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扶持农业的政策
- 格式:docx
- 大小:15.90 KB
- 文档页数:3
越南保障粮食安全措施越南是一个以农业为主要经济支柱的国家,粮食安全一直是该国政府高度重视的问题。
为了保障粮食安全,越南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首先,越南政府鼓励农业发展。
他们致力于提高农业生产水平和效益,增加粮食生产量。
通过投入资金和技术支持,政府鼓励农民采用现代化的耕作技术、种植技术和农业机械设备,以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
政府还提供贷款和补贴措施,帮助农民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农田灌溉设施和田间管理水平。
其次,越南政府重视农产品加工和储存。
他们提供补贴和奖励措施,鼓励企业进行农产品加工,增加附加值,并延长产品的保鲜期。
政府还鼓励企业建设农产品仓储设施,改善农产品储存环境,减少损耗和浪费。
通过加工和储存措施,政府希望能够有效地利用农产品资源,提高粮食供应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此外,越南政府还致力于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
他们投资农村道路、桥梁和灌溉设施等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地区的交通和灌溉条件。
这些基础设施的改善有助于提高农产品的运输和销售效率,保障农产品的及时上市和供应。
同时,越南政府加强农产品市场监管。
他们制定和实施农产品质量标准和检验检疫制度,加强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监管,确保符合国际标准和要求。
政府还鼓励农产品的合作组织和社会组织,建立农产品市场信息平台,提供农产品市场价格和需求信息,帮助农民把握市场变化和机会。
最后,越南政府还注重农民的培训和教育。
他们开展各种培训和推广活动,提高农民的农业生产技能和管理水平。
政府还鼓励农民参加农业合作社和农民专业合作社,提高农业社会化服务水平,增加农民的收入来源和社会保障。
总之,越南政府为了保障粮食安全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鼓励农业发展、加强农产品加工和储存、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加强农产品市场监管以及提高农民的培训和教育。
这些措施的实施有助于提高越南的粮食生产能力和供应稳定性,保障人民的粮食安全。
越南乡村振兴现状分析
1. 农村基础设施不断完善:越南政府加大了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改善了乡村公路、电力、通讯、水利、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提高了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促进了当地产业的发展。
2. 农村产业结构不断优化:越南政府加强了对农村产业的管理和规划,推动了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鼓励乡村企业和农民参与到新型农业、现代农业、渔业、林业等产业中,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3. 农村金融服务逐步完善:越南政府开展了农村金融服务扩大工程,推出了许多针对农村金融服务的政策和措施,以促进农村居民的投资和市场化经营,增加农民的收入。
4. 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健全:越南政府加强了农村社会保障的建设,完善了农村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社会保障体系,使得农村居民能够享受到更好的社会保障服务,提高了农民的生活质量。
总之,越南乡村振兴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如农村地区人才流失、环境污染等问题。
未来,越南政府应继续推动乡村振兴,加强政策创新和制度建设,落实好相关政策和措施,为乡村振兴注入新的动力。
越南农业概况一、越南概况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位于亚洲中南半岛东部,北面与我国云南、广西相接,西面与老挝、柬埔寨为邻,东面和南面临南海,海岸线曲折漫长,约3260公里,有众多的天然港湾。
