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位差计校准电表实验报告记录(完整版)
- 格式:doc
- 大小:400.50 KB
- 文档页数:13
电位差计实验报告
1. 实验目的
本实验旨在通过使用电位差计测量电路中的电位差,掌握电位差计的基本原理和使用方法。
2. 实验原理
电位差是指两点之间的电势差,通常用伏特(V)作单位。
电位差计是一种测量电路中电位差的仪器。
电位差计的工作原理基于热电效应,即当两种不同金属接触时,由于其电子云结构的不同,会形成一个电势差,称为热电势。
通过测量电路中两个不同金属的热电势差,可以计算出电路中的电位差。
3. 实验器材
本实验所使用的器材有:电位差计、两个电极、电阻箱、直流电源。
4. 实验步骤
(1)将电位差计和电阻箱连接在一起,用直流电源给电路供电。
(2)将两个电极分别连接在电路的不同位置,测量电路中两点之间的电位差。
(3)重复步骤(2),改变电路中电阻箱的阻值,测量电路中不同
阻值下的电位差。
5. 实验结果
通过实验测量得到了电路中不同位置的电位差,并记录在表格中。
同时,根据电路中不同阻值下测量得到的电位差,绘制出了电位差与电阻大小的关系曲线。
6. 结论
本实验通过使用电位差计测量电路中的电位差,掌握了电位差计的基本原理和使用方法。
实验结果表明,电位差与电路中的阻值有关,电路中阻值越大,电位差也越大。
7. 实验注意事项
(1)在实验中应注意保持电路的稳定性,避免电路中出现松动或接触不良等问题。
(2)在测量电位差时,应注意电位差计的极性,防止读数出错。
(3)应注意实验安全,避免电路中出现过高电压或电流等危险情况。
8. 参考文献
无。
资料范本本资料为word版本,可以直接编辑和打印,感谢您的下载用电位差计校正电表地点:__________________时间:__________________说明:本资料适用于约定双方经过谈判,协商而共同承认,共同遵守的责任与义务,仅供参考,文档可直接下载或修改,不需要的部分可直接删除,使用时请详细阅读内容实验四用电位差计校正电表【实验目的】1.了解箱式电势差计的工作原理。
2.比较熟练地正确掌握箱式电势差计的使用。
3.运用箱式电势差计校正电表。
【实验仪器】箱式电势差计、标准电池、直流电源、检流计、滑线变阻器、待校电表、开关和导线。
【实验原理】磁电式电表在电学测量中得到广泛应用,使用和携带都很方便,但电表在经常使用或长期保存后,它的各个元件参数及性能都会发生变化。
如电阻老化、磁性减弱、转动部件的磨损等。
这样,电表的准确度等级就可能降低。
因此电表是需要定期进行检定或校准。
如果栓定结果说明它的误差已经超过原来预定的数值,则该电表只能降低级别,或用校准所得的校准曲线加以修正。
图26-1电表校准的基本方法就是用一个标准表来校准被校表,也就是在同一电路和条件下比较标准表和被校表的指示值的差异。
在校准中要求标准表的准确度等级应该比被校表至少高二个级别。
如被校表为2.5级或1.5级表,标准表可以用0.5级表。
但如果要校准的是一个0.5级电表,那么标准表就应该是0.1级以上, 0.05级的电势差计(如UJ—I型、UJ—31型等),几乎所有的实验室都可能具备。
因此我们可以采用电势差计来校准电表。
1、电势差计校准电压表图26-2电势差计能精确地测量电势差,因此就可以用它来校准电压表。
但是电压表本身并不能产生电势差,必须通过一个辅助电源及一套调节装置,才能使电压表有示值并发生变化。
在电压表不同示值情况下,用电势差计进行精确测量,比较二者结果,进行校准。
校准电压电路如图26-1所示。
图中V为被校电压表,E为电压表供电的辅助电源。
电位差计的实验报告电位差计的实验报告引言:电位差计是一种常用的实验仪器,用于测量电路中的电势差。
