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国学经典诵读校本教材
- 格式:docx
- 大小:148.66 KB
- 文档页数:28
上学期第一单元读书志向篇1、开卷有益2、勤学惜时3、告诫劝勉4、成长励志第二单元修身养性篇1、勤俭知足2、正直诚信3、仁义善恶4、雅量容人下学期第三单元为人处世篇1、良师益友2、谦虚谨慎3、团结合作4、和谐友爱第四单元人生哲理篇1、世事看法2、命运伦理3、生活态度4、闲情逸趣绝句杜甫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春夜喜雨杜甫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第二课:勤学惜时光阴似箭,日月如梭。
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一家之计在于和,一生之计在于勤。
为学始知道,不学亦徒然。
释:努力学习才能明白世间道理,不学习则什么也不懂。
黑发不知勤学早,看看又是白头翁。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悲伤。
不患老而无成,只怕幼而不学。
见者易,学者难。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释:在读书、学习的道路上,是没有捷径可以走的。
想要在广博的书山、学海里吸取更多更广的知识,则必须要“勤奋”、“潜心”才行。
若使年华虚度过,到老空留后悔心。
释:我们不能虚度光阴,一定要抓紧时间好好学习,这样到老财不会追悔莫及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释:学业由于勤奋而精通,但它却荒废在嬉笑声中,事情由于反复思考而成功,但他却能毁于随随便便.故事分享会:孙敬是汉朝信都(今冀州市)人。
他年少好学,博闻强记,而且视书如命.晚上看书学习常常通宵达旦。
邻里们都称他为“闭户先生”。
孙敬读书时,随时记笔记,常常一直看到后半夜,时间长了,有时不免打起瞌睡来。
一觉醒来,又懊悔不已。
有一天,他抬头苦思的时候,目光停在房梁上,顿时眼睛一亮。
随即找来一根绳子,绳子的一头拴在房粱上,下边这头就跟自己的头发拴在一起。
这样,每当他累了困了想打瞌睡时,只要头一低,绳子就会猛地拽一下他的头发,一疼就会惊醒而赶走睡意。
从这以后,他每天晚上读书时,都用这种办法,发愤苦读。
大学》导读《大学》,原是《小戴礼记》里一篇,旧说为曾子所作,实为秦汉时的儒家作品,这是中国古代讨论教育理论的重要着作。
《大学》提出了“三纲领”和“八条目” ,强调修己是治人的前提,修己的目的是为了治国平天下,说明治国平天下和个人道德修养的一致性。
《大学》开头就说: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这就是后人所说的《大学》“三纲领”。
所谓“明明德” ,就是发扬光大人所固有的天赋的光明道德。
所谓“在亲民” ,是指发扬了善性之后,即从事治民,治民要亲爱人民。
所谓“止于至善” ,就是要求达到儒家封建伦理道德的至善境界。
“为人君止于仁,为人臣止于敬,为人子止于孝, 为人父止于慈, 与国人交止于信” ,这是《大学》提出的教育纲领和培养目标。
《大学》还说:“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 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 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后世称之为《大学》的“八条目” ,这是实现“三纲领”的具体步骤。
“八条目”的中心环节是修身,“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
对于培养目标和方法, 《大学》反复强调的是个人的道德修养。
经北宋程颢、程颐竭力尊重,南宋朱熹又作《大学章句》,最终和《中庸》、《论语》、《孟子》并称“四书” 。
宋、元以后,《大学》成为学校官定的教科书和科举考试的必读书,对古代教育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d a xue zh i d a o z a i mtig mn g d e z a i q n m n1.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大学z a zh i y u zh i sh a n zh i zh i e r hdu y du d ng d ng e r 在止于至善。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huu n e n g j i n g j i n g e rh (n e n g a n a ne r h (U n e n g l u后台匕静静 而 后能 安安而 后能 虑 l ue rh (U n e n g d ew u y o u b e n msh i y o u zh^n g虑而 后 能 得 。
三年级经典诵读校本教材三年级经典诵读校本教材古代诗词梅花(王安石)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山中(王勃)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
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
山中送别(王维)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
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归雁(杜甫)春来万里客,乱定几年归。
肠断江城雁,高高向北飞。
客中作(李白)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
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
芙蓉楼送辛渐(王昌龄)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杨万里)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夜书所见(叶绍翁)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题临安邸(林升)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 直把杭州作汴州!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王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相见欢(李煜)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虞美人(李煜)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古今贤文(劝学篇)后浪推前浪,世上今人胜古人。
若使年华虚度过,到老空留后悔心。
有志不在年高,无志空活百岁。
徒伤悲。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坚持不懈,久炼成钢。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
冰生于水而寒于水蓝。
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
不动,及怕不用。
手越用越巧,脑越用越灵。
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三心二意,一事无成。
一日练,十日空。
拳不离手,曲不离口。
刀不磨要生锈,人不学要落后。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在自身。
熟能生巧,业精于勤。
古今贤文(环保篇),人人有责。
树木成阴,空气清新。
绿了大地,润了人心。
功在当代,利属千秋。
山上树木光,山下治山治水不栽树,有土有水保不住。
植树造林镇风沙,遍地皆是好庄稼。
国学经典弟子规弟子规原文及解说总序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莫如读书,至要莫如教子。
三年级国学经典诵读目录编者的话古诗篇渔歌子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示儿敕勒歌江雪元日村居石灰吟江南江上渔者乐游原春日弟子规诵读室(上) 学习三字经现代诗篇雨中石榴蝈蝈蜘蛛织网乌云妈妈古今对偶句(节选)编者的话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中华文化已经深植于中国人的精神家园里,流淌在每个炎黄子孙的血脉中。
学习中华文化,学习国学经典,实质上就是走向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感受这个家园的温馨,形成对他的情感皈依。
我们倡导国学经典教育,是基于传统经典对中华民族的历史和社会生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和真切认知,是出于对中华传统文化血脉的尊重和发扬,是我们承认自己成为中华民族的子孙并且现在也不想割断这种亲缘关系的深情回顾。
小学是一个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形成的启蒙时期,国学启蒙教育讲授传统美德,在小学阶段向学生传授国学,就是教他们用传统文化做生命的底色。
小学语文新课标总目标指出:“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
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
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
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
