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忌讽齐王纳谏》《召公谏厉王止谤》阅读练习及答案
- 格式:doc
- 大小:33.00 KB
- 文档页数:3
《邹忌讽齐王纳谏》阅读答案阅读原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总结、工作计划、演讲致辞、策划方案、合同协议、规章制度、条据文书、诗词鉴赏、教学资料、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summaries, work plans, speeches, planning plans, contract agreements, rules and regulations, doctrinal documents, poetry appreciation, teaching material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邹忌讽齐王纳谏》阅读答案阅读原文《邹忌讽齐王纳谏》阅读答案阅读原文(精选13篇)《邹忌讽齐王纳谏》阅读答案阅读原文篇1《邹忌讽齐王纳谏》出自《战国策·齐策一》这篇文章讲述的是邹忌讽齐王纳谏发生的一系列的故事。
邹忌讽齐王纳谏阅读题及答案推荐文章邹忌讽齐王纳谏文言文阅读原文和答案热度:于是入朝见威王文言文阅读原文附答案热度:齐王筑城文言文阅读原文附答案热度:邹忌讽齐王纳谏阅读理解答案热度:邹忌讽齐王纳谏文言文阅读答案热度:《邹忌讽齐王纳谏》告诉读者居上者只有广开言路,采纳群言,虚心接受批评意见并积极加以改正才有可能成功。
下面是店铺整理的《邹忌讽齐王纳谏》阅读题目及其参考答案以供大家阅读。
《邹忌讽齐王纳谏》阅读原文①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
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关?”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
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②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关。
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
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③王曰:“善。
”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④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邹忌讽齐王纳谏》阅读题目1、齐王虚心纳谏表现在哪些方面?收到了什么效果?请用自己的话表述出来。
2、用你自己的话说说邹忌是用什么方法成功说服齐王的。
3、齐国能“战胜于朝廷”的原因是什么?4、“门庭若市”的字面意思是现在用来形容。
5、邹忌向齐威王进谏的方式与《出师表》中诸葛亮向刘禅进谏的方式有什么不同?6、阅读本文后,你对“忠言逆耳”这个成语又有了怎样的理解? 《邹忌讽齐王纳谏》阅读答案1.① 齐王称赞邹忌的建议很好。
邹忌讽齐王纳谏阅读答案邹忌讽齐王纳谏阅读答案1(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10分)(甲)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
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
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
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
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乙)宣王好射,说①人之谓己能用强②也,其实所用不过三石。
以示左右,左右皆引试之,中关而止,皆曰:不下九石,非大王孰能用是?宣王悦之,然则宣王用不过三石,而终身自以为九石。
三石实也③;九石名也。
宣王悦其名而丧其实。
(选自《汉书·宣公好射》)【解释】①说(yuè):同悦兴奋,喜爱。
②用强:使用强弓。
③九石名也:九石是虚名。
6.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3分)⑴臣之妻私臣。
()⑴期年之后。
()⑴非大王孰能用是?()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4分)⑴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⑴左右皆引试之。
8.从上文两个语段中你得到了哪些为人处世的启示?(答出2点)(3分)参考答案:6、(3分)(1)偏爱(2)满一年(3)谁7、(4分)(1)臣子官吏百姓能够当面指责我的过错的.,受上等奖赏。
(2)大臣们都拉弓试了试。
8、(3分)(答出一点得1分,两点得满分)答题要点:①做人要真诚,要敢于说真话,并要讲究方法。
②做人要注意实际,不能喜爱虚荣。
③要擅长听取别人的看法。
邹忌讽齐王纳谏阅读答案2邹忌讽齐王纳谏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
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漂亮者也。
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邹忌讽齐王纳谏》阅读答案集锦15篇《邹忌讽齐王纳谏》阅读答案集锦15篇在平时的学习、工作中,我们时常需要做些阅读题,而与阅读题如影随形的则是阅读答案,借助阅读答案我们可以更快速地掌握解题方法和解题技巧。
