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河带状绿地景观规划设计探索(1)
- 格式:doc
- 大小:22.19 KB
- 文档页数:12
城市滨河绿地景观规划探析作者:陈尚凤来源:《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3年第15期摘要:城市的发展带动着城市附属绿地的开发,而滨河绿地又是城市附属绿地中景观塑造性相对比较强的一类绿地,改善居民生活环境,提升城市品位和美誉度。
对于规划滨河绿地而言,衰落的滨水区如何更新、改造,使之重获生命力,新开发的滨水区如何处理好与水的关系,如何规划,成为城市建设进程中最引人注目的焦点之一。
本文从绿地定位、常见的设计误区、绿地与城市的关系、尊重场地及文化的引入等方面提出该类型绿地的景观规划设计。
关键词: 滨河绿地;景观规划设计;生态;亲水;夜景观中图分类号:P9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滨河绿地在城市绿地系统中的作用1. 1城市滨河绿地的发展中国传统文化认为:水是万物之灵,生命之源,临近水边给人一种心旷神怡的感觉。
伴随着社会的发展、城市框架的拉大,很多城市因河而建、因河而兴,这些河流的滨河地段往往是一个城市商业、文化、休闲的核心地段,赋予城市的历史文化和艺术内涵。
改善居民生活环境,提升城市品位和美誉度。
对于规划滨河绿地而言,衰落的滨水区如何更新、改造,使之重获生命力,新开发的滨水区如何处理好与水的关系,成为城市建设进程中最引人注目的焦点之一。
1. 2 滨河城市绿地环境设计的几大误区1. 2. 1破坏生态环境片石护堤水泥衬底,使曾经是水草丛生、白鹭低飞、青蛙缠脚、游鱼翔底的自然生态状态,变成寸草不生,导致地下水文地位不断下降,彻底破坏物质生态循环,断截了河渠生物的生存条件,就会成为一条死河,没有了生机。
1. 2. 2截弯取直,改变河渠原有的自然弯曲水流应曲曲有情,只有蜿蜒曲折的水流才有生气、有灵气。
现代景观生态学的研究也证实了弯曲的水流更有利于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有利于消减洪水的灾害性和突发性。
一条自然的河流,必然有凹岸、凸岸,有深潭、浅滩和沙洲,这样的河流形态能为各种生物创造了适宜的生境,减低河水流速,蓄洪涵水,为人类提供富有诗情画意的感知与体验空间。
滨河公园规划设计探讨报告1. 引言滨河公园作为城市的绿肺和休闲娱乐场所,在城市规划和设计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本报告将探讨滨河公园的规划设计,包括场地选择、功能布局、景观设计等方面。
2. 场地选择选择滨河地带作为公园场地是十分合理的,因为这里拥有良好的自然资源,如河流、湖泊等,为公园提供了独特的水景资源。
此外,滨河地带通常地势平坦,便于规划和开发,同时也便于市民出行。
3. 功能布局滨河公园的功能布局应考虑市民的需求和利益,同时充分利用场地的特点和资源。
以下是几个重要的功能布局建议:3.1 休闲娱乐区休闲娱乐区是公园的主要功能之一,可以包括草坪、花园、游乐设施等。
这些设施能够提供给市民一个放松和娱乐的空间,增加市民的生活乐趣。
3.2 健身活动区在公园中设置健身活动区非常重要,可以包括室外健身器材、跑步道、篮球场等。
这样的设计可以满足市民的健身需求,提供一个让人们锻炼身体的场所。
3.3 文化展示区考虑到公园的文化价值,建议设置文化展示区,可以包括露天剧场、艺术雕塑和展览馆等。
这样的设计不仅能够丰富市民的文化生活,还能增加公园的艺术氛围。
3.4 自然保护区滨河公园应该充分利用自然资源,保护和展示自然生态系统。
设置自然保护区,留出一部分自然草地和湖泊,保护野生动植物的栖息地,提供一个生态平衡的场所。
4. 景观设计景观设计是滨河公园规划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
以下是几个重要的景观设计建议:4.1 水景设计滨河公园作为河流或湖泊的沿岸绿地,应充分利用水资源。
可以设置人工湖泊、喷泉和小溪等水景,增加公园的美感和观赏性。
4.2 植物景观设计植物景观设计是公园设计中的重点。
应选择适应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植物,布置不同种类的花草树木,创造出丰富多样的植物景观。
4.3 艺术装置设计艺术装置的设计能够为公园增添艺术氛围。
可以设置雕塑、立面装置等艺术装置,使公园更加独特和美丽。
5. 结论滨河公园的规划设计对于城市发展和市民生活质量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滨水绿带绿化设计研究一、引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中的绿地和绿化带变得越来越重要。
