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状绿地景观规划设计
- 格式:doc
- 大小:30.50 KB
- 文档页数:12
景观建筑专业
《公园规划设计》课程设计任务书二
带状绿地设计
一、场地概况
某城市滨江(长江)公路绿地,面积约为13500平米。
路面标高7.5m,与设计场地现以斜坡相接。
场地现分布大小不一的鱼塘和农田,可以作为平地进行设计。
二、设计要求
1.场地东侧水塘将保留,岸线可以改造,对岸将建住宅小区,场地需要为小区
居民提供休息场所;
2.利用地形、水体、植被以及各类建筑小品(任选亭、廊、花架、坐凳、铺装、
树池及花坛等)塑造空间,形成具有一定观赏、游憩功能,带有田园气息的带状休闲绿地;
3.考虑场地的现状、交通及进入方式,尤其是与人行道的衔接;
4.设计应有确定的主题和明确的思路,通过200字左右的设计说明阐述。
三、设计内容
1.位置图(1:1000)
2.总平面图(1:500)
要求绘制出场地周边道路环境,表现场地中建筑小品及植物的位置,并加绘阴影及高程。
平面布局合理,线条等级分明,图纸整洁。
3.场地立面图、剖面图(各1张 1:500)
选择任意两个场地方向绘制立(剖)面图,表现建筑小品的造型、色彩、场地地形以及植物的景观效果。
要求线条等级分明、层次清晰。
4.全园轴测图或全园鸟瞰图(1张,不小于A3幅面)
四、图面要求
1.以上图面内容自由组织,使用A2大小绘图纸(594×420mm),装订成册,设计封面。
2.图纸完整,有指北针、设计说明、植物图例,标题和名字写在封面上。
3.图纸使用钢笔线图,景点效果图及鸟瞰图上淡彩(彩铅、水彩、马克不限)。
道路带状绿地设计。
临江带状公园露营地规划设计———以肇庆市江滨公园为例李言(广东工业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广东广州510062)摘要:肇庆市江滨公园是肇庆一项惠民工程,是近年来新开发的一个城市绿地,其临江带状结构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吸引着诸多市民前来赏玩,但也出现杂乱、随意露营等现象。
随着市民的休闲娱乐活动需求增加,城市公园也需迎合大众的需求进行适度的提升改造。
结合江滨公园的具体现状,以露营地规划布局理论为指导,因地制宜地提出了江滨公园改造露营地的具体策略,露营地规划设计应尊重地域文化的表现性,增加布局形式的新颖性,扩大高差变化的空间性。
通过对露营地规划设计方面的研究,提出存在的问题以及相应的举措,以期为临江带状公园露营地改造提供借鉴。
关键词:露营地;带状公园;城市绿地;规划设计;肇庆位和不完善的现象。
城市滨水区有着资源稀缺性、功能复杂性、用地多样性等特点,其发展一直被视为城市建设的焦点,也被认为是城市形象的展示窗口和城市生活的重要载体[3]。
肇庆江滨公园的建设还有待完善。
1.2江滨公园现存问题肇庆市江滨公园环境优美、城市绿地充足。
作为市政府新打造的城东地块新规划的一个片区,因其与西江相连,拥有最近的江景资源;江滨公园以其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丰富的自然资源吸引了众多本地市民和外地游客前来观光游玩。
当地很多市民自发组织摆摊1背景1.1现状肇庆作为粤港澳大湾区的一员,这些年发展的脚步不停歇,随着城市建设从“环星湖”到“临西江”延伸发展步伐的加快,西江必将成为城市建设的中轴线,其两岸滨水区必将成为肇庆“山、湖、城、江”协调发展的战略重地[1]。
在《肇庆市城市总体规划(2015-2035年)》(草案)[2]中,将肇庆的城市特色风貌定位为:强化肇庆“山湖城江”一体的城市空间格局特色。
肇庆市江滨公园就是典型的临江带状公园,该公园的发展还处于刚刚投入使用阶段,诸多设施以及管理等存在不到源的损害。
居民不仅仅是文化景观建设成果的享用者,也应该是文化景观建设的参与者和传承人。
带状景观的设计理念带状景观设计是一种特殊的设计理念,通常应用于城市规划和景观设计中。
这种设计理念的核心思想是将城市空间划分为不同的带状区域,每个区域都有不同的功能和特点,以创造一个多样化和丰富的城市环境。
带状景观设计的目标是创造一个和谐、宜居、可持续的城市环境。