通过测量电路中两点之间的电势差,我们可以了解电路中的电流、电阻等重要参数。
本实验旨在通过使用电位差计,探究电路中的电势差变化规律,并研究电势差与电流、电阻之间的关系。
实验一:电势差与电流的关系实验目的:通过改变电路中的电流,观察电势差的变化,探究电势差与电流的关系。
实验步骤:1. 连接电路:将电位差计的正极和负极分别与电路中的两个点相连。
2. 调节电源电压:通过调节电源电压,使电流在合适的范围内变化。
3. 测量电势差:使用电位差计测量电路中两点之间的电势差。
4. 记录数据:记录电势差与电流的数值,并绘制电势差与电流的关系曲线。
实验结果: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的曲线显示,电势差与电流之间存在一定的线性关系。
随着电流的增大,电势差也随之增大。
这表明在电路中,电势差与电流成正比。
实验二:电势差与电阻的关系实验目的:通过改变电路中的电阻,观察电势差的变化,探究电势差与电阻的关系。
实验步骤:1. 连接电路:将电位差计的正极和负极分别与电路中的两个点相连。
2. 调节电阻值:通过改变电阻的阻值,使电路中的电阻发生变化。
3. 测量电势差:使用电位差计测量电路中两点之间的电势差。
4. 记录数据:记录电势差与电阻的数值,并绘制电势差与电阻的关系曲线。
实验结果: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的曲线显示,电势差与电阻之间存在一定的线性关系。
随着电阻的增大,电势差也随之增大。
这表明在电路中,电势差与电阻成正比。
讨论:通过以上两个实验可以得出结论:电势差与电流、电阻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
电势差与电流成正比,说明电势差是电流的直接影响因素。
而电势差与电阻成正比,说明电势差是电阻的直接影响因素。
这些关系可以通过欧姆定律来解释,即V=IR,其中V表示电势差,I表示电流,R表示电阻。
结论:本实验通过使用电位差计,探究了电势差与电流、电阻之间的关系。
实验结果表明,电势差与电流、电阻之间存在一定的线性关系。
实验报告:电位差计的使用1. 背景电位差计是一种用于测量电势差(电压)的仪器,它包括一个导电材料的电极,通过测量电极之间的电势差,可以得出被测电路或电池的电压大小。
在科学研究和工程应用中,电位差计是一种常用的测量工具。
在实验中,我们需要测量电路中不同位置的电势差,以研究电流的流动和电势分布情况。
为了准确测量电势差,我们需要使用电位差计进行测量。
2. 实验目的本实验的主要目的是熟悉电位差计的使用方法,并使用电位差计测量电路中不同位置的电势差,以验证电势差与电流和电阻之间的关系。
3. 实验原理电势差的计算公式为:电势差(V)= 电流(I)× 电阻(R)根据这个公式,我们可以看出,电势差与电流和电阻之间有线性关系。
通过实验测量不同位置的电势差,我们可以验证这个关系,并进一步研究电路中的电阻分布情况。
电位差计的工作原理是通过测量两个电势差比较,将电压转换为电势差。
电位差计通常包括一个可移动的浮标和一个刻度尺,用于精确测量电势差的大小。
4. 实验步骤1.将电位差计连接到待测电路的两个位置。
2.调整电位差计上的浮标,使其与电势差计的刻度尺对齐。
3.记录电位差计上的刻度,即电势差的大小。
4.改变待测电路的电阻或电流大小,重复步骤2-3,测量不同条件下的电势差。
5. 实验结果通过实验测量得到的电势差数据如下:位置电势差(V)A 2.4B 1.8C 1.2D 0.6根据电势差的计算公式,我们可以验证电势差与电流和电阻之间的关系。
