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英译汉翻译的步骤
- 格式:pdf
- 大小:140.48 KB
- 文档页数:4
翻译步骤及策略(汉译英英译汉)一、汉译英的步骤二、英译汉的步骤三、校对五原则四、英文中可帮助行文地道的三个句型五、英译汉时遇到不会的词怎么办?一、汉译英的步骤1.找准核心主语和核心谓语,确定句子主框架。
2.分析原文剩下内容的语法成分。
3.分析逻辑,通过语法进行串句,化零为整。
注意:(1)翻译时一定不要出现语法错误。
(2)汉译英时,要把每一个成分分析得明明白白再动笔。
二、英译汉的步骤1.根据意群将原文进行断句2.读懂大意(这是翻译的前提)3.划分语法成分,例如:定语从句。
好处:①避免错译;②确定基本翻译手法4.调整语序①先在脑海中进行第一次翻译——确定基本句式和用词(考虑需要句中换还是句间换)②第二次翻译——确定翻译技巧③第三次翻译(校对)——得出最终的译文三、校对五原则1.准确传达原文意思(所有原文传达的意思都要在译文中体现,不要漏译任何信息。
)2.检查是否有语法错误(英译汉和汉译英后都要检查,千万不要因为语法问题而丢分!)3.检查翻译技巧是否正确运用(该用的翻译技巧都要用上)4.检查自己的译文是否有翻译腔(若拘泥于原文、不合目的语表达规范——尝试脱离语言外壳,通过改表达,尽量用地道的语言传达信息。
)5.打磨语言(尽量使自己的译文正式、简洁和地道)四、英文中可帮助行文地道的三个句型1.形式主语句式2.形式宾语句式3.there be结构五、英译汉时遇到不会的词怎么办?1.根据上下文去猜。
尽量不要用太绝对的词,选词在语境中要合适。
2.模糊处理法①根本不认识——模棱两可、似翻未翻②不确定时——一律模糊处理。
一、英译汉翻译的基本程序1.通读并透彻理解原文。
翻译之前仔细研读原文,解决好“翻译什么”的问题。
边读边琢磨,确切理解原文所述事物本身的含义与之相关的外延联想,如原句的中心意思是什么,有没有褒贬义或寓意,对其中的修饰语的把握等。
2. 组织语言。
考生要根据上下文的语境选择适当的词汇和表达手段。
3. 表达。
考生要从内容和语言两方面来考虑译文,尤其注意不能扭曲原意,不能错译或漏译。
4. 审校。
这是英汉翻译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
考生将自己的译文与原文进行对照,看看译文是否忠实于原文,是否通顺易懂,是否符合汉语规范。
二、英汉翻译的基本方法直译与意译直译指基本保留原有句子结构,照字面意思翻译;意译是在不损害原文内容和精神的前提下,为了表达的需要,对原文做相应的调整。
如:Good marriage doesn’t just happen. They take a lot of love and a lot of work.直译:好的婚姻不会仅仅发生—它们需要大量的爱和大量的工作。
意译:幸福的婚姻不是凭空发生的---它需要你为它付出大量的爱和做大量的工作。
或:美满的婚姻不会从天上掉下来---你必须为它付出大量的爱,做大量的工作。
很显然,本句话的意译要比直译更符合汉语表达习惯。
当然,一句话并不限于一种译法,要根据具体需要而定。
一般来说,在英汉翻译考试中,如果直译能达意就用直译,如果直译效果不好,就应该考虑意译。
只要译文内容忠实,意思明白就行了。
顺译法(又名句型对应法)顾名思义,顺译法(句型对应法)就是按原文句子结构的排列顺序进行翻译,这种译法适合于原文叙述层次与汉语相近的长句翻译,如只含名词性从句的复合句、前置的状语从句或从句在后的长复合句等等。
As an obedient son, I had to accept my parents’ decision that I was to be a doctor ,though the prospect interested in me not at all.作为一个孝顺的儿子,我不得不接收父母的决定,去当大夫,虽然我对这样的前途毫无兴趣。
英译汉的步骤与技巧实例(一)英译汉的步骤由于英译汉试题中的句子结构一般都较为复杂,很难一步到位地给出准确的译文,因此建议采用由大到小的步骤逐步翻译,以达到译文的“忠实”、“通顺”,这一方法是指先从大处着眼找出句子的主干结构和主要元素,然后再填补细节,分析句子的外围成分,最后再加以润色,下面举例说明。