它强调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共生关系,尊重自然环境,并将其纳入城市规划和设计中。
此外,带状景观设计还注重创造多样性和丰富性,以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和喜好。
在带状景观设计中,每个区域都有独特的功能和特点。
例如,有些区域可能设计为公园和绿地,为城市居民提供休憩和娱乐的场所。
另一些区域可能是商业区,为商业活动提供场所。
还有一些区域可能是住宅区,提供居住的地方。
通过这种功能分区的设计,城市空间可以更好地为不同的人群服务,并提供多样化的体验。
带状景观设计还注重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
在设计过程中,考虑到自然地形和生态系统的保护,采用生态友好的材料和技术,以最大程度地减少对环境的破坏。
通过保护和恢复自然生态系统,可以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提高城市的生态品质。
此外,带状景观设计还可以促进人与自然之间的互动和联系。
在设计中,通过创造不同类型的景观元素,如花园、广场、步行街等,可以创造一个丰富多样的城市环境,引导人们与自然互动。
例如,设计一个连接公园和绿地的步行道,可以鼓励人们步行或骑行,减少车辆使用,减少空气污染,并提供一个健康的休闲活动。
总之,带状景观设计是一种以人为本、尊重自然的设计理念,它强调创造和谐、宜居、可持续的城市环境。
通过将城市空间划分为不同的区域,并设计适合不同功能和特点的景观元素,可以提高城市的生态品质和居住体验。
带状景观设计还注重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通过保护和恢复自然生态系统,促进人与自然之间的互动和联系。
【带状公园】波士顿罗斯肯尼迪绿道公园景观设计1 背景设计和建造波士顿中国城公园的契机缘自被称为美国世纪工程的波士顿的Big Dig (大隧道,或大开挖)工程。
该工程造价近159亿美元,将1959年修建的跨越城市上空的高速干道埋到地下,成为一条长达7.8英里(约合12.6公里)长的地下快速隧道。
这一工程不但解决了长期以来困扰波士顿的地面交通问题,将地面空间还给城市生活,开发为居住、商业和绿化相结合的综合城市廊道,重新建立城市与海,城市与人的空间联系。
同时形成了面积250英亩(约合101.2公顷)的城市绿地和开放空间,包括城区一条贯穿南北的绿色廊道,即罗斯·肯尼迪绿道(Rose Kennedy Greenway),和利用大量的土方,在波士顿港湾的一个荒岛上建成一个生态公园。
工程之大,投资之巨,成为美国历史上最大的公共事业建设工程。
城区的开放绿道共有30英亩(约合12.1公顷),其中包括三个新建的公园,包括:北端公园(North End Park),中部的码头区公园(Wharf District Parks),和南端的中国城公园。
三个公园总占地共8英亩(约合3.2公顷),总造价2 600万美元。
公园的设计分别通过在全世界招标选取设计队伍。
其中北端公园由当地的WallaceFloyd DesignGroup和来自西雅图的Gustafson Pa r t n e r s 合作设计;中部的码头区公园由EDAW和当地的Copley Wolff Design Group合作设计完成;而中国城公园最终由来自中国的北京土人和当地的CRJA合作团队提交的方案赢得评委们的一致认同,获得设计权。
绿道公园充分利用拆除高架后空出的一条狭长的地表土地,因地制宜将它改造成了波士顿海港边上的一条绿带。
公园设计风格简约,并无过多新建的景观建筑物或构筑物,更多的只是通过丰富的植物配植、蜿蜒的石铺步道、简洁的喷泉、有趣的艺术小品和形式多样的集会空间等组成一个个极富特色的矩形公园。
带状公园设计理念带状公园是一种独特的城市公园设计理念,它将城市中的绿地与自然景观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形成一条条像带子一样的绿色廊道,丰富了城市空间的层次感。
