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课_冷战局面的形成
- 格式:ppt
- 大小:6.71 MB
- 文档页数:43
川教版历史九下《“冷战”局面的形成》教案冷战局面的形成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二战后美国登上资本主义世界霸主地位的原因和表现;“冷战”的定义;“杜鲁门主义”的内容和实质;马歇尔计划的目的;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性质。
过程与方法参与课堂活动与同学分析冷战政策出台的背景,归纳冷战的具体表现,探究冷战政策带来的影响,加深对冷战对峙局面的理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能真切感受到美苏争霸世界的斗争,造成了国际局势的动荡不安,给世界和平带来了严重影响,认识到霸权主义对人类进步和安全的威胁。
重点与难点重点:美国的“冷战”政策及其表现。
杜鲁门主义的提出,是冷战全面开始的标志。
美苏冷战,在意识形态上尖锐对立;在经济上互相封锁;在军事上,1949年以美国为首的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建立,1955年以苏联为首的华沙条约组织的建立,形成了两大军事政治集团的对峙局面。
难点:如何认识美苏冷战和美苏争霸的异同点。
美苏冷战是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和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的对抗;美苏争霸是争夺世界霸权的冲突,它超过了两种社会制度之间的矛盾。
美苏冷战是除战争以外的敌对和对抗行动;美苏争霸则既有和平方式的对抗,也有局部战争,如美军侵略越南和苏军入侵阿富汗的战争。
美苏冷战和争霸在形式上有相同之处,在实质和结果上是一致的。
导入1、回顾二战中美国、苏联联合打击德、意、日法西斯的情况。
在打击法西斯的同时,美国、苏联的实力得到了加强,纷纷确立了自己的势力范围。
2、悬挂《二战形势图》,指出二战快结束时,西方国家、苏联控制的领土。
战后,双方根据实力确立了势力范围,形成美苏对峙的局面。
3、引用一个英国人的外交名言:我们没有永恒的朋友,也没有永恒的敌人,只有永恒的利益。
二战结束后,由于意识形态的不同和美国称霸受到苏联的遏制,美苏从战时同盟关系变成了战后敌对关系。
4.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世界并没有走上和平之路。
战后,一张厚重的、隔断东西方的“铁幕”缓缓降临,美苏之间的“冷战”局面就此形成,并主宰了此后半个世纪的世界格局。
专题四二美苏之间的冷战(详细备课资料)雅尔塔体系事实上划分美苏的势力范围,这样,在雅尔塔体系中,美苏逐渐成为处于支配地位的两极,形成两极格局。
所谓两极格局,是指二战后出现的美苏对抗的格局。
这种对抗不是直接的武力对抗,而是采取除此之外的一切方式。
相互遏制,却又不诉诸武力。
我们把这种除战争以外的一切敌对行动总称为冷战。
简单来讲,冷战是非战争的对抗,落脚点是对抗。
美苏在二战期间是盟友,二战结束以后,美苏之间为什么会出现冷战呢?即两国为什么会对抗呢?一、冷战局面的形成原因二战之后,美苏为什么展开对抗?将这一问题分为两层:(1)美苏两国为什么不继续合作了?(2)在不继续合作的同时,美苏两国为什么走向了对抗?首先思考二战以后,美苏两国为什么不继续保持以前的盟友关系,继续合作呢?①二战结束,失去了战时同盟的基础。
二战期间,美国与苏联结成反法西斯同盟,合作的基础是抗击共同的敌人法西斯。
随着二战结束,共同的敌人法西斯被彻底打败,美国与苏联失去了战争时期结成的那种同盟关系的基础。
这只能解释在二战以后,美苏两国为什么不继续合作呢。
美苏在不继续合作的同时,为什么走向了对抗?②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差异。
两国对抗的原因之一是两国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巨大差异。
③国家利益的冲突:美国认为苏联是其称霸世界的最大障碍(根本原因)根据政治学原理,外交政策制定的出发点是国家利益。
美苏对抗的根本原因在于两国国家利益的根本对立。
二战结束后,美国经济、军事实力急剧膨胀,成为资本主义世界头号经济和军事强国。
美国实力的上升使其政治野心膨胀起来,美国力图称霸世界。
与此同时,苏联的军事力量空前壮大,国际地位空前提高,成为唯一能够与美国相抗衡的政治军事大国,并且积极扩大自己的势力。
美国统治集团认为强大的苏联已经成为它称霸世界的最大障碍。
于是美国采取种种措施遏制苏联,苏联针锋相对,采取反击措施,导致出现美苏两国对抗的局面。
所以美苏走向对抗的根本原因是两国国家利益的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