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戈尔 马蒂斯
- 格式:pptx
- 大小:2.03 MB
- 文档页数:12
霍尔戈·马蒂斯的作品赏析
图1 图2 图3
图1:是一支断了手臂的手,用纯黑的背景做底,一支断了手臂的胳膊上面出现各种参差不齐的锯齿,呈现出树木被砍伐后的状态,此幅画寓意着让人们保护环境,爱护树木,伸出我们的援助之手就可以改变这一切,放下我们杀戮的双手,去保护森林吧。
图2;是一片树叶上面呈现了一个人的容貌,但树叶却出现了一部分的残缺,有实有虚的对比方法,树叶的梗更像是是要长成参天大树的根茎,而树叶的轮廓更可以凸显出树木的外形,此幅画的寓意是让人们去保护环境,爱护每一个生灵,哪怕是一片小小的叶子,因为那里面包涵了好多人的汗水。
图3;是一个美女用了很多的折纸的蝴蝶把自己的脸包裹住,给人一种神秘感,这幅画的主题是剧院的招贴海报,目的是为了宣扬和平,反对战争,采用了淡淡的浅黄色作为蝴蝶的主色,人物的面部表情和谐唯美,睁得大大的双眼就是要告诉人们向和平的主旨出发,宣扬和平。
霍尔戈·马蒂斯(MatthiesHolger)1940 出生于德国汉堡, 在1957到1961年间学习彩色平版印刷,1961-1966 就读于德国汉堡美术学院(HIBK):从1961年到1962年就读于普福尔茨海姆造型艺术大学,1962年到1966年,就读于汉堡德累斯顿造型艺术学院。
1966 在德国汉堡成为独立设计师。
他成为了汉堡普福尔茨海姆造型艺术大学等一些学院的客座教授。
1984-1987年德国汉堡设计专科学校客座教授。
1994年担任柏林艺术大学(HdK)视觉传达系的教授。
他多次担任巴黎艺术设计学术考试委员会评委,多次担任华沙、大阪、墨西哥等国际主要招贴画双年展评委,权威性设计团体 —— 国际平面设计联盟会员( AGI )。
他的艺术创作充满了前卫、尖锐、富有挑衅性而又诗意的精神。
在他的教学活动中,也一贯倡导异想天开、冒险、试验和挑衅的精神。
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在原西德逐渐出现了一种诗意的视觉表现方式,这种独特的视觉处理手法往往是通过摄影和对图片分割变化与重组的再创造来实现的。
而将这种风格娴熟融入到音乐戏剧海报创作中,使平面设计为音乐戏剧服务,并且至今仍然活跃于艺术设计领域的杰出设计师就是霍尔戈·马蒂斯(Holger Matthies)。
剧院戏剧海报和音乐海报是马蒂斯的主要工作领域。
他用海报作品向人们展示图形、词语、音乐、戏剧的协调一致。
他的作品没有固定的思维模式,他知道如何组织图形中的元素,从而产生丰富的内容和视觉张力。
1991年他为德国汉诺威国家歌剧院设计的“1991-92年戏剧节”系列海报(共6张)就是一个典型的例证。
他所用的各种图形元素,就仿佛是舞台上各种戏剧元素的变化,舞台元素的多样性造就了戏剧的各种形式,而马蒂斯对各种图形元素的使用,精确地诠释了戏剧丰富多彩这一特性。
他以这种独特方式设计的系列海报取得了巨大成功。
马蒂斯的招贴画要求有一种独立的释义标准,没有一种艺术能像招贴画中的交流那样直接,这种交流也带有感情色彩并将紧张与透露、神秘与信息玄妙地合为一体。
浅析马蒂斯的招贴设计风格对广告创作的启示作者:袁月丽来源:《文艺生活·文艺理论》2011年第12期摘要:德国设计家霍尔格.马蒂斯是当代极为重要的海报大师。
他的设计作品具有很强的前卫意识和视觉冲击力,并且往往追求标新立异的视觉效果。
研究马蒂斯的招贴设计风格,了解其是如何在创作时抓住问题的关键,传达事物的本质并用图形表现出来,将对今后的招贴及广告创作产生很大的启迪。
关键词:马蒂斯;招贴风格;启示中图分类号:J52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1)35-0039-01马蒂斯的招贴作品在设计领域中独具一格。