一份什么样的阅读答案才能称之为好阅读答案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邹忌讽齐王纳谏》阅读答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邹忌讽齐王纳谏》阅读答案1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问题。
(一)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
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
”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节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二)宋昭公出亡①,至于鄙,喟然叹曰:“吾知所以亡矣。
吾朝臣千人,发政举事②,无不曰:‘吾君圣者!’侍御③数百人,被④服以立,无不曰:‘吾君丽者!’内外不闻吾过,是以至此!”由宋君观之,人君之所以离国家失社稷者,谄谀⑤者众也。
(节选自《新序》)注:①出亡:国亡后出逃。
②发政举事:施政做事。
③侍御:侍从妃子。
④被:穿上。
⑤谄谀:谄媚奉承。
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粗词的意思。
(1)臣之妻私臣私:________(2)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面:________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在文中的意思。
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邹忌的进谏为什么能让齐威王称“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齐威王和宋昭公的周围同样都有谄谀者,然而齐国能够“战胜于朝廷”,宋昭公却不得不“出亡”,结合语段说说造成这样不同结局的原因有哪些。
(一)阅读下面【甲】【乙】两个语段,完成11—15题。
(12分)【甲】王曰:善。
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乙】厉王虐,国人谤王。
召公告曰:“民不堪命矣!”王怒,得卫巫,使监谤者。
以告,则杀之。
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
王喜,告召公曰:“吾能弭①谤矣,乃不敢言。
”召公曰:“是鄣②之也。
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川雍③而溃,伤人必多。
民亦如之……”王弗听,于是国人莫敢出言。
三年,乃流王于彘④。
(《国语·召公谏厉王止谤》节选)【注释】①弭(mǐ):消除。
②鄣:阻塞。
③壅(yōng):堵塞。
④彘(zhì):晋地名,在今山西省霍县。
11.解释文中加点词的含义。
(2分)⑴时时面间进()⑵期年之后()⑶厉王虐()⑷国人谤王()【答案】(1)偶尔(2)满一年(3)暴虐(残暴)(4)指责【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理解文言实词含义的能力。
理解词语的含义时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能结合具体语境来准确辨析即可。
注意本题中“间”“期”是古今异义词。
谤:bàng①<动>公开指责别人的过失。
《召公谏厉王弭谤》:“厉王虐,国人谤王。
”《邹忌讽齐王纳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②<动>毁谤。
《史记·屈原列传》:“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辨】诽,谤,讥.都有指责别人过错或缺点之意.谤,是公开指责;诽,是背后议论、嘀咕;讥,是讥刺.【谤木】议论是非,指责过失的木牌。
《后汉书·杨震传》:“臣闻尧舜之世,涑鼓谤,立之于朝。
”【谤书】1.攻击别人或揭人隐私的书信。
2.专指《史记》【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21课《邹忌讽齐王纳谏》精段阅读练习题(附答案)①邹忌修八尺有余,形貌昳丽。
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公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
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
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②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
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
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③王曰:“善。
”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议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
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
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④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1、本文叙述的是的故事。
