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住宅区植物配景若干原则分析
- 格式:doc
- 大小:52.50 KB
- 文档页数:10
高品质住宅区景观植物配置的生态学原理城市是一个巨大居住环境,而居住区相对于城市是一个小的居住环境,在这个小居住环境中植物应该怎么配置,选择所需要植物的基本要求是:1、适地适树原则①针对城市污染比较严重,环境相对恶劣,栽种植物是要选择适性强、耐修剪、不影响城市卫生;②以乡土树种为主,它们是城市周边长期生存下来得植物,对城市的环境适应,可以作为小区选种的主要植物。
其次要做到乡土树种与外来树种之间的搭配,可以在提高景观设计中植物多样化的同时强化小区内生态环境,当然在对植物的选择中不能只注重生态原则,还需要兼备优良的观赏价值;③温度是影响植物生长发育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制约着植物生长发育速度以及体内一切生理生化变化。
每一种植物都在一个温度范围内生长。
在这个范围内温度升高,植物的生理反应加快,生长发育加速,反之亦然。
空气中的湿度和水分对植物生长也起很大的作用。
然而不同的植物种类,由于长时间生活在不同水分条件环境中,形成了对水分需求关系上不同的生态习惯和适应性,呈现出一定的特性,由此产生出不同的植物景观。
如水生植物、湿生植物、旱生植物、中生植物。
2、多样性原则①在适地适树的原则基础上,应该尽可能增加所选择植物的群落,在群落里增加植物的种类。
②大多数住宅小区的植物配置多以简介明快为主,以大面积的块状草坪,配以修剪成成型的观叶灌木,如小叶黄杨、大叶黄杨、冬青、海桐等。
为了达到良好的采光不选用大型乔木,可以选中一些常绿或落叶小乔木,配合绿色草地疏种、散植。
③植物配置时为了避免颜色单一,在植物搭配的时候可以着重突出植物根据不同季节开花的特点,在选择植物的时候不仅可以突出季节性,还能做到三季有花、四季常绿。
不同的植物相继开花,既延长了小区内欣赏花期时间,还增强了景观效果时效性。
同样植物的果实也是可以用来欣赏的,结合以上两种特点,可以按观花、观果选择的景观植物有:西府海棠、羽扇豆、红花芦莉、凤仙花、刺桐、火棘、月季、合欢、紫玉兰、桂花、紫藤、石榴、构骨、白玉兰等。
高级住宅区植物配景若干原则浅析两千多年前古罗马的建筑师维特鲁威在《建筑十书》中诠释了建筑的品质坚固、实用和美观。
当今,人们理解高品质房的内涵就更加丰富:以物质层面的适用性能、安全性能、耐久性能、环境性能和经济性能为品质基础,追求精神层面的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自我的和谐统一。
而园林植物是美化和改善人类生存环境不可缺少的重要资源。
园林植物是指一切具有观赏价值的植物,包括乔木、灌木和花卉,甚至草坪地被。
植物观赏包括:观赏植物的叶片、枝干、花朵、果实和毛刺等;观赏植物的姿态、色泽、形状、气味等;观赏植物的配置及季相景观等,也包括观赏人们赋予植物的各种人文内涵等,这些都能给人带来某种心理和生理的愉悦与享受。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对环境特别是城市居住环境的绿化、美化、净化、香化的要求也越来越苛刻。
建筑物的建筑面积、层次朝向、结构及建筑物的外观风格和居住环境尤为受到业主的重视,计划经济时代人们并不注重的景观环境现已成为大多数住户选房时必须考虑的因素之一。
对景观环境的重视度在高收入阶层选房时尤为突出,特别是别墅、排屋及毗邻广场公园等高档住宅区的景观要求,已由原来单纯的绿化上升为美化,更深层次地发展到艺术的景观环境及人文景观的挖掘,而对于大环境的重视也使居住环境向“返璞归真”的生态环境发展。
在景观环境的发展中,始终离不开人类对自然艺术美的追求,特别是离不开自然景观造景要素中植物造景的追求。
在别墅、排屋、高档公寓的居住环境中,植物造景除了设计主题与建筑风格必须统一外,还必须与其所处位置、地理环境相协调,因地制宜与周围环境和原生植物环境相互和谐是主要的,因此植物造景的植物配置也有一定的差别。
同时,建筑也是户内不同格局与外在形式的统一体。
户内不同格局是指户型空间、隔墙、过道、走(电)梯间等未来理想人居的客观空间。
户内不同格局的制定主要是设计师通过户型内面积的分配,生活、休闲空间的规划,在充分考虑居住空间的使用功能上,强调居住的舒适性来实现的,因而具有很大的客观制约性。
居住区绿化植物搭配原则[浅谈居住区绿化植物的选择与配置]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日益加快,城市环境不断恶化,人们对居住区的绿化植物的选择与配置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由于居住区环境比较复杂,与植物相互制约的因素多,因此绿化植物的选择配置应结合各种制约因素综合考虑,合理选择。
通过对绿化植物选择与配置现状的研究,指出影响绿化植物选择与配置选择的因素和原则,并对此分析在选择配置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居住区绿化植物选择配置的发展优化建议,努力创建生态和谐的居住区绿化环境。
1、居住区绿化植物选择配置的影响因素居住区绿化植物的选择受到了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的双重制约,这两个因素直接影响着居住区绿化植物选择配置的质量。
