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
- 格式:docx
- 大小:112.02 KB
- 文档页数:8
书本中比喻句拟人句夸张句五十句摘抄超短书本中比喻句、拟人句、夸张句五十句摘抄超短1. 比喻句:他的笑容如阳光般灿烂。
2. 拟人句:树枝在风中翩翩起舞,仿佛在歌颂春天的到来。
3. 夸张句:这道菜美得让人忍不住食指大动。
4. 比喻句:她的眼睛像一汪清泉,明澈见底。
5. 拟人句:小草在微风中轻轻摇晃着,像在跳着自己的舞蹈。
6. 夸张句:这次演出简直是惊艳到了极致,让人目瞪口呆。
7. 比喻句:他的声音像悠扬的琴音,动听动人。
8. 拟人句:月亮像一位害羞的姑娘,躲在云层后面不愿露面。
9. 夸张句:这个消息传得飞快,简直比闪电还快。
10. 比喻句:他的头发又黑又亮,像一团乌云。
11. 拟人句:风儿轻轻地拨动着小草的头发,好像在给它梳妆打扮。
12. 夸张句:我听到这个消息时,简直吓得魂飞魄散。
13. 比喻句:她的眼睛噙满了泪水,像一朵含苞待放的花。
14. 拟人句:晨曦轻轻唤醒了大地,让万物都苏醒过来。
15. 夸张句:这次比赛的气氛火爆得简直像一场热闹的庙会。
16. 比喻句:他的笑声如同一泓清泉,让人心旷神怡。
17. 拟人句:太阳挂在天空中,像一位老者在慈祥地注视着世界。
18. 夸张句:这次考试简直难到了让人抓狂。
19. 比喻句:她的眼眸如明亮的星星,闪烁着希望的光芒。
20. 拟人句:小河潺潺流过,仿佛在低语着自己的故事。
21. 夸张句:这个惊喜简直是让我喜出望外。
22. 比喻句:他的声音像一阵春风,轻柔而温暖。
23. 拟人句:大树摇曳着枝叶,好像在和风儿共舞。
24. 夸张句:这次演讲简直让人受益匪浅,叹为观止。
25. 比喻句:她的微笑如同一束阳光,温暖人心。
26. 拟人句:雨打在窗户上,像是在敲着窗户轻轻呼唤。
27. 夸张句:这个成绩简直是惊天动地,让人瞠目结舌。
28. 比喻句:他的话语如同一泓清泉,洗涤着人的心灵。
29. 拟人句:花儿在微风中轻轻摇曳着,仿佛在跳着自己的小舞蹈。
30. 夸张句:这场雨下得简直是倾盆而下,让人措手不及。
小学语文修辞:比喻、拟人、排比和夸张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小学语文修辞:比喻、拟人、排比和夸张,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修辞手法小学常用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引用、对比、借代、反语、顶真、互文、比拟等。
是修饰文字词句、运用各种表现方式,使语言表达得准确、鲜明而生动有力。
1、比喻:就是打比方,利用事物间相似的地方,借一个事物说明另一个事物的方法。
2、拟人:把人的特征给予事物,让事物如人一样说话、活动、有感情。
3、夸张:对事物进行扩大或者缩小的描述,不同于说大话,而是艺术的扩大或缩小。
4、排比: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的词组或句子排列起来,借以增强表达效果和气势。
5、反问:(用问的预期表达确定的意思或加重语气)有问答在句中。
设问,自问自答。
6、借代:不直接说出要说的人或事,而是借用和这个事或人相关的人或事。
7、引用:引用别人的话或成语、典故等。
8、反语:故意说反话,用一种本来意思相反的词语或句表达意思。
9、对比:把正反两个事物或者事物的正反两方面进行对照。
10、反复:为表达强烈的感情有意重复使用某个词语、句子。
修辞手法,是语文学习中非常重要的手段:今天陈老师就讲一讲其中四种最常用的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排比和夸张1 、比喻1、定义比喻就是“打比方”。
是根据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之间的相似之处,用一种事物来比方另一种事物的修辞手法。
2、结构比喻一般由三个部分组成,即本体(被比喻的事物或情景)、喻体(被拿来用作比喻的事物或情景)和比喻词(比喻关系的标志性词语)。
3、构成条件——注意事项构成比喻的关键:①甲(本体)和乙(喻体)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②甲乙之间必须有相似之处。
①②两条必须同时成立,否则比喻不能成立。
注:一个句子是不是比喻,不能单看比喻词。
下面几例不是比喻句:①他的性格像母亲。
——同类事物做比较②这天黑沉沉的好像要下雨。
——表示猜测③不要带着思想包袱去工作。
——词的比喻义4、比喻的目的比喻旨在于用形象的语言阐明思想。
小学常用12种修辞手法+例句修辞手法是为提高表达效果,用于各种文章或应用文,在语言写作时表达方法的集合。
修辞手法一共有63大类,79小类。
通过修饰、调整语句,运用特定的表达形式以提高语言表达作用的方式。
一、小学常用12种修辞手+例句小学常用12种修辞手法有:比喻、比拟、夸张、排比、对偶、借代、反问、设问、对比、反复、双关、引用。
1.比喻:即表示两种不同程度的事物,彼此之间有相似点,使用一事物来比方另一事物的修辞方法。
(1)结构:比喻一般由三个部分组成,即本体(被比喻的事物或情景)、喻体和比喻词(比喻关系的标志性词语)。