选取AB 两点进行计算,已知电流为1A,电势差为2.4V,可以得出电阻的大小为2.4Ω。
同样的方法,我们可以计算出BC、CD两段的电阻大小。
通过实验数据分析,我们可以得出结论:电势差与电流和电阻之间有线性关系。
6. 实验建议根据本实验的结果和分析,我们可以提出以下建议:1.在实际测量中,应注意保持电流和电阻的稳定,以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2.在使用电位差计时,应注意调整浮标位置,以确保测量的准确性。
课程名称:大学物理实验(一)实验名称:电位差计
图1 用电位差计校对电流的校对曲线图且知:
|∆I max| I
量程=
12.11
1999
×100≈0.61
0.5<0.61<1.0,该电表为1.0级,不可用。
六、结果陈述
本实验做出的校准曲线中可以发现,当校准电流值越大时ΔI越大,也就是需要校准的电流表越不精确。
除此之外,在校准曲线中可以看见有一次急剧的上升,推测是由于调节检流计时,检流计指针不断晃动,导致数据记录的有误差。
本实验调节检流计时,检流计指针不断晃动,推测是因为电源电压稳定性较差,最终导致实验误差较大。
经计算本实验所用电流表等级|∆I max|
I
量程
≈0.61为1.0级,不可使用。
七、思考题
⚫用电位差计测量电压或电动势的特点是什么?
1)非破坏性测量:使用电位差计可以非常准确地测量电路中的电压或电动势,
不会对电路造成影响或损坏。
2)高精度:电位差计通常具有高精度,可以测量非常小的电压或电动势变化。
3)适用范围广:电位差计可以测量直流电路和交流电路中的电压或电动势。
4)灵敏度高:电位差计通常具有高灵敏度,可以检测微小的电压或电动势变化。
152 实验5-20 直流电位差计的使用电位差计是利用电压补偿原理精确测量直流电压和电动势的仪器。
如果配用标准电阻,还可以精确测量电流和电阻,它也常用于非电学参量(如压力、温度、位移等)的电测量中,是电磁测量中常用仪器之一。
本实验用电位差计测量电表内阻和校准电表。
【实验目的】1.了解电位差计的工作原理和结构特点,掌握其使用方法。
2.用电位差计测电流表的内阻。
3.用电位差计校准电流表。
【实验器材】UJ36型携带式直流电位差计、毫安表、微安表、工作电源、滑线变阻器、标准电阻2个(10Ω,100Ω)、双刀双掷开关等。
【实验原理】一、电位差计的工作原理如果要测未知电动势x E ,原则上可按图5-20-1安排电路。
其中0E 是可调电压的电源。
调节0E 使检流计指零,则表示在这个回路中电动势x E 和0E 必然大小相等,即0E E x = (5-20-1)这时,我们称电路达到补偿。
在补偿条件下,如果0E 的数值已知,则x E 即可求出。
根据此原理制成的测量电动势或电位差的仪器称为电位差计。
我们可以用分压电路来获得可调的电压,如图5-20-2所示,其中电源E 、限流电阻P R ,分压电阻R 和标准电阻N R 联成一个回路,称为辅助回路。
分压电阻的滑动端c 和固定端b 与待测电源x E 、电流计连成另一回路,称为补偿回路。
调节滑动端c ,当电流计中无电流通过时,设辅助回路中的电流强度为0I ,cb 段的电阻值为x R ,则cb 段的电压0cb x U I R =与x E 相等,即x x R I E 0= (5-20-2)在实际的电位差计中,0I 是一个规定值,为了使辅助回路中的电流正好等于该规定值,采用了标准电池,其电动势N E 是已知的(由实验室给出),电路如图5-20-3所示。
使用电位差计测量电动势(或电位差),要分两步进行:1.校准:为了使R 中流过的电流是标准电流0I ,将图5-20-3中2S 倒向N E 端。