1.1自然因素影响居住区绿化植物选择配置的自然因素包括:气候、水和土壤。
气候条件是指居住区的温度、湿度、降水量、光照等几个万面的因素。
气候条件不仅影响绿化植物的选择配置,还影响绿化植物景观配置效果,如植物本身形态选择、树木生长活力、植物的高度、户外场地的使用和用以缓解恶劣气候的绿色植被。
水条件是指居住区地段的供水情况和天然水域情况,如居住区内的人工湖、喷泉、或是附近的江河。
水是植物生长的基本条件,也是影响生长发育、繁衍生殖、植物形态结构等重要的生态因素。
在选择绿化植物种类时,应充分考虑居住区中水条件与植物对水的需求的匹配。
土壤为植物的生长发育繁殖提供所必须的营养物质。
不同种类的植物对土壤的要求不同,例如土壤的酸碱性,在选择外来植物时,要使居住区内土壤情况满足植物酸碱度的需求。
1.2社会因素居住区绿化植物的基本价值就在于满足人们社会生活的需求,因此,居住区绿化植物的选择配置受社会因素的制约。
社会因素包括居民的生理、心理需求,居民的行为习惯。
居民的生理、心理需求是绿化植物选配时要考虑的重要因素。
作为人为设计的居住环境,在设计选择是要了解居住区内人们的要求,最大限度满足居民生活娱乐的要求,以及居民接近自然的心理需求。
住宅区园林绿地的植物配置原则1、满足住宅区园林的审美功能。
首先要与总体布局及周围的建筑物相协调,因地造景,因势造景;其次,意境要明确。
根据园林植物的特性和人们赋予植物不同的品格、个性进行植物配置,可以表现出鲜明的意境。
以花木、山石、地被相结合,自然错落的布局手法,形成一幅生动的立体图画。
要做到变化与统一相协调。
园林植物配置,既要丰富多彩,又要防止杂乱无章。
应当从大处着眼,进行总体规划,确定主题思想,然后进行具体设计,形成多样而统一的整体。
做到主次分明,高低搭配相结合,使得层次分明,主题突出。
充分利用植物的色、香、姿、韵等特色及时空变化规律创造美的境域。
2、因地制宜,植物选种。
要使园林植物的生态习性和栽培条件基本适应,以保证植物的成活和正常生长。
植物选择应以乡土树种为主,引种成功的外地优良植物为辅,根据功能与造景要求合理配置其他植物,这样不但经济,而且成活率高,还可以充分显示出园林的地方特色。
3、空间处理,创造良好的整体效果。
住宅区除了中心绿地以外,其他大部分都是住宅前后,其布局大都以行列式为主,形成了平行、等大的绿地,狭长空间的感觉非常强烈。
为此,植物配置时,可以充分利用植物的不同组合,形成不同大小的空间。
另外,植物与植物组合时,应避免空间的琐碎,力求形成良好的整体效果。
植物配置应做到速生植物与慢长植物相搭配,以解决远近期的过渡问题,但配置时要注意不同树种的生态要求,使之成为稳定的植物群落。
4、注重植物搭配手法,达到良好的线面效果。
由于住宅区绿地内线条较多,如道路、围墙、居住建筑等,因此植物配置时,可以利用植物林缘线的曲折变化、林冠线的起伏变化等手法,使平行的直线条形成丰富的自然曲线。
植物搭配时,根据生态园林的观点,不仅要有上层、中层、下层植物,而且要有地被植物,使之黄土不见天,形成一个饱满的植物群落。
而在这一群落的每一种植物,必须达到一定的数量,形成一个块面效果,植物的种类不宜过多,而开花、矮小、耐修剪的花灌木应占较大的比例。
住宅景观绿化植物配景原则分析摘要:不管是住宅还是公园的绿化植物配景都十分重要,传统的住宅规划现如今就已经不能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住宅要求,这也代表了我国人们的生活正在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住宅区不同于公园以及街道,住宅景观绿化植物配景应当更加注重以人为本,功能和美观并存,不同的地区不同住宅拥有不同的特点,应当将地方特点融入住宅景观绿化植物配景的设计当中。
基于此,以下对住宅景观绿化植物配景原则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住宅景观;绿化设计;植物配景原则;引言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逐渐提高,园林绿化也就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重视,住宅景观绿化设计是指以创造美、环境美、自然美为基本原则,通过对各种艺术手法的合理运用,应表现出鸟语花香、贴近自然的效果。
在住宅景观绿化工程的主体就是植物配置,同时植物配置原则也是绿化工作中最为关键的一各环节。
因此,住宅景观绿化设计植物配景原则直接影响着城市居住环境的质量,展开对其的探讨具有十分重要的必要性。
1住宅景观绿化设计植物配景原则基本要求与其他设计一样,在住宅景观绿化设计植物配景原则中也强调阴阳协调的基本原则,根据住户的个性化需求来进行建筑物外部景观绿化的设计。
例如,一个花园的设计应当是以绿色为主,但如果只运用绿色则会不可避免地产生单调性和审美疲劳。
建筑设计师应当充分考虑如何更好地运用色彩美的概念来进行住宅景观绿化设计。
除此之外,在进行住宅景观绿化设计时还要充分秉持着贴近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基本准则。
据调查结果显示,我国下一阶段的发展目标在于建立节约型社会主义社会,而城市居民对住宅区的需求也受节约型社会的影响,因此应当充分考虑如何才能保障房地产的开发质量,加强房地产开放企业对住宅景观绿化设计的重视程度,从根本上提高城市居民的居住环境。