”其中,低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 中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万字,高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即每学期应达到25万字, 相当于高年级的语文课本5本书左右。
我们杨梓塘小学地处西山,与永州最高学府湖南科技学院相邻,西邻朝阳岩,北接文化圣地柳子庙,是一所文化底蕴深厚的学校。
长期以来,学校本着为孩子一生奠基的办学理念,以质量立校,文化兴校,校园文化一直是我校的一大特色。
为了进一步扩大国学经典的影响力,充分利用中华传统文化对小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传统美德教育,提高我校师生文化品位和人文素质,我们编写了这套教材,以供学生使用。
小学校本教材国学经典诵读材料校本教材二(中年级)编者的话为了进一步扩大国学经典的影响力,充分利用中华传统文化对小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传统美德教育,提高我乡师生文化品位和人文素质,根据冠县教育局《关于在全县小学开展国学经典诵读系列活动的实施方案》冠教发【2011】44号文件精神,我们编写这套教材,以供学生使用。
本教材根据以下特点编排:1.分年级推进。
结合学生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学校划分三个推进梯队,分阶段推进国学经典诵读实验。
1—2年级为第一推进梯队,诵唱《三字经》《千字文》以及国家课程标准所推荐的古代诗歌篇目,以国学发蒙,立身养性;3—4年级为第二推进梯队,诵唱《弟子规》《千家诗》以及国家课程标准所推荐的古代诗歌篇目,论中外古今、扬中华精神,立命养志;5—6年级为第三推进梯队,诵唱《诗经》《论语》《孟子》以及国家课程标准所推荐的古代诗歌篇目,知行结合,塑造儒雅风度。
2.分三个层面进行。
三个层面,即:精神层面、文化层面、技艺层面,从民族精神、传统文化、传统技艺等三个方面进行国学经典诵读实验。
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光大华夏传统美德,秉承中华“礼仪之邦”之古风,习礼、厚德、雅行;树凛然之正气,养浩然之气节;培养艰苦奋斗、自强不息、锐意进取、宽广包容的民族精神。
立足民族,放眼世界,诵读中外传统诗文经典,吸收世界文化精华,积淀智慧财富,生发创新胚芽。
开发师生学习传统技艺的课堂,对词吟诗作文、书法绘画搏弈,习得国学技艺,提高师生素质。
德育处、团队组织具体组织实施“讲规范、促养成、树精魂”的育人工程,塑造“为人求真、为学求实”的校风,特别是在建设班级文化、校园精神文化中,让国学经典诵读行动始终在其中,并重在精神层面和文化层面。
3.课内外结合。
以国学活动课为主,各学科有机结合、点滴交叉为辅,充分运用校园广播站等阵地,通过课内外等途径,采取诵唱练习等形式,形成国学经典诵读推进体系。
4.师生共同成长。
在国学经典诵读中,始终树立一个理念,即“教师与学生同为发展主体,教师和学生一同成长、发展”。
三年级国学经典诵读 ( 校本教材 )《大学》,原是《小戴礼记》里一篇,旧说为曾子所作,实为秦汉时的儒家作品,这是中国古代讨论教育理论的重要著作 .《大学》提出了“三纲领”和“八条目”,强调修己是治人的前提,修己的目的是为了治国平天下,说明治国平天下和个人道德修养的一致性.《大学》开头就说:“大学之道 ,在明明德 ,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这就是后人所说的《大学》“三纲领” .所谓“明明德”,就是发扬光大人所固有的天赋的光明道德.所谓“在亲民”,是指发扬了善性之后,即从事治民,治民要亲爱人民.所谓“止于至善”,就是要求达到儒家封建伦理道德的至善境界“. 为人君止于仁,为人臣止于敬,为人子止于孝 ,为人父止于慈 ,与国人交止于信”,这是《大学》提出的教育纲领和培养目标.《大学》还说:“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 ,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 , 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后世称之为《大学》的“八条目” ,这是实现“三纲领”的具体步骤 .“八条目”的中心环节是修身,“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对于培养目标和方法 ,《大学》反复强调的是个人的道德修养 .经北宋程颢、程颐竭力尊重,南宋朱熹又作《大学章句》,最终和《中庸》、《论语》、《孟子》并称“四书” .宋、元以后,《大学》成为学校官定的教科书和科举考试的必读书,对古代教育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dàxué zhī dào zài mínɡ mínɡ dézài qīn mín zài zhǐyú1.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zhì shàn zhī zhǐ ér hòu yǒu dìnɡdìnɡ ér hòu nénɡ j ìnɡj ìnɡ ér 至善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hòu nénɡ ānān ér hòu nénɡ l ǜl ǜér hòu nénɡ déwù yǒuběn mòshì yǒu zhōnɡ shǐzhī suǒ xi ān hòu zéj ìn dào yǐ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译文】大学的宗旨在于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在于使人弃旧图新,在于使人达到最完善的境界 . 知道应达到的境界才能够志向坚定;志向坚定才能够镇静不躁;镇静不躁才能够心安理得;心安理得才能够思虑周详;思虑周详才能够有所收获.每样东西都有根本有枝末,每件事情都有开始有终结 . 明白了这本末始终的道理,就接近事物发展的规律了 .ɡǔzhīyù mínɡ mínɡ déyú ti ān xi à zhěxi ān zhìqíɡuó2.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yù zhì qí ɡuó zhěxi ān qí qí j i āyù qí qí ji ā zhěxi ān 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xi ū qí shēn yù xi ū qí shēn zhěxi ān zhènɡ qí xīn yù zhènɡ qí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xīn zhěxi ān chénɡ qí yìyù chénɡ qí yì zhěxi ān zhì qí zhī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zhì zhī zàiɡéwù;致知在格物 .【译文】古代那些要想在天下弘扬光明正大品德的人,先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要想治理好自己的国家,先要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要想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先要修养自身的品性;要想修养自身的品性,先要端正自己的心思;要想端正自己的心思,先要使自己的意念真诚;要想使自己的意念真诚,先要使自己获得知识;获得知识的途径在于认识、研究万事万物.3.wùɡé ér hòu zhī zhìzhī zhìér hòu yì chénɡ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yì chénɡ ér hòu xīn zhènɡxīn zhènɡ ér hòu shēn xi ūshēn xi ū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ér hòu ji ā qíji āqíér hòu ɡuó zhìɡuó zhì ér hòu 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ti ān xi à pínɡ天下平.【译文】通过对万事万物的认识,研究后才能获得知识;获得知识后意念才能真诚;意念真诚后心思才能端正;心思端正后才能修养品性;品性修养后才能管理好家庭和家族;管理好家庭和家族后才能治理好国家;治理好国家后天下才能太平 .4.zì ti ān zǐyǐ zhìyú shù rén yī shì ji ē yǐ xi ū自天子以至于庶人,一是皆以修shēn wéi běn qí běn lu ànér mòzhì zhě f ǒu yǐqí身为本.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其suǒ hòu zhě bóér qí suǒ bózhě hòu wèi zhī yǒu yě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译文】上自国家君王,下至平民百姓,人人都要以修养品性为根本 . 若这个根本被扰乱了,家庭、家族、国家、天下要治理好是不可能的 . 不分轻重缓急、本末倒置却想做好事情,这也同样是不可能的 !5.suǒ wèi chénɡqí yì zhěwú zì qī yěr ú wù è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xi ùr ú hào hǎo sècǐ zhī wèi zì qi èɡù j ūn zǐbì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故君子必shèn qí dú yě慎其独也 .【译文】意念真诚的意思是说,不要自己欺骗自己 . 要像厌恶腐臭的气味一样,要像喜爱美丽漂亮的人一样,这样才叫心安理得 . 所以,品德高尚的人在一个人独处的时候一定要谨慎小心 .6.xi ǎo r én xi án j ū wéi bù shàn wú suǒ bù zhìji àn j ūn小人闲居为不善,无所不至;见君zǐér hòu yàn r án yǎn qí bù shànér zhù qí shàn rén 子而后厌然,掩其不善,而著其善.