其海报设计视觉冲击力强,有一定的思想深度并且耐人寻味。
研究大师作品可探析其海报给人的一些感受:视觉及心理上的震撼性;眼前一亮的创新性以及画面的简洁性。
一、震撼性马蒂斯的作品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是因为他对客观事物的揭示具有一定的思想深度。
其海报形象具有很强的心理渗透力和影响力,有打动人心的力量。
广告创意要具有震撼性,还必须在表现时具有强烈的形象视觉冲击力,在视觉冲击力与心理影响力的高度完美的统一下,招贴才会具有震撼力。
如马蒂斯1994年为下萨克森州的汉诺威市立戏剧院的演出节目所设计的海报“戏剧潜入皮肤之下”,海报中所呈现的是一个男人的上半身和一张有文字的白纸,白纸上整齐地排列着该戏剧的内容简介。
创作手法是将男人体上半身的皮肤跟白纸粘合在一起,表现出两者融为一体形成自然逼真的效果。
深层涵义是表达戏剧对人的吸引力和穿透力。
这种经过异质同构创作出来的巧妙组合不但能够很好地体现宣传海报的主题,更能够使观众发挥广阔的想象空间,从而使画面的情感诉求得到很好地传达。
广告更需要震撼性来吸引目标受众。
在创作广告时首先要有深刻的思想,要善于在平凡的生活中,以敏锐的洞察力,开掘出有深度的思想认识。
广告所表达的思想应是为消费大众所关心的,而且是渗透人们生活现象展开的,从而使消费者产生共鸣。
在确定深刻的思想之后,要通过的一定的表现手法传达出来。
霍尔戈·马蒂斯AGI会员——1976年马蒂斯1940年生,在1957到1961年间学习彩色平版印刷。
他从1961年到1962年就读于普福尔茨海姆造型艺术大学,1962年到1966年,就读于汉堡德累斯顿造型艺术学院。
从1966年开始自由平面设计生涯。
他成为了汉堡普福尔茨海姆造型艺术大学等一些学院的客座教授。
1994年担任柏林艺术大学视觉传达系的教授。
他的海报设计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认可。
他已经在40个不同的国家举办了60场个人海报展。
奖项包括:德国海报博物馆金奖(埃森,1976年); 国际海报双年展金奖(华沙,1980年);汉堡国际海报节铜奖(科罗拉多州,1981年);纽约ADC银奖(1987年); 德国海报博物馆三年展金奖(埃森,1990年); 华沙双年展金奖(1990年);纽约州的ADC优异奖(1993年);国际海报双年展银奖(布尔诺,1994年);国际海报双年展银奖(墨西哥,2000年);香港国际海报三年展银牌(2001年)。
符号与图形的冷漠,潮流的膨胀以及后现代加速的狂热导致了人们视觉听觉的迟钝。
像以前一样,大家对语言和图形幽默有很大的需求。
而令人吃惊的是,有个性的创意会战胜乏味的讲座和搬弄是非的需要。
图像表述应当讽刺、尖锐、神秘而富有诗意。
Raymond Savignac 曾说:“创意必须是作品的灵魂。
形势只是触及你的视网膜,而创意穿过头脑,触及心灵。
”(凡高说过类似的一句话,大致是这么说的,艺术作品,除了需要对构图、透视、解剖等等的了解,还需要灵魂。
)————————————————霍尔戈。
马蒂斯全球化的概念深入人心,是否使设计的本土性和地域性差异迅速减少?是否能听听您在设计和教学中如何看待“民族性”这一概念。
在全球化的时代,大型股份合资公司的资金积累之巨大是如此令人难以置信,以致我们决不可能倒退至阶级社会。
比尔。
盖茨正在把人类几个世纪来探索思维和创造力的所有视觉记忆购入囊中,从而为他自己谋利。
同构图形部分就是将两种或两种以上事物的性质、状态、形态、意义或表征在某种特定的指向下,进行关联性思考,按一定的内在联系和逻辑来进行图形互动的构成,使其产生质的变化,并生长出新观念、新事物或新形态的图形创意方法。