2现代化住宅景观规划设计原则2.1“以人为本”满足人的各个方面的需要的原则园林景观虽然着重设计,但是设计过程中涉猎的学科也非常多,住宅景观绿化植物配景体现的更加明显,因为住宅景观主要是以住户为主,以人为本,为住户带来视觉的美感的同时也要考虑到住宅区需要的功能,不光要美观,还要与人方便。
小区园林绿化景观设计原则方法与植物多样性应用小区园林绿化景观设计在城市环境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可以改善居民生活质量、提升房地产价值并且保护生态环境。
本文将重点介绍小区园林绿化景观设计的原则和方法,以及如何应用植物多样性来打造丰富多样的绿化景观。
1. 适应性原则:根据小区所在地的气候、土壤条件以及周边环境特点,选择适应性强的植物品种进行绿化设计,确保植物能够适应环境并生长良好。
2. 生态性原则:通过合理设计和布局,使绿化景观与周围的生态环境相互协调,形成良好的生态网,提供适宜的生活环境,增加生物多样性。
3. 疏密平衡原则:根据小区的规模和功能需求,合理控制绿化面积和植物种植的密度,使绿化景观呈现出疏密有致的美感。
4. 显著性原则:在小区的重点区域和路径上设置特色植物和景观元素,突出绿化景观的主题和亮点,增加视觉效果和观赏价值。
5. 可持续性原则:选择抗逆性强、生长快速并且易于维护的植物品种进行绿化设计,提高植物的生存率和景观的可持续性,减少后期维护成本。
二、植物多样性的应用1. 植物选择:根据景观设计的需要和地方条件,选择不同种类、形态、色彩的植物进行组合,打造丰富多样的绿化景观。
可以选择具有美观花朵的花卉、高大挺拔的乔木、茂密的灌木和各类地被植物,以及带有观赏价值的植物品种。
2. 色彩搭配:通过合理搭配不同颜色的植物,创造出丰富多彩的景观效果。
可以利用颜色的对比和互补,使景观更加鲜明立体,给人视觉上的享受。
3. 植物组合:将不同形态、高度和生长习性的植物进行组合,打造出层次感和空间层次感,形成丰富多样的绿化景观。
可以组合乔木与灌木、地被植物与观赏草等,营造出丰富的层次与景观效果。
4. 空间利用:根据小区的不同空间和功能需求,合理利用不同区域的植物,打造出多样化的景观效果。
可以在小区入口设置醒目的花坛、在公共空地种植花草树木,提供休闲与娱乐场所等。
5. 生态保护:在绿化景观设计过程中注重保护和增加生物多样性。
中高档小区的植物配置检查剖析当前,跟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住所面积的不停的扩大,对居住小区的环境要求也愈来愈来高。
居住区是人们生活环境的主要空间,也是人们立足呼吸的主要场所,所以居住区绿化应表现以人为本,创立出环境优美,富裕自然风光的温馨花园,真实成为居住舒坦、空气清爽、绿意盎然、桃红柳绿的户外起居室,让人们能够体验到一种与大自然和睦共处的绿色、健康的美好生活。
自己在对中高档小区的观光和检查中,认识到了植物在小区绿化中的作用和搭配,本文就植物配置在小区中运用做一些浅谈。
一、植物配置的重要作用植物―― 尽人皆知,它对改良城市天气环境有着不行代替的作用。
它能降低酷热的气温,提升空气的相对湿度,减少噪音,吸滞灰尘,汲取有害气体,净化空气等。
除了这些生理功能外,植物还拥有不行代替的心理功能,植物自己拥有形态美、色彩美、季相美微风姿美,而艺术地运用这些特征来进行植物配置,就能创立出漂亮的自然景观。
它不单能表现平面、立面的美感,还可以表现运动中的美感,花开花落,树影婆娑,与成几何图形牢固的建筑物产生动与静的一致。
所以,植物造景和建筑造景应互相映托,扬长避短,给城市中的住所小区增加了生气和活力。
以园林绿化为主体的小区绿化,更能表现人居环境的和睦一致。
在一个相对固定的室外空间里,每日都要面对相对固定的环境,增加居住区四时景观显得较为重要,目的是让人们在不知不觉中感悟自然变化,春有花,夏有荫,秋有果,冬有青,令人们生活在一个随季节的环境,享受大自然里春的活力与漂亮,夏的浓烈,秋的绚烂,冬的宁静。
创立点、线、面相联合的各具特点的生态园林景观,为四周生活的居民供给一个优秀的游憩、休闲的绿色环境空间。
植物经过变化、一致、均衡、协调解韵律等配置原则进行搭配栽种后产生美的艺术、美的景观。
不一样的植物各有其特征。
叶有阔叶、针叶;树干有直、曲、钭和表面圆滑、粗拙等不一样;树枝有上仰、下垂或聚散之分;树冠有伞形、塔形、圆球形;花更有形状、色彩、气味等特点。
居住区绿化植物配置原则及方法植物配置原则:1.环境温度因素寒带地区多选择针叶树种作为主要树种如雪松,油松等在温带地区多选择阔叶常绿或者落叶树种如广玉兰,桂花等热带地区多选择热带树种如棕榈,蒲葵,椰子等,以营造不同地域风格的植物景观2.水分因素空气湿度较大的地区可用矮墙密布苔藓植物营造良好的生态景观效果3.绿化植物配置设计中的光照因素阳生造景中常用的阳生植物有木棉杨树柳树槐树油松耐阴鸡爪槭侧柏云杉八角金盘罗汉松珍珠海麦冬阴生蕨类植物棕竹龟背竹橡皮树4.