人zhī shì j ǐrú j i àn qí f èi ɡān r án zé héyìyǐcǐ之视己,如见其肺肝然,则何益矣?此wèi chénɡyú zhōnɡxínɡ yú wàiɡù j ūn zǐ bì shèn qídúyě谓诚于中,形于外.故君子必慎其独也.【译文】品德低下的人在私下里无恶不作,一见到品德高尚的人便躲躲闪闪,掩盖自己所做的坏事而自吹自擂 . 殊不知,别人看他们,就像能看见他们的心肺肝脏一样清楚,这样做有什么用呢 ? 这就叫做内心的真实一定会表现到外表上来 . 所以,品德高尚的人在一个人独处的时候一定要谨慎小心 .cénɡzǐ yuēshí mù suǒ shìshí shǒu suǒ zhǐqí7.曾子曰:“十目所视,十手所指,其yán hūfù r ùn wūdé r ùn shēn xīnɡuǎnɡt ǐ pán严乎!”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ɡù j ūn zǐbì chénɡqíyì故君子必诚其意.【译文】曾子说:“一个人若是被许多双眼睛凝视着,被许多只手指点着,这难道不是严肃可怕的嘛!”财富可以修饰房屋,使房屋华美;道德可以涵养人的身心,使人思想崇高 . 心胸广大开朗,身体自然安适舒坦,所以有道德涵养的人一定要使自己的意念诚实 .shīyún zhān bǐ qí yùl ù zhú yīyī8.《诗》云:“瞻彼淇澳,菉竹猗猗yǒu f ěi j ūn zǐrú qi ē rú cuōr ú zhuó rú mósè;有斐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瑟xī xi àn xīhè xī xuān xīyǒu f ěi j ūn zǐzhōng bùkě兮僩兮,赫兮喧兮;有斐君子,终不可xuān xī諠兮 .”【译文】《诗经》说:“看那淇水弯弯的岸边,嫩绿的竹子郁郁葱葱. 有一位文质彬彬的君子,研究学问像加工骨器一样,不断切磋;修炼自己像打磨美玉,反复琢磨 . 他庄重而开朗,仪表堂堂 . 这样的一个文质彬彬的君子,真是令人难忘啊 ! ”r ú qiē r ú cuō zhědào xué yěr ú zhuó rúmó zhě9.如切如磋者,道学也;如琢如磨者,zì xi ū yěsèxī xi àn xī zhěxún l ì yěhèxī xuān 自修也;瑟兮僩兮者,恂慄也;赫兮喧xī zhěwēi yíyěyǒu f ěi j ūn zǐzhōngbùkě xuān xī兮者,威仪也;有斐君子,终不可諠兮zhědào shèngdézhì shàn mín zhībù nén gwàng yě者,道盛德至善,民之不能忘也.【译文】这里所说的“像加工骨器,不断切磋” ,是指做学问的态度;这里所说的“像打磨美玉,反复琢磨”,是指自我修炼的精神;说他“庄重而开朗” ,是指他内心谨慎而有所戒惧;说他“仪表堂堂”,是指他非常庄重;说“这样一个文质彬彬的君子,可真是令人难忘啊 ! ”是指由于他品德非常高尚,达到了最完善的境界,所以使人难以忘怀 .10.sh īy únw ūh ū qi án w àn g b ù w àn g j ūn《诗 》云 : “於 戏 前 王 不忘.”君z ǐ xi án q í xi án ér q īnq í q īnxi ǎo r én l è q í l è ér l ìq í 子贤其贤而亲其亲,小人乐其乐而利其l ìc ǐ y ǐ m ò sh ì b ù w àng y ě利, 此 以 没 世 不 忘也 .【译文】《诗经》说:“啊呀,前代的君王真使人难忘啊 ! ”这是因为君主贵族们能够以前代的君王为榜样,尊重贤人,亲近亲族,一般平民百姓也都蒙受恩泽,享受安乐,获得利益 . 所以,虽然前代君王已经去世,但人们是永远不会忘记他们的 .11. 《 k ān g g ào yu ēk è m íng d é t ài ji ǎyu ēg ù康 诰 》曰:“克 明 德 .”《大 甲 》曰:“顾 sh ì ti ān zh ī m íngm ìn gd ì di ǎnyu ē k è m íng j ùn d éji ē 諟天之明命.”《帝典》曰:“克明峻德. ”皆z ì m íng y ě 自 明 也 .【译文】《康诰》说:“能够弘扬光明的品德 . ”《太甲》说:“念念不忘这上天赋予的光明禀性 . ”《尧典》说:“能够弘扬崇高的品德 . ” 这些都是说要自己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 .注释:《康诰》是《尚书·周书》 中的一篇的篇名, 记录的是周公告诫康叔治理殷民的诰词 .《帝典》又名《尧典》,是《尚书·虞书》中的一篇,记录的是史官赞美尧帝的话 .t āng zh īp án m íng yu ēg ǒu r ì x īnr ì r ì12. 汤之 《盘铭》曰 : “ 苟 日 新 ,日 日x īn y òu r ì x īnk āng g ào yu ēzu ò x īn m ín 新,又日新. ”《康诰》曰:“ 作 新 民.sh īyu ēzh ōu su ī jiù b āngq í m ìng w éi x īn”《诗》曰:“ 周虽旧邦,其命惟 新sh ì g ù j ūn z ǐ w ú su ǒ b ù y òng q í j í.”是故君子无所不用不极.【译文】商汤王刻在浴盆上的箴言说: “如果能够有一天自新,就应保持天天自新,永远不断自新 . ” 《康诰》中说:“鼓励人们弃旧图新 . ”《诗经》中说:“周朝虽然是古老的国家, 但却禀受了天命,自我更新 . ”所以,品德高尚的人无处不追求完善 .z ǐ yu ēt īn gs òn g w ú y óu r én y ěb ì y ě sh ǐ w ú 13.子曰:“听讼, 吾犹人也;必 也使无sòng hūwúqíng zhěbùdéj ìn qícídàwèi mín 讼乎!”无情者,不得尽其辞,大畏民zhìcǐwèi zhī běn志.此谓知本.【译文】孔子说:“审理诉讼案子,我也和别人一样,目的在于使诉讼不再发生. ”使隐瞒真实情况的人不敢花言巧语,以大德使人心畏服,这就叫做懂得了根本的道理.suǒ wèi xi ū shēn zài zhènɡqí xīn zhěshēn yǒu suǒ f èn zhì14. 所谓修身在正其心者:身有所忿懥,zébùdéqí zhènɡyǒu suǒ kǒnɡ j ùzé bùdéqí zhènɡ则不得其正;有所恐惧,则不得其正;yǒu suǒ hǎo l èzébùdéqí zhènɡyǒu suǒ yōu huàn zé有所好乐,则不得其正;有所忧患,则bùdéqí zhènɡxīn bù zài yān shìér bù ji àn t īnɡér 不得其正.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bù wén shí ér bù zhī qí wèi cǐ wèi xi ū shēn zài zhènɡqí不闻,食而不知其味.此谓修身在正其xīn心 .【译文】之所以说修养自身的品性要先端正自己的心思,是因为心有愤怒就不能够端正,心有恐惧就不能够端正,心有喜好就不能够端正,心有忧虑就不能够端正 . 心思不端正就像心不在自己身上一样:虽然在看,但却像没有看见一样;虽然在听,但却像没有听见一样;虽然在吃东西,但却一点也不知道是什么滋味. 所以说,要修养自身的品性必须要先端正自己的心思.suǒ wèi qíqí j i ā zài xi ū qí shēn zhěr én zhī qí suǒ qīn15. 所谓齐其家在修其身者:人之其所亲ài ér pì yān zhī qí suǒ ji àn wùér pì yān zhī qí suǒ爱而辟焉,之其所贱恶而辟焉,之其所wèi j ìnɡér pì yān zhīqí suǒāi j īnér pì yān zhī qí畏敬而辟焉,之其所哀矜而辟焉,之其suǒ áo duò ér pì yān所敖惰而辟焉 .【译文】之所以说管理好家庭和家族要先修养自身,是因为人们对于自己亲爱的人会有偏爱;对于自己厌恶的人会有偏见;对于自己敬畏的人会有偏向;对于自己同情的人会有偏心;对于自己16.ɡù hào ér zhī qí wùwùér zhī qí měi zhěti ān xi à故好而知其恶,恶而知其美者,天下xi ān yǐ.ɡù yàn yǒu zhī yuēr én mò zhī qí zǐ zhī è鲜矣故谚有之曰:“人莫知其子之恶mò zhī qí miáo zhī shuòcǐ wèi shēn bù xi ūbùkě,莫知其苗之硕.”此谓身不修,不可yǐ qí qí jiā以齐其家 .【译文】因此,世上很少有人能喜爱某人又看到那人的缺点,厌恶某人又看到那人的优点. 所以有谚语说:“人都不知道自己孩子的缺点,人都不满足自己庄稼的茁壮 . ”这就是不修养自身就不能管理好家庭和家族的道理 .suǒ wèi zhì ɡuóbì xiān qíqí j i ā zhěqí ji ābùkě j i ào17. 所谓治国必先齐其家者:其家不可教ér nénɡ ji ào r én zhěwú zhī.ɡù j ūn zǐ bù chū ji āér,而能教人者无之故君子不出家,而chénɡji ào yúɡuó成教于国.【译文】之所以说治理国家必须先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是因为不能管教好家人还能管教好别人,是没有的事 . 所以,有修养的人在家里就受到了治理国家方面的教育 .yī jiā r én yī ɡuó xīnɡrén yī j i ā r ànɡyī ɡuó xīnɡ19. 一家仁,一国兴仁;一家让,一国兴r ànɡyī r én t ān l ìyī ɡuó zuò lu àn qíj īr úcǐ让;一人贪戾,一国作乱.其机如此.cǐ wèi yī yán f èn shìyī r én dìnɡ ɡuóyáo shùn shuài ti ān xi à此谓一言偾事,一人定国.尧舜率天下yǐ r énér mín cónɡ zhīj i é zhòu shuài ti ān xi à yǐ bàoér 以仁,而民从之;桀纣率天下以暴,而mín cónɡzhī民从之.【译文】一个家庭仁爱和睦,一个国家便会仁爱和睦盛行;一个家庭谦恭礼让,那么一个国家就会形成谦恭礼让的风气;一个人贪婪暴戾,一个国家就会大乱,他们之间的关系就是这样亲密. 这所以百姓就顺从他实行仁爱;桀、纣以暴力来统治天下,所以百姓就跟从他实行暴力.qísuǒ l ìnɡf ǎn qísuǒ hàoér mín bù cónɡshì ɡù j ūn20.其所令反其所好,而民不从.是故君zǐyǒu zhūj ǐér hòu qiúzhūr én wúzhū j ǐér hòu 子有诸己,而后求诸人;无诸己,而后f ēi zhū r én suǒ cánɡ hū shēn bù shùér nénɡyù zhū r én zhě非诸人.