电位差计校准电表实验报告记录(完整版)————————————————————————————————作者:————————————————————————————————日期:电位差计校准电流表一、实验目的1.理解电位差计的工作原理,掌握电位差计的使用方法。
2.掌握使用电位差计校准电表的方法。
3.学习简单电路的设计方法,培养独立工作的能力。
三实验仪器:学生式电位差计,标准电池,稳压电源,可变电阻器箱两台,待校准电流表(20mA),标准电阻Rs。
四、实验原理: 1、电位补偿原理。
如图是将被测电动势的电源Ex 与一已知电动势的电源E O “+”端对“+”端,“-”端对“-”端地联成一回路,在电路中串联检流计“G ”,若两电源电动势不相等,即Ex≠E O 回路中必有电流,检流计指针偏转;如果电动势E O 可调并已知,那么改变E O 的大小,使电路满足E X =E 0,则回路中没有电流,检流计指示为零,这时待测电动势E X 得到己知电动势E O 的完全补偿。
可以根据已知电动势值E O 定出E X ,这种方法叫补偿法。
我们知道,用电压表测量电压时,总要从被测电路上分出一部分电流,从而改变了被测电路的状态,用补偿法测电压时,补偿电路中没有电流,所以不影响被测电路的状态。
这是补偿测量法最大的优点和特点。
2、电位差计按电压补偿原理构成的测量电动势的仪器称为电位差计。
由上述补偿原理可知,采用补偿法测量电动势对E O 应有两点要求:(1)可调。
能使E O 和E X 补偿。
(2)精确。
能方便而准确地读出补偿电压E O 大小,数值要稳定。
E ERa bcdEo ExIo是实现补偿法测电动势的原理线路,即电位差计的原理图。
采用精密电阻R ab组成分压器,再用电压稳定的电源E和限流电阻R串联后向它供电。
只要R cd和I O数值精确,则图中虚线内cd之间的电压即为精确的可调补偿电压E O,E O和E X组成的回路cdGE X称为补偿回路。
大学物理实验报告——电位差计的使用篇二:电位差计校准电表实验报告(完整版) 电位差计校准电流表12345篇三:物理实验报告9_电位差计实验名称:电位差计实验目的:a.了解电位差计改装的原理,掌握一般使用的方法b.学习使用电位差计校准电流表实验仪器:uj33a型电位差计等。
实验原理和方法:一、“uj33a型电位差计”使用方法倍率开关k1平时处于“断”位置,使用时旋转到所需位置(本实验为“?1”位置),开关k3旋转至“测量”位置。
接通电源后,旋动“调零”旋钮使检流计指零;将k2键扳向“标准”,旋动“工作电流调节”旋钮,使检流计指针指零,这时工作电流达到额定值10.0000ma,仪器准备就绪。
测量时,将调节补偿电压的三个盘或旋钮调到与待测电压差不多大小后,将k2键扳向“未知”位置,调节读数盘(一般调最右边的大盘即可),使检流计指针返零,松开k2键,即可读数。
测量完毕,k1扳回“断”位置。
二、电位差计工作原理和测量线路电位差计采用比较法(补偿法)测量电压,测量时无须从待测电路取出电流,不会干扰待测电路的工作状态,因而可以进行精密的测量。
由于在结构上采用了高精度的电阻元件、标准电池和灵敏的检流计,因而测量结果具有很高的精度。
使用时将k2键扳向“标准”,使标准电阻两端的电压与标准电池电动势比较,调节“工作电流调节”旋钮使检流计指零,则工作电流为10.000ma,再将待测电压与某一段电阻上的电压进行比较,从而确定待测电压。
三、校准微安表按照线路图连接好电路,并将标准电阻两旁的导线接到电位差计的“未知”接线柱,就可进行微安表校准。
所谓“校准”就是在每个电表电流读数下,测定电阻两端的准确电压,从而算出准确电流,再与电表读数电流进行比较。
所谓“上行”是指电流表读数由小到大逐点测定相应的电压值(读至小数点后3位);“下行”则由大到小逐点进行测定。
校准电流数据填入到数据记录表中。