绿化配置设计中的土壤因素酸性最具代表的是铁芒萁云南山茶白兰花茉莉枸骨高山杜鹃中性植物较多分布很广碱性新疆杨文冠果木槿木麻黄在植物选择,配置和具体栽植时,要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应注意乔木与灌木,常绿与落叶,速生与慢生植物的搭配,考虑景观整体效果和自然群落之间的和谐美学原则设计师要通过对不同植物材料的精心挑选和配置,运用对比衬托均衡起伏韵律等艺术手法,或孤植,或丛植,或成林成片的种植棕榈的挺拔飘逸,翠竹的清脆潇洒,鹅掌楸银杏乌桕的叶形叶色,月季紫薇的繁花,米兰桂花的芳香,梅兰竹菊的神韵都是造景的良好素材1 节奏和韵律有节奏有规律的布局形成韵律感2 比例和尺度设计者应巧妙利用地形变化让人有如下感觉:平静,深远雄伟,紧张开阔,惊险数从设计时遵循一些原则三株树的组合四株树的组合五株树的组合植物组合方式藤本植物的使用棚架式和花架式绿化:常用的藤本植物有紫藤,金银花,炮仗花,叶子花等墙面绿化:粗糙的墙面可采用枝叶粗大的藤本植物,如地锦,钻地风,较光滑的可采用叶形小的常春藤,凌霄等观赏草坪观叶为主如马蹄金,白三叶,红三叶,地毯草或修剪整齐的混播草坪游憩草坪草坪运动草坪耐践踏的混播草坪为主如:交通安全草坪黑麦草+早熟禾+高羊茅护坡草坪以耐贫瘠耐病虫害品种为主,如结缕草,野牛草(适宜坡度为2%~3%)专用绿化:幼儿园:选择树形优美,少病害,颜色鲜艳,季相变化明显的植物,如,红枫,椰子,金叶女贞,春羽等,还不能选择有刺有毒的树木,如夹竹桃,枸骨,火棘等中小学绿化:在建筑物周围,应考虑室内通风,采光的需要,靠近建筑物应在栽植较为低矮的灌木或花丛,如假连翘,小叶女贞,毛叶杜鹃,西洋杜鹃,八角金盘等,距离建筑物八米以上才可种植乔木,另外出入口是学校绿化的重点。
某小区植物配置方案1. 引言在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的今天,个人住宅面积越来越小,而小区内的绿化空间也变得越来越有限。
然而,植物作为大自然的馈赠,是小区内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合理配置小区内的植物,不仅可以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同时也能改善小区的环境质量。
本文将基于某小区的实际情况,提出一个可行的植物配置方案。
2. 绿化原则在选择小区植物配置方案之前,有几个绿化原则需要遵循: - 适应性:选择适应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植物,能够在小区环境中良好生长。
- 易养性:选择容易养护的植物,减少后期维护工作。
- 绿化效果:选择能够给小区带来显著绿色氛围的植物,提高居民的幸福感。
- 生态环境:注重选择能够吸收有害物质和改善空气质量的植物,改善小区的生态环境。
3. 植物配置方案3.1 公共区域公共区域是小区内面积较大且居民可以共同使用的地方,如公园、花坛等。
合理配置植物将能提升公共区域的观赏性和生态环境。
在公共区域的中央可以设置一个小型喷泉,喷泉周围植物可选择高大、观赏性较强的乔木,如雪松、柳树等。
这些乔木能够为公共区域带来绿意,同时也起到遮阳的作用。
在公共区域的四周可种植一些观赏性强、花期较长的灌木,如玫瑰、梅花等。
这些植物能给公共区域带来丰富的花卉景观,提升整个小区的美感。
3.2 小区入口小区的入口是居民和访客的第一印象,因此植物配置也需要特别注重。
在小区入口处可设置几株高大的盆栽植物,如珊瑚树、银杏等。
这些高大的植物能够增加入口处的纵深感,营造出一种独特的氛围。
同时,在入口处的花坛中可种植一些花期较长、花色艳丽的花卉,如康乃馨、郁金香等。
这些花卉能够为入口处带来活力和欢迎感,给人以温馨的感觉。
3.3 窗台和阳台窗台和阳台是居民的私人空间,也是他们与外部自然交互的重要场所。
因此,在窗台和阳台的植物配置上需要满足居民的个人需求。
居民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适合放置在窗台和阳台上的植物。
常见的选择包括多肉植物、绿萝、仙人掌等。
小区园林绿化景观设计原则方法与植物多样性应用
小区园林绿化景观设计是为了美化环境、提升居住者的生活质量而进行的一项工作。
在设计过程中,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和方法,同时应注重植物的多样性应用。
1.功能性原则:根据小区的具体需求,设计出符合居民生活、娱乐和休闲等功能的景观。
2.可持续性原则:考虑节能和环保因素,选择耐旱、耐寒、抗污染的植物,减少对资
源和能源的浪费。
3.生态性原则:倡导天然、生态的设计理念,注重植物的合理布局和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形成良好的生态系统。
4.美学原则:注重景观的美感和观赏性,选择植物的色彩、形态、纹理等要素与周围
环境相协调,创造出美丽的景观效果。
小区园林绿化景观设计的实施方法如下:
1.整体规划法:根据小区的整体特点和居民的需求,制定详细的设计方案,包括路网、广场、庭院、绿地等的布局和植物的选择。
2.功能分区法:将小区绿化区域按照功能进行划分,如休闲区、运动区、游憩区等,
根据功能需求选择合适的植物和景观元素。
3.形式创新法:通过创新的形式和材料运用来塑造独特的景观效果,如水景、雕塑、
景墙等,提升小区的整体形象和品质,增加居民的满意度。
1.植物选择多样性:应考虑植物的种类、颜色、花期、生长习性等因素,选择不同种
类的植物,以增加景观的层次感和丰富性。
2.植物布置多样性:在设计中,应合理分布植物,形成不同的景观区域,包括花坛、
草坪、林地等,增加景观的变化性和趣味性。
3.植物生态性:要注重植物的生态功能,选择具有抗污染、固土保水、净化空气等功
能的植物,促进生态系统的健康发展。
居住小区的植物景观配置及效果讨论摘要:笔者就目前居住小区的环境,谈几点对居住小区的植物景观配置的观点。