所藏乎身不恕,而能喻诸人者wèi zhī yǒu yěɡùzhì ɡuózài qíqíji ā,未之有也.故治国在齐其家.【译文】这是因为如果一个人的命令和他自己的行为不相符的话,百姓是不会服从的. 因此,君子必须自己具有了美德,才能要求别人修养美德,君子自己不沾染恶习才能禁止别人不接近恶习. 自己藏有不符合恕道的行为,而能够教育别人实行恕道,这是从来不曾发生过的事 . 因此治理好国家的关键在于整治好自己的家庭 .21. 《shīyún t áo zhī yāo yāo qíyè zhēn zhēn诗》云:“桃之夭夭,其叶蓁蓁 .zhī zǐ yú ɡuīyí qí ji ā r én yí qí ji ā r énér 之子于归,宜其家人.”宜其家人,而hòu kě yǐ jiàoɡuó r én shīyún yí xi ōnɡ yí dìyí后可以教国人.《诗》云:“宜兄宜弟.” 宜xi ōnɡ yí dìér hòu kě yǐ ji ào ɡuó r én兄宜弟,而后可以教国人.【译文】《诗经》说:“桃花鲜美,树叶茂密,这个姑娘出嫁了,让全家人都和睦 . ”让全家人都和睦,然后才能够让一国的人都和睦 . 《诗经》说:“兄弟和睦 . ”兄弟和睦了,然后才能够让一国的人都和睦 .22.shīyún qí yíbù t èzhènɡshì sì ɡuó《诗》云:“其仪不忒,正是四国 .qí wéi f ùzǐ xi ōnɡ dì zú f ǎér hòu mín f ǎ zhī yě”其为父子兄弟足法,而后民法之也.cǐ wèi zhì ɡuózài qí qí j i ā此谓治国在齐其家 .【译文】《诗经》说:“容貌举止庄重严肃,成为四方国家的表率 . ”只有当一个人无论是作为父亲、儿子,还是兄长、弟弟时都值得人效法时,老百姓才会去效法他 . 这就是要治理国家必须先管理好家23. 《shīyún l è zhī j ūn zǐmín zhī f ù mǔ诗》云:“乐只君子,民之父母 .mín zhī suǒ hào hào zhīmín zhī suǒ wù wù zhīcǐ zhī” 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恶恶之,此之wèi mín zhī f ùmǔshī yún ji é bǐ nán shān wéi shí谓民之父母.诗云:“节彼南山,维石yán yán hèhè shī yǐn mín j ùěr zhān yǒu ɡuózhě岩岩.赫赫师尹,民具尔瞻.”有国者bùkěyǐbù shèn pìzéwéi ti ān xi à l ùyǐ不可以不慎,辟则为天下僇矣.【译文】《诗经》说:“使人心悦诚服的国君啊,是老百姓的父母. ”老百姓喜欢的他也喜欢,老百姓厌恶的他也厌恶,这样的国君就可以说是老百姓的父母了 . 《诗经》说:“巍峨的南山啊,岩石耸立 . 显赫的尹太师啊,百姓都仰重着你 . ”统治国家的人不可不谨慎 . 稍有偏颇,就会被天下人推翻 .24. 《shīyún yīn zhī wèi sànɡ shīkèpèi shànɡdì诗》云:“殷之未丧师,克配上帝yí ji àn yú yīn j ùn mìnɡ bùyìdào dé zhònɡzédé.仪监于殷,峻命不易.” 道得众则得ɡuóshī zhònɡzéshī ɡuóshìɡù j ūn zǐ xi ān shèn hūdé国,失众则失国.是故君子先慎乎德.yǒu décǐ yǒu r én yǒu r én cǐ yǒu t ǔyǒu t ǔcǐ yǒu cái 有德此有人,有人此有土,有土此有财yǒu cái cǐ yǒu yònɡ,有财此有用 .【译文】《诗经》说:“殷朝没有丧失民心的时候,还是能够与上天的要求相符的 . 请用殷朝作个借鉴吧,守住天命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 ”这就是说,得到民心就能得到国家,失去民心就会失去国家. 所以,品德高尚的人首先注重修养德行 . 有德行才会有人拥护,有人拥护才能保有土地,有土地才会有财富,有财富才能供给使用 .dé zhě běn yěcái zhě mòyěwài běn nèi mòzhēnɡ25.德者本也,财者末也.外本内末,争mín shī duóshìɡùcái j ùzémín sàn cái sàn zémín j ù民施夺.是故财聚则民散,财散则民聚shì ɡù yán bèi ér chūzhěyìbèi ér r ùhuò bèi ér .是故言悖而出者,亦悖而入;货悖而r ùzhěyìbèiér chū入者,亦悖而出.【译文】德是根本,财是枝末 . 假如把根本当成了外在的东西,却把枝末当成了内在的根本,那就会和老百姓争夺利益 . 所以,君王聚财敛货,民心就会失散;君王散财于民,民心就会聚在一起 . 这正如你说话不讲道理,人家也会用不讲道理的话来回答你;财货来路不明不白,总有一天也会不明不白地失去 .ji àn xi án ér bù nénɡ j ǔj ǔ ér bù nénɡxi ān mìnɡ yě26. 见贤而不能举,举而不能先,命也;ji àn bú shànér bù nénɡ tuìt uìér bù nénɡ yuǎnɡuò yě见不善而不能退,退而不能远,过也.hào r én zhī suǒ wùwù r én zhī suǒ hào shì wèi f ú r én zhī好人之所恶,恶人之所好,是谓拂人之xìnɡzāi bì dǎi fú shēn shì ɡù j ūn zǐ yǒu dà dào bì性,菑必逮夫身.是故君子有大道,必zhōnɡ xìn yǐdé zhī ji āo t ài yǐ shī zhī忠信以得之,骄泰以失之.【译文】发现贤才而不能选拔,选拔了而不能重用,这是轻慢;发现恶人而不能罢免,罢免了而不能把他驱逐得远远的,这是过错 . 喜欢众人所厌恶的,厌恶众人所喜欢的,这是违背人的本性,灾难必定要落到自己身上 . 所以,君子要有正确的原则:一定要通过忠诚信义去获得一切,而骄奢放纵便会失去一切 .shēnɡcái yǒu dà dào shēnɡzhī zhě zhònɡshí zhī zhě ɡuǎ27. 生财有大道:生之者众,食之者寡,wéi zhī zhě j íyònɡ zhī zhě shūzé cái hénɡzúyǐrén 为之者疾,用之者舒,则财恒足矣.仁zhě yǐ cái f ā shēn bù r én zhě yǐ shēn f ā cái wèi yǒu shànɡ者以财发身,不仁者以身发财.未有上hào r énér xi à bù hào yì zhě yěwèi yǒu hào yìqí好仁,而下不好义者也;未有好义,其shì bù zhōnɡ zhě yěwèi yǒu f ǔkù cái f ēi qí cái zhě yě事不终者也;未有府库财,非其财者也生产财富也有正确的途径:生产财富的人多,消费财富的人少;生产财富的人勤奋,消费财富的人节省,这样,财富便会经常充足 . 仁爱的人以财富来修养自身的德行,不仁的人不惜以生命为代价去敛钱发财 . 没有在上位的人喜好仁德,而在下位的人却不喜好忠义的;没有喜好忠义而做事却做不成的;没有不把国库里的财物不当做自己的财富来爱惜的.28.měnɡ xi àn zǐ yuēxùmǎ shènɡbù chá yúj ī t ún孟献子曰:“ 畜马乘,不察于鸡豚;f á bīnɡzhī ji ābùxù niú yánɡbǎi shènɡ zhī ji ābùxù伐冰之家,不畜牛羊;百乘之家,不畜j ù li ǎn zhī chén yǔqí yǒu j ù liǎn zhī chén nìnɡyǒu dào chén 聚敛之臣;与其有聚敛之臣,宁有盗臣cǐ wèiɡuó bù yǐ l ì wéi l ìyǐ yì wéi l ì yě.”此谓国不以利为利,以义为利也.【译文】孟献子说:“养了四匹马拉车的士大夫之家,就不需再去养鸡养猪;祭祀用冰的卿大夫家,就不要再去养牛养羊;拥有一百辆兵车的诸侯之家,就不要去收留搜刮民财的家臣 . 与其有搜刮民财的家臣,不如有偷盗东西的家臣 . ”这意思是说,一个国家不应该以财货为利益,而应该以仁义为利益 .《千字文》导读《千字文》,古人多简称其为《千文》,它在“三、百、千”中虽排在最后,但其成书时间却是最早的,也是“三、百、千”中唯一确切知道成书时间和作者的一部书.根据史书记载,《千字文》是南朝梁武帝在位时期(502 —549 年)编成的,其编者是梁朝散骑侍郎、给事中周兴嗣.《梁史》中说:“上以王羲之书千字,使兴嗣韵为文.奏之,称善,加赐金帛 .”唐代的《尚书故实》对此事做了进一步的叙述,该书说:梁武帝肖衍为了教诸王书法,让殷铁石从王羲之的作品中拓出了一千个不同的字,每个字一张纸.然后把这些无次序的拓片交给周兴嗣,让他编成有内容的韵文.周兴嗣用了一夜时间将其编完,累得须发皆白.这件事在唐宋两代多有记载,如《刘公嘉话录》、《太平广记》等书都曾加以记录,其内容与《尚书故实》《千字文》每 4 字一句,共 250 句,一千个字 .其中有一重复的字,即“洁”字,此字在文中出现两次:“女慕贞洁”、“纨扇圆洁”,一些古人曾试图加以修改,如宋人吴枋、明人郎瑛等 .《千字文》通篇用韵,朗朗上口,其用韵数字是7 个.《千字文》行文流畅,气势磅礴,辞藻华丽,内容丰富.但由于时代久远,内容已不易于理解,现依据清人汪啸尹、孙谦益的说法,对《千字文》的内容作一大致介绍.由汪啸尹纂辑、孙谦益参注的《千字文释义》将《千字文》分为四个部份,他们称之为四章 .从第一句“天地玄黄”开始,至第三十六句“赖及万方”为第一部份;从第三十七句“盖此身发”开始,至第一百零二句“好爵自靡”为第二部份;自第一百零三句“都邑华夏”起,至第一百六十二句“严岫杳冥”为第三部份;自第一百六十三句“治本于农”起,至第二百四十八句“愚蒙等诮”为第四部份 .最后还有两句“谓语助者,焉哉乎也” ,没有特别含义,将其单列出来 .《千字文》 ( 选文 1)[ 梁]周兴嗣撰1.天地玄黄 (ti ān d ì xu án hu á),nɡ宇宙洪荒 (y ǔ zh òu h óng hu ā). nɡ2.日月盈昃 (r ì yu è y ínzɡè) ,辰宿列张 (ch én xi ù li è zh ā). nɡ3.寒来暑往 (h án l ái sh ǔ wǎ),nɡ秋收冬藏 (qi ū sh ōu d ōncɡánɡ).4.闰馀成岁 (r ùn y ú ch énsuɡì) ,律吕调阳 (l ǜ lǚ ti áo y á). nɡ5.云腾致雨 (y ún t énɡzhì y ǔ) ,露结为霜 (l ù jié wéi shu ā). nɡ6.金生丽水 (j īn sh ēnɡlí shu ǐ) ,玉出昆冈 (y ù ch ū k ūn ɡā). nɡ7.