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学考试00031《心理学》历年真题及参考答案
- 格式:doc
- 大小:696.50 KB
- 文档页数:47
全国2011年04月自学考试心理学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1.拥有信息并试图进行沟通的人称为( A )9-221A.信息源B.反馈者C.信息D.通道2.感觉阈限与感受性大小的关系是( D )3-45A.韦伯比率B.平行关系C.正比关系D.反比关系3.在平常测验中,选择题考察的是( D )4-81A.识记B.保持C.回忆D.再认4.思维的基本过程是( B )5-107A.分类和比较B.分析和综合C.抽象和概括D.具体化和系统化5.一个实际年龄为4岁,心理年龄为5岁的儿童,其比率智商是( D )6-132A.0.8B.1.25C.80D.1256.“出门看天色,进门看脸色”,这说明了情绪与情感具有( D )7-183A.动力功能B.健康功能C.调控功能D.信号功能7.以弗洛伊德心理分析理论为依据的人格测验是( A )8-207A.罗夏克墨渍测验B.明尼苏达人格测验C.爱德华个人兴趣量表测验D.青年性格问卷测验8.人类个体进行社会交往有着深刻的心理动因,从产生行为动机的心理需要来看,可以分为三个方面,即( A )9-211A.本能、合群需要和自我肯定的需要B.本能、合作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C.本能、合作需要和自我调控的需要D.本能、合群需要和自我保护的需要9.下列属于逃避性心理防御机制的是( C )10-268A.转移B.升华C.压抑D.补偿10.“如果给我一打婴儿,我保证能够任意培养成任何一类的人——或者医生、律师、商人和领导者,甚至于训练成乞丐和盗贼”。
持此言论的心理学家是( C )1-8A.皮亚杰B.劳伦兹C.华生D.弗洛伊德11.研究者在进行实验研究时,必须考虑到三类变量,分别是自变量、因变量和( B )A.反应变量B.控制变量C.环境变量D.不可控制变量12.人耳所能接受的振动频率为( A )3-55A.20~20000赫兹B.30~25000赫兹C.40~20000赫兹D.50~25000赫兹13.信息由感觉记忆进入短时记忆的必要条件是( B )4-83A.编码B.注意C.储存D.复述14.人们在解决问题时,通过增加初始状态与目标状态的差异以最终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这种解决问题的方法是( B )5-116A.启发式B.手段——目的分析法C.爬山法D.算法式15.表示测验结果跨时间的一致性的指标是( A )6-149A.再测信度B.内容效度C.内部一致性信度D.构想效度16.能够激起有机体的定向行为,并能满足某种需要的外部条件或刺激物是( C )7-164A.需要B.动机C.诱因D.兴趣17.安静沉稳、寡言少语、情绪不易外露、自制力强,这类人的气质属于( C )8-192A.胆汁质B.多血质C.粘液质D.抑郁质18.有的人在群情激愤的群体中极易丧失理智,作出与其身份和个性极不相符、与平时判若两人的举动来,这种现象属于( D )9-239A.社会干扰B.社会助长C.群体极化D.去个体化19.“吃不着葡萄说葡萄酸”在心理防御机制中属于( B )10-268A.否认B.文饰C.投射D.反向20.4岁左右儿童的大脑皮层各区的突触密度已经达到顶峰,与成人相比约为( A )11-290A.150%B.120%C.80%D.60%二、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21.概念5-109答:概念在心理学上指的是反映客观事物共同特点与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是高级认知活动的基本单元,以一个符号,就是词的形式来表现。
全国2021年04月自学考试心理学、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题2分,共40分〕1. 拥有信息并试图进行沟通的人称为〔 A 〕 9-221 A.信息源 B.反响者 C.信息 D.通道2.感觉阈限与感受性大小的关系是〔 D〕 3-45A.韦伯比率B.平行关系C.正比关系D.反比关系3.在平常测验中,选择题考察的是〔 D〕 4-81 A.识记 B.保持 C.回忆 D.再认4.思维的根本过程是〔 B 〕 5-107A.分类和比拟B.分析和综合C.抽象和概括D.具体化和系统化5. 一个实际年龄为 4岁,心理年龄为 5岁的儿童,其比率智商是〔 D 〕 6-132 A.0.8B.1.25C.80 D .1256. "出门看大色,进门看脸色",这说明了情绪与情感具有〔 D 〕 7-183 A.动力功能 B.健康功能C.调控功能D.信号功能7. 以弗洛伊德心理分析理论为依据的人格测验是〔 A 〕 8-207A.罗夏克墨渍测验B.明尼苏达人格测验C.爱德华个人兴趣量表测验D.青年性格问卷测验从产生行为动机的心理需要来看,可以分为三个方面,即 B.本能、合作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 D.本能、合群需要和自我保护的需要 C 〕 10-268D.补偿10. “如果给我一打婴儿,我保证能够任意培养成任何一类的人一一或者医生、律师、商人和领导者,甚至于训练成乞丐和盗贼〞。