关键字:居住小区;植物;景观;配置Abstract: the author of residential area at present the environment, to talk about some of the residential area landscape plant configuration point of view.Key word: residential district; Plants; Landscape; configuration一、目前居住小区的植物景观特点1、居住小区的植物景观以绿化为主居住小区周边的陆地面积一般较小,因此,陆地的存在主要以绿化为主。
由于居住小区的建筑高度以及排列等各不相同,因此,建筑与建筑之间的空地便形成了居住小区的植物绿化带,尽管绿化带的面积相对较小,但是由于其分布的广泛,绿化呈现出多样性。
2、居住小区的植物景观以老人及儿童为服务对象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国家越来越注重老人及儿童的生活质量,由于老人以及儿童是憩息活动时间最长的一类人群,因此,居住小区的植物景观便以老人及儿童为主要的服务对象[6]。
居住小区的植物景观能够给老人、儿童营造一个良好的憩息氛围,提供良好的光照与空气,保障老人及儿童的生活质量。
3、居住小区的植物景观贴近居民的生活由于居住小区的植物景观都是依据居民的生活地而设计的,因此,居住小区的植物景观附近的居民便有了享用的权力。
居住小区的植物景观具有实用性和观赏性,由于居住小区的植物景观的“半私有”性,所以居住小区的植物景观要进行统一的管理,让居住小区的植物景观为更多的居民服务,达到绿化带改善居民生活空气质量的主要目的。
二、居住小区的植物景观设计存在的问题1、植物景观配置的主次不分明现代居民生活的环境中,由于居民植物景观设计者过分的追求植物的种类,造成了居住小区的植物错综复杂,忽略了居住小区绿化带的主要作用[1]。
高级住宅区植物配景若干原则浅析高级住宅区是人们追求舒适和品质生活的象征,一个优雅且宜居的环境是高级住宅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植物配景在打造高级住宅区的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对高级住宅区植物配景的原则进行探讨。
1. 植物选择原则在高级住宅区的植物配景中,选择合适的植物至关重要。
首先,植物应该具有观赏价值,能够为居民提供美丽的景观。
其次,植物的生长特性也需要考虑,植物应该容易管理和维护,不会给业主带来太多的负担。
最后,植物应该具有适应性强的特点,能够在不同季节和气候条件下生长良好。
2. 植物布局原则在高级住宅区的植物配景中,植物的布局直接关系到整个区域的美观和舒适度。
首先,植物的高度和大小应该协调一致,不宜有过于突出或过于低矮的植物。
其次,植物的色彩和搭配也需要注意,应该避免过多的颜色冲突,以营造和谐的视觉效果。
此外,要注意将植物合理地分布在区域中,以形成连贯的景观。
3. 植物照明原则在高级住宅区的植物配景中,植物的照明是不可忽视的。
合适的照明可以提升植物的观赏效果,并且在夜晚能够为居民提供美丽的景观。
因此,在设计植物配景时要考虑到照明设施的安装位置和方式,确保植物得到充分的照明。
4. 植物维护原则高级住宅区的植物配景需要定期维护和管理,以保持良好的景观效果。
在植物的选择和布局时,应该考虑到维护的便利性,避免选择需要大量人力和物力投入的植物。
此外,在设计时应该考虑植物的生长速度和扩展性,避免植物过快生长导致的维护困难。
5. 环境友好原则高级住宅区的植物配景应该符合环境友好的原则,遵循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在植物的选择上,应该优先选择本地适应性强的植物,减少对土地和水资源的消耗。
此外,应该合理使用肥料和农药,避免对环境造成污染。
总结起来,高级住宅区植物配景的原则包括植物选择原则、植物布局原则、植物照明原则、植物维护原则和环境友好原则。
在实际设计和管理过程中,应该充分考虑这些原则,以打造出美丽而宜居的高级住宅区环境。
试分析景观设计中园林植物的配置原则景观设计中园林植物的配置是非常重要的,它直接关系到整个景观的美感、生态环境、功能性等方面。
在进行景观设计时,园林植物的配置原则是设计师需要深入了解和把握的核心内容之一。
本文将试分析景观设计中园林植物的配置原则,希望能够给广大设计师提供一些实用的指导。
一、符合景观设计的主题和风格在进行园林植物的配置时,首先要考虑的是整个景观设计的主题和风格。
不同的主题和风格需要搭配不同类型的植物,以达到与整体设计风格的统一,使得植物能够更好地融入到景观中。
中式园林设计中通常会使用樱花、竹子、荷花等植物,而西式庭园则会使用玫瑰、薰衣草、马鞭草等植物,因此园林植物的配置需要根据景观设计的主题和风格进行选择。
二、考虑生态环境和气候条件在进行园林植物的配置时,设计师还需要考虑生态环境和气候条件。
不同的植物对于生长环境和气候条件有着不同的要求,因此需要选择适合该地区气候条件的植物进行配置。
在干旱地区需要选择抗旱的植物,而在湿润地区则需要选择喜湿的植物,以确保植物能够健康生长并且与周围环境相协调。
三、注重植物的功能性园林植物的配置不仅要考虑其美观性,也需要注重其功能性。
根据景观设计的需求,可以选择具有遮荫、隔离、保持土壤等功能的植物进行配置,满足不同的设计需求。