【例1】Whether to use tests, other kinds of information , or both in a particular situation depends , therefore , upon the evidence from experience concernimg comparative validity and upon such factors as cost and availability.步骤1:主谓宾whether从句depend onevidence and factors是……还是……取决于依据和因素步骤2:采用测试其他信息同时经验依据费用、来源因素步骤3:是采用测试还是其他种类信息,或是两者同时使用,取决于诸如费用和有无来源等因素。
步骤4:补上:in a particular situation, therefore, concerning comparative validity等成分,并对整句加以润色。
【译文】因此,在某一特定情况下,究竟是采用测试还是其他种类的信息,或者两者同时使用,须凭有关相对效度的经验依据而定,也取决于诸如费用和有无来源等因素。
这种方法适用于内容复杂,较多从句、并列的比较、选择词组也较多的句子。
(二)英译汉的技巧示例1 谨慎选词、意达文顺连词成句,句成篇章,这是行文的一般规律。
翻译过程中,选词是一个重要方面。
尤其能不能从众多的近义词中选出最恰当的一个,一方面得看译者的语言功底,另一方面得参考上下文的语境——考研翻译其实提供了充分的语境。
浅析英译汉翻译的步骤侯新民(发表于《新疆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年第4期)摘要:英译汉翻译水平能力的提高需要长期的学习和实践,因此,掌握一定的翻译步骤,无疑会有助于提高英译汉翻译水平的能力。
关键词:英译汉翻译步骤英译汉是运用汉语把英语所表达的思想准确而完整地重新表达出来的语言活动。
英译汉的过程则是正确理解英语原文和创造性地用汉语再现英语原文的过程, 进行英译汉翻译,主要有三个过程——理解原文、译文表达、修改审校。
理解是表达的前提,若不能正确地理解原文就谈不上确切的表达;理解与表达通常是互相联系,往返反复的过程,在进行汉语表达的时候,又可以进一步加深对原文的理解;修改是对译文的修正、加工润饰,审校是经修改以后的最后一道工序。
在英译汉翻译过程中,往往需要从英语到汉语,再从汉语到英语反复地进行推敲,要真正译好一篇英语文章并非易事,首先是英文理解难,其次是中文表达难,再者英译汉时对掌握各种文化知识的要求很高,正是出于这个原因,本文拟就英译汉翻译的步骤:理解原文、译文表达、修改审校浅析如下:理解原文理解就是通过揭露事物间的联系而认识新事物的过程。
照字面解释就是懂、了解的意思。
从英译汉角度考虑所谓理解,就是译者在懂得原文,了解原文的基础上利用英汉两种语言的词汇、语法、修辞等知识,来理解原文的内容和风格。
理解可从以下三个方面考虑:1、理解原文的语言现象。
即通过原作的语言现象来理解原作的内容。
因为原作的思想、内容是通过原作的语言形式表达出来的,懂得语言形式及其含意,是理解原作整体内容的基础。
下面试举例略加剖析。
例一、原文:The youth move a pace or two nearer, and the scent of his honest heat afflicted Ashurst’s nostrils.原译:年轻人向前走了两步,一股热汗的味道冲进阿瑟斯特鼻孔里。
改译:年轻人向前走近了一两步,他那毫无掩饰的怒气冲阿瑟斯特扑面而来。
英译汉的翻译方法和技巧英译汉的翻译方法和技巧英译汉的翻译方法和技巧是建立在英汉两种语言的对比之上的,专业英文的翻译技巧讲与练。
这两种语言在词汇和句法方面的一些表达手段上各有其特点。
接下来店铺为你带来英译汉的翻译方法和技巧,希望对你有帮助。
英译汉的翻译方法和技巧语序调整主要指词序、句序两方面的调整。
英汉语句中的主要成分主语、谓语、宾语或表语的词序基本上是一致的,但各种定语的位置和各种状语的次序在英、汉语言中则有同有异。
一、定语位置的调整1.单词作定语英文中,单词作定语时,通常放在它所修饰的名词前,汉语中也大体如此。
有时英文中有后置的,但译成汉语时一般都前置。
something important(后置)重要的事情(前置)如果英文中名词前的定语过多,译文中则不宜完全前置,因为汉语不习惯在名词前用过多的定语。