滨水绿带的绿化设计是城市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可以美化环境,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还可以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而滨水绿带的绿化设计研究,对于解决城市环境问题,推动城市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结合滨水绿带的绿化设计,探讨其设计原则、方法和实践经验,以期为滨水绿带的绿化设计提供一些参考。
二、滨水绿带的绿化设计原则1. 生态原则滨水绿带的绿化设计应当以生态环境保护为核心,尊重自然,保护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稳定性。
在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当地的气候特点、土壤条件、植被类型和动植物资源,促进生态系统的复原与保护,调节城市生态环境,提高城市的生态品质。
2. 多样性原则滨水绿带的绿化设计应当注重多样性,通过选择多种不同类型的植物和景观元素,打造出不同的景色和风格,提供更丰富的生态环境和更多样化的休闲娱乐空间,满足市民多层次的需求。
3. 可持续原则滨水绿带的绿化设计应当注重可持续性,通过合理利用自然资源、提高绿地功能、减少能源和水资源消耗、延长绿地寿命等方式,实现绿化工程的可持续发展和长期稳定运作,从而实现城市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4. 人文原则滨水绿带的绿化设计应当注重人文关怀,根据当地的历史文化和习俗,选材取景,设计景观元素,通过艺术手段创造出反映地方特色和人文精神的滨水绿带景观,满足人们的审美需求和文化情感。
1. 植物配置滨水绿带的绿化设计中,选择合适的植物是至关重要的。
首先要考虑植物的适应性和生长特点,选择能够耐水涝和耐盐碱的植物,搭配各种乔木、灌木、草本和花卉,形成丰富的植被景观。
同时要根据当地的气候特点和土壤条件,结合植物的生态特性,选择适宜的植物群落类型,营造出自然、美观的绿地景观。
2. 水体处理滨水绿带的绿化设计中,水体处理是一个重要环节。
水体处理包括水污染治理、水资源保护、水质改善和景观景观水体的规划与设计。
用心专注服务专业带状绿地景观规划设计1 滨河带状绿地在城市绿地系统中的常规定位1.1 在几千年的人类文明进化史中,河流一直扮演着重要角色一些滨河而居的村落随着商业的发展而逐渐形成了一个个庞大的城市。
但是,伴随着科技的进步,穿越城市的河流有很多已经不再扮演资源和物流通道的作用。
其角色的转变似乎更能体现人类社会的事态炎凉。
很少有人会怀疑每个城市都会有一条河流穿过,由于河流在城市中的功能和地位不同,城市管理者们赋予了她们不同的待遇,对于那些主干水系,由于富有人文情调和自然风光而得到城市的重视,这些河流的滨河地段往往是一个城市商业、文化、休闲的核心地段,在整个城市绿地系统中声名显赫,唯我独尊,比如上海的黄浦江,哈尔滨的松花江等等。
而那些支流,尽管在城市生态系统中起到一定的作用,但由于其功能、名气、位置、自然风光等方面存在不足,那么在城市绿地系统中的待遇就差得多,有些居然沦为垃圾河和污水河。
更有甚者被城市用地填埋,永久地结束了自己的历史使命。
目前的城市管理者们由于经济和水利安全方面的考虑,将这些河流的功能定位于行洪河道、排污河道,与这些河流相邻的绿地变成了功能单一的防护绿地。
在近几用心专注服务专业年的工作中有幸接触到了几条类似命运的河流滨河绿地改造,由于城市经济的发展,这些河流有幸等来了受到尊重的机会,这些河流绿地将和周边用地紧密结合共同为城市发挥更广泛的作用。
1.2 重视河流作为城市生态基础设施的作用从理论上说,我们应该学会理智地顺从自然的流变,但是对于中国这样快速发展的国家来说,做到这一点需要牺牲一些眼前利益,可持续发展的观念会遇到一些阻力。
但可喜的是所有的城市都接受了可持续的观念,并付诸实施。
山东德州岔河风景区和临沂沂河两岸的景观设计就是这样的两个案例,本论文的形成就得益于在这两个项目设计过程中得到的启发。
这两个城市的领导在城市发展战略中认识到了滨河绿地的重要性,同其他类型的城市绿地相比,滨河带状绿地的基础条件有着明显的优势。
摘要:随着城市的发展,一些穿城而过的河流附属带状绿地得到了城市管理者的重视,本文结合亲自设计的两个滨河绿地改造项目,从绿地性质、与城市的关系、尊重场地、文化的引入等方面提出该类型绿地的景观设计方法。