需要实现遮荫效果的地方可以选择高大的乔木,而需要进行隔离的地方可以选择茂密的灌木,以实现景观设计的功能性需求。
四、考虑植物的生长习性在进行园林植物的配置时,还需要考虑植物的生长习性。
不同的植物有着不同的生长速度和规模,因此需要根据植物的生长习性进行合理的配置,避免出现植物生长过快或者过密的情况。
还需要考虑植物的根系对于周围环境的影响,避免植物的生长对于园林设计的其他部分造成不利影响。
五、植物的色彩和材质搭配在进行园林植物的配置时,还需要考虑植物的色彩和材质搭配。
不同的植物色彩和材质可以营造出不同的景观效果,因此需要根据景观设计的需要进行合理的搭配。
景观植物搭配原则如下:
1.生态性原则:遵循生态的理念和利用生态造景的手法,
方案应充分表现出回归自然和崇尚自然的理念,把握好
植物与植物之间、植物与动物之间的关系,这样才能建
造出关系协调、生态平衡、环境优美的舒适空间。
2.适地适树原则:在植物选择上要以乡土植物为主,充分
考虑植物与环境的关系,保障植物健康生长。
3.文化性原则:不同地区都有适宜的植物种群,把当地植
物特色表现出来,有些地方植物被赋予了文化内涵更成
为一个地区的代表。
4.“次序与简约”的原则:绿化的设置除了突出自身的风格
外,必须做到多而不杂、简介明快、主次分明。
5.时效性原则:在植物配置时,要考虑长期与短期、开花
与结果、花色景观效果相结合,也要考虑达到预期效果
需要多长时间。
关于居住小区植物造景原则及风水理论探讨摘要:介绍了风水学理论在古代植物造景中的应用,包括植物种植方位、植物的象征意义、植物配置的均衡性及植物的季相变化等内容,并将这些理论结合运用到现代居住区植物造景中。
关键词:居住小区植物造景风水理论Abstract: the article introduces the theory of feng shui in ancient plant landscape application, including the plant growing position, the significance of the plants, plant configuration balance and plant season phase change, etc., and will these theories to use modern residential plant scenery.Keywords: residential area plant landscape geomancy theory1前言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高,人居环境已经成为全世界共同关注的话题。
根据联合国的统计,在2000年到2010年之间,全世界将有50%的人口居住在城市。
到2025年,世界城市人口的比例将会占到60 %,城市人口将会首次超越农村人口,人类将进入城市时代。
随着城市人口的不断增加,人们的人均绿地占有率不断下降,于是人们已经不在满足基本的生活居住环境,要求增加城市绿地占有率,并且要提高居住环境质量。
居住区是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一般约占城市总用地面积的35%左右,其绿地使用率是其它类型绿地的5-10倍。
居住区绿化的优劣,直接影响到居民的生活质量和一个城市的生态环境。
针对目前城市发展和居住小区的绿化情况,市民认为居住区环境是购房的首选因素。
由此看来,现在市民对居住区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特别体现在小区植物造景这一块。
居住区绿化植物配置及植物选择居住区绿地的植物配置是构成居住区绿化景观的主题,它不仅起到坚持、改良环境,满足居住功效等请求,而且还起到美化环境,满足人们游憩的请求的作用。
居住区绿化时植物配置还应当以生态园林的理论为根据,模仿自然生态环境,应用植物生理、生态指标及园林美学原理,进行植物配置,发明复层构造,坚持植物群落在空间、时光上的稳固与持久。
1、层次分明,配置多样。
在居住小区中进行植物配置时应当重视层次的搭配,注意植物配置的丰实度和层次感。
植物搭配要突出疏密之间的对照,植物应形成簇团状,不适合散点安排。
草坪铺地作为树木的背景请求显露出必定比例的面积,不适合采取灌木和乔木进行大面积笼罩。
树木在光照下形成的荫影轮廓应较完全地投在草坪上。
应用乔木、灌木、地被植物的混杂,配置出高、中、低的层次,使空间更灵动,赋予自然的节奏。
另外植物种类和栽培要多种多样,除途径两侧须要成行栽种树冠广阔、遮阴后果好的树木外,可多采取丛植、群植等伎俩,打破成行成列住宅群的单调感和呆板感,并联合途径走向、建筑等形成对景、框景、借景等,发明良好造景后果。
2、草花与彩色叶树种的应用。
草本花卉虽然管理繁琐,但是草花的色彩丰盛更容易人为进行居住区花境、花坛的造景,增添居住区内绿化情势。
在组合中必需斟酌到居住区中植物的色泽,花型,树形,树冠形状和高度等因素,相互和谐。
在大面积绿化造景的同时多应用颜色简练明快的彩色叶树种,在居住区绿化中的利用情势一般分为基本种植、孤植树、树丛、树群。
基本种植如选择紫叶小檗、金叶女贞等植物修剪成绿篱,组成各种图案或修剪成色带与建筑或草坪相配,情势简练,但后果突出。
而孤植树一般选择树姿精美,叶色明亮的树种,起到突出景观,领导视线的作用。
如高达挺立的银杏,摇曳多姿的鸡爪槭,红枫,色泽明快的金叶榆,紫叶李等都合适孤植于居住区绿地中。