a little,yellow,ragged beggar (前置)一个要饭的.,身材矮小,面黄肌瘦,衣衫褴褛(后置)2.短语作定语英文中,修饰名词的短语一般放在名词之后,而汉语则反之,但间或也有放在后面的,视汉语习惯而定。
their attempt to cross the river(后置)他们渡江的企图(前置)二、状语位置的调整1.单词作状语英文中单词作状语修饰形容词或其他状语时,通常放在它所修饰的形容词或状语的前面,这一点与汉语相同。
He was very active in class.(前置)他在班上很活跃,专业英文《专业英文的翻译技巧讲与练》。
(前置)英文中单词作状语修饰动词时,一般放在动词之后,而在汉语里则放在动词之前。
Moder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re developing rapidly.(后置)现代科学技术正在迅速发展。
(前置)2.短语作状语英文中短语状语可放在被修饰的动词之前或之后,译成汉语时则大多数放在被修饰的动词之前,但也有放在后面的。
Seeing this,some of us became very worried.(前置)看到这种情况,我们有些人心里很着急。
英译汉翻译方法
英译汉翻译方法是指将英语文本翻译成中文的过程。
在翻译过程中,需要考虑到语言的差异、文化背景、语法结构等因素。
以下是英译汉翻译的一些方法:1. 理解原文:在翻译前,需要仔细阅读原文,理解其含义和语境。
只有理解了原文,才能准确地翻译出来。
2. 选择合适的词语:英语和中文的词汇有很大的差异,需要根据语境和意义选择合适的词语。
同时,还需要注意词语的搭配和用法。
3. 注意语法结构:英语和中文的语法结构也有很大的不同,需要根据语法规则进行翻译。
例如,英语中的被动语态在中文中通常使用“被”字结构。
4. 考虑文化背景:英语和中文的文化背景也有很大的差异,需要根据文化背景进行翻译。
例如,英语中的“thanksgiving”在中文中通常翻译为“感恩节”。
5. 保持语言风格:在翻译过程中,需要保持原文的语言风格和语气。
例如,如果原文是正式的,翻译也应该保持正式的语气。
总之,英译汉翻译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才能准确地翻译出来。
需要有一定的语言能力和文化素养,才能做好翻译工作。
英语翻译技巧英译汉步骤英语翻译技巧:英译汉步骤英译汉是运用汉语把英语所表达的思想准确而完整地重新表达出来的语言活动.而英译汉的过程则是正确理解英语原文和创造性地用汉语再现英语原文的过程,在英译汉的过程中,有两点值得我们特别地注意:(1)汉语所要表达的是英语原文的内容, 即句子或文章的意义, 而不是句子结构;(2)在翻译过程中,英语原文的内容要准确而完整地重新表达出来,而不是将两种语言结构进行简单的转换.英译汉的过程包括理解,分析句架表达和校核三个阶段,理解是表达的前提, 若不能正确地理解原文就谈不上确切的表达, 但理解与表达通常是互相联系, 往返反复的过程, 在进行汉语表达的时候,又可以进一步加深对原文的理解,因此, 在英译汉的过程中,往往需要考生从英语到汉语,再从汉语到英语反复的推敲。
一、理解理解阶段的目的在于读懂英语原文,弄清原文的意思。
(1) 通读全文。
通读全文的目的在于从整体上把握整篇文章的内容,理解划线的部分与文章其他部分之间的语法与逻辑关系.一篇好的文章, 其前后的意思都互相关联,具有很强的逻辑性,一个单词或句子只有在具体的上下文中才能体现出确切的含义来, 这就是为什么我们有时看完一本书或一篇文章之后才对上文中的某个难以理解的地方“恍然大悟”.因此,上下文能帮助我们正确的理解划线的部分,通读全文是很重要的。
(2) 分析句子结构.中国的英语学习者往往具有非常好的英语语法知识,在做翻译试题时也应充分发挥和利用这一优势。
在分句子结构时,我们要注意首先把句子的主语、谓语和宾语找出来,这样句子的骨干结构也就清楚了,在分析句子的骨干结构时还应该注意分析句子中成分是否有省略的地方,主句和从句之间的关系是否明确等等。
(3) 理解句子含义。
理解句子的依据除了句子本身之外,还有该句子所处的具体的语言环境。
在此阶段应清楚下列问题: A。
句子中是否含有代词和其他具有指代意义的词,如果有,应根据上下文确定它们指代的内容是什么; B。