2、经过冷静的思考,邹忌从妻、妾、客的回答中明白了什么?3、邹忌在进谏时能由小事到大事,由家事到国事。
从而悟出了怎样的治国的道理?4、翻译下列句子。
(1)我孰与城北徐公美?(2)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答案:1、邹忌从与徐公比美中悟出治国的道理,进而讽劝齐王广开言路、纳谏除弊,使齐国大治2、人们由于种种原因往往不会说出事情的真相。
3、要治好国家就要广开言路,虚心纳谏,让人们敢于说真话,这样才能实现大治。
4、(1)我与城北徐公比谁更英俊?(2)这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在朝庭上战胜了别的国家。
《邹忌讽齐王纳谏》初中文言文阅读答案《邹忌讽齐王纳谏》初中文言文阅读答案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我们会经常接触并使用阅读答案,阅读答案可以有效帮助我们巩固所学知识。
你知道什么样的阅读答案才算得上好阅读答案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邹忌讽齐王纳谏》初中文言文阅读答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邹忌讽齐王纳谏》初中文言文阅读答案1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然后做题。
(共l0分)[甲]于是入朝见威王,日: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
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
王之蔽甚矣。
王日:善。
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毒齐。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节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乙]齐欲伐魏。
淳于髡谓齐王日:韩子卢①者,天下之疾犬也。
东郭逡圆者,海内之狡兔也。
韩子卢逐东郭逡,环山者③,腾山者五,兔极于前,犬废于后,犬兔俱罢④,各死其处。
田父⑤见而获之.无劳倦之苦.而擅其功。
今齐、魏久相持。
以顿⑥嘧其兵,弊其众,臣恐强秦、大楚承其后,有田父之功。
齐王惧,谢⑦将休士也。
(节选自《战国策·齐策》)[注释]①韩子卢:犬的名字。
②东郭逡:兔的名字。
③环山者三:绕着山跑了三圈。
④罢:同疲,与前面的极和废意思相同。
⑤田父:农夫。
⑥以顿:以同已;顿:困顿、疲弊。
⑦谢:辞谢、辞退。
17.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2分)(1)臣诚知不如徐公美()(2)天下之疾犬也()18.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在文中的意思。
(4分)(1)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译文:(2)犬兔俱罢,各死其处。
译文:19.甲乙两文都是写劝谏的,其劝谏的方法以及效果上有何差异?(4分)参考答案:17.(1)确实、的确(2)快,急速(2分,每个l分)18.(1)能在公共场所批评议论我的过错并传到我的耳朵里的,可得下等奖赏。
《邹忌讽齐王纳谏》对比阅读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
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
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
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
”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一】【甲】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
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
”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节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乙】齐欲伐魏。
淳于髡谓齐王曰:“韩子卢①者,天下之疾犬也。
东郭逡②者,海内之狡兔也。
韩子卢逐东郭逡,环山者三③,腾山者五,兔极于前,犬废于后,犬兔俱罢④,各死其处。
田父⑤见而获之,无劳倦之苦,而擅其功。
今齐、魏久相持,以顿⑥其兵,弊其众,臣恐强秦、大楚承其后,有田父之功。
《邹忌讽齐王纳谏》阅读练习及答案《邹忌讽齐王纳谏》阅读练习及答案《邹忌讽齐王纳谏》阅读练习及答案1阅读下面文字,完成9-13题。
【甲】邹忌讽齐王纳谏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
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
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王曰:“善。
”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乙】越王勾践栖于会稽之上越王勾践栖①于会稽之上,乃号令于三军曰:“凡我父兄昆②弟及国子姓,有能助寡人谋而退吴者,吾与之共知越国之政。
”大夫种③进对④曰:“臣闻之,贾人夏则资⑤皮,冬则资絺⑥,旱则资舟,水则资车,以待乏也。