同构常用的创意方法有:异形同构和异质同构形式同构和含义同构异质同构欣赏:法兰克福爵士音乐节的宣传招贴,由德国设计师金特.凯瑟创作,是用真实的树皮制作成小号模型,形成小号的形与树皮的质的两种元素的同构。
两种元素的同构象征了爵士乐母体,而从树侧生长出的一支嫩叶则象征着爵士乐的新生。
异形同构欣赏这是德国设计师霍戈尔.马蒂斯的设计作品《为了和平的艺术家》,画面中将艺术家和和平鸽进行同构,和平鸽象征人们对和平的向往,而艺术家则代表人类自身,这样的结合表现出人类追求和平的主题。
形式同构欣赏四个放有鸟蛋的巢与奥迪的标志——四个相连环进行形的同构,两者在形态上很相似,鸟蛋具有脆弱、易碎的特点,而鸟巢能给鸟蛋以温暖、呵护的作用,这样用鸟巢来比喻汽车安全、温暖和舒适的优良特征。
含义同构欣赏这是一张公益海报,画面上黑白交错的手指让人联想起这个世界还有很多正在受苦的黑色人口,手指代表琴键,希望大家一起弹奏出世界的美好。
其他同构形式欣赏(这两张是一组)共生图形: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形象共享于同一个空间、同一边轮廓,相互依存,构成缺一不可的统一体,这种方法常由“虚实相生”和“双关轮廓”来表现。
这是名为《种族主义》的招贴设计,作者是波兰设计师莱西·德文斯基。
在白色的脚下出现了黑色的人脸此招贴设计同样运用了正负共生的原理进行创作,设计师正是将脚和与之被踏到脚下的人脸进行对比,传递出发人深省的反对种族主义主题,从而创作出具有心灵震撼的正负共生图形。
这是一家名为“云鹤食品”的标志设计作品,在图形中,正形为祥云,负形为仙鹤。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云与仙鹤在传统文化中象征吉祥如意、幸福安康。
整个标志设计构思巧妙,寓意丰富,传递信息准确。
20世纪有影响力的招贴设计大师雷蒙·萨维尼亚(Raymond Savignac)1907-2002法国人,或许是AGI成员中唯一一位写了一部自传的人,书的名字叫《招贴设计师:一个男人与他的职业》。
早期从事过很多职业,后来在一个制作广告卡通片的工作室工作。
扬·雷尼卡(JanLenica)1928-2001雷尼卡是一位多产的波兰艺术家,专长是海报设计、平面设计、书本插图、舞台设计、动画片。
发表很多海报艺术方面的专著,创造了“波兰派海报”这个名词。
尽管他的前半生是在德国从教和生活,但被人们公认为波兰招贴艺术大师。
缪勒·布洛克曼(MuellerBrockmann)1916-1999现代瑞士平面设计的开创性大师。
在苏黎世大学与应用艺术学院学习建筑、设计、艺术史。
1936年在苏黎世创办自己的工作室,主要从事平面设计、展览设计及摄影。
1966年,担任IBM的欧洲设计顾问。
赫伯特·罗平(Herbet Leupin)1916-1999瑞士巴塞尔派的海报大师。
早年就读于巴塞尔应用艺术学院,后又在巴黎的保罗·柯林斯培训学校学习。
1938年开始,在巴塞尔当一名自由设计师,主要从事海报设计。
赫伯特·拜尔(Herber t Bayer)1900-1985现代奥地利平面设计的开创性大师、画家、摄影师、建筑师。
早期在包豪斯学习,师从康定斯基。
1927年,创造了Universal纯小写字体。
后担任《V ogue》杂志柏林工作室艺术总监。
30年代末移居美国。
保罗·朗特(Paul Rand)1914-1996美国著名平面设计师,以公司标志设计著称。
他是瑞士平面设计风格的创始人之一。
1972年加入纽约艺术总监俱乐部的名誉堂。
创作了很多海报与著名企业形象,其中包括IBM和ABC公司。
尤卡·凡斯拖拉(Jukka V eistola)1946-出生于芬兰的著名平面设计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