(2)分类:根据比喻结构的三个部分的异同和隐现特征,可分为四种。
①明喻。
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像、似、若、仿佛、犹如、宛如、像……一样、仿佛……似的,恰似”等连接。
常见形式是“甲像乙”。
②暗喻。
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是、变成、构成了”等连接。
典型形式是:“甲变成乙。
”③借喻。
不出现本体和比喻词,直接叙述喻体。
借喻的典型形式是“甲代乙”。
④博喻。
连用几个喻体共同说明一个本体。
⑤回喻:又名互喻,是一种先用喻体作本体,再用本体作喻体,互相设喻的比喻形式。
它曲折有致,能够加强艺术感染力。
(3)常用比喻词像、好像、若、似、似的、似乎、好似、恰似、如、犹如、有如、仿佛、好比、般、一样、成了、是、变成(4)例句:①深秋,枯黄的树叶像飞舞的黄蝶从树上飘落下来,地上尽是落叶。
②西湖像一块碧玉,也像一面铜镜。
③夏天,石榴树像蝴蝶张开翅膀一样张开了那一朵朵小花苞。
2.比拟(1)比拟是把甲事物模拟作乙事物来写的修辞方式。
包括把物当作人来写(拟人)、把人当作物来写(拟物)和把此物当作彼物来写(拟物)等几种形式。
事实上,前一种形式是把事物“人化”,后两种形式则是把人“物化”或“把甲物乙物化”。
(2)比拟与比喻的主要区别是:比拟意在“拟此为彼”,彼此交融,常常体现在动词上,而拟体始终不出现;比喻意在“以此喻彼”,彼此是两个不同的事物,常常体现在名词和名词短语上,喻体必不可少。
诗歌常用的修辞手法诗歌常用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夸张、对比、对偶、反问、设问、反复、互文等。
一、比喻它是用某一具体的、浅显、熟悉的事物或情境来说明另一种抽象的、深奥、生疏的事物或情境的一种修辞方法。
二、夸张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作扩大或缩小描绘的一种修辞方法。
(1)夸张的特点及其作用:夸张指为追求某种表达效果,对原有事物进行合乎情理的着意扩大或缩小。
要求使用时不能失去生活的基础和根据,不能浮夸。
其作用在于烘托气氛,增强联想,给人启示。
(2)夸张的几种形式:a、扩大夸张。
例如: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b、缩小夸张。
例如: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c、超前夸张。
例如:看见这样鲜绿的麦苗,就嗅出白面馍馍的香味来了。
三、对比把两种事物或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并举加以比较的方法。
如:①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②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四、反复根据表达需要,使同一个词语或句子一再出现的方法。
反复可以是连续的,也可间隔出现。
如: ①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前进!前进!②敌人从哪里进攻,我们就要它在哪里灭亡,敌人从哪里进攻,我们就要它在哪里灭亡。
五、反语即通常所说的"说反话"--实际要表达的意思和字面意思是相反的。
如:"友邦人士"从此可以不必"惊诧莫名",只请放心来瓜分就是了。
六、比拟(1)比拟的特点及作用把物当作人来写,或把人当作物来写,或把此物当作彼物来写,其形式特点是:事物“人化”,或人“物化”,或甲物“乙物化”。
其作用是使所写“人”或“物”色彩鲜明、描绘形象,表意丰富。
(2)比拟的种类:①拟人。
例如:杜甫川唱来柳林铺笑,红旗飘飘把手招。
②拟物。
例如:咱们老实,才有恶霸,咱们敢动刀,恶霸就得夹着尾巴跑。
七、借代(1)借代的特点及其作用借代不直接说出所要表述的人或事物,而用与其相关的事物来代替。
它强调两事物间的相关点。
18种常用修辞手法及其作用18种常用修辞手法有比喻、夸张、拟人、对偶、排比、反复、借代、设问、反问、引用、双关、对比、衬托(正衬和反衬)、用典、呼告、通感、反语、互文、寄寓。
具体作用如下:1、比喻:生动形象,化深奥为浅显,化平淡为生动,化抽象为具体,化无形为有形,化繁冗为简洁。
2、夸张:突出特征,强化感情;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
3、拟人:化物为人,亲切自然;生动活泼,具体形象。
4、对偶:结构对称,形式整齐;节奏鲜明,章节和谐;高度概括,富有表现力。
5、排比:结构紧凑,文章贯通;增强文章的气势,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6、反复:突出内容,强化感情,增强感染力。
7、借代:生动活泼,使评议形象鲜明,利于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8、设问:提出问题,引起注意;启发思考,加深理解。
9、反问:加强语气,加重语势;激发感情,加深印象。
10、引用:增添文句意蕴,丰富文章内容,增强说服力。
11、双关:表达含蓄,语意丰富。
