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二章 心理学概论
- 格式:ppt
- 大小:1.11 MB
- 文档页数:59
《心理学概论》第一章心理学的性质第一节心理学的定义与科学特点一、心理学的若干定义(一)心理学的哲学定义:心理学被认为是阐释心灵的学问。
(二)心理学的行为定义(在20世纪上半叶乃至更长的时间里,心理学一直被认为是研究行为的科学。
1、1879年。
以德国学者冯特为代表的心理学家开始重视研究方法,从此心理学跟哲学划清了界限。
2、20世纪初美国行为主义学派的很多心理学家特别强调:心理学只研究客观可观察的“行为”,不可测量的概念不属于心理学的研究范畴。
(三)心理学的心理定义许多教材把心理学定义为:研究人脑对外界信息的整合形式及其内涵、外显行为反应的一门科学。
(四)心理学的科学定义1、定义:心理学是采用科学方法来研究个体的外在行为及内在心理学过程的学问。
2、三个要素:科学方法、个体、行为及心理过程。
这个定义既强调了心理学的方法论(科学方法),也凸显了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个体、行为与心理过程)。
二、心理学的独特之处心理学三个主要特征:第一、讲究科学的研究方法;第二、侧重研究个体;第三、关注个体的行为及其心理过程。
1、强调科学方法。
科学的研究方法是心理学的立足之本。
科学方法:指一些列分析和解决问题的程序和技术,其直观特点是定量分析而非定性分析,数据基于大样本而非个案,结论是非分明,可以验证非模棱两可。
2、专注于研究个体(个体角度的研究非常有价值)3、研究个体的行为及心理过程(心理学研究表明,人际关系不光有外在的行为表现,还有深层次的心理特质问题。
首先,人际关系好坏有客观的行为表现。
其次,人际交往差只是表象,当事人的内心世界可能是孤独、内向,甚至还跟自卑有很大关系。
)第二节现代心理学的发展历程一、心理学的历史渊源1、“心理学有着漫长的过去,但只有短暂的历史。
”——艾宾浩斯——非常贴切地表达了心理学的历史渊源。
2、1879年,德国莱比锡大学的——冯特——教授建立了心理学实验室。
冯特教授因为特别强调心理学的实验研究,所以被尊为“心理学之父”,1879年也就成为科学心理学的诞辰。
心理学概论心理学概论第一章绪论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及其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或是研究心理现象的事实、机制、规律和本性的科学。
心理现象包括: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
心理过程:认识过程、情绪感情过程、意志过程。
个性心理:个性倾向性、个性心理特征。
心理学的性质:一门既具有社会科学性质又具有自然科学性质的中介科学或边缘科学。
心理学的基本任务:描述心理现象的事实、揭示心理现象的规律、探索心理现象的机制、阐明心理现象的本性。
心理学的产生:1879年冯特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建立世界上第一个正式的心理实验室为标志。
并创造了报道实验研究成果的《哲学研究》杂志,出版了第一步心理学专著《生理心理学纲要》,冯特被称为是现代心理学的创始人。
心理学的发展:(四大心理学流派:行为、精神、人本、认知)1、行为主义学派:1913年,华生:否认意识;反对内省。
2、精神分析学派:1900年,弗洛伊德。
3、人本主义心理学:20c50末——60初,创始人马斯洛,代表人物罗杰斯。
4、认知心理学:20c50产生于美国,60年代蓬勃发展。
创始人:纽厄尔、西蒙和奈瑟。
第二章心理实质心理观:唯心主义;唯物主义。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心理学的实质是:心里是脑对客观现实的主观映象。
心理是脑的机能,脑是心理的器官。
大脑产生心理现象的机制:巴甫洛夫,高级神经活动学说(即“条件发射”学说)人脑作为心理活动的器官,他的基本方式是:反射。
一切心理现象都不论是简单还是复杂,其产生方式来讲都是:反射。
反射:指有机体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之下,对内外刺激所发生的规律性的回答及反应。
即有环境的刺激引起的应答性活动就是反射。
苏联生理学家巴甫洛夫(经典性条件反射)把反射区分为: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
反射弧:实现反射活动的神经结构。
反射一般由感受器、传入神经、中枢神经、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五部分组成。
非条件反射(先天):在种族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先天反射活动。