关键词:滨河带状绿地;景观;设计1 滨河带状绿地在城市绿地系统中的常规定位1.1 在几千年的人类文明进化史中,河流一直扮演着重要角色一些滨河而居的村落随着商业的发展而逐渐形成了一个个庞大的城市。
但是,伴随着科技的进步,穿越城市的河流有很多已经不再扮演资源和物流通道的作用。
其角色的转变似乎更能体现人类社会的事态炎凉。
很少有人会怀疑每个城市都会有一条河流穿过,由于河流在城市中的功能和地位不同,城市管理者们赋予了她们不同的待遇,对于那些主干水系,由于富有人文情调和自然风光而得到城市的重视,这些河流的滨河地段往往是一个城市商业、文化、休闲的核心地段,在整个城市绿地系统中声名显赫,唯我独尊,比如上海的黄浦江,哈尔滨的松花江等等。
而那些支流,尽管在城市生态系统中起到一定的作用,但由于其功能、名气、位置、自然风光等方面存在不足,那么在城市绿地系统中的待遇就差得多,有些居然沦为垃圾河和污水河。
更有甚者被城市用地填埋,永久地结束了自己的历史使命。
目前的城市管理者们由于经济和水利安全方面的考虑,将这些河流的功能定位于行洪河道、排污河道,与这些河流相邻的绿地变成了功能单一的防护绿地。
在近几年的工作中有幸接触到了几条类似命运的河流滨河绿地改造,由于城市经济的发展,这些河流有幸等来了受到尊重的机会,这些河流绿地将和周边用地紧密结合共同为城市发挥更广泛的作用。
1.2 重视河流作为城市生态基础设施的作用从理论上说,我们应该学会理智地顺从自然的流变,但是对于中国这样快速发展的国家来说,做到这一点需要牺牲一些眼前利益,可持续发展的观念会遇到一些阻力。
但可喜的是所有的城市都接受了可持续的观念,并付诸实施。
山东德州岔河风景区和临沂沂河两岸的景观设计就是这样的两个案例,本论文的形成就得益于在这两个项目设计过程中得到的启发。
浅谈城市滨水绿地景观规划设计方法与内容摘要:城市建设在设计规划滨水风光带景观时,应该综合考量包括文化历史、人情风土和城市地理在内的多方面因素,以便在城市特色风貌展现程度上做到最大限度化。
通过对城市滨水带绿地发展情况做出概述,并探讨如何设计规划城市滨水带绿地景观,再结合具体实例,使整体设计规划的内容和方法更为丰富实用。
关键词:城市滨水带;景观规划;设计规划1 概述城市滨水带绿地发展史所谓城市滨水带的定义,是指毗邻海洋、湖泊、河流的特定城市区域,组成部分通常为陆域、水际线和水域。
作为城市生活和城市生态最为敏感的区域之一,它的空间特点有方向性强、开放、自然等;它的特征有:丰富的文化历史因素、功能复杂以及较多的公共活动等。
滨水绿地是城市滨水带的一部分,也称河滨绿地,隶属的范畴在城市公共绿地内,通常位于城市河道中间陆地或两侧,是人工仿造并结合,或造景而成的城市绿地景观的一种,也可以作为一种手段,将城市河滨的条状或零碎块状土地资源进行有机整合,使环境达到景观、文化和城市生态的要求。
上世纪中叶,外国的城市滨水带改造开发运动就已经开始了,诸如横滨MM21地区、悉尼达令港、加拿大维多利亚港和巴尔的摩内港的建设和改造等,其获得的成功都是巨大的。
虽然国内较晚才启动滨水带绿地建设项目,不过热火朝天的建设景象在全国各大城市纷纷出现,比如武汉、深圳、长沙以及珠海情侣路滨水地带的二次改造,建设浦东滨江大道等等,可以说我国滨水带绿地开发的巨大序幕已经正式拉开了。
2 城市滨水带绿地景观设计规划的方法2.1 突出生态性城市社会人居环境在今天的主要矛盾之一便是其环境的生态性,同时城市居民的居住条件亟需改善以及强烈意愿应该得到足够重视。
因此城市滨水带绿地作为公共绿地之一,对于人居环境的改善作用备受关注。
植物是组成城市滨水带绿地景观的主要部分,植被不仅仅是对营造城市生态环境所做弥补的一种手段,同时亦在设计滨水带绿地时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城市滨水带绿地景观设计探讨摘要概述了城市滨水带绿地的发展,并就城市滨水带绿地景观规划设计原则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城市滨水带;绿地;设计原则滨水带绿地是城市的生态绿廊,具有生态效益和美化功能。
建筑大师查尔斯•摩尔曾提出:“滨水地区是一个城市非常珍贵的资源,也是对城市发展富有挑战性的一个机会,它是人们脱离拥挤的、压力锅式的城市生活的机会,也是人们在城市生活中获得呼吸清新空气的疆界的机会。
”现就城市滨水带绿地景观规划设计探讨如下。
1城市滨水带绿地发展概况城市滨水带是城市中与河流、湖泊、海洋腥毗邻的特定区域,一般由水域、水际线、陆域三部分组成。
它是城市生态与城市生活最为敏感的地区之一,具有自然、开放、方向性强等空间特点和公共活动多、功能复杂、历史文化因素丰富等特征。
而作为城市滨水带的一部分滨水绿地,又称河滨绿地,它属于城市公共绿地的范畴,它一般位于城市河道两侧或河道中间陆地上,是用人工造景或人工结合自然、仿造自然而营造的一种城市绿地景观,也是一种对城市河滨的零碎块状或条状的土地资源进行有机整合的手段,使其环境符合城市生态、文化、景观等要求。
