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快速记忆第十七课34-60复习记忆法则
- 格式:pptx
- 大小:10.28 MB
- 文档页数:52
关于快速记忆法_七种常用记忆方法记忆,就是过去的经验在人脑中的反映。
它包括识记、保持、再现和回忆四个基本过程。
记忆的大敌是遗忘。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关于快速记忆法_七种常用记忆方法,希望大家喜欢!七种常用记忆方法1、交替记忆法。
又叫分布记忆法式重视头尾记忆法。
这是把不同性质的识记材料按时间分配、交替进行记忆的方法。
长时间单纯识记一门学科知识的效果不好,因为具有相同性质的材料对脑神经的刺激过于单调,时间一长,大脑的相应区域负担过重,容易疲劳,将会由兴奋状态转为保护性抑制状态,表现为头晕脑胀,注意力不集中,这就不利于记忆。
心理学的研究告诉我们,在记忆过程中,先记住的事物对后记忆的事物有抑制作用,叫后遗抑制(我们用表示);后记住的事物对先记住的事物也有抑制作用,叫倒摄抑制(我们用表示);那么,记忆的序列则为:A B C D E F可见开头A和结尾F只受单向抑制,中间部分B、C、D、E则受双向抑制,越是中间的部分,受到的抑制越强烈。
为了降低这种抑制,可以采用间隔法。
也就是说把记忆的序列打断,插上非记忆的活动,这样开头和结尾增多,中间部分减少,抑制就大大削弱了。
有人做过一个实验,对某一长篇材料,一天要读六十八遍方可背诵;可是每天读几段,三天内读了三十八遍可全部背出。
因此,背诵长课文、阶段复习,与其集中时间打突击,不如分而治之,每天背一点,效果还好些。
也就是说,把不同学科的学习交替进行,避免过多地接受单一刺激,可提高记忆功效。
课间操,就是把上午一个记忆序列打断,变成两个记忆序列。
午睡,更使上下午之间的抑制降低到最低程序,以恢复下午与晚间学习的精力。
怎样利用记忆的这一特点呢?1)把重要的事情放在开头和结尾去记,若是讲话,应该把要紧事先讲给大家,结尾时2)记忆大篇幅的材料,可采取分段记忆法,这样每段都是有开头和结尾,就人为地制造了增进记忆条件。
3)一次记忆若干名词或大题可改变其次序,每记一次就换一个开头和结尾,平均分配复习的力量。
36计快速记忆方法快速记忆技巧三十六计之中,你记得几条计谋呀?不会只记得三十六计走为上计吧,下面店铺给大家分享一些记忆三十六的方法,希望大家喜欢。
1.瞒天过海:1铅笔,我用铅笔打天堵上,骑上铅笔过海。
2.围魏救赵:2鸭子,鸭子围着围裙,向着火的灯笼泼水。
3.借刀杀人:3山,我给山神一把刀,让他去杀山贼。
4.以逸待劳:4帆船,船上的水手用衣服来捕老虎。
5.趁火打劫:5屋子,一坏蛋坐上飞火轮到公安局打劫。
6.声东击西:6柳树,柳树东边站着一个白胡子神仙,西边的叶子上长着很多西瓜,神仙想吃西瓜。
7.无中生有:7拐棍,一个老头拿着拐棍从墙里头伸到墙外面的油缸里。
8.暗渡陈仓:8葫芦,我息了葫芦灯笼里的蜡烛,偷偷地跑进放着坏米的仓库里放了把火。
9.隔岸观火,9酒,我吃着酒,坐在岸边看对岸的篝火晚会。
10.笑里藏刀:10十字架,杀手想杀神父,因为有神的保护,不敢明拿刀,就把刀藏在衣服里面,对神父边笑边取刀子杀他。
11.李代桃僵:11筷子,我用筷子把李子夹进袋子里,用缰绳把桃子放进去。
12.顺手牵羊:12婴儿,我家的羊顺手就牵走了隔壁家的婴儿。
13.打草惊蛇:13医生,医生为了蛇胆,拿着一米长的注射器向草丛里的眼镜蛇打针。
14.借尸还魂:14钥匙,一个灵魂马上就要魂飞魄散了,就跑进一具尸体里面才活过来。
15.调虎离山:15鹦鹉,鹦鹉牵着老虎的鼻子离开的山林。
16.欲擒故纵:16石榴,鱼咬着石榴,让渔夫来钓它,没想到,渔夫为了石榴跳进海里让鱼给吃了。
17.抛砖引玉:17麻将,我把石头麻将扔出去,来换玉麻将。
18.擒贼擒王:18尾巴,战场上我捉住了敌军统帅的尾巴,就这样当我的战俘。
19.釜底抽薪:19救护车,救护车里的电原来是用一口锅烧水才发出来。
20.浑水摸鱼:20耳环,哪叱拿着两只风火轮在洪水里捞鱼。
21.金蝉脱壳:21鳄鱼,树上的蝉把壳一退,露出了鳄鱼脑袋。
22.关门捉贼:22鸳鸯,小偷在公园里偷了东西要跑,一对鸳鸯关上了门捉住了他。
【学科记忆方法实例】语文背诵十七法中学教材中背诵篇目占有很大比重,许多学生畏“背”如虎。
怎样才能加强记忆,取得事半功倍的背诵效果呢?1.理解记忆法要在初步理解的基础上背诵。
理解得越深,越容易记忆。
背诵课文要尽量运用意义记忆,既加强理解记忆。
要反对不求甚解的死读书的学习方法。
背诵一篇或一段文章时,首先要通读全文,弄清文章的主旨,然后了解文章的层次,来龙去脉,掌握文章的语言特点,抓住一些起关联作用的词语和句子,通过先分析、后综合,这样背诵起来就快得多了。
背诵也要因文而法,如背诵议论文,可以从分析论点、论据、论证入手;背诵记叙文,可以从了解和掌握有关事实、记叙顺序入手。
2.快速诵读法背诵是在朗读和默读的基础上熟悉书面材料的结果。
在初步理解文章后,要始而反复朗读,继而反复默读。
只有熟读,才能加深理解,才能成诵。
实验证明,持续性的缓慢阅读,不但费时费力,而且会使记忆信号中断;反之,读熟课文之后,逐步加快阅读速度,则可在大脑皮层形成连贯的信号刺激,从而强化记忆效果,提高背诵速度。
3.提纲挈领法古人云:“举一纲而万目张。
”文章的“纲”便是文章的脉络,而文章的脉络又体现着作者的写作思路。
所以,背诵课文时,一定要根据作者的写作思路和行文顺序顺藤摸瓜,由句到段,由段到篇,前勾后连,上递下接,环环紧扣,连绵不断。
这样,不但背得快,而且记得牢。
只要我们按照作者的写作思路和行文顺序边读边想,边想边背,背诵也就不太困难了。
4.求同存异法某些诗文具有“重章复唱”的特点,各章(段)字句大体相同,因此,我们在背熟第一章(段)后,只要找出其余各章(段)不同的字句并记住它们就可以了。
5·示范激励法一些功底深厚的语文教师在要求学生背诵之前,往往自己先在学生面前熟练而有表情地背诵一遍。
这样做,对提高学生的背诵信心无疑是有很大激励作用的。
此外,由于人们的记忆力存在着差异性,所以,在学生开始练习背诵之后,教师就要深入学生,一方面进行背诵指导,一方面及时发现背诵课文“千里马”,并让这些“千里马”在全班同学面前作示范背诵,这样做,对于增加其他学生的竞争意识和背诵信心,尤其具有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