条件反射(后天):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经过后天训练和学习简历起来的反射活动,是反射活动的高级形式。
教育心理学第一章心理学概论1、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活动及其规律的科学。
心理活动又称心理现象,简称心理.2、个体心理是指个人具有的或在个人身上发生的心理现象。
个体心理可以分为心理动力、心理过程、心理状态和心理特征.3、心理动力系统个体对现实世界的认知态度和对活动的选择与偏向。
它主要包括动机、需要、兴趣和世界观等心理成分.(多选)4、人的心理是一种动态的活动过程,包括认知过程、情绪过程和意志过程。
5、认知过程是个体获取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过程同,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和言语等。
6、心理状态是指心理活动在一段时间表现出的相对稳定而持续的状态,其持续时间可以是几个小时、几天或几星期。
它既不像心理过程那样变动不已,也不像心理特征那样固定持久.7、心理特征是人们在认知、情绪和意志活动中形成的那些稳固而经常出现的意识特性,主要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
能力是人顺利地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须具备的心理特征,体现着个体活动效率的潜在可能性与现实性。
气质是指表现在人的心理活动和行为的动力方面的反应特征。
性格是人对现实的稳固的和习惯性的行为方式。
8、心理通过行为得以表现,行为在很大程度上是内部心理活动的外部表现,心理是支配和调节行为的精神活动。
9、意识是能为个体所清晰觉察的心理活动。
人的心理除有意识外,还有无意识现象.无意识指人们在正常情况下觉察不到,也不能自觉调节和控制的心理现象.10、心理学产生的哲学背景笛卡儿----—唯理论,洛克————-经验论11、西方心理学的理论流派德国著名心理学家冯特1879年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创建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实验室,这是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1)构造主义(2)机能主义(3)行为主义(4)格式塔心理学(5)精神分析学派心理学的主要发展趋势:(1)认知心理学(2)人本主义心理学第二章教育心理学与高等教育心理学1、教育心理学是一门介入社会与自然,应用与理论之间的交叉学科。
2、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校情境中学生与教师的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第一章心理学概述一、名词解释:1、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及其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心理现象又称心理活动。
2、个性心理:是指表现在一个人身上比较稳定的心理特性的综合,是一个人总的精神面貌,反映了人与人之间稳定的差异的特征。
3、第一信号系统:用具体事物作为条件刺激而建立的条件反射系统。
“望梅生津”4、第二信号系统:用语词作为条件刺激而建立的条件反射系统。
“谈虎色变”5、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它是一种最简单的心理现象,是认识的起点。
6、知觉:是在感觉的基础上产生的,它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整体属性的反映。
7、感受性:感觉器官对适宜刺激的感觉能力。
8、感觉阈限:刚刚能引起感觉或差别感觉的刺激量。
9、差别阈限:刚刚能引起差别感觉的刺激物间的最小差异量,又称最小可觉差。
10、差别感受性:能够感受刺激之间这一最小差异量的能力。
11、感觉适应:由于刺激对感受器的持续作用而是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
12、感觉对比:是同一感受器接受不同的刺激,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
13、感觉后效:在刺激作用停止后暂时保留的感觉现象。
14、知觉的选择性:是指当面对众多的客体时,知觉系统会自动地将刺激分为对象和背景,并把直觉对象优先地从背景中区分出来。