国外城市滨水带开发改造的浪潮开始于20 世纪中叶,如著名的巴尔的摩内港、加拿大维多利亚港、悉尼达令港、横滨MM21 地区的改造和建设等,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国内滨水带绿地的建设起步较晚,但各大城市也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如浦东滨江大道的建设、珠海情侣路的开发以及长沙、深圳、武汉等滨水地带的再改造,也拉开了国内滨水地区开发的序幕。
2城市滨水带绿地景观规划设计原则城市滨水带在城市中具有自然山水的景观情趣和公共活动集中、历史文化因素丰富的特点,并具有导向明确、渗透性强的空间特征,是自然生态系统与人工建设系统交融的城市开放空间。
2.1突出城市滨水带的生态性原则城市环境生态性是当今城市社会人居环境的主要矛盾,也是城市居民渴望要求居住条件得到改善和迫切解决的一大问题,作为改善人居环境的公共绿地之一——城市滨水带绿地更加受人注目。
滨水区沿线绿带的景观设计滨水区沿线绿带的景观设计在滨水区沿线应形成一条连续的公共绿化地带,在设计中应强调场所的公共性、功能内容的多样性、水体的可接近性及滨水景观的生态化设计,创造出市民及游客渴望滞留的休憩场所。
(一)基于公共资源共享的设计滨水绿地其中目的之一就是供人们观赏。
滨水游憩绿地规划设计时为了减少车辆对绿地的干扰,靠近车行道的一侧应种植一两行乔木或绿篱,形成绿化屏障。
但为了使水面上的游人和对岸的行人看到沿街的建筑,应适当留出透视线,不要完全郁闭。
道路靠水一侧原则上不种植成排乔木。
其原因是影响景观视线,同时树木的.根系生长会对驳岸造成损坏。
道路内侧绿化宜疏朗散植,树冠线要有起伏变化,植物配置应注重色彩、季节变化和水中倒影,要使岸上的游人看到水面的优美景色。
同时水上的游人也能看到滨水绿带的景色和沿街的建筑,使水面景观与活动空间景观相互渗透,浑然一体。
(二)基于多形式功能的设计滨水区应提供如林荫步道、成片绿茵休憩场地、儿童娱乐区、音乐广场、游艇码头、观景台、赏鱼区等多种形式的功能,结合人们的各种活动组织室内外空间,点线面线结合。
点——在这条线上的重点观景场所或被观景对象,如重点建筑、重点环境小品、古树;线——连续不断的以林荫道为主体的贯通脉络。
绿带设计手法依自然地形、水岸线的曲折程度、所处的位置和功能要求,对于地势起伏大,岸线曲折变化多的地段采用自然式布置,而地势平坦,岸线整齐,又临近宽阔道路干线时则采用规则式布置;面——在这条主线的周围扩展开的较大的活动绿化空间,如中心广场、公园等。
这些市室外空间可与文化性、娱乐性、服务性建筑相配合。
(三)滨水绿地应该有近水的特点很多城市的滨水区往往面临潮水、洪水的威胁,设有防洪堤、防洪墙等防洪公共设施。
这些设施可采用不同高度临水台地的做法。
芝加哥湖滨的断面示意,按淹没周期,分别设置了无建筑的低台地,允许临时建筑的中间台地和建有永久性建筑的高台地三个层次,有效解决了这个问题。
城市滨河绿地的规划设计探讨摘要:通过对滨河绿地在城市中的作用与目前城市滨河绿地建设所面临的问题的分析,提出城市滨河绿地规划设计的基本原则,并对滨水绿地空间各景观组成要素的处理提出具体的方法。
关键词:滨河绿地;景观特色;规划设计城市滨河绿地是城市中保持自然景观、或自然景观得到恢复的地域,是城市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综合体现,是城市中最能体现生态价值的生态空间(ecological space),是构成城市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分析了滨水绿地建设过程中存在的不足,提出应在传统规划设计方法的基础上,引入生态规划设计的方法,满足新时期滨河绿地建设的要求,从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和改善城市水循环相结合的具体设计方法入手(即向河流生态环境修复方向发展,使河流生态系统恢复原有的自然风貌和生机活力)。
对滨水绿地生态规划设计的理论框架进行研究,以期为今后城市滨河绿地的规划设计、建设起到一定的参考与借鉴作用。
1、城市滨河绿地的作用“城市河流”是指发源于城区或流经城市区域的河流或河流段,也包括一些历史上虽属人工开挖,但经多年演化已具有自然河流特点的运河、渠系。
滨河绿地指城市河流所流经区域的绿化带[1]。
刘易斯·芒福德(Lewis Murnford)曾说过:“城市的功能是化力为形,化能量为文化;建筑是人类文明的缩影,是地方文化的载体[11]。
”城市中的水系也不例外。