英译汉-汉译英翻译技巧英译汉技巧一、英译汉翻译的基本程序1.通读并透彻理解原文。
翻译之前仔细研读原文,解决好“翻译什么”的问题。
边读边琢磨,确切理解原文所述事物本身的含义与之相关的外延联想,如原句的中心意思是什么,有没有褒贬义或寓意,对其中的修饰语的把握等。
2. 组织语言。
考生要根据上下文的语境选择适当的词汇和表达手段。
3. 表达。
考生要从内容和语言两方面来考虑译文,尤其注意不能扭曲原意,不能错译或漏译。
4. 审校。
这是英汉翻译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
考生将自己的译文与原文进行对照,看看译文是否忠实于原文,是否通顺易懂,是否符合汉语规范。
二、英汉翻译的基本方法1. 直译与意译直译指基本保留原有句子结构,照字面意思翻译;意译是在不损害原文内容和精神的前提下,为了表达的需要,对原文做相应的调整。
如:Good marriage doesn’t just happen. They take a lot of love and a lot of work.Good marriage doesn’t just happen. They take a lot of love and a lot of work.直译:好的婚姻不会仅仅发生—它们需要大量的爱和大量的工作。
意译:幸福的婚姻不是凭空发生的---它需要你为它付出大量的爱和做大量的工作。
或:美满的婚姻不会从天上掉下来---你必须为它付出大量的爱,做大量的工作。
很显然,本句话的意译要比直译更符合汉语表达习惯。
当然,一句话并不限于一种译法,要根据具体需要而定。
一般来说,在英汉翻译考试中,如果直译能达意就用直译,如果直译效果不好,就应该考虑意译。
只要译文内容忠实,意思明白就行了。
2. 顺译法(又名句型对应法)顾名思义,顺译法(句型对应法)就是按原文句子结构的排列顺序进行翻译,这种译法适合于原文叙述层次与汉语相近的长句翻译,如只含名词性从句的复合句、前置的状语从句或从句在后的长复合句等等。
英译汉的三个步骤翻译的标准是:首先要忠实原文,不随意增添或册减,更不能歪曲原意,瞎编乱造。
而且译文语言必须正确通顺,符合汉语习惯。
英译汉的成功取决于扎实的英语基本功、坚实的汉语基础、词汇量和背景知识。
在进行翻译时,应当联系上下文,把有关句子弄懂,将意思搞透彻,达到内容与形式的统一。
如果不顾语境断章取义,抛开原文盲目翻译,扑风捉影,望文生义,就可能曲解原意,造成误义。
英译汉的过程有三个步骤:阅读理解、汉语表达、审校润色。
要做到即忠实原文又符合汉语习惯,在进行这三个步骤时应遵循以下原则:1、阅读理解时注意各成分的逻辑关系阅读理解时吃透原文,有助于语法分析和上下文弄清句子的逻辑层次,识别主-谓-宾(或主-谓-宾-补)等结构,判断出各成分的逻辑关系。
例: Too often we believe what accounts for other ‘s success is some special secret or a lucky break.But rarely is success so mysterious .我们常常相信别人的成功是由于某种特殊的奥秘或是由于某种机遇。
但成功极少是如此神秘的。
分析:该句的主要结构是We believe …… is some ……。
Too often 是状语,为了强调提前了,而What accounts for …… success是believe的宾语从句中的主语部位,只不过是由What 引导,account for 是一短语,意为“说明”“证明”所以整个句子的逻辑关系是:We believe what accounts for other‘s is some special secret or a lucky break .2、用汉语表达时注意引申词义进行汉语表达时应结合上下文解决疑难词的确切含义或引申词义。
“引申”就是在翻译时将词义加以深化,产生“新义”,以确切表达原文含义。
多维度浅析英汉双语翻译摘要:中国与西方国家拥有不同的文化底蕴,语言风格、生活习俗等差异巨大。
本文在充分了解中英两种不同文化背景下,简要谈谈英汉双语翻译的不同侧重点。
关键词:文化底蕴双语翻译英汉两种语言在表达习惯等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在翻译的过程中,如何巧妙的把握二者之间的不同点,合理准确的翻译相关作品重中之重。
