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眉华《社会工作实务手册》章节题库(社会工作实务相关资源)【圣才出品】

  • 格式:pdf
  • 大小:545.84 KB
  • 文档页数:23

下载文档原格式

  / 6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八章社会工作实务相关资源

一、名词解释

1.志愿者

志愿者是不以谋利为目的,志愿为他人和社会贡献时间、智力、体力、财产的人。他们所从事的活动称为志愿服务活动。

2.社会政策(西南大学2011年研;南京理工2011年研)

答:社会政策是指政府为影响人民生活福祉所采取的行动,包括:提供有关医疗健康、住宅、社会保障、就业、家庭等社会福利的措施。社会政策在现代政治中之所以日益重要,是因为现代的社会问题愈来愈多,有的且愈来愈严重,如果没有社会政策,社会问题将得不到适当或合理的解决,个人与团体的安全和福利,也得不到合法的保障,社会将难以保持稳定。所以,当代国家很少有不注重社会政策的制定和实施的,对此,中国要引以为鉴。

3.单位

单位是中国各种社会组织所普遍采取的一种特殊的组织形式,是国家政治、经济和社会体制的基础,是中国城市社会中的一种特殊的组织形式和社会调控形式,即基本的社会调控单位和资源分配单位。

4.社会救助(南京理工2011年研)

答:社会救助又称为社会救济,是指社会成员因受自然灾害及其他社会、经济原因导致他们无法维持最低生活水平,由国家或社会按法定的标准而给予的物质帮助。社会救助内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①经常性的社会救助工作。主要是包括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农村五保供养、农村特困户生活救助以及城乡医疗救助等专项救助。②紧急救助制度。紧急救助主要是指发生自然灾害情况下的对灾民的紧急救助和应急救助行动。也包括对灾民延续一段困难生活的救助和民房倒房重建与修复工作的救助。③临时性的救助。临时性救助主要是指对低收入人群的救助工作和对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包括流浪儿童的救助。④支持倡导开展社会互助活动。通过支持慈善事业的发展,培育和发展公益性的民间组织,以及倡导开展群众之间经常性的互助互济活动,来达到社会互助,对困难群众起到帮扶作用。

5.社会化

答:社会化,是指个体在与社会的互动过程中,逐渐养成独特的个性和人格,从生物人转变成社会人,并通过社会文化的内化和角色知识的学习,逐渐适应社会生活的过程。在此过程中,社会文化得以积累和延续,社会结构得以维持和发展,人的个性得以健全和完善。社会化是一个贯穿人生始终的长期过程。

对于社会化的理解存在三种不同的角度:从文化的角度看,社会化是一个文化传递和延续的过程,社会化的实质是社会文化(核心是价值标准)的内化;从个性发展的角度看,社会化被视为一个人的个性形成和发展的过程,社会人就是经由社会化过程而形成的有个性的人;从社会结构的角度看,社会化就是要使人变得具有社会性。

6.社会服务(中国社会科学院2012年研)

答:社会服务是以劳务为主要形式向有困难的社会成员,特别是社会弱者提供的改善其处境的活动。它是将社会保障、社会福利传至有需要社会成员的过程。社会服务与营利性商业服务有本质区别,它是社会福利服务。

7.剩余性社会福利(中国社会科学院2012年研)

答:剩余性的社会福利是指当家庭和市场等常规机制瘫痪时,国家的干预必不可少,从而满足公民的社会需要,解决社会问题。这种福利带有明显的针对性和排他性,同时多数福利项目也需要通过家计调查的监督与评估手段来完成。

8.福利国家

答:福利国家是指政府保障每个国民的最低收入、营养、健康、住宅、教育之水平。有四个特征:一是国家介入市场经济,二是国家保障每位国民的最基本需要,三是福利是一种权利而非慈善,四是福利提供具有强制性、集体性及非差别性。

9.公共政策

答:公共政策是国家机关或执政党制定的旨在解决某一问题的具有权威性的行动准则。公共政策的表现形式有法律、规章、行政命令、政府首脑声明和指示、行动计划与策略等。一般将公共政策划分为四大类,即政治政策、经济政策、社会政策和科教文卫政策等。

10.福利国家的三大类型

答:埃斯平-安德森根据去商品化程度与社会阶层化程度将发达工业国家的福利区分为三种类型:

(1)自由主义福利国家,去商品化程度低,低收入者依赖国家,而经济能力较好者可从市场购买服务,此类国家包括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

(2)保守组合主义福利国家,体现为中度去商品化程度,政府给付的取得资格主要是依据个人过去所缴社会保险费及职业身份,此类国家包括德国、法国、意大利等;

(3)社会民主主义福利国家,表现为高度去商品化,普及式的政府给付,高度均等的给付水平,此类国家包括挪威、瑞典、丹麦、荷兰等。

11.社会组织(中山大学2012年研;华东理工2011年研)

答:对社会组织一般有两种理解:①广义的组织,即泛指一切人类共同活动的群体,包括家庭、家族、村社等初级群体;②狭义的组织,即相对于初级群体的次级组织形式,也可称之为正式社会组织。它是指人们为了实现某种共同目标,将其行为彼此协调与联合起来所形成的社会团体。组织活动是一种整体性和结构性活动,它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①组织的目标结构;②组织的心理结构;③组织的技术结构;④组织的整体活动。

12.组织运行

答:组织运行是指组织实现自身目标和发挥自身功能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包括的内容复杂多样,既有组织内部结构及其功能转换,同时还包括组织与个人、组织与外部环境的相

互交换关系。

13.科层制

答:科层制又称理性官僚制或官僚制,由德国社会学家韦伯提出。科层制是指一种以正式规则为主体的管理方式,这种组织具有细密的分工和复杂的规章制度体系。科层制是现代社会组织管理的典型方式。科层制特征包括:①明确的分工;②明确的职权等级;③明确的规章制度体系;④私人关系和公务关系的分离;⑤量才用人;⑥管理权力依附于职位,而不依附于个人。

14.社会群体(华中农大2011年研)

答:社会群体又称社会团体,其内涵有广义与狭义之分:①广义上的社会群体,泛指一切通过持续的社会互动或社会关系结合起来进行共同活动,并有着共同利益的人类集合体;

②狭义上的社会群体,指由持续的直接的交往联系起来的具有共同利益的人群。社会群体具有以下特征:①有明确的成员关系;②有持续的相互交往;③有一致的群体意识和规范;④有一定的分工协作;⑤有一致行动的能力。

15.非正式群体(西南大学2010年研)

答:非正式群体是指正规化程度低,群体成员间的互动采取随意的、常规的方式,成员的权利、义务及彼此间的关系并没有明确的规定,尤其是成文规定的群体。在非正式群体中,成员间通过经常性的自由交往,形成了一些不言而喻的规范和角色期望,大家自然地结合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