3、居住区植物配置基调。
每一个居住区都有一个主题思想、视觉焦点,这就是我们所说的主景,对于居住小区设计来说必定要斟酌其焦点景物的配置,可以是水景,也可以是广场,也可以是植物造景只要能与环境相和谐就可以成为居住区植物配置的基调。
高级住宅区植物配景若干原则浅析两千多年前古罗马的建筑师维特鲁威在《建筑十书》中诠释了建筑的品质坚固、实用和美观。
当今,人们理解高品质房的内涵就更加丰富:以物质层面的适用性能、安全性能、耐久性能、环境性能和经济性能为品质基础,追求精神层面的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自我的和谐统一。
而园林植物是美化和改善人类生存环境不可缺少的重要资源。
园林植物是指一切具有观赏价值的植物,包括乔木、灌木和花卉,甚至草坪地被。
植物观赏包括:观赏植物的叶片、枝干、花朵、果实和毛刺等;观赏植物的姿态、色泽、形状、气味等;观赏植物的配置及季相景观等,也包括观赏人们赋予植物的各种人文内涵等,这些都能给人带来某种心理和生理的愉悦与享受。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对环境特别是城市居住环境的绿化、美化、净化、香化的要求也越来越苛刻。
建筑物的建筑面积、层次朝向、结构及建筑物的外观风格和居住环境尤为受到业主的重视,计划经济时代人们并不注重的景观环境现已成为大多数住户选房时必须考虑的因素之一。
对景观环境的重视度在高收入阶层选房时尤为突出,特别是别墅、排屋及毗邻广场公园等高档住宅区的景观要求,已由原来单纯的绿化上升为美化,更深层次地发展到艺术的景观环境及人文景观的挖掘,而对于大环境的重视也使居住环境向“返璞归真”的生态环境发展。
在景观环境的发展中,始终离不开人类对自然艺术美的追求,特别是离不开自然景观造景要素中植物造景的追求。
在别墅、排屋、高档公寓的居住环境中,植物造景除了设计主题与建筑风格必须统一外,还必须与其所处位置、地理环境相协调,因地制宜与周围环境和原生植物环境相互和谐是主要的,因此植物造景的植物配置也有一定的差别。
同时,建筑也是户内不同格局与外在形式的统一体。
户内不同格局是指户型空间、隔墙、过道、走(电)梯间等未来理想人居的客观空间。
户内不同格局的制定主要是设计师通过户型内面积的分配,生活、休闲空间的规划,在充分考虑居住空间的使用功能上,强调居住的舒适性来实现的,因而具有很大的客观制约性。
外在形式是指门、窗、阳台、檐口、屋顶和外立面线条、色彩等意蕴性的外在表现形式,是设计师在户内不同格局定势的基础上,运用一系列的物质手段,通过点、线、面,黑、白、灰及色彩等物质因素的存在,转化为感性外观的“人化的景观”,因而具有很大的主观创造性。
高品质社区必须包含一些良好的居住元素,比如户型、建筑设计、社区配套、环境、通风、采光、密度、居住氛围等等,由于项目规模大,加上有可利用的江景、山景景观资源,开发商可以有较大的空间来雕琢产品。
为了提高居住和生活质量,对户型、装修、配套、环境等极为挑剔。
如果说植物是高级住宅区最为自然天成的组成部分,那么建筑则是人工气息最浓的部分。
因此,植物造景对于协调建筑与自然环境之间的作用极其重要。
植物柔软弯曲的线条可以打破建筑的平直和呆板,以不同手法配置花草树木与形象丰富的园林建筑相配合,可以产生出千姿百态的园林景观。
一、主题性原则主题性原则在植物造景中起到纲领性的作用,是一个重要的基本性原则,是植物造景的思想体现,是其神之所在,这一处植物景观要表现什么样的主题,有时要比怎么样来表现主题显得更重要。
拿园林本身来说,植物造景的变化使高级住宅区的内容、形式、风格、功能与布局等方面都有所不同。
高级住宅区具有美化、教育、保健、防护、改善环境、游憩等功能。
同时,由于高级住宅区是为广大业主服务的,它的主要功能最重要的是为了改善和美化居住环境,所以,提倡植物造景,突出自然的植物群体景观,强调植物的配置,如表现植物层次、轮廓、色彩、疏密和季相等,要求尽量利用原有地形,因地制宜。
现代高级住宅区一般比较开敞,不设高墙,在造园手法受到新艺术运动的影响,追求自由流畅,简洁明快、立意新颖、实际高效、新奇惊险、个人参与等。
在植物景观上,追求大色块、大效果,疏朗明快。
在建筑用地上,追求大尺度,即总用地面积大、地下车位大、商铺及各种形式的住宅空间大。
在利用空间上追求高境界,即大面积环绕水景、亲水景观带构筑自然生活,规模宏伟的景观架空层和超大景观露台创新立体景观。
在构筑专业品质上追求纯自然,即体现景观架空层、花园水系、商铺屋顶花园、空中露台构筑立体花园的多重景观。
在建筑布局和植物造景上追求低容积率和高绿化率,完美实现人景观建筑城市的有机融合。
在主题性原则的体现上,出现了不少成功楼盘,如杭州的白荡海人家,在建筑形态上采用“马头墙、白墙黑瓦、庭院”等古建筑元素,在园区景观设计上沿用小桥流水的江南风味,用以体现“飘逝岁月,重现眼前”。
如“江南水乡”,由庭院别墅、独立别墅及联体别墅构成的低密度高尚住宅园区。
江南水乡承延江南独有的古典建筑文脉,再现水乡积攒千年的人居精华,在建筑形态上采用“粉墙黛瓦、月洞花墙、天井”等江南建筑元素,在园区景观设计上原汁原味地再现江南传统园林与庭院一脉相承的江南风味,以一句“中国花园,一世情缘”的广告语,重新唤起人们对中式别墅园区的传统文化的印记,被誉为“江南传统建筑在现代别墅中应用的典范之作”。
如“金都华府”,开工建设于2004年,以“传承杭州的文脉、体现杭州的特质、和谐杭州的生活、讲述杭州的故事”为主题。