12、对比、衬托(正衬和反衬):突出所描写事物的特点,突出作者的某种感情,深化文章的主题。
13、用典:诗文中,引用古籍中的故事,或词句。
作用是丰富而含蓄地表达内容和思想。
答题方法:言简意丰,以简洁的文字营造了+意境,表达了+思想感情。
14、呼告:写文章时,对著不在面前的人或直接呼唤,并且和他说起话来的修饰手法。
作用:能增加抒情效果,加强感染力。
15、通感:通感的运用可以收到令人回味无穷的效果,其表达作用是无可替代的,它能化抽象为形象,让读者更好地理解。
16、反语:即通常所说的说反话,实际要表达的意思和字面意思是相反的。
17、互文:互文,也叫互辞,由上下文意互相交错,互相渗透,互相补充来表达一个完整句子意思的修辞方法。
18、寄寓:把感情、主题放在一种事物上集中表现。
有托物(事/人)言志、借物喻人、借物(事/人)抒情等多种方式。
修辞手法是指在文学创作、演讲和书面表达中,运用特定的语言表达技巧,以达到强调、揭示、美化、感染等艺术效果的方法。
常见的修辞手法有六种,分别是: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仗和设问。
1. 比喻:比喻是一种将两种本质上不同的事物或现象,在某一方面具有相似性的基础上,用一种事物来形象地描绘另一种事物的修辞手法。
比喻可以使抽象的事物具体化,使事物形象生动,增强表达效果。
2. 拟人:拟人是一种将人的思想、情感、行为等特性赋予非人类事物的修辞手法。
通过拟人,可以使非人类事物具有人的生活气息,拉近人与物的距离,增强表达的艺术性。
3. 夸张:夸张是一种通过对事物或现象的夸大事实,使其更突出、鲜明的修辞手法。
夸张可以突出事物的特点,强调某种情感,使表达更具感染力。
4. 排比:排比是一种将同类事物或相对事物依次排列,形成韵律美和节奏感的修辞手法。
排比可以使句子结构紧凑,表达鲜明,具有强烈的说服力。
5. 对仗:对仗是一种将相对的事物或现象,在词性、词义、语音、字形等方面进行对称排列的修辞手法。
对仗可以使句子和谐统一,具有形式美和韵律感。
6. 设问:设问是一种自问自答的修辞手法,通过设问引导读者或听众思考问题,强化表达效果。
设问可以激发读者的兴趣,突出问题的核心,使表达更加生动有趣。
西游记比喻,夸张,拟人的句子
《西游记》是一部充满想象力和魔幻色彩的古典小说,它运用了丰富的修辞手法,包括比喻、夸张和拟人。
以下是几个例子:
1. 比喻:
“这猴子就像一块热炭,跳过来跳过去,总是不停歇。
”(形容孙悟空的活跃)
“那妖精一见到唐僧,眼睛都绿了,就像饿狼一般扑了过来。
”(形容妖精的凶狠)
2. 夸张:
“孙悟空一个筋斗云十万八千里,一眨眼就飞到了天边。
”(形容孙悟空的飞行速度之快)
“那妖怪口吐火焰,烤得地面都热得要冒烟了。
”(形容火焰的温度高)3. 拟人:
“那猴子在树上嬉戏玩耍,好像一个顽皮的孩子。
”(将猴子拟人化)“那莲花在月光下翩翩起舞,宛如一位轻盈的舞者。
”(将莲花拟人化)
这些修辞手法不仅使《西游记》的语言更加生动形象,还让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和体验故事中的情节和人物。
修辞手法的意思
1、修辞是修饰文字词句,运用各种表现方式,使语言表达得准确,鲜明而生动有力。
2、常用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引用、对比、借代、反语、顶针、互文、比拟、通感等。
3、比喻。
它是用某一具体的、浅显、熟悉的事物或情境来说明另一种抽象的、深奥、生疏的事物或情境的一种修辞方法。
比喻分明喻、暗喻、借喻三种形式。
4、借代。
不直接说出要说的人或事物,而是借用与这一人或事物有密切关系的名称来替代,如以部分代全体,用具体代抽象,用特征代本体,用专名代通称等。
5、对比。
对比是把两种不同事物或者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相互比较的一种辞格。
运用对比,必须对所要表达的事物的矛盾本质有深刻的认识。
对比的两种事物或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应该有互相对立的关系,否则是不能构成对比的。
例句: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臧克家《有的人》)6、反语。
用与本意相反的词语或句子表达本意,以说反话的方式加强表达效果。
有的讽刺揭露,有的表示亲密友好的感情。
例句:(清国留学生)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
修辞手法比喻拟人与夸张的运用修辞手法——比喻、拟人与夸张的运用修辞手法在文学创作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通过巧妙运用各种修辞手法,能够使作品更加丰富多彩、生动有趣,给读者带来独特的阅读体验。
在众多的修辞手法中,比喻、拟人和夸张是常见且重要的手法。
本文将探讨这三种修辞手法的运用,旨在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运用它们。
一、比喻的运用比喻是通过对两个事物之间的相似之处进行了巧妙而有趣的类比,以突出所要表达的意义。
比喻使得抽象的概念具象化,增强读者对于作品的感知和理解。