古往今来大规模城市水利工程建设,包括筑坝、筑堤、裁弯取直、渠道化、人工河网化等,已经使我国的城市河流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城市水系统物理结构呈现高度功能化。
城市河流具有排涝、防洪、绿化、观赏、运输、供水等功能,是对原有的自然水系进行长期的、复杂的、多变的人工化改造的结果。
以杭州为例,京杭大运河是隋朝人工挖掘出来的,城市周边的江、河、湖、海在历史各个时期都经过了大规模的改造,西湖则是几千年来历代文人墨客对古西湖精心研磨而留下的瑰宝[1]。
2、滨河绿地建设存在的问题2.1 滨水开发整体考虑不足现代城市生活对河流有多种功能上的需求,并希望可以更换和拓展功能的组合,使滨河空间从单一功能向多功能转变。
城市滨河绿地植物景观规划设计初探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分析城市化进程推动了城市滨河带的开发,而滨河绿地作为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既具有自然景观的美丽特色,又可以满足城市居民生态需求。
绿地植物景观作为绿地的主体元素,直接影响着城市滨河绿地的品质和保护,因此滨河绿地植物景观设计成为了城市滨河绿地建设的关键一环。
本课题旨在探究城市滨河绿地植物景观规划设计的策略,并通过案例分析对滨河绿地植物景观规划设计提供一定的指导。
二、选题目的和意义滨河绿地作为城市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提高居民生活质量、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而绿地植物景观作为绿地的主体元素,设计合理的绿地景观可以创造出良好的城市绿肺和生态环境,同时还可以提高城市形象和市民的品质感。
因此,本课题的研究目的在于探究城市滨河绿地植物景观规划设计的策略,通过对滨河绿地植物景观规划设计案例的分析,总结出一些可行性的规划设计策略,为城市滨河绿地植物景观设计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三、研究内容和方法本课题的研究内容包括对滨河绿地植物景观规划设计基本要素的分析、滨河绿地植物景观规划设计的策略探究、城市滨河绿地植物景观规划设计案例的分析等几个方面。
其中,滨河绿地植物景观规划设计的策略探究是本课题的核心点,研究方法主要采用了文献资料法和案例分析法,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和案例资料,对城市滨河绿地植物景观规划设计的策略进行总结与归纳。
四、预期研究成果本课题的预期研究成果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对城市滨河绿地植物景观规划设计的基本要素进行深入分析,探讨其设计思路和设计原则。
2. 通过对国内外城市滨河绿地植物景观规划设计案例的分析,总结出适合我国实际的规划设计策略和方法。
3. 给出建立符合城市滨河绿地植物景观规划设计规划的技术限制和技术标准的完善思路。
4. 为今后的城市滨河绿地植物景观规划设计提供参考和指导,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进程。
滨河带状绿地景观规划设计探索
滨河带状绿地景观规划设计是指对滨河带绿地进行全面规划设计,以创造舒适、美观、宜人的滨水环境,并提供多功能的休闲和娱乐空间。
以下是对滨河带状绿地景观规划
设计的探索点:
1. 生态保护与恢复:滨河带状绿地的规划设计应注重生态保护和恢复,包括恢复植被、保护生物多样性、水质净化等。
同时,考虑到滨水区域的洪水风险,设计应采取相应
的防洪措施。
2. 多功能空间设计:滨河带状绿地应提供多种功能空间,包括休闲区、户外运动场、文化娱乐区、景观观赏区等。
在规划过程中,需充分考虑使用者的需求和活动类型,
不断调整空间布局。
3. 配套设施规划:滨河带状绿地规划设计需要充分考虑到配套设施的设置,包括休息设施(座椅、休息亭)、景观设施(花坛、雕塑)、灯光设施、步行和自行车道等。
这些设施能够提供便利和安全的环境,增加滨水空间的吸引力。
4. 人性化设计:滨河带状绿地规划设计需要考虑到人们的感官体验和需求,包括景观设计、色彩搭配、文化元素等。
同时,通过合理布局和设计,提供便捷的交通出行条件,使人们更方便地享受滨水休闲活动。
5. 公众参与和社区建设:滨河带状绿地规划设计过程中应鼓励公众参与,听取居民和使用者的意见和建议。
同时,建立社区组织和管理机制,定期组织活动,促进社区内
部的凝聚力和互动。
总之,滨河带状绿地景观规划设计的探索需要兼顾生态环境保护、多功能空间设计、
配套设施规划、人性化设计和社区建设等方面,不断优化和完善滨水区域的景观质量,提升人们的生活质量。