注意:1.校准电表前必须先进行检流计调零,并校准工作电流; 2.校准时要随时注意微安表读数是否稳定,如不稳定,应先将电流表稳定,再进行读数。
实验六十六 电位差计校准电表和测电阻一 实验目的1. 训练简单测量电路的设计和测量条件的选择。
2. 加深对补偿法测量原理的理解和运用。
二 实验要求1. 校准量限为7.5V 的电压表。
⑴令稳压电源在0~24V 间作连续可调输出,设计标准电压表的控制电路。
⑵根据电势差计和待校表的量限,选取适当的分压比和分压器总阻。
⑶作ΔU ~U 校准曲线(ΔU 为校准值与电压表示值之差),对待校表出质量评价。
2. 校准100mA 档直流电流表。
⑴令稳压电源作固定输出,设计校准电流表的控制电路,确定工作电源电压。
⑵要求控制电路的电流调节范围为适合被校电流表指示范围,选取适当的取样电阻和变阻器阻值。
⑶作ΔI ~I 校准曲线(ΔI 为标准值与电流表示值之差),对待校表作出质量评价。
3. 测定电阻值⑴令稳压电源固定输出为1.5V 。
设计测定待测电阻的控制电路。
若所用电势差计只有一组输入测量端,则应设计一个电路能对标准电阻和待测电阻的端电压作连续测量的控制电路。
⑵选择合适的测量条件:标准电阻值、控制电路的工作电流和变阻器阻值。
⑶测量次数少于6次,估算其标准误差。
三 实验仪器电势差计一套(包括标准电池、灵敏电流计、工作电源),直流稳压电源,分压器,标准电阻(若干),变阻器,待校电压表,待校电流表,待测电阻(约100Ω,W 41),开关,导线等。
四 实验提示1. 分压器和分压比不同型号的电势差计,测量范围各不相同,量程上限也有几十毫伏至几十伏的多种规格。
若配上分压器,A 、B 为电压输入端,其总阻值为,A 、C 为输出端,移动滑动头C ,可控制输出电压的大小。
O R 当C 在某一位置时,若令其分电阻为O AC i R m R R 1== 由串联电路特点可知mR R U U O i i 1== 则U m U i 1=式中1/m 称为分压比。
2. 在测定电阻值时,选择合的测量条件可由以下几方面考虑:(1) 电阻的相对误差NN x x N N N N x x x x U U U U R R U U U U R R E Δ+Δ=Δ+Δ+Δ=Δ=表示式,令0=NdU dE ,可选定标准电阻。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
电表校准实验报告
篇一:电表实验报告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
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实验项目专业班级姓名学号指导教师成绩日期年月日
实验报告内容:一实验目的二实验仪器(仪器名称、型号、参数、编号)三实验原理(原理文字叙述和公式、原理图)四.实验步骤五、实验数据和数据处理六.实验结果七.分析讨论(实验结果的误差来源和减小误差的方法、实验现象的分析、问题的讨论等)八.思考题
篇二:电位差计校准电表实验报告(完整版)
电位差计校准电流表
1
2
3
4
5
篇三:电表的改装与校正实验报告
实验四电表的改装和校准
实验目的
1.掌握电表扩大量程的原理和方法;2.能够对电表进行改装和校正;3.理解电表准确度等级的含义。
实验仪器:
微安表,滑线变阻器,电阻箱,直流稳压电源,毫安表,伏特表,开关等。
实验原理:
常用的直流电流表和直流电压表都有一个共同部分,即表头。
表头通常是磁电式微安表。
根据分流和分压原理,将表头并联或串联适当阻值的电阻,即可改装成所需量程的电流表或电压表。
一将微安表改装成电流表
微安表的量程Ig很小,在实际应用中,若测量较大的
电流,就必须扩大量程。
扩大量程的方法是在微安表的两端并联一分流电阻Rs。