越南国土面积32.96万平方公里,相当于我国江苏、浙江、福建3省面积之和。
越南是一个多山之国,境内2/3以上是山地和高原。
北部和西北部为高山和高原;东部沿海为平原,红河三角洲地势平坦,河网密布,是越南主要产米区之一;但是红河及其支流经常发生严重的洪水。
湄公河三角洲土壤肥沃,面积3万平方公里,几乎是红河三角洲的4倍,是世界上最富庶的水稻产区之一。
湄公河的洪水具有规律性,为泛滥平原带来新的沃土。
其他地区自然条件较差,生产条件不佳。
由于自然条件和历史的原因,越南的西原地区、中部地区、东南部地区、九龙江平原区和红河平原区的发展很不平衡。
越南矿产资源丰富,煤的储量丰富且品质优良,易于露天开采。
全国的耕地面积为566.8万公顷,人均0.073公顷,平均一个农业劳动力0.2公顷,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属于人多地少国家。
越南属热带季风气候,各地气候因地形及距离赤道远近而有较大的差别。
南方靠近赤道,气温高、湿度大,并且全年温差很小。
北方最热为7月,平均温度可达29摄氏度,1月最冷,平均气温15摄氏度。
大部地区5月至10月为雨季,11月至次年4月为旱季。
1998年,越南人口约有7760万,有54个民族,京族占总人口的89%以上。
其中农业人口占80%,农业劳动力占全部劳动力的68%。
首都河内的人口有350万(包括郊区),是千年古城,现为越南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交通便利。
胡志明市原名西贡,人口418万,是越南南部最大的工商业城市和港口。
海防有人口156万,位于北部东海岸,是重要的军港和商港。
1976年越南统一时,工农业生产遭到破坏,国民经济严重失调,经济处于极端困难的处境。
国家实行了几个五年计划,并于1986年底开始实行经济改革。
经过十多年的改革,越南摆脱了长期严重的经济危机,进入了稳定发展和高增长时期。
越南农业概况一、越南概况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位于亚洲中南半岛东部,北面与我国云南、广西相接,西面与老挝、柬埔寨为邻,东面和南面临南海,海岸线曲折漫长,约3260公里,有众多的天然港湾。
越南国土面积万平方公里,相当于我国江苏、浙江、福建3省面积之和。
越南是一个多山之国,境内2/3以上是山地和高原。
北部和西北部为高山和高原;东部沿海为平原,红河三角洲地势平坦,河网密布,是越南主要产米区之一;但是红河及其支流经常发生严重的洪水。
湄公河三角洲土壤肥沃,面积3万平方公里,几乎是红河三角洲的4倍,是世界上最富庶的水稻产区之一。
湄公河的洪水具有规律性,为泛滥平原带来新的沃土。
其他地区自然条件较差,生产条件不佳。
由于自然条件和历史的原因,越南的西原地区、中部地区、东南部地区、九龙江平原区和红河平原区的发展很不平衡。
越南矿产资源丰富,煤的储量丰富且品质优良,易于露天开采。
全国的耕地面积为万公顷,人均公顷,平均一个农业劳动力公顷,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属于人多地少国家。
越南属热带季风气候,各地气候因地形及距离赤道远近而有较大的差别。
南方靠近赤道,气温高、湿度大,并且全年温差很小。
北方最热为7月,平均温度可达29摄氏度,1月最冷,平均气温15摄氏度。
大部地区5月至10月为雨季,11月至次年4月为旱季。
1998年,越南人口约有7760万,有54个民族,京族占总人口的89%以上。
其中农业人口占80%,农业劳动力占全部劳动力的68%。
首都河内的人口有350万(包括郊区),是千年古城,现为越南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交通便利。
胡志明市原名西贡,人口418万,是越南南部最大的工商业城市和港口。
海防有人口156万,位于北部东海岸,是重要的军港和商港。
1976年越南统一时,工农业生产遭到破坏,国民经济严重失调,经济处于极端困难的处境。
国家实行了几个五年计划,并于1986年底开始实行经济改革。
经过十多年的改革,越南摆脱了长期严重的经济危机,进入了稳定发展和高增长时期。
越南和中国的农业发展情况如何对比?随着全球对食品安全和农业可持续性的越来越多的关注,越南和中国的农业发展成为了热门的话题。
两个国家在人口规模、资源分配、农业政策、市场开放等方面有所不同,下面我们来看一下两国农业发展情况的对比。
一、耕地面积越南耕地面积约为97,000平方公里,而中国则高达1亿7,900万平方公里,是越南的近180倍。
但越南的耕地利用率较高,估计为94%,而中国则为65%。
二、农业政策在越南,农业政策强调家庭农业的自给自足和农民小作坊的发展。
政府提供财政支持,包括提供低息贷款或免息贷款、国家补助和税收减免等。
在中国,农业政策致力于增加大规模农场的数量和效益,实现集约化农业发展。