比如,在《红楼梦》中,曹雪芹通过对林黛玉的比喻描绘了她的美丽与纯洁:“黛玉怨因宝钗巧,时人不识草木春”。
这里,黛玉被比喻为春天中的花草,突出了她的美丽和清高。
而在现代诗歌中,比喻的运用同样常见且精彩。
如“你是我人生中的明月,照亮着我黑夜里的孤单”中,明月成功被比喻为心爱的人,使得抽象的描述更加生动具象。
二、拟人的运用拟人是一种将非人的事物或者抽象的事物赋予人的思维、行为等特征的手法,通过赋予事物人性化的形象,可以让读者更加容易理解和感受到作者所要表达的意义。
例如,李白的《静夜思》中,他以“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开头,将月亮拟人,让月亮具有照亮大地的功能,使得读者更容易产生共鸣和情感。
此外,在童话故事中拟人手法的运用也非常普遍,通过将动物或其他事物赋予人类的行为和思维,使故事更加有趣和生动。
比如《三只小猪》中的小猪有不同的个性和行为,以及《红帽子》中的大灰狼等。
三、夸张的运用夸张是通过对事物进行夸大或缩小的叙述,以产生强烈的艺术效果。
夸张手法常用于幽默或夸张描述的场景中,可以增强作品的喜剧效果或夸张的表现力。
例如,在《西游记》中,孙悟空的身手敏捷被描绘为“十万八千里一跃”,这种夸张的描写突显了他的非凡能力,使得角色形象更加鲜明且引人注目。
夸张手法同样适用于现代的故事创作。
例如,在一些幽默故事中,通过夸张描写人物的形象或者行为,从而产生滑稽的效果。
综上所述,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和夸张的运用在文学创作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夸张拟人比喻的句子1. 夸张、比喻、拟人的句子各五句1、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
2、水泡闪亮闪亮的,射出红的光,黄的光,绿的光,紫的光……多像一串串彩色的珍珠啊!3、翠鸟头上的羽毛像橄榄色的头巾,绣满了翠绿色的花纹;背上的羽毛像浅绿色的外衣;腹部的羽毛像赤褐色的衬衫。
4、它是那么粗壮、结实、挺拔,就像草原的哨兵一样。
5、停着的燕子成了音符,谱成了一支正待演奏的春天的赞歌。
6、白荷花在这些圆盘之间冒出来。
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儿。
有的花瓣儿全展开了,露出嫩黄色的小莲蓬。
有的还是花骨朵儿,看起来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
2. 写一段的具有夸张、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的句子有句子,行么比喻天空中出现了一道彩虹,宛如一座彩桥悬在上空。
天渐渐破晓,淡青色的天空镶着几颗残星,大地朦朦胧胧的,如同笼罩着银灰色的轻纱。
我顺着柳荫小路漫步,只见那依依的垂柳,仿佛像少女羞涩的低着头,在朝辉中舒展着柔美的身姿。
玉盘似的明月高挂在淡蓝色的天空中,月光像流水一样泻下来,大地一片银白色。
月亮默默的从江心升起来了,圆圆的、亮晶晶的,好像一个银盘。
村子里一棵棵黑油油的广柑树,就像一把把巨大的伞,挺立在那里,满树都闪着细碎的银光。
春风像一只彩笔,把整个世界勾勒得更加绚丽多彩春风像个慈祥的母亲,拂着你的脸颊,使你感到舒畅,心旷神怡。
云彩像一朵朵洁白的羽毛,轻轻的漂浮在空中。
东方天边的彩霞时刻在变幻,如霜枫,如榴火,如玛瑙,如琥珀。
拟人秋天又迈着沉稳的脚步款款地向我们走来,悄无声息地走开。
秋便以翩跹之姿踏碎了夏天的流言.秋天是美丽的,在曼妙的韵律中舞着她的裙摆。
花儿在风中笑弯了腰.夜空中的小星星眨着眼睛,似乎对你微笑.向日葵不断地面向太阳公公做运动.春天像刚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
天像个害羞的小姑娘,遮遮掩掩,躲躲藏藏;春天就像出生的婴儿,娇小可爱;春天就像活泼的儿童,憧憬渴望;春天就像健壮的青年,充满朝气;春天就像健康的老人,令人回味。
修辞手法的运用方法有哪些小学常用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引用、对比、借代、反语、顶真、互文、比拟等。
1 、比喻1)、定义比喻就是“打比方”。
是根据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之间的相似之处,用一种事物来比方另一种事物的修辞手法。
2)、结构比喻一般由三个部分组成,即本体(被比喻的事物或情景)、喻体(被拿来用作比喻的事物或情景)和比喻词(比喻关系的标志性词语)。
3)、构成条件——注意事项构成比喻的关键:①甲(本体)和乙(喻体)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②甲乙之间必须有相似之处。
①②两条必须同时成立,否则比喻不能成立。
注:一个句子是不是比喻,不能单看比喻词。
下面几例不是比喻句:①他的性格像母亲。
——同类事物做比较②这天黑沉沉的好像要下雨。
——表示猜测③不要带着思想包袱去工作。
——词的比喻义4)、比喻的目的比喻旨在于用形象的语言阐明思想。
即通过比喻的手法,让人对不明白、不理解、不清楚、不认识的事物得到认识和理解。