15、知觉的理解性:是指人以知识经验为基础对感知的事物加工处理,并用语词加以概括赋予说明的加工过程。
16、知觉的整体性:是指人根据自己的知识经验把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客观事物的多种属性整合为统一整体的过程。
17、知觉的恒常性:是指客观事物本身不变,但知觉条件在一定范围内发生变化时,人的知觉映像仍相对不变。
18、记忆:是人脑对过去经验的保持和再现。
19、无意识记:是事先没有预定目的,也不需要运用任何有助于识记的方法和意志努力,自然而然的识记。
20、有意识记:是有明确的实际目的,并运用一定方法的识记,在识记过程中还需要一定的意志努力。
21、机械识记:是根据材料的外在联系,采取多次重复的方式所进行的识记,即平时所说的死记硬背。
《心理学概论》第一章绪论一、心理学概念: 研究心理现象产生、发展和变化规律的科学。
二、心理学的内容——心理现象1. 心理活动过程: 主要由认知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所构成。
2. 个性:主要由个性心理特征和个性倾向性构成。
三、心理学的两大任务1. 理论任务: 通过对自身对象的研究, 不断深入地揭示心理与外部世界、心理与脑的关系及其起源的奥秘, 从而用最新的研究成果进一步论证辩证唯物主义的正确性。
2.实践任务:通过对心理活动及其发生、发展、变化规律的揭示, 去解决各个实践领域中凡是与人的心理活动密切关联的问题。
四、心理学与教育的关系1. 掌握心理学, 可以提高教育工作的自觉性、有效性2. 教育可促进心理学的发展3.当代教改的目的是为了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 挖掘学生的内在潜能, 教学生学会学习, 具备自主学习的能力。
五、心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1. 观察法: 指由研究者观察和记录个体或团体的行为, 来分析与其有关因素之间的关系。
可分为自然观察法和实验观察法。
2. 实验法: 指研究者认为地、有目的地控制和改变某种条件, 使被试产生一定心理活动, 从而进行分析的一种研究方法。
可分为实验室实验法和自然实验法。
3.测验法:以心理测验为主要工具, 测量个体的能力、人格方面的特征, 从而分析它们与其他变量之间的关系。
4.调查法: 就某一问题要求被调查者回答他个人的想法或做法, 以此分析、推测团体心理趋向的研究方法。
可分为问卷法和访谈法。
5. 其他研究方法个案分析法: 以个人或一个团体为研究对象的方法。
产品分析法: 指通过对活动的产品或作品进行分析来揭示人的心理与行为特点的研究方法。
档案研究法:运用以前的相关信息, 研究心理与行为问题的方法。
六、西方心理学的主要流派(了解): 结构主义心理学(冯特奠基、铁欣纳代表)、机能主义学派(美国詹姆士创始、杜威和安吉尔代表)、行为主义学派(华生创始)、格式塔心理学(德国韦特海默首创、考夫卡和科勒代表)、精神分析心理学(弗洛伊德创立)。
(完整版)《普通心理学-彭聃龄》知识要点-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普通心理学-彭聃龄版》知识要点第一章心理学概论1、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的一门科学,主要研究个体心理的,包括认知、情绪和动机、能力和人格。
也研究团体和社会心理。
2、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人的心理现象包括哪些方面1)心理学主要研究心理想象的一门科学,既研究动物的心理也研究人的心理,而以人的心理现象为主要研究对象。
既研究个体心理也研究团体和社会心理。
2)人的个体心理现象的三个重要方面:认知、情绪和动机、能力和人格。
3、心理与行为、意识与无意识的关系是什么?1)心理与行为:行为是有机体的反应系统。
它有一系列反应动作和活动构成。
行为不同于心理,但又和心理有着密切的联系。
行为总是在一定的刺激下产生的,而且引起行为的刺激常常通过心理的中介而起作用。
不理解人的内部心理过程,就难以理解外部行为;心理支配行为,又通过行为表现出来。
心理学研究的一条基本法则就是通过外部行为推测内部心理过程。
在这个意义上,心理学有时也叫做研究行为的科学。
2)意识与无意识:人的意识是由人的认知、情绪、情感、欲望等构成的一种丰富而稳定的内在世界,是人们能动的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内部资源。
人不仅能意识到客体的事物,而且还具有自我意识。
低等动物没有自我意识,婴儿的自我意识也没有发展起来。
自我意识具有分析和评价自我的能力。
人的心理除意识外,还有无意识现象。
无意识是人们在正常情况下觉察不到,也不能自觉调节和控制的心理现象。
如,人在梦境中产生的心理现象主要就是无意识的。