剑号巨阙 (ji àn h ào j ù qu è) ,珠称夜光 (zh ū ch ēnɡyèɡuān).ɡ8.果珍李柰(ɡuǒ zhēn lǐ nài),菜重芥姜(c ài zh ònɡji è jiān).ɡ9.海咸河淡 (h ǎi xi án h é d àn) ,鳞潜羽翔 (l ín qi án y ǔ xi á). nɡ10.龙师火帝 (l ónɡshī hu ǒ d ì) ,鸟官人皇 (ni ǎo ɡuān r én hu)á.nɡ11.始制文字 (sh ǐzhì wén z ì ) ,乃服衣裳 (n ǎi f ú y ī sh ā). nɡ12.推位让国 (tu ī wèi r ànɡuó) ,有虞陶唐 (y ǒu y út áo t án).ɡ13.吊民伐罪 (di ào mín f á zu ì) ,周发殷汤 (zh ōu f ā y īn t ā). nɡ14.坐朝问道 (zu ò ch áo wèn d ào) ,垂拱平章 (chu íɡǒ ng pi án zh ā).nɡ15.鸣凤在竹 (mínɡf ènɡzài zh ú) ,白驹食场 (b ái j ū sh í ch á). nɡ16.化被草木 (hu à b èi c ǎo mù) ,赖及万方 (l ài j í wàn f ā). nɡ17.盖此身发(ɡà i cǐ shēn fà),四大五常(sì dà wǔ chá). nɡ18.恭惟鞠养 ( ɡō nɡwéi j ū y ǎ)n,ɡ 岂敢毁伤 (q ǐɡǎ n hu ǐ sh ā). nɡ19.知过必改(zh ī ɡuò b ìɡǎ i) ,得能莫忘(d é n énɡmò wàn).ɡ20.罔谈彼短 (wǎnɡt án b ǐ du ǎn) ,靡恃己长 (mǐ sh ì j ǐ ch á). nɡ21.信使可覆 (x ìn sh ǐ k ě f ù) ,器欲难量 (q ì y ù n án li á).nɡ22.墨悲丝染 (mò b ēi s ī r ǎn) ,诗赞羔羊 (sh ī z àn ɡā o y).ánɡ23.空谷传声(k ōnɡɡǔ chu án sh ē),nɡ虚堂习听(x ū t ánɡxí t īn).ɡ24.祸因恶积 (hu ò y īn è j ī) ,福缘善庆 (f ú yu án sh àn q ì). nɡ25.尺璧非宝 (ch ǐ b ì f ēi b ǎo) ,寸阴是竞 (c ùn y īn sh ì j ì). nɡ26.临深履薄 (l ín sh ēn l ǚ b ó) ,夙兴温凊 (s ù x īnɡwēn q ìn).ɡ27.似兰斯馨 (s ì l án s ī x īn) ,如松之盛 (r ú s ōng zh ī sh èng).28.川流不息 (chu ān li ú b ù x ī) ,渊澄取映 (yu ān ch énɡqǔ y ìn).ɡ29.笃初诚美 (d ǔ ch ū ch énmɡěi) ,慎终宜令 (sh èn zh ōnɡyí l ìn).ɡ30.荣业所基 (r ónɡyè su ǒ j ī) ,籍甚无竟 (j í sh èn wú j ì). nɡ解释:天地玄黄宇宙洪荒:玄,天也;黄,地之色也;洪,大也;荒,远也;宇宙广大无边.日月盈昃辰宿列张:太阳有正有斜,月亮有缺有圆;星辰布满在无边的太空中.寒来暑往秋收冬藏:寒暑循环变换,来了又去,去了又来;秋季里忙着收割,冬天里忙着储藏 .闰余成岁律吕调阳:积累数年的闰余并成一个月,放在闰年里; 古人用六律六吕来调节阴阳 .云腾致雨露结为霜:云气升到天空,遇冷就形成雨; 露水碰上寒夜,很快凝结为霜.金生丽水玉出昆冈:金子生于金沙江底,玉石出自昆仑山岗.剑号巨阙珠称夜光:最有名的宝剑叫“巨阙”,最贵重的明珠叫“夜光”.果珍李柰菜重芥姜:果子中最珍贵的是李和柰,蔬菜中最看重的是芥和姜.海咸河淡鳞潜羽翔:海水咸,河水淡;鱼儿在水中潜游,鸟儿在空中飞翔.龙师火帝鸟官人皇:龙师、火帝、鸟官、人皇,这都是上古时代的帝皇官员.始制文字乃服衣裳:有了仓颉,开始创造了文字,有了嫘祖,人们才穿起了遮身盖体的衣裳 .推位让国有虞陶唐:唐尧、虞舜英明无私,主动把君位禅让给功臣贤人.吊民伐罪周发殷汤:安抚百姓,讨伐暴君,有周武王姬发和商君成汤.坐朝问道垂拱平章:贤君身坐朝廷,探讨治国之道,垂衣拱手,和大臣共商国事.鸣凤在竹白驹食场:凤凰在竹林中欢鸣,白马在草场上觅食,国泰民安,处处吉祥.化被草木赖及万方:贤君的教化覆盖大自然的一草一木,恩泽遍及天下百姓.盖此身发四大五常:人的身体发肤分属于“四大”,一言一动都要符合“五常”.知过必改得能莫忘:知道自己有过错,一定要改正; 适合自己干的事,不要放弃.罔谈彼短靡恃己长:不要去谈论别人的短处,也不要依仗自己有长处就不思进取.信使可复器欲难量:诚实的话要能经受时间的考验;器度要大,让人难以估量.墨悲丝染诗赞羔羊:墨子为白丝染色不褪而悲泣,「诗经」中因此有「羔羊」篇传扬.空谷传声虚堂习听:空旷的山谷中呼喊声传得很远,宽敞的厅堂里说话声非常清晰.祸因恶积福缘善庆:祸害是因为多次作恶积累而成,幸福是由于常年行善得到的奖赏.尺璧非宝寸阴是竞:一尺长的璧玉算不上宝贵,一寸短的光阴却值得去争取.临深履薄夙兴温凊:要“如临深渊,如履薄冰”那样小心谨慎;要早起晚睡,让父母冬暖夏凉 .似兰斯馨如松之盛:能这样去做,德行就同兰花一样馨香,同青松一样茂盛.川流不息渊澄取映:还能延及子孙,像大河川流不息;影响世人,像碧潭清澄照人.笃初诚美慎终宜令:无论修身、求学、重视开头固然不错,认真去做,有好的结果更为重要 .荣业所基籍甚无竟:有德能孝是事业显耀的基础,这样的人声誉盛大,传扬不已.《千字文》 ( 选文 2)学优登仕(xuéy ōu d ēng sh ì),摄职从政( shèzh ǐc óng zh èng).存以甘棠(cún y ǐg ān t áng),去而益咏(qùér y ìy ǒng).乐殊贵贱(yuèsh ūgu ìji àn),礼别尊卑( l ǐbi éz ūn b ēi).上和下睦(shàng h éxi àmù),夫唱妇随(f ūch àng f ùsu í).外受傅训(wài sh òu f ùx ùn),入奉母仪(r ùf èng mǔy í).诸姑伯叔(zhūg ūb ósh ú),犹子比儿(yōu z ǐb ǐér ).孔怀兄弟(kǒng hu ái xi ōng d ì),同气连枝(t óng q ìlián zh ī).交友投分(ji āo y ǒu t óu f ēn),切磨箴规( qi ēmózh ēn gu ī).仁慈隐恻(r én c íy ǐn c è),造次弗离(zào c ìf úl í).节义廉退(ji éy ìli án tu ì),颠沛匪亏(di ān p èi fěi ku ī).性静情逸(xìng j ìng q íng y ì),心动神疲( xīn d òng sh én p í).守真志满(shǒu zh ēn zh ìmǎn),逐物意移( zhúwùy ìy í).坚持雅操(ji ān ch íy ǎc āo),好爵自縻(hǎo ju éz ìmí).都邑华夏(dūy ìhu áxi à),东西二京(dōng x īèr jīng).背邙面洛(bèi m áng mi àn lu ò),浮渭据泾( f úwèi jùj īng).宫殿盘郁(gōng di àn p án y ù),楼观飞惊(l óu gu àn f ēijīng) .图写禽兽(t úxi ěq ín sh òu),画彩仙灵(huàc ǎixiān líng).丙舍旁启(bǐng sh èp áng q ǐ),甲帐对楹(ji ǎzh àng du ìy íng).肆筵设席(sìy án sh èx í),鼓瑟吹笙(gǔs èchu īsh ēng).升阶纳陛(shēng ji ēn àb ì),弁转疑星(bi àn zhu àn y íx īng) .《千字文》 ( 选文 3)既集坟典(j ìj íf én di ǎn),亦聚群英(yìj ùq ún yīng).杜稿钟隶(dùg ǎo zh ōng lì),漆书壁经(qīsh ūb ìjīng).府罗将相(f ǔlu óji àng xiàng),路侠槐卿(l ùji āhu ái q īng).户封八县(hùf ēng b āxi àn),家给千兵(ji āj ǐqi ān b īng).高冠陪辇(gāo gu ān p éi niǎn),驱毂振缨( qūg ǔzh èn y īng).世禄侈富(shìl ùch ǐf ù),车驾肥轻(chēji àf éi q īng).策功茂实(cèg ōng mào sh í),勒碑刻铭(l èb ēi k èmíng).磻溪伊尹(pán x īy īy ǐn),佐时阿衡(zuǒsh íēh éng) .奄宅曲阜(yǎn zh áiq ūf ù),微旦孰营(wēi d àn sh úy íng) .桓公匡合(huán g ōng ku āng h é),济弱扶倾(j ìru òf úq īng) .绮回汉惠(qǐhu íh àn hu ì),说感武丁(yuèg ǎn wǔd īng) .俊乂密勿(j ùn y ìmìwù),多士实宁(duōsh ìsh ín íng).晋楚更霸(j ìn ch ǔg ēng b à),赵魏困横(zhào wèi kùn h éng) .假途灭虢(ji ǎt úmi ègu ó),践土会盟(ji àn t ǔhu ìméng).何遵约法(héz ūn yu ēf ǎ),韩弊烦刑(hán b ìf án x íng).起翦颇牧(qǐji ǎn p ōmù),用军最精(yòng j ūn zu ìj īng).宣威沙漠(xuān wēish āmò),驰誉丹青(chíy ùd ān q īng).九州禹迹(ji ǔzh ōu y ǔj ì),百郡秦并(bǎi j ùn q ín b ìng).岳宗泰岱(yuèz ōng t ài dài),禅主云亭( shàn zh ǔy ún t íng).雁门紫塞(yàn mén z ǐs ài),鸡田赤城(j īti án ch ìch éng).昆池碣石(kūn ch íji ésh í),钜野洞庭(j ùy ěd òng t íng).旷远绵邈(kuàng yu ǎn mi án mi ǎo),岩岫杳冥(yán xi ùy ǎo míng).治本于农(zhìb ěn y ún óng),务兹稼穑(wùz īji às è).俶载南亩(chùz ǎi n án mǔ),我艺黍稷(wǒy ìsh ǔjì).税熟贡新(shuìsh úg òng x īn),劝赏黜陟(quàn sh ǎng ch ùzh ì).孟轲敦素(mèng k ēd ūn s ù),史鱼秉直(shǐy úb ǐng zh í).庶几中庸(shùj ǐzh ōng y ōng),劳谦谨敕(l áo qi ān j ǐn ch ì).聆音察理(l íng y īn ch álǐ),鉴貌辨色(ji àn mào bi àn s è).贻厥嘉猷(yíju éji āy óu),勉其祗植(miǎn q ízh īzh í).省躬讥诫(xǐng g ōng j ījiè),宠增抗极( chǒng z ēng k àng j í).殆辱近耻(dài r ǔj ìn ch ǐ),林皋幸即(l ín g āo x ìng j í).两疏见机(li ǎng sh ūji àn j ī),解组谁逼(ji èz ǔshu íb ī).索居闲处(suǒj ūxi án ch ǔ),沉默寂寥(chén mòjìli ào).《千字文》 ( 选文 4)。