持此言论的心理学家是〔 C 〕 1-8A.皮亚杰B.劳伦兹C.华生D.弗洛伊德11. 研究者在进行实验研究时,必须考虑到三类变量,分别是自变量、因变量和〔 B 〕A.反响变量B.控制变量C.环境变量D.不可控制变量12. 人耳所能接受的振动频率为〔 A 〕 3-55A. 20~20000 赫兹B.30 〜25000 赫兹C.40-20000 赫兹D.50 〜25000 赫兹 13. 信息由感觉记忆进入短时记忆的必要条件是〔 B 〕 4-83A.编码B.注意C.储存D.复述14. 人们在解决问题时,通过增加初始状态与目标状态的差异以最终到达解决问题的目的,这种解决问题的方法是〔 B 〕 5-116A.启发式B.手段一一目的分析法C.爬山法D.算法式8. 人类个体进行社会交往有着深刻的心理动因 〔A 〕 9-211A.本能、合群需要和自我肯定的需要 C.本能、合作需要和自我调控的需要 9.以下属于逃避性心理防御机制的是〔A.转移B.升华C.压抑15.表示测验结果跨时间的一致性的指标是〔 A 〕6-149A.再测信度B.内容效度C.内部一致性信度D.设想效度16.能够激起有机体的定向行为,并能满足某种需要的外部条件或刺激物是〔 C 〕 7-164A.需要B.动机C.诱因D.兴趣17.安静沉稳、寡言少语、情绪不易外露、自制力强,这类人的气质属于〔 C 〕 8-192A.胆汁质B.多血质C.粘液质D.抑郁质18.有的人在群情激愤的群体中极易丧失理智,作出与其身份和个性极不相符、与平时判假设两人的举动来,这种现象属于〔 D 〕9-239A.社会干扰B.社会助长C.群体极化D.去个体化19.“吃不着葡萄说葡萄酸〞在心理防御机制中属于〔B 〕 10-268A.否认B.文饰C.投射D.反向20.4岁左右儿童的大脑皮层各区的突触密度已经到达顶峰,与成人相比约为〔 A 〕11-290A.150 %B.120%C.80%D.60%二、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题3分,共12分〕21.概念5-109答:概念在心理学上指的是反映客观事物共同特点与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是高级认知活动的根本单元,以一个符号,就是词的形式来表现。
全国自考心理学试卷+答案心理学试题(00031)全国2003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40小题,每小题1分,共40分) 1.心理学是一门怎样的科学,( )A.自然科学B.社会科学C.兼有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科学D.人文科学2.海洛因属于下列哪种心理促动药物,( )A.镇静剂B.兴奋剂C.迷幻剂D.止痛剂3.感受性的大小与感觉阈限之间是( )A.正比例关系B.反比例关系C.函数关系D.非确定性关系 4.人们常常利用顺口溜、歌诀等来帮助自己记忆一些材料,这种记忆方法是( ) A.地点法 B.韵律法C.记笔法D.特征法5.把各种事物或同一事物的不同部分、个别方面或个别特点加以对比,确定它们的系统点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反映的思维过程是( )A.分析B.比较C.抽象D.概括6.第一个用科学方法编制智力测验的人是( )A.推孟B.威克斯勒C.比内D.吉尔福特7.母性动机是一种( )A.社会性动机B.生理性动机C.物质性动机D.交往动机8.以下不属于心理特征系统的是( ) (((A.能力B.兴趣C.气质D.性格9.提出“社会交换理论”的心理学家是( )A.沙赫特B.库利C.舒茨D.霍曼斯 10.个体遇到挫折时,表现出与年龄、身份不相符的幼稚行为。