1.临沂滨河大道景观简介滨河大道景观绿化工程南起金九路大桥,北至双岭路与外环路交汇处,规划里程18.2公里,总面积达147万平方米,绿化面积达78.2万平方米。
是一处生态型、环保型、人文型滨水绿化公园。
设计上将公园与城市道路景观的规划设计原则相互结合,最大限度的保持原有自然地貌。
背景林栽植方式由直线的列植改为曲线的列植方式,营造活泼、动态的景观空间美。
两岸种植银杏、竹子等各种绿色植物,选用色叶树种紫叶李,与常绿背景雪松形成强烈的色彩对比,形成季相景观丰富、清新宜人的观赏空间。
创造出“河在城中流,城在岸边长”的都市生态景观新形象使沂河两岸一派“碧水晴空,芳草绿树”的美丽景象。
1.1四大区段主题鲜明根据周边用地性质以及场地自身特点,临沂滨河大道景观工程共分为四个区段。
第一区段:临西八路至通达路,设计主体为“创业篇”。
该区段有位于双岭路的广场等景点。
第二区段:通达路至解放路,设计主体为“德厚篇”。
这里是沂河、?河、小涑河和柳清河四河交汇处,景色优美,是临沂市标志性的景观段。
位于这一区段的景观点有隐逸湾、骆驼山庄小广场、凤凰广场、平野晓霁园、九曲沂河桥下广场等。
第三区段:解放路至小埠东橡胶坝,设计主体为“思源篇”。
这一区段有位于银雀山路尽头的广场、游艇码头等。
第四区段:小埠东橡胶坝至金九路南沂河大桥,设计主体为“创新篇”。
位于这一区段的有观坝广场、高尔夫球场等。
1.2设计新颖精品迭出位于银雀山路的广场是滨河大道景观绿化工程“思源篇”主体设计的核心,广场位于银雀山路尽端、沂河高低桥和九曲桥之间,占据了整个游览线路的视觉焦点。
广场中设置了精致的喷泉景观和造型独特的雕塑,用以象征“饮水思源,幸福不忘革命先烈”的主题思想。
凤凰广场位于沂河、梓河、小涑河三河交界处,整个广场筑台于西北,展翼于西南,以栈桥为脉,借碧水为羽,如凤凰展翅,表达了祝福临沂社会稳定、经济腾飞的寓意。
位于双岭路的广场紧靠商贸城,是来创业者们休闲娱乐的好地方,整个设计思路寓意沂蒙大地人杰地灵,沂蒙人民幸福美满,改革成果硕果累累,经济和社会发展繁荣昌盛。
滨河带景观设计方案1)一般滨河路的一侧是城市建筑,在建筑和水体之间设置道路绿带。
如果水面不十分宽阔,对岸又无风景时,滨河路可以布置得较为简单,除车行道和人行道之外,I临水一侧可修筑游步道,树木种植成行;驳岸风景点较多,沿水边就应设置较宽阔的绿化地带,布置游步道、草地、花坛、座椅等园林设施。
游步道应尽量靠近水边,以满足人们近水边行走的需要。
在可以观看风景的地方设计小型广场或凸出岸边的平台,以供人们凭栏远眺或摄影。
在水位较低的地方,可以因地势高低,设计成两层平台,以踏步联系。
在水位较稳定的地方,驳岸应尽可能砌筑得低一些,满足人们的亲水感。
2)在具有天然坡岸的地方,可以采用自然式布置游步道和树木,凡未铺装的地面都应种植灌木或铺栽草皮。
如有顽石布置于岸边,更显自然。
3)在滨河绿地上除采用一般行道绿地树种外,还可选用适于低湿地生长的树木,如垂柳。
树木不宜种得过于闭塞,林冠线也要富于变化,除了种植乔木以外,还可种一些灌木和花卉,以丰富景观。
如果沿水岸等距离密植同一树种,则显得林冠线单调闭塞,既遮挡了城市景色,又妨碍观赏水景及借景。
在低湿的河岸上或一定时期水位可能上涨的水边,应特别注意选择能适应水湿和耐盐碱的树种。
滨河路的绿化,除有遮荫功能外,有时还具有防浪、固堤、护坡的作用。
斜坡上要种植草皮,以免水土流失,也可起到美化作用。
滨河林荫路的游步道与车行道之间应尽可能用绿化带隔离开来,以保证游人安静和安全。
国外滨河路的绿化一般布置得比较开阔,以草坪为主,乔木种得比较稀疏,在开阔的草地上点缀以修剪成形的常绿树和花灌木。
有的还把砌筑的驳岸与花池结合起来,种植的花卉和灌木形式多样(图4-29)。
4)一般从水利上来说,流经城市的每一条河流都是流域治理的有机组成,其在水利上的分工大概可在行洪、分洪、灌溉、航运、排盐、纯景观等方面加以区分。
如果从城市绿地系统功能上划分,作为有保护意义的生态廊道是所有河道的基本功能,除此之外这条河流本身的历史文化积淀、它所流经的区域在城市中所处的位置、滨河绿地邻接用地的功能都会对滨河绿地的性质产生影响。
滨河带状绿地景观规划设计探索(1) 摘要:随着城市的,一些穿城而过的河流附属带状绿地得到了城市管理者的重视,本文结合亲自设计的两个滨河绿地改造项目,从绿地性质、与城市的关系、尊重场地、文化的引入等方面提出该类型绿地的景观设计。
关键词:滨河带状绿地;景观;设计1滨河带状绿地在城市绿地系统中的常规定位1.1在几千年的人类文明进化史中,河流一直扮演着重要角色一些滨河而居的村落随着商业的而逐渐形成了一个个庞大的城市。
但是,伴随着的进步,穿越城市的河流有很多已经不再扮演资源和物流通道的作用。
其角色的转变似乎更能体现人类社会的事态炎凉。