政府也更加注重农业科技研究和农产品质量控制。
三、科技进步和创新在科技进步和创新方面,中国占据优势。
中国农业大学、中国科学院和农业部一直在农业科研领域进行着广泛的研究。
送技术下乡、育新型农民等活动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越南的科研就相对薄弱了,政府投入不够也导致了科技进步的缓慢。
四、市场规模中国与越南的市场规模不可同日而语。
中国的农业市场是世界上最大的之一,消费需求旺盛,市场前景十分广阔。
越南市场规模较小,发达省市需求相对旺盛,但是还有很多农村地区缺乏市场,农产品难以销售。
五、对环境的影响中国农业大规模化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环境污染和土地退化等问题。
越南的农业生产虽然较为传统,但是对环境的影响相对较小。
近年来越来越多人开始关注环境保护,政府也出台相关政策,希望将农业发展与环境保护相结合。
总结虽然越南和中国在许多方面存在差异,如农业规模和政策等,但两国的农业都面临着食品安全、生产效率和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共同挑战。
在未来,借鉴对方的经验和创新也能带来共赢的局面。
中国与越南的农业合作与农产品贸易随着全球化的加速推进以及两国关系的不断加强,中国与越南在农业领域的合作与交流逐渐步入快车道。
双方在农业科技创新、海洋渔业、农产品贸易等方面积极开展合作,共同促进了两国农业的发展与繁荣。
一、农业科技创新的合作推动中国与越南在农业科技创新领域的合作具有广阔的前景。
两国大力推动农业科技资源的共享与交流,加强科研机构间的合作与互动。
中国的农业科技实力和经验为越南提供了宝贵的参考和借鉴,推动了越南农业的现代化进程。
同时,越南也在农产品加工、贮运技术等方面积极借鉴中国的经验,提高了农业生产的效率和品质。
二、海洋渔业合作的深化作为两国的共同优势,海洋渔业合作成为了中国与越南农业合作的重要领域。
两国相互派遣渔船进行渔业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在海洋渔业技术、渔业管理经验等方面进行交流与合作。
这种合作不仅推动了两国渔业的发展,也为两国渔民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和收入来源。
三、农产品贸易的互补与合作中国与越南在农产品贸易方面存在着显著的互补性和合作潜力。
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农产品消费市场之一,对于越南的农产品出口具有巨大的吸引力。
越南以其丰富的农产品资源和优质的特色农产品闻名世界,受到了中国市场的青睐。
双方可以通过进出口贸易合作,实现农产品资源的优化配置,促进了两国农业经济的繁荣发展。
四、农业合作带来的挑战与机遇然而,中国与越南的农业合作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其中包括市场准入、贸易壁垒、农产品质量安全等问题。
为了进一步促进合作,双方需要共同努力,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加强贸易协定的签署与执行,提升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农业合作也带来了稳定就业和农民收入增长等机遇,特别是对于越南的农村地区来说,农产品出口为当地农民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和收入来源。
同时,中国在技术转让、培训和农产品市场拓展等方面提供了帮助,为越南农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
总结:中国与越南的农业合作与农产品贸易为两国农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和机遇。
越南:出台新法规助力有机农业发展
作者:暂无
来源:《中国食品》 2018年第19期
近期,越南政府颁布了关于支持有机农业发展的第109号决定。
该决定对有机农产品在种植、养殖、林业、水产品养殖等领域的生产、认证、标签、标识、可追溯性、销售和国家检验
等方面作出了具体规定。
其中,优先实施关于支持有机农业发展的现有政策;优先安排科研项目、助农项目经费,特别是有关抗虫害品种、有机肥料、生物农药和草本兽药等项目经费。
有机产品生产经营企业或服务于有机产品生产的原材料经营企业享有农业农村扶持政策,
包括:中小企业扶持政策、鼓励企业投资农业农村政策、农业合作社扶持政策、农村职业培训
政策、农业农村信贷优惠政策等。
此外,还有一些与水产养殖、品种、医药、技术、品牌塑造、环境保护等领域相关的政策。
在同一时间,企业只能选择最合适自己的其中一项优惠政策。