这种心理防御机制称为( )A.否认B.压抑C.转移D.退行 11.以下表述,哪个不符合个体心理发展的关键期的含义,( ) (((A.某种能力获得的最佳时期B.错过这个时期,个体难以获得某种发展C.不可逆转的时期D.0~3岁的时期12.关于创造力与智力的关系,下列哪种表述是正确的,( ) A.高智力必有高创造力 B.高创造力必有高智力 C.创造力与智力无关 D.低智力也能产生高创造力 13.以概念、原理等各种概括化知识为内容的记忆称为( ) A.程序性记忆 B.情景记忆C.技能记忆D.语义记忆14.人们通常认为美国人民主、热情,英国人有绅士风度、保守,法国人爱好艺术、浪漫等等,这种现象称为社会认知信息整合过程中的( )A.首因效应B.近因效应C.晕轮效应D.社会刻板印象 15.在动机的作用下,个体由静止状态转化为活动状态,产生各种相应的行为,这就是动机的( )A.指向功能B.激活功能C.调节功能D.维持功能16.“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这句话说明了人格具有( ) A.独特性 B.稳定性C.统合性D.复杂性17.“男孩象男孩,女孩象女孩”。
全国2020年8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心理学》试题课程代码:00031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1.从学科性质来看,心理学是一门P33(C) A.自然科学B.社会科学C.交又科学D.技术科学2.提出“意识流”概念的学派是P35(B) A.构造主义心理学B.机能主义心理学C.行为主义心理学D.人本主义心理学3.将接受的刺激转化为神经冲动并传向中枢神经系统的神经元,称为P49(A) A.感觉神经元B.运动神经元C.中间神经元D.镜像神经元4.机体感觉区(体觉区)位于大脑皮层P52(B) A.枕叶B.顶叶C.额叶D.颞叶5.下列哪个选项不.属于催眠状态下的心理特征?P71(D) A.感觉麻痹B.出现幻觉C.解除抑制D.思维固着6.人们见到一个苹果,能够把它的硬度、颜色、气味等属性联系起来作为整体进行反映。
这种心理现象是P74(A) A.感觉B.知觉C.想象D.思维7.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
这种感觉现象是P78(D) A.联觉B.对比C.后像D.适应8.人们根据间接获得的信息对某一群体或个人形成的难以改变的看法,属于P95(A) A.刻板印象B.晕轮效应C.近因效应D.投射效应9.主要以语音代码的形式存储信息的记忆属于P101(C) A.延时记忆B.瞬时记忆C.短时记忆D.长时记忆10.按照学习内容划分的学习类型不包括P112(D) A.知识学习B.技能学习C.规范学习D.联想学习11.“A比B长,C比B短,A比C长吗?”解决该问题的推理过程属于P120(C) A.条件推理B.线性推理C.三段论推理D.归纳推理12.通常锤子是用来钉钉子的,当需要撬动物体时却想不到锤柄可以做撬杠用。
这种现象体现了下列哪种因素对问题解决的影响?P125(A) A.功能固化B.学习迁移C.原型启发D.问题表征13.在比内智力测验中,智商的计算公式是P134(C)A.心理年龄÷实足年龄B.实足年龄÷心理年龄C.(心理年龄÷实足年龄)×100D.(实足年龄÷心理年龄)×10014.激发、维持与调节人们从事某种活动并引导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心理现象,称为(B) A.情绪B.动机P153C.气质D.态度15.情绪是一种复杂的心理现象,由三个部分组成。
全国2017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心理学》试题课程代码:00031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1.科学心理学诞生的标志是P34(A) A.冯特在莱比锡XX大学建立心理学实验室B.詹姆斯出版《心理学原理》C.华生提出“刺激一反应”研究范式D.巴甫洛夫创立条件反射学说2.在控制条件下对某种行为或者心理现象进行研究的方法称为P43(C) A.观察法B.调查法C.实验法D.测验法3.神经系统的基本单位是P49(A) A.神经细胞B.神经纤维C.神经末梢D.神经突触4.幼儿园小朋友在做2+3=?时通过数手指得出答案。
这种思维是P117(B) A.具体形象思维B.直觉动作思维C.辩证逻辑思维D.形式逻辑思维5.事先没有目的、也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是P64(A)A.不随意注意B.随意注意C.不随意后注意D.随意后注意6.与人的警觉性、白日梦等有关的生物节律是P65(D) A.年节律B.月节律C.日节律D.90分钟节律7.下列三幅图,尽管形状不同,但我们都会知觉为门。