人平常都是在意识的支配下工作、学习和生活。
只有精神错乱,大脑损伤的人病人,他们的行为才失去意识的控制,而完全为无意识的欲望所支配。
4、心理学要研究哪些问题?人的心理现象是非常复杂的,可以从不同的方面和角度进行研究。
但概括起来主要研究的问题是:1)心理过程;2)心理结构;3)心理的脑机制;4)心理现象的发生与发展;5)心理与环境。
心理学概论总复习资料【第一章心理学概述】主要心理学派:1.行为主义学派创始人:XXX;新行为主义学派的代表人:XXX主要观点:①反对研究意识,主张研究行为;②将刺激—反应(S-R)作为解释人的行为的一切工具;③强调心理学研究要采用客观实验方法,而不使用内省法;2.精神分析学派创始人:XXX主要观点:①人的心理包含两个主要部分:意识和无意识。
意识是能够察觉到的心理活动,无意识包含人的本能冲动以及出生后被压抑的欲望,介于意识和无意识之间的一种心理状态叫做前意识。
②人的心理结构分为三个层次:本我(快乐原则)、自我(现实原则)、超我(道德原则),并认为三者发展平衡就会形成健全的人格,否则就会导致精神疾病的发生。
3.人本主义心理学(第三势力)代表人物:XXX、XXX主要观点:①着重研究人的价值与人的发展②关心人的本性、潜能、尊严与价值③人的本质是好的④人有自由意志和自我实现的需要,因此只要有适当的环境,就会力争达到某些积极的社会目标;4.熟悉心理学派代表人物:XXX,XXX等主要观点:①把人看作一个类似计算机的信息加工系统。
②从信息输入、编码、转换、储存和提取等加工过程来研究人的认识活动。
③强调计算机模拟心理过程。
【第三章注意与意识状态】一、注意的概念:注意是个体心理活动对一定事物的指向与集中;二、注意的基本特征:①指向性:指人在每一瞬间,其心理活动选择了某个对象而忽略了另一些对象;②集中性:指心理活动停留在一定特定对象上,对其进行深入加工三、注意的种类:(一)不随意注意(无意注意):含义:指没有预定目的、不需要意志努力、不由自主地对一定事情所发生的注意。
如上课时,教室门被推开,一个穿红衣服的人突然站在门口,大家都不由自主的转头去看那个人。
(不随意注意是注意的初级表现,人和动物都具有不随意注意。
)原因:1.刺激物的特点。
刺激物的新异性、强度和刺激物的运动和变化,刺激物之间的比较等都市影响不随意注意。
2.个体自身的状态。
心理学概论各章知识重点总结河大李佳乐Q Q187211957名词解释: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的发生、发展与变化规律的科学)、感觉、性格、能力(指成功地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须的那些心理特性,是个性心理特征的综合表现)、记忆表象、气质、挫折、注意的动摇、定势、观察法、感觉的适应性、注意的迁移、创造性思维、观察法、发散思维、有意注意、功能固着、组块简答:什么叫心理学/心理现象、分析:狼孩第一章绪论重点:什么叫心理学(现象)?1、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的发生、发展与变化规律的科学2、心理现象包括心理活动过程和个性(图)3、艾宾浩斯说:心理学有一长期的过去,但仅有一短期的历史。
心理学正式作为一门科学分支是以1879年冯特在德莱比锡大学建立世界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为标志。
4、心理学的理论任务是通过对自身对象的研究,不断深入地示心理与外部世界、心理与脑的关系及其起源的奥秘,从用最新的研究成果进一步论证辩证唯物主义的正确性。
5、心理学的实践任务是通过认识和掌握客观事物的发展规律,积极地适应环境,主动地改造环境,通过对各种资源的科学开发,创造出新事物。
6、心理学的建立根植于哲学和自然科学国揭而7、心理学与教育的关系①掌握心理学,可以提高教育工作的自觉性、有效性②教育是促进心理学发展的重要因素③当代教学改革的目的是为了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挖掘学生的内在潜能能,教学生学会学习,具备自主学习的能力8、重点:心理学主要研究方法①观察法(包括自然观察法和实验观察法)自然观察法:指研究者在一种完全自然的状态中对被观察者的行为进行观察实验观察法:将被观察者集中在特定的实验室中,让其自由活动或规定一些特定的任务让他们去完成,对一些特定行为进行仔细而系统的观察。
②实验法(包括实验室实验法和自然实验法)实验室实验法:在特定的实验室中,借助各种仪器设备,严格控制各种条件而进行的实验研究。
自然实验法:在实际生活中进行研究的试验方法。
心理学每章知识点心理学是研究人类思维、情感和行为的科学,它涵盖了广泛的主题和理论。
以下是心理学的每章知识点的概述,以及每个知识点的重要性和应用。
第一章:心理学的历史和方法学在这一章中,学生将了解心理学的起源、发展和研究方法。
重要的知识点包括心理学的不同流派和学派、研究设计和方法、伦理原则和数据分析。