该规定还提出了一些支持从事有机产品生产的小型企业、合作社、农场、家庭户的特殊规定。
如支付用来确定有机产品生产地区资格的全部经费,为申请有机农业国家标准认证(首次
授予或重新授予)提供一次性经费支持;根据政府助农规定对有机生产技术培训工作提供财政
支持等。
该规定于2018年10月15日起生效。
越南扶持农业的政策越南扶持农业的政策l、对农业实行轻税的政策越南1993年颁布的土地法规定,任何使用土地从事农业生产的单位和个人,必须向国家缴纳农业土地使用税。
同时还明确规定,除国家规定的税收外,农户不再向国家缴纳任何其他费用。
1993年实行新的农业土地使用税,纳税额比原先的农业税约减少了30%。
新的农业土地使用税标准为每公顷土地收取50公斤稻谷,约相当于单位面积土地产值的5一6%。
;农业特产税是其营业额的4%,其他经济作物产品为其产值的2%;国家重点发展的茶叶全部免税。
在1992年之前,越南农业税收合计折合稻谷1200万吨,1993年降低税收之后只收800万吨。
对于遭受自然灾害减产15%以上的,政府规定了适量减免的政策,减产50%以上的,则全部减免。
另外,还规定了少数民族和贫困山区减免农业税收的政策。
1994年国家实际征收的农业税相当于500万吨稻谷,占全国税收总额不足10%。
2、重视粮食生产粮食生产对越南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稳定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越南党和政府十分重视粮食生产。
越南在发展粮食生产中不断扩大粮食种植面积,尤其十分重视南方九龙江平原的粮田开发。
越南在大力开发九龙江平原的过程中,通过改造盐碱地和把单季稻改变成两季或三季稻的办法,使该地区的水稻种植面积成倍增加。
虽然越南由于大力发展基础设施和扩大城市面积等因素,一些粮田被占用,但越南全国粮食种植面积并没有减少。
越南在粮食生产中十分重视农业科技的应用。
在开发南方九龙江平原过程中,大搞水利建设,引进淡水冲洗大片盐碱地,把这些盐碱地改造成高产稻田。
越南北方各省近年来还通过边境贸易从我国引进了许多水稻杂交新品种,经试种逐步推广,取得了相当大的成功,单位面积产量一般都达到每季每公顷6至8吨。
3、增加政府对农业的投资越南政府对农业的投资约占国家基本建设投资的28%。
农田水利工程设施投资和维修费用,主要靠国家投资,每个农村劳动力每年只负担7个义务工。
中国与越南的农业现代化与农村发展近年来,中国与越南两国在农业现代化与农村发展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两国均致力于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减少农村贫困,改善农民生活水平。
本文将从政策措施、技术创新和可持续发展等方面探讨中国与越南的农业现代化与农村发展。
一、政策措施的推动政策的支持是农业现代化与农村发展的关键。
中国与越南都积极出台了一系列有力的政策措施,以推动农业现代化的进程。
中国实施了农村土地制度改革,鼓励农民流转土地、集约经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此外,中国还加大了对农业科技的支持,推动科技创新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越南也建立了类似的土地制度改革,鼓励农民投资农业,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
同时,两国政府还积极引导农民参与农业合作社和农民专业合作社,通过集体经济的模式,提高农民的组织能力和市场竞争力。
这种集体经济模式有效地提高了农民的收入水平,促进了农村发展。
二、技术创新的应用农业现代化离不开科技创新的支持。
中国与越南在农业技术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不断推动农业现代化与农村发展。
中国通过农业科技示范园、农业科技推广站等途径,将先进的农业技术引进到农村地区,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例如,中国在稻米种植方面采用了杂交水稻技术,有效提高了产量。
越南也在技术创新方面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通过研发抗病虫害的新品种、合理施肥技术等手段,提高了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另外,中国与越南都加大了对农业机械化的投入。
农业机械的应用可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减轻农民劳动强度。
两国政府通过提供农机补贴和贷款等方式,鼓励农民购买和使用农业机械。