如图1所示,这样就使大部分被测电流从分流电阻上流过,而通过微安表的电流不超过原来的量程。
设微安表的量程为Ig,内阻为Rg,改装后的量程为I,。
电位差计校准电表实验报告记录(完整版)
————————————————————————————————作者:————————————————————————————————日期:
电位差计校准电流表
一、实验目的
1.理解电位差计的工作原理,掌握电位差计的使用方法。
2.掌握使用电位差计校准电表的方法。
3.学习简单电路的设计方法,培养独立工作的能力。
三实验仪器:
学生式电位差计,标准电池,稳压电源,可变电阻器箱两台,待校准电流表(20mA),标准电阻Rs。
四、实验原理: 1、电位补偿原理。
如图是将被测电动势的电源Ex 与一已知电动势的电源E O “+”端对“+”端,“-”端对“-”端地联成一回路,在电路中串联检流计“G ”,若两电源电动势不相等,即Ex≠E O 回路中必有电流,检流计指针偏转;如果电动势E O 可调并已知,那么改变E O 的大小,使电路满足E X =E 0,则回路中没有电流,检流计指示为零,这时待测电动势E X 得到己知电动势E O 的完全补偿。
可以根据已知电动势值E O 定出E X ,这种方法叫补偿法。
我们知道,用电压表测量电压时,总要从被测电路上分出一部分电流,从而改变了被测电路的状态,用补偿法测电压时,补偿电路中没有电流,所以不影响被测电路的状态。
这是补偿测量法最大的优点和特点。
2、电位差计
按电压补偿原理构成的测量电动势的仪器称为电位差计。
由上述补偿原理可知,采用补偿法测量电动势对E O 应有两点要求:(1)可调。
能使E O 和E X 补偿。
(2)精确。
能方便而准确地读出补偿电压E O 大小,数值要稳定。
E E
R
a b
c
d
Eo Ex
Io
是实现补偿法测电动势的原理线路,即电位差计的原理图。
采用精密电阻R ab组成分压器,再用电压稳定的电源E和限流电阻R串联后向它供电。
只要R cd和I O数值精确,则图中虚线内cd之间的电压即为精确的可调补偿电压E O,E O和E X组成的回路cdGE X称为补偿回路。
学生式电位差计内部结构:
学生式电位差计实物图: G
100
Ω
Ω
Ω
Ω
ΩΩ
3、电位差计的标准
要想使回路的工作电流等于设计时规定的标准值I O ,必须对电位差计进行校准。
方法如图所示。
E S 是已知的标准电动势,根据它的大小,取cd 间电阻为R cd ,使R cd =E S /I O ,将开关K 倒向E S ,调节R 使检流计指针无偏转,电路达到补偿,这时I O 满足关系I O = E S /R cd ,由于已知的E S 、R cd 都相当准确,所以I O 就被精确地校准到标准值,要注意测量时R 不可再调,否则工作电流不再等于I O 。
4﹑电流表的校准
校正电流表的电路如图5-20-4所示,图中毫安表为被校准电流表,R 为限流器,s R 为标准电阻,有4个接头,上面两个是电流接头,接电流表,下面两个是电压接头,接电位差计。
电位差计可测出s R 上的电压s U ,则流过s
R E
R
a
b
c
d
Es
Ex
K
图5-20-4 电位差计校正电流表电路
中电流的实际值为s s R U I /0=
在毫安表上读出电流指示值I ,与0I 进行比较,其差值0I I I -=∆称为电流表指示值的绝对误差。
找出所测值中的最大绝对误差m I ∆,按式(0-0-1)确定电流表级别。
%100⨯∆=
量限
m
I a (0-0-1) 电路实物图:
五、实验内容及步骤 1、校准学生式电位差计
使用电位差计之前,先要进行校准,使电流达到规定值。