这些知识点对于理解心理学研究的有效性和可靠性非常重要,同时也有助于学生理解心理学研究的应用价值。
第二章:神经科学和生物心理学这一章主要介绍神经系统和大脑对行为和思维的影响。
学生将学习大脑的解剖结构、神经元的功能以及神经递质的作用。
了解这些知识点有助于学生理解大脑如何控制我们的行为、思维和情感,并了解神经系统的疾病和障碍。
第三章:感觉与知觉感觉与知觉是我们获取和理解世界信息的过程。
这一章介绍了感觉系统、感觉心理物理学以及知觉的构造。
学生将了解到感觉和知觉如何被我们的感官器官、大脑和心理过程所影响。
这些知识对于理解人类对外界刺激的感知过程以及知觉错觉的形成非常重要。
第四章:意识和觉醒这一章主要涵盖人类意识和觉醒的研究。
学生将学习到意识的定义、意识状态的变化和意识的神经基础。
这些知识点将帮助学生理解不同意识状态(如睡眠、梦境、催眠和药物影响)对我们的认知和行为的影响。
第五章:学习学习是心理学中的关键概念,它涉及到我们如何获取新的知识和技能。
这一章将介绍条件反射、操作性条件反射和认知学习的理论和实践。
了解这些知识点有助于学生理解人类学习的基本原理,以及如何利用这些原理来改善教育和培训方法。
第六章:记忆记忆是指我们将信息存储和检索的能力。
这一章将讨论记忆的组织、存储和检索过程。
学生将了解到记忆的类型、记忆的修正和记忆问题的原因。
这些知识对于学生理解记忆是如何影响学习、决策和问题解决的过程非常重要。
第七章:思维和语言思维和语言是我们生成和表达思想的工具。
这一章将介绍不同的思维模式和思维错误,并探讨语言的组织和发展。
第一章导论第一节心理学的研究领域和学科性质一、心理学的研究领域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
心理是人脑的机能,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主观反映。
根据研究的目的(以建立系统的理论还是实际应用)把心理学分为理论心理学与应用心理学两大类。
理论心理学旨在探讨人或动物的行为和心理的变化的原理和规律;应用心理学旨在研究心理学在现实社会和生活中的实际应用。
理论心理学包括普通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发展心理学、生理心理学、比较心理学和实验心理学等。
普通心理学探讨心理学基本原理(心理的实质问题与心理的结构问题)和心理现象一般规律。
它主要是通过对正常成人的心理活动的研究来揭示心理现象的一般规律的。
社会心理学是研究个体和群体的社会心理现象的心理学分支。
发展心理学是研究个体心理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
按不同的年龄阶段,可进一步分为幼儿心理学、儿童心理学、少年心理学、青年心理学、成年心理学和老年心理学。
生理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和行为产生的生理过程的心理学分支。
比较心理学是研究动物行为进化的基本理论和不同进化水平的动物的各种行为特点的心理学分支。
实验心理学是在实验室控制条件下,借用科学的实验方法,研究人及动物心理和行为的一门心理学分支。
应用心理学包括教育心理学、咨询心理学、管理心理学、消费心理学、环境心理学、法律心理学等。
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教育和教学过程中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心理活动现象,及其产生和变化规律的心理学分支,是一门介于教育科学和心理科学之间的边缘学科。
咨询心理学是研究心理咨询的过程、原则、技巧和方法的心理学分支。
管理心理学是研究管理活动中的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
消费心理学是以大众的消费行为为研究对象,研究消费者购买、使用商品过程中的心理与行为规律的学科。
环境心理学是研究环境与人的心理和行为之间关系的一个应用社会心理学领域。
法律心理学是研究与法律有关的各种人的心理活动规律的一个应用社会心理学领域。
二、心理学的学科性质(1)自然科学的性质,可从研究对象、历史渊源和研究方法方面得到说明。
心理学章节归纳总结第一章:【绪论】心理学概论: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里现象及其发生,发展变化规律的科学心理现象:心理过程个性心理个性特征中具有核心意义的特征是性格,最为稳定的特征的是气质心理学源于哲学1866年。