带状公园的设计理念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带状公园强调了城市与自然的融合。
传统的公园设计通常是将一片绿地围起来,形成一个封闭的空间。
而带状公园则以城市道路为界,将公园的绿地延伸到城市中心。
这样一来,人们在步行或者驾车穿行城市的过程中,可以感受到自然的氛围,享受到森林、湖泊、草坪等自然景观带来的美好。
其次,带状公园注重了公共空间的连通性。
绿地带的形式使得城市中的公园不再孤立存在,而是形成了一个个互相连接的绿地廊道。
不同的带状公园之间可以通过步行道、自行车道等方式相连接,方便人们在不同的公园之间流动。
这样一来,人们可以在城市中畅行无阻地进行户外活动,增加了城市居民的活动空间。
同时,带状公园强调了文化和艺术元素的融入。
除了自然景观,带状公园还可以融入城市的文化和艺术元素,增加公园的文化内涵。
例如,可以在公园中设置雕塑、音乐喷泉、戏剧舞台等艺术设施,举办各种文化活动和展览。
这样一来,不仅可以满足人们对自然的需求,还可以提供丰富多样的文化体验。
最后,带状公园注重了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在带状公园的设计中,应该充分考虑到环境保护的因素。
可以通过合理的绿化布局、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废弃物处理等手段,减少对环境的影响,提高公园的生态性。
另外,带状公园还可以结合可持续发展理念,引入可再生能源、智能化管理等先进技术,提高公园的可持续性。
综上所述,带状公园是一种兼具自然景观、文化体验、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城市公园设计理念。
它通过将城市与自然有机融合,增加公共空间的连通性,融入文化和艺术元素,注重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为城市居民提供了一个多功能、多元化的户外活动空间,提高了城市居民的生活品质。
带状公园的设计理念将在未来的城市规划中得到更多的应用和发展。
用心专注服务专业带状绿地景观规划设计1 滨河带状绿地在城市绿地系统中的常规定位1.1 在几千年的人类文明进化史中,河流一直扮演着重要角色一些滨河而居的村落随着商业的发展而逐渐形成了一个个庞大的城市。
但是,伴随着科技的进步,穿越城市的河流有很多已经不再扮演资源和物流通道的作用。
其角色的转变似乎更能体现人类社会的事态炎凉。
很少有人会怀疑每个城市都会有一条河流穿过,由于河流在城市中的功能和地位不同,城市管理者们赋予了她们不同的待遇,对于那些主干水系,由于富有人文情调和自然风光而得到城市的重视,这些河流的滨河地段往往是一个城市商业、文化、休闲的核心地段,在整个城市绿地系统中声名显赫,唯我独尊,比如上海的黄浦江,哈尔滨的松花江等等。
而那些支流,尽管在城市生态系统中起到一定的作用,但由于其功能、名气、位置、自然风光等方面存在不足,那么在城市绿地系统中的待遇就差得多,有些居然沦为垃圾河和污水河。
更有甚者被城市用地填埋,永久地结束了自己的历史使命。
目前的城市管理者们由于经济和水利安全方面的考虑,将这些河流的功能定位于行洪河道、排污河道,与这些河流相邻的绿地变成了功能单一的防护绿地。
在近几用心专注服务专业年的工作中有幸接触到了几条类似命运的河流滨河绿地改造,由于城市经济的发展,这些河流有幸等来了受到尊重的机会,这些河流绿地将和周边用地紧密结合共同为城市发挥更广泛的作用。
1.2 重视河流作为城市生态基础设施的作用从理论上说,我们应该学会理智地顺从自然的流变,但是对于中国这样快速发展的国家来说,做到这一点需要牺牲一些眼前利益,可持续发展的观念会遇到一些阻力。
但可喜的是所有的城市都接受了可持续的观念,并付诸实施。
山东德州岔河风景区和临沂沂河两岸的景观设计就是这样的两个案例,本论文的形成就得益于在这两个项目设计过程中得到的启发。
这两个城市的领导在城市发展战略中认识到了滨河绿地的重要性,同其他类型的城市绿地相比,滨河带状绿地的基础条件有着明显的优势。
第一、除已经规划的滨河城市绿地外(指河道防洪堤外城市预留绿地),由于不占用城市建设用地,如将其开发成休闲绿地将会减少大量的投资。
第二、生态条件优秀。