比喻的具体目的主要有下面几种:【第一种】说明本体的可能性。
本体被一件令人诧异的事物所修饰,须运用比喻消除这种诧异性。
例如:残酷的战争起于片言之语,君不见熊熊烈火大多来自些微火星。
某人少时劳累老时休息,恰如一只蚂蚁,夏天努力收集食物,以便冬天坐享。
【第二种】阐明本体的情况。
本体的特性原先不为人知,用比喻加以形容,大家便一目了然。
地球圆圆的,象只橙子。
她体段柔软,仿佛生就一身藤骨。
【第三种】阐明本体情况的程度。
原先对本体的特性只有概括性的了解,经过比喻,指明了这种特性的程度。
这常常是可以感觉得到的事物。
例如:病人服用了一种苦药,它仿佛就是苦瓜。
房子着了火,我仿佛觉得地狱移到了人间。
【第四种】肯定本体的情况。
叙述本体的事物须用比喻来肯定和阐明。
这种情况下是用可以感知的事物来比喻理性的事物。
例如: 学者的长处即使不让发挥,它也像麝香那样,被遮盖住,却不能阻止它香气四溢。
轻浮的人正在不知不觉中走向毁灭,就像飞蛾扑火那样。
修辞方法简介常用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引用、对比、借代、反语、顶针修辞修辞是修饰文字词句、运用各种表现方式,使语言表达得准确、鲜明而生动有力。
一、【比喻】根据事物的相似点,用具体的、浅显、熟知的事物来说明抽象的、深奥的、生疏的事物,即打比方。
比喻能将表达的内容说得生动具体形象,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用浅显常见的事物对深奥生疏事物解说、帮助人深入理解。
比喻的三种类型:明喻、暗喻和借喻。
比喻: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明喻出现像、似的、好像、如、宛如、好比、犹如如:那小姑娘好像一朵花一样。
暗喻甲是乙出现是、成为如:那又浓又翠的景色,简直就是一幅青山绿水画.借喻甲代乙本体和喻词都不出现如:地上射起无数的箭头,房顶上落下万千条瀑布.二、【拟人】把物当做人写,赋予物以人的言行或思想感情,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
拟人可把禽兽鸟虫花草树木或其他无生命的事物当成人写,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如: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拟人:如:—--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三、【拟物】:在群众的呼喝声中,那个恶霸夹着尾巴逃跑了。
四、【夸张】对事物的性质,特征等故意地夸张或缩小。
夸张可提示事物本质,烘托气氛,加强渲染力,引起联想效果。
夸张类别有:扩大夸张对事物形状、性质、特征、作用、程度等加以夸大如:-——--—---柏油路晒化了,甚至铺户门前的铜牌好像也要晒化。
缩小夸张对事物形象、性质、特征、作用、程度等加以缩小如:---—-————只能看到巴掌大的一块天地。
我家门前只有巴掌大的地方。
超前夸张把后出现的说成先出现,把先出现的说成后出现如:——-—-—-——她还没有端酒怀,就醉了。
五、【排比】把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意思相关联的句子或成分排列在一起。
排比可增强语言气氛,加强表达效果。
要三个以上!排比:如:-——————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纯洁和高尚,他们的意志是那样的坚韧和刚强,他们的气质是那样的淳朴和谦逊,他们的胸怀是那样的美丽和宽广。
16种常见的修辞手法中国文学有许多不同的修辞手法,以下是其中的16种:比喻:用一个事物来形容另一个事物,以便更好地理解。
拟人:将非人事物描绘成有人的特点和行为,以增强意境。
借代:用一个词汇代替另一个相关的词汇,使语言更加简练。
夸张:夸大事物的特点或情感,以引起读者的共鸣或注意。
对仗:将句子或词语分成两个部分,使它们相互对应,创造出韵律和美感。
排比:用一系列相似的句子或短语来表达同一个意思,以便强调这个意思。
比拟:把两个不同的事物做比较,以便更好地理解它们之间的相似和差异。
借物抒情:用某个具体的物品或景象来表达自己的情感,以产生共鸣。
省略:在句子中省略一些不必要的词汇或句子,以便表达更简练的意思。
联想:通过联想来表达一个事物或概念的意义和特点。
借景抒情:利用自然景观或场景来表达自己的情感,以产生共鸣。
比照:用一个事物来比照另一个事物,以便更好地理解它们之间的相似和差异。
表里:通过对比表面和深层含义来增强作品的意境和含义。
反复:多次重复同一个词汇或短语,以便强调它的重要性。
抒情:通过抒发自己的情感来增强作品的感染力。
措辞:通过精确的用词来表达作者的意图和情感,以便增强作品的含义和效果。
这16种修辞详细讲解比喻:比喻是一种修辞手法,用一个事物来形容另一个事物,以便更好地理解。
例如,“他的心像一片平静的湖面”这个比喻,用“心”比喻成“湖面”,以形象地表达出他的心境。
拟人:拟人是一种修辞手法,将非人事物描绘成有人的特点和行为,以增强意境。
例如,“花儿向阳微笑”这个拟人,将“花儿”描绘成有“微笑”的动作,使读者感受到花的生命力和活力。