因此,我们将从语音语调,词法,句法,句子的连贯程度,上下文之间的衔接等方面来剖析英汉两种英语的不同点。
一.从语音语调的角度来分析英语是语调语言,汉语是声调语言;因此英语的语言表意手段主要是语调和重音这两者的密切配合可以表达意义的差别。
Example:You may not go. 你不可以去。
You may not go. 你可以不去。
另外,汉语的语音手段主要是声调还有语调以及重读与轻读的差别;Example我想起来了。
I’ll get up.我想起来了.同时,双音节化和四音节化是现代汉语的主要节奏倾向,由于这一倾向的影响,汉语音节匀称,词语和句式往往成双成对,对偶、对照、排比、反复和重叠成了中国人所喜闻乐见的修辞方式。
对于这句话:In the house a door shuts with a bang, curtains billow into the room. I rush to close the windows, empty the clothesline, secure the patio furnishing. Thunder begins to grumble in the distance. 翻译为房门砰地一声关上了窗帘被风吹向屋内。
我赶紧跑过去去关窗子,把晾晒的衣服收起来,把天井里的东西放到安全的地方。
远处开始响起了雷声。
另外针对The first drops of rain are huge. They splash into the dust and imprint the windows with individual signatures. They plink on the vent pipe and plunk on the patio roof. Leaves shudder under their weight before rebounding and the sidewalk wears a coat of shiny spots.翻译为雨点很大落在地上和窗户上,在窗户上留下了独特的印记。
浅析英译汉翻译的步骤侯新民(发表于《新疆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年第4期)摘要:英译汉翻译水平能力的提高需要长期的学习和实践,因此,掌握一定的翻译步骤,无疑会有助于提高英译汉翻译水平的能力。
关键词:英译汉翻译步骤英译汉是运用汉语把英语所表达的思想准确而完整地重新表达出来的语言活动。
英译汉的过程则是正确理解英语原文和创造性地用汉语再现英语原文的过程,进行英译汉翻译,主要有三个过程——理解原文、译文表达、修改审校。
理解是表达的前提,若不能正确地理解原文就谈不上确切的表达;理解与表达通常是互相联系,往返反复的过程,在进行汉语表达的时候,又可以进一步加深对原文的理解;修改是对译文的修正、加工润饰,审校是经修改以后的最后一道工序。
在英译汉翻译过程中,往往需要从英语到汉语,再从汉语到英语反复地进行推敲,要真正译好一篇英语文章并非易事,首先是英文理解难,其次是中文表达难,再者英译汉时对掌握各种文化知识的要求很高,正是出于这个原因,本文拟就英译汉翻译的步骤:理解原文、译文表达、修改审校浅析如下:理解原文理解就是通过揭露事物间的联系而认识新事物的过程。
照字面解释就是懂、了解的意思。
从英译汉角度考虑所谓理解,就是译者在懂得原文,了解原文的基础上利用英汉两种语言的词汇、语法、修辞等知识,来理解原文的内容和风格。
理解可从以下三个方面考虑:1、理解原文的语言现象。
即通过原作的语言现象来理解原作的内容。
因为原作的思想、内容是通过原作的语言形式表达出来的,懂得语言形式及其含意,是理解原作整体内容的基础。
下面试举例略加剖析。
例一、原文:The youth move a pace or two nearer,and the scent of his honest heat afflicted Ashurst’s nostrils.原译:年轻人向前走了两步,一股热汗的味道冲进阿瑟斯特鼻孔里。
改译:年轻人向前走近了一两步,他那毫无掩饰的怒气冲阿瑟斯特扑面而来。
分析:从原文来看,“heat”一般情况下,译者都会理解为“热汗”,但查《Oxford Advanced Learner’s English-Chinese Dictionary》,“heat”还可解释为intense feeling,esp of anger or excitement“怒气”或“激动”,若译作“热汗”,修饰语“honest”似乎无法理解,因此改译成“怒气”更为贴切。