很少有人会怀疑每个城市都会有一条河流穿过,由于河流在城市中的功能和地位不同,城市管理者们赋予了她们不同的待遇,对于那些主干水系,由于富有人文情调和风光而得到城市的重视,这些河流的滨河地段往往是一个城市商业、文化、休闲的核心地段,在整个城市绿地系统中声名显赫,唯我独尊,比如上海的黄浦江,哈尔滨的松花江等等。
而那些支流,尽管在城市生态系统中起到一定的作用,但由于其功能、名气、位置、风光等方面存在不足,那么在城市绿地系统中的待遇就差得多,有些居然沦为垃圾河和污水河。
更有甚者被城市用地填埋,永久地结束了自己的使命。
的城市管理者们由于和水利安全方面的考虑,将这些河流的功能定位于行洪河道、排污河道,与这些河流相邻的绿地变成了功能单一的防护绿地。
在近几年的工作中有幸接触到了几条类似命运的河流滨河绿地改造,由于城市的发展,这些河流有幸等来了受到尊重的机会,这些河流绿地将和周边用地紧密结合共同为城市发挥更广泛的作用。
1.2重视河流作为城市生态基础设施的作用从上说,我们应该学会理智地顺从自然的流变,但是对于这样快速发展的国家来说,做到这一点需要牺牲一些眼前利益,可持续发展的观念会遇到一些阻力。
但可喜的是所有的城市都接受了可持续的观念,并付诸实施。
山东德州岔河风景区和临沂沂河两岸的景观设计 __的两个案例,本的形成就得益于在这两个项目设计过程中得到的启发。
这两个城市的领导在城市发展战略中认识到了滨河绿地的重要性,同其他类型的城市绿地相比,滨河带状绿地的基础条件有着明显的优势。
第一、除已经规划的滨河城市绿地外(指河道防洪堤外城市预留绿地),由于不占用城市建设用地,如将其开发成休闲绿地将会减少大量的投资。
第二、生态条件优秀。
每一条河流都是一条生态廊道,尽管在河道沿线上有一些水利设施的拦截,但洪水和带状防护林仍然有效保持了城市与外界元素交流的通道,乡间的清爽的空气通过河流廊道。
在一些没有受过污染的河道中,优美的湿地,成片的树林为鱼类和鸟类提供了良好的栖居环境。
相比于这些条件,一般的城市绿地由于多数都是孤立的斑块,彼此之间很难联系,因此在生机活力方面明显不足。
第三、水质有保障,亲水环境好。
在南方的一些富水城市,由于水网密布,绿地系统中的水质基本由保证。
但是对于干旱地区的城市,城市绿地中的水体一般都是通过管道和运河的形式引进水体,通过挖湖堆山的形式创造丰富的空间变化,形成优美的水体景观。
河流与之相比最大的优势在于一个是活水,一个是死水,城市绿地水系的管理是一笔巨大的开销。
第四、服务范围广,利于商业开发。
一些著名的河流沿岸往往是城市商业繁荣的区域,这是和城市的发展相关联的。
对于那些次要的河流也同样具有这样的潜力,一条河流蜿蜒几十公里,穿过城市内部不同的功能区域。
由于人们天生亲水的特性,一些休闲活动会集中发生在滨水绿地当中。
如果以500米为标准的话,滨河绿地可以为相当大的城市面积提供休闲面积,人流的汇集必然能带来更多的商机,因此说提升滨河绿地的功能定位对周边区域的经济会带来很大的帮助。
当然,有优势必有劣势,河流季节性的洪水会对绿地内的设计产生。
一方面为防护五十年一遇而修筑的大堤就会对景观设计产生不利的。
另外,有关河道管理的法规对行洪区域的高秆植物有一定的限制,因此在植物配置方面只能点缀高大乔木,也不能成片密植灌木。
这项限制对于利用种植和地形来创造变化的空间来说就很不利了。
2滨河带状绿地景观设计探索2.1一个城市中的每一块土地都是城市的有机体由于人们的功利要求,将一个城市的土地划分成大小不等的斑块,每一个小斑块都在欲望的驱动下不停的在跳动,每一个跳动的斑块都与其邻近的斑块发生关系,对于一条河流来说,由于其穿越城市的特性,当其定位从防护绿地转向生态防护、商业、休闲于一体的绿色廊道时,作为设计者应该至少就下列给出答案:2.1.1这条滨河绿地在城市绿地系统中的性质是什么?一般从水利上来说,流经城市的每一条河流都是流域治理的有机组成,其在水利上的分工大概可在行洪、分洪、灌溉、航运、排盐、纯景观等方面加以区分。
如果从城市绿地系统功能上划分,作为有保护意义的生态廊道是所有河道的基本功能,除此之外这条河流本身的文化积淀、它所流经的区域在城市中所处的位置、滨河绿地邻接用地的功能都会对滨河绿地的性质产生。
在一项设计动笔之前,必须抓住纲领,搞清绿地的性质。
否则会造成后期设计中不必要的功能分区,造成投资的浪费。
[设计案例]德州市岔河滨水绿地景观设计对城市绿地系统的:德州市位于山东省西北部,素有“神京门户”,“九达天衢”之美称,地理位置重要。
德州市市区现有人口44万,属于中小城市,在15年的城市规划中,岔河将位于城区的中部。
岔河现属于排洪排污河道,德州境内全长为22公里。
为推动城市新区建设和改变城市面貌,德州市政府决定对岔河城区段的景观进行改造,规划范围总用地面积为124公顷,其中现状水体面积16.2公顷,陆地面积170.8公顷。
在德州市区范围附近,从西向东共有三条河流,分别是南运河(古京杭大运河德州段)、岔河、减河,三者同属漳卫河南段。
三条河流的现状基本功能都是排洪、排污。
根据文化和城市区位的不同,三条河流应突出各自的风格,具有不同的绿地性质。