知觉的这种特性是P88(D)题7图(a)题7图(b)题7图(c)A.整体性B.选择性C.理解性D.恒常性8.处理物体的大小、形状、距离和方位等信息的知觉是P86(A) A.空间知觉B.时间知觉C.运动知觉D.社会知觉9.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表明,遗忘的速度是P106(A) A.先快后慢B.先慢后快C.匀速下降D.时快时慢10.从电话簿中找出昨天打过的那个号码的记忆过程是P105(B) A.回忆B.再认C.保持D.编码11.在解决问题时,将各种可能的方法都列出来,再一一尝试,直到找出正确答案。
这种问题解决的策略是P122(C) A.手段—目的分析法B.爬山法C.算法式D.逆向工作法12.一个实际年龄为8岁,智力年龄为10岁的儿童,其比率智商是() A.80B.100C.115D.12513.按照测验内容的呈现方式,可以把智力测验分成P143(B) A.个别测验和团体测验B.文字测验和非文字测验C.速度测验和难度测验D.主观测验和客观测验14.依据在行为中所起的作用不同,可以将动机分为P157(C) A.生理动机和社会动机B.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C.主导动机和从属动机D.交往动机和成就动机15.有的人情绪丰富,喜怒哀乐皆形于色;思维灵活,行动敏捷;喜欢与人交往,容易“自来熟”。
2009年10月全国自考心理学试题课程代码:00031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目中只有一个是符号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研究者在进行实验研究时,由实验者控制的刺激条件或实验条件称为()A.自变量B.因变量C.控制变量D.调节变量答案:A2.由于考试来临或需要进行重大抉择而产生的失眠,属于()A.假性失眠B.情境性失眠C.药物性失眠D.失律性失眠答案:B3.在感觉系统中,把进入的能量转换为神经冲动的神经结构是()A.感受器B.效应器C.传入神经D.大脑皮层答案:A4.利用头脑中的具体形象来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称为()A.直觉动作思维B.抽象逻辑思维C.具体形象思维D.创造性思维5.“爱护花木、保护儿童”所针对的并不是哪一个具体的物或人,而是具有共同特性的一类事物,这是思维的哪种特征()A.间接性B.具体性C.直接性D.概括性答案:D6.“手舞足蹈、捶胸顿足”属于下列哪种表情()A.面部表情B.身段表情C.语调表情D.言语表情答案:B7.张飞争强好斗,为人热情直率,朴实真诚,但鲁莽冒失,其气质类型是()A.胆汁质B.多血质C.粘液质D.抑郁质答案:A8.下列信息传递中,不属于非言语沟通的是()A.手势B.音调C.书信D.表情答案:C9.下列选项中属于建设性的心理防御机制的是()A.转移B.升华D.文饰答案:B10.柯尔伯格使用“海因兹偷药”的故事来研究儿童的道德判断。
有些孩子认为海因兹不能偷药,因为偷东西的行为不能得到普遍赞扬。
持这种看法的孩子,其道德判断发展水平处于()A.前习俗水平B.习俗水平C.后习俗水平D.公正水平答案:B11.科学心理学的创始人是()A.华生B.詹姆斯C.杜威D.冯特答案:D解析:(P6)冯特于1879年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实验室,这一行动使心理学开始从哲学中脱离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它标志着科学心理学的诞生,冯特因此被称为心理学的始祖。
全国自考心理学试卷+答案心理学试题(00031)全国2003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40小题,每小题1分,共40分)1.心理学是一门怎样的科学?()A.自然科学B.社会科学C.兼有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科学D.人文科学2.海洛因属于下列哪种心理促动药物?()A.镇静剂B.兴奋剂C.迷幻剂D.止痛剂3.感受性的大小与感觉阈限之间是()A.正比例关系B.反比例关系C.函数关系D.非确定性关系4.人们常常利用顺口溜、歌诀等来帮助自己记忆一些材料,这种记忆方法是()A.地点法B.韵律法C.记笔法D.特征法5.把各种事物或同一事物的不同部分、个别方面或个别特点加以对比,确定它们的系统点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反映的思维过程是()A.分析B.比较C.抽象D.概括6.第一个用科学方法编制智力测验的人是()A.推孟B.威克斯勒C.比内D.吉尔福特7.母性动机是一种()A.社会性动机B.生理性动机C.物质性动机D.交往动机8.以下不属于...心理特征系统的是()A.能力B.兴趣C.气质D.性格9.提出“社会交换理论”的心理学家是()A.沙赫特B.库利C.舒茨D.霍曼斯10.个体遇到挫折时,表现出与年龄、身份不相符的幼稚行为。