借代:借代是一种修辞手法,用一个词汇代替另一个相关的词汇,使语言更加简练。
例如,“祖国万岁”中,“祖国”代替了“我们的祖国”,使句子更加简洁明了。
夸张:夸张是一种修辞手法,夸大事物的特点或情感,以引起读者的共鸣或注意。
例如,“我饿得要死”这个夸张的表达,强调了作者的饥饿感,使读者更能感同身受。
同时使⽤夸张⽐喻拟⼈的句⼦1. 运⽤修辞⼿法的句⼦个两个1.⽐喻:那⼜浓⼜翠的景⾊,简直就是⼀幅青⼭绿⽔画地上射起⽆数的箭头,房顶上落下万千条瀑布.2.拟⼈: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可爱的⼩花猫在我稿纸上画下了⼀朵朵⼩梅花3.夸张:柏油路晒化了,甚⾄铺户门前的铜牌好像也要晒化她还没有端酒怀,就醉了.4.排⽐: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纯洁和⾼尚,他们的意志是那样的坚韧和刚强,他们的⽓质是那样的淳朴和谦逊,他们的胸怀是那样的美丽和宽⼴.⼼灵是⼀⽅⼴袤的天空,它包容着世间的⼀切;⼼灵是⼀⽚宁静的湖⽔,偶尔也会泛起阵阵涟漪;⼼灵是⼀块皑皑的雪原,它辉映出⼀个缤纷的世界.5.设问:花⼉为什么这样红?⾸先有它的物质基础.这⼈是谁?不是别⼈,原来是⼤明.6.反问:我呢,我难道没有应该责备的地⽅吗?难道我会不知道?7.反复⼭⾕回⾳,他刚离去,他刚离去.在我的后园,可以看见墙外有两株树,⼀株是枣树,还有⼀株也是枣树8.对偶横眉冷对千夫指,俯⾸⽢为孺⼦⽜.青⼭横北郭,⽩⽔绕东城.。
2. 写⼀段的具有夸张、⽐喻和拟⼈的修辞⼿法的句⼦有句⼦,⾏么⽐喻天空中出现了⼀道彩虹,宛如⼀座彩桥悬在上空。
天渐渐破晓,淡青⾊的天空镶着⼏颗残星,⼤地朦朦胧胧的,如同笼罩着银灰⾊的轻纱。
我顺着柳荫⼩路漫步,只见那依依的垂柳,仿佛像少⼥羞涩的低着头,在朝辉中舒展着柔美的⾝姿。
⽟盘似的明⽉⾼挂在淡蓝⾊的天空中,⽉光像流⽔⼀样泻下来,⼤地⼀⽚银⽩⾊。
⽉亮默默的从江⼼升起来了,圆圆的、亮晶晶的,好像⼀个银盘。
村⼦⾥⼀棵棵⿊油油的⼴柑树,就像⼀把把巨⼤的伞,挺⽴在那⾥,满树都闪着细碎的银光。
春风像⼀只彩笔,把整个世界勾勒得更加绚丽多彩春风像个慈祥的母亲,拂着你的脸颊,使你感到舒畅,⼼旷神怡。
云彩像⼀朵朵洁⽩的⽻⽑,轻轻的漂浮在空中。
东⽅天边的彩霞时刻在变幻,如霜枫,如榴⽕,如玛瑙,如琥珀。
拟⼈秋天⼜迈着沉稳的脚步款款地向我们⾛来,悄⽆声息地⾛开。
修辞方法简介常用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初中其它修辞:引用、互文、借代、顶真、通感、联想……一、【比喻】补充1、比喻的三种类型:明喻、暗喻和借喻。
明喻出现像、似的、好像、如、宛如、好比、犹如如:那小姑娘好像一朵花一样。
暗喻甲是乙出现是、成为如:那又浓又翠的景色,简直就是一幅青山绿水画.借喻甲代乙本体和喻词都不出现如:在稿纸上踩出几朵小梅花(喻“猫爪子印")注意:博喻。
连用几个喻体共同说明一个本体.例如: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 又如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
朱自清《荷塘月色》2、有比喻词但不是比喻句.见《点击中考》P373、作用:生动具体形象;表达效果回答技巧:运用比喻的修辞,把……比作……,生动形象的写出了……,(写景咏物:表达了作者对……的……之情)例:下列句子的修辞及表达效果每一朵盛开的花就像是一个小小的张满了的帆,帆下带着尖底的舱,船舱鼓鼓的。
运用比喻的修辞,把紫藤萝的花朵比作帆,花萼比作舱,生动形象的写出了紫藤萝旺盛的生命力,表现出紫藤萝的勃勃生机,表达了作者对紫藤花盛开的喜悦之情(写景咏物:表达了作者对……的……之情)二、【拟人】补充1、作用:把物当做人写,赋予物以人的言行或思想感情,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
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
2、表达效果格式回答:运用拟人的修辞,赋予……事物人的思想情感或动作行为,生动体现了……表现作者……情感。
如: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运用拟人的修辞,赋予油蛉、蟋蟀人的行为,生动体现了夏天的勃勃生机。
三、【夸张】补充1、作用: 夸张可提示事物本质,烘托气氛,加强渲染力,引起联想效果。
2、夸张类别有:扩大夸张: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缩小夸张:我家门前只有巴掌大的地方。
超前夸张:把后出现的说成先出现,把先出现的说成后出现例:她还没有端酒怀,就醉了.伸手取弓,那箭早已呼啸着射中目标。
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的理解和运用修辞手法是文学作品中常用的一种表达方式,通过运用各种修辞手法,可以使作品更加生动、形象,并起到增强感受力、传达情感、提升艺术效果的作用。
在修辞手法中,比喻、拟人、夸张等是常见且重要的表达手段。
本文将对这些修辞手法的理解和运用进行探讨。
一、比喻的理解和运用比喻是通过对两个或多个事物的相似性进行比较,从而突出某种特点或形象,增加表达的情感力度。