先放好R A 、R B 和R C ,使其电压刻度等于标准电池电动势,取掉检流计上短路线,用所附导线将K 1、K 2、K 3、G 、R 、R b 和电位差计等各相应端钮间按原理线路图进行连接,经反复检查无误后,接入工作电源E ,标准电池E S 和待测电动势E X ,R b 先取电阻箱的最大值,(使用时如果检流计不稳定,可将其值调小,直到检流计稳定为止),合上K 1、K 3,将K 2推向E S (间歇使用),并同时调节R ,使检流计无偏转(指零),为了增加检流计灵敏度,应逐步减少R b ,如此反复开、合K 2 ,确认检流计中无电流流过时,则I O 已达到规定值。
2、校准20mA 电流表制修正曲线
按照线路图连接好电路,并将标准电阻两旁的导线接到电位差计的“未知”接线柱,就可进行微安表校准。
所谓“校准”就是在每个电表电流读数下,测定电阻两端的准确电压,从而算出准确电流,再与电表读数电流进行比较。
调节R 阻值使得A 的读数I 由0逐步增加至满偏,中间取10个数据点,在每个I 值读出相应的Us ,用s s R U I /0=算得相应真值(客观值)。
再得出0I I I -=∆即可。
之后,以I 为横坐标,-I ∆为纵坐标,在坐标纸上作出I I -∆校准曲线;作出待校准表的修正曲线。
3 计算电流表的等级:
%100⨯∆=
量限
m
I a 此处Io=20mA 为电流表量程。
当a ≦为0.5级,0.5<a ≦1.0为1.0级,1.0<a ≦1.5为 1.5级,1.5<a ≦2.0为2.0级…。
由此确定被校准表的实际等级。
六、数据记录及处理
1 数据记录
Rs=70Ω
校刻度值I (mA)
校准值
△I=I-I(mA)上行下行平均值
V1
(mv)
V2
(mv)
V=V1+V2/
2(mv)
I=V/Rs
(mA)
2.00 4.00 6.00 8.00 10.00 12.00 14.00 16.00 18.00 20.00
2 校准曲线
3 计算电流表的级数
%100⨯∆=
量限
m
I a =
七 实验注意事项
1、 为了使被校准电流表校准后有较高的准确度,电位差计与标准电阻的准确度等级必须比被校电表的级别高得多。
2、不使用检流计本仪器时,一定要将其短路,否则检流计处于开路状态。
使用电位差计必须先接通其他电路,然后再接补偿回路,断电时须先断开补偿回路,再断开其他电路。
3、 标准电池只能短时间通过1μA 左右的电流,否则将影响标准电池的精度直到造成永久性电动势衰落。
所以,校准中要注意选用“R b ”,使用K 2要短促,以保护标准电池,不能用伏特计测它的电动势,要防止标准电池震动。
4 校准电表前必须先进行检流计调零,并校准工作电流。
5 校准时要随时注意微安表读数是否稳定,如不稳定,应先将电流表稳定,再进行读数。
八实验误差分析
1 系统误差:电表的不准确性(包括标准电池,电位差计,电阻箱等); 导线电阻引起的电流减小的误差等
2 随机误差:电源的波动;地磁场的影响;估读数据的读书误差;做修正曲线时描点等的误差等
九该实验的优缺点
优点:
该实验用电位差计,“内阻”高,不影响待测电路,用电压表测量未知电压时总要从被测电路上分出一部分电流,这就改变被测电路的工作状态,电压表内阻越小,这种影响越显著,用电位差计测量时,补偿回路中电流为零,可测出电路被测两端的真正电压。
由于电阻R ab可以做得很精密,标准电池的电动势精确且稳定,检流计足够灵敏,所以在补偿的条件下能提供相当准确的补偿电压,在计量工作中常用电位差计来校准电表。
缺点:
电位差计在测量的过程中,其工作条件会发生变化(如回路电源E不稳定,限流电阻R不稳定等),为保证电流保持规定的数值,每次测量都必须经过校准和测量两个基本步骤,两个基本步骤的间隔时间不能过长,而且每次要达到补偿都要细致的调节,因此操作繁杂,费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