这种心理防御机制称为()A.否认B.压抑C.转移D.退行11.以下表述,哪个不符合...个体心理发展的关键期的含义?()A.某种能力获得的最佳时期B.错过这个时期,个体难以获得某种发展C.不可逆转的时期D.0~3岁的时期12.关于创造力与智力的关系,下列哪种表述是正确的?()A.高智力必有高创造力B.高创造力必有高智力C.创造力与智力无关D.低智力也能产生高创造力13.以概念、原理等各种概括化知识为内容的记忆称为()A.程序性记忆B.情景记忆C.技能记忆D.语义记忆14.人们通常认为美国人民主、热情,英国人有绅士风度、保守,法国人爱好艺术、浪漫等等,这种现象称为社会认知信息整合过程中的()A.首因效应B.近因效应C.晕轮效应D.社会刻板印象15.在动机的作用下,个体由静止状态转化为活动状态,产生各种相应的行为,这就是动机的()A.指向功能B.激活功能C.调节功能D.维持功能16.“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这句话说明了人格具有()A.独特性B.稳定性C.统合性D.复杂性17.“男孩象男孩,女孩象女孩”。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心理学试题(一)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 每题2分, 共40分)在每题列出旳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种是符合题目规定旳, 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旳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有研究显示, 一种人旳成功, 20%归属于智商, 80%归属于情商。
情商应归属于心理健康原则中旳哪个方面?( C )A. 悦纳自己B. 人际关系友好C. 善于调整与控制情绪D. 适应环境好2. 人旳睡眠是一种( D )A. 可控制旳意识状态B. 自动化意识状态C. 白日梦状态D. 意识并未完全停止旳状态3.人们能辨别出是钢琴还是小提琴演奏旳《梁祝》, 重要根据声音旳哪个感觉特性?( C )A. 音强B. 音高C. 音色D. 分贝4.当久未谋面旳朋友出目前人群中时, 你能一眼把他认出来。
这种现象属于记忆过程中旳( A )A. 再认B. 编码C. 识记D. 回忆5. 科学概念又称之为( C )A. 平常概念B. 模糊概念C. 明确概念D. 生活概念6.小王擅长逻辑推理, 但缺乏音乐才能;小李擅长写作, 但在数学计算方面体现很差。
这反应出不一样个体智力哪方面旳差异?( A )A. 智力构造旳差异B. 发展过程旳差异C. 发展水平旳差异D. 发展速度旳差异7. 公安机关有时会使用测谎仪协助鉴别犯罪嫌疑人, 其使用原理重要是( B )A. 情绪情感是一种主观体验B. 人在情绪反应时, 常常伴随一定旳生理唤醒C.情绪产生时, 伴随外部体现 D.情绪情感是一种自我察觉8. 奥尔波特把人格特质分为两类: 共同特质和个人特质。
其中个人特质包括( B )A. 中心特质、首要特质、重要特质B. 首要特质、中心特质、次要特质C. 中心特质、重要特质、本源特质D. 本源特质、首要特质、次要特质9.社会心理学家舒茨认为, 个体想要与人接触、交流、从属于某个群体, 与他人建立并维持一种满意旳互相关系旳需要, 叫做( C )A. 支配需要B. 情感需要C. 包容需要D. 沟通需要10.一位来自偏僻地区旳学生考入北京某名牌大学后, 感到自己只会做题、考试, 不会娱乐, 不会交往, 十分自卑。
全国2010年4月自学考试心理学试题课程代码:00031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有些学生考试时,如果监考老师站在身旁,常常会感到不能很好作答,甚至有时一个字都写不出来。
这种现象称为()A.社会助长 B.社会干扰C.社会惰化 D.去个体化答案:B2.把自己的不当、失误转嫁到他人身上,或把自己不能接受的欲望归结为他人。