经典诵读校本教材三年级歇后语大观园第一课歇后语11、板凳上钻窟窿——有板有眼2、诸葛亮用兵——出奇制胜3、张飞捉虱子——粗中有细4、九月的甘蔗——甜到心5、十月的桑叶——没人睬(采)6、冬天的洋葱——根枯叶烂心不死7、腊月的井水——热乎乎8、正月的门神——过了时9、二月的杨柳——分外亲(青)10、三月的桃花——红一时11、六月的腊油——熬不住12、七月的荷花——时鲜13、八月的黄瓜棚——空架子14、滴水穿石——非一日之功第二课歇后语215、早开的红梅——一枝独秀16、韩信点兵——多多益善17、开封府的包公——铁面无私18、庙里的和尚——无牵无挂19、蚂蚱斗公鸡——自不量力20、南方的阵雨——说来就来21、孔明借东风——先见之明22、文曲星下凡——天才23、老鼠过街——人人喊打24、孔夫子讲学——出口成章25、肚子里撑船——内行(航)26、杨林扁担——宁折不弯27、快刀斩乱麻——干净利落28、电线杆子绑鸡毛——好大的胆(掸)子格言警句第三课格言警句11、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2、不依规矩,不成方圆。
3、差之毫厘,失之千里。
4、长江后浪推前浪。
5、人吃的是盐和米,讲的是情和理。
6、春华秋实,各有其时。
7、多想出智慧。
8、有了知识不运用,好比农人耕而不播种。
9、最贫的是无才,最贱的无志。
10、名声比金钱宝贵。
11、人生最大的痛苦,是谁也不需要你。
12、温故而知新。
13、学然后知不足。
14、你要记住,永远要愉快地多给别人,少从别人那里拿取。
15、光阴似箭,日月如梭。
第四课格言警句216、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17、不登高山之巅,难赏无限风光。
18、只要有志气,不怕起点低。
19、牛皮不是吹的,泰山不是垒的。
20、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
21、良好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22、人类最主要的义务,是要把世界变成乐园。
23、书是我们时代的生命。
24、决心即力量,信心即成功。
25、知识给人以力量,行为给人以光泽。
三年级国学经典诵读校本教材《大学》,原是《小戴礼记》里一篇,旧说为曾子所作,实为秦汉时的儒家作品,这是中国古代讨论教育理论的重要著作.《大学》提出了“三纲领”和“八条目”,强调修己是治人的前提,修己的目的是为了治国平天下,说明治国平天下和个人道德修养的一致性.《大学》开头就说:“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这就是后人所说的《大学》“三纲领”.所谓“明明德”,就是发扬光大人所固有的天赋的光明道德.所谓“在亲民”,是指发扬了善性之后,即从事治民,治民要亲爱人民.所谓“止于至善”,就是要求达到儒家封建伦理道德的至善境界.“为人君止于仁,为人臣止于敬,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与国人交止于信”,这是《大学》提出的教育纲领和培养目标.《大学》还说:“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后世称之为《大学》的“八条目”,这是实现“三纲领”的具体步骤.“八条目”的中心环节是修身,“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对于培养目标和方法,《大学》反复强调的是个人的道德修养.经北宋程颢.程颐竭力尊重,南宋朱熹又作《大学章句》,最终和《中庸》.《论语》.《孟子》并称“四书”.宋.元以后,《大学》成为学校官定的教科书和科举考试的必读书,对古代教育产生了极大的影响.1.dà大x ué学z hī之dào道,zài在mínɡ明mínɡ明dé德,zài在qīn亲mín民,zài在z hǐ止yú于z hì至s hàn善。
z hī知z hǐ止ér而hòu后yǒu有dìnɡ定,dìnɡ定ér而hòu后nénɡ能jìnɡ静,jìnɡ静ér而hòu 后nénɡ能ān安,ān安ér而hòu后nénɡ能lǜ虑,lǜ虑ér而hòu后nénɡ能dé得。
福州教育学院附属第二小学三年级诵读校本教材上卷第一单元宿建德江(唐)孟浩然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注释⑴建德江:指新安江流经建德(今属浙江)西部的一段江水。
⑵移舟:划动小船。
泊:停船靠岸。
烟渚(zhǔ):指江中雾气笼罩的小沙洲。
烟:一作“幽”。
渚:水中小块陆地。
《尔雅·释水》:“水中可居者曰洲,小洲曰渚。
”⑶客:指作者自己。
愁:为思乡而忧思不堪。
⑷野:原野。
旷:空阔远大。
天低树:天幕低垂,好像和树木相连。
⑸月近人:倒映在水中的月亮好像来靠近人。
[译文把小船停靠在烟雾迷蒙的小洲,日暮时分新愁又涌上客子心头。
旷野无边无际远天比树还低沉,江水清清明月来和人相亲相近。
[千字文1天地玄黄,宇宙洪荒。
日月盈昃,辰宿列张。
译文天是青黑色的,地是黄色的,宇宙形成于混沌蒙昧的状态中。
太阳正了又斜,月亮圆了又缺,星辰布满在无边的太空中。
笠翁对韵(一东)天对地,雨对风。
大陆对长空。
山花对海树,赤日对苍穹。
雷隐隐,雾蒙蒙。
日下对天中。
风高秋月白,雨霁晚霞红。
牛女二星河左右,参商两曜斗西东。
十月塞边,飒飒寒霜惊戍旅;三冬江上,漫漫朔雪冷渔翁。
注释(1)牛女:牛郎、织女二星。
河,银河。
(2)参商:二星名。
《左传•昭元年》载,传说高辛氏有二子,长阏伯,季实沉。
兄弟不睦,日寻戈矛。
帝迁阏于商丘,主辰;迁沉于大夏,主参,使之永不相遇。
(3)斗:北斗七星。
戍旅:守边塞的兵卒。
第二单元凉州词(唐) 王之涣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注释(1)凉州词:又名《出塞》。
为当时流行的一首曲子《凉州》配的唱词。
(2)远上:远远向西望去。
黄河远上:远望黄河的源头。
“(3)孤城:指孤零零的戍边的城堡。
(4)仞:古代的长度单位,一仞相当于七尺或八尺(5)羌笛:古羌族主要分布在甘、青、川一带。
羌笛是羌族乐器,属横吹式管乐。
(6)何须:何必。
(7)杨柳:《折杨柳》曲。
古诗文中常以杨柳喻送别情事。
第1课《论语》(节选)《论语》是一部记载孔子及其学生言行的书。
《论语》一书作为中华民族重要的精神遗产,在古今中外的历史上都产生过巨大影响。
其中所反映的伦理道德、社会政治思想,已经渗透到中华民族的民族性格当中,成为中华民族的美德,具有极大的继承价值。
(一)【关于仁道的道德修养问题】1.子曰:“里仁为美⑴,择不处仁⑵,焉得知⑶?”2.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⑷,不可以长处乐。
仁者安仁⑸,知者利仁。
”3.子曰:“苟志于仁矣,无恶也。
”4.子贡曰:“如有博施⑹于民而能济众⑺,何如?可谓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⑻其犹病诸⑼。
夫⑽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能近取譬⑾,可谓仁之方也已。
”阅读广角释义:⑴里仁为美:里,住处,借作动词用。
住在有仁者的地方才好。
⑵处:居住。
⑶知:音zhì,同智。
⑷约:穷困、困窘。
⑸安仁、利仁:安仁是安于仁道;利仁,认为仁有利自己才去行仁。
⑹施:旧读shì,动词。
⑺众:指众人。
⑻尧舜:传说中上古时代的两位帝王,也是孔子心目中的榜样。
儒家认为是“圣人”。
⑼病诸:病,担忧。
诸,“之于”的合音。
⑽夫:句首发语词。
⑾能近取譬:能够就自身打比方。
即推己及人的意思。
译文:1.孔子说:“跟有仁德的人住在一起,才是好的。
如果你选择的住处不是跟有仁德的人在一起,怎么能说你是明智的呢?”2.孔子说:“没有仁德的人不能长久地处在贫困中,也不能长久地处在安乐中。
仁人是安于仁道的,有智慧的人则是知道仁对自己有利才去行仁的。
”3.孔子说:“如果立志于仁,就不会做坏事了。
”4.子贡说:“假若有一个人,他能给老百姓很多好处又能周济大众,怎么样?可以算是仁人了吗?”孔子说:“岂止是仁人,简直是圣人了!就连尧、舜尚且难以做到呢。
至于仁人,就是要想自己站得住,也要帮助人家一同站得住;要想自己过得好,也要帮助人家一同过得好。
凡事能就近以自己作比,而推己及人,可以说就是实行仁的方法了。
《大学》导读《大学》,原是《小戴礼记》里一篇,旧说为曾子所作,实为秦汉时的儒家作品,这是中国古代讨论教育理论的重要著作。
《大学》提出了“三纲领”和“八条目”,强调修己是治人的前提,修己的目的是为了治国平天下,说明治国平天下和个人道德修养的一致性。
《大学》开头就说:“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这就是后人所说的《大学》“三纲领”。
所谓“明明德”,就是发扬光大人所固有的天赋的光明道德。
所谓“在亲民”,是指发扬了善性之后,即从事治民,治民要亲爱人民。
所谓“止于至善”,就是要求达到儒家封建伦理道德的至善境界。
“为人君止于仁,为人臣止于敬,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与国人交止于信”,这是《大学》提出的教育纲领和培养目标。
《大学》还说:“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后世称之为《大学》的“八条目”,这是实现“三纲领”的具体步骤。
“八条目”的中心环节是修身,“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对于培养目标和方法,《大学》反复强调的是个人的道德修养。
经北宋程颢、程颐竭力尊重,南宋朱熹又作《大学章句》,最终和《中庸》、《论语》、《孟子》并称“四书”。
宋、元以后,《大学》成为学校官定的教科书和科举考试的必读书,对古代教育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1.dà大x ué学z hī之dào道,zài在mínɡ明mínɡ明dé德,zài在qīn亲mín民,zài 在z hǐ止yú于z hì至s hàn善。