每一条河流都是一条生态廊道,尽管在河道沿线上有一些水利设施的拦截,但洪水和带状防护林仍然有效保持用心专注服务专业了城市与外界元素交流的通道,来自乡间的清爽的空气通过河流廊道。
在一些没有受过污染的河道中,优美的湿地,成片的树林为鱼类和鸟类提供了良好的栖居环境。
相比于这些条件,一般的城市绿地由于多数都是孤立的斑块,彼此之间很难联系,因此在生机活力方面明显不足。
第三、水质有保障,亲水环境好。
在南方的一些富水城市,由于水网密布,绿地系统中的水质基本由保证。
但是对于干旱地区的城市,城市绿地中的水体一般都是通过管道和运河的形式引进水体,通过挖湖堆山的形式创造丰富的空间变化,形成优美的水体景观。
河流与之相比最大的优势在于一个是活水,一个是死水,城市绿地水系的管理是一笔巨大的开销。
第四、服务范围广,利于商业开发。
一些着名的河流沿岸往往是城市商业繁荣的区域,这是和城市的发展历史相关联的。
对于那些次要的河流也同样具有这样的潜力,一条河流蜿蜒几十公里,穿过城市内部不同的功能区域。
由于人们天生亲水的特性,一些休闲活动会集中发生在滨水绿地当中。
如果以500米为标准的话,滨河绿地可以为相当大的城市面积提供休闲面积,人流的汇集必然能带来更多的商机,因此说提升滨河绿地的功能定位对周边区域的经济会带来很大的帮助。
用心专注服务专业当然,有优势必有劣势,河流季节性的洪水会对绿地内的设计产生影响。
一方面为防护五十年一遇而修筑的大堤就会对景观设计产生不利的影响。
另外,有关河道管理的法规对行洪区域的高秆植物有一定的限制,因此在植物配置方面只能点缀高大乔木,也不能成片密植灌木。
这项限制对于利用种植和地形来创造变化的空间来说就很不利了。
2 滨河带状绿地景观设计方法探索2.1 一个城市中的每一块土地都是城市的有机体由于人们的功利要求,将一个城市的土地划分成大小不等的斑块,每一个小斑块都在欲望的驱动下不停的在跳动,每一个跳动的斑块都与其邻近的斑块发生关系,对于一条河流来说,由于其穿越城市的特性,当其定位从防护绿地转向生态防护、商业、休闲于一体的绿色廊道时,作为设计者应该至少就下列问题给出答案:2.1.1 这条滨河绿地在城市绿地系统中的性质是什么?一般从水利上来说,流经城市的每一条河流都是流域治理的有机组成,其在水利上的分工大概可在行洪、分洪、灌溉、航运、排盐、用心专注服务专业纯景观等方面加以区分。
如果从城市绿地系统功能上划分,作为有保护意义的生态廊道是所有河道的基本功能,除此之外这条河流本身的历史文化积淀、它所流经的区域在城市中所处的位置、滨河绿地邻接用地的功能都会对滨河绿地的性质产生影响。
在一项设计动笔之前,必须抓住纲领,搞清绿地的性质。
否则会造成后期设计中不必要的功能分区,造成投资的浪费。
对城市绿地系统的分析:德州市位于山东省西北部,素有“神京门户”,“九达天衢”之美称,地理位置重要。
德州市市区现有人口44万,属于中小城市,在未来15年的城市规划中,岔河将位于城区的中部。
岔河现属于排洪排污河道,德州境内全长为22公里。
为推动城市新区建设和改变城市面貌,德州市政府决定对岔河城区段的景观进行改造,规划范围总用地面积为124公顷,其中现状水体面积16.2公顷,陆地面积170.8公顷。
在德州市区范围附近,从西向东共有三条河流,分别是南运河(古京杭大运河德州段)、岔河、减河,三者同属漳卫河南段。
三条河流的现状基本功能都是排洪、排污。
根据历史文化和城市区位的不同,三条河流应突出各自的风格,具有不同的绿地性质。
用心专注服务专业南运河应体现历史文脉的延续,岔河应体现城市文化与生态核功能的结合,减河体现远郊的生态休闲功能。
本规划通过对场地现状条件及城市发展趋势等多方面条件的分析,将岔河风景区定位于:是德州市城市绿地系统和河流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的生态休闲廊道,同时,与岔河滨水区各功能用地相结合,岔河风景区还是德州市旧城区和城市新区之间一条重要的商业、文化廊道,是城市滨水区综合开发建设的重要内容。
2.1.2 寻找与城市的关系如果我们着手设计的对象是一个学校的花园或小区绿地,那么我们只需考虑小区的格局及业主的需求即可。
而对于一个面向全市开放的带状绿地从交通分析上获得必要的信息对未来场地的组织至关重要,同时由于有许多跨河大桥,穿越绿地这会增加一种特殊的观赏视线,另外那条大桥是城市中最重要的桥梁,也会对绿地设计内容产生影响。