这种心理防御方式称为()A.转移B.反向C.文饰D.投射答案:D3.工作时间或工作条件的改变会给人们带来压力,这种压力源属于()A.躯体性压力源B.心理性压力源C.社会性压力源D.文化性压力源答案:C4.心理学家柯尔伯格研究儿童道德判断的方法是()A.观察法B.对偶故事法C.两难故事法D.实验法答案:C5.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7-12岁的儿童认知发展阶段处于具体运算阶段,这个时期儿童思维发展特点之一是()A.自我中心 B.不守恒C.守恒D.不可逆答案:C6.每个人都需要与人接触、交往,与他人建立并维持一种满意的相互关系,这种人际需要属于()A.包容需要 B.支配需要C.情感需要 D.本能需要答案:A7.“双生子研究”通常被心理学家认为是研究影响人格形成的哪一种因素的最好方法?()A.社会文化因素B.家庭环境因素C.自然物理因素D.生物遗传因素答案:D8.心理学从哲学中脱离出来成为一门科学是受到()A.社会发展的影响 B.自然科学的影响C.文化发展的影响 D.社会科学的影响答案:B9.在心理学发展历史中,机能主义心理学强调研究意识的功能,它主要活跃于()A.19世纪B.19世纪80年代C.1890年到20世纪30年代D.20世纪答案:C10.学生在学习中遇到困难或环境出现干扰学习因素,仍能自觉、自动地将心理过程集中指向老师所讲的内容。
这种现象叫做()A.随意后注意B.随意注意C.不随意注意D.不随意后注意答案:B11.当人们脑电波为β波时,典型的意识状态是()A.深度放松 B.正常清醒状态C.轻度睡眠 D.深度睡眠答案:B12.从复杂的环境中将一些感觉分离出来加以组织,并根据过去经验做出解释的一系列心理活动,被称为()A.知觉B.思维C.辨别D.推理答案:A13.划分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的标准是()A.学习策略 B.学习对象C.学习内容 D.学习方式答案:D14.学生对字词、概念、规律和公式等各种概括化知识的记忆,属于()A.动作记忆 B.情景记忆C.感觉记忆 D.语义记忆答案:D15.“一题多解”、“给故事加上不同的结尾”等练习可以训练学生()A.聚合思维 B.发散思维C.直觉思维 D.常规思维答案:B16.“小明比小军高,小兰比小军矮,所以小明比小兰高”,以上推理属于()A.归纳推理 B.三段论推理C.线性推理 D.条件推理答案:C17.最早对智力问题进行探讨,提出智力二因素论的心理学家是()A.斯腾伯格 B.加德纳C.吉尔福特 D.斯皮尔曼答案:D18.在动机理论中,着重强调人的较高级心理过程对行为的影响作用的理论,被称为()A.认知理论 B.期待理论C.需要理论 D.交往理论19.“一个小丑进城胜过一打医生”,这说明情绪具有的功能是()A.信号功能 B.调控功能C.激励功能 D.健康功能答案:D20.小明性格安静稳重,平时言语不多,但喜欢思考问题,大家形容她“火烧眉毛也不着急。
自学考试00031《心理学》历年真题及参考答案全国2011年04月自学考试心理学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1.拥有信息并试图进行沟通的人称为( A )9-221A.信息源B.反馈者C.信息D.通道2.感觉阈限与感受性大小的关系是( D )3-45A.韦伯比率B.平行关系C.正比关系D.反比关系3.在平常测验中,选择题考察的是( D )4-81A.识记B.保持C.回忆D.再认4.思维的基本过程是( B )5-107A.分类和比较B.分析和综合C.抽象和概括D.具体化和系统化5.一个实际年龄为4岁,心理年龄为5岁的儿童,其比率智商是( D )6-132A.0.8B.1.25C.80D.1256.“出门看天色,进门看脸色”,这说明了情绪与情感具有( D )7-183A.动力功能B.健康功能C.调控功能D.信号功能7.以弗洛伊德心理分析理论为依据的人格测验是( A )8-207A.罗夏克墨渍测验B.明尼苏达人格测验C.爱德华个人兴趣量表测验D.青年性格问卷测验8.人类个体进行社会交往有着深刻的心理动因,从产生行为动机的心理需要来看,可以分为三个方面,即( A )9-211A.本能、合群需要和自我肯定的需要B.本能、合作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C.本能、合作需要和自我调控的需要D.本能、合群需要和自我保护的需要9.下列属于逃避性心理防御机制的是( C )10-268A.转移B.升华C.压抑D.补偿10.“如果给我一打婴儿,我保证能够任意培养成任何一类的人——或者医生、律师、商人和领导者,甚至于训练成乞丐和盗贼”。
持此言论的心理学家是( C )1-8A.皮亚杰B.劳伦兹C.华生D.弗洛伊德11.研究者在进行实验研究时,必须考虑到三类变量,分别是自变量、因变量和( B )A.反应变量B.控制变量C.环境变量D.不可控制变量12.人耳所能接受的振动频率为( A )3-55A.20~20000赫兹B.30~25000赫兹C.40~20000赫兹D.50~25000赫兹13.信息由感觉记忆进入短时记忆的必要条件是( B )4-83A.编码B.注意C.储存D.复述14.人们在解决问题时,通过增加初始状态与目标状态的差异以最终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这种解决问题的方法是( B )5-116A.启发式B.手段——目的分析法C.爬山法D.算法式15.表示测验结果跨时间的一致性的指标是( A )6-149A.