比喻是一种形象生动的修辞手法,可以让读者更好地理解并产生共鸣。
在文学作品中,比喻常常以“如”、“像”、“好像”、“仿佛”等词语为标志,如“他的眼睛如同明亮的星星一般”、“她的笑容像春天的花朵一样灿烂”。
通过这样的比喻,读者可以直观地感受到被描写事物的特点。
同时,比喻还可以起到象征或隐喻的作用,使作品更加具有哲理性和深度。
二、拟人的理解和运用拟人是将无生命的事物赋予人的特质和行为,使其具有生命感和人性化特点。
拟人可以增强作品的形象感和情感力度,使读者更加易于理解和感受。
在拟人的运用中,常常使用“它”来代指无生命的事物,如“花朵低下了头”、“月亮在微笑”。
通过这样的拟人表达,读者可以更加真切地感受到花朵和月亮的形象,进而产生共鸣。
此外,在拟人的运用中,也常以具象、具体的手法来表达,如“大海在呼唤着我们”,使得抽象而无生命的大海具有了人类的特质,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和表现力。
三、夸张的理解和运用夸张是在作品中对事物或现象进行艺术化处理,对其进行程度的过分夸大,以增加表达的效果和感受力。
夸张手法常常用于幽默或夸张说明的情景中,使作品更具戏剧性和喜剧性。
在夸张的运用中,可以使用夸张的修辞手法来烘托场景或角色,如“地震发生后,整个城市都在跳舞”、“他的背包里装着整个世界”。
通过夸张,作者可以加强对事件或事物的描绘,以达到艺术化的效果。
总结:修辞手法是丰富文学作品表达力量的重要工具,其中比喻、拟人、夸张等是常用的修辞手法。
通过比喻,可以通过两个事物的相似性进行对比,增加表达的形象感;拟人则使无生命的事物具有人类的特质和行为,使作品更具生动性;夸张则可以通过过分夸大的手法烘托场景或角色,增加表达的效果和感受力。
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
①我说你猜:听老师读句子,准确猜出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1.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比喻)
2.青的草,绿的叶,各色鲜艳的花,都像赶集似的聚拢来,形成了光彩夺目的春天。
(拟人)
3.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对偶)
4.爱心是一片照射在冬日的阳光,使贫病交迫的人感到人间的温暖;爱心是一泓出现在沙漠里的泉水,使濒临绝境的人重新看到生活的希望;爱心是一首飘荡在夜空的歌谣,使孤苦无依的人获得心灵的慰藉。
(排比)
5.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夸张)
6.圆规一面愤愤的回转身,一面絮絮的说,慢慢向外走去。
(借代)
7.难道我们不应该好好学习吗?(反问)
8.他是这个学校的学生吗?是的,他是。
(设问)
②我讲你忆:伴随老师所讲的每种修辞手法的特征,调动以前学习的记忆,巩固所学。
修辞手法一:比喻
教学目标:
一、了解比喻的特点及运用比喻的方法
二、学习运用比喻构造句子
教学设计:
通过比喻句和非比喻句的比较,认识运用比喻句的表达效果:生动,形象。
引导学生讨论了解比喻的特点及其运用比喻的方法,通过练习,学习运用比喻句。
教学内容:
1.引入比喻句
2.比喻句的定义、作用、组成
比喻句定义:就是打比方,用浅显、具体、生动的事物来代表抽象、难理解的事物。
比喻句的作用:比喻说理浅显易懂、使人易于接受;比喻状物能使概括的东西形象化,给人深刻的印象。
比喻句的组成:一般有本体、喻体、比喻词。
通常把被比的事物叫作“本体”,把拿来作比的事物叫作“喻体”,把用来联系“本体”和“喻体”的词语叫作“比喻词”。
“比喻词”有:好像、像、如同、好似等
(认识比喻句,分析比喻句的组成,分辨比喻句
例如:“孔雀那美丽的尾巴抖动着,像一把五彩洒金的大扇子。
”
本体:尾巴;喻体:大扇子;比喻词:像。
练习:仿照例句,标出下列比喻句中的本体、喻体和比喻词。
A.弯弯的月亮好像一条小船。
B.岁月就像一把杀猪刀。
3.了解比喻句和非比喻句的区别
(1)引导:在阅读中,我们常常碰到一些句子,句中虽然也有“像”、“好像”等词语,但不是比喻句,这些非比喻句成了迷惑我们判断真正“比喻句”的敌人。
要牢记不能将比喻词语作为判断比喻句的主要依据,主要应分析句子中是否存在比喻关系。
如:“他画的荷花就像刚从湖里摘来的一样。
”“画的荷花”和“从湖里摘来的荷花”之间只是简单的像,不是比喻。
又如:“猫头鹰的耳朵很特别,好像一对立起来的猫耳朵。
”“猫头鹰的耳朵”和“猫耳朵”之间是事实上的相像,不是比喻。
又如:“我长得像范冰冰。
”作比较,不是比喻
又如:这天阴沉沉的,像是要下雨了。
表示推测,不是比喻
而“树叶在空中飞舞,像蝴蝶一样。
”用“树叶”(本体)和“蝴蝶”(喻体)两种本质不同的事物,在“空中飞舞”的样子很相似来作比,它们之间用“像”(比喻词)来连接,此句是比喻句。
又如:我们班有很多小帅哥,像A,B 表列举,不是比喻
(2)小结:运用比喻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A.感情要鲜明
例如:
①炕沿上坐着的那个鬼子军官,两眼红红的,像刚吃过死人的野狗。
②他长着一副微黑透红的脸膛,稍高的个儿,站在那儿,像秋天田野里的一株红髙梁那样纯朴可爱。