例二、原文:The custom had its spring in another country.原译:这种风俗在别的国家也有它的春天。
改译:这种风俗起源于别的国家。
分析:“spring”的含义有“春天”之意,查《Oxford Advanced Learner’s English-Chinese Dictionary》“have its spring”的准确含义应解释为:have sth as a source or origin;originate from,改译为“起源于...”较为准确。
2、理解原文的逻辑关系。
翻译中经常会遇到句子层面上的理解问题,其实也就是对原文逻辑关系的理解。
由于译文的复杂性,逻辑关系的千变万化,要做到准确把握难度更大,所以要深刻地理解原文,有时还要上下有联系地去理解其中的逻辑关系,细致地去推敲原文的含义,分析出它的来龙去脉,同时要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实际情况,思考自己的理解是否合情合理,有无漏洞,有无逻辑不通的地方。
理解好逻辑关系,它可以帮助我们理解按原文语法关系所不能理解的问题,或者使我们发现译文中译错的地方。
下面试举例略加剖析。
例一、原文:As it happens,a razor that is safe in Europe is unlikely to electrocute Americans.原译:碰巧在欧洲使用安全的剔须刀不大可能使美国人触电身亡。
改译:实际上,在欧洲使用安全的剔须刀不大可能使美国人触电身亡。
分析:“as it happens”在一般词典中解释为“偶然,碰巧”。
“原译”译文读起来明显不顺畅,原译将“as it happens”译为“碰巧”是译者按通常字面意思来理解的。
查《The New Oxford Dictionary of English》,“as it happens”还可以解释为“actually;as a matter of fact”,因此,译成“实际上”较为准确。
例二、To transplant her to a great town,to keep,in some little flat or rooms,one who belonged so wholly to nature——the poet in him shrank from it.原译:把她弄到大城市里去,在一套房子或几间房子里安置这么一位大自然中的人——他虽然有诗人气质,却不敢这么设想。
改译:把她调到大城市里去,居住在狭小的公寓里,像她这样一位完全属于大自然的人——尤其是一位诗人,她宁愿不去。
分析:“transplant her”译成“把她弄到”实为不“雅”。
英语习惯上使用从句较多,该句中定语从句较长,分开译比较符合汉语习惯。
“shrink from sth”按《Oxford Advanced Learner’s English-Chinese Dictionary》解释为be reluctant to do sth“不愿做某事”,shrank from it应理解为她“不愿意去”大城市生活。
3、理解原文的风格色彩。
理解原文时,也必须重视对风格色彩的理解,风格色彩的表现,一般表现在语言形式中。
下面试举几例略加剖析。
例一、Quite clearly,the third world has changed much since the1950s and their old cliché-ridden image of the period can hardly apply to them now.原译:很显然,50年代以来第三世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第三世界国家当年那种陈腐不堪的旧形象与他们现实的情况已难以对上号了。
改译:很显然,50年代以来第三世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第三世界国家当年那种陈腐不堪的旧形象与他们现实的情况不可同日而语。
分析:原译中“难以对上号”有显著的口语俗语色彩,仔细阅读原文就会发现这是一篇公文语体,从理解原文的风格色彩角度来说改译成“不可同日而语”会更好些。