再测信度B.内容效度C.内部一致性信度D.构想效度16.能够激起有机体的定向行为,并能满足某种需要的外部条件或刺激物是( C )7-164A.需要B.动机C.诱因D.兴趣17.安静沉稳、寡言少语、情绪不易外露、自制力强,这类人的气质属于( C )8-192A.胆汁质B.多血质C.粘液质D.抑郁质18.有的人在群情激愤的群体中极易丧失理智,作出与其身份和个性极不相符、与平时判若两人的举动来,这种现象属于( D )9-239A.社会干扰B.社会助长C.群体极化D.去个体化19.“吃不着葡萄说葡萄酸”在心理防御机制中属于( B )10-268A.否认B.文饰C.投射D.反向20.4岁左右儿童的大脑皮层各区的突触密度已经达到顶峰,与成人相比约为( A )11-290A.150%B.120%C.80%D.60%二、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21.概念5-109答:概念在心理学上指的是反映客观事物共同特点与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是高级认知活动的基本单元,以一个符号,就是词的形式来表现。
22.心境7-178答:心境是一种具有感染性的、比较平稳而持久的情绪状态。
当人处于某种心境时,会以同样的情绪体验看待周围事物。
23.焦虑障碍10-272答:焦虑障碍就是指受不合乎现实或不合乎理性的害怕所困扰的状态,它所表现出的行为是多种多样的,但有一点是共同的——极度焦虑的体验。
24.依恋行为11-297答:依恋行为是通过个体与个体的互动关系建立起来的,交往的双方通过相互给予安全、温暖、情感支持而使得双方产生了相互的亲密感的关系。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5分,共30分)25.简述观察法的优点和不足。
1-15答:观察法是指在自然情境中对人的行为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系统观察并记录,然后对所作记录进行分析,以期发现心理活动变化和发展的规律的方法。
优点:观察法是对被观察者的行为进行直接的了解,因而能收集到第一手资料。
因为被观察者不知道自己正受到观察,其行为和心理活动很少受到干扰,保持了资料的客观性和真实性,这是观察法的优点。
不足:观察者处在被动的地位,实验者只能消极地等待预期的行为出现,而且自然条件下的行为很难按照人的主观意愿发展,因此观察的结果难于重复。
此外,观察结果的记录与分析还容易受到观察者的预期和偏见的影响。
26.简述知觉恒常性的种类。
3-65答:(1)大小恒常性(2)形状恒常性(3)颜色恒常性。
27.简述问题的组成部分。
5-115答:一个问题可分为三个部分:(1)初始状态:接受问题,所拥有的信息不够完整;(2)目标状态:确定所希望达到的状态;(3)认知操作:从初始状态到目标状态的过程中必须采取的步骤。
28.简述智力的影响因素。
6-155答:(1)遗传因素对智力的影响(2)家庭环境对智力的影响(3)学校教育对智力的影响(4)社会实践对智力的影响29.简述遗传对人格的作用。
8-200答:一些研究证实了遗传对人格的影响,但是遗传作用有多大,确实是一个复杂的问题。
根据以往研究,我们认为遗传是人格不可缺少的影响因素,遗传因素对人格的作用程度因人格特征的不同而异,通常在智力、气质这些与生物因素相关较大的特征上,遗传因素较为重要;而在价值观、信念、性格等与社会因素关系紧密的特征上,后天环境因素更重要。
在个体发展过程中,人格是遗传与环境交互作用的结果,遗传因素影响人格的发展方向及难易。
30.简述人际吸引的条件。
9-227答:影响人际吸引的主要条件有:(1相似性与互补性(2)个人品质(3)接近性与熟悉性四、论述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31、32小题任选1题,2题均答者,以前1小题计分,8分。
第33小题必答,10分。
共18分)31.试用遗忘理论解释一篇长的文章为什么中间部分较难记住。
4-94答:一篇长的文章中间部分之所以较难记住,是前摄干扰与倒摄干扰的影响。
前摄干扰指已学过的旧信息对学习新信息的抑制作用,倒摄干扰指学习新信息对已有旧信息回忆的抑制作用。
32.古人云:仓廪实而知礼节,温饱足而知荣辱,请用匮乏与成长动机理论解释这种说法。
答: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将人的动机分为匮乏动机和成长动机。
匮乏动机是指个体试图恢复自己生理和心理平衡状态的动机,在需要得到满足之后便趋于消失。
而成长动机则不然,成长动机是被高级需要所驱使的动机,是指个体试图超过他以往成就的动机。
在这种动机的驱使下,人们愿意承受不确定性、紧张乃至痛苦,以使自身的潜能得以实现。
马斯洛的动机理论建立在需要层次理论上。