z hī知z hǐ止ér而hòu后yǒu有dìnɡ定,dìnɡ定ér而hòu后nénɡ能jìnɡ静,jìnɡ静ér而hòu后nénɡ能ān安,ān安ér而hòu后nénɡ能lǜ虑,lǜ虑ér 而hòu后nénɡ能dé得。
《大学》导读《大学》,原是《小戴礼记》里一篇,旧说为曾子所作,实为秦汉时的儒家作品,这是中国古代讨论教育理论的重要著作。
《大学》提出了“三纲领”和“八条目”,强调修己是治人的前提,修己的目的是为了治国平天下,说明治国平天下和个人道德修养的一致性。
《大学》开头就说:“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这就是后人所说的《大学》“三纲领”。
所谓“明明德”,就是发扬光大人所固有的天赋的光明道德。
所谓“在亲民”,是指发扬了善性之后,即从事治民,治民要亲爱人民。
所谓“止于至善”,就是要求达到儒家封建伦理道德的至善境界。
“为人君止于仁,为人臣止于敬,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与国人交止于信”,这是《大学》提出的教育纲领和培养目标。
《大学》还说:“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后世称之为《大学》的“八条目”,这是实现“三纲领”的具体步骤。
“八条目”的中心环节是修身,“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对于培养目标和方法,《大学》反复强调的是个人的道德修养。
经北宋程颢、程颐竭力尊重,南宋朱熹又作《大学章句》,最终和《中庸》、《论语》、《孟子》并称“四书”。
宋、元以后,《大学》成为学校官定的教科书和科举考试的必读书,对古代教育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1.dà大x ué学z hī之dào道,zài在mínɡ明mínɡ明dé德,zài在qīn亲mín民,zài在z hǐ止yú于z hì至s hàn善。
z hī知z hǐ止ér而hòu后yǒu有dìnɡ定,dìnɡ定ér而hòu后nénɡ能jìnɡ静,jìnɡ静ér而hòu后nénɡ能ān安,ān安ér而hòu后nénɡ能lǜ虑,lǜ虑ér而hòu后nénɡ能dé得。
《大学》导读《大学》,原是《小戴礼记》里一篇,旧说为曾子所作,实为秦汉时的儒家作品,这是中国古代讨论教育理论的重要著作。
《大学》提出了“三纲领”和“八条目”,强调修己是治人的前提,修己的目的是为了治国平天下,说明治国平天下和个人道德修养的一致性。
《大学》开头就说:“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这就是后人所说的《大学》“三纲领”。
所谓“明明德”,就是发扬光大人所固有的天赋的光明道德。
所谓“在亲民”,是指发扬了善性之后,即从事治民,治民要亲爱人民。
所谓“止于至善”,就是要求达到儒家封建伦理道德的至善境界。
“为人君止于仁,为人臣止于敬,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与国人交止于信”,这是《大学》提出的教育纲领和培养目标。
《大学》还说:“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后世称之为《大学》的“八条目”,这是实现“三纲领”的具体步骤。
“八条目”的中心环节是修身,“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对于培养目标和方法,《大学》反复强调的是个人的道德修养。
经北宋程颢、程颐竭力尊重,南宋朱熹又作《大学章句》,最终和《中庸》、《论语》、《孟子》并称“四书”。
宋、元以后,《大学》成为学校官定的教科书和科举考试的必读书,对古代教育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1.dà大x ué学z hī之dào道,zài在mínɡ明mínɡ明dé德,zài在qīn亲mín民,zài在z hǐ止yú于z hì至s hàn善。
z hī知z hǐ止ér而hòu后yǒu有dìnɡ定,dìnɡ定ér而hòu后nénɡ能jìnɡ静,jìnɡ静ér而hòu后nénɡ能ān安,ān安ér而hòu后nénɡ能lǜ虑,lǜ虑ér而hòu后nénɡ能dé得。
《大学》导读《大学》,原是《小戴礼记》里一篇,旧说为曾子所作,实为秦汉时的儒家作品,这是中国古代讨论教育理论的重要着作。
《大学》提出了“三纲领”和“八条目”,强调修己是治人的前提,修己的目的是为了治国平天下,说明治国平天下和个人道德修养的一致性。
《大学》开头就说:“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这就是后人所说的《大学》“三纲领”。
所谓“明明德”,就是发扬光大人所固有的天赋的光明道德。
所谓“在亲民”,是指发扬了善性之后,即从事治民,治民要亲爱人民。
所谓“止于至善”,就是要求达到儒家封建伦理道德的至善境界。
“为人君止于仁,为人臣止于敬,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与国人交止于信”,这是《大学》提出的教育纲领和培养目标。
《大学》还说:“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后世称之为《大学》的“八条目”,这是实现“三纲领”的具体步骤。
“八条目”的中心环节是修身,“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对于培养目标和方法,《大学》反复强调的是个人的道德修养。
经北宋程颢、程颐竭力尊重,南宋朱熹又作《大学章句》,最终和《中庸》、《论语》、《孟子》并称“四书”。
宋、元以后,《大学》成为学校官定的教科书和科举考试的必读书,对古代教育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1.dà大x ué学z hī之dào道,zài在mínɡ明mínɡ明dé德,zài在qīn亲mín民,zài 在z hǐ止yú于z hì至s hàn善。
z hī知z hǐ止ér而hòu后yǒu有dìnɡ定,dìnɡ定ér而hòu 后nénɡ能jìnɡ静,jìnɡ静ér而hòu后nénɡ能ān安,ān安ér而hòu后nénɡ能lǜ虑,lǜ虑ér而hòu后nénɡ能dé得。
《大学》导读《大学》,原是《小戴礼记》里一篇,旧说为曾子所作,实为秦汉时的儒家作品,这是中国古代讨论教育理论的重要着作。
《大学》提出了“三纲领”和“八条目”,强调修己是治人的前提,修己的目的是为了治国平天下,说明治国平天下和个人道德修养的一致性。
《大学》开头就说:“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这就是后人所说的《大学》“三纲领”。
所谓“明明德”,就是发扬光大人所固有的天赋的光明道德。
所谓“在亲民”,是指发扬了善性之后,即从事治民,治民要亲爱人民。
所谓“止于至善”,就是要求达到儒家封建伦理道德的至善境界。
“为人君止于仁,为人臣止于敬,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与国人交止于信”,这是《大学》提出的教育纲领和培养目标。
《大学》还说:“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后世称之为《大学》的“八条目”,这是实现“三纲领”的具体步骤。
“八条目”的中心环节是修身,“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对于培养目标和方法,《大学》反复强调的是个人的道德修养。
经北宋程颢、程颐竭力尊重,南宋朱熹又作《大学章句》,最终和《中庸》、《论语》、《孟子》并称“四书”。
宋、元以后,《大学》成为学校官定的教科书和科举考试的必读书,对古代教育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1.dà大x ué学z hī之dào道,zài在mínɡ明mínɡ明dé德,zài在qīn亲mín民,zài在z hǐ止yú于z hì至s hàn善。
z hī知z hǐ止ér而hòu后yǒu有dìnɡ定,dìnɡ定ér而hòu后nénɡ能jìnɡ静,jìnɡ静ér而hòu后nénɡ能ān安,ān安ér而hòu后nénɡ能lǜ虑,lǜ虑ér而hòu后nénɡ能dé得。
《大学》导读《大学》,原是《小戴礼记》里一篇,旧说为曾子所作,实为秦汉时的儒家作品,这是中国古代讨论教育理论的重要着作。
《大学》提出了“三纲领”和“八条目”,强调修己是治人的前提,修己的目的是为了治国平天下,说明治国平天下和个人道德修养的一致性。
《大学》开头就说:“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这就是后人所说的《大学》“三纲领”。
所谓“明明德”,就是发扬光大人所固有的天赋的光明道德。
所谓“在亲民”,是指发扬了善性之后,即从事治民,治民要亲爱人民。
所谓“止于至善”,就是要求达到儒家封建伦理道德的至善境界。
“为人君止于仁,为人臣止于敬,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与国人交止于信”,这是《大学》提出的教育纲领和培养目标。
《大学》还说:“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后世称之为《大学》的“八条目”,这是实现“三纲领”的具体步骤。
“八条目”的中心环节是修身,“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对于培养目标和方法,《大学》反复强调的是个人的道德修养。
经北宋程颢、程颐竭力尊重,南宋朱熹又作《大学章句》,最终和《中庸》、《论语》、《孟子》并称“四书”。
宋、元以后,《大学》成为学校官定的教科书和科举考试的必读书,对古代教育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1.dà大x ué学z hī之dào道,zài在mínɡ明mínɡ明dé德,zài在qīn亲mín民,zài在z hǐ止yú于z hì至s hàn善。
z hī知z hǐ止ér而hòu后yǒu有dìnɡ定,dìnɡ定ér而hòu后nénɡ能jìnɡ静,jìnɡ静ér而hòu后nénɡ能ān安,ān安ér而hòu后nénɡ能lǜ虑,lǜ虑ér而hòu后nénɡ能dé得。
三年级国学经典诵读(校本教材)《大学》;原是《小戴礼记》里一篇;旧说为曾子所作;实为秦汉时的儒家作品;这是中国古代讨论教育理论的重要著作。
《大学》提出了“三纲领”和“八条目” ;强调修己是治人的前提;修己的目的是为了治国平天下;说明治国平天下和个人道德修养的一致性。