通过交通分析,可以确定带状绿地的出入口位置,出入口的规模、哪些区域会产生商业价值。
除了对城市交通系统的分析之外,最重要的事情就是临近用地的现状功能及未来建设情况,一般可结合城市的总规或详规解决这方面的内容,通常这种以休闲为主的全开敞绿地不同于一些主题公园,临用心专注服务专业近绿地的城市用地性质直接对绿地内部的设计内容产生影响;比如说邻近的用地是居住区,那么你可能考虑一些儿童活动设施或场地在这里,因为早晚时间大人会带着孩子就近玩耍。
如果邻近的用地是一片工业区,那么在这里设人流集散的场地就是多余的投资。
交通系统及外部用地功能分析四条东西向城市主干道跨越风景区,从南到比分别为堤岭桥、东方红桥、三八桥、天衢桥,均为双向四车道,其中堤岭桥所在东风路是进出城市的主干道。
八条城市交通副线尽端抵达风景区,其中一条路名为“文化路”的附道,该路与旧城新湖风景区相连,是非常热闹的城市生活性干道,后来设计中我们在这里设计了主入口。
综合考虑场地外部交通以及周边用地功能的要求,对整个风景区进行如下的分区:●城市文化展示区:位于堤岭桥-东方红桥区段的西岸,大堤两侧。
规划希望该区是人文活动的主要场所,原因是这里位于东风路和东方红路这两个城市最重要的交通干道之间,是城市文化的最好的展示窗口。
另外其外部用地以居住区为主,因此在景观设计上体现开阔、简洁、大气,是城市尺度和城市人工构成风格在优美的自然环境中的有机楔入。
用心专注服务专业●生态休闲活动区:该区段外部为二类工业用地。
因此在设计中以湿地、卵石滩、微丘、观光果园等景观为主,河的岸线曲折自然,偶尔点缀野生花丛。
该区段以静、雅为主,满足人们亲近自然的愿望。
●居住康体活动区:由于该区段周围的用地功能主要为教育用地和居住用地,因此在自然优美的环境基础之上,开辟群众喜闻乐见的运动场地是这里的主要设计内容。
2.2 尊重场地从生态学角度讲,滨水区域是一个具有生物多样性特性的区域,和城市内部预留的公共绿地有很大不同。
由于在一段历史时期内,我国在生态伦理、生态价值方面的基础教育普遍不足,因此很多未经保护的河道已经丧失了自然面貌。
原因很简单,他们成了城市经济活动的牺牲品。
如果一个设计师具有生态价值观的话,那么在现场调查中,看到一片幸存的湿地,一处小小的候鸟栖息地都应在未来的景观设计中设置一处保护区域,为这些具有未知价值的场地留有发展空间。
关注每一条河流在长期自然过程中形成的地形、植被等自然要素及其组合结构,如:曲流、深潭、浅滩、河漫滩、积水沼地、阶地、三角洲等,结合这些自然细节结合水岸设计,本身就是最具特色的滨水景观用心专注服务专业设计。
场地分析沂河是临沂市境内第一大河流,发源于沂源县三府山。
在临沂市蓝山区沂河及其支流汇合在一起,形成宽阔的水面河流流速减慢,大量的泥沙淤积成大大小小的椭圆形沙丘,这些沙丘上长满了丛生的灌木柳,景色非常优美。
由于水利部门担心影响行洪,这些自然形成的湿地景观被大量清除,所剩无几。
针对这种情况,在设计中我们强化了这一生态要素,将人工的岸线拆除,改成生态护岸,同时人工恢复一些湿地岛景观。
通过科学的论证,水利部门同意了我们的建议,这些富有生机的小岛从此在沂河两岸复苏。
2.3 文化的引入拥有悠久的文化是中华民族的骄傲,这种骄傲的情绪充分反应在景观设计行业中。
每个景观规划项目的设计建设方都希望有一个好的文化内涵在里面,尽管滨水绿地只是一个具有休闲与商业功能的用地。
为了避免在文化引入方面生搬硬套,牵强附会,那么对河流本身用心专注服务专业的历史和人文故事的挖掘工作就必不可少。
拥有悠久的文化是中华民族的骄傲,这种骄傲的情绪充分反应在景观设计行业中。
每个景观规划项目的设计建设方都希望有一个好的文化内涵在里面,尽管滨水绿地只是一个具有休闲与商业功能的用地。
为了避免在文化引入方面生搬硬套,牵强附会,那么对河流本身的历史和人文故事的挖掘工作就必不可少。
首先对岔河的历史进行了研究,岔河是利用历史上黄河九河即道之一的沟盘河故道修筑的一条分洪河道。
同时我们在风景区水源的设计之中从沟盘水库中提取了一部分黄河水。
那么在公园的出入口的位置我们利用一片石刻给市民讲述了岔河的历史,同时又告诉他们这样的事实:黄河水回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