夫虽无四方之忧,然谋臣与爪牙之士⑦,不可不养而择也。
譬如蓑笠时雨既至必求之。
今君王既栖于会稽之上,然后乃求谋臣,无乃后乎?”勾践曰:“苟得闻子大夫之言,何后之有?”执其手而与之谋。
【注】①栖:退守。
②昆:兄。
③种:指文种。
④进对:进谏。
⑤资:积蓄,准备。
⑥絺(chi1):细葛布。
⑦爪牙之士:指勇敢的将士。
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①朝服衣冠②皆以美于徐公。
③吾与之共知越国之政。
④今君王既栖于会稽之上10.请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2分)。
譬如蓑笠时雨既至必求之1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项是(2分)。
()A.臣诚知不如徐公美/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B.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C.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不求闻达于诸侯D.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1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邹忌讽齐王纳谏》阅读及答案《邹忌讽齐王纳谏》阅读及答案《邹忌讽齐王纳谏》阅读及答案1比较甲乙两个文段,完成24~28题。
[甲]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
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
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
”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上赏。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斯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乙]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27、结合文意,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4分)(1)能谤讥于市朝()(2)臣之妻私臣()(3)以光先帝遗德()(4)盖追先帝之殊遇()28、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4分)(1)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
(2)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29、下列句中“/”表示朗读时的停顿,其中读法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臣/诚知不如徐公美B、皆以/美于徐公C、今齐/地方千里D、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30、下列对相关课文内容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2分)A.邹忌以日常生活小事喻治国安邦之道,对齐王纳谏,终使齐国大治。
B.曹刿劝谏鲁庄公“取信于民”,终使弱小的鲁国战胜强大的齐国。
C.墨子巧言善辩,成功地劝阻楚王放弃攻打宋国的打算。
D.诸葛亮直言进谏,劝勉刘禅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
31、劝说君主纳谏,使之广开言路,是甲乙文段共同的话题,但劝说方式各不相同,邹忌采用了的方式,诸葛亮采用了的方式。
受此启发,我们学校的学生想建议校长开设“校长信箱”,假如你是学生代表,见到校长后,你将要说的话是:。
(一)阅读下面【甲】【乙】两个语段,完成11—15题。
(12分)
【甲】王曰:善。
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乙】厉王虐,国人谤王。
召公告曰:“民不堪命矣!”王怒,得卫巫,使监谤者。
以告,则杀之。
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
王喜,告召公曰:“吾能弭①谤矣,乃不敢言。
”召公曰:“是鄣②之也。
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川雍③而溃,伤人必多。
民亦如之……”
王弗听,于是国人莫敢出言。
三年,乃流王于彘④。
(《国语·召公谏厉王止谤》节选)
【注释】①弭(mǐ):消除。
②鄣:阻塞。
③壅(yōng):堵塞。
④彘(zhì):晋地名,在今山西省霍县。
11.解释文中加点词的含义。
(2分)
⑴时时面间进()⑵期年之
后()
⑶厉王虐()⑷国人谤
王()
【答案】(1)偶尔(2)满一年(3)暴虐(残暴)(4)指责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理解文言实词含义的能力。
理解词语的含义时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能结合具体语境来准确辨析即可。
注意本题中“间”“期”是古今异义词。
谤:bàng
①<动>公开指责别人的过失。
《召公谏厉王弭谤》:“厉王虐,国人谤王。
”《邹忌讽齐王纳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