这有效地推动了农业现代化的进程。
三、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农业现代化与农村发展不能忽视对环境的影响。
中国与越南都认识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提出了保护生态环境的措施。
中国在农业发展中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推行“绿色农业”理念,鼓励有机农业和生态农业的发展。
中国还加强了对水资源的管理,推广高效节水灌溉技术。
越南也在农业发展中注重环境的保护,加强了对土壤和水质的监测与治理。
越南扶持农业的政策
l、对农业实行轻税的政策
越南1993年颁布的土地法规定,任何使用土地从事农业生产的单位和个人,必须向国家缴纳农业土地使用税。
同时还明确规定,除国家规定的税收外,农户不再向国家缴纳任何其他费用。
1993年实行新的农业土地使用税,纳税额比原先的农业税约减少了30%。
新的农业土地使用税标准为每公顷土地收取50公斤稻谷,约相当于单位面积土地产值的5一6%。
;农业特产税是其营业额的4%,其他经济作物产品为其产值的2%;国家重点发展的茶叶全部免税。
在1992年之前,越南农业税收合计折合稻谷1200万吨,1993年降低税收之后只收800万吨。
对于遭受自然灾害减产15%以上的,政府规定了适量减免的政策,减产50%以上的,则全部减免。
另外,还规定了少数民族和贫困山区减免农业税收的政策。
1994年国家实际征收的农业税相当于500万吨稻谷,占全国税收总额不足10%。
2、重视粮食生产
粮食生产对越南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稳定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越南党和政府十分重视粮食生产。
越南在发展粮食生产中不断扩大粮食种植面积,尤其十分重视南方九龙江平原的粮田开发。
越南在大力开发九龙江平原的过程中,通过改造盐碱地和把单季
稻改变成两季或三季稻的办法,使该地区的水稻种植面积成倍增加。
虽然越南由于大力发展基础设施和扩大城市面积等因素,一些粮田被占用,但越南全国粮食种植面积并没有减少。
越南在粮食生产中十分重视农业科技的应用。
在开发南方九龙江平原过程中,大搞水利建设,引进淡水冲洗大片盐碱地,把这些盐碱地改造成高产稻田。
越南北方各省近年来还通过边境贸易从我国引进了许多水稻杂交新品种,经试种逐步推广,取得了相当大的成功,单位面积产量一般都达到每季每公顷6至8吨。
3、增加政府对农业的投资
越南政府对农业的投资约占国家基本建设投资的28%。
农田水利工程设施投资和维修费用,主要靠国家投资,每个农村劳动力每年只负担7个义务工。
4、重视和支持农业科技发展
越南政府十分重视农业科技事业的发展。
近年来为了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大胆改革农业机构,在农业行政管理和科研、教育系统,普遍.增设了农业科技推广与开发机构。
1992年在农业及食品工业部首次设立了推广局,同时在53个省的农业厅设立了省级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在各类农业科研单位、大专院校也增设了科技推广与开发机构。
越南政府对农业科技事业单位采取由国家保证基本工资和科研、推广的正常事业经费,创收部分奖励科技人员,调动了农业科技人员的积极性。
5、努力增加农民就业机会
越南政府目前正在直接实施和协调一系列旨在增加农民就业的计划,这些计划主要有:1、全国就业基金。
政府从财政预算中拿出一部分,建立了就业基金,这项基金主要用于资助以家庭为基础的增加就业的小型项目,以及农村小型企业。
该贷款月利率只有0.4一0.6%。
该计划1992年开始实施,到1994年共资助14731个项目,增加了120万个就业机会,其中大多是农村居民。
2、绿化荒山荒坡计划。
该计划的目标是植树造林,增加就业,改善环境。
1993年实施计划以来,共创造了15一20万个就业机会。
3、越南农业银行农村贷款计划。
越南农业银行用市场利率直接向农户提供贷款,贷款周期只有3个月,1993年共向240万个农户提供了3.83万亿盾的贷款,对于增加农村就业发挥了重要作用。
4、农村经济结构转变计划。
该计划的目的是逐步改变农村的经济结构。
该计划1994年开始实施,1995一2000年总预算支出为127·75万亿盾,其中30万亿盾直接用于提供就业计划。
由于政府重视,近年来越南在增加农村就业机会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
1991一1993年期间,农村就业人数共增加了218万人,其中农业部门增加了200万人,农村非农部门增加了18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