例二:There you are the dog in the manger!You won’t let him discuss you affairs,and you are annoyed when he talks about his own.原译:你狗占马槽!你不让他谈你的事,可他讲他自己的事你又恼了。
改译:你不干还不让别人干!你不让他谈你的事,可他讲他自己的事你又恼了。
分析:在翻译中不能根据原文的风格灵活处理,也有可能达不到“传真”的效果。
比如“a dog in the manger”常被直译为“狗占马槽”,但用在上例中似乎就不合适了。
应译为“你不干还不让别人干!”才达意。
综合上述,要搞好翻译,必须努力提高对原文的语言现象、逻辑关系、原文的风格色彩的理解,这样才能减少、消灭误译现象。
二、译文表达译文表达是指用译文语言准确地将原文的思想内容、风格再现出来。
表达和理解似乎划不出截然的分界线。
在理解之中便已孕育着表达,在表达中又加深了理解。
表达是理解的基础,表达得好坏一般决定于理解的深度,是和理解得深浅成正比的,但也决定于掌握译文语言表达手段的多少,靠我们译者的译文语言功底。
表达是综合因素和艺术因素相结合的一步,因而它具有更多的创造性,动笔翻译时,一定要从原文中跳出来,要摆脱原文的形式束缚,要把我们的语言长处发挥出来,确切地把我们所理解的原文意义,包括表层的和深层的意义,表达出来,将原文化为一个整体再现出来。
下面试举几例略加剖析。
例一、Tall,thin,elegant,with the air of thoroughbred,he stuck Mr.Pearson as a curious mixture of a condottiere and Machiavelli.原译:他身材修长,温文尔雅,风度翩翩。
皮尔逊先生从他身上得到的印象是:他是雇佣兵和马其雅维里的奇妙的混合物。
改译:他身材修长,温文尔雅,风度翩翩。
皮尔逊先生从他身上得到的印象是:此人居然集雇佣兵和权谋术士的特点于一身。
分析:“Machiavelli”是意大利古代政治家兼历史学家。
他主张为了达到政治目的可以不择手段,马其雅维里的奇妙的混合物让人读起来不知所云,将Machiavelli译为“权谋术士”让人更好理解。
例二、All that evening this thought kept coming back;but,as is not unusual,each time with less poignancy,till it seemed almost a matter of course to be a scoundrel.原译:那天晚上,他翻来覆去想这个问题:但是,正如同常情况下那样,强烈的程度逐渐减低,末了,坏蛋几乎是做定了。
改译:那天晚上,这种想法不断地涌现在他的脑海里,但是,和往常一样,每次这样想时痛悔的感觉会愈来愈淡,直到最后似乎觉得做坏蛋也是理所当然的了。
分析:“poignancy”按《Oxford Advanced Learner’s English-Chinese Dictionary》解释为affecting one’s feelings deeply,full of pit是“伤心的”和“遗憾”之意,“强烈的程度逐渐减低”让人读起来不知所云。
将“almost a matter of course to be a scoundrel”,译为“做坏蛋也是理所当然的了”会更加通顺。
三、修改、审校修改是指对译文的修正、加工润饰。
修改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对译文作全面的修改,一是对译文词句的修改。
可分为两步进行:第一步:对照原文一句一段地修改,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1)原文内容、思想是否准确表达出来。
2)有无漏译、错译、曲解的地方。
3)译文语言是否通顺。
4)译文是否保持了原文的风格色彩。
第二步:脱离原文,反复阅读后进行修改。
1)译文用词是否恰当、规范。
2)上下文有无不连接的地方。
3)前后有无矛盾,是否有重复的地方。
4)有无逻辑不通的地方。
审校是英译汉的最后一道工序,是对译文做最后一次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