②<动>毁谤。
《史记·屈原列传》:“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
【辨】诽,谤,讥.都有指责别人过错或缺点之意.谤,是公开指责;诽,是背后议论、嘀咕;讥,是讥刺.
【谤木】议论是非,指责过失的木牌。
《后汉书·杨震传》:“臣闻尧舜之世,涑鼓谤,立之于朝。
”
【谤书】1.攻击别人或揭人隐私的书信。
2.专指《史记》
【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能力层级为理解B。
12.选出下列中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2分)
A.能谤讥于市朝受任于败军之际
B.门庭若市愿为市鞍马
C.乃不敢言若无兴德之言
D.于是国人莫敢出言问今是何世
【答案】 A
【解析】试题分析:试题分析:根据学习积累,了解“于”“市”“言”“是”的几种意思用法,分析各项句子的意思,比较判断各字用法的不同,判断答案。
A句两个“于”皆为介词,在。
B集市/买:C说/言论:D代词,这/判断动词,是。
所以选A。
【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实词、虚词在文中的意义。
能力层级为理解B。
13.翻译文中的画线句子。
(4分)
⑴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⑵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
【答案】(1)燕、赵、韩、魏等国听说了这件事,都来朝见齐国。
(2)国都的人没有感说话的,在路上碰见只用眼神示意。
【解析】试题分析:疏通全文,在全文语境中大致了解句子的意思,翻译要要做到三点,原意不能改变,关键字词要译准确,句子要通顺。
本题要解释清楚关键词语有:“闻”“朝”“以”“目”,翻译后要疏通句子。
所学课文,做过翻译练习要加强记忆,可直接写出译句,如“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翻译句子应该在直译的基础上意译。
首先,在草稿上把关键的字词的意思解释出来(直译);然后,将句子的大致意思写出来(意译)。
二是文言文中有些特殊句式(如主谓倒装、宾语前置、状语后置等倒装句)和现代汉语的语序不一样,翻译时要作适当的调整。
【考点定位】:理解或翻译文中的句子。
能力层级为理解B。
14.【甲】文中邹忌以家比国,劝谏齐威王;【乙】文中召公用“,”(请用原文语句作答)形象地说明广开言路的重要性。
(2分)
【答案】防民之口,甚于防川
【解析】试题分析:阅读全文,根据所学所记,了解文章内容,抓住其中召公的话“是鄣之也。
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川雍而溃,伤人必多。
民亦如之……”即可理解广开言路的重要性。
文言文内容理解题。
解决这种类型的题目有三种方法:第一,引用原文句子回答;第二,摘录原文关键的词语回答;第三,用自己的话组织文字回答。
三种方法,采用第一、二种方法回答的准确率一般会比较高。
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出自《国语·周语上》:“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川壅而溃,伤人必多,民亦如之。
是故为川者,决之使导;为民者,宣之使言。
”。
指阻止人民进行批评的危害,比堵塞河川引起的水患还要严重。
指不让人民说话,必有大害。
成语启示:
中国历史上有很多统治者荒淫无道,但他们又怕人民议论,就采取了压制社会言论的措施,以为可以高枕无忧、平安无事。
实际上这是最愚蠢的作法,它不仅使下情无法上达,错误的政策得不到纠正,加剧社会矛盾。
更可怕的在于虽然民众口上不说,但心里却充满了仇恨,只要社会矛盾到达临界点,大规模的暴乱必然爆发,给社会生产力造成极大破坏。
正可谓“防民之口,甚于防川。
”中国人是世界上最能忍受暴政的民族,但也是爆发起义最多的国家。
【考点定位】理解文言文内容要点。
能力层级为理解B。
15.【乙】文中周厉王的做法,带给你什么启示?(2分)
【答案】参考示例:我们要正确认识自己的问题,并能虚心地接受别人的意见或建议。
【解析】试题分析:抓住题目中所提问题“周厉王的做法,带给你什么启示?”,从““启示”这个点来分析,处理问题时应有什么样的态度,采取什么样的方法。
即:我们要正确认识自己的问题,并能虚心地接受别人的意见或建议。
“防民之口,甚于防川”给我们的启示不应该只是一个广开言论这么简单;有句俗话叫只要有人就有是非,言论如水,多则必满,满则必溢,而因为有人就有话,所以这满溢的过程又循循相息,更何况在10多亿人口的国度,不可能没有怨言;给民间永不干涸的言论找到出
口,从而变水患为水利才是这句古语的核心价值,在这一点上,任何个人都不具备国家那么大的能量去进行社会言论工程的开发以及管理应用,如同治理江河防治水旱灾害一样,任何国家政权对如何让建设社会言论工程都负有最基本的责任。
如何使中国民间言论这股浊水混流或变化为世人能畅饮之清泉,或成为使国土丰泰之源泉是中国政府当下必须在骂声中直面去解决的一个问题。
开放性理解题的解题方法。
(1)第一类的解题方法——说说对文中人物的评价、观点或看法。
解题时,首先应该读懂文章,弄清文章的人物究竟是怎样的人,作者对他的基本态度是什么,是肯定还是否定,是赞赏还是批评等问题。
(2)第二类解题方法—结合自身或现实,谈谈读后的启示或收获。
在中考中,重点是考查从作品中获得人生观、世界观、美好品德、某种精神方面的启示或收获。
①读原文,看文章是赞美或宣扬哪一种人生观、世界观、品质、精神。
②作判断,这些的一切在当今社会是否值得提倡,该如何改正或抵制。
【考点定位】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
能力层级为探究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