他将需要分为不同的五种层次: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他认为所有的人都有一个从低级到高级的需要层次。
马斯洛认为,这些需要都是天生的,从最基本的生理需要到晟高级的社会需要,构成了一个需要等级,在不同的情境下激励和引导着个体的行为。
在需要层次中,层次越低,力量越强大。
当低级需要未得到满足时,这些需要便成为支配个体的主导性动机。
然而,一旦较低层次的需要得到满足,较高一层的需要便会占据主导地位,支配个体的行为。
一个终日饥寒交迫的人最渴求的一定是一间温暖的房子和一些可口的食物,而当他的温饱问题解决了之后,安全和归属的需要便会占据他生活的全部,他会寻求一种被爱的感觉,也可能会努力去寻求一个可以接纳他的团体,努力成为其中的一员,以满足自身对归属的需求。
但这种需求层次的等级也不是绝对的,有时人会在低级需要尚未得到满足之前,去寻求高级需要(如自我实现的需要)。
33.一位中学生物老师走进课堂时,将装在盒子中的模型放在不显眼处,等到讲课需要时才亮出;上课时他先给学生讲这节课的目的与要求,通过生动有趣的事例吸引学生的注意,帮助学生理解所讲知识。
请用心理学原理分析上述做法的有效性与合理性。
2-27答:这名教师利用注意规律组织教学。
(1)正确运用随意后注意组织教学,利用刺激物本身的特点,利用生动有趣的事例吸引学生的注意,开始将模型放在不明显处,避免分散学生的注意。
(2)正确运用随意注意的规律组织教学,让学生理解这节课的目的与要求。
全国2010年4月自学考试心理学试题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有些学生考试时,如果监考老师站在身旁,常常会感到不能很好作答,甚至有时一个字都写不出来。
这种现象称为()A.社会助长B.社会干扰C.社会惰化D.去个体化2.把自己的不当、失误转嫁到他人身上,或把自己不能接受的欲望归结为他人。
这种心理防御方式称为()A.转移B.反向C.文饰D.投射3.工作时间或工作条件的改变会给人们带来压力,这种压力源属于()A.躯体性压力源B.心理性压力源C.社会性压力源D.文化性压力源4.心理学家柯尔伯格研究儿童道德判断的方法是()A.观察法B.对偶故事法C.两难故事法D.实验法5.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7-12岁的儿童认知发展阶段处于具体运算阶段,这个时期儿童思维发展特点之一是()A.自我中心B.不守恒C.守恒D.不可逆6.每个人都需要与人接触、交往,与他人建立并维持一种满意的相互关系,这种人际需要属于()A.包容需要B.支配需要C.情感需要 D.本能需要7.“双生子研究”通常被心理学家认为是研究影响人格形成的哪一种因素的最好方法?()A.社会文化因素B.家庭环境因素C.自然物理因素D.生物遗传因素8.心理学从哲学中脱离出来成为一门科学是受到()A.社会发展的影响B.自然科学的影响C.文化发展的影响D.社会科学的影响9.在心理学发展历史中,机能主义心理学强调研究意识的功能,它主要活跃于()A.19世纪B.19世纪80年代C.1890年到20世纪30年代D.20世纪10.学生在学习中遇到困难或环境出现干扰学习因素,仍能自觉、自动地将心理过程集中指向老师所讲的内容。
这种现象叫做()A.随意后注意B.随意注意C.不随意注意D.不随意后注意11.当人们脑电波为β波时,典型的意识状态是()A.深度放松B.正常清醒状态C.轻度睡眠D.深度睡眠12.从复杂的环境中将一些感觉分离出来加以组织,并根据过去经验做出解释的一系列心理活动,被称为()A.知觉B.思维C.辨别D.推理13.划分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的标准是()A.学习策略B.学习对象C.学习内容D.学习方式14.学生对字词、概念、规律和公式等各种概括化知识的记忆,属于()A.动作记忆B.情景记忆C.感觉记忆D.语义记忆15.“一题多解”、“给故事加上不同的结尾”等练习可以训练学生()A.聚合思维B.发散思维C.直觉思维 D.常规思维16.“小明比小军高,小兰比小军矮,所以小明比小兰高”,以上推理属于()A.归纳推理B.三段论推理C.线性推理D.条件推理17.最早对智力问题进行探讨,提出智力二因素论的心理学家是()A.斯腾伯格B.加德纳C.吉尔福特D.斯皮尔曼18.在动机理论中,着重强调人的较高级心理过程对行为的影响作用的理论,被称为()A.认知理论B.期待理论C.需要理论 D.交往理论19.“一个小丑进城胜过一打医生”,这说明情绪具有的功能是()A.信号功能B.调控功能C.激励功能 D.健康功能20.小明性格安静稳重,平时言语不多,但喜欢思考问题,大家形容她“火烧眉毛也不着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