南运河应体现历史文脉的延续,岔河应体现城市文化与生态核功能的结合,减河体现远郊的生态休闲功能。
本规划通过对场地现状条件及城市趋势等多方面条件的,将岔河风景区定位于:是德州市城市绿地系统和河流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的生态休闲廊道,同时,与岔河滨水区各功能用地相结合,岔河风景区还是德州市旧城区和城市新区之间一条重要的商业、文化廊道,是城市滨水区综合开发建设的重要。
2.1.2寻找与城市的关系如果我们着手设计的对象是一个学校的花园或小区绿地,那么我们只需考虑小区的格局及业主的需求即可。
而对于一个面向全市开放的带状绿地从分析上获得必要的信息对场地的组织至关重要,同时由于有许多跨河大桥,穿越绿地这会增加一种特殊的观赏视线,另外那条大桥是城市中最重要的桥梁,也会对绿地设计产生。
通过分析,可以确定带状绿地的出入口位置,出入口的规模、哪些区域会产生商业价值。
除了对城市交通系统的分析之外,最重要的事情就是临近用地的现状功能及未来建设情况,一般可结合城市的总规或详规解决这方面的内容,通常这种以休闲为主的全开敞绿地不同于一些主题公园,临近绿地的城市用地性质直接对绿地内部的设计内容产生影响;比如说邻近的用地是居住区,那么你可能考虑一些儿童活动设施或场地在这里,因为早晚时间大人会带着孩子就近玩耍。
如果邻近的用地是一片区,那么在这里设人流集散的场地就是多余的投资。
[设计案例]德州市岔河滨水绿地景观设计交通系统及外部用地功能分析四条东西向城市主干道跨越风景区,从南到比分别为堤岭桥、东方红桥、三八桥、天衢桥,均为双向四车道,其中堤岭桥所在东风路是进出城市的主干道。
八条城市交通副线尽端抵达风景区,其中一条路名为“文化路”的附道,该路与旧城新湖风景区相连,是非常热闹的城市生活性干道,后来设计中我们在这里设计了主入口。
综合考虑场地外部交通以及周边用地功能的要求,对整个风景区进行如下的分区:●城市文化展示区:位于堤岭桥—东方红桥区段的西岸,大堤两侧。
规划希望该区是人文活动的主要场所,原因是这里位于东风路和东方红路这两个城市最重要的交通干道之间,是城市文化的最好的展示窗口。
另外其外部用地以居住区为主,因此在景观设计上体现开阔、简洁、大气,是城市尺度和城市人工构成风格在优美的环境中的有机楔入。
●生态休闲活动区:该区段外部为二类用地。
因此在设计中以湿地、卵石滩、微丘、观光果园等景观为主,河的岸线曲折,偶尔点缀野生花丛。
该区段以静、雅为主,满足人们亲近的愿望。
●居住康体活动区:由于该区段周围的用地功能主要为用地和居住用地,因此在自然优美的环境基础之上,开辟群众喜闻乐见的运动场地是这里的主要设计。
2.2尊重场地从生态学角度讲,滨水区域是一个具有生物多样性特性的区域,和城市内部预留的公共绿地有很大不同。
由于在一段时期内,我国在生态伦理、生态价值方面的基础普遍不足,因此很多未经保护的河道已经丧失了自然面貌。
原因很简单,他们成了城市活动的牺牲品。
如果一个设计师具有生态价值观的话,那么在现场调查中,看到一片幸存的湿地,一处小小的候鸟栖息地都应在的景观设计中设置一处保护区域,为这些具有价值的场地留有空间。
关注每一条河流在长期自然过程中形成的地形、植被等自然要素及其组合结构,如:曲流、深潭、浅滩、河漫滩、积水沼地、阶地、三角洲等,结合这些自然细节结合水岸设计,本身就是最具特色的滨水景观设计。
[设计案例]临沂沂河两岸景观规划设计场地沂河是临沂市境内第一大河流,发源于沂源县三府山。
在临沂市蓝山区沂河及其支流汇合在一起,形成宽阔的水面河流流速减慢,大量的泥沙淤积成大大小小的椭圆形沙丘,这些沙丘上长满了丛生的灌木柳,景色非常优美。
由于水利部门担心行洪,这些自然形成的湿地景观被大量清除,所剩无几。
针对这种情况,在设计中我们强化了这一生态要素,将人工的岸线拆除,改成生态护岸,同时人工恢复一些湿地岛景观。
通过的论证,水利部门同意了我们的建议,这些富有生机的小岛从此在沂河两岸复苏。
2.3文化的引入拥有悠久的文化是中华民族的骄傲,这种骄傲的情绪充分反应在景观设计行业中。
每个景观规划项目的设计建设方都希望有一个好的文化内涵在里面,尽管滨水绿地只是一个具有休闲与商业功能的用地。
为了避免在文化引入方面生搬硬套,牵强附会,那么对河流本身的和人文故事的挖掘工作就必不可少。
[设计案例]德州市岔河滨水绿地景观设计拥有悠久的文化是中华民族的骄傲,这种骄傲的情绪充分反应在景观设计行业中。
每个景观规划项目的设计建设方都希望有一个好的文化内涵在里面,尽管滨水绿地只是一个具有休闲与商业功能的用地。
为了避免在文化引入方面生搬硬套,牵强附会,那么对河流本身的历史和人文故事的挖掘工作就必不可少。
[设计案例]德州市岔河滨水绿地景观设计首先对岔河的历史进行了,岔河是利用历史上黄河九河即道之一的沟盘河故道修筑的一条分洪河道。
同时我们在风景区水源的设计之中从沟盘水库中提取了一部分黄河水。