例①写的是鬼子军官,例②写的是我们的战士,一恨一爱,感情鲜明。
B.本体和喻体之间必须是不同类的事物,而且二者之间必须有相似点。
例如:妹妹快活的好像林中的小鸟。
妹妹和小鸟是不同类的,但却有相同点:快活。
C.作喻体的事物要具体,为人所熟悉,运用比喻时力求在构思上创新。
例如:树缝里也漏着一两点路灯光,没精打采的,是瞌睡人的眼。
“瞌睡人的眼”是熟悉的,用来形容昏暗、微弱的灯光,十分巧妙。
D.采用什么方法能想到具有相似点的喻体?联想:通过一个事物,想到与之相类似的另一个事物。
母爱是黑夜里的一颗明星,当你不辨方向时,一束柔光指引你迈开坚定的脚步,那么从母爱为什么能想到明星呢?那这个联想是凭空来的吗?不是,这个需要我们有丰富的想象力和丰富的知识,因此我们平时多读书,多观察,多练习、多思考。
才能写出好的比喻句,给人以不同的感觉。
练习:判断下面的句子哪些是比喻句,在比喻句后面的括号里打“√”。
(1)一片片晚霞,倒映在小河里,好像开了一大朵一大朵的鸡冠花。
( )
(2)王宁长得很像他的爸爸。
( )
(3)太阳像个忠实的向导,在空中给你指点方向。
( )
(4)正桥连接着二十二孔引桥,仿佛一条钢铁巨龙卧在大江上面。
( )
(5)小草在大雨中剧烈地摇晃着,好像要折断腰似的。
( )
4. 比喻句的分类
比喻句的类型:明喻、暗喻、隐喻(借喻)
下面我们来看这几个例句:
(1)弯弯的月亮像一条小船挂在夜空当中。
明喻
(2)太阳是个忠实的向导,它在天空中给你指引方向。
暗喻:本体和喻体在形式上是相合的关系,说本体是喻体,喻词常常由表判断的词是、成为、变为这些词来充当。
(3)我抬起头,看见母亲的双鬓又添了一些银丝。
借喻:是以喻体来代替本体,本体和喻词都不出现,直接把甲(本体)说成乙(喻体)。
修辞手法二:拟人
教学目标:
一、了解拟人的特点及运用拟人的方法
二、学习运用拟人构造句子
教学内容:
1.引入拟人修辞手法
2.拟人的定义、作用、运用形式、特点
定义:就是用写人的词来写物,这种手法也叫“人格化”。
作用:可以形象地写出事物特征,使文章变得生动,使事物具有了人物的感情又容易理解。
运用形式:
①把动物拟人化。
如:海底的动物在窃窃私语。
②把植物拟人化。
如:小草在风中跳舞。
③把一般事物拟人化。
如:黄河在咆哮。
拟人句有三个特点:
①所写事物必须具有人的特点;
②不能出现比喻词;
③不能出现表示人物的词语。
断一断:判断以下句子是不是使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练一练:将下列句子改成拟人句
1.水稻成熟了。
2.河水哗啦啦地流着。
3.一阵春风吹过草地。
修辞手法三:夸张
教学目标:
一、了解夸张的特点及运用夸张的方法
二、学习运用夸张构造句子
教学内容:
1.引入夸张修辞手法
【夸张句一】
云朵般大小的飞机在蓝天上火箭样飞翔。
【夸张句二】
飞机以飞碟的速度在蓝天轨道上狂奔着。
【夸张句三】
他一点胃口都没有,饭没入口,人就饱了。
【夸张句四】
我的心像刀绞一样疼。
【夸张句五】
重重如果摔一跤,几个举重队员都搬不起他,只能用起重机吊起来。
【夸张句六】
这块地方没有巴掌大,怎么能盖房子呢?
【夸张句七】
这橘子酸得我牙都快掉了。
2.夸张的定义、作用、分类
定义:为了表达强烈的思想感情,突出某种事物的本质特征,运用丰富的想象力,对事物的某些方面着意夸大或缩小,作艺术上的渲染,这种修辞手法叫做夸张。
作用:夸张句的作用主要是深刻、生动地揭示事物的本质,增强语言的感染力,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分类:
①扩大夸张:
为了达到生动幽默效果,我们往往人为拔高事物特点,使之更高,更强,更快,更多,甚至达到排山倒海、翻天覆地的神奇效果。
我们先看《景阳冈》中夸张手法的运用:“大虫见掀他不着,吼一声,就像半天里起了个霹雳,震得那山冈也动了。
”课文把老虎的吼声惟妙惟肖地写出来了。
这种在古诗中我
们经常能看到它的踪迹;“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例如在《我能行》中,“我捋起袖口,将锅凑到水龙头,冲满水,然后张开“如来神掌”先给它来一招“倒转乾坤”,再来招“天昏地暗”,最后来个“荡气回肠”。
一番折腾,累得我“气喘如牛”。
”
②缩小夸张:
缩小夸张与扩大夸张相反,这类夸张是故意把一般事物往小处说,使之更低、更弱、更慢、更少,达到数倍缩小作用。
如“教室里静得连根针掉在地上也听得到。
”就是缩小夸张的使用。
又如毛主席在《长征》中写道:“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把五岭山、乌蒙山分别视为细浪、泥丸,藐视它的小,突出红军的高大光辉形象。
许多影视、文学作品大量地使用缩小夸张,甚至把人缩小成比蚂蚁还小的人,从而展开神奇的故事。
③超前夸张:
在时间上把后出现的事物提前一步的夸张形式。
例如,农民都说:“看见这样鲜绿的麦苗,就嗅出白面包子的香味来。
”
夸张句的练习:
1、考场上静得很。
2、寒风吹到脸上很疼。
3、天安门广场可大了。
4、小溪里的水清得很。
5、大海里的鱼非常多。
6、我们村口有一口古井占了村口很小一块地方。
7、花园里的花真香。
8、他十分愤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