行了试验研究,分析了混凝土抗压强度和透水性与水灰比、灰骨比之间的关系,提出了不掺外加剂配制强度为24.5MPa ,透水系数为2. 8mm/ s 的无砂透水混凝土的配制方法。
关键词:无砂透水混凝土;抗压强度;透水性;配合比0 前言无砂透水混凝土是由骨料、水泥和水拌制而成的一种多孔轻质混凝土,它不含细骨料,由粗骨料表面包覆一薄层水泥浆相互粘结而形成孔穴均匀分布的蜂窝状结构,故具有透气、透水和重量轻的特点,作为环境负荷减少型混凝土,无砂透水混凝土的研究开发越来越受到重视。
本文为探讨如何设计配合比,加强和改进施工工艺,提高无砂透水混凝土的性能进行了试验研究。
1 试验概况1.1 原材料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强度等级为42.5。
骨料采用5mm~13mm、13mm~24mm两种粒级的卵石为骨料。
拌合及养护用水饮用水。
1.2 配合比设计无砂透水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到目前为止仍无成熟的计算方法,根据无砂透水混凝土所要求孔隙率和结构特征,可以认为1m3混凝土的外观体积有骨料堆积而成。
因此,配合比设计的原则是将骨料颗粒表面用一层薄水泥浆包裹(约110mm) ,并将骨料颗粒互相粘结起来,形成一个整体,具有一定的强度,而不需要将骨料之间的孔隙填充密实。
1m3 无砂透水混凝土的质量应为骨料的紧密堆积密度和单方水泥用量及水用量之和,大约在1600kg~2 100kg 的范围内。
根据这个原则,可以初步确定无砂透水混凝土的配合比。
(1) 原材料的选择及用量无砂透水混凝土原材料的选择主要是水泥强度等级、粗骨料的类型、粒径及级配。
在粗骨料相互接触而形成的双凹粘结面上,水泥浆厚度越厚,粘结点越多,粘结就越牢固。
无砂大孔透水混凝土的制备与性能研究摘要:通过实验确定各种因素(集灰比、集料粒径、水灰比、外加剂及其掺量、成型方法)对透水混凝土的影响,认识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情况,并综合各影响因素确定最佳的实验方案。
关键词:透水混凝土;强度;透水性;多孔Abstract: through the experiment to determine various factors (set ash aggregate size than,, water cement ratio, and its content of admixture shaping method) of permeable concrete influence, understanding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them, and the comprehensive factors determine the best experiment scheme.Keywords: permeable concrete; Strength; Water permeability; porous 中图分类号:TU52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 透水混凝土的特点及其研究意义透水混凝土通常定义为一种含有较多粗集料、微量或无细集料且无足量水泥的混凝土材料。
通过配合比设计满足具有适当强度、高透水性、无析离等工程需求,主要可以作为无需压密的回填材料或水工材料,抗压强度约在 1.5 MPa~14 MPa之间[1,2]。
与一般混凝土相比,具有如下特点:1)透水混凝土比重一般约在1 400 kg/m3~1900 kg/m3之间;2)热传导系数小;3)水的毛细现象不显著;4)水泥用量少;5)成型时侧压力小,可使用各种轻型模板;6)表面存在蜂窝状孔洞,表面抹平施工方便;7)可以防止雨天路面集水和夜间反光,增加行走舒适性和安全性,同时减轻降雨季节道路排水系统负担;8)可以吸收车辆行走产生的噪音,有利于创造安静舒适的交通环境;9)可以补充城市地下水资源,保护土壤温度,改善城市地表植物和土壤生物的生存条件,有利于生态平衡;10)可以增加城市可透水透气面积,调节城市气候,降低地表温度,缓解城市“热岛”现象[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