《大学》开头就说:“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这就是后人所说的《大学》“三纲领”。
所谓“明明德” ;就是发扬光大人所固有的天赋的光明道德。
所谓“在亲民” ;是指发扬了善性之后;即从事治民;治民要亲爱人民。
所谓“止于至善” ;就是要求达到儒家封建伦理道德的至善境界。
“为人君止于仁;为人臣止于敬;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与国人交止于信” ;这是《大学》提出的教育纲领和培养目标。
《大学》还说:“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 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 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后世称之为《大学》的“八条目” ;这是实现“三纲领”的具体步骤。
“八条目”的中心环节是修身;“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对于培养目标和方法,《大学》反复强调的是个人的道德修养。
经北宋程颢、程颐竭力尊重;南宋朱熹又作《大学章句》;最终和《中庸》、《论语》、《孟子》并称“四书”。
宋、元以后;《大学》成为学校官定的教科书和科举考试的必读书;对古代教育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d a 1.大xu e学zhi之d a o道;zh i sh a n zh i zh i e r至善。
知止而hd u n(n g <rn<rn e r后能安J 安而z a i在mn g mn g d e 術-德;z a i在明明hdu ydu dn g dn g e r后有定;定而hdu n e n g l u l u e r后能虑;虑而q i n亲mn民z a i ; 在zh i止y u于h d u n e n g j n g j n g e r后台匕能静J 静而h d u n e n g d e w u ydu后台匕能得。
物有大学的宗旨在于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 ;在于使人弃旧图新 ; 在于使人达到最完善的境界。
知 道应达到的境界才能够志向坚定;志向坚定才能够镇静不躁;镇静不躁才能够心安理得;心安 理得才能够思虑周详;思虑周详才能够有所收获。
每样东西都有根本有枝末 ; 每件事情都有开始有终结。
明白了这本末始终的道理 ; 就接近事 物发展的规律了。
【译文】古代那些要想在天下弘扬光明正大品德的人 ; 先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 要想治理好自己的国 家; 先要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要想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 ;先要修养自身的品性;要想 修养自身的品性 ; 先要端正自己的心思;要想端正自己的心思 ; 先要使自己的意念真诚;要想使 自己的意念真诚 ; 先要使自己获得知识;获得知识的途径在于认识、研究万事万物。
通过对万事万物的认识 ; 研究后才能获得知识;获得知识后意念才能真诚;意念真诚后心思 才能端正;心思端正后才能修养品性;品性修养后才能管理好家庭和家族;管理好家庭和家族 后才能治理好国家;治理好国家后天下才能太平。
y u zh m qig uzh exi <n qi q i ji ay u q iqi ji a zh exi血 欲 治 其丿国者J 先 齐其 丿、家 ?欲 齐 其 丿、 家 者 J 先 X u qi sh ®y u xi u qi sh ®n zh exi nzh (n g q i x i ny u zhdn g qi 修 其 丿身 ? 欲修 其 丿、 身 者 J先 正 其 丿、心 ? 欲 正其 丿x i n zh exi ① ch e ng qiy my u ch e n g q i y m zh exi 血 zh m q i zh i 心 者J先 诚其 丿、 、、几 ? 欲 诚其 丿、 、、二 者 J 先 致 其 丿、知zhmzh i z a igew u? 致 知 在 格物 。
于天下者 b 峦 mb 本末【译文】sh i ydu zhdn g sh i事有终始zhi suo xi <n hb 知所先后z e j m ddD y i 则近道矣① zh i y u mn g mn g de 2.古 之 欲 明 明 德y u ti <rn xia zh e xi n zh i q i gio 先治其国;3.w u 物ge格e r 而h b u 后zh i 知zh m至y m ch e n g e r h b u x i n zh d n gx i n 、、诚 而 后 心 正J心 e r h b u ji a q iji a q ie r 而 后 家齐J家齐而ti ① xi apn g天 下平。
译文】Jzh i 知zh m 至 e r 而h b u 后 y m 、、八ch e n g诚; zh d n g e rh b u sh ®n xi ush ®n xi u 正而后 身 修 J身 修 h b u g u o zh mg u o zhm e r h b u后国 治J国治而后4.z 1自ti①天z 1子y1以zh1至y u于sh u庶r d n人y 1Jsh1是ji e皆y1以xi u修sh e w d b e n qi b e n lu dn d r mo zh1 zh e f o u y1 qi身为本。
其丿本乱而末治者;否矣?其丿、su o h(U zh e b o d r q^su o b o zh e h o u wd zh1 y o u y e 所厚者薄J 而其丿所薄者厚;未之有也译文】上自国家君王;下至平民百姓;人人都要以修养品性为根本。
若这个根本被扰乱了;家庭、家族、国家、天下要治理好是不可能的。
不分轻重缓急、本末倒置却想做好事情; 这也同样是不可能的!su o u w ei ch d n g q f y1 zh e w u z1 q1 y e r u w u 、e5.所谓诚其丿、、、几者J毋自欺也。
如恶恶恶xi u r u h do h ao s e c1 zh1 w ei z1 q e gu j un z1 b1 臭; 如好好色J此之谓自谦。
故君子必sh n q i d u y e 慎其独也【译文】意念真诚的意思是说; 不要自己欺骗自己。
要像厌恶腐臭的气味一样人一样; 这样才叫心安理得。
所以; 品德高尚的人在一个人独处的时候一定要谨慎小心。
z1 子6dr而xi ao r en xi <n j u居Jw ei为y a n掩b u不q^其丿、sh d n善;口Jw u无Jsu o所er而b u不zh u-FrHzh1至q f其丿、?sh d善ji dn j u n 小h o u后人y dn厌闲r an然见n。
君r e n人b u不sh d n善zh1 sh1 j1 r u ji dn q^ f e i g<n r an z e h e y1 y1 c1之视己J 如见其丿、肺肝然J 则何、人益矣?此w ei ch d n g y u zh o n g xn g y u w d i gu j un z1 b1 sh e n q i d u y e 谓诚于中J 形于外。
故君子必慎其丿独也o【译文】品德低下的人在私下里无恶不作; 一见到品德高尚的人便躲躲闪闪; 掩盖自己所做的坏事而自吹自擂。
殊不知;别人看他们;就像能看见他们的心肺肝脏一样清楚;这样做有什么用呢?这就叫做内心的真实一定会表现到外表上来。
所以; 品德高尚的人在一个人独处的时候一定要谨慎小心。
; 要像喜爱美丽漂亮的7.c e n g z 1 yu e曰:“sh i十m u目suo所sh i视;sh i十sh ou su o zh1 q f; 其J /、曾子手所指y an h u f u r u n w u d e r un sh e n x In g a n g t 1 p an 严乎!富润屋;德润身J 心广体胖。
gu j u n z1 b i ch e n g q i y i故君子必诚其、、八【译文】曾子说:“一个人若是被许多双眼睛凝视着;被许多只手指点着; 这难道不是严肃可怕的嘛!财富可以修饰房屋; 使房屋华美;道德可以涵养人的身心; 使人思想崇高。
心胸广大开朗; 身体自然安适舒坦; 所以有道德涵养的人一定要使自己的意念诚实。
8.sh I yin zh血b1 q i y u l u zh i y I y I 《诗》云:“瞻彼淇澳J 菉竹猗猗y ou f e i j u n z1 r i qi e r i cu 0 r i zhu o r i mo s e ?有斐君子J 如切如磋J 如琢如磨?瑟x I xi a n x I h e x I xu an x I y ou f e i j un z1 zh0 ngb u k e 兮僩兮J 赫兮喧兮;有斐君子J 终不可xu 0 X I諠兮。
”【译文】《诗经》说:“看那淇水弯弯的岸边; 嫩绿的竹子郁郁葱葱。
有一位文质彬彬的君子; 研究学问像加工骨器一样; 不断切磋;修炼自己像打磨美玉; 反复琢磨。
他庄重而开朗; 仪表堂堂。
这样的一个文质彬彬的君子; 真是令人难忘啊! ”r i qi e r i cu0 zh e d a o xu e y e r i zhu o r i m o zh e9.如切如磋者;道学也?如琢如磨者Jz i xi u y e s e x I xi an x I zh e x in l i y e h e x I xu血自修也;瑟兮僩兮者;恂慄也?赫兮喧x I zh e w ei y i y e y o u f e i j un z1 zh0 ngb u k e xu n x I兮者;威仪也;有斐君子J 终不可2宀諠兮zh e d ao sh e ngd e zh i sh a n mi n zh I b u n e g n w a ng y e者; 道盛德至善;民之不能忘也。
译文】这里所说的“像加工骨器; 不断切磋” ; 是指做学问的态度;这里所说的“像打磨美玉;反复琢磨”; 是指自我修炼的精神;说他“庄重而开朗” ;是指他内心谨慎而有所戒惧;说他“仪表堂堂” ;是指他非常庄重;说“这样一个文质彬彬的君子;可真是令人难忘啊! ”是指由于他品德非常高尚; 达到了最完善的境界;所以使人难以忘怀。
10.sh i yin WQ h Q qi an w a g n b u w a g n j Q n 《诗》云:“於戏、八王不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