布罗卡发现了位于额叶的“言语运动中心”科学心理学的诞生,冯特于1879年在莱比顿大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研究室弗洛伊德创立的精神分析心理学则强调对人的异常行为进行研究,特别强调心理学要研究无意识心理现象第二章:【心里的实质】心里的概念:心理是脑的机能,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主观能动的反映心理现象作为脑的机能是以活动的形式存在的,它以脑的神经活动为物质基础反射的概念:是有机体借助神经系统对内外刺激所作的规律性反应。
是人和动物适应环境的基本方式高级神经活动的基础过程就是兴奋过程和抑制过程高级神经活动三个基本特征:强度平衡和灵活性神经生理实验证明,大脑皮层可分为三大区域,即:感觉区运动区联络区“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这种心理属于条件反射第三章:【感觉与知觉】通常在微弱的刺激物的持续作用下,可以使感受性提高,在强烈刺激物的持续作用下,可以使感受性降低感觉适应:入芝兰之室。
久闻不知其香感觉对比的概念:是同一感受器接受不同的刺激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这是同一感受器中不同刺激效应相互影响的表现联觉:看到红,橙,黄色使人产生温暖的感觉的现象,蓝,青,绿产生寒冷的感觉。
军事上的伪装,混淆对象与背景的差异,主要利用知觉的选择性这一特性的规律一支白粉笔,无论把字置于明处还是昏暗处,人们都会吧它的知觉为是白粉笔,这种知觉特性被称为恒常性错觉的概念:在特定条件下对事物产生不正确的知觉第四章:【注意】注意的基本特征:指向性和集中性注意的指向性:心理活动有选择的反映一定的对象而离开其他的对象,反映了心理活动的对象和范围。
即使集中注意,感觉的清晰度也会发生周期性,有节律的变化,这种现象称为注意的起伏直接兴趣是引起无意注意的主要原因,间接兴趣则是保持有意注意的重要因素排除无关刺激的干扰,是维持有意注意的重要因素无意注意的影响因素:客观刺激物本身的特点【主要】:刺激物的强度刺激物之间的对比关系刺激物的活动和变化刺激物的新异性人的主观原因:需要和兴趣情绪和精神状态知识经验与期待第五章:【记忆】记忆的概念:记忆的一般心理学定义:记忆是人脑对经历过的事物的反映,信息加工的观点;认为记忆是人脑对所输入的信息进行编码,贮存和提取的过程感觉记忆:只能讲来自各个感官的信息保持几十到几百毫秒通过复述可使信息从短时记忆进入长时记忆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表明,遗忘规律是先快后慢,呈负加速度倒摄抑制:后学习的材料对保持和回忆先学习材料的告饶作用表象的概念:是感知过的事物不在面前时在头脑中出现该事物的形象,一般是由其他事物或成语而唤起的表象的基本特征:直觉性概括性可操作性第六章:【思维及问题解决】思维的概念: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及其内在规律的概括和间接反映思维的种类:根据思维的凭借物——动作思维形象思维抽象思维根据思维探索目标的不同方向_聚合思维发散思维分析与综合是思维最基本过程鲁迅在《阿Q正传》中塑造的阿Q形象,是一种创造想象实现没有预定目的,不自觉的想象,称为无意识想象第七章:【意志】意志的概念:是为了实现一定的目的,自绝地组织自己的行为,并与客服困难相联系的心理过程意志的培养:针对不同类型采取不同的措施明确目的增强责任感参加实践获得经验从小事做起加强自我锻炼融入集体获得归属感第八章:【情绪与情感】出乎意料的紧张与危急状况下出现的情绪状态称为应激激情是一种强烈的,爆发式的,短暂的情绪存在形式美感:是根据一定的审美标准评价事物时所产生的情感体验情绪与情感:区别情绪出现早,并且更多是与人的生理需要满足与否相联系的体验情感出现晚,更多与社会性需要满足与否相联系的体验情绪带有情境性,不稳定性情感既具有情境性,又具有稳定性和长期性,也不可能为情景所左右情绪具有冲动性和较明显的外部表现情感则更多是内心的体验,很少有冲动性,且不易轻易流露出来联系情绪是情感的外在表现,情感是情绪本质内容情绪的变化又往往受情感倾向性,深刻性所制约第九章:【动机和价值观】需要的概念:是个体在生活中感受到某种欠缺而力求获得满足的一种紧张状态马斯洛的需要层次概念:基本生理安全与秩序归属与爱尊重认知和审美自我实现动机的概念:是由特定目标与内在需要相结合而形成的引导,激发和维持个体行为的明确的内在心理倾向引起动机的内在条件是需要动机强度与解决问题效率之间的关系是呈倒U型曲线第十章:【性格】性格的概念:一个人对待现实的稳定态度和与之相适应的习惯化的行为方式中具有核心意义的个性心理特征性格是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其中遗传因素是性格的自然前提,环境因素对性格的形成和发展起决定作用“人心不同,各知其面”,这句话为人格的特征作了最好的诠释第十一章【气质】气质概念:气质是指人的心理活动典型而稳定的动力特征浪子燕青聪明过人,灵活善变,使枪弄刀,结交朋友等无所不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