为了体现其“王气”和历史人文的内涵,在建筑形态上采取了具有传统意象的基调,外立面非常简洁,且挺直大气,色彩以灰白色作为主基调,建筑顶部采用退台的方式,加上深蓝色的线条和传统建筑风格的重叠檐口,保留了杭州传统建筑的“粉墙黛瓦”的城市意象。
在小区主入口的设计上,更突出“府”的景象,有一种“庭院深深深几许”的感觉,从而再现了杭州传统民居的“墙门文化”的神韵和归属感。
在园区景观设计上营造了“五院一庭一中心”的传统氛围,并以一句“人文的月光照庭院”的广告语,重新唤起人们对市中心庭院生活的向往。
金都华府在表现杭州文化特色方面不是完全的复古,同时还创新地将高科技产品应用到住宅中,建造出既是“文化的”又是“科技的”的舒适性住宅,成为“人居科技创新之作”。
二、美学原则植物在自然界蒙天地之孕育,阳光雨露之滋润。
一经配置于园林,同样须承日月风雨、阴阳寒暑之调和,才能与山池路桥房舍相协调形成园林景观。
从这个角度出发,植物就反映了自然代表了自然,欣赏其间就可以“法天而立道”,抒发心志体现人的价值。
赏心悦目的景物,除了个人特殊的嗜好外,最受欢迎的是色彩动人,其次才是香味、体形美、线条美等等。
园林中的色彩,以绿色为基调,但若园林中只见绿色,则难免单调,如何以色彩美的理念来进行植物造景是我们必须认真对待的。
1.对比色绿地用色必须与当地背景的景象相互调和。
一些现代化建筑物或人工设施,若直接应用于自然环境中不一定合适,甚至会造成对自然环境的莫大冲击。
因此,强调绿地的色彩安排,必须先考虑背景的景象,研究人工设施与自然环境是否能够相得益彰,才能构成和谐如画的整体景观。
对比色的配色平常被用得很多,因为可以得到现代、活泼、明视性高的效果,在高级住宅区用对比色相的植物,即能产生对比的艺术效果。
对比色相的配色,要注意明度差与面积大小的比例。
例如以大森林为背景的漆红建筑物,就是“万绿丛中一点红”。
红绿、红蓝是最常使用的对比配色,但两色的明度较低,彩度都较高,甚至有相互渲染的问题存在,所以至少要降低一方的彩度,才能得到好的效果。
对比色相调和,若应用于植物造景上,容易产生清新活泼之感。
例如,在花坛配色及花境配色上,同一花期的花卉最好安排对比色,以便引起住户的兴趣。
如果花坛中没有对比色,就会失去颜色的强度,以致毫无生气。
例如一个被冷色调统一的花境,原先种了蓝花、白花、暗紫等,看起来一派寂静,但是稍加了一些金黄色的花卉,立即使得花境热闹活络起来,因为橙与黄,黄与蓝紫都是对比色。
有些花卉色彩多样、冷暖俱全,如杜鹃、非洲凤仙花、大理花、矮牵牛、四季秋海棠、三色堇等,种在同一个花坛或花境中不能混杂在一起,应该按冷色系和暖色系分开,或按花期、高矮等分块种植。
这样可以发挥花卉品种的特性,并且避免给人以混杂凌乱的感觉。
绿地用色必须与背景景象取得协调。
绿地中的一些垂直景物,如墙面、栏杆等,可以适当利用作为背景,衬托前景的花卉、树木等,使之更为鲜明、突出、轮廓清晰,甚至展现艺术效果。
如,绿色背景,前景运用红色或橙红色、紫红色的花木;明色的花坛则搭配白色的雕像,感觉尤其清爽,这在欧洲是很常见的景致;松柏常绿的主色调,如果与灰、白两种色泽搭配,就会呈现出既清新脱俗又古典雅致的气息。
在具体实施中,绿色背景主要是利用常绿植物和观叶植物等,最好选择枝繁叶茂、叶色浓密、终年常绿的树木为背景,效果必佳。
2.渐变和条纹配色。
彩虹之所以美,是因为色光渐“变”的自然规律有秩序地排列,构成一种色多而不杂、井然有序、和谐统一的组合,使人有美的感受、美的启迪。
同样,在植物造景时,尤其是应用五颜六色的花卉,可以借鉴彩虹的“渐变”原理,如花坛和绿化带的配置上,避免色彩多而杂乱无章。
当然,仿效彩虹的渐变配色理念,虽然广泛应用于色泽鲜艳的花卉,但对于数量多、色数少的树林,则无用武之地。
这个时候,不妨采用条纹状配色的手法,仍然可以收到很好的效果。
从美学的角度来说,这种条纹状配色,是美学原则(组合规律)中的对比、反复、韵律等多种原则所呈现出来的美,综合起来达到最基本的原则多样统一的整体和谐。
比如以黄绿红绿褐绿来实现植物配置的循环往复,就可在整个园区内形成色彩的显著差异,使人感到既丰富又有秩序。
园林中的色彩主要来自植物,还有一些来自非生物方面的山石、土壤、河湖水面等,也同样可应用这类手法进行有效配置。
三、艺术原则植物造景往往要与立地环境综合考虑,并与建筑设计同时交错进行。
多数情况下,也并非孤立地运用某种处理手法,而是紧密地结合自然环境、建筑造型、功能特点、画面构图和透视色彩效果等等统一考虑,并遵循一定的艺术性原则。
1.衬托与对比建筑、雕塑周围的植物景观也有衬托与对比的问题,如浅色的、亮度高的雕塑宜采用深绿色叶的植物作背景,而用浅色的背景植物,则雕塑与植物之间会产生“渲染”的现象。
如果考虑到秋、冬季落叶的问题,明朗的天空亮度也很高,最好配植以深绿色的常绿树。
如在实施温州万通玫瑰花园绿化工程时,在建筑外围及水池两旁种植严谨对称的树木,映衬着喷泉和水池更显得深远。
2.节奏与韵律犹如音乐中不能一个调唱到底一样,植物造景也不能一个调“畅游天下”,否则就显得单调乏味,而应具备一定的节奏感和韵律。
同样的树种或某种植物在同一绿地中重复如同苗圃一样,久而久之,会引起人们的视觉疲劳。
试着作一个改变,有些地方补种一些树,而另外一些地方则调整一些树种,做到“密不透风,疏可走马”,则节奏感应运而生,而不同的节奏感又会产生一定的韵律。
如在南京实施青龙山人居工程时,就运用大色块的手法,将香樟、女贞、南方枳木具、枫香、杜英、红果冬青、喜树、乌桕、香椿等植物大面积片